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之道与术 被引量:47
1
作者 郜占川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6,共9页
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较以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具体的标准。新时代的法学教育如何承担起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重任,需要认真梳理法学高等教育的成败得失,从丰富的法治实践中汲取养分,但首要的是需要从高等教育... 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较以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具体的标准。新时代的法学教育如何承担起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重任,需要认真梳理法学高等教育的成败得失,从丰富的法治实践中汲取养分,但首要的是需要从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发,审视法治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路径、方法。当前法学教育宜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以培养特定服务面向的法治人才为第一责任,但并不排斥通识教育。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德法兼修、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治人才 法学教育 德法兼修 法律职业共同体
原文传递
法治人才的定位与培养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风景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法治人才是具有丰富的法治知识、娴熟的法治技能,符合特定的法律道德标准,从事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法治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多歧乃至矛盾的选项之间进行协调:本土与国际并顾,技能与品德齐具,理论与实践贯通,宏观... 法治人才是具有丰富的法治知识、娴熟的法治技能,符合特定的法律道德标准,从事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法治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多歧乃至矛盾的选项之间进行协调:本土与国际并顾,技能与品德齐具,理论与实践贯通,宏观与微观兼容。大学法学院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应当优化教师队伍、重构课程体系、选用优质教材、改进教育方法、对接职业考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人才 法学教育 法治建设
原文传递
德法兼修: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路探索 被引量:30
3
作者 梁平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60,共10页
新时代“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在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需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使然,具有深刻的时代意蕴。当前,我国法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德育教育、话语体系、教育内容、能力塑造、育人格... 新时代“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在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需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使然,具有深刻的时代意蕴。当前,我国法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德育教育、话语体系、教育内容、能力塑造、育人格局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应当紧紧立足于中国法治这个根本,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以“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法治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融合式的“厚德育”铸魂工程,建构“话语+现实”的法治教育资源,创新“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知识+体验”的特色实践教育,深化多维度协同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兼修 卓越法治人才 法学教育 新时代 法治
原文传递
依法治国与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被引量:22
4
作者 蒋悟真 黄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实现依法治国离不开法治人才及其教育机制的创新,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和后备力量是法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当下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确立了法治人才培... 实现依法治国离不开法治人才及其教育机制的创新,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和后备力量是法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当下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确立了法治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建设法治中国亟须当代法学教育的转型和变革,法治国家建设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应是精英教育;人才培养的性质其实是职业教育;而复合型法律人才将是法治人才的基本培养模式。中国未来的法学教育发展应当结合四中全会的精神,革新法学教育理念,并从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上予以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人才 法学教育 培养机制
原文传递
“德法兼修”下法律职业伦理之构建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哲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91,共6页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德法兼修'以来,对法律人职业伦理规范提出了更高的德行要求。法律人职业的特殊性、法律本身的特性、法治的效果与前景以及法律人在整个法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更高的职业伦理要求,这些因素都对法律职业...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德法兼修'以来,对法律人职业伦理规范提出了更高的德行要求。法律人职业的特殊性、法律本身的特性、法治的效果与前景以及法律人在整个法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更高的职业伦理要求,这些因素都对法律职业伦理提出了迫切的挑战。观之我国法律职业伦理的现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诸如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与规范,法律人职业伦理水平良莠不齐,法律职业继续教育机制尚不成熟,社会关注度不高等不足。针对法律职业伦理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加强法律职业伦理的教学,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加大法律职业伦理的比重,建立制度化、科学化、体系化的法律职业继续教育机制,加强对公民的法律教育等诸多方法进行化解。以期加快法律职业伦理建构的步伐,构建合理的职业伦理体系,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稳步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法治 职业伦理 法律人才
原文传递
需求导向的立法人才培育机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风景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2,共8页
立法人才是指符合公平正义的职业伦理,具有娴熟的立法技能,在人大和政府专门从事立法工作的一种特殊人才。随着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化,全社会对立法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改进和完善大学法学院的教育模式,是... 立法人才是指符合公平正义的职业伦理,具有娴熟的立法技能,在人大和政府专门从事立法工作的一种特殊人才。随着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化,全社会对立法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改进和完善大学法学院的教育模式,是解决立法人才供给不足的根本策略。大学法学院要充分利用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冲在立法人才培养的第一方阵。大学法学院应当改革、完善立法学课程,强化立法职业伦理教育,编制立法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人才 法治队伍 法学教育 立法 良法善治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观 被引量:5
7
作者 董娟 李俐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7,共7页
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观是在顺应国际形势、解决现实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完善的,成为十九大正式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一部分,其内涵深刻蕴含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大会议或考察活动的重要讲话中。法治人才培养... 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观是在顺应国际形势、解决现实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完善的,成为十九大正式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一部分,其内涵深刻蕴含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大会议或考察活动的重要讲话中。法治人才培养对于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优化法学学科及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及协同培养、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五个方面理解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的思想内涵并从中探求实践路径,以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熟悉中国国情并能解决中国问题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法治人才 法学教育 依法治国
下载PDF
厚植德法底蕴: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
8
作者 白思 刘婉芯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国家。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法治教育,有助于在德法共治的价值理念下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以及法律素养,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 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国家。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法治教育,有助于在德法共治的价值理念下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以及法律素养,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践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的思路,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凝聚社会主义法治共识,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立场和文化自信,为法治国家建设厚植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想 法治人才培养 多元融合 法律信仰 法治国家
下载PDF
日本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耦合关系及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蒋遐雏 胡光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日本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起源于明治维新,经历初创、确立、变革等不同阶段。而两者的关系若即若离,既有井水不犯河水的时期,也有十分亲密的时代。2001年6月12日发布的《日本司法改革审议会意见书——支撑21世纪日本的司法制度》作为新一... 日本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起源于明治维新,经历初创、确立、变革等不同阶段。而两者的关系若即若离,既有井水不犯河水的时期,也有十分亲密的时代。2001年6月12日发布的《日本司法改革审议会意见书——支撑21世纪日本的司法制度》作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风向标,在革新法学教育方面推行"法科大学院",企图营造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蜜月关系",只是实践的结果有违初衷。日本改革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的诸多得失,对如何协调和处理我国法学教育与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关系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可资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司法考试 法曹 法科大学院 法治人才
下载PDF
县域法治建设的困境及其破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小红 《三江高教》 2018年第2期59-64,共6页
寻求顶层规划与基层实践在县域治理层面的最佳平衡点,对建设法治国家至关重要。县域法治存在制度、人力、文化3大困境。制度之困需要顶层与基层双轨合力破解;人力之困需要地方引培并重,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文化之困需要重点矫正政府的法... 寻求顶层规划与基层实践在县域治理层面的最佳平衡点,对建设法治国家至关重要。县域法治存在制度、人力、文化3大困境。制度之困需要顶层与基层双轨合力破解;人力之困需要地方引培并重,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文化之困需要重点矫正政府的法律工具主义理念,全力推进民众的'法律习惯'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法治 地方立法 法治人才 法治文化
原文传递
The Rule of Law in Foreign-Related Affairs and Associated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11
作者 DING Xiangshun HUO Junming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3年第4期453-468,共16页
Advancing the rule of law in domestic and foreign-related affairs in a coordinated manner is a significant strategic measure put forwar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mid global changes o... Advancing the rule of law in domestic and foreign-related affairs in a coordinated manner is a significant strategic measure put forwar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mid global changes of a magnitude not seen in a century.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and also a new practice facing China's highlevel opening up.To further explore and clarify the basic theory and approach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rule of law in foreign-related affairs,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actice of foreign-related rule of law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This is don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rritory,normative,subject,and legal application dimensions.Key factors includ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fficial languages and legal cultures between jurisdictions,the closure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admission mechanisms,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praticing the rule of law in foreignrelated affairs.For this reason,the path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is field in China for the new era can be explored through clarifying requirements for training and qualification,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and building a multi-level mechanism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alents practicing the rule of law in foreign-related affa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le of law in foreign-related affairs rule oflaw in domestic affairs talents in the rule of law in foreign-related affairs legal system
原文传递
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教师法治意识的角色与培养研究
12
作者 马彦峰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7-12,共6页
法治意识是一种观念性的法治文化,包括信仰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提高全民法治意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提高全面法治意识的责任。教师的法治意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法治意识水平,... 法治意识是一种观念性的法治文化,包括信仰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提高全民法治意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提高全面法治意识的责任。教师的法治意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法治意识水平,进而影响全民法治意识的提高。因此,要强化教师的法治意识,明确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将依法治国理论融入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贯穿在学科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鲜明的法治意识,塑造他们的法治情怀和法治品格,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培养具有法治能力的法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意识 高校教师 法治人才
下载PDF
以岗促学:法律硕士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耦合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波 顾秀文 《理论界》 2020年第3期55-62,共8页
法学教育对于国家法治人才的培养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战略作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作为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国家培养应用性法治人才的创设初衷,使其区别于法学硕士学术学位。然而,专业学位在现实中与学术学位的培养目标界限并... 法学教育对于国家法治人才的培养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战略作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作为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国家培养应用性法治人才的创设初衷,使其区别于法学硕士学术学位。然而,专业学位在现实中与学术学位的培养目标界限并不明晰,高校法学专业为教育便利及迎合学术成果绩效考核,使得二者的培养模式趋同于素质教育,且理论与实践割裂,教育目标脱轨,偏离了创设初衷。以岗促学是法律硕士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衔接,对其进行探索将开辟法律硕士教育与法律职业协同创新的新领域。以岗促学作为国家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的核心驱动,是法律硕士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法律职业诉求实现的重要抓手。也因如此,以岗促学为摆脱理论脱离实践、重构法律硕士课程体系提供了创新基点,将有助于重塑法治人才的培养格局。以岗促学作为从法律素质养成走向法律职业融通的模式创新,其生成将有赖于法律硕士教育目标理念的纠偏,以及机制引领的多元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硕士教育 法学教育 法律职业 法治人才 依法治国
原文传递
法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目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丽娜 《科教导刊》 2016年第1Z期29-30,共2页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现象的日益复杂化不断对我国的法学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而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又是培养主体中的中坚力量。作为高等法学教育里的基础教育即法学本科教育在这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中又应当扮演...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现象的日益复杂化不断对我国的法学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而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又是培养主体中的中坚力量。作为高等法学教育里的基础教育即法学本科教育在这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中又应当扮演什么角色?本文试图探寻法学本科教育自身的价值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以什么方式去实现这一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 法学本科教育 法治精神
下载PDF
法治职业共同体的内涵及其构建——中国法治建设人力资源问题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小红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42-56,共15页
推动法治建设,人的因素是关键因素。当前我国的法治工作从业者数量巨大、类型多样、素质良莠不齐。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需对中国法治建设人力资源实行分类管理、精细化培养,而开展此项工作的前提是... 推动法治建设,人的因素是关键因素。当前我国的法治工作从业者数量巨大、类型多样、素质良莠不齐。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需对中国法治建设人力资源实行分类管理、精细化培养,而开展此项工作的前提是对这一职业共同体的内在结构与群体价值有充分的把握。有机互动的职业共同体可有效实现社会整合。法治职业共同体是实现中国法治的核心人力资源。基于对"中国特色","统一战线"等的考量及法治社会整合的需要,应加强法治职业共同体的构建。与"法律职业共同体"标准法定,成员特定的封闭结构不同,"法治职业共同体"更是抽象开放的精神共同体。前者关注"法律职业"功能发挥,树立法律权威,后者关注法治价值社会整合,促成法治信仰。内嵌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法治职业共同体",呈现出"团体格局为内核的差序格局"构造。构建法治职业共同体应秉持"法学院——用人单位"共构理念,坚持职业素养的持续提升,呈现理智仁爱的群体气质,追求与其他社会主体的融通整合。应围绕综合性推进、知识理念一体化、阶段相衔接等关键环节,以法学教育为源动力,职业资格考试为风向标,职业培训为跟踪器,打造互洽协同的中国特色法治人力资源建构模型。中国法治职业共同体对内应关注各职业群体的素质提升、互动协调,对外应致力于共同体价值理念的外渗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 共同体 社会整合 人力资源 法治人才 法学教育
下载PDF
卓越人才视角下普通地方高校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继磊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4-99,共6页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对法律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的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体制等尚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素质能力需求。针对这一现实矛盾,国家提出了卓越...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对法律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的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体制等尚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素质能力需求。针对这一现实矛盾,国家提出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但如何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不是学校及法律教育工作者自身所能完成的任务,而是一个涉及到法律人才培养层次、法律人才准入机制、法律人才评价机制、法律人才应用体制等方方面面问题的复杂系统工程。对于普通地方高校而言,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需要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体系、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 复合型 应用型 社会主义法治
下载PDF
习近平“目标法治论”中的法治人才培养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祥民 王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6期9-19,共1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不同于“治理方式法治论”的“目标法治论”。以“建设”为品格特征的习近平“目标法治论”一个突出特点是提出“法治人才培养重要性思想”。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目标法治论”中...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不同于“治理方式法治论”的“目标法治论”。以“建设”为品格特征的习近平“目标法治论”一个突出特点是提出“法治人才培养重要性思想”。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目标法治论”中的法治人才培养是一项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中国法治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保障措施。我国的法学教育应当按满足法治体系建设需要制订或调整“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包括调整专业设置,优化教学方案,充实教学资源等。“法治人才培养”的具体落实措施包括完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优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保障体系 法治人才培养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学教育
下载PDF
多元一体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现机制——基于改革开放40年法学教育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10
18
作者 蒋银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8-102,共15页
法治人才培养的多元一体化机制建立在反思单一法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突出了法学教育理想与现实法治需求的统一,从而形成更为多样、灵活与开放的培养机制。多元一体化缘于从"法律人才培养"到"法治人才培养"的转变... 法治人才培养的多元一体化机制建立在反思单一法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突出了法学教育理想与现实法治需求的统一,从而形成更为多样、灵活与开放的培养机制。多元一体化缘于从"法律人才培养"到"法治人才培养"的转变,体现了对改革开放40年来法学教育的经验总结和反思,也回应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现实需求。具体而言,法治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包括四个方面:培养主体多元化、培养方式多元化、人才类型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多元化的内容还需要一体化的整合,一方面应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法治建设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则应当在全面依法治国需求的统摄下,同既有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制度以及国家法律职业统一考试制度整合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人才培养 法学教育 全面依法治国 改革开放40年 多元一体化
下载PDF
高等院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8
19
作者 孟庆瑜 黄博涵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3期37-41,53,共6页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完成“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任务的必经之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培养法治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教育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近两年的时间里,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果颇丰。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转变不彻...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完成“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任务的必经之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培养法治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教育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近两年的时间里,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果颇丰。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转变不彻底、忽视对于教师队伍思政能力的培养、课程思政考核标准失能、课堂讲授内容轻视思政元素等问题限制了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发展。在法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深化思政元素、关注教师思政能力培养、优化课程思政考核标准、调整课堂讲授内容,是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建设 法学教育 法治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数字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嘉榕 谢宗霖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要建设数字法治中国,高素质且高水平的数字法治人才培养不可或缺。为回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应当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字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借助课程思政的价值引导功能,可以着眼于教学的顶层设计,整合产教融合的资... 要建设数字法治中国,高素质且高水平的数字法治人才培养不可或缺。为回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应当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字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借助课程思政的价值引导功能,可以着眼于教学的顶层设计,整合产教融合的资源,以系统化的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引导学生逐渐树立建设数字法治中国的理想信念,提升适应数字法律职业创新性发展的职业素养,不断激发个体行为意愿以形成稳定的数字法治思维和认知能力,从而实现综合能力、思想政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法治人才 课程思政 新文科 数字法治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