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预防肘内翻的探讨 被引量:36
1
作者 魏世隽 陈庄洪 +3 位作者 韩芳 熊昌源 蔡贤华 李姣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组(A组)31例,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B组)24例,尺骨鹰嘴牵引组(C组,2周后去除牵引改石...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组(A组)31例,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B组)24例,尺骨鹰嘴牵引组(C组,2周后去除牵引改石膏固定)9例,手术治疗组(D组)12例。对A组与B组以及4组中的Ⅲa型骨折病例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着重对肘内翻的预防加以探讨。结果:所有病例经4-36个月随访,通过摄患侧肘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治疗前后测量鲍曼氏角(BA角)、携带角(CA角),参照郭仲华等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标准的评定。A组与B组的疗效比较(χ^2=0.132,P=0.716〉0.05),无显著性差异;C、D组与A、B组中的Ⅲa型骨折治疗结果比较(χ^2=6.078,P=0.014〈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肘内翻的预防应贯穿于骨折复位、固定、复查的全过程。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正确的复位方法,合理的复位判断及固定方式,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无论对保证肘关节的功能还是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均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手法复位 牵引 外固定
下载PDF
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忠堂 温宏 +2 位作者 张宇 池永龙 徐华梓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0期608-609,共2页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牵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移位骨折的治疗问题很多,包括神经、血管损伤,获得和维持复位困难,以及肘关节僵硬或肘内翻畸形。本文...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牵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移位骨折的治疗问题很多,包括神经、血管损伤,获得和维持复位困难,以及肘关节僵硬或肘内翻畸形。本文就1990年1月至1996年9月93例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方法治疗的结果进行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74例,女19例;年龄从16个月至14岁;左侧60例,右侧33例,大多数发生在6~10个月(58例,62.4%)伤后就诊时间从1小时至20天。按照简单的Gart-land系统[1]进行分类。Ⅱ型38例,Ⅲ型55例。1.2 伴随损伤 ①骨折:同侧前臂损伤4例,尺桡骨骨折2例,桡骨下段骨折1例,Colles骨折1例;对侧桡骨小头骨折1例。1例尺桡骨骨折和1例Colles骨折行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其余3例切开复位内固定。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3例,其中有1例合并肱动脉损伤;桡神经损伤1例,Volk-mann缺血挛缩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28
3
作者 何文 郑明 +4 位作者 冯尔宥 林煜 张怡元 范超领 徐杰 《中医正骨》 2017年第4期23-30,共8页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S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S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0期)、CBM、CNKI、Wan Fang Data、VIP建库至2015年10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landⅡ、Ⅲ型SCHF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同时手工检索本专业相关期刊从创刊至2015年10月的所有相关文献。由2位检索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依据Cochrane系统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59篇,最终纳入14篇文献,仅1篇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其余均为半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917例患者,其中闭合复位组471例、切开复位组4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在术后Flynn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460,95%CI(0.95,2.25),Z=1.750,P=0.080;MD=0.570,95%CI(-8.69,9.83),Z=0.120,P=0.900;MD=-6.350,95%CI(-64.07,51.37),Z=0.220,P=0.830];在术后发生肘内翻、针道或切口感染、尺神经损伤及骨化性肌炎方面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870,95%CI(0.35,2.20),Z=0.290,P=0.770;OR=0.620,95%CI(0.31,1.21),Z=1.400,P=0.160;OR=1.980,95%CI(0.88,4.49),Z=1.640,P=0.100;OR=0.150,95%CI(0.02,1.39),Z=1.670,P=0.100]。结论:对于儿童GarlandⅡ、Ⅲ型SCHF,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在临床疗效、安全性、手术时间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本研究所纳入的符合条件的文献数量较少及其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闭合复位术 切开复位术 克氏针
下载PDF
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肱骨髁上骨折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玮 李晓娟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10期147-149,共3页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模式的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2组穿刺及拔针时的疼痛程度...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模式的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2组穿刺及拔针时的疼痛程度、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焦虑评分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术前穿刺及拔针时的疼痛程度观察组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为96.0%(48/50),对照组为82.0%(41/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焦虑评分在入准备室时、入手术室时、静脉穿刺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疼痛,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改善患儿焦虑状况,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
下载PDF
Baumann角测量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华梓 池永龙 +1 位作者 毛方敏 杨胜武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研究 Baumann 角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对预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意义。方法:测量2~12岁正常儿童110人,204肘,分别测 Baumann 角(B 角)和提携角(C 角)。在肱骨髁上骨折模型上,肱骨远端在内倾、屈曲、旋转三维状态下分别摄 X 线片... 目的:研究 Baumann 角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对预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意义。方法:测量2~12岁正常儿童110人,204肘,分别测 Baumann 角(B 角)和提携角(C 角)。在肱骨髁上骨折模型上,肱骨远端在内倾、屈曲、旋转三维状态下分别摄 X 线片测 B 角改变。结果:B角平均70.5±5.35°,C 角平均9.81±4.29°。B 角和 C 角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间的回归关系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B 角与 C 角间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308,P<0.01)。B 角增加0.5~0.7°,C 角约减少1°。骨折远端在常见的内倾、屈曲、旋转三维状态下,B角发生显著改变,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远端内倾对 B 角影响最大,屈曲次之,旋转最小。结论:测量 B 角可预测 C 角,应充分估计骨折移位对 B 角可能的影响,才能更准确地预测肘内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上骨折 肘内翻 BAUMANN角 肱骨骨折 儿童
原文传递
游戏式功能锻炼对学龄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顾琳琳 刘亚坤 李百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8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游戏式功能锻炼对学龄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学龄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 目的探讨游戏式功能锻炼对学龄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学龄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游戏式功能锻炼。1个月后评价肘关节功能以及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观察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中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稳定程度、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戏式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学龄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锻炼效果,提升肘关节功能,同时有助于培养患儿康复锻炼的配合度与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式功能锻炼 学龄期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3种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7
作者 熊福军 贺西京 +5 位作者 冯宏伟 杨宏涛 周百刚 张建洛 吕向阳 王磊鑫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比较3种常见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86例GartlandⅡ、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n=44)、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n=74)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n=68)... 目的比较3种常见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86例GartlandⅡ、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n=44)、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n=74)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n=68)。记录3组患者骨折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Flynn标准评价3种方法治疗后患肢的功能,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并发症发生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显著低于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P<0.001)。临床治疗优良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94.6%)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95.6%)明显高于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65.9%)(P<0.001),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经皮穿针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吕秀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4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按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固定后常规护理,行简单的康复训练指导,干预组则针对不同的患儿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按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固定后常规护理,行简单的康复训练指导,干预组则针对不同的患儿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让患儿尽早进行主动、被动功能锻炼,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在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肘内翻发生率以及肘关节僵硬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骨化性肌炎发生。结论合理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可减少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肘关节功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预后恢复
下载PDF
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治疗依从性提高的作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彭娟 饶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6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治疗依从性提高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治疗依从性提高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观察两组肘关节恢复情况、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P<0.05);研究组合理饮食、配合锻炼、遵医用药、定期复诊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房环境、沟通技巧、服务质量、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 功能恢复 依从性 并发症
下载PDF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预防 被引量:20
10
作者 周根欣 詹振宇 章善富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8期515-51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和防止肘内翻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伸直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1例,其中男64例,女27例;年龄17个月-15岁,平均7.3岁;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桡偏型36例,尺偏型31例,旋转型24例。采用... 目的:探讨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和防止肘内翻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伸直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1例,其中男64例,女27例;年龄17个月-15岁,平均7.3岁;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桡偏型36例,尺偏型31例,旋转型24例。采用手法复位、曲肘前臂旋前位夹板固定治疗。结果:9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9个月,参照李稔生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62例,良2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3.4%。肘内翻7例,占7.7%。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常用方法,预防肘内翻的关键是正确的复位与合理的固定以及早期正确的X线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正骨手法
下载PDF
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志京 李立鹏 张连起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76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复位后,22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症状,去除石膏后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石膏固定...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76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复位后,22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症状,去除石膏后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石膏固定中,74例骨折不稳定,至少进行了2次复位。克氏针固定中,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18个月。发生肘内翻畸形17例,骨化性肌炎7例。肘关节功能评定:优135例,良30例,差11例。结论骨折早期应积极处理和预防血管、神经损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肘内翻畸形和骨化性肌炎的防治应贯穿于复位、固定及功能康复的全过程。尽早行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闭合复位 经皮克氏针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闭合和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健 唐青松 +4 位作者 杨周健 宋鹏 蒲永斌 陈曹婧 刘钧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比较闭合和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01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2例,女性29例;年龄2~13... 目的比较闭合和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01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2例,女性29例;年龄2~13岁,平均5.8岁。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切开组(n=51,采用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和闭合组(n=50,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术后3、6个月测量Baumann角和提携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优良率(88.2%vs.9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1,P=0.309);闭合组术中失血量(2.0±0.9)m L、手术时间(23.0±3.2)min、住院时间(7.5±1.6)d及骨折愈合时间(5.2±1.1)个月均少(短)于切开组[(12.1±1.2)m L、(35.8±4.0)min、(12.4±2.5)d、(8.9±2.8)个月,t=48.253、17.871、11.706、8.708,均P<0.001];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提携角[(12.5±2.5)°vs.(12.9±2.0)°、(12.5±2.3)°vs.(12.9±2.6)°]和Baumann角[(71.3±9.3)°vs.(72.6±12.2)°、(70.2±8.3)°vs.(71.8±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5、0.614、0.603、0.865,P=0.650、0.541、0.548、0.389);经随访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vs.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4,P=0.546)。结论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且创伤小、骨折愈合较快,对患儿皮肤美观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Ⅲ型 闭合复位 克氏针 内固定 儿童
下载PDF
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181例报道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曹豫江 李明 +5 位作者 张德文 刘传康 覃佳强 刘星 罗聪 王忠良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93-794,796,共3页
目的讨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指征、手术方法及入路的选择、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和如何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儿童严重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81例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肱骨... 目的讨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指征、手术方法及入路的选择、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和如何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儿童严重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81例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陈旧性骨折伴畸形影响肘关节功能等严重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结果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按肘关节功能评价Flynn标准进行评价,优142例,良21例,优良率90.05%,可13例,差5例。发生肘内翻25例(13.81%)。结论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准确复位骨折两断端和牢固内外固定、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疗效、防止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术治疗 肘内翻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4
14
作者 董震 齐鹏 +4 位作者 李伟 李友 齐克飞 王林涛 吕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共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患儿年龄2岁6个月~11岁,平...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共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患儿年龄2岁6个月~11岁,平均年龄5。1岁。所有患儿均为闭合性损伤。在麻醉下和C型臂透视下,先行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复位满意后取直径合适大小弹性髓内针2枚,折弯后由肱骨近端外侧1.5cm纵行切口穿入肱骨骨髓腔,直至骨折线远端干骺端内固定。上肢绷带悬吊制动。术后定期随访行X线检查,按照Flynn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2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期最短6个月,最长27个月。从临床表现及X线片评估患肢骨折愈合及功能情况,术后1周患肢活动稍受限,术后1个月均去除悬吊绷带并患肢自由屈伸活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取钉时间最短33d,最长8周。最后一次随访时,所有患儿Baumann角、前倾角均在正常范围内。患儿均未发生伤口感染、髓内针移位,未出现Volkmann挛缩、肘内翻畸形、神经损伤。按照Flyrm功能评分,优25例,良3例。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避免损伤神经,因切口位置隐蔽,创伤小;内固定稳定无需石膏外固定,能防止前臂Volkmann挛缩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固定术 弹性髓内针
原文传递
改良中医四联疗法促进儿童伸直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梁池章 尚如国 +2 位作者 马丹 喻永新 陈允周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9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中医四联疗法(中药外洗、关节松动训练、运动疗法、冷疗)治疗儿童伸直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儿童伸直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及常规康... 目的:观察改良中医四联疗法(中药外洗、关节松动训练、运动疗法、冷疗)治疗儿童伸直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儿童伸直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及常规康复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中医四联疗法进行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肘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肘关节伸直达0度所需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儿童伸直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在功能康复上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 儿童 中医四联疗法 中药外洗 关节松动训练 运动疗法 冷疗 功能康复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肘关节功能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晓 张世清 +1 位作者 张淞 张永乐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10期615-616,共2页
1992-2000年间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牵引治疗、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17例.现将不同治疗方法与关节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肘关节 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3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建新 朱坤 +1 位作者 高峰 李文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51-153,157,共4页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3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5年7月南阳市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0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外侧3根克氏针固定,...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3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5年7月南阳市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0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外侧3根克氏针固定,观察组56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3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恢复评价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随访3~24个月。对照组患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6.0±1.0)周,观察组患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5.6±1.0)周;2组患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1.07%(51/5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4.00%(37/5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461,P<0.0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8/5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2/5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24,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3根克氏针单纯外侧交叉固定治疗相比,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3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更加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克氏针交叉固定
下载PDF
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平行克氏针治疗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袁柱 武汝松 +1 位作者 扈娜 耿博民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平行克氏针治疗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在医院住院的245例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平行克氏针治疗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在医院住院的245例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肘关节Flynn评分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32.61±13.94)min,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为(69.51±15.64)d,均比对照组患儿时间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02,t=0.423;P<0.05);手术成功率为98.40%,高于对照组患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5,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5,t=0.423;P>0.05)。观察组患儿Flynn评分优58例,良62例,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患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0,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82,P<0.05)。结论: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平行克氏针治疗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外侧 克氏针 闭合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Flynn评分
下载PDF
基于CTC模式的健康宣教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陆映霞 陈婉敏 +1 位作者 伍微 周彩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9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互助(CTC)模式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8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9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6例)和CTC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育模式,CTC组采用CT... 目的探讨儿童互助(CTC)模式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8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9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6例)和CTC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育模式,CTC组采用CTC干预模式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Mayo评分及肘关节活动度。结果 CTC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范围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降低,且CT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CTC组屈曲、背屈、旋前和旋后的肘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C模式的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肘关节功能,对于促进患儿的疾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CTC模式 护理教育 依从性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功能恢复及身体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查永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6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功能恢复及身体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临床... 目的探究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功能恢复及身体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性护理,研究组则采用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儿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4周,研究组患儿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模式在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中可有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机体疼痛程度,值得在儿科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 术后功能恢复 肘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