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金瓶梅》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文本叙事范式的比照情趣
1
作者 张鹏飞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4-77,共4页
《金瓶梅》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虽说分别出自不同的作者、时代、国度和民族且了无参照、渗透和传承的审美关联,但小说的某些叙事范式却有着令人惊诧的不期遇合的相似笔触。然则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属于主观表现类名著,兰陵... 《金瓶梅》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虽说分别出自不同的作者、时代、国度和民族且了无参照、渗透和传承的审美关联,但小说的某些叙事范式却有着令人惊诧的不期遇合的相似笔触。然则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属于主观表现类名著,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当归客观模仿型佳篇,读者在文本比读中能切实悟化出韵味隽永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文本叙事 审美情韵
下载PDF
神话思维的叙事转化机制探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硕 张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6,共8页
神话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以人类大脑中形成的物象经验为基础,并经过向意象图式的转化,以神话叙事的样态呈现出来。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神话思维的叙事转化经历了身体叙事的感性形式、文字叙事的理性形式及技术时代的... 神话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以人类大脑中形成的物象经验为基础,并经过向意象图式的转化,以神话叙事的样态呈现出来。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神话思维的叙事转化经历了身体叙事的感性形式、文字叙事的理性形式及技术时代的神话叙事。以大众身体参与的感性形式构成对神话神圣性的确证,同时通过一系列重复的模式化行为,以及全体人员身体的参与,履行对于世界的解释作用。小说的神话叙事则是探讨神话思维如何完成叙事转化的最理想对象。作为人类延续至今的思维方式,神话思维通过叙事转化的形式,为人类提供了观照历史的另一种角度,同时也为人类展现了现实生活的理想形式,其神话思维主要体现在人之核心地位的突出,人取代了传统神话中的神灵,成为真正的具有强大创造力的神。技术时代神话叙事的呈现形式是多元的,它包括人类资本的迅速流动、人工智能的功能实现、移动通讯技术(如5G)向万物互联的方向发展等等,人类曾经言说的神话正逐渐变为现实的叙事方式。与此同时,有一个问题需要同样引起关注,即技术叙事将通向何处?当人类被技术包裹,沉醉于技术的馈赠而无法自拔,那么人将会失去思考的能力,这必然意味着人类主体性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思维 神话叙事 身体叙事 文字叙事 技术叙事
原文传递
阿来《尘埃落定》的声音叙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成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6,共9页
《尘埃落定》是一个典型的声音文本。小说以画眉声开篇,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从发生学角度而言,声音的先行出场还有建构文本世界、客观存在、主体自我的本源性意义。麦其土地上的声音景观体现出和谐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与权... 《尘埃落定》是一个典型的声音文本。小说以画眉声开篇,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从发生学角度而言,声音的先行出场还有建构文本世界、客观存在、主体自我的本源性意义。麦其土地上的声音景观体现出和谐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与权力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声音的变化既表征着麦其土地的历史和文化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参与到这一变化过程中。因此,重听文学作品中的声音,探究其如何参与文本叙事和历史叙事,有着人类文化和文学研究自我纠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声音 文本叙事 历史叙事
下载PDF
双重视角烛照下的心灵之痛与人性之悲——对S·茨威格《家庭女教师》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路怡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97-100,106,共5页
文章从西方叙事学视角理论出发,对奥地利作家S.茨威格的经典短篇小说《家庭女教师》进行了文本分析,指出该文本采用了文本外的叙事者加文本内的儿童视角的双重视角叙事策略,紧接着论述了这篇作品在儿童视角叙事方面的典型性和成功之处,... 文章从西方叙事学视角理论出发,对奥地利作家S.茨威格的经典短篇小说《家庭女教师》进行了文本分析,指出该文本采用了文本外的叙事者加文本内的儿童视角的双重视角叙事策略,紧接着论述了这篇作品在儿童视角叙事方面的典型性和成功之处,最后从文本的独特的叙事策略自然推及至作家隐喻其中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女教师》 双重视角叙事策略 文本外的叙事者 儿童视角 有意味的形式
下载PDF
“诺奖”之后的莫言研究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丛新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7-176,共10页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五年中,莫言研究形成新一轮高潮。作为首位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奖原因自然成为研究热点,而其作品英译本以及主要英译者葛浩文受到特别关注,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以及"翻译"角色等问题也被广泛...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五年中,莫言研究形成新一轮高潮。作为首位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奖原因自然成为研究热点,而其作品英译本以及主要英译者葛浩文受到特别关注,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以及"翻译"角色等问题也被广泛讨论;莫言作品的世界性被再度提起,与马尔克斯、福克纳以及村上春树、川端康成等作家的比较研究一起形成新的热潮。与此同时,莫言和中国叙事传统的渊源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莫言与《聊斋志异》的精神、与鲁迅传统的继承创新以及与其他本土作家的比较研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另外,研究者将目光重新回归莫言作品本身,立足文本细读和辨析,从创作整体、文本叙事等层面进行了再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研究 诺贝尔文学奖 世界话语 中国传统 文本叙事
下载PDF
遗产旅游中的文本叙事研究——以泰山旅游指南及导游词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程鹏 《泰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5-42,共8页
在泰山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以旅游指南与导游词为代表的文本叙事是其主要的叙事形式之一。梳理泰山旅游发展史上的旅游指南和导游词可以发现,对于泰山遗产价值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发现和挖掘的过程。清末民初,随着泰山旅游业兴起,旅游指南... 在泰山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以旅游指南与导游词为代表的文本叙事是其主要的叙事形式之一。梳理泰山旅游发展史上的旅游指南和导游词可以发现,对于泰山遗产价值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发现和挖掘的过程。清末民初,随着泰山旅游业兴起,旅游指南从志书类型发展成景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旅游业的兴衰,旅游指南也由简到繁,有关泰山文化的内容逐渐增多。进入21世纪,随着遗产旅游的发展,导游词中有关泰山入选世界遗产的标准、过程、价值体系等内容增多。通过与中华民族相联系,泰山中华神山、圣山的地位被不断强调,在反复表述泰山遗产价值和意义的叙事中,泰山的神圣形象也得以被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文本叙事 旅游指南 导游词
原文传递
浅论“群体形象”在话剧《思凡》中的运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骆婧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44-48,53,共6页
拟以戏剧舞台上处于次要角色的“群体形象”作为中心论题,以《思凡》为例,探讨“群体形象”在孟京辉先锋戏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就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及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以其为参照系对希腊歌队和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回顾对比,从... 拟以戏剧舞台上处于次要角色的“群体形象”作为中心论题,以《思凡》为例,探讨“群体形象”在孟京辉先锋戏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就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及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以其为参照系对希腊歌队和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回顾对比,从文本叙述、舞台调度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布莱希特到孟京辉,虽然“群体形象”始终只能是配角,可是在一度、二度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使其永远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功用,必将继续活跃在当代戏剧舞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形象 史诗剧 文本叙述 舞台调度 间离效果
下载PDF
“图像转向”视域下数据新闻的叙事逻辑分析
8
作者 谢帅光 朱爱敏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1-69,共9页
米歇尔的“图像转向”是对“读图时代”图像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问题的回应。数据新闻在语图关系上,体现在从图像对文字的依赖到图像不断独立并自我呈现的过程,在叙事方式上体现为文字叙事向图像叙事的转向。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叙事本... 米歇尔的“图像转向”是对“读图时代”图像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问题的回应。数据新闻在语图关系上,体现在从图像对文字的依赖到图像不断独立并自我呈现的过程,在叙事方式上体现为文字叙事向图像叙事的转向。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叙事本质上是一种图像叙事,传统新闻报道以文字叙事为主导的模式被数据新闻的图像叙事逐渐解构,逐步形成图像超越的叙事模式,并呈现出自身的逻辑与特征。分析“图像转向”视域下数据新闻的叙事机制,可以丰富新闻叙事的理论研究,调整受众信息接受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转向 数据新闻 图像叙事 文字叙事
下载PDF
“叙事转译”——明清皇陵中空间序列的叙事性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贺鑫 《华中建筑》 2020年第12期23-26,共4页
从"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特点"这一视角入手,首先根据皇权至上的帝王诉求以及历史的真实性解析明清时期皇家陵墓中叙事性空间序列的可研性。其次在叙事学的视野下论证空间序列与故事性文本的共通性,以文本叙事的情感渲染探究明清... 从"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特点"这一视角入手,首先根据皇权至上的帝王诉求以及历史的真实性解析明清时期皇家陵墓中叙事性空间序列的可研性。其次在叙事学的视野下论证空间序列与故事性文本的共通性,以文本叙事的情感渲染探究明清皇陵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结构,进而依据明孝陵的空间手法建构"情感—空间"的一般叙事性模型,以期为场所叙事性序列的塑造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至上 空间序列 叙事性 情感—空间 明清皇陵 文本叙事
下载PDF
叙述者的陷阱——谈《尘埃落定》叙述者的介入
10
作者 王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2-73,79,共3页
从叙事学的理论出发,主要分析《尘埃落定》中的叙述者功能,看到了这个"第一人称叙述者"在一种主观全知全能支配下,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同时,透过叙述者的功能,发现了隐藏在后面更深的文本叙述者的中心力量,从而确定了... 从叙事学的理论出发,主要分析《尘埃落定》中的叙述者功能,看到了这个"第一人称叙述者"在一种主观全知全能支配下,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同时,透过叙述者的功能,发现了隐藏在后面更深的文本叙述者的中心力量,从而确定了叙述者在小说中的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者 故事叙述者 文本叙述者 第一人称视角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生态文化研究——以当代青海多民族文学个案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庆锐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127,共5页
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各民族以传统宗教与民族习俗为本,做出了尊重自然、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选择,从而形成了富有宗教性与民族性的青藏高原生态文化。青藏高原的雄浑壮美既是当代青海各民族作家创作血脉中的审美意... 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各民族以传统宗教与民族习俗为本,做出了尊重自然、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选择,从而形成了富有宗教性与民族性的青藏高原生态文化。青藏高原的雄浑壮美既是当代青海各民族作家创作血脉中的审美意蕴,也是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叙写主体。他们的文本叙事中呈现着对高原生态的自然描述与理性思考,浸润着青藏高原生态文化的多重内涵。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生态文化 当代青海多民族文学 文本叙事
下载PDF
文本叙事中透露出来的作家独立的主体人格意识——作家鬼子小说文本叙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小明 《宜春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17-119,188,共4页
被称为"南国三剑客"之一的作家鬼子,其文本创作过程中,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底层人物为叙写对象,巧妙运用叙事手法,采用了"文本中的文本"的双重叙事方式,通过不同视角进行叙述,营造出一种多维的结构空间,形成了一... 被称为"南国三剑客"之一的作家鬼子,其文本创作过程中,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底层人物为叙写对象,巧妙运用叙事手法,采用了"文本中的文本"的双重叙事方式,通过不同视角进行叙述,营造出一种多维的结构空间,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叙事话语;碎片化的叙事则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力求寻找出一种极为有效方式来表达作家话语权和独立主体人格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子 文本叙事 主体人格意识
下载PDF
井冈山红色电影文本叙事中的红色文化传播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琳琳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6-39,共4页
井冈山红色电影以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播井冈山红色文化为目的。目前以井冈山题材为主题的红色电影叙事文本中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存在作品数量不足、研究深度不够和研究内容陈旧等问题。深入挖掘井冈山红色电影文本中的红色文化元素,... 井冈山红色电影以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播井冈山红色文化为目的。目前以井冈山题材为主题的红色电影叙事文本中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存在作品数量不足、研究深度不够和研究内容陈旧等问题。深入挖掘井冈山红色电影文本中的红色文化元素,将有利于促进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电影 文本叙事 红色文化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藏族神话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婷婷 《民族学刊》 CSSCI 2017年第6期88-94,128-131,共11页
藏族神话研究主要分为"类型、母题与特征研究"、"创世神话研究"、"原始宗教神话研究"以及"英雄神话研究"等,现已初步形成了藏族神话研究的多种视角,其中藏族创世神话研究最为丰富。80年代以来... 藏族神话研究主要分为"类型、母题与特征研究"、"创世神话研究"、"原始宗教神话研究"以及"英雄神话研究"等,现已初步形成了藏族神话研究的多种视角,其中藏族创世神话研究最为丰富。80年代以来,国内藏族神话研究持续不断,并取得了重大成绩,为今后藏族神话的学科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随着世界不断发展与交流,西方神话学界的一些新观点和新理论随之传入,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更多元的理论手段对藏族神话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神话 文本叙事 信仰 英雄神话
下载PDF
文献纪录片的叙事新样态——以《风云江城——1927中共中央在武汉》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沁格 赖晓路 胡轩 《决策与信息》 2022年第12期85-92,共8页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全国创作推出了许多优秀党史题材纪录片。其中,由湖北推出的四集文献纪录片《风云江城——1927中共中央在武汉》展现出了崭新的叙事样态。其以文本叙事的视点转移,由外聚焦叙事转为内聚焦叙事,更易使观众...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全国创作推出了许多优秀党史题材纪录片。其中,由湖北推出的四集文献纪录片《风云江城——1927中共中央在武汉》展现出了崭新的叙事样态。其以文本叙事的视点转移,由外聚焦叙事转为内聚焦叙事,更易使观众情感投射。在影像造型上进行大胆尝试,用写意的艺术手法与创新的技术手段使画面迸发出情感张力。多元化的叙事方式与策略,丰富了文献纪录片的表达模式,成为党史文献类纪录片的一次成功创新,扩展了文献纪录片的内涵和外延,塑造了丰富、动人、鲜活、亲切的革命先辈形象,在新时代语境下,更易吸引年轻观众,达到了良好的“年轻化”传播效果,为党史文献纪录片的未来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策略及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纪录片 文本叙事 影像造型
下载PDF
公益众筹文本的叙事性对捐赠说服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游浚 周旭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近年来,公益众筹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金融公益筹资模式,引起了学者与公众的广泛关注。公益众筹通过网络传送信息,分析其文本的叙事性如何说服公众参与捐赠具有重要意义。以“腾讯乐捐”平台上的9192个教育助学众筹项目文本为样本,对我国... 近年来,公益众筹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金融公益筹资模式,引起了学者与公众的广泛关注。公益众筹通过网络传送信息,分析其文本的叙事性如何说服公众参与捐赠具有重要意义。以“腾讯乐捐”平台上的9192个教育助学众筹项目文本为样本,对我国公益众筹文本的捐赠说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叙事性包括叙事内容和叙事话语,是公益众筹文本的重要语言特征。不同叙事方式对捐赠说服有显著影响。叙事内容包括的情感意识场景、认知意识场景越多,时间上的嵌入度越高,捐赠说服越好;叙事话语包括的情感波动性越大、情感高潮越早,捐赠说服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众筹 叙事性 捐赠 说服
下载PDF
中南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正史文本叙事研究
17
作者 李然 严冬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正史是王朝史官基于国家视角的正统叙事。历代正史对中南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文本叙事可归纳为追溯华夏族源的“华夏姻亲模式”和“华夏血亲模式”,认可中央政权的“输纳赋役模式”和“受封官爵模式”,认同中原文化的“甘受教化模式... 正史是王朝史官基于国家视角的正统叙事。历代正史对中南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文本叙事可归纳为追溯华夏族源的“华夏姻亲模式”和“华夏血亲模式”,认可中央政权的“输纳赋役模式”和“受封官爵模式”,认同中原文化的“甘受教化模式”和“慕义向化模式”等六种。在此基础上,中南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正史叙事类型可归纳为“建构型”和“原生型”。“建构型”强调国家权力的主导性,表现为“华夏姻亲模式”“输纳赋役模式”以及“甘受教化模式”,“原生型”突出对华夏族源的追溯与族群的凝聚,表现为“华夏血亲模式”“受封官爵模式”以及“慕义向化模式”。地理条件的差异、发育程度不同的政治组织以及中央王朝对不同区域的开发程度是形成“建构型”和“原生型”两类正史叙事类型的原因,但“建构型”最终会转变为“原生型”。六种叙事模式构建了“家国同构”政治理念的血脉、利益和文化根基。正是这种基于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民族“守望相助、情同手足”的根基性情感,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稳定性和趋同性,为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文本叙事 中南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湖州蚕桑神话的文本叙事性及本文开放性
18
作者 马明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26-30,共5页
盘瓠神话进入吴越以后,融入了上巳节的祭鬼、寒食节的禁火、清明节的踏青以及西施范蠡泛舟太湖的传说,转型为蚕花节的核心意象马头娘,俗称马鸣菩萨,不仅显示了其巨大的本文开放性,而且拓展了文化空间,显示了强大的文本叙事性。
关键词 盘瓠 蚕神 西施 马鸣菩萨 本文开放性 文本叙事性
下载PDF
鱼形胎记:苏童《河岸》的身份修辞与语篇叙事
19
作者 陈翠萍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41-45,共5页
苏童小说《河岸》中“鱼形胎记”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修辞符号。文本语境中的“鱼形胎记”在“生理胎记”的基础上向“身份胎记”“欲望胎记”“生命胎记”等修辞义延展。“鱼形胎记”修辞内涵的丰富性,形成文本中官方表达与民间接受... 苏童小说《河岸》中“鱼形胎记”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修辞符号。文本语境中的“鱼形胎记”在“生理胎记”的基础上向“身份胎记”“欲望胎记”“生命胎记”等修辞义延展。“鱼形胎记”修辞内涵的丰富性,形成文本中官方表达与民间接受的背离叙事,表现民族传统意识中身份观念、权力崇拜对人行为、意志塑造的巨大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河岸》 “鱼形胎记” 身份修辞 语篇叙事
下载PDF
《红楼梦》文本接受中的“矛盾”
20
作者 曹金钟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28-35,共8页
《红楼梦》文本叙事与接受主体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文本叙事与主体的读解上。文本叙事是客观的存在,而主体读解则因各主体的出身、品性、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以及理解能力等不同而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文本叙事... 《红楼梦》文本叙事与接受主体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文本叙事与主体的读解上。文本叙事是客观的存在,而主体读解则因各主体的出身、品性、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以及理解能力等不同而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文本叙事与接受主体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它会由于接受主体所属群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接受主体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在对于续书的接受上。无论是文本叙事与接受主体的"矛盾",还是接受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都说明《红楼梦》内在潜能的丰富性及其与接受主体关系的复杂性。有清一代有些人不能接受、甚至拒斥《红楼梦》,这固然有接受主体受时代局限的因素,但主要与接受者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甚至文学修养等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传播条件的限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矛盾 文本叙事 接受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