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自贸区引才困境及广义人才引进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郑远强 郭君 朱丽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46-51,共6页
近年来,中国悄然进入了人口的"刘易斯拐点",伴随着人才争夺战的打响,各地政府由"人口红利"争夺转向了"人才红利"争夺战。自从习近平总书记"4. 13讲话"宣布海南省开始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后... 近年来,中国悄然进入了人口的"刘易斯拐点",伴随着人才争夺战的打响,各地政府由"人口红利"争夺转向了"人才红利"争夺战。自从习近平总书记"4. 13讲话"宣布海南省开始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后,海南省所推行的人才引进措施因同质化引发的困境,极大增加了"政策失灵"和"归零博弈"的风险。目前,海南自贸区仍处于欠发达的状态决定其人才引进政策不能走简单模仿的老路。推进人才引进政策的深化改革,打破狭义理念,积极探索广义人才引进新道路,即以用为核心,充分发挥人才效用,通过对人才引进战略、目的、策略、新动能、政府角色等关键要素进行包容性的广义化定位,确保海南自贸区赢得并释放"人才红利",促成人才由"引进来"向"主动来"的转变,实现人才引进效用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人才 海南自贸区 虹吸效应 物理化制约 人才红利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发展如何释放人才红利——基于城市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冯烽 崔琳昊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8-58,共11页
人口红利的日渐式微需要充分释放人才红利进行弥补,本文基于2011—2019年全国26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经济释放人才红利的作用机理。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 人口红利的日渐式微需要充分释放人才红利进行弥补,本文基于2011—2019年全国26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经济释放人才红利的作用机理。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人才利用效率,其作用途径主要在于数字经济扩大了城市就业市场规模和加速了人才流动,从而实现了“人才-岗位”的优化匹配。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前数字经济对人才红利的释放作用主要在于充分发掘了中小城市和内陆城市的人才潜力。基于区域一体化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更有利于数字经济释放人才红利。研究认为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劳动力市场的积极作用,同时辅之以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并进一步加强区域城市合作,最终实现人才红利驱动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才红利 人力资本配置效率 “人才-岗位”优化匹配
原文传递
专题笔谈:中国人口负增长与人口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原新 杜鹏 +2 位作者 童玉芬 陆杰华 尹德挺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5,共15页
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自1961年以来年度新增人口少于死亡人口的人口负增长现象,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标志性变化。我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世界人口总量第一大国、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中的人... 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自1961年以来年度新增人口少于死亡人口的人口负增长现象,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标志性变化。我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世界人口总量第一大国、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中的人口负增长,是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人口负增长。同时,人口的长期负增长所带来的少子化、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等现象,也会给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全球视野下把握好人口负增长先发国家的共性特征和客观规律,又要深入研究基于我国国情与本土文化的中国特色和综合影响。为此,本刊特邀原新、杜鹏、童玉芬、陆杰华四位资深人口学家就人口负增长所涉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以期对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政策推进提供智识参考。原新教授从演进视角研判我国人口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人口全要素的整体联动,指出要积极寻找人口负增长早期阶段的新人口机会,持续收获新时代人口红利;杜鹏教授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分析了人口负增长趋势下的人口变化对未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对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观念进行了阐释;童玉芬教授则在分析我国人口负增长及其伴随的综合人口现象的基础上,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方面探讨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及对策;陆杰华教授考察了曾先于我国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的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应对经验,并给出这些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面对人口发展的新常态,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够找到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优化人口素质结构,为推动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高质量发展 新人口机会 人才红利 人口素质
下载PDF
人才红利视角下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许凡 宋殿清 《科技与管理》 2013年第6期17-22,共6页
考虑人力资本的异质性,采用基于人力资本分类的生产函数模型,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分为基础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本,结合麦迪逊系数法对2001—2010年间上海地区的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人才资本与基础人力资本对经济... 考虑人力资本的异质性,采用基于人力资本分类的生产函数模型,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分为基础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本,结合麦迪逊系数法对2001—2010年间上海地区的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人才资本与基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发现人才资本的贡献率最高,并得出加快经济转型应由依赖基础人力资本向依靠人才资本转变,要加强人才资本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人才红利将成为继"人口红利"之后的又一大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红利 人才贡献率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格局:人口红利抑或人才红利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晓磊 赵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7,共8页
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强调,必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特征,并不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维持人口数量的巨大规模;中国人口负增长是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必然结... 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强调,必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特征,并不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维持人口数量的巨大规模;中国人口负增长是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必然结果,激励生育的政策效应之所以呈现递减趋势,根本原因在于更深层次的经济制度安排;人口数量的增长并不等价于生产力的提高,对人口增速下降作出简单的负面评价并不可取;担忧人口红利消失会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老龄”以及“老龄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应当辩证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效应;中国式现代化若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将人口红利逐渐转变为人才红利。如果仍然沿用传统思维方式来看待人口格局,就会忽略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错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历史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负增长 人口红利 人才红利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人才争夺战背景下的人才红利研究:理论透视、发展障碍与政策创新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友然 孙兆君 庄璇 《经济论坛》 2020年第2期115-122,共8页
首先从人才红利的概念入手,然后分析了人才红利的构成要素、实质和特征,接着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释放人才红利的认识障碍、人才流动障碍、政府市场协同障碍、人才生态环境建设障碍,最后提出了释放人才红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才红利 理论透视 发展障碍 人才生态环境
下载PDF
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国际分工的不平等交换视角
7
作者 楼俊超 金哲汗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63,共10页
中国的人口红利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构成庞大的产业后备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但随着劳动力再生产成本提高,中国的生育率逐渐下降,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不过,中国长期的人口红利为... 中国的人口红利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构成庞大的产业后备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但随着劳动力再生产成本提高,中国的生育率逐渐下降,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不过,中国长期的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的培育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的人口红利是国际分工的产物,在不平等交换的视角下,实际上将中国置于国际交换中的劣势地位。本文从国际分工的不平等交换切入,剖析了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的实质,指明只有从依靠劳动力数量的人口红利转向依靠劳动力质量的人才红利,才能根本改善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因此,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优化创业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倡导终身学习,完善人才政策,加强思想教育,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人尽其才,以期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人才红利 不平等交换 国际分工
原文传递
以人才红利推进教育强国:老龄社会下的大学育人系统革新 被引量:1
8
作者 邓磊 葛信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人口是教育的根基,教育影响人口再生产,二者相互制约、循环向前。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近年来继续上升。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占比持续增加,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人口结构老龄化不期而遇。随着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新生儿跌至高... 人口是教育的根基,教育影响人口再生产,二者相互制约、循环向前。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近年来继续上升。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占比持续增加,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人口结构老龄化不期而遇。随着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新生儿跌至高校招生人数以下规模,高等教育不仅会全面普及,而且将面对生源骤减、资源失配、结构失衡等严峻挑战。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教育强国两大国家战略为导向,中国大学须反思当下育人系统的优绩主义陷阱,澄清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发展逻辑,明确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价值旨归;进而构建多元立体的协同育人体制,创设科学长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构建动态融合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终身发展的银龄人才学习平台,最终实现以人才红利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人口老龄化 人才红利 高等教育普及化 大学育人系统
下载PDF
时代背景下的基础学科专业课教学模式创新——以“材料模拟与计算”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鹏 王守宇 +5 位作者 吕英波 李延辉 刘芬 孙珲 关成波 丛伟艳 《高教学刊》 2020年第36期55-58,共4页
当前中国工程师红利已取代人口红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正迈入大众化普及教育阶段。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不仅需要工程师红利,更需要人才红利。这就要求在“双一流”国家战略下,高校的教... 当前中国工程师红利已取代人口红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正迈入大众化普及教育阶段。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不仅需要工程师红利,更需要人才红利。这就要求在“双一流”国家战略下,高校的教学改革要兼顾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课程教改往往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以学生为本,这对于教育的普及化十分重要。实践证明,对于基础学科的专业课,从理论学习到知识创新不可能全部在课堂完成。我们还需要将理论有机拓展到第二课堂的学术研究中。同时,合理的师资配置也应该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红利 精英教育 大众教育
下载PDF
人口变化形势下教育推动人才红利发展的科学逻辑
10
作者 卢洁雯 谢念湘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90-96,共7页
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的演变,基于劳动人口的数量型“人口红利”正逐渐向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红利”转型。由于劳动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依赖要素和投资的拉动转向了创新驱动,而人力资本已经变成了决定产业结构未... 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的演变,基于劳动人口的数量型“人口红利”正逐渐向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红利”转型。由于劳动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依赖要素和投资的拉动转向了创新驱动,而人力资本已经变成了决定产业结构未来调整、升级和选择新型工业化路径的关键要素。当前,生产力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迫切需要在完善人口增长策略的前提下,搭建一个能够促进人才红利扩大的教育思维框架。在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估机制的改革过程中,需要适应人口和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全面发挥人才优势,以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才红利 教育改革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论后人口红利时代的外向型高职人才培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琼 张爱玲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16-19,共4页
国内外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迫使中国必须尽快完成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这一转变需要高等教育模式的革新,而高职院校充当了这场变革的先行军,大力拓宽招生渠道,衍变教学方法,促进专业优胜劣汰,... 国内外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迫使中国必须尽快完成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这一转变需要高等教育模式的革新,而高职院校充当了这场变革的先行军,大力拓宽招生渠道,衍变教学方法,促进专业优胜劣汰,争取在短期内提高外向型人才的储备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口红利时代 人才红利 外向型人才 高职教育
下载PDF
劳动力质量与进口中间产品质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建军 熊晓花 《阅江学刊》 2015年第4期42-52,共11页
中国1995—2009年的产品贸易数据和劳动力数据表明劳动力质量对进口中间产品质量具有正向效应,且在中国适用:正向效应在不同类型样本国家大小不一;低级技术工人的正向效应最强;地理距离、是否内陆和外部冲击显著地负向影响进口中间产品... 中国1995—2009年的产品贸易数据和劳动力数据表明劳动力质量对进口中间产品质量具有正向效应,且在中国适用:正向效应在不同类型样本国家大小不一;低级技术工人的正向效应最强;地理距离、是否内陆和外部冲击显著地负向影响进口中间产品质量,贸易伙伴相对于中国的经济自由化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地理接壤对进口中间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我国政府要支持高职院校发展以利于劳动力质量的提升,并为企业进口高质量中间产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我国进口中间产品质量总体偏低,提高劳动力质量有助于消化与吸收高质量进口中间产品内含的先进技术,使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质量 进口中间产品质量 生产要素质量异质性贸易 质量异质性劳动力 人口红利 人才红利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和平 唐丽莎 《开放导报》 2020年第1期50-55,共6页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支持下,联网共享经济超高速发展,我国众多中心城市纷纷出台各具特色的人才优惠政策。"人才大战"的出现,标示着我国早期的劳动密集技术战略取得成效,行业内的核心企业先期进入资本密集技术生产,经进一步整合...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支持下,联网共享经济超高速发展,我国众多中心城市纷纷出台各具特色的人才优惠政策。"人才大战"的出现,标示着我国早期的劳动密集技术战略取得成效,行业内的核心企业先期进入资本密集技术生产,经进一步整合,行业集聚区,尤其是城市出现了难能可贵的第三类增长模式--普罗米修斯增长,即以序贯性战略性技术突破为红线出现高端人才引进的宏观需求。这是经济升级换代式增长的特殊窗口机遇。在此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需跨越第三道门槛,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关注创新型人力资源,从提升人口综合质量和智力优势、人才梯队建设、人才配套政策上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才红利 创新国家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广西2009—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冬妮 刘红宇 《中国商论》 2021年第14期185-188,共4页
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基于2009—2018年广西三次产业产值及就业结构的面板数据,研究广西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及耦合效应,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比... 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基于2009—2018年广西三次产业产值及就业结构的面板数据,研究广西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及耦合效应,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与产值之间均存在耦合效应。产业转型升级会导致部分劳动力被替代,同时随着迭代效应及新兴行业的出现,会涌现新的劳动力需求,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对此,本文提出了发展广西劳动力的建议,包括推动第二产业开展产业内转型升级、扩大职业技能教育、实行全周期人才跟踪管理、发展边贸物流人才和农产品基地人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劳动力 耦合效应 结构偏离度 人才红利
下载PDF
创造“人才红利”,实现校企“双赢”——人口红利消退中校企合作破解招工难研究
15
作者 张嘉欣 熊毅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4-28,共5页
人口红利消退,企业遭遇招工难问题;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与人才技能不匹配的问题。校企合作是破解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创造人才... 人口红利消退,企业遭遇招工难问题;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与人才技能不匹配的问题。校企合作是破解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创造人才红利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而促进企业和高校实现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招工难 校企合作 人才红利
下载PDF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人口要素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16
作者 解希玮 刘胜男 李芳芳 《中国劳动》 2021年第6期5-17,共13页
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与内外部经济环境迫切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已正式进入经济转型升级与人口要素红利转换衔接的历史交汇期。研究首先测算了1995年-2019年中国各地区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进而结合人口要素指标在同一时期的变化趋... 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与内外部经济环境迫切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已正式进入经济转型升级与人口要素红利转换衔接的历史交汇期。研究首先测算了1995年-2019年中国各地区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进而结合人口要素指标在同一时期的变化趋势,深入考察了人口结构与人口质量对国内各地域层次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工业化水平在研究时段内迎来较大增长,部分区域目前已基本完成工业化,但地区差异依然显著。与此同时,各地依赖人口要素发展的重心正逐步由人口结构向人口质量转化。在此过程中,由于国内工业化发展的地区不均衡性,上述转化过程将在较长时期内在各区域分别呈现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为未来在人口要素层面促进工业化发展提出了挑战。为此,各地应一方面坚持保有人口结构优势,利用好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大力发掘人口质量优势,发挥好人才红利,同时因地制宜把握人口特征,针对性解决本地人口要素发展的痛点、难点,以高水平人口优势助推工业化高质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人口质量 中国工业化 人口红利 人才红利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的城市青年人才吸引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寅 张登博 《河南科学》 2021年第12期2038-2042,共5页
基于熵权TOPSIS法,从社会生活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教育水平等方面选取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建立城市发展人才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10个超大特大城市青年人才吸引力进行排序和... 基于熵权TOPSIS法,从社会生活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教育水平等方面选取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建立城市发展人才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10个超大特大城市青年人才吸引力进行排序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对青年人才吸引力明显大于其他城市,但并不意味着人才吸引力大的城市没有劣势.综合来看,城市的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展示城市特色吸引青年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TOPSIS法 青年 人才吸引力 城市 人口红利
下载PDF
“抢人”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岩 吴芳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78,共7页
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引发了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对人才的激烈争夺。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国14个城市出台的“抢人”政策对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抢人”政... 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引发了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对人才的激烈争夺。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国14个城市出台的“抢人”政策对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抢人”政策有助于提升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价值;上述效应在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和城市宜居程度较高的地区均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上看,“抢人”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提升是通过人才红利而非人口红利机制实现的。本文的结论从理论上丰富了政府人才政策与当地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在实践上为地方政府制定或优化人才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人”政策 产业聚集度 宜居度 人才红利
原文传递
增长动能转换视角下人才红利差距及其跨越——基于山东与广东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冯等田 徐柳 《经济论坛》 2019年第3期95-102,共8页
在测度2001~2016年山东与广东两省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剖析了两省投入产出差异及原因,进而在实施不同人才政策情景下,预测了2019~2025年山东经济发展绩效。研究表明:(1)为促进增长动能转换,山东亟需解决人力资本投入不足问题;... 在测度2001~2016年山东与广东两省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剖析了两省投入产出差异及原因,进而在实施不同人才政策情景下,预测了2019~2025年山东经济发展绩效。研究表明:(1)为促进增长动能转换,山东亟需解决人力资本投入不足问题;(2)人力资本质量差异对两省投入产出差异具有充分解释力。鉴于此,对山东未来(2019~2025年)人才政策设定了三种情景。分析发现,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中、高贡献情景中,山东省人力资本投入增速每上升1%,人力资本投入贡献率分别增加4.52%和7.26%。若人力资本增速全部由高中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就业人员提供,则后者增速比前者低1.13个百分点。由此得出,在目前人口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未来亟需培育和引进人才,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动能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质量 人才红利差距 动能转换 情景分析
下载PDF
创新民办高职教育助推人才红利新引擎——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校企一体化办学机制的实践
20
作者 孙佳 扶齐 廖忠友 《高教论坛》 2015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加快发展现代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新引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结构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从人才红利内涵入手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在开发人才红利... 加快发展现代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新引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结构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从人才红利内涵入手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在开发人才红利方面具有的得天独厚优势以及实现这一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机制的运行状态,并以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校企一体化办学机制为例分析实践的效果,且就创造人才红利的民办高职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职 校企一体 创新驱动 人才红利 新引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