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年陕西两次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8
1
作者 许新田 王楠 +2 位作者 刘瑞芳 郭大梅 侯建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7-460,共14页
利用TBB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及多普勒雷达等多种资料,对比分析了2006年初夏和盛夏两次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场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的演变。结果表明,强的不稳定层结和一定的外部抬升力条件是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共同物... 利用TBB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及多普勒雷达等多种资料,对比分析了2006年初夏和盛夏两次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场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的演变。结果表明,强的不稳定层结和一定的外部抬升力条件是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共同物理量特征;高层暖、中层冷、低层暖的三层温度平流中心所叠置的区域与降雹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低层的逆温层(干暖盖)更有利于深厚对流活动的产生;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流场的尺度分离能够分辨出产生强对流冰雹天气的中尺度系统;地面能量场上表现有中尺度的Ω系统。初夏过程以冰雹、强风为主,盛夏过程冰雹、强降水比较突出;移速快、膨胀迅速的云团易产生冰雹和强风,而移速缓慢、对流合并显著的云团易出现强降水和冰雹。强回波伸展高度越高,入流显著、上升气流强盛的对流系统产生的天气愈剧烈,愈易出现大冰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冰雹 环境场 中尺度分析 tbb 湿静力温度
下载PDF
陕西一次持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55
2
作者 许新田 刘瑞芳 +3 位作者 郭大梅 李萍云 侯建忠 陶建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42,共10页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资料、TBB和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2006年6月23—25日陕西一次持续性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持续性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在蒙古冷涡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从冷涡底部分...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资料、TBB和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2006年6月23—25日陕西一次持续性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持续性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在蒙古冷涡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从冷涡底部分裂的下滑冷槽是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中高层冷槽和低层暖温度脊、湿舌的上下叠置,有利于对流不稳定的建立和发展。(2)对流层低层850 hPa附近的逆温层所形成的干暖盖,更有利于深厚对流活动的发生;大气温度直减率越大越有利于雷暴大风的发生,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垂直风切变的大小与对流性天气的强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23和24日的强对流天气是由生命史达6小时左右的β中尺度雹暴云团造成,而25日的剧烈天气是由生命史达10小时左右的α中尺度飑线云团造成。(4)地面辐合线或干线是触发强对流天气的因子之一,对流单体一般生成于地面辐合线附近,在地面辐合线与干线结合处易于对流单体或云团的新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环境场 中尺度分析 tbb 地面辐合线 干线
下载PDF
TBB资料的处理及应用 被引量:50
3
作者 傅昺珊 岳艳霞 李国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5,共6页
在汛期的短时预报工作中,常规资料从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不能满足短时预报,尤其是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警的需求。TBB资料以其高时空分辨率能够很好地反映强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尤其能定量指示对流云的发展高度,通过分析TBB... 在汛期的短时预报工作中,常规资料从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不能满足短时预报,尤其是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警的需求。TBB资料以其高时空分辨率能够很好地反映强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尤其能定量指示对流云的发展高度,通过分析TBB资料,找出了可以进行强对流天气临近预警的关键区和关键指标,尤其当亮温在-63℃~-80℃时对暴雨的产生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强对流的面积和层次的变化对暴雨也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灾害性天气的漏报率,也在短时预报的精细化和准确率上有明显提高。同时,还提供了TBB资料处理和实时显示系统,处理部分包括用MATLAB编程将9210下传的每小时1次的TBB资料转换成图像文件,实时显示系统具有动画、统计和单点显示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b 强对流 预警 显示系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对流云团东移发展的不稳定特征 被引量:37
4
作者 卓嘎 徐祥德 陈联寿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8-456,共9页
利用 1 998年 6~ 7月的逐时GMS红外TBB资料、T1 0 6的客观分析资料以及沿长江 5个站的探空资料 ,对青藏高原上的对流云团东移维持发展的环流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高层气流辐散、低层气流辐合的垂直结构 ,高低空急流的引导作... 利用 1 998年 6~ 7月的逐时GMS红外TBB资料、T1 0 6的客观分析资料以及沿长江 5个站的探空资料 ,对青藏高原上的对流云团东移维持发展的环流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高层气流辐散、低层气流辐合的垂直结构 ,高低空急流的引导作用 ,高原东南部和长江流域充沛的水汽条件以及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是造成青藏高原上空对流云团东移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对流云团 相当黑体温度 tbb 大气层结 水汽条件 探空资料 引导作用
下载PDF
利用雷达和卫星资料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云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陈英英 唐仁茂 +4 位作者 李德俊 向玉春 袁正腾 王慧娟 蔡淼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8-1156,共9页
利用FY-2D静止卫星、SWAN雷达产品和湖北随州CINRAD/SA雷达资料,结合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探空资料等,对2011年7月26日湖北随州一次强天气过程的云结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流云团的生长中心与雷达反射率... 利用FY-2D静止卫星、SWAN雷达产品和湖北随州CINRAD/SA雷达资料,结合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探空资料等,对2011年7月26日湖北随州一次强天气过程的云结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流云团的生长中心与雷达反射率因子大值区、云顶黑体亮温TBB低值区和陡变的温度梯度区相对应;云体的合并有助于对流云的发展和维持。单站雷达资料适用于局部回波的形态识别和动力场分析,在两次弓形回波过程个例中,第一次弓形回波产生了降雹,在发展强盛阶段,低层有弱回波区和较明显的入流缺口,出现速度模糊、风暴体倾斜的现象;而第二次则以强降水天气为主。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弓形回波过程有更多、更快的能量聚集和更丰沛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有利于冰雹的发生。FY-2D卫星反演的云顶温度和粒子有效半径之间的关系(T-Re)垂直分布显示,降雹的对流云中具有强烈的上升气流,使得粒子有效半径增长缓慢,晶化温度低,没有明显的碰并增长带和降水(雨胚增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云 云顶黑体亮温 弓形回波 对流有效位能 T-Re分布
下载PDF
梅雨锋云系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姚秀萍 于玉斌 赵兵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2-1011,共10页
利用逐时卫星遥感观测资料和地面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江淮流域2003年6月22~26日暴雨过程中梅雨锋云系的演变、结构特征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梅雨锋云系为一条TBB的低值带,稳定少动,其上分布着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而中尺度... 利用逐时卫星遥感观测资料和地面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江淮流域2003年6月22~26日暴雨过程中梅雨锋云系的演变、结构特征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梅雨锋云系为一条TBB的低值带,稳定少动,其上分布着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而中尺度对流系统是由不同尺度、不同强度.的对流单体(包括中β和中γ尺度对流单体)组成的,从而使得梅雨锋云系产生不均匀的降水分布(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在该暴雨过程中,梅雨锋云系充分体现了中尺度对流系统中所包括的3类组织结构形式。梅雨锋云系与中高纬度云系或热带辐合带云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暴雨过程关系密切,梅雨锋云系的维持和发展与强大的黄淮气旋云系直接相关,它是江淮流域上空冷暖气流交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云系 tbb 中尺度对流系统 暴雨 结构特征
下载PDF
梅雨期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影响江淮流域降水的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傅慎明 孙建华 +2 位作者 赵思雄 李万莉 李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1-600,共20页
利用GOES-9和FY-2C卫星TBB资料、1°×1°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2003和2007年梅雨期内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影响重庆、四川以及江淮梅雨锋地区降水的主要方式作了研究。结果表明,2003和2007年梅雨期内,青... 利用GOES-9和FY-2C卫星TBB资料、1°×1°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2003和2007年梅雨期内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影响重庆、四川以及江淮梅雨锋地区降水的主要方式作了研究。结果表明,2003和2007年梅雨期内,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影响下游地区降水主要存在4种方式:(1)高原上的动力辐合中心伴随高原对流系统东移,影响所经地区的降水,该种影响方式较为常见,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2)高原对流系统移出高原后在四川盆地引发稳定少动的西南低涡,触发一系列暴雨过程,此种影响方式持续时间较长,主要影响地区为四川和重庆(往往会造成强度很大的暴雨),当西南低涡以东盛行较强西南风时,向梅雨锋的动能输送较强,这十分有利于梅雨锋地区对流活动和降水的加强。(3)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在四川盆地触发西南低涡,西南低涡生成后,在引导槽的作用下沿梅雨锋东移,沿途引发一系列暴雨,此种影响方式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4)对流系统东移出青藏高原后直接影响下游地区,此种影响方式最为常见,但其影响时间最短,强度最小。对环境场的分析表明,高原强对流往往发生在500hPa影响槽槽区附近的上升运动区,当200hPa高空急流位置偏南且青藏高原东侧500hPa上有低槽向东移出时,高原对流系统较易移出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西南低涡 梅雨锋 对流系统 亮度温度
下载PDF
宁夏北部一次短时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8
作者 纪晓玲 冯建民 +3 位作者 穆建华 辛尧胜 马筛艳 聂晶鑫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718,共8页
利用自动站、闪电定位信息、多普勒雷达、卫星黑体亮温等气象资料,对2008年7月18日夜间宁夏石炭井的短时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单站短时暴雨是在“西高东低”的环流背景下,受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和低值系统影响,由两个相... 利用自动站、闪电定位信息、多普勒雷达、卫星黑体亮温等气象资料,对2008年7月18日夜间宁夏石炭井的短时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单站短时暴雨是在“西高东低”的环流背景下,受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和低值系统影响,由两个相对较强的对流单体先后影响而后合并维持造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宁夏北部持续时间近6h,云项亮温梯度最大值维持在石炭并一带;对应3次强降水时段,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VIL出现了3次峰值,径向速度出现了气旋式辐合和逆风区结构,逆风区出现时间较强降水出现提前了20~30min,与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和减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闪电发生高密度区位于降水中心前缘,闪电频率突然增大时间较强降水出现超前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黑体亮温 雷达图像特征 逆风区 闪电
下载PDF
南海热带对流季节内振荡对江淮流域旱涝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贺懿华 王晓玲 金琪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9-264,共6页
使用TBB17年逐月、候平均资料和欧亚500hPa候平均高度距平场,计算了南海地区逐月TBB的标准差,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带通滤波方法,分析了江淮流域旱(1985年)、涝(1991、1998年)年南海地区TBB季节内振荡及其经向传播特征。结果表明,... 使用TBB17年逐月、候平均资料和欧亚500hPa候平均高度距平场,计算了南海地区逐月TBB的标准差,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带通滤波方法,分析了江淮流域旱(1985年)、涝(1991、1998年)年南海地区TBB季节内振荡及其经向传播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流域涝年,南海地区TBB30~60d和10~20d振荡十分活跃,向北传播非常明显。当TBB强对流位相传播到30°N附近的副热带地区时,激发其对流扰动加强,造成江淮流域集中暴雨。而旱年则相反。南海和30°N地区对流活动的强弱差异与500hPa候平均高度距平场的遥相关揭示出江淮流域旱涝年波列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b 标准差 季节内振荡 经向传播 遥相关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次极端大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桂莲 仲夏 +3 位作者 韩经纬 赵斐 包福祥 李瑞青 《干旱气象》 2018年第1期17-26,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加密站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8月16—18日内蒙古中西部区域性极端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落区位于副热带高压边缘、700~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加密站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8月16—18日内蒙古中西部区域性极端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落区位于副热带高压边缘、700~850 h Pa"人"字型切变线、河套气旋前部等压线密集处的叠置区;深厚的湿层以及极端暴雨发生前6 h中低层显著增湿为暴雨的发生输送了充沛的水汽;散度辐合中心和上升运动中心叠置且加强,更有利于强烈上升运动形成,是暴雨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机制;暴雨爆发前对流有效位能(CAPE)有明显跃升,暖云层厚度加大,有利于降水效率的提高;暴雨时段内有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以相同路线沿着副热带高压584 dagpm线边缘、阴山山脉东西方向自西向东移动;短时强降水(>30 mm·h^(-1))和云顶亮温(TBB)低值中心区(≤-52℃)以及TBB等值线密集区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降水效率 MCS tbb 内蒙古
下载PDF
甘肃陇南两次不同强度暴雨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晓霞 尚大成 +2 位作者 谌芸 王有生 王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89-1399,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7月16-17日发生在甘肃陇南连续两次不同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系统——武都涡、中尺度切变线的发生、发展过程,探讨了两次不...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7月16-17日发生在甘肃陇南连续两次不同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系统——武都涡、中尺度切变线的发生、发展过程,探讨了两次不同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云图特征和水汽、热力及动力等物理量场差异,提出了这一类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着眼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背景 tbb 中尺度切变线 武都涡
下载PDF
Climatological distribution and diurnal variation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over China and its vicinity during summer 被引量:25
12
作者 ZHENG YongGuang CHEN Jiong ZHU Pei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10期1574-1586,共13页
The climat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MCSs) over China and its vicinity during summer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10-year (1996―2006, 2004 excluded) June-August infrared TBB (Te... The climat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MCSs) over China and its vicinity during summer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10-year (1996―2006, 2004 excluded) June-August infrared TBB (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 dataset. Compar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understorms from surfac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ver China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from low-orbit satellites over China and its vicinity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we find that the sta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BB less than -52℃ can better represent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CSs over China and its vicinity during summer.The spreading pattern of the MCSs over this region shows three transmeridional bands of active MCSs, with obvious fluctuation of active MCSs in the band near 30°N. I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hat the three bands of active MCSs are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by the summer monsoon over East Asia. We focus on the diurnal variations of MCSs over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s,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MCSs over China and its vicinity during summer. One type of MCSs has only one active period all day long (single-peak MCSs), and the other has multiple active periods (multi-peak MCSs). Single-peak MCSs occur more often over plateaus or mountains, and multi-peak MCSs are more common over plains or basins. Depending on lifetimes and active periods, single-peak MCSs can be classified as Tibetan Plateau MCSs, general mountain MCSs, Ryukyu MCSs, and so on.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multi-peak MCSs i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MCCs (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es), and it reveals that multi-peak MCSs has longer life cycle and larger horizontal scale, becomes weaker after sunset, and develops again after midnight. Tibetan Plateau MCSs and general mountain MCSs both usually develop in the afternoon, but Tibetan Plateau MCSs have longer life cycle and more active MαCSs. Ryukyu MCSs generally develop after midnight, last longer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IR tbb 白天活动规律 气候分布
原文传递
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廖胜石 罗建英 +2 位作者 姚秀萍 王庆国 林开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61-1171,共11页
利用广西逐站逐小时降水量、1°×1°逐小时FY-2C的TBB资料和1°×1°逐6h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空间25点平滑滤波方法,分析了2005年6月18~22日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 利用广西逐站逐小时降水量、1°×1°逐小时FY-2C的TBB资料和1°×1°逐6h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空间25点平滑滤波方法,分析了2005年6月18~22日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雨团集中出现在TBB值的低值中心、低值中心北侧等值线密集的地方以及等值线曲率大的地方。镶嵌于大尺度西南气流中的中尺度涡旋系统在西江流域反复生成,导致对流云团不断生成和加强,是此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暴雨区上空中尺度经向垂直环流圈的存在对中尺度涡旋和对流云团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低层弱的对流不稳定与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性共存是此次暴雨产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流域 致洪暴雨 tbb 中尺度滤波
下载PDF
高空冷涡和副高背景下青海冰雹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苏永玲 马秀梅 +1 位作者 马元仓 徐亮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年第4期22-29,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G云图TBB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诊断分析2015年青海东北部3次冰雹天气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的演变。结果表明:(1)冷涡背景下冷平流强迫及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右侧...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G云图TBB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诊断分析2015年青海东北部3次冰雹天气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的演变。结果表明:(1)冷涡背景下冷平流强迫及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右侧抽吸作用为冰雹发生提供位势不稳定,副高背景下700 hPa热低压提供热力不稳定触发对流。(2)冷涡背景下动力强迫为主,副高背景下热力强迫为主产生冰雹,较大冰雹尺寸需要更高的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且高的强天气威胁指数与较大尺寸冰雹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3次冰雹过程的影响系统均为中尺度对流系统,在较明显的径向辐合处发展起来,"7·30"具有较大回波强度,较高回波顶高,较强对流系统入流,较高的0℃层高度和-20℃层高度,最小的△H_(0--20℃)。强回波伸展高度越高、VIL密度越大(>4g·m^(-3))、上升气流强盛的对流天气,愈易出现大冰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冰雹 环境场 tbb 雷达特征
下载PDF
河南省短时强降水及其云团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谷秀杰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年第1期15-20,共6页
根据河南省119个气象站1991-2010年5-9月逐时降水量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短时强降水及其云团的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短时强降水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呈递增趋势,20.0~49.9 mm/h级别的降水在驻马店地区东部... 根据河南省119个气象站1991-2010年5-9月逐时降水量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短时强降水及其云团的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短时强降水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呈递增趋势,20.0~49.9 mm/h级别的降水在驻马店地区东部和信阳地区西部有明显增多趋势;≥50.0 mm/h级别的降水在周口地区北部有一高值中心。年际变化表明,20.0~49.9 mm/h级别的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而≥50.0 mm/h级别的降水呈略增加趋势,但是不显著。月份间的差异非常明显,7月份出现的频次最多,其次是8月份,再次是6月份,5月份和9月份最少。日变化统计表明,上午最少,午后逐渐增加,傍晚和凌晨最多。历年极值雨量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并集中分布在河南省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极值雨量不超过50.0 mm/h,明显低于中东部地区。影响河南省短时强降水的对流云团大致有3个源地6条路径,云团特征可分三种类型,分别为不规则对流云团、圆形或椭圆形云团、带状云系。当有强降水发生时,Tbb值一般很低,但是Tbb值的大小与小时雨量没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特征 云团 tbb
下载PDF
新疆北部冬季暖区大降雪过程中尺度云团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俊荣 杨雪 杨景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0-1288,共9页
利用1997-2006年深秋到冬季新疆阿勒泰地区出现的17次暖区大降雪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地面降雪量资料,并选取其中3次典型的暖区大降雪过程,对暖区大降雪天气过程的中尺度云团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进一步揭示暖区... 利用1997-2006年深秋到冬季新疆阿勒泰地区出现的17次暖区大降雪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地面降雪量资料,并选取其中3次典型的暖区大降雪过程,对暖区大降雪天气过程的中尺度云团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进一步揭示暖区大降雪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500 hPa极涡是造成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暖区大降雪过程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极涡中心南部或东南部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是造成暖区大降雪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TBB≤-60℃的中-β和中-α尺度系统云团是造成暖区大降雪天气的主要系统。暖区大降雪的TBB≤-60℃的中-β和中-α尺度系统云团是在绕极涡移动的高空锋区短波槽前和暖平流输送区形成,并位于极涡中心南部或东南部的低层到高层强锋区中,在随着天气尺度云系移动的同时,绕极涡中心逆时针旋转,移速缓慢或稳定少动,移动中逐渐加强或合并,其多表现为椭圆形或圆形,暖区大降雪发生在TBB≤-60℃的中-β和中-α尺度云团边缘TBB等值线梯度最大处。中-β和中-α尺度云团面积越大、生命史越长,造成的暖区大降雪范围就越大、强度也越强;TBB≤-60℃的中-β和中-α尺度云团在阿勒泰地区上空维持数小时可造成阿勒泰地区暖区大降雪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暖区大降雪 中尺度云团特征 tbb
下载PDF
湖南湘中地区一次暴雨及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剑明 章新平 +1 位作者 蔡秀峰 张庆云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117-125,共9页
利用NCEP的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TBB资料、雷达资料、常规天气资料以及加密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10年5月13日湖南省湘中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雷达资料等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 利用NCEP的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TBB资料、雷达资料、常规天气资料以及加密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10年5月13日湖南省湘中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雷达资料等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南支槽和中低层切变是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低空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配置,使垂直上升运动得到了发展和加强,低层水汽迅速向上输送,同时引起热量、动量的垂直输送,为大暴雨的形成提供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低层切变 西南低空急流 物理量场 tbb 雷达产品
下载PDF
山东一次历史极端降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芹 丁治英 +2 位作者 杨成芳 王世杰 韩晓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1138,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TBB资料,对2013年4月19-20日山东极端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地形作用及其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以500 h Pa高空槽、700 h Pa西南低空急流及切变线、以...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TBB资料,对2013年4月19-20日山东极端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地形作用及其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以500 h Pa高空槽、700 h Pa西南低空急流及切变线、以及850 h Pa以下低层东北风作为环流背景的回流性质降雪;暴雪期间,相对湿度≥90%的高湿区明显下传,南方的暖湿空气沿着低层冷垫爬升,到达一定高度以后,水汽凝结产生降雪,强降雪落区并不位于强上升运动的中心位置,而是位于最大中心值的偏北一侧,在28°N-40°N之间高空有一明显的能量锋区,且随纬度的增高而向高空倾斜;近地面层有明显的辐合流场,TBB分布反映出暴雪期间有中小尺度系统配合,TBB最大值在-45^-40℃之间;此次极端暴雪过程中地形对温度的急剧下降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事件 回流降雪 物理量诊断 tbb
下载PDF
FY-2产品在济南“7.18”大暴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尹承美 卓鸿 +4 位作者 胡鹏 冉桂平 刘爱梅 杨芙蓉 李艳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4,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资料和FY-2产品对济南市"7.18"大暴雨的天气形势、云图演变特征及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面的中尺度辐合中心和中尺度辐合线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直接原因;强降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资料和FY-2产品对济南市"7.18"大暴雨的天气形势、云图演变特征及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面的中尺度辐合中心和中尺度辐合线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发生在中尺度低压中心附近,随其移动而移动;在减弱的云团右后方不断有新的云团生成,从γ尺度发展到β尺度,水汽条件充足时发展成边界清晰、结构密实的α尺度;大暴雨中心与云顶亮温TBB的最低值中心及强度有密切关系;FY-2产品在大暴雨临近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卫星云图 tbb 强对流天气 临近预报
下载PDF
“20030816”云南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腾飞 马联翔 +1 位作者 鲁亚斌 周国莲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43,共8页
应用天气图、卫星云图TBB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云南2003年8月16日的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大尺度天气形势为中尺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不稳定条件、能量条件... 应用天气图、卫星云图TBB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云南2003年8月16日的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大尺度天气形势为中尺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不稳定条件、能量条件和动力条件;在卫星云图上切变线云系在西南移过程中发展形成飑线,其上诱发产生的3个中-α尺度云团和1个中-β尺度的云团直接造成了强降水;在多普勒雷达上偏东风和偏西风之间的中-β尺度的切变线和逆风区对中-α尺度飑线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还诱发产生出了超级单体和中气旋,中-α尺度飑线导致了这次暴雨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分析 tbb 多普勒雷达回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