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0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82
1
作者 蔡英 李栋梁 +1 位作者 汤懋苍 白重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4-470,共7页
根据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一百多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整个高原地区温度变化可分为6个不同的区域。在时间演变上可划分出相对高温时段(1963年以前)、相对低温时段(1963—1... 根据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一百多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整个高原地区温度变化可分为6个不同的区域。在时间演变上可划分出相对高温时段(1963年以前)、相对低温时段(1963—1987年)和另一个相对高温时段(1987年以后)。还从天文因素、地球系统各圈层及气候系统内各因子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出发,探讨了引起高原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温变化 空间特征 时间演变 变化原因
下载PDF
1951-2010年中国气温变化分区及其区域特征 被引量:136
2
作者 韩翠华 郝志新 郑景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7-896,共10页
以中国623个测站1951-201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数据,通过正交旋转因子分析对1951-1980、1961-1990、1971-2000、1981-2010年4个时间段的年、冬、夏半年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区,并探讨分区结果的季节和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依据年、... 以中国623个测站1951-201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数据,通过正交旋转因子分析对1951-1980、1961-1990、1971-2000、1981-2010年4个时间段的年、冬、夏半年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区,并探讨分区结果的季节和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依据年、夏半年气温变化特征,可将全国划分成8个不同的区域,且研究时段内年、夏半年气温变化的空间结构比较稳定;而依据冬半年气温变化特征,可将全国划分为7个变化区,且冬半年气温每30年分区结果存在着明显变化。另外,通过对区域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变化趋势分析可以得出:1951-2010年间,中国各区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升温趋势最快的是东北区(0.30℃∕10a),最慢的是华南区(0.13℃∕10a);各区域升温过程不同步,东北区与滇藏高原区显著增暖趋势在1961-1990年开始出现,而其他区域则发生在1971-2000年及1981-20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正交旋转因子分析 分区 中国
原文传递
温度变化对我国GPS台站垂直位移的影响 被引量:40
3
作者 闫昊明 陈武 +3 位作者 朱耀仲 张为民 钟敏 刘根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5-832,共8页
地表温度变化可以引起GPS台站上安装GPS天线的地表水泥墩内部温度变化,还可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引起GPS台站基岩温度变化,从而引起GPS台站垂直位移变化.在中国区域,由GPS台站基岩温度变化引起GPS台站垂直位移变化的周年振幅最大可以达到1... 地表温度变化可以引起GPS台站上安装GPS天线的地表水泥墩内部温度变化,还可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引起GPS台站基岩温度变化,从而引起GPS台站垂直位移变化.在中国区域,由GPS台站基岩温度变化引起GPS台站垂直位移变化的周年振幅最大可以达到1 mm;在长江以北地区,此周年振幅一般大于0.5 mm.在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的23个GPS基准站中,温度变化对GPS台站垂直位移总影响的周年振幅最大值为2.8 mm,其中13个GPS基准站垂直位移的周年振幅变化大于1 mm.因此,温度变化是引起GPS台站垂直位移周年变化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GPS 垂直位移 地表流体质量变化 周年振幅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煤层气解吸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曾社教 马东民 王鹏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9-453,共5页
通过寺河煤矿3#煤层的吸附解吸实验,讨论了温度变化对煤层气解吸作用的影响,得出3个结论:①随着温度的升高,解吸率增大,温度降低抑制了解吸作用;②降压解吸过程中,低压阶段煤层气的解吸量较大;③从22℃到38℃,解吸率增加4.5%/3℃,温度... 通过寺河煤矿3#煤层的吸附解吸实验,讨论了温度变化对煤层气解吸作用的影响,得出3个结论:①随着温度的升高,解吸率增大,温度降低抑制了解吸作用;②降压解吸过程中,低压阶段煤层气的解吸量较大;③从22℃到38℃,解吸率增加4.5%/3℃,温度增高比压力降低对解吸作用的影响要敏感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解吸率 敏感实验
下载PDF
从中国过去2000年温度变化看20世纪增暖 被引量:33
5
作者 郑景云 葛全胜 方修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1-638,共8页
以重建的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地区冬半年温度距平序列为基础资料,从温暖程度、冷暖变化速率和历史相似型3个方面,对20世纪增暖在过去2000年中的位置予以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虽然20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非常明显,但至目前为止,其温暖程度... 以重建的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地区冬半年温度距平序列为基础资料,从温暖程度、冷暖变化速率和历史相似型3个方面,对20世纪增暖在过去2000年中的位置予以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虽然20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非常明显,但至目前为止,其温暖程度和波动幅度均没有超过过去2000年曾经出现过的最高水平。20世纪增暖实质上是气候从寒冷阶段(小冰期)向温暖阶段转变的快速升温过程,速率虽非常大(1.1℃/100年),但这一升温过程与过去2000年中其它气候由寒冷阶段向温暖阶段转变的过程相似,并不是唯一的。其中从百年际波动看,20世纪暖期的温度距平不但低于中世纪暖期后期温暖时段(1200's~1310's),也低于隋唐暖期(570's~770's) 及中世纪暖期前期的温暖时段(930's~1100's);从30年际变化看,20世纪暖期最暖30年的温度距平低于中世纪暖期的最暖30年,而与隋唐暖期的最暖30年相当;从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最暖年代的温度距平与中世纪暖期前期的最暖年代极为接近。另外,从中国过去2000年的冷暖阶段变化过程看,20世纪暖期的最可能相似型为隋唐暖期(570's^770'sAD),而不是中世纪暖期。同时可能是由于受到1950's以后因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作用日益增大的影响,1980's以后的升温速率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20世纪 中国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温室气体
下载PDF
A comparison of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Little Ice Age and 20th century warming simulated by the FGOALS climate system model 被引量:32
6
作者 ZHOU TianJun LI Bo +2 位作者 MAN WenMin ZHANG LiXia ZHANG Ji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28期3028-3041,共14页
To compare differences among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MWP), Little Ice Age (LIA), and 20th century global warming (20CW), six sets of transient and equilibrium simulations were generated using the climate system mode... To compare differences among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MWP), Little Ice Age (LIA), and 20th century global warming (20CW), six sets of transient and equilibrium simulations were generated using the climate system model FGOALS_gl. This model was developed by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WP warming is evident on a global scale, except for at mid-latitudes of the North Pacific. However, the magnitude of the warming is weaker than that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warming in the high latitud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he LIA cooling is also evident on a global scale, with a strong cooling over the high Eurasian continent, while the cooling center is over the Arctic domain. Both the MWP and the 20CW experiments exhibit the strongest warming anomalies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around 200-300 hPa, but the cooling center of the LIA experiment is seen in the polar surface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 comparison of model simulation against the reconstruction indicates that model's performance in simulating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s during the warm periods is better than that during the cold periods. The consistencies between model and reconstruction in lower latitudes are better than those in high latitudes. Comparison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mode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rainfall during the MWP, LIA and 20CW reveals a similar rainfall anomalies pattern. However, the time spectra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during the three typical periods of the last millennium are different, and the quasi-biannual oscillation is more evident during the two warm periods. At a centennial time scale, the external mode of the EASM variability driven by the changes of effective solar radi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changes of large scal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The rainfall anomalies over the east of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暖期 气候变暖 模式模拟 小冰期 气候系统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气物理研究所 Northem
原文传递
地面目标红外特性及其隐身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翾 袁江涛 杨立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4-846,共3页
随着红外搜索与制导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地面目标红外特征及其隐身技术的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军事意义。在简化目标传热模型的基础之上,计算出目标的瞬时温度变化,并与背景的温度比较发现,目标与背景在一天之中均存在明显温差,最大温... 随着红外搜索与制导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地面目标红外特征及其隐身技术的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军事意义。在简化目标传热模型的基础之上,计算出目标的瞬时温度变化,并与背景的温度比较发现,目标与背景在一天之中均存在明显温差,最大温差可达10℃。从目标与背景的辐射对比度出发,分析了辐射对比度与目标表面发射率以及目标与背景温差的关系,发现了当目标与背景温差控制在±4℃之内时,采用固定发射率涂料可以使目标达到红外隐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目标 红外特征 温度变化 辐射对比度
下载PDF
北半球及其各大洲过去1200年温度变化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江林 杨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6-1155,共10页
利用近年来发表的北半球、北半球各大洲及中国近千年温度序列,分析了年代至百年尺度上北半球和中国温度变化之间的异同性、北半球各大洲百年尺度典型暖期和典型冷期的位相差异,并比较了中世纪典型暖期与20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差异.结果... 利用近年来发表的北半球、北半球各大洲及中国近千年温度序列,分析了年代至百年尺度上北半球和中国温度变化之间的异同性、北半球各大洲百年尺度典型暖期和典型冷期的位相差异,并比较了中世纪典型暖期与20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差异.结果表明:1)在150~200年周期段,北半球和中国平均温度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2)在50年和100年的尺度上,北半球和中国温度的变化速率具有相似性,近150年来二者都表现出持续的增温趋势;3)北半球洲际尺度上不存在起止时间相近的百年尺度典型暖期和冷期;4)北半球、中国及其他大洲最近30年(1971~2000A.D.)的温度较中世纪(800~1250A.D.)任何30年时段都要高,而最近100年(1901 ~ 2000A.D.)的温度只有北极地区显著高于中世纪最暖1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北半球 中国 各大洲 过去1200年
原文传递
近40年青藏高原主要生物温度指标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东升 吴绍洪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1-439,共9页
以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0℃积温及其日数、≥5℃积温及其日数和≥10℃积温及其日数作为生物温度指标的代表,应用青藏高原地区1966~2005年共87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资料,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最热月均温与最冷月均温整体均呈... 以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0℃积温及其日数、≥5℃积温及其日数和≥10℃积温及其日数作为生物温度指标的代表,应用青藏高原地区1966~2005年共87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资料,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最热月均温与最冷月均温整体均呈上升趋势,而最冷月均温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最热月均温的上升幅度,空间上两者呈非对称变化。≥10℃积温、≥5℃积温和≥0℃积温增幅依次增大,其日数的变化是,≥5℃积温日数增幅最大,≥10℃积温日数次之,≥0℃积温日数最小。总体而言,近40年来青藏高原温度变化为增加趋势,植被的最佳生态空间及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来适应温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温度变化 积温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巴楚夏玉米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辜永强 郝宏飞 +1 位作者 郝宏蕾 李茂春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7年第6期89-93,共5页
利用新疆巴楚气象站1984—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系数、求相关等方法分析巴楚县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巴楚县夏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旬平均气... 利用新疆巴楚气象站1984—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系数、求相关等方法分析巴楚县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巴楚县夏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旬平均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时段温度变化差异较大;≥10℃积温呈不显著增多趋势,日最高气温≥35℃日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生育后期(乳熟—成熟)即9月上旬—10月上旬气温偏低,热量显著不足,供求矛盾突出,是影响夏玉米产量高低的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玉米 产量 巴楚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拉索频率与索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珧冰 孙测世 +1 位作者 彭剑 王连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4-908,955-956,共5页
为研究温度变化对拉索索力与频率的影响,本文引入了拉索在温度变化作用下的平衡状态,通过求解相应的平衡方程及运动方程,得到了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索力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变化量的增加,拉索水平张力及其反... 为研究温度变化对拉索索力与频率的影响,本文引入了拉索在温度变化作用下的平衡状态,通过求解相应的平衡方程及运动方程,得到了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索力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变化量的增加,拉索水平张力及其反对称模态频率呈下降趋势;而对于一阶正对称模态而言,该阶频率与温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拉索初始水平张力,具体情况分为两种,其一,当初始水平张力相对较小时,该阶频率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其二,当初始水平张力相对较大时,该阶频率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对于相同的温度变化条件,索力与频率的变化程度不一致,变化程度主要取决于拉索的初始张力大小。此外,温度的变化虽然明显改变了索力与频率的大小,但并没有改变索力与频率之间的本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索 温度变化 索力 频率 热应力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中国工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璐 史京晔 陈晓光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9-320,共22页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结合同时期天气数据,考察了温度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产出与温度变化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夏季温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工业产出,而冬季温度升高则会增加工业产出;日均...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结合同时期天气数据,考察了温度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产出与温度变化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夏季温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工业产出,而冬季温度升高则会增加工业产出;日均温度低于或高于[12℃,15℃]均会负向影响工业产出。此外,温度的季节性波动也会给工业产出带来不利影响。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高温会通过降低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固定资产总值、投资以及创新能力而间接影响其产出。从分样本的估计结果来看,夏季温度升高对工业产出的负向影响会因企业所处行业和所有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最后,本文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工业产出在中期下降约3.0%—14.6%,在长期下降约5.9%—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工业生产 机制分析
原文传递
合肥市53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德栗 缪启龙 朱公群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8年第3期35-42,共8页
利用1953—2005年安徽省合肥市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合肥市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53a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均具有明显冷期和暖期交... 利用1953—2005年安徽省合肥市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合肥市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53a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均具有明显冷期和暖期交替的阶段性特点,而且冷期持续时间比暖期持续时间长;春季、秋季和冬季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同,冬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而夏季气温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年极端最低气温则呈强烈的上升趋势;年热积温呈下降趋势,年冷积温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均存在30a左右的大尺度周期振荡,而中小尺度周期振荡则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 气温变化 MORLET小波分析 趋势变化率 周期
下载PDF
近54年临汾市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文义 缪启龙 段春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613-12615,12653,共4页
利用临汾市1954年1月~2007年12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临汾54年来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4年来临汾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冬季升温大... 利用临汾市1954年1月~2007年12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临汾54年来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4年来临汾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冬季升温大于春季升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冷积温显著上升,年极端最高气温和热积温略有上升;冷冬皆分布在80年代以前,而暖冬主要分布在90年代以后;凉夏主要分布在80年代,酷暑主要分布在80年代以后;90年代以来酷暑和暖冬频繁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 气温变化 冷积温 热积温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欧亚大陆中世纪暖期与小冰期温度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洋 郑景云 +1 位作者 郝志新 张学珍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2-473,共12页
根据集成多来源代用资料新建的欧洲过去1500年和亚洲过去1200年温度变化数据集,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将欧亚大陆划分为11个温度变化区;分析了各区在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期间的显著温暖、寒冷时段和温度变幅以及中世纪暖期以来各... 根据集成多来源代用资料新建的欧洲过去1500年和亚洲过去1200年温度变化数据集,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将欧亚大陆划分为11个温度变化区;分析了各区在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期间的显著温暖、寒冷时段和温度变幅以及中世纪暖期以来各区的百年最大升温速率。结果显示:1)在800~1350年间欧亚大陆各区均存在显著的温暖时段,但其起讫时间及暖峰出现年代和温暖程度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欧洲、亚洲中部各区多始于9世纪前期,亚洲东部各区则多始于10世纪中前期,印度南部最迟(始于13世纪),且多数区域曾被其间的多年代际转冷而分割为2~3个温暖时段;偏暖区域最多的时段为1001~1020年,11个区域中有9个显著偏暖;温暖程度最显著的区域出现在欧洲北部和亚洲中部及东亚东部,其暖峰的年代温度距平皆达相应区域20世纪最暖10年的一半以上。2)在1400~1900年间欧亚大陆各区均存在显著的寒冷时段,尽管其起讫年代也存在差异,但各区寒冷时段出现的时间较中世纪暖期更为同步,其中1581~1610年所有11个区均显著寒冷,1830s也有10个区域表现为气候寒冷。寒冷程度最显著的区域出现在欧洲西部、亚洲中部及东亚,其冷谷年代的温度皆比过去千年各区平均温度低1.5倍标准差以上。3)20世纪增暖在欧亚大陆的所有区域几乎同步,且多数区域现代暖期的百年最大升温速率高于此前至中世纪暖期。上述区域差异可能是因历史冷、暖期主要受太阳、火山活动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等自然因素驱动,而20世纪暖期则受人为导致的温室效应增强主控。然而,受代用资料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时空敏感度不一和时空分布不均等影响,现有研究结果仍存在显著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大陆 中世纪暖期 小冰期 温度变化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大椎穴拔罐前后对健康成人膀胱经穴表温度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超群 孟向文 +1 位作者 郭义 柴春祥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基于前期实验所完成的工作基础——拔罐大椎穴监测健康成人督脉经线上穴位的穴表温度变化,发现拔罐大椎穴能够提高健康成人督脉穴位的皮表温度。为进一步深入探寻拔罐疗法的作用规律,本实验观察拔罐大椎穴前后对正常健康人膀胱经... 目的:基于前期实验所完成的工作基础——拔罐大椎穴监测健康成人督脉经线上穴位的穴表温度变化,发现拔罐大椎穴能够提高健康成人督脉穴位的皮表温度。为进一步深入探寻拔罐疗法的作用规律,本实验观察拔罐大椎穴前后对正常健康人膀胱经的穴表温度变化的影响,从温度角度继续探讨拔罐疗法对能量代谢影响的机理。方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左肺俞:P=0.004<0.01,右肺俞:P=0.000<0.01;左肝俞,P=0.003<0.01,右肝俞:P=0.000<0.01,左肾俞:P=0.029<0.01,右肾俞:P=0.000<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拔罐前后穴表温度随时间变化有差异。结果表明,拔罐大椎穴对正常健康人膀胱经上的左右肺俞、左右肝俞、左右肾俞穴表温度变化的影响显示共同规律:拔罐后穴表温度均升高且拔罐5 m in时升高最显著,而后趋于平稳。结论:拔罐大椎穴能够提高膀胱经穴位的穴表温度,拔罐疗法对能量代谢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罐疗法 大椎 膀胱经 温度变化
下载PDF
不同初拉力拉索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珧冰 孙测世 +1 位作者 彭剑 王连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80-1685,共6页
为研究不同初始张拉力下拉索索力及模态频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引入拉索热应力平衡状态,从理论上推导出考虑温差影响下的索力与正/反对称模态频率的方程,并利用数值方法求解该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索力受降温的影响比受升温的影响更显著... 为研究不同初始张拉力下拉索索力及模态频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引入拉索热应力平衡状态,从理论上推导出考虑温差影响下的索力与正/反对称模态频率的方程,并利用数值方法求解该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索力受降温的影响比受升温的影响更显著,而频率受升温与降温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初始张拉力;初始张拉力存在临界值,且当初始张拉力大于该临界值时,升/降温对索力及频率影响的差别会逐渐减小,但是,一阶正对称模态频率除外;一般来说,温差的绝对值越大,索力与频率的变化越明显;在一定的初始张拉力范围内,温差绝对值虽小,但一阶正对称模态频率对温度的变化可能更加敏感;高阶正对称模态频率与反对称模态频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索 温度变化 索力 频率 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对腰骶部温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白振军 张莉 范伊凡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67-69,共3页
目的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健康人腰骶部在针刺前后的温度变化及分布规律,以进一步求证"腰背委中求"的经典理论的客观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5名健康受试者,将受试者腰骶部划分为6个测量区域,针刺右侧委中穴前后,应用红外热... 目的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健康人腰骶部在针刺前后的温度变化及分布规律,以进一步求证"腰背委中求"的经典理论的客观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5名健康受试者,将受试者腰骶部划分为6个测量区域,针刺右侧委中穴前后,应用红外热像仪依序记录其各个标记区域的温度值。结果①针刺前腰骶部温度分布均呈现为左右对称,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针刺后腰骶部温度皆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左右两侧平均温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生理状况下,针刺委中穴可以引起腰骶部温度的明显变化,使局部温度升高,可能和"腰背委中求"经络特异性相关。可以利用红外热图像技术,研究人体经穴温度变化的表现,作为治未病及疾病治疗疗效、预后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针刺 委中穴 温度变化
下载PDF
浅析墙体裂缝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永前 《山西建筑》 2005年第4期38-39,共2页
从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变化两方面 ,就引起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现象表征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通过实际工程检验 ,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 墙体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 温度变化
下载PDF
西宁市气温变化与热岛效应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于斌 刘峰贵 +1 位作者 周强 梁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6031-16033,16044,共4页
选取1961-2004年西宁站和周围3站的月平均气象资料,对西宁站与周围3站的气温距平3年移动平均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西宁市平均气温上升的趋势中有2个明显的变化期。然后利用1961-1974年(较长的平稳期)西宁与周围气象资料建立函数关系,求得... 选取1961-2004年西宁站和周围3站的月平均气象资料,对西宁站与周围3站的气温距平3年移动平均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西宁市平均气温上升的趋势中有2个明显的变化期。然后利用1961-1974年(较长的平稳期)西宁与周围气象资料建立函数关系,求得1974年后西宁站由于热岛效应所产生的净增强值。其计算结果是西宁市1974-2004年的平均气温比1974年以前的平均气温增加了0.49℃,并且西宁市的热岛效应呈总体减弱的趋势。最后通过数学模型求得剔除热岛效应后西宁市的气温变化曲线,但西宁市的平均气温仍然呈升高的趋势,1961-2004年的气温平均升高0.40℃。这一变化不但与西宁市周围的地形有关,还与全球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市 气温变化 热岛效应 全球变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