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膜预防鸡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邹剑 张长青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为预防肌腱粘连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将30只12周的Leghorn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空白组,B组为可吸收膜组,每组15只。对每只鸡的左、右足第三趾(最长趾)进行断裂修补。... 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为预防肌腱粘连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将30只12周的Leghorn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空白组,B组为可吸收膜组,每组15只。对每只鸡的左、右足第三趾(最长趾)进行断裂修补。A组修补后不放置可吸收膜,B组修补后放置可吸收膜。修补术后2、4、6周分别进行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的测定,同时进行两组间比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肉眼下可吸收膜组同周围组织粘连较少,光镜下可吸收膜组未见明显坏死组织,同周围组织之间的瘢痕较少。6周后两组肌腱的生物力学结果无明显差异,但可吸收膜组近节趾间关节及掌趾关节的屈曲功能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可吸收膜可作为一种预防肌腱粘连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膜 预防措施 动物实验 肌腱粘连 生物力学 肌腱断裂
原文传递
肩关节肱二头肌肌腱损伤的MRI表现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屹峰 姚伟武 +1 位作者 何碧媛 杨世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6期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8月共12例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肩关节MR扫描图像,所有病例均经肩关节手术证实。结果:①12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 目的:探讨MRI对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8月共12例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肩关节MR扫描图像,所有病例均经肩关节手术证实。结果:①12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其中部分撕裂4例,表现为肱二头肌长头腱增粗,T2W上可见局部高信号影,肌腱连续性存在;完全撕裂8例,表现为横断面上,结节间沟内未见肱二头肌长头腱显示,斜冠状面可见撕裂肌腱近端或远端呈波浪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半脱位1例,表现为横断面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内侧移位,位于肱骨小结节前方;脱位2例,表现为横断面示空置的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头腱向内侧移位、位于肩胛下肌腱前方;②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伴随腱鞘积液2例,表现为横断面上肌腱被液性高信号影所环绕;伴随肩关节腔内积液12例;③12例肱骨结节间沟宽度≥8mm;深度<3mm、结节间沟变浅3例;3例内壁角<30°;④合并肩袖损伤7例,其中冈上肌腱撕裂5例,冈下肌腱撕裂1例,肩胛下肌肌腱撕裂1例;合并喙肱韧带损伤11例。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10例。结论:MRI能够准确的诊断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从而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肱二头肌 肌腱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髌腱断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雁 敖英芳 +5 位作者 于长隆 曲绵域 田得祥 林共周 胡跃林 王健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髌腱断裂的诊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1978~ 2 0 0 1年本所收治的30例患者 (31例膝髌腱断裂 )的受伤机制、治疗及恢复情况。结果 :31例髌腱断裂中 ,直接暴力伤 6例 ,间接暴力伤 2 5例。断裂位于腱止点处 2 2例 ,体... 目的 :分析急性髌腱断裂的诊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1978~ 2 0 0 1年本所收治的30例患者 (31例膝髌腱断裂 )的受伤机制、治疗及恢复情况。结果 :31例髌腱断裂中 ,直接暴力伤 6例 ,间接暴力伤 2 5例。断裂位于腱止点处 2 2例 ,体部 9例。 2 3例患者修补髌腱的同时进行了减张。术后早期开始屈膝练习。 2月去减张时屈膝可至 90~ 130度。术后效果满意 ,单纯髌腱断裂者术后 6~ 12月 (平均 10月 )恢复到伤前运动强度。结论 :急性髌腱断裂后早期诊断、减张缝合及术后早期康复活动对患者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很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髌腱断裂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跟腱内微血管定量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姚学权 凌树才 陈昌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6-29,共4页
跟腱的自然断裂好发于附着在跟骨结节上方2~6cm范围内,先前的血管造影研究表明该区域是一个“无血管区”,但至今仍然没有腱内血供的定量研究报导。近年来显微技术的较快发展为微血管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15具新鲜成年男... 跟腱的自然断裂好发于附着在跟骨结节上方2~6cm范围内,先前的血管造影研究表明该区域是一个“无血管区”,但至今仍然没有腱内血供的定量研究报导。近年来显微技术的较快发展为微血管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15具新鲜成年男性尸体,用5%明胶墨汁行 动脉灌注,对22例跟腱进行了组织学切片,微血管及毛细血管计数,观测了跟腱内各不同部位血管数量,结果表明跟腱中部血管较起、止点均少,且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为进一步探讨跟睫断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跟腱断裂 微血管 毛细血管
下载PDF
TGFβ_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预防术后肌腱粘连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志敏 刘建 +4 位作者 吴尧平 孟国林 吕荣 王军 王志刚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FG)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将72只来亨鸡(leghorn)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单纯TGFβ1抗体(TGFβ1Ab)组、单纯生物蛋白胶(FG)组、TGFβ1抗体复合FG(TGFβ1Ab+FG)组及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FG)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将72只来亨鸡(leghorn)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单纯TGFβ1抗体(TGFβ1Ab)组、单纯生物蛋白胶(FG)组、TGFβ1抗体复合FG(TGFβ1Ab+FG)组及生理盐水(NS)组,每组各18只.分别将鸡左足第3,4趾趾深屈肌腱横断,作The4-strandCruciaterepair缝合,在损伤周围注入药物.术后5d行早期功能锻炼,在第1,3,8wk处死取材,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试.结果:TGFβ1Ab复合FG组术后3,8wk,缝合处粘连程度评分、肌腱滑动距离及模拟主动屈曲度均优于其余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处理组的最大抗断裂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不影响肌腱的正常愈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肌腱粘连 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 生物蛋白胶
下载PDF
高频超声用于手部肌腱断裂诊断、定位引导治疗和术后功能康复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士杰 张天元 +5 位作者 叶旭红 张梅美 潘善锋 单雪林 蒋春景 蒋良福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用于术前手部肌腱断裂诊断、断端定位引导手术和术后功能康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87例手部疑似肌腱断裂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术前断端定位和术后功能评估以分析其对手部肌腱断裂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 87例疑似手部肌腱...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用于术前手部肌腱断裂诊断、断端定位引导手术和术后功能康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87例手部疑似肌腱断裂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术前断端定位和术后功能评估以分析其对手部肌腱断裂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 87例疑似手部肌腱断裂患者经高频超声确诊为肌腱不完全断裂患者11例,肌腱断裂患者76例。76例患者指屈肌腱断裂47例60条肌腱,其中Ⅱ区22例28腱,Ⅲ区14例18腱,Ⅳ区11例14腱;指伸肌腱断裂29例40腱,其中Ⅱ区12例18腱,Ⅲ区10例14腱,Ⅳ区7例8腱。上述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完全一致。术后高频超声初筛出53例患者属于肌腱腱性连接,10例患者出现重度瘢痕连接,13例患者出现轻度瘢痕连接;术后采用高频超声持续观察肌腱康复情况,并及时选用恰当的治疗手段,实验组TAM疗效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频超声不但可准确诊断手部肌腱断裂和术后肌腱腱性连接和瘢痕连接,确定肌腱断端位置并可对瘢痕连接进行分级,通过持续的高频超声监测指导术后后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可显著提高肌腱断裂患者的手部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断裂 高频超声 瘢痕连接
下载PDF
Management of achilles tendon injury: A current concepts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6
7
作者 Vivek Gulati Matthew Jaggard +5 位作者 Shafic Said Al-Nammari Chika Uzoigwe Pooja Gulati Nizar Ismail Charles Gibbons Chinmay Gupte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4期380-386,共7页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has been on the rise over recent years due to a variety of reasons. It is a debilitating injury with a protracted and sometimes incomplete recovery. Management strategy is a controversial topic...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has been on the rise over recent years due to a variety of reasons. It is a debilitating injury with a protracted and sometimes incomplete recovery. Management strategy is a controversial topic and evidence supporting a definite approach is limited. Opinion is divided between surgical repair and conservative immobilis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functional orthoses. A systematic search of the literature was performed. Pubmed, Medline and EmB ase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r Achilles tendon and a variety of synonymous terms. A recent wealth of reporting suggests that conservative regimens with early weight bearing or mobilisation have equivalent or improved rates of re-rupture to operative regimes.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tendon gap may prove crucial in minimising re-rupture and improving outcomes. Studies employing functional assessments have found equivalent function between operative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However, no specific tests in peak power, push off strength or athletic performance have been reported and whether an advantage in operative treatment exists remains un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PAEDIC surgery ACHILLES tendon INJURY Sports INJURY tendon rupture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下载PDF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最新诊疗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马云飞 张晶 +5 位作者 姜楠 相大勇 林庆荣 王磊 胡岩君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328,共6页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发生率高,需要结合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诊断。目前保守治疗和手术缝合是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主要方法,但最佳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急性跟腱断裂损伤的相关文献,对跟腱断...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发生率高,需要结合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诊断。目前保守治疗和手术缝合是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主要方法,但最佳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急性跟腱断裂损伤的相关文献,对跟腱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术后并发症、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足损伤 综述 断裂
原文传递
带线锚钉联合髌骨横向钻孔修复股四头肌腱骨腱结合部断裂 被引量:9
9
作者 袁建敏 陶周善 +2 位作者 杨民 周茂生 毛玉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索带线锚钉联合髌骨横向钻孔修复股四头肌腱骨腱结合部断裂的效果。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带线锚钉结合髌骨横向钻孔修复治疗6例(8膝)股四头肌腱骨腱结合部位完全断裂患者,其中男5例(7膝),女1例,年龄43~74岁,平均53岁... 目的:探索带线锚钉联合髌骨横向钻孔修复股四头肌腱骨腱结合部断裂的效果。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带线锚钉结合髌骨横向钻孔修复治疗6例(8膝)股四头肌腱骨腱结合部位完全断裂患者,其中男5例(7膝),女1例,年龄43~74岁,平均53岁。患者外伤后均出现膝关节疼痛和无法主动伸膝,膝关节均行X线、CT、MRI检查,明确其均为股四头肌腱骨腱结合部完全断裂。手术后定时复查膝关节X线,并在术后使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单侧手术时间平均60 min,术中使用止血带,术后不放置引流,所有患者未输血。6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6个月。6例患者(8膝)术后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79~95分,平均89分。其中1例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发生感染,经过2次清创手术后愈合。结论:带线锚钉结合髌骨横向钻孔修复股四头肌腱骨腱结合部断裂缝合结构简易牢靠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四头肌 肌腱断裂 带线锚钉 髌骨穿孔技术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诊断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万鑫 陈思 +1 位作者 刘利国 袁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及相关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人214例,其中男188例,女26例,年龄19~74岁,平均(38.7±11.3)岁。根据Kuwade分型将跟腱断裂... 目的研究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及相关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人214例,其中男188例,女26例,年龄19~74岁,平均(38.7±11.3)岁。根据Kuwade分型将跟腱断裂分为Ⅰ、Ⅱ、Ⅲ、Ⅳ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下肢DVT的诊断标准,分析各型跟腱断裂病人下肢DVT的发生率、血栓检出时间,以及血栓范围分布情况。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不同跟腱断裂分型的血栓发生率和血栓检出时间。结果本组病人DVT总发生率为10.7%,其中周围型(血栓累及腘静脉以下)DVT 22例,混合型(血栓累及全下肢深静脉)DVT 1例。不同跟腱断裂分型间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跟腱断裂分型间血栓检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跟腱断裂血栓检出时间最长,Ⅲ型次之,Ⅳ型检出时间最短。结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人DVT相关检查不可忽视,及早发现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可避免发展成为致命的中央型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跟腱断裂后下肢DVT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急性断裂 深静脉血栓 超声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改良Giftbox缝合法联合束状捆扎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范家强 郝云甲 +1 位作者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Giftbox缝合法联合束状捆扎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急性跟腱断裂患者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17~73(39.2±16.8)岁,左侧18例、右... 目的探讨改良的Giftbox缝合法联合束状捆扎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急性跟腱断裂患者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17~73(39.2±16.8)岁,左侧18例、右侧20例。均采用改良Giftbox缝合联合束状捆扎法行跟腱切开缝合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的变化;末次随访时,对比患者两侧小腿周径,采用跟腱完全断裂评分系统(ATRS)进行评分,并以Amer-Lindholm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9.1±3.4)个月。末期随访时:患者AOFAS评分为(90.7±3.0)分,较术前的(45.2±4.4)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7,P<0.001);ATRS评分为(80.3±6.3)分;患者小腿周径患侧为(38.9±4.3)cm、健侧为(39.3±4.4)cm,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01)。按Amer-Lindholm评分评价,本组疗效优20例、良17例、差1例,优良率为97.4%(37/38)。结论利用改良Giftbox缝合法联合束状捆扎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效果确切,跟腱长度和强度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断裂 Giftbox缝合法 束状捆扎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应用在手部肌腱断裂缝合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士杰 张天元 +3 位作者 叶旭红 张梅美 潘善锋 单雪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手部肌腱断裂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6月在东阳市横店集团医院手外科就诊并术前进行超声定位的98例手部肌腱断裂患者为实验组,2014年1~6月就诊未行超声定位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手部肌腱断裂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6月在东阳市横店集团医院手外科就诊并术前进行超声定位的98例手部肌腱断裂患者为实验组,2014年1~6月就诊未行超声定位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高频超声探查肌腱修复效果和评估术后手指康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最终完成全部超声监测检查的为实验组76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30±20)min比(60±30)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腱性连接率高于对照组[(72.4%,55/76)比(52.5%,21/40)],实验组瘢痕形成率低于对照组[(27.6%,21/76)比(47.5%,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AM手部功能康复评估良好率高于对照组[(86.8%,66/76)比(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超声可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和术后瘢痕连接,术后高频超声持续监测肌腱修复水平可明显提高术后手部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断裂 超声定位 手术时间 术后康复
下载PDF
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断裂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晓娜 李春江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5期54-55,共2页
目的总结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断裂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96例296条急性屈指肌腱断裂的患者,其中男51例,女45例,左侧33例,右侧63例,其中屈拇长肌腱40条,示指屈指浅肌腱29条,示指屈... 目的总结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断裂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96例296条急性屈指肌腱断裂的患者,其中男51例,女45例,左侧33例,右侧63例,其中屈拇长肌腱40条,示指屈指浅肌腱29条,示指屈指深肌腱20条,中指屈指浅肌腱27条,中指屈指深肌腱21条,环指屈指浅肌腱32条,环指屈指深肌腱24条,小指屈指浅肌腱27条,小指屈指深肌腱24条;I区损伤61条,II区损伤78条,III区损伤64条,IV区损伤52条,V区损伤41条;年龄8~56岁,平均41岁。本组96例296条肌腱均采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结果本组病例伤口一期愈合89例,二期愈合7例。有86例251条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1年7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期内肌腱再断裂3例4条,术后肌腱粘连15例31条。肌腱再断裂及术后肌腱粘连的病例二期手术治愈。根据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totalactivemovement,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46条,良89条,可11条,差5条,优良率93.6%。结论采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断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指肌腱 肌腱断裂 KESSLER缝合法 改良
下载PDF
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窦永峰 房清敏 +2 位作者 王志刚 孙兆忠 仲江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研究TGF-β1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antibody,TGF-β1Ab)复合生物蛋白胶(fi-brin glue,FG)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来亨鸡72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每组18只。左足第3趾趾深屈肌... [目的]研究TGF-β1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antibody,TGF-β1Ab)复合生物蛋白胶(fi-brin glue,FG)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来亨鸡72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每组18只。左足第3趾趾深屈肌腱横断,四股交叉缝合肌腱,鞘管未缝合。按鞘管区给药分为4组:A组TGF-β1Ab、B组FG、C组TGF-β1Ab+FG、D组生理盐水。仅术中注入一次药物。术后1、3、8周,每组各取6只鸡第3趾行大体及组织学观测。[结果]大体观察:术后1、3、8周肌腱粘连程度分级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其余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观测:术后3、8周A、B、D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C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结论]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不影响肌腱的正常愈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肌腱粘连 TGF-Β1抗体 生物蛋白胶
原文传递
自发性手指伸肌腱断裂的修复重建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红星 朱一慧 +2 位作者 张丽君 宋倩 欧学海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手指伸肌腱自发断裂的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29例患者总结如下:伸肌腱I区22例、中环小指伸肌腱VI区3例、拇长伸肌腱4例,修复重建后配合功能锻炼。结果I区原位直接缝合修复,优良率100%;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拇长伸肌腱,...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手指伸肌腱自发断裂的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29例患者总结如下:伸肌腱I区22例、中环小指伸肌腱VI区3例、拇长伸肌腱4例,修复重建后配合功能锻炼。结果I区原位直接缝合修复,优良率100%;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拇长伸肌腱,优良率85%;桡侧腕短伸肌腱修复中环小指伸肌腱VI区,优良率75%。结论伸肌腱自发断裂常伴有炎症侵蚀或骨折端磨损的病理基础,在伸肌腱I区时首选原位直接缝合修复,无条件修复时可行远指间关节融合术;对于中环小指伸肌腱VI区及拇长伸肌腱断裂行相邻协同肌肌腱转位修复,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肌腱 断裂 修复重建
下载PDF
急性跟腱断裂的诊断与误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仕展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4-75,共2页
近年来跟腱断裂的发生较多,但临床的误诊率较高。本文详细描述了跟腱断裂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分析了易导致误诊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跟腱 急性断裂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防止鸡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宇洲 劳杰 赵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0-13,18,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聚-DL-乳酸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将100只实验用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各50只。对每只鸡的左足趾总深屈肌腱进行断裂修补。A组修补后放置可吸收膜,B组修补后不放置... 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聚-DL-乳酸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将100只实验用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各50只。对每只鸡的左足趾总深屈肌腱进行断裂修补。A组修补后放置可吸收膜,B组修补后不放置可吸收膜。修补术后3周、6周、2月、3月、5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的测定。同时进行2组间比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20只鸡,可吸收膜组和对照组各10只,80只进入实验结果统计中。肉眼下可吸收膜组同周围组织粘连较少,光镜下可吸收膜组未见明显坏死组织,与周围纤维组织粘连较少,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电镜下可吸收膜组3月后以未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对照组以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生物力学结果无明显差异,3月后可吸收膜组的屈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具有防止肌腱粘连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粘连 肌腱断裂 可吸收膜 胶原纤维 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
下载PDF
指屈肌腱Ⅱ区断裂缝线指外牵引预防肌腱粘连的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71,共2页
目的:报道应用缝线指外牵引来预防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术后的粘连效果。方法:在10倍的手术显微镜进行清创,用津下缝合法行肌腱端端缝合,外加连续内翻缝合,之后分别在断腱远近端缝一线牵出伤口作为牵引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 ̄1年,术后半年... 目的:报道应用缝线指外牵引来预防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术后的粘连效果。方法:在10倍的手术显微镜进行清创,用津下缝合法行肌腱端端缝合,外加连续内翻缝合,之后分别在断腱远近端缝一线牵出伤口作为牵引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 ̄1年,术后半年TAM法作疗效评定。优:35指,良:12指,可:5指。总的优良率:93.4%。结论:本方法使肌腱的抗拉力强度大,牵引线还可使吻合口减张,有利于肌腱早期的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屈肌腱 津下缝合法 肌腱断裂 粘连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血塞通注射液预防手部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锐彬 蓝桂彬 +2 位作者 李凤仪 郑倍奋 王小陆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69-271,282,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血塞通治疗手部屈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手部外伤后屈肌腱断裂患者3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16例)和观察组(n=23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外...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血塞通治疗手部屈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手部外伤后屈肌腱断裂患者3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16例)和观察组(n=23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指活动度、疼痛度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2例患者的手指活动度<180°,观察组的所有患者手指活动度均>180°,其两组患者手指活动度的优良率为6例(37.5%)、16例(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P=0.031<0.05)。观察组患者有6例感到轻度疼痛,仅有2例感到重度疼痛,对照组16例疼痛程度均在中度以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其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治疗降幅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血塞通可有效降低手部屈肌腱组织粘连程度,减轻患指疼痛程度,改善血流变学指标,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血塞通 手术 腱断裂 粘连 血流变学
下载PDF
卵圆钳辅助小切口治疗急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彦瑞 刘洋 +3 位作者 尹博 李一汉 郭蒙 周君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介绍卵圆钳辅助小切口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本院使用这种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患者23例。术中触及断端,行纵向小切口,用卵圆钳分别深入近侧与远侧腱鞘,夹持跟腱断端,腰穿针经皮穿过跟腱和卵圆钳,从... [目的]介绍卵圆钳辅助小切口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本院使用这种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患者23例。术中触及断端,行纵向小切口,用卵圆钳分别深入近侧与远侧腱鞘,夹持跟腱断端,腰穿针经皮穿过跟腱和卵圆钳,从对侧穿出皮外,然后将缝线穿过腰穿针,于不同平面各缝合3针,所有缝线置入成功后,抽出卵圆钳,将缝线两端引入小切口。跖屈位,使跟腱断端对合,打结完成缝合,最后闭合小切口。[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无腓肠神经损伤。手术时间(42.82±6.88) min。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均无跟腱再断裂。AOFAS评分由术后3个月(91.57±4.22)分,增加至术后6个月的(97.22±2.32)分;ROM由术后3个月(32.57±2.46)°增加至术后6个月(43.13±2.94)°。[结论]卵圆钳辅助小切口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技术微创、安全、可靠,并易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断裂 微创 卵圆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