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列女仁智图》的新认识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T002-T005,共27页
2001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女史箴图》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曾从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并辅以服饰、器具等图像资料,论证了《女史箴图》非顾恺之作,而应是一幅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期的宫廷绘画作品。在认识传世早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当文献严重... 2001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女史箴图》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曾从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并辅以服饰、器具等图像资料,论证了《女史箴图》非顾恺之作,而应是一幅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期的宫廷绘画作品。在认识传世早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当文献严重失载的情况下,借助考古发掘图像资料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惟一办法。从这一方法入手,我认为传为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虽然被公认为宋人摹本,但是它的原本要早于《女史箴图》,这不但有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画《列女古贤图》为证,而且从衣冠服饰及其它器具的图像也可证明,它的原本可以早到东汉时代。从反复传模中能保存这样久远的图像并且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生活,这件摹本的价值就非同寻常了,至于是否顾恺之作,就不甚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女仁智图》 作者考证 顾恺之 考古图像资料 中国早期绘画作品
原文传递
“冕无后旒”说考论 被引量:5
2
作者 丁鼎 于少飞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4,共9页
冕是古代帝王及其他贵族所戴的礼冠。所谓"冕旒",又叫作"玉藻",就是冕板之下所悬挂的以彩色丝绳贯穿起来的玉串。汉唐时期的郑玄、贾公彦、孔颖达等经学家均认为冕板前后皆垂有十二旒。而明儒王应电、清儒江永等则... 冕是古代帝王及其他贵族所戴的礼冠。所谓"冕旒",又叫作"玉藻",就是冕板之下所悬挂的以彩色丝绳贯穿起来的玉串。汉唐时期的郑玄、贾公彦、孔颖达等经学家均认为冕板前后皆垂有十二旒。而明儒王应电、清儒江永等则据《大戴礼记》"冕而前旒,所以蔽明"而断定冕无后旒。此后,"冕无后旒"说为后世众多学者所信从,几成定谳。考诸文献,揆诸情理,便可发现"冕无后旒"说并不可信据。首先,《大戴礼记》所谓"冕而前旒,所以蔽明",只是说冕之前旒有"蔽明"的功能,而并非说"冕无后旒"。其次,西汉初年叔孙通《汉礼器制度》和东汉刘熙《释名》等明确讲冕前后均有旒;而且唐代阎立本所绘《历代帝王图》中的冕及宋代聂崇义《新定三礼图》等所绘制的冕图也前、后都有旒;1971年山东邹城明代鲁荒王墓出土的一顶王冕也有后旒。复次,从制作工艺与穿戴角度来看,规格最高的冕前旒最多可达144颗玉珠,重量相当大,如果没有后旒,那么冕板后端的重量几乎为零,冕板前后重量失衡,整个冕势必会倾覆,很难稳定地戴在头部。因此,"冕无后旒"说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冕旒 礼记 玉藻 江永
原文传递
“冕无后旒”之说研究的献疑 被引量:2
3
作者 闫兰兰 谢红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00,共5页
冕为大夫以上冠,冕板下垂"旒"是其主要特征,旒之数量是等级地位之标志,十二旒为最高等级。汉唐以郑玄为首的经学家认为冕前后皆垂旒,而清代学者主流观点认为冕无后旒。时至今日,"冕无后旒"之说依旧存在争议。文章... 冕为大夫以上冠,冕板下垂"旒"是其主要特征,旒之数量是等级地位之标志,十二旒为最高等级。汉唐以郑玄为首的经学家认为冕前后皆垂旒,而清代学者主流观点认为冕无后旒。时至今日,"冕无后旒"之说依旧存在争议。文章从史学、人类学和艺术学等角度来论证"冕无后旒"的不合理性:冕字古体的象形特征显示前后皆有旒;二十四正史等历史文献中仅有一种文献指出冕无后旒;古人的写作习惯常将左右或前后对称的部件省略不说;由于政治压力,清代学者被迫支持"冕无后旒"这一主流学说;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对称原则艺术审美。由此,论证结果认为冕前后皆有旒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冕无后旒 二十四史 史学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雄穗识别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茅正冲 刘永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1-665,共5页
为了根据田间图像自动判断玉米抽雄期,提出了1种玉米雄穗分割方法。首先将红绿蓝(RGB)图像转换到YCb Cr空间,对Cb、Cr分量图进行增强处理;再利用训练好的Fisher分类器对每个像素的Cb、Cr值进行分类,初步分割出玉米雄穗;然后利用颜色指... 为了根据田间图像自动判断玉米抽雄期,提出了1种玉米雄穗分割方法。首先将红绿蓝(RGB)图像转换到YCb Cr空间,对Cb、Cr分量图进行增强处理;再利用训练好的Fisher分类器对每个像素的Cb、Cr值进行分类,初步分割出玉米雄穗;然后利用颜色指数超蓝因子(Ex B)对RGB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利用改进的Kmeans聚类对灰度图像进行聚类;最后结合Fisher分类结果和聚类结果确定玉米雄穗像素。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方法识别玉米雄穗,正常环境下的错分率和查全率分别为0.177%和0.831%,干旱环境下的错分率和查全率分别为0.141%和0.811%,该文方法对玉米生长环境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玉米 雄穗 识别 抽雄期 错分率 查全率
下载PDF
Unique Tail Appendages of Marine Bacteriophages
5
作者 Yurii G. Kuznetsov Sheng-Chieh Chang +1 位作者 Arielle Credaroli Alexander McPherson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3年第6期55-59,共5页
The objective was to visualize a variety of marine bacteriophage and identify unique structural features that set them apart from terrestrial phages. Phages were plaqu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atomic force mi... The objective was to visualize a variety of marine bacteriophage and identify unique structural features that set them apart from terrestrial phages. Phages were plaqu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Bacteriophage infecting cyanobacteria synechococcus that exhibits a novel structural feature not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any other phages were observed. These cyanophages have up to four, 450 nm long, multi-stranded, complex helical fibers that emanate from either the base plate and/or the collar of the phage particle, origins of shorter fibers on well-studied phages such as T4. The flexible fibers terminate at their distal ends in multiple bulbs of diameter 30 nm composed of 20 to 30 closely associated proteins. Bulbs form one of two distinctive patterns, or tassels. Most commonly, the arrangement is a 3 + 1 pattern of three consecutive bulbs at the very end with a forth lying upstream, separated from the terminal three by a gap of 135 nm. In other populations the fibers terminate in 5 consecutive bulb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novel appendages may be involved in host cell searching and recognition in a marin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L Fibers RECEPTORS Ecology Myovirus Recognition AFM 3 + 1 tassels MARINE Biology MARINE Vi-ruses
下载PDF
探讨流苏在拉丁舞服设计中的运用方式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雨虹 《纺织报告》 2018年第7期56-57,共2页
本研究通过对流苏在拉丁舞服上的色彩选择、材质选择及再造、使用面积及位置、堆积厚度、排列方式、长短变化、固定方式等运用方式的探讨,为拉丁舞服流苏部分的设计提供创新思路。
关键词 拉丁舞服 流苏
下载PDF
甘蔗花穗温水去雄技术研究
7
作者 常海龙 郭育强 +9 位作者 周峰 方娜 邱永生 陈俊吕 张伟 秦元霞 吴建涛 张垂明 刘壮 王勤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1-597,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时间和品种对甘蔗花穗温水去雄效果的影响,探寻适宜的甘蔗杂交母本去雄方案,减少自交,提高甘蔗花穗杂交结实率。【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的设计方案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ROC22、科5和桂糖02-619等3个...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时间和品种对甘蔗花穗温水去雄效果的影响,探寻适宜的甘蔗杂交母本去雄方案,减少自交,提高甘蔗花穗杂交结实率。【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的设计方案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ROC22、科5和桂糖02-619等3个多花粉的甘蔗品种为试材,分别将其花穗在48、50和52℃温水中浸泡3、5和7 min。每处理6株(每株1个花穗),其中:3株自交,3株异交(人工授予新鲜的外源花粉)。统计分析自交出苗数和异交出苗数。【结果】ROC22、科5和桂糖02-619等3个品种均随水温增加、时间延长,其自交出苗数和异交出苗数都逐渐降低,假杂种比例呈现波动变化,50℃、3 min处理组合的假杂种比例最低(0.1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结实出苗数/异交结实出苗数(M值)可以作为温水去雄效果的评定标准,M值越高,去雄效果越好。温度和时间对M值均有显著影响,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甘蔗花穗去雄前先将小花穗枝条未展开和成熟(或即将成熟)的枝条剪去,置于50℃温水中浸泡3 min后再进行杂交,可显著提高甘蔗有性杂交的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穗 正交试验 温水去雄 异交结实率
下载PDF
温汤杀雄后甘蔗花穗生物学特性观察
8
作者 常海龙 邱永生 +8 位作者 方娜 张伟 郭育强 陈俊吕 吴建涛 刘壮 周峰 陈道勤 王勤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65-2672,共8页
【目的】跟踪调查甘蔗花穗经不同温度水浴杀雄后的生物学特征变化,评价温汤杀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甘蔗杂交结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粉较多的甘蔗品种ROC22和科5为试验材料,设48、50和52℃温水各处理3 min 3个处理,以不进行温度... 【目的】跟踪调查甘蔗花穗经不同温度水浴杀雄后的生物学特征变化,评价温汤杀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甘蔗杂交结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粉较多的甘蔗品种ROC22和科5为试验材料,设48、50和52℃温水各处理3 min 3个处理,以不进行温度处理为对照,对各处理2个甘蔗品种花穗的开花动态、雌蕊外部形态变化、单穗散粉量、花粉成熟度、花粉活力变化及授予外源花粉4 h后柱头原位萌发情况和结实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温度处理下2个甘蔗品种的花穗均延迟开花,温度越高,延迟时间越长;单穗散粉量和花粉活力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降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单穗自交出苗数和异交出苗数极显著降低,假杂种比例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以50℃处理的假杂种比例最低(0.09~0.11),处理效果最佳。3种温度处理对雌蕊外观、柱头可授性及成熟花粉影响较小。【结论】结合甘蔗杂交育种对实生苗后代选择需要,以50℃温水处理3 min的去雄效果较理想,可减少后代区分假杂种的人工投入,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穗 温汤杀雄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下载PDF
基于控制点的玉米雄穗生长形态建模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磊 刘晓东 +1 位作者 罗轶先 秋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03-205,共3页
介绍了一种绘制玉米雄穗的方法,主要结合了图形学和数学方面的有关知识,通过设置控制点以及调整坐标来进行玉米雄穗生长过程建模,在虚拟现实显示平台中很好地展示了玉米雄穗的形态和生长过程。
关键词 虚拟现实 OPENGL 玉米雄穗 控制点
下载PDF
红缨子高粱秸秆系数和收获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昌滨 闫杰 +3 位作者 曹雨婷 赵龙 任亚琴 郭继元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9期111-113,共3页
世界三大著名蒸馏酒之一贵州茅台属于酱香型白酒,酿造酱香白酒主要原料的红缨子高粱种植面积正在逐年扩大,每年在收割高粱后,会产生巨量的高粱秸秆,其饲料化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如何通过高粱量分析高粱秸秆的量,成为其饲料化遇到的首... 世界三大著名蒸馏酒之一贵州茅台属于酱香型白酒,酿造酱香白酒主要原料的红缨子高粱种植面积正在逐年扩大,每年在收割高粱后,会产生巨量的高粱秸秆,其饲料化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如何通过高粱量分析高粱秸秆的量,成为其饲料化遇到的首要问题,本文利用农作物秸秆系数和收获指数研究红缨子高粱籽与秸秆的关系,并结合饲料化对秸秆的要求,提出鲜秸秆系数的概念。研究发现:红缨子高粱的秸秆系数是0.99、收获指数是0.49、鲜秸秆系数是2.88,秸秆含水率为65.82%。结合鲜秸秆系数,推算仅贵州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新鲜秸秆量产生量达112.32万吨、144万吨、216万吨和288万吨之多,可见研究高粱秸秆饲料化任务之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缨子高粱 秸秆系数 鲜秸秆系数 收获指数 含水率
下载PDF
玉米品种通育189的雄穗分枝数F_(1)平均优势及遗传分析
11
作者 王越人 李忠南 +7 位作者 相洋 于维 曲海涛 马艺文 罗瑶 邬生辉 李福林 李光发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共6页
针对PH6WC、PH4CV、B20、D1279及PH6WC×PH4CV、PH6WC×B20、PH6WC×D1279、D1279×PH6WC鉴定试验进行雄穗分枝数差异分析,PH6WC×D1279(通育189)组建6世代群体(P_(1)、P_(2)、F_(1)、B_(1)、B_(2)、F_(2)),运用主... 针对PH6WC、PH4CV、B20、D1279及PH6WC×PH4CV、PH6WC×B20、PH6WC×D1279、D1279×PH6WC鉴定试验进行雄穗分枝数差异分析,PH6WC×D1279(通育189)组建6世代群体(P_(1)、P_(2)、F_(1)、B_(1)、B_(2)、F_(2)),运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方法对雄穗分枝数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育189雄穗分枝数存在细胞质遗传效应,F1雄穗分枝数平均优势为28.57%~132.41%;雄穗分枝数遗传模型为2对主基因加、显、上+多基因加、显混合模型,2对主基因为正向完全显性,主基因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效应;主基因效应是多基因效应的41.25倍,主基因遗传率为27.58%~88.87%,多基因遗传率为0~4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F_(1)平均优势 遗传
原文传递
裕固族红缨帽的制作工艺及传承发展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佳丰 《河西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5-31,共7页
中国自古以“衣冠之国”著称。帽子既是防寒避暑的工具,又是身份的象征与礼仪的装饰,它将人们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文化心态和宗教观念等融入其中,从而使精神文化内涵融入帽饰物质文化。而在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帽子中,裕固族的帽子更... 中国自古以“衣冠之国”著称。帽子既是防寒避暑的工具,又是身份的象征与礼仪的装饰,它将人们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文化心态和宗教观念等融入其中,从而使精神文化内涵融入帽饰物质文化。而在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帽子中,裕固族的帽子更是别具特色。尤其是裕固族女性头戴的红缨帽,其式样与制作方法都反映着裕固人的文化价值以及思维观念。而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已成为时代的主流。面临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主流文化和时尚元素对人们思维观念的影响,红缨帽作为裕固族民间传统服饰的一部分,其制作工艺的传承既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又具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与传承的可行性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红缨毡帽 制作工艺 传承发展
下载PDF
流苏元素在女鞋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13
作者 万蓬勃 侯煜杰 《中国皮革》 CAS 2021年第3期8-14,共7页
阐述了流苏装饰元素的起源与发展、种类与特征及其在服装及配饰品设计中的典型应用。探讨了不同形状和材质风格流苏元素在现代女鞋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价值,重点探讨这一装饰形式在现代女鞋造型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和装饰效果评价,归纳了... 阐述了流苏装饰元素的起源与发展、种类与特征及其在服装及配饰品设计中的典型应用。探讨了不同形状和材质风格流苏元素在现代女鞋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价值,重点探讨这一装饰形式在现代女鞋造型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和装饰效果评价,归纳了女鞋设计应用流苏元素时应把握的具体原则。对流苏这一装饰手段在女鞋设计中的运用具有参考意义,能使设计者更准确地把握流苏元素在女鞋造型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鞋造型 流苏元素 流苏装饰 装饰原则
下载PDF
玉米笋须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长付 赵雨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86-90,共5页
利用生产清水玉米笋罐头的废品原料——未受粉的玉米笋须,进行玉米笋须饮料的开发研制,探讨了影响生产工艺的因素,制定了可行的生产工艺条件及质量标准。
关键词 玉米笋 玉米笋须 饮料 工艺
原文传递
东汉旒数考
15
作者 刘晨亮 吴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5,共9页
冕依靠垂旒之多寡,反映身份等级,地位最尊之皇帝冕有十二旒,次之有九、七、五、三旒冕。时至今日,学术界依然未能解决东汉三公、诸侯冕的旒数问题。本文借助文献学、历史学方法,以期解决此旒数问题,首先,回归文献本身,考察五种文本之渊... 冕依靠垂旒之多寡,反映身份等级,地位最尊之皇帝冕有十二旒,次之有九、七、五、三旒冕。时至今日,学术界依然未能解决东汉三公、诸侯冕的旒数问题。本文借助文献学、历史学方法,以期解决此旒数问题,首先,回归文献本身,考察五种文本之渊源;其次,考察不仅限于东汉一朝的冠制、印绶之制、车制所构成的礼仪等级,由此恢复东汉冕服所构成的礼仪等级,并以此为根柢推导东汉旒数之制。研究认为:东汉三公、诸侯冕应为七旒,其上还应有皇太子九旒、诸侯王八旒两级,此是亲亲、尊尊主义共同作用的结果;旒数在由旒、章数组成的复式礼仪等级中发挥内部区分的作用,此复式礼仪等级一直延续到南齐永明六年(公元48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旒数 礼仪等级 复式礼仪等级 《续汉书·舆服志》 冠制
下载PDF
从“即此可濯缨”到“无尘可濯缨”看白居易的沧浪思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运科 李垣璋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0-34,共5页
唐宋时期是中国隐逸文化发展的高峰,唐朝白居易的中隐理论把传统隐逸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也对北宋苏舜钦在诗文创作和沧浪亭建造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白居易从初入仕途时的"即此可濯缨"到晚年的"无尘可濯缨",彻... 唐宋时期是中国隐逸文化发展的高峰,唐朝白居易的中隐理论把传统隐逸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也对北宋苏舜钦在诗文创作和沧浪亭建造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白居易从初入仕途时的"即此可濯缨"到晚年的"无尘可濯缨",彻底实现了对沧浪隐居之意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 白居易 濯缨 隐逸文化 中隐
下载PDF
不同来源市售全须生晒参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曲正义 赵景辉 +4 位作者 张瑞 孙成贺 常树卓 姚春林 王英平 《海峡药学》 2012年第8期44-46,共3页
目的对全须生晒参中人参总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此为指标评价不同来源市售生晒参的质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检测波长544nm。结果比色法测定在20~120μg(r=0.999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0.50%(n=5)。中华... 目的对全须生晒参中人参总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此为指标评价不同来源市售生晒参的质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检测波长544nm。结果比色法测定在20~120μg(r=0.999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0.50%(n=5)。中华参中人参总皂苷含量最高,其次为长白山特产市场全须生晒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可用于全须生晒参中人参总皂苷含量的测定。4种市售全须生晒参中有3种人参总皂苷含量大于2.5%。仅有一种人参总皂苷含量略低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须生晒参 人参总皂苷 不同来源 比色法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帽挂图的调和性
18
作者 周玉琴 彭太华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93-97,共5页
提出了帽挂图M(n,t,G)的概念,并证明了,当n=2m+1,m≥1,t≥1并G为一个强调和图时M(2m+1,t,G)是调和图的结论,同时也对M(2m,t。
关键词 调和图 强调和图 团筛图 帽挂图
下载PDF
玉米雄穗对产量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9
作者 岳玉兰 朱敏 +1 位作者 于雷 刘春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0-152,共3页
简述了玉米雄穗的形态结构、生理学功能,并对雄穗对产量的影响、与植株抗病虫性、田间群体透光性的关系以及玉米雄穗的遗传效应与模型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玉米 雄穗 产量 透光性 遗传效应
原文传递
玉米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 Ⅱ.玉米雌穗和雄穗生长发育对干旱胁迫的反应 被引量:28
20
作者 宋凤斌 戴俊英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0,共6页
在人工控制和自然干旱条件下就玉米雌穗和雄穗生长发育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玉米植株上部节间、雄穗穗柄和雄穗长度不同程度地缩短,雄穗抽出缓慢或不能抽出,导致部分花粉在... 在人工控制和自然干旱条件下就玉米雌穗和雄穗生长发育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玉米植株上部节间、雄穗穗柄和雄穗长度不同程度地缩短,雄穗抽出缓慢或不能抽出,导致部分花粉在玉米植株顶部叶片形成的封闭筒内散落而成为无效花粉。干旱胁迫下雄穗分枝数和小穗数大幅度下降及雄穗长度的缩短造成的玉米雄穗花粉量明显减少,可供授粉的花粉量不足。与此同时,玉米雌穗生长发育亦受到干旱胁迫的严重影响,雌穗变短变细,基础物质不足,"库"容量显著缩小,而且,玉米雌穗花丝伸长速率下降或不能抽出。干旱胁迫下玉米雌穗和雄穗生长发育方面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玉米花期不遇,授粉受精不良,产量不可逆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雌穗 雄穗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