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隐私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宪法创新 被引量:46
1
作者 季卫东 《南大法学》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正比例关系为线索,分析了信息技术普及和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公民基本权利面临的危机以及宪法体制进行创新的契机。过度强调隐私会限制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应用,使人工智能难以迅速进化;反之,则会造成机器官僚主义... 本文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正比例关系为线索,分析了信息技术普及和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公民基本权利面临的危机以及宪法体制进行创新的契机。过度强调隐私会限制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应用,使人工智能难以迅速进化;反之,则会造成机器官僚主义的独裁、问责机制的瓦解——这是当今宪法学的一个悖论。笔者认为,随着机器学习能力不断加强,算法黑箱化问题日益严重,以技术制衡技术将成为自然人对机器人进行间接管制的重要方式。疫情防控中智慧网络用于社会基层治理的实例和外国电子政府的经验也证明:把集权式的人工智能算法与分权式的区块链协议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机制设计,有可能成为新时代宪法秩序变迁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社会 算法歧视 算法黑箱与问责 机器人权 区块链协议 宪法体制创新
下载PDF
重新想象隐私:信息社会隐私的主体及目的 被引量:11
2
作者 邵成圆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57,共14页
隐私作为不被打扰的权利或者控制个人信息传播的权利在与其信息社会的诸多对手(比如安全、效率、创新)的抗衡中一直处于牺牲者的位置,以致于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经常被看作是一种过时的价值。自由主义隐私理论及其所建立的"通知与选... 隐私作为不被打扰的权利或者控制个人信息传播的权利在与其信息社会的诸多对手(比如安全、效率、创新)的抗衡中一直处于牺牲者的位置,以致于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经常被看作是一种过时的价值。自由主义隐私理论及其所建立的"通知与选择"隐私政策模式长期以来预设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隐私主体,隐私的存在只是为了保护一种特定自我观念,隐私权也只是一些更重要的自由权利的衍生品。本文认为,在监视社会不断扩张的今天,隐私的主体应该是一种根植于其文化和历史脉络的并被不断建构的自我,隐私权所关照的是这一主体在监视社会中不被透视和不被预测的自由,这对于当下和未来的隐私政策与法律应该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隐私理论 隐私悖论 隐私与自我 监视社会 信息政策与法律
原文传递
视频监控与电影社会:事实,线索,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范倍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6,共5页
当代艺术家徐冰利用监控视频制作的"叙事电影"《蜻蜓之眼》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艺术与真实、观看与权力、电影与监控、技术与叙事问题的讨论,本文由此出发,深入电影历史和理论场域,通过探讨摄影技术的纪录本性对观看-主体位置的... 当代艺术家徐冰利用监控视频制作的"叙事电影"《蜻蜓之眼》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艺术与真实、观看与权力、电影与监控、技术与叙事问题的讨论,本文由此出发,深入电影历史和理论场域,通过探讨摄影技术的纪录本性对观看-主体位置的建构以及观看-监控的权力主体的行动表征,分析了作为事实-见证、叙事-线索以及权力-表征的监控电影,并进而指出了视频监控和电影社会的本质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监控 电影社会 叙事行为 象征行动
原文传递
作为媒介的监控与“安保主义”——论“监控社会”的安全文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子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4,140,共7页
全世界正在加速进入一个全面监控的社会形态,作为媒介的监控塑造了一种适合监控扩张需要的安全文化理念,即安保主义,从而实现了监控社会的自我再生产。一方面,"作为媒介的监控"放大了无处不在的不安全感,催生了对监控的渴望;... 全世界正在加速进入一个全面监控的社会形态,作为媒介的监控塑造了一种适合监控扩张需要的安全文化理念,即安保主义,从而实现了监控社会的自我再生产。一方面,"作为媒介的监控"放大了无处不在的不安全感,催生了对监控的渴望;另一方面,"作为媒介的监控"又虚构了一个可以通过全面监控来实现的"安全乌托邦",促使人们非但可以忍受被监控而且还享受被监控。然而,要在一个"最不安全的时代"里通过监控来建设一个"最大安全社会",这注定是一个西西弗斯式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保主义 监控社会 不安全感 安全乌托邦
下载PDF
“透明”亦“黑箱”:当代西方数字资本主义的技术逻辑与内在悖论
5
作者 柴云超 连水兴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3-18,共6页
全球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当代社会生活的网络化、信息化与数字化进程。基于人们“数字化生存”的现实,互联网巨头和数字资本家积极利用监视与算法技术对人们的线上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即时分析,从而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一系列... 全球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当代社会生活的网络化、信息化与数字化进程。基于人们“数字化生存”的现实,互联网巨头和数字资本家积极利用监视与算法技术对人们的线上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即时分析,从而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一系列数据商品,为其带来巨额利润。监视技术与算法程序的耦合构成了当代西方数字资本主义体系运作的技术逻辑,也在“透明社会”的技术可能和“黑箱社会”的发展现实之间,形成了一种内在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监视 透明社会 黑箱社会 算法技术 数字资本主义
下载PDF
The Social Surveillance and Generational Compliance in New Mediation
6
作者 Khamis Juma Abdalla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23年第1期26-34,共9页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n account of surveillance conception preoccupied through the technology diffusion thanks to the Web 2.0 novel features.The new mediation abstracts the social provision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n account of surveillance conception preoccupied through the technology diffusion thanks to the Web 2.0 novel features.The new mediation abstracts the social provisions into radical customs of surveillance.It primes the supposition of socialization hitherto to transpire the scrutiny of the mutual rehearse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urveillance.Hence,the ultimate conversion keeps on through self-exposition notion in views of social interaction which so far posit the question of the privacy and public boundary owing to the hypothetical undue freedom of self-expression through Web 2.0.Thu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urveillance Society in a comprehensive scope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vis-à-vis the ideas of generational submission towards social transformation.Using the dichotomy of digital revolutions,the Digital“Natives”are classified as typically addicted digital consumptions bearing the community outlooks,while Digital“Immigrants”persist in semi obedience along with the traditional adherence.Ultimately,the Panopticon conceptualizes the certainty of social surveillance by dint of proliferation of information flows keen on social conducts automated in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paths through technological appli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tional divide new mediation self-expression and exposition social transformation surveillance society Web 2.0
下载PDF
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被引量:3
7
作者 施艳秋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7-59,共3页
新时期,新闻媒体如何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这是新闻业人必须深入思考和正确把握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充分认识加强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正确把握舆论监督的指导原则、讲究舆论监督工作艺术、提高舆论监... 新时期,新闻媒体如何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这是新闻业人必须深入思考和正确把握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充分认识加强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正确把握舆论监督的指导原则、讲究舆论监督工作艺术、提高舆论监督效果、实行正确的舆论监督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监督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从“电影眼”到“监控眼”:监控影像的媒介特征与视觉文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卉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2,共8页
监控社会的发展在可视性维度上经历了三个演进阶段:全景敞视模式的规训社会、共视模式的观众社会与互视模式的透明社会。作为媒介的监控影像与电影共享可视性与窥视性,同时形成了自身独属的实时性和真实性/证据性。数字时代的监控影像... 监控社会的发展在可视性维度上经历了三个演进阶段:全景敞视模式的规训社会、共视模式的观众社会与互视模式的透明社会。作为媒介的监控影像与电影共享可视性与窥视性,同时形成了自身独属的实时性和真实性/证据性。数字时代的监控影像超越了"无脑之眼"的观看,但也面临着媒介变迁带来的本体冲击。电影作为一种旧媒介融合了监控影像的内容和形式,生成新的融合媒介文本,"监控电影"成为一种类型惯例,使电影创作具有一种媒介自反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影像 监控电影 再媒介化 监控社会
原文传递
操纵恐惧——论“监控社会”的扩张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子飞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2,共8页
"监控社会"的不断扩张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其社会心理根源在于政府、市场和媒体三方联合操纵民众的恐惧情绪。其中,政府把民众的忧虑从系统性风险转移到恐怖主义和犯罪行为上,通过"转移恐惧"巩固了政治合法性;... "监控社会"的不断扩张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其社会心理根源在于政府、市场和媒体三方联合操纵民众的恐惧情绪。其中,政府把民众的忧虑从系统性风险转移到恐怖主义和犯罪行为上,通过"转移恐惧"巩固了政治合法性;市场通过"夸大危险"和形塑"孤立的个人"来"塑造无能感",进而催生了日益增长的监控产品需求;媒体则通过刻画"可见又不可辨的他者"形象来"制造危险",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通过监控来缓解恐惧绝非治本之策,因为它最多只不过是一笔不划算的"恐惧交换",即用人们对监控者的恐惧(人造恐惧)取代人们对他者、对危险的恐惧(自然恐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社会 恐惧 转移恐惧 塑造无能 制造危险
原文传递
监视社会:警察、监狱与全景敞视主义
10
作者 牛旭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1-90,共10页
警察和监狱是全景敞视主义的双生子,它们联手结成的“警察-监狱体制”构成了现代监视社会的内墙和外墙。一部监狱史其实就是一部警察史。警察曾经是社会各种治理技术的总称,肩负着对社会管理与规训的重担。通过福柯关于警察史谱系学的... 警察和监狱是全景敞视主义的双生子,它们联手结成的“警察-监狱体制”构成了现代监视社会的内墙和外墙。一部监狱史其实就是一部警察史。警察曾经是社会各种治理技术的总称,肩负着对社会管理与规训的重担。通过福柯关于警察史谱系学的梳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福柯关于规训社会的论述。而德勒兹在此基础上,更指出我们已经进入控制社会。人被拆解成电脑中可以任意组装的零部件,人存在的状态是网络监视中的虚拟自我而不是生活世界中真实自我,人的存在被异化。如何寻找新的自我正身,乃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因此,福柯后期反复强调自我技术和自我关怀,因为个人即是政治,我们必须在自我与自我的伦理关系中来寻找人存在的立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社会 警察-监狱体制 全景敞视主义
下载PDF
国家监测能力的建构与提升——公共卫生危机背景下的反思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郭凤林 顾昕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193,共22页
国家的监测能力既是国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公共治理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国家监测能力有助于确保政府充分了解社会运行情况,作为其决策和政策执行的依据。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而国家监测能力的建... 国家的监测能力既是国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公共治理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国家监测能力有助于确保政府充分了解社会运行情况,作为其决策和政策执行的依据。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而国家监测能力的建构和提升对于危机管理的实施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各地在实施某些疫情防控措施上的差异化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缘于其国家监测能力的差异。在对国家监测能力提升所带来的伦理、政治和社会问题予以关注并预警的同时,如何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充分挖掘技术赋能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公共卫生危机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依然是公共管理学界亟待发展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危机 国家能力 监测能力 技术赋能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智能监控社会的形塑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匡文波 姜泽玮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4,共12页
以新媒体平台用户的信息隐私为中心,考察平台用户隐私披露与让渡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对“智能传播时代的监控社会何以形成”这一重要议题的积极回应。分析发现,智能监控社会由个体、组织、平台与社会共同形塑,各层级均含有能够形... 以新媒体平台用户的信息隐私为中心,考察平台用户隐私披露与让渡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对“智能传播时代的监控社会何以形成”这一重要议题的积极回应。分析发现,智能监控社会由个体、组织、平台与社会共同形塑,各层级均含有能够形成建构性力量与解构性力量的因素,智能监控社会的强度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对抗。个体因素是影响隐私披露与让渡的内在动能,用户心理层面的社交需要、情感支持、隐私计算与社会信任影响主动隐私披露;从众心理、便利需要、工作需要与生存需要影响被动隐私让渡。用户心理通过平台机制的作用后,可能导致广告骚扰、生活焦虑、媒体倦怠、安全风险等后果。互联网平台是监控社会维持的中枢层面,平台通过搭建“注册/登录”“社交/互动”“搜索/浏览”“交易/服务”4种主要场景来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并通过制定有利于自身的隐私政策、设计隐私政策呈现方式等策略使用户尽可能多地披露与让渡个人信息,最终将造成正当监控、强制监控、精准监控、动态监控、横向监控与麻醉监控等社会影响。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组织构成了连接个体用户与互联网平台的中介,其作用机制是将分散的个体进行整合,进而将个人决策上升为集体决策,将组织成员的个人信息与网络平台进行共享。此外,文化、价值观等宏观层面的社会因素对智能监控社会的形塑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披露 隐私让渡 智能监控社会 网络平台 个人信息 算法
原文传递
数字拜物教下劳动异化的生成与扬弃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辰 吴永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9-76,共8页
数字拜物教是资本簇拥下的全新拜物形式,它不仅是人们对数据的主观崇拜,更是一种数字资本逻辑下的隐形社会控制形态。数字拜物教实现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由内而外的剥削和奴化,且集中体现在数字劳动异化问题上。数字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异... 数字拜物教是资本簇拥下的全新拜物形式,它不仅是人们对数据的主观崇拜,更是一种数字资本逻辑下的隐形社会控制形态。数字拜物教实现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由内而外的剥削和奴化,且集中体现在数字劳动异化问题上。数字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数字时代的最新表现,其内在生成于资本逻辑的运作、数字平台的搭建以及数字社会的全方位监控。数字劳动异化不仅加剧了数字资本的压榨程度,还造成了数字社会的畸形发展。文章从数字技术价值取向、数字平台发展模式和主体劳动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数字劳动异化的扬弃,以期为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拜物教 数字劳动异化 数字监视社会 扬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