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 |
李长伟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7
|
|
2
|
能动司法与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论 |
劳东燕
|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9
|
|
3
|
再谈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 |
许渊冲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1
|
|
4
|
法秩序的统一性与违法判断的相对性 |
京藤哲久
王释锋(译)
甄贞(校)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
2020 |
46
|
|
5
|
对我国体育教学目的论的梳理与评判——自组织体育教学目的论的构建 |
邵桂华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4
|
|
6
|
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法哲学基础 |
骁克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0
|
|
7
|
目的论研究在中国 |
潘艳红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5 |
17
|
|
8
|
再论“主体民族志”:民族志范式的转换及其“自明性基础”的探求 |
朱炳祥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9
|
|
9
|
古典公民教育透析——一个目的论的视角 |
李长伟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9
|
|
10
|
理解巴赞:摄影影像本体论与纪实美学——是数字技术的挑战还是摄影技术的挑战? |
王志敏
赵楠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11
|
普世伦理的正义及其对功利价值的优先性 |
万俊人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11
|
|
12
|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
王能昌
海默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13
|
目的论还是义务论——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
任丑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14
|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谈新闻报道的文本功能特点及翻译 |
陈谊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9
|
|
15
|
论童年在人生中的位置 |
刘晓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16
|
康德的目的论与“人类中心主义”问题 |
陈新夏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2
|
|
17
|
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
温小军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18
|
论幸福生活权的目的论解释 |
黄爱教
|
《人权》
|
2020 |
12
|
|
19
|
亚里士多德论家庭与城邦 |
陈斯一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20
|
论意思自治的根基 |
李政辉
|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