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靶标:中药方剂网络药理学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被引量:237
1
作者 李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017-2020,共4页
目前中药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是理解中药方剂复杂化学体系与病证复杂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作者通过多年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角度对该问题提出"网络靶标"这一新的概念与方法。网络靶标概念指的是将病证生物分... 目前中药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是理解中药方剂复杂化学体系与病证复杂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作者通过多年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角度对该问题提出"网络靶标"这一新的概念与方法。网络靶标概念指的是将病证生物分子网络当作靶标,由此设计和预测最佳的药物干预方式。网络靶标方法旨在将病证、方药映射于生物分子网络,然后在网络上对病证与方药的关系进行机制性的计算、分析与预测,以期发现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阐释方剂配伍规律与方证关联,并进行组方用药的理性设计。该文概述作者课题组在网络靶标方法及其在中药方剂中的应用进展,希望能为中药方剂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靶标 中医药 方剂 网络药理学 系统生物学
原文传递
论“态靶因果”中医临床辨治方略 被引量:184
2
作者 仝小林 何莉莎 赵林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441-1444,共4页
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传统中医学生态大系统与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等系统分析方法产生碰撞与融合,孕育出一种"态靶因果"的中医学辨治模式。系统生物学将为揭示中医"态"的本质和"调态&qu... 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传统中医学生态大系统与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等系统分析方法产生碰撞与融合,孕育出一种"态靶因果"的中医学辨治模式。系统生物学将为揭示中医"态"的本质和"调态"的机制提供极大的便利。中医学可以借鉴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现代医学技术丰富辨治理论,使中西医从技术到理论上有更深的融合。中医临床在传统辨证思维基础上,提倡对症用药、对病用药、审因用药,提高治病的靶向性。基于临床实践,提出"态靶因果"的"十字"处方方略,即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指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处方时全方位地关照疾病的用药方略,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因果 系统生物学 中西医融合 辨治方略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英文) 被引量:85
3
作者 唐惠儒 王玉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1-417,共17页
对代谢组学的含义,中心任务,研究方法,样品要求,应用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综述. 系统生物学概念的诞生标志着研究哲学由“还原论”向“整体论”的变化. 系统生物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针对生物系统整体 (无论它是生物细胞,多细胞组织,器... 对代谢组学的含义,中心任务,研究方法,样品要求,应用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综述. 系统生物学概念的诞生标志着研究哲学由“还原论”向“整体论”的变化. 系统生物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针对生物系统整体 (无论它是生物细胞,多细胞组织,器官还是生物整体),建立定量,普适,整体和可预测 (QUIP) 的认知. 具体而言,系统生物学研究就是要将给定生物系统的基因,转录,蛋白质和代谢水平所发生的事件,相关性及其对所涉及生物过程的意义进行整体性认识. 从而出现了许多的“组”和“组学”的新概念. 但是现已提出的一百多个“组”和“组学”,可以大体归纳为“基因组”/“基因组学”,“转录组”/“转录组学”,“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代谢组学”四个方面. 显而易见,DNA,mRNA 以及蛋白质的存在为生物过程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这个过程有可能不发生!),而代谢物质所反映的是已经发生了的生物学事件. 因此代谢组学是对一个生物系统进行全面认识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全局系统生物学 (global systems biology) 的重要基础,也是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有的英文表述中,代谢组学同时存在两个不同的词汇和概念,即metabonomics 和 metabolomics. 尽管前者多用在动物系统而后者多用于植物和微生物系统,但这些概念的本质从他们的定义中能够得到较细致的了解. Metabonomics 的最初定义是就生物系统对生理和病理刺激以及基因改变的代谢应答的定量测定(“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the multi-parametric metabolic response of living syste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stimuli or geneticmodifications”). 我们认为这个定义现在可以更广泛地表述为:代谢组学是关于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 (“Metabonomics is the branch of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代谢物 系统生物学
下载PDF
基于生物网络调控的方剂研究模式与实践 被引量:87
4
作者 李梢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89-493,共5页
方剂的证候效应及其多靶点作用的科学阐释是目前方剂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我们引入和发展了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方法,提出从生物网络调控角度研究方剂原理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方证关系和方剂协同作用机制等研究实例,包... 方剂的证候效应及其多靶点作用的科学阐释是目前方剂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我们引入和发展了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方法,提出从生物网络调控角度研究方剂原理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方证关系和方剂协同作用机制等研究实例,包括从寒热证候网络构建与模式分析角度探讨方证关系,以血管新生为例构建疾病相关网络,从寒性方剂中提取具有抗血管新生协同作用的中药组合并研究其网络调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生物网络的角度可较好地解释方证、病证关系,方剂协同作用的"涌现"可能来自方中多成分在作用靶点上的网络联系。提示基于生物网络及其调控的方剂研究模式,结合"中医药生物信息学"、"中医药计算系统生物学"计算与实验方法,可望为方剂研究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方剂学 证候 生物信息学 系统生物学
下载PDF
Network Pharmacology Bridges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and Modern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82
5
作者 Chang-xiao Liu Rui Liu +4 位作者 Hui-rong Fan Xue-feng Xiao Xiao-peng Chen Hai-yu Xu Yan-ping L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5年第1期3-17,共15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developed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s accumulated abundant clinical experience, forming a comprehensive and unique medical system. Emerging evidence has begun to illustr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developed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s accumulated abundant clinical experience, forming a comprehensive and unique medical system. Emerging evidence has begun to illustrate TCM as an area of important medical rediscoveries. This review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oncept, significance, and technology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based on network biology and systems biology. It focused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potential prospect of TCM network applied in TC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cluding predicting new drug targets, action mechanism, new drug discovery; evaluating pharmacodynamics, pharmacokinetics, safety, toxicology, quality control, and bioinformatics of drugs. We also discuss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biology network pharmacology systems bi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现代中药研究体系 被引量:76
6
作者 王永华 杨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801-808,共8页
由于系统生物学的高速发展,以及系统生物学对现代药理学领域的深刻影响,近年来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跨学科分支,即系统药理学(Systems Pharmacology)。然而系统药理学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均不成熟。尤其是,如何将系统药理学的思想和理论... 由于系统生物学的高速发展,以及系统生物学对现代药理学领域的深刻影响,近年来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跨学科分支,即系统药理学(Systems Pharmacology)。然而系统药理学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均不成熟。尤其是,如何将系统药理学的思想和理论用于中药研究尚缺乏探索性工作。本文将综述当前系统药理学的最新进展,同时结合研究者的实践,重点介绍如何将药效学、药动学以及网络、组学以及系统分析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可供开展中药药理学、药效学的预测和验证研究的系统模型。从而为从系统水平研究和分析中药和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新药开发、靶点发现、新的治疗策略等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文章最后介绍了研究者最新开发的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 系统生物学 中药
下载PDF
化学物质组学与中药方剂研究——兼析清开灵复方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63
7
作者 罗国安 梁琼麟 +3 位作者 张荣利 王义明 刘清飞 胡坪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1期6-15,共10页
本文在总结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借鉴系统生物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学研究方法-化学物质组学。化学物质组是指一定条件下输入生物体系的所有化学物质(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化学体系,而化学物质组学就是研究化学物质组的组成及其... 本文在总结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借鉴系统生物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学研究方法-化学物质组学。化学物质组是指一定条件下输入生物体系的所有化学物质(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化学体系,而化学物质组学就是研究化学物质组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作为新学科萌芽的探讨,作者提出了层次化的化学物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和相应的技术,应用于中药方剂的研究,并以清开灵为例从三个层次阐述了化学物质组研究方法,介绍了中药方剂化学物质组学研究的过程。作者认为:化学物质组学为复杂化学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持,是现有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和补充,为研究生物复杂系统与外部的化学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中药方剂作用于人体的过程正是最典型的两个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因此,化学物质组学的应用对于中药方剂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质组学 化学物质组 中药方剂 系统生物学 清开灵注射液
下载PDF
系统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8
作者 杨胜利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把生物学由分子生物学时代推向系统生物学时代,生物学由分解转向整合,由叙述科学转变为定量预测科学。
关键词 系统生物学 研究进展 计算生物学 组学 定量预测科学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实验室 被引量:50
9
作者 林炳承 秦建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6-463,共8页
以作者所在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就芯片实验室平台建设及相应的以系统生物学为最终目标的功能化研究作一说明,对在分子和细胞层面,甚至是单分子、单细胞水平上实现以规模集成为特征的临床诊断和药物筛选的努力予以特别的关注。
关键词 芯片实验室 系统生物学 功能化 临床诊断 药物筛选
下载PDF
黑曲霉作为细胞工厂:知识准备与技术基础 被引量:55
10
作者 郭艳梅 郑平 孙际宾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10-1418,共9页
黑曲霉是一种重要工业微生物,在酶制剂、异源蛋白、有机酸等领域应用广泛。2007年黑曲霉基因组的公布将黑曲霉的研究引入后基因组时代,各种组学数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对黑曲霉高效生产机制的理解上升到系统、分子层次;与此同时,黑... 黑曲霉是一种重要工业微生物,在酶制剂、异源蛋白、有机酸等领域应用广泛。2007年黑曲霉基因组的公布将黑曲霉的研究引入后基因组时代,各种组学数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对黑曲霉高效生产机制的理解上升到系统、分子层次;与此同时,黑曲霉遗传操作系统也不断成熟,为系统地研究和改造黑曲霉、将黑曲霉打造成通用细胞工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细胞工厂 系统生物学 遗传操作系统
原文传递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1
作者 魏戌 方圣杰 +4 位作者 孙凯 刘宁 唐彬 王旭 朱立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2-636,共5页
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从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评价、证候基础研究方面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R)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存在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欠规范、证候基础研究缺... 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从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评价、证候基础研究方面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R)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存在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欠规范、证候基础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通过比较现有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提出可优先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作为证候诊断标准;关于疗效评价建议遵循国际研究规范,至少选择1项公认的疾病疗效评价指标,根据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量表;建立公认的CR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动物、组织、细胞层面运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对中医药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比较CR不同证候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指标等表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证候 辨证分型 疗效评价 系统生物学
下载PDF
基于代谢网络变化的中药整体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周明眉 刘平 +4 位作者 贾伟 赵爱华 邱明丰 邱云平 苏明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6期113-119,共7页
由于中医的“整体观”和中药复方的复杂非线形特征,采用常规药理指标时中药复方的效应进行评价存在着局限性,而现代医学越来越多地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对疾病和药物效应进行研究,使得两个医学体系在整体观和方法学上逐渐走向沟通、互补... 由于中医的“整体观”和中药复方的复杂非线形特征,采用常规药理指标时中药复方的效应进行评价存在着局限性,而现代医学越来越多地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对疾病和药物效应进行研究,使得两个医学体系在整体观和方法学上逐渐走向沟通、互补和融合,为中药复方整体效应评价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契机。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采用系统生物学的策略和方法,基于疾病和药物干预下的系统代谢网络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变化评价中药整体效应,从而揭示中医“证”的内涵,解释中药复方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以及指导中药的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整体效应评价 代谢网络 系统生物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系统药理学原理、方法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3
作者 张文娟 王永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80-286,共7页
目的: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中药研究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从系统和整体水平研究中药的理论和方法均不成熟。方法:本文将综述当前系统药理学的最新进展,阐明如何整合药效学、药动学以及基因、蛋白、... 目的: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中药研究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从系统和整体水平研究中药的理论和方法均不成熟。方法:本文将综述当前系统药理学的最新进展,阐明如何整合药效学、药动学以及基因、蛋白、药物网络分析等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供中药药理学、药效学预测和验证的技术体系。结果:重点从中药基础理论、复方解析、注射液的研究、老方优化和新药开发方面介绍系统药理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结论:本文提出的系统药理学研究体系为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学,将有助于系统、深刻地从系统水平和分子水平揭示中药和机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指导中药新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系统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中药
下载PDF
代谢组学研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引量:37
14
作者 邱德有 黄璐琦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5-177,共13页
代谢组学 (metabolomics)是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本文对代谢组和代谢组学的含义、代谢组学与其它组学的区别和关系、代谢组学研究的历史沿革、代谢组... 代谢组学 (metabolomics)是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本文对代谢组和代谢组学的含义、代谢组学与其它组学的区别和关系、代谢组学研究的历史沿革、代谢组学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作用、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概况、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介绍 ,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试作了探讨 ,提出了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代谢组学研究技术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代谢组 代谢组学 功能基因组学 系统生物学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研究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中药网络药理学最新进展 被引量:39
15
作者 袁甜 崔琳琳 +2 位作者 王莹 李洋 刘莹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传统中药治疗往往基于单一靶点,具有局限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多学科交叉的快速发展,网络药理学应运而生。网络药理学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概念不仅符合中医药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机制也符合中... 传统中药治疗往往基于单一靶点,具有局限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多学科交叉的快速发展,网络药理学应运而生。网络药理学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概念不仅符合中医药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机制也符合中药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的治疗特色,可以达到提高药物疗效,减轻毒副作用。本文将对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现状与前景、数据的获取和常用数据库进行概述,主要从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运用,包括寻找中药药效物质基础,阐明药理作用机制,合理设计新方,获得安全有效药物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多靶点 系统生物学
下载PDF
植物次生代谢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晓亚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次生代谢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密切相关。同时次生代谢产物也是重要的药物和化工原料来源。次生代谢过程及代谢物的积累受到自身和环境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调控。随着基因组和代谢组等组学技术... 次生代谢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密切相关。同时次生代谢产物也是重要的药物和化工原料来源。次生代谢过程及代谢物的积累受到自身和环境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调控。随着基因组和代谢组等组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植物次生代谢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通过对代谢过程的深入了解,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开展预见性代谢工程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代谢植物 生长 系统生物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代谢组学及其研究策略和分析方法进展 被引量:34
17
作者 郭宾 戴仁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554-563,共10页
代谢组学,研究生物体系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刺激产生内源性代谢变化的一门科学,在最近短短几年内取得了迅速发展,发表的相关科学文献和综述的数量急剧上升,但目前对代谢组学的认识和研究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代谢组学主体上属于系统生物... 代谢组学,研究生物体系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刺激产生内源性代谢变化的一门科学,在最近短短几年内取得了迅速发展,发表的相关科学文献和综述的数量急剧上升,但目前对代谢组学的认识和研究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代谢组学主体上属于系统生物学范畴,本文基于代谢组学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动态反应性等特点,总结代谢组学的基本概念、目标层次和解析策略,并就代谢组学生物分析策略、数据分析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应可能机制的探讨和面临的挑战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分析技术 实验方法 数据分析 化学信息学 系统生物学
下载PDF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概况及其理论和方法拓展 被引量:37
18
作者 闫广利 孙晖 +5 位作者 张爱华 韩莹 王萍 吴修红 孟祥才 王喜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406-3412,共7页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从中药/方剂口服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中筛选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设计,其理念及方法符合中药整体作用模式,并体现了人体对药物的代谢、转化作用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现已成为公认并被普遍应用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从中药/方剂口服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中筛选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设计,其理念及方法符合中药整体作用模式,并体现了人体对药物的代谢、转化作用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现已成为公认并被普遍应用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有效方式。该文对以往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在进一步认识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性基础上,提出整合系统生物学的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新研究策略:以证候为切入点,以方剂为研究对象,在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阐明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前提下,评价方剂整体效应,在有效的状态下,筛选与效应生物标记物高度关联的中药血清移行成分,发现并确定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通过整合系统生物学方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扩展,将开启诠释中医药理论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药效物质基础 方剂 系统生物学 未来发展
原文传递
四物汤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9
作者 何丹 万丹 +6 位作者 舒骏 邹笃准 赵河 徐霞 王雄龙 黄建华 张水寒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1-229,共9页
四物汤是唐朝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的经典方药,由当归、熟地黄、川芎和白芍四味中药组成,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补血活血之功,临床主要用于血虚及放化疗后血虚、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瘀证、骨折及术后失血、月经不... 四物汤是唐朝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的经典方药,由当归、熟地黄、川芎和白芍四味中药组成,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补血活血之功,临床主要用于血虚及放化疗后血虚、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瘀证、骨折及术后失血、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痛经、绝经后骨质疏松等疾病,且对上述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临床功效主要通过参与调节骨髓造血、血液流变、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等实现,含有并鉴定了100余种成分,是其发挥药效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四物汤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等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为阐明其潜在作用机制,扩大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四物汤的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综述,为其质量控制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物质基础 系统生物学 血液疾病 骨伤科疾病 妇科疾病
原文传递
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的发展及系统生物学对其的作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发美 熊志立 +2 位作者 鹿秀梅 温静 刘洁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本文综述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研究的进展,回顾了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历史和现状,并描述了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向"整体"、"综合"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具有"整体"特征的指纹图谱在中药的真实性鉴别、质量的... 本文综述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研究的进展,回顾了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历史和现状,并描述了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向"整体"、"综合"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具有"整体"特征的指纹图谱在中药的真实性鉴别、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评价和控制及与药效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描述了系统生物学的各种"组学"在中药材的种质资源和质量控制、中药整体药效物质研究及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和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生物学的引入将促进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 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指纹图谱 系统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