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红作为DNA作用方式光谱探针的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曹瑛 李一峻 何锡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09-712,共4页
以溴乙锭(EB)为探针在研究吩噻嗪药物与DNA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用中性红(NeutralRed,NR)代替EB为DNA作用方式对光谱探针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R作为DNA作用方式光谱探针与EB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 中性红 DNA作用 吩噻嗪 光谱探针 CPZ TFP PMZ
下载PDF
HCV核心蛋白与截短型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协同反式激活功能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妍 成军 +6 位作者 王刚 李克 段惠娟 王琳 李莉 张玲霞 陈菊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 探讨HCV核心蛋白与截短型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协同反式激活作用。方法 构建表达HCV核心蛋白的重组质粒 pcDNA3.1(-)-core和表达截短型 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1(-)-Mt;转染HepG2细胞,从转录和翻译水平鉴定病毒基... 目的 探讨HCV核心蛋白与截短型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协同反式激活作用。方法 构建表达HCV核心蛋白的重组质粒 pcDNA3.1(-)-core和表达截短型 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1(-)-Mt;转染HepG2细胞,从转录和翻译水平鉴定病毒基因的瞬时表达;与报告质粒pSV—lacZ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β-半乳糖苷酶(β-gal)表达活性,酶的活性反映了表达的肝炎病毒蛋白对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增强子)功能的影响。结果 构建成HCV核心蛋白及截短型HBV 表面抗原中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core、pcDNA3.1(-)-Mt;在HepG2细胞均能瞬时表达相应的病毒蛋白;单独的共转染实验中pcDNA3.1(-)-core、pcDNA3.1(-)-Mt组的β-gal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的4.6和3.2倍,两种质粒共同转染时酶的表达是对照组的8.4倍;表达质粒对β-gal表达的激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HepG2细胞中表达的HCV核心蛋白和截短型HBV表面抗原中蛋白均具有反式激活SV40早期启动子(增强子)的功能,并且两种蛋白的反式激活功能具有协同特性。本实验有助于解释HCV、HBV感染,尤其是共同感染的致病(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HBV 表面抗原 核心蛋白 反式激活 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致病机理 病毒性肝炎
原文传递
变异链球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隆强 周乔 刘敏川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29-233,238,共6页
变异链球菌对牙面的黏附,是形成牙菌斑的前提和致龋的重要条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针对变异链球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旨在更好地诠释变异链球菌在致龋过程中的作用,为龋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本文就黏附、变异链球菌... 变异链球菌对牙面的黏附,是形成牙菌斑的前提和致龋的重要条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针对变异链球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旨在更好地诠释变异链球菌在致龋过程中的作用,为龋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本文就黏附、变异链球菌表面成分与黏附的关系、影响变异链球菌黏附的环境因素、变异链球菌黏附研究的前景展望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黏附 表面蛋白抗原 葡糖基转移酶
下载PDF
防龋基因疫苗pcDNA3-PAc不同途径免疫BALB/c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岳朝晖 刘建国 +5 位作者 王晶 赵靖 王伟 姜晶 管晓燕 张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防龋基因疫苗pcDNA3-PAc经不同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重组质粒pcDNA3-PAc经颌下腺区皮下注射、股四头肌注射和鼻腔黏膜滴注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2次,每次间隔2周。分别于首次免疫前1d和免疫后第1、2、4周采... 目的:观察防龋基因疫苗pcDNA3-PAc经不同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重组质粒pcDNA3-PAc经颌下腺区皮下注射、股四头肌注射和鼻腔黏膜滴注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2次,每次间隔2周。分别于首次免疫前1d和免疫后第1、2、4周采集血液和唾液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和唾液特异性IgA抗体。结果:各实验组免疫后1周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开始升高,第4周时达最高水平。颌下腺区皮下注射免疫产生的唾液IgA和股四头肌注射免疫诱导的血清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颌下腺区皮下注射免疫和鼻腔黏膜滴注免疫可诱导较高水平的唾液IgA和一定水平的血清IgG;股四头肌注射免疫诱导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较高(P<0.05),而唾液IgA抗体水平不如颌下腺区皮下注射免疫和鼻腔黏膜滴注免疫(P<0.05)。结论:防龋基因疫苗pcDNA3-PAc能够诱导动物机体产生有效的系统免疫应答和黏膜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表面蛋白抗原 基因疫苗 龋病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acA及pcDNA3/pacP免疫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丽宏 刘天佳 曹福贤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acA及pcDNA3/pacP作为基因疫苗 ,在BALB/c小鼠中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acA及pcDNA3/pacP分别肌注免疫BALB/c小鼠 ,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PAc抗体...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acA及pcDNA3/pacP作为基因疫苗 ,在BALB/c小鼠中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acA及pcDNA3/pacP分别肌注免疫BALB/c小鼠 ,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PAc抗体滴度。结果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acA免疫组的 6只小鼠于首次免疫的第 4周全部出现抗体阳转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acP免疫组 6只中有 4只在第 4周出现抗体阳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抗原 基因疫苗 真核表达质粒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spap A区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曲云鹏 刘建国 +1 位作者 杨萍 杨德琴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构建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spap/A)真核表达质粒pVAX1-spap/A,并观察其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中的表达。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spap/A。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至COS-7细胞中,然后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目的:构建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spap/A)真核表达质粒pVAX1-spap/A,并观察其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中的表达。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spap/A。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至COS-7细胞中,然后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真核表达质粒pVAX1-spap/A经酶切分析,证实携带spap/A片段。pVAX1-spap/A转染的细胞胞质呈褐色,pVAX1空质粒转染的细胞胞质中无着色。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spap/A,所携带的基因序列正确,能够在真核细胞COS-7中正确表达目的蛋白,为下一步基因防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 PVAX1 真核表达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编码基因载体质粒pMD-pac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志刚 刘建国 洪献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获取变形链球菌国内临床株表面蛋白PAC编码基因pac并构建载体质粒,为构建植物表达基因载体做前期准备。方法:以国内检出率最高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血清c型)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取表面蛋白PAc编码基因pac;通过T-A... 目的:获取变形链球菌国内临床株表面蛋白PAC编码基因pac并构建载体质粒,为构建植物表达基因载体做前期准备。方法:以国内检出率最高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血清c型)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取表面蛋白PAc编码基因pac;通过T-A克隆构建中间载体pMD18-pac质粒,对其分析鉴定。结果:目的基因成功的连接到中间载体上。结论:获取的目的基因经测序和比对表明,其与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的相关编码基因在核苷酸序列和蛋白同源性上都很高,可以作为抗原基因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质粒 表面蛋白抗原 基因疫苗
下载PDF
HBV外膜大蛋白在判断HBV复制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庄国华 李宏 张丽萍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44-44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LP)、DNA、前S1抗原(PreS1)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血清HBV-LP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LP)、DNA、前S1抗原(PreS1)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血清HBV-LP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LP和HBV-PreS1,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平行检测HBV DNA。按HBeAg阴阳性不同分组,比较HBV-LP、HBV-PreS1及HBV DNA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4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LP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76.68%),与HBV DNA的阳性率(7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阳性率均高于HBV-PreS1阳性率(36.06%,P<0.01);在HBeAg阴、阳性患者中,HBV-LP与HBV DNA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显著高于HBV-PreS1阳性率(P<0.01)。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其敏感性高于HBV-PreS1,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外膜大蛋白 DNA 前S1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LP和Pre S1-Ag与病毒复制状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世全 朱康宁 张琦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57-159,166,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前S1抗原(Pre S1-Ag)与病毒复制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78例CHB患者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前S1抗原(Pre S1-Ag)与病毒复制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78例CHB患者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根据样品定量水平计算阳性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Pre S1-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和HBV-LP阳性情况;分析HBV-DNA与HBV-LP、Pre S1-Ag的相关性。结果78例CHB患者Pre S1-Ag、HBV-LP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34.62%、70.51%、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7,P<0.05)。比较CHB患者测定的二对半指标不同组合,HBeAg阴、阳性患者的Pre S1-Ag、HBV-LP和HBV-D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cAb+HBsAg阳性、HBcAb+HBeAb+HBsAg阳性、HBcAb+HBeAg+HBsAg阳性患者的Pre S1-Ag和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eAg+HBsAg阳性、HBeAb+HBsAg阳性患者的Pre S1-Ag、HBV-LP和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HBV-DNA载量的升高,HBV-LP和Pre S1-Ag吸光度值亦随之升高(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V-DNA载量与HBV-LP吸光度值呈现正相关关系(r=0.83,P<0.05),与Pre S1-Ag吸光度值呈现正相关关系(r=0.65,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HBV-DNA、HBV-LP和Pre S1-Ag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HBV-LP存在显著相关性,HBV-LP可作为HBV标志物的重要补充,用于评价患者病毒复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外膜大蛋白 前S1抗原 相关性
下载PDF
防龋基因疫苗pVAX1-SPG在BALB/c小鼠免疫部位的原位表达
10
作者 孙天瞳 刘建国 +3 位作者 姜晶 王伟 亓鹏 白国辉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81-583,590,共4页
目的观察防龋基因疫苗p VAX1-SPG免疫BALB/c小鼠后的原位表达。方法重组质粒p VAX1-SPG经颌下腺区皮下注射、股四头肌注射和鼻腔黏膜滴注免疫BALB/c小鼠,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目的蛋白Spa P-P/Gbp A-GBD在免疫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双侧... 目的观察防龋基因疫苗p VAX1-SPG免疫BALB/c小鼠后的原位表达。方法重组质粒p VAX1-SPG经颌下腺区皮下注射、股四头肌注射和鼻腔黏膜滴注免疫BALB/c小鼠,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目的蛋白Spa P-P/Gbp A-GBD在免疫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双侧颌下腺组织内均可见目的蛋白的弥漫性表达,尤以导管区域表达强烈,导管细胞的胞浆内呈强阳性染色;股四头肌肌纤维胞浆和肌膜下方阳性染色,呈不均匀的受限表达;鼻腔黏膜上皮下方的固有层与结缔组织中可见呈浅棕黄色染色的目的蛋白表达。结论重组质粒p VAX1-SPG能够在BALB/c小鼠的免疫部位正确表达目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疫苗 变异链球菌 龋齿 表面蛋白 葡聚糖结合蛋白
下载PDF
携带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葡聚糖结合蛋白及信号肽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11
作者 柴巧学 刘建国 杨德琴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4期181-185,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带有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SpaP的P区、葡聚糖结合蛋白A葡聚糖结合区(glucan bind-ing domain,GBD)及一段信号肽基因的嵌和体真核表达质粒pSSG,为基因疫苗的制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分别编码SpaP的P区和GBD的... 目的通过构建带有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SpaP的P区、葡聚糖结合蛋白A葡聚糖结合区(glucan bind-ing domain,GBD)及一段信号肽基因的嵌和体真核表达质粒pSSG,为基因疫苗的制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分别编码SpaP的P区和GBD的两个基因片段sp和gg,以及人白介素2信号肽基因(signal)。将它们分别定向插入pMD20-T克隆载体中,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挑取阳性克隆,初步鉴定后测序。将获得的3个基因片段分别双酶切,胶回收纯化后将同样进行双酶切的pVAX1质粒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进行连接反应,获得真核表达质粒pSSG,并转化DH5α,提取纯化pSSG,进行质粒RCR,酶切电泳鉴定并测序。结果真核表达质粒pSSG构建正确,目的基因sp、gg和signal定向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结论真核表达质粒pSSG包含了SpaP的P区和GBD以及人白介素2信号肽的编码基因,为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抗原 葡聚糖结合蛋白 真核表达质粒 基因疫苗
下载PDF
口腔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Ⅰ/Ⅱ的三维结构和相关功能
12
作者 杨宁宁 何奎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70-673,共4页
表面蛋白抗原Ⅰ/Ⅱ(AgⅠ/Ⅱ、P1、PAc、SpaP、SspA、SspB等)广泛存在于口腔链球菌细胞壁表面,介导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格登链球菌等口腔链球菌与牙表面的黏附,影响牙菌斑的形成,是影响龋病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自有研究... 表面蛋白抗原Ⅰ/Ⅱ(AgⅠ/Ⅱ、P1、PAc、SpaP、SspA、SspB等)广泛存在于口腔链球菌细胞壁表面,介导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格登链球菌等口腔链球菌与牙表面的黏附,影响牙菌斑的形成,是影响龋病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自有研究报道了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Ⅰ/Ⅱ的V区(SpaP-V)晶体结构之后,陆续有其AgⅠ/Ⅱ的三维结构、格登链球菌V区(SspB-V)的三维结构和C末端(SspB-C)的三维结构见诸报道,逐步揭示了口腔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Ⅰ/Ⅱ的三维立体结构,进一步解释了其功能机制。本文就口腔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的三维结构和相关功能表位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表面蛋白抗原 三维结构 功能表位
下载PDF
大鼠对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1与前霍乱原类毒素偶联物的免疫应答研究
13
作者 罗宗莲 李富明 +2 位作者 周学东 岳松龄 杨继虞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53-356,共4页
为探讨在特殊佐剂参与下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1经全身系统免疫后的抗体反应,采用共价偶联法将P1与前霍乱原类毒素(PCG)偶联后,经大鼠皮下和胃肠道等途径进行免疫,检测不同时段抗P1抗体产生情况。结果显示:大鼠唾液中抗P... 为探讨在特殊佐剂参与下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1经全身系统免疫后的抗体反应,采用共价偶联法将P1与前霍乱原类毒素(PCG)偶联后,经大鼠皮下和胃肠道等途径进行免疫,检测不同时段抗P1抗体产生情况。结果显示:大鼠唾液中抗P1SIgA水平在P1-PCG经皮下注射和胃肠免疫后都出现了升高,且皮下注射组较胃肠免疫组持续时间更长;血清中抗P1IgG则只有皮下注射组有增高反应。由此提示在PCG的参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前霍乱原 类毒素 龋齿 预防
下载PDF
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14
作者 乐爱平 鞠北华 +1 位作者 王文 张文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578-1581,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大蛋白(LP)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2例HBV感染者YL47A正常对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LP,HBV 前S1抗原,HBV前S2抗原及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在HBV感染组中,H...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大蛋白(LP)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2例HBV感染者YL47A正常对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LP,HBV 前S1抗原,HBV前S2抗原及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在HBV感染组中,HBV-LP与HBV DNA,HBeAg,HBVpreS2,HBVpreS1间相关显署(X2=9.22,11.89,60.35,99.87;均P<0.01),其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成正相关(rs=0.64, P<0.001),不同HBV DNA拷贝数组别间HBV- LP含量存在差异显著性(X2=135.34,P<0.01); HBeAg,HBV DNA,HBVpreS2,HBVpreS1不同模式间HBV-LP含量及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Z=8.70,5.85,8.44,8.84,均P<0.001); HBeAg阴性感染血清中HBV-LP较HBV DNA, HBVpreS2,HBVpreS1更为敏感(76.8%).HBV 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间HBV-LP含量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HBV-LP是从蛋白水平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的可靠指标,尤其是 HBeAg阴性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及预后判断的良好血清学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大蛋白 HBV DNA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前S1抗原、HBV-DNA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龚杰 刘柏林 +1 位作者 方艳秋 杨广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9期1634-1637,共4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HBV-LP、Pre-S1抗原、HBV-DNA载量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探讨反映不同血清学类型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及抗病毒疗效监测的最佳指标以及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64例HBV感染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EL...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HBV-LP、Pre-S1抗原、HBV-DNA载量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探讨反映不同血清学类型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及抗病毒疗效监测的最佳指标以及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64例HBV感染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ELISA法定性检测HBV-M;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V-LP、Pre-S1;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组(大三阳)HBV-LP、Pre-S1及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HBV-M模式组(P<0.05);HBV-LP与HBV-DNA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PreS1的阳性率明显低于HBV-LP与HBV-DNA的阳性率(P<0.05);HBV-DNA拷贝数与HBV-LP、Pre-S1平均A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26),而与HBsAg定量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BV-LP比Pre-S1试剂效果大大提高,且大蛋白的检出率与血液中病毒DNA的检出高度符合,对于判断病毒复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HBeAg及HBV-DNA的补充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 前S1抗原 HBV-DNA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
下载PDF
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和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乐爱平 胡国信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4-247,共4页
为了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对162例HBV感染者及47名健康对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大蛋白、乙肝病毒前S1抗原、病毒前S2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DNA... 为了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对162例HBV感染者及47名健康对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大蛋白、乙肝病毒前S1抗原、病毒前S2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显示:162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浓度与HBV-DNA拷贝数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s=0.64,P<0.001),不同HBV-DNA拷贝数组别间HBV-LP浓度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HBV-LP与HBV-DNA、HBeAg、HBVpreS2、HBVpreS1间均关联显著(P<0.01)。HBV-LP与HBV-DNA、HBeAg、HBVpreS2、HBVpreS1间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HBV-LP阳性率为84.57%,较HBV-DNA、HBeAg、HBVpreS2、HB-VpreS1均敏感。其中HBeAg阴性组中HBV-LP与HBVpreS1、HBVpreS2、HBV-DNA间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HBV-LP阳性率为76.77%(76/99),较HBV-DNA,HBVpreS2,HBVpreS1均高(P<0.01);DNA阴性组中HBV-LP与HBVpreS2、HBVpreS1、HBeAg间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HBV-LP阳性率为73.33%,较HB-VpreS2、HBVpreS1、HBeAg均高。血清HBV-LP浓度是反映血清HBeAg阴性和低水平DNA的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程、疗效与预后判断的新的敏感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大蛋白 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肝病毒前S2抗原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
下载PD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defective surface antigen expression and pathogenesis 被引量:11
17
作者 Chun-Chen Wu Ying-shan Chen +2 位作者 Liang Cao Xin-Wen Chen Meng-ji L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31期3488-3499,共12页
Hepatitis B virus(HBV) infection is a global public health concern. HBV causes chronic infection in patients and can lead to liver cirrho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other severe liver diseases. Thus, understand... Hepatitis B virus(HBV) infection is a global public health concern. HBV causes chronic infection in patients and can lead to liver cirrho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other severe liver diseases. Thus, understanding HBV-related pathogenesis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for prevention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 HBV surface antigens are indispensable for HBV virion formation and are useful viral markers for diagnosis and clinical assessment. During chronic HBV infection, HBV genomes may acquire and accumulate mutations and deletions, leading to the expression of defective HBV surface antigens. These defective HBV surface antigens have been found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ogression of HBV-associated liver diseases.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ur discussion on the nature of defective HBV surface antigen mutation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pathogenesis of fulminant hepatitis 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ective surface antigens and occult HBV infection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surface protein DEFECTIVE surface antigen mutants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FULMINANT HEPATITIS B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PATHOGENESIS
下载PDF
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与乙肝前S1抗原联合检测在HBeAg阴性乙肝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苏贞 张杰 +1 位作者 余算 付风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935-938,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HBeAg(-)]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和乙肝前S1抗原(PreS1-Ag)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30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HBV-LP和PreS1-Ag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HBeAg(-)]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和乙肝前S1抗原(PreS1-Ag)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30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HBV-LP和PreS1-Ag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表达量;比较不同HBV-M模式下HBV-LP、PreS1-Ag与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分析以HBV-DNA表达量作为HBV感染及复制的金标准时,血清HBV-LP和PreS1-Ag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115例HBeAg(+)血清中,HBV-LP和PreS1-Ag的阳性率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120例HBeAg(-)HBeAb(+)血清中,HBV-LP阳性率(64.2%)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率(P<0.05),而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例HBeAg(-)HBeAb(-)血清中,HBV-LP阳性率(72.3%)和PreS1-Ag阳性率(67.7%)均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率(Ps<0.05);(2)以185例HBeAg(-)乙肝患者的HBV-DNA表达量为参考标准,HBV-LP、PreS1-Ag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6%、71.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84.1%;HBV-LP和PreS1-Ag联合检测,HBV-LP/PreS1-Ag双阳性中的HBV-DNA阳性率(66.0%)显著高于HBV-LP/PreS1-Ag双阴性(P<0.05)。结论血清HBV-LP和PreS1-Ag水平与HBV-DNA表达量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灵敏地反映HBeAg(-)乙肝患者HBV的复制状态,预测HBV-DN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E抗原 乙肝病毒大蛋白 乙肝前S1抗原 HBV-DNA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谭太昌 王智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27-28,共2页
目的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并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相比较,探讨LHB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40例乙肝患者血清中LHBs,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 目的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并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相比较,探讨LHB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40例乙肝患者血清中LHBs,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 PreS1Ag,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血清HBVDNA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研究的各种模式中,LHBs与HBV DNA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LHBs的总阳性率(76.43%)高于PreS1Ag阳性率(44.29%)和乙肝e抗原(HBeAg)的阳性率(2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其作为HBV复制指标,灵敏度高于PreS1Ag和HBeAg,可作为判断HBV感染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新的血清学指标,尤其是针对HBeAg阴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 前S1抗原 HBV—DNA ELISA PCR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免疫防龋实验研究:唾液和血清抗体水平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2 位作者 曹福娴 杨锦波 刘建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 将基因疫苗pcDNA3_pac和pcDNA3_gtfB经腺周注射免疫定菌大鼠 ,观察唾液和血清抗体的变化 ,证实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分为 6个免疫组 :pcDNA3_pac ,pcDNA3_gtfB ,pcDNA3_pac联合pcDNA3_gtfB ,阳性对照灭活变... 目的 将基因疫苗pcDNA3_pac和pcDNA3_gtfB经腺周注射免疫定菌大鼠 ,观察唾液和血清抗体的变化 ,证实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分为 6个免疫组 :pcDNA3_pac ,pcDNA3_gtfB ,pcDNA3_pac联合pcDNA3_gtfB ,阳性对照灭活变形链球菌 ,阴性对照pcDNA3及PBS液组。建立龋攻击定菌鼠模型 3个月 ,各组大鼠均以 10 0 μg剂量免疫定菌鼠 3次 ,ELISA法检测唾液SIgA和血清IgG水平。 结果 疫苗组在首次免疫后第 33天(第 5周 )都出现较高水平的唾液SIgA ,在第 75天 (第 11周 )后达最高水平 ,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成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唾液SIgA水平在总体上各实验组间存在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 ,q检验分析在联合免疫组和全菌细胞组最高 ,单基因疫苗免疫组次之 ,pcDNA3与PBS组最低 ;血清IgG水平在 4个免疫组之间没有差异 (P >0 0 5 ) ,但都高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pcDNA3_pac和pcDNA3_gtfB腺周途径免疫定菌Wistar大鼠 ,能有效诱导唾液SIgA和血清IgG抗体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 葡糖基转移酶 基因疫苗 免疫 龋病 实验 唾液 血清 抗体 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