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蚜虫新型预警网络的构建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乔格侠 秦启联 +8 位作者 梁红斌 曹雅忠 许国庆 高占林 徐伟钧 武予清 李学军 赵章武 成新跃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96-1601,共6页
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项目组在我国大豆和小麦主产区进行了蚜虫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吸虫塔的蚜虫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在蚜虫基础生物学研究、天敌资源普查及其控蚜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多项以生... 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项目组在我国大豆和小麦主产区进行了蚜虫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吸虫塔的蚜虫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在蚜虫基础生物学研究、天敌资源普查及其控蚜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多项以生物防治为主体的蚜虫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天敌人工助迁、人工饲养天敌释放、作物邻间作措施、物理防控、隐蔽性施药等。相关技术措施在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大豆蚜、麦蚜为害严重的大豆产区和小麦主产区共建立了4个规模较大的试验示范区,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吸虫塔 预警 绿色防控
原文传递
基于吸虫塔(Suction Trap)的蚜虫测报预警网络的构建 被引量:14
2
作者 苗麟 郑建峰 +9 位作者 程清泉 贾占录 王红托 梁红斌 张寰 李瑄 张继红 姜立云 秦启联 乔格侠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74-1878,共5页
吸虫塔(suction trap)是用来监测麦类蚜虫和大豆蚜Aphis glycines迁飞种群动态的大型植保测报设备,在欧洲和北美洲已经呈网络安装分布,为蚜虫的预警和防控提供重要依据。作者借鉴欧美吸虫塔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设计并生产了符合我国地域... 吸虫塔(suction trap)是用来监测麦类蚜虫和大豆蚜Aphis glycines迁飞种群动态的大型植保测报设备,在欧洲和北美洲已经呈网络安装分布,为蚜虫的预警和防控提供重要依据。作者借鉴欧美吸虫塔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设计并生产了符合我国地域特征的吸虫塔设备,在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等地布点安装了21台,用于监控我国麦类蚜虫和大豆蚜的迁飞动态,初步形成覆盖我国小麦主产区和大豆主产区的吸虫塔网络系统。此吸虫塔总高8.8m,由底部轴流风机运转产生的负压在塔顶部形成吸力,将迁飞经附近的小型昆虫吸入塔管,最后落入下部的样品收集瓶中,以此获得其迁飞的动态数据。吸虫塔网络的构建和完善,不仅为麦类蚜虫和大豆蚜的监控提供支撑,同时也为其它小型迁飞性昆虫监测、种群动态、生物多样性、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虫塔 网络 监测 预警
原文传递
利用吸虫塔对麦长管蚜迁飞活动的监测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克斌 杜光青 +2 位作者 尹姣 张帅 曹雅忠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4-1515,共12页
【目的】为了明确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飞活动规律以及南北地区间的虫源关系。【方法】我们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监测小型迁飞性害虫的工具——吸虫塔(Suction trap),对麦长管蚜的迁飞活动进行自动、实时... 【目的】为了明确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飞活动规律以及南北地区间的虫源关系。【方法】我们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监测小型迁飞性害虫的工具——吸虫塔(Suction trap),对麦长管蚜的迁飞活动进行自动、实时监测。【结果】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到成熟期间,吸虫塔中麦长管蚜的数量有多个高峰,但是有两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即主要的迁入时期和迁出时期。在廊坊地区,每年4月末至5月初(抽穗到扬花期)迁入廊坊,5月下旬至6月初(小麦乳熟期)大量迁出廊坊。麦长管蚜的迁飞(或飞翔)活动具有昼夜节律,清晨、上午和傍晚是麦长管蚜迁飞活动的主要时间段,而在夜间其飞翔活动显著减少。利用HYSPLIT模型对麦长管蚜迁飞轨迹的分析结果显示,纬度低的地区蚜量高峰期早于纬度高的地区,其蚜量高峰日期具有明显的南北衔接特点。【结论】吸虫塔的监测证明了麦长管蚜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迁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迁飞活动 吸虫塔 监测
原文传递
我国麦蚜飞翔及迁飞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陆云 尹姣 +1 位作者 李克斌 曹雅忠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4,32,共5页
麦蚜是小麦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属r型对策昆虫,靠气流携带完成远距离迁飞。研究麦蚜的迁飞规律有助于提高其监测预警水平和开发关键防治措施,对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从麦蚜的起飞行为、远距离迁飞、趋性飞翔、吸虫塔监测及分子... 麦蚜是小麦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属r型对策昆虫,靠气流携带完成远距离迁飞。研究麦蚜的迁飞规律有助于提高其监测预警水平和开发关键防治措施,对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从麦蚜的起飞行为、远距离迁飞、趋性飞翔、吸虫塔监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对麦蚜飞翔行为和迁飞规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麦二叉蚜 禾谷缢管蚜 飞翔 迁飞 监测
原文传递
辽宁东部地区飞航蜘蛛的群落组成及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郑国 李学军 +3 位作者 王淑贤 陈强 许彪 邢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4,共5页
为了解辽宁东部地区飞航蜘蛛的群落组成及特点,于2009年5—9月,采用吸虫塔对辽宁岫岩地区的飞航蜘蛛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蜘蛛标本549头,隶属于14科。对飞航蜘蛛的群落组成、时间动态、体型大小、发育阶段及性别比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为了解辽宁东部地区飞航蜘蛛的群落组成及特点,于2009年5—9月,采用吸虫塔对辽宁岫岩地区的飞航蜘蛛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蜘蛛标本549头,隶属于14科。对飞航蜘蛛的群落组成、时间动态、体型大小、发育阶段及性别比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地区飞航蜘蛛多样性丰富,皿蛛科(58.29%)和园蛛科(11.84%)是该地区飞航蜘蛛的优势类群;在成熟蜘蛛个体中,皿蛛科(74.02%)和肖蛸蛛科(11.02%)占有较大比例。蜘蛛飞航行为贯穿于整个调查时期,方差分析表明,8月上旬—9月上旬飞航蜘蛛的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飞航蜘蛛体型均<8mm,体长<3mm的达91.44%。χ2检验显示,飞航的幼蛛个体数量显著高于成蛛;而成蛛中,雄性个体数量显著高于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 飞航 吸虫塔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吸虫塔诱捕的昆虫种类及对麦蚜的监测效果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蒋月丽 武予清 +3 位作者 段云 苗进 巩中军 乔格侠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08-1714,共7页
在河南省原阳县河南省农科院试验基地安装了吸虫塔(suction trap),2009-2010连续2年在该地区进行了昆虫诱捕及麦蚜监测,并对诱捕到的麦蚜数量动态,以及吸虫塔和黄色粘板监测的比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吸虫塔对多种小型昆虫有很好的... 在河南省原阳县河南省农科院试验基地安装了吸虫塔(suction trap),2009-2010连续2年在该地区进行了昆虫诱捕及麦蚜监测,并对诱捕到的麦蚜数量动态,以及吸虫塔和黄色粘板监测的比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吸虫塔对多种小型昆虫有很好的诱捕效果,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诱捕到了8目39科58种和8目37科61种的小型昆虫,数量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该吸虫塔对麦蚜起到了很好的监测效果,2009年麦蚜始见期比2010年早,2009年麦蚜的优势种为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2010年是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2009年麦蚜大量发生和高峰期出现的较早,禾谷缢管蚜分别在5月1日,5月13日,5月19日到达高峰,5月19日以后数量急剧减少;2010年麦蚜大量发生和高峰期出现的相对较晚,荻草谷网蚜在5月3日、5月7日、5月19日和5月31日出现4个高峰,5月31日以后蚜量才骤减。对白天不同时段诱捕的蚜量分析可知,麦蚜在早晨和傍晚飞翔活动相对较强。吸虫塔与黄色粘板监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吸虫塔诱集麦蚜的数量动态与黄板诱集的数量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吸虫塔诱蚜量与黄板蚜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吸虫塔诱集麦蚜出现高峰期早于黄色粘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灾变规律 可持续治理
原文传递
沈阳地区吸虫塔监测大豆蚜迁飞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徐蕾 钟涛 +1 位作者 赵彤华 许国庆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明确沈阳地区吸虫塔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Matsumura)迁飞活动的监测效果以及对其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素,为大豆蚜防控提供预警信息。【方法】2009年至2014年采用吸虫塔(Suction trap)对大豆蚜的迁飞活动进行自动、实时监测。... 【目的】明确沈阳地区吸虫塔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Matsumura)迁飞活动的监测效果以及对其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素,为大豆蚜防控提供预警信息。【方法】2009年至2014年采用吸虫塔(Suction trap)对大豆蚜的迁飞活动进行自动、实时监测。结合当年田间大豆蚜动态调查,分析吸虫塔诱捕量与田间蚜量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吸虫塔诱捕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吸虫塔诱捕量与田间大豆蚜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吸虫塔诱捕的始见期和首次高峰期均早于田间发生的大豆蚜始见期和盛发期,吸虫塔的监测结果对田间蚜虫的发生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诱捕量与气象因子的逐年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和降水量是影响大豆蚜有翅蚜迁飞的重要气象因素;总回归模型显示,试验期间,吸虫塔当年度诱捕量与前一年度冬季极端最低温、4—6月均温、6—7月最低温、9月均温具有正相关同步协同作用,而与6—7月降雨量和9月雨日具有负相关反向抑制作用。【结论】吸虫塔监测结果比较清晰的展示了大豆蚜的迁飞习性,很好的拟合了当年田间大豆蚜的种群动态。结合气象因子和诱捕量的预测模型研究,为吸虫塔及时准确的发挥预警功能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虫塔 大豆蚜 气象因子 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应用吸虫塔对麦田冠层上部空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时序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蒋月丽 武予清 +2 位作者 乔格侠 段云 苗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78-2384,共7页
在中国首次应用吸虫塔(suction trap)进行农田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2010年4月7日-6月2日在河南省原阳县小麦田开展了吸虫塔采集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冠层上部空间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较为丰富,共采集有... 在中国首次应用吸虫塔(suction trap)进行农田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2010年4月7日-6月2日在河南省原阳县小麦田开展了吸虫塔采集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冠层上部空间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较为丰富,共采集有8目38科64种;不同时间优势集中性较高的种群均集中在双翅目和半翅目,其次是鞘翅目和膜翅目。其中采集的优势昆虫种类为:半翅目的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双翅目的瘿蚊科(Cecidomyiidae)、摇蚊科(Chironomidae)、膜翅目的蚜茧蜂(Aphidiidae)等。从昆虫多样性分析来看,物种丰富度、总数量以及多样性指数随时间而变化,基本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均匀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主要害虫与天敌盛发期在5月1日以后,蚜茧蜂盛发期比其寄主麦蚜迟10~2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田 吸虫塔 节肢动物 多样性 群落动态
原文传递
利用吸虫塔监测吉林省迁飞性有翅蚜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潘艺元 孙嵬 +7 位作者 高悦 苏前富 张秀华 周佳春 时丰敏 赵洪文 马洪亮 高月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0,共12页
为明确吉林省有翅蚜种类、迁飞动态及群落结构,丰富蚜虫多样性研究资料,并为蚜类害虫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支持,本研究于2019年-2021年利用吸虫塔在吉林省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对有翅蚜进行了吸捕,并对55334头有翅蚜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为明确吉林省有翅蚜种类、迁飞动态及群落结构,丰富蚜虫多样性研究资料,并为蚜类害虫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支持,本研究于2019年-2021年利用吸虫塔在吉林省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对有翅蚜进行了吸捕,并对55334头有翅蚜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有翅蚜分属于9科61种,其中8种主要为害禾本科及豆科作物,本文明确了这8种蚜虫的种群动态。风场分析显示,迁入期风速小于5 m/s时蚜虫的吸捕量较多,风向对蚜虫在各监测地区之间迁移的影响没有规律性。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5月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7月最高。9月为有翅蚜主要迁出期,种类丰富度相对较高,群落多样性水平低。4个地区5月优势种均为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9月优势种均为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各地5月群落与6月-9月群落相似性水平低,分布在0.16~0.48,处于极不相似及中等不相似。西部平原地区群落间相似性水平高于东部山区。本研究提供了吉林省有翅蚜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基本信息,为科学制定蚜虫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翅蚜 吸虫塔 种类组成 种群动态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Seasonal occurrence of Aphis glycines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soybean plants to its feeding 被引量:3
10
作者 Xing-Ya Wang Li-Hong Zhou +2 位作者 Biao Xu Xing Xing Guo-Qing Xu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42-351,共10页
The soybean aphid Aphis glycines Matsumura (Hemiptera: Aphididae) is an important pest of soybean in China. To monitor and manage this pest effectivel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dem... The soybean aphid Aphis glycines Matsumura (Hemiptera: Aphididae) is an important pest of soybean in China. To monitor and manage this pest effectivel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demographics, as well as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soybean plants to its feeding. In this study, using field surveying and suction-trap monitoring, we investigate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soybean aphid in Xiuyan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in northeastern China during 2009-2012. The results indicatedthat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soybean aphid followed a unimodal curve distribution, with the insect generally colonizing soybean fields from the middle of June to early Julyand the population reaching a peak between early July and early August. On the whole, soybean aphids occurred in suction-traps at least 2 weeks earlier than they were foundin field surveys. A total of 72 alates were collected by suction-trapping over the 4 years, with the earliest alate captures occurring on 28 May in 2009, 2011, 2012 and 4 June in 2010. The life table parameters clearly showed that this aphid had a short doubling time (4.73 ± 0.21 days), and 7.36± 0.98 nymphs were produced by a soybean aphid adult during its lifetime (13.57 ± 0.30 days). Finally, biochemical assays indicated that the amount of malondialdehyde and the activities of four defense-related enzymes in soybean leavessignificantly changed between 0 day and 7 days of aphid infestation.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catalase (CAT) activities increased more dramatically after 1 day of aphid feed-ing. In addition,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CAT were found after aphid feeding for 7 days, 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activitiesof peroxidase and PPO.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will be beneficial in determining the seasonal occurrence of the soybean aphid and selecting insect-resistant soybean varieties,and thus in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ppropriate manage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is glycines defense-related enzymes life table population dynamics suction trap
原文传递
吸虫塔对麦长管蚜迁飞监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光青 尹姣 +2 位作者 曹雅忠 张帅 李克斌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6-1523,共8页
【目的】为了明确吸虫塔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迁飞活动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田间麦长管蚜数量与吸虫塔吸捕量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气象因素对吸虫塔中麦蚜吸捕数量的影响程度。... 【目的】为了明确吸虫塔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迁飞活动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田间麦长管蚜数量与吸虫塔吸捕量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气象因素对吸虫塔中麦蚜吸捕数量的影响程度。【结果】结果显示,吸虫塔的有翅蚜吸捕量与田间麦长管蚜种群密度及有翅蚜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田间麦长管蚜有翅成蚜数量对吸虫塔的吸捕量具有直接影响,而吸虫塔中麦长管蚜的吸捕量也直接反映田间有翅成蚜及种群动态的实际情况。另外,在廊坊地区,吸虫塔初期监测到的有翅麦长管蚜要比小麦田间发生的早几天。通过对吸虫塔中麦长管蚜有翅成蚜吸捕量与气象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表明,降雨天气对麦长管蚜的迁飞和种群动态具有突出的影响作用,可以造成麦长管蚜有翅成蚜迁入的"突增"和种群的"骤降";同时温度和湿度是两个影响麦长管蚜迁飞的重要因素;在麦长管蚜的迁入初期,温度对其迁飞影响最大;在大风天气,风速也会对麦长管蚜的迁入或飞翔活动产生较大影响。【结论】田间麦长管蚜发生数量与吸虫塔的吸捕量存在正相关;降雨、温度和风速是影响麦长管蚜迁飞活动的主要气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迁飞活动 吸虫塔 气象因素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吸虫塔有翅蚜种群动态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爽 李新民 +6 位作者 刘春来 杨帆 夏吉星 王克勤 刘兴龙 邵天玉 徐伟钧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2-417,共6页
【目的】明确吸虫塔对作物蚜虫防控的指导意义,明确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有翅蚜(和大豆蚜)的种群动态,为大豆蚜虫防控提供预警信息。【方法】2009至2012年通过吸虫塔监测哈尔滨地区有翅蚜及有翅大豆蚜动态结合当年田间大豆蚜动态... 【目的】明确吸虫塔对作物蚜虫防控的指导意义,明确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有翅蚜(和大豆蚜)的种群动态,为大豆蚜虫防控提供预警信息。【方法】2009至2012年通过吸虫塔监测哈尔滨地区有翅蚜及有翅大豆蚜动态结合当年田间大豆蚜动态调查。【结果】哈尔滨吸虫塔全年收集有翅蚜量为0.6~1.7万头不等。具1~3个高峰(不同年份有翅蚜发生高峰数量不同),高峰期时间1个月左右,位于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之间。周有翅蚜量达200头时预示着有翅蚜高峰期的到来,高峰期有翅蚜量可占年有翅蚜量的90%以上。同一地区不同年份有翅蚜高峰期时间不同。吸虫塔有翅大豆蚜亦具1-3个高峰期,时间位于当年有翅蚜的高峰期时间内,为短短的1周或几周,高峰期蚜量占全年采集有翅大豆蚜量的80%~95%。田间大豆蚜只存在一个高峰,2009、2010、2012年田间大豆蚜高峰期均与吸虫塔收集的大豆蚜高峰期相重叠,且峰值日期一致。【结论】吸虫塔可以很好地反应当年田间大豆蚜的种群动态,表现在高峰期及高峰点的预测,可为大豆蚜的预测预报提供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虫塔 有翅蚜 大豆蚜 种群动态
原文传递
利用吸虫塔研究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天玉 王克勤 +2 位作者 刘兴龙 刘思竹 朱朝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170-173,共4页
吸虫塔是研究小型迁飞昆虫的有力工具,随着吸虫塔在多个地区的布点,为小型迁飞昆虫的监测、种群动态、生物多样性等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综述了利用吸虫塔在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学研究和农业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在吸虫塔规模化、网... 吸虫塔是研究小型迁飞昆虫的有力工具,随着吸虫塔在多个地区的布点,为小型迁飞昆虫的监测、种群动态、生物多样性等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综述了利用吸虫塔在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学研究和农业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在吸虫塔规模化、网络化和数据信息化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虫塔 生物多样性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吸虫塔监测中有翅蚜迁飞数量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时新瑞 赵云彤 王克勤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9-952,共4页
2011-2013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通过建立昆虫吸虫塔对蚜虫迁飞的种群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蚜虫迁飞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迁飞历期为150-160 d,每周的迁飞量变化很大,每年约有6-7周为大量迁飞期;... 2011-2013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通过建立昆虫吸虫塔对蚜虫迁飞的种群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蚜虫迁飞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迁飞历期为150-160 d,每周的迁飞量变化很大,每年约有6-7周为大量迁飞期;吸虫塔的监测结果对田间蚜虫的发生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蚜虫的迁飞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前期温度是影响蚜虫羽化迁飞的重要因子,而强降水的天气可以造成迁飞蚜数量的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吸虫塔 迁飞 气象因子 数量动态
下载PDF
利用昆虫吸捕器(Suction trap)进行大豆蚜田间迁飞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志远 时新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59-60,共2页
为了明确大豆蚜在牡丹江地区的发生规律,集成防控措施,利用昆虫吸捕器捕捉与田间动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吸捕器的监测数据对田间大豆蚜的发生有监测预警的作用;吸捕器捕捉蚜量的第一个峰值是由于随着田间有翅蚜大量产生并扩散迁飞... 为了明确大豆蚜在牡丹江地区的发生规律,集成防控措施,利用昆虫吸捕器捕捉与田间动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吸捕器的监测数据对田间大豆蚜的发生有监测预警的作用;吸捕器捕捉蚜量的第一个峰值是由于随着田间有翅蚜大量产生并扩散迁飞引起的,而吸捕器捕蚜量的第二个峰值则是由于田间大豆蚜虫的越冬迁飞引起的;在2011年这样的特殊气候条件下,吸捕器捕蚜量与田间蚜虫发生量及温度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昆虫吸捕器 迁飞扩散 发生规律
下载PDF
草地蝗虫在吸捕机吸捕条件下的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建民 杜文亮 裴跃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1-752,809,共3页
草地蝗虫活动的强弱受日照、空气温湿度、地表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蝗虫活动较盛时,利用自行研制的草地蝗虫吸捕机吸捕蝗虫能收到一定的吸捕效果。研究了吸捕机的声、像以及气流干扰下对蝗虫跳跃高度、跳跃速度和跳跃方向等特性的... 草地蝗虫活动的强弱受日照、空气温湿度、地表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蝗虫活动较盛时,利用自行研制的草地蝗虫吸捕机吸捕蝗虫能收到一定的吸捕效果。研究了吸捕机的声、像以及气流干扰下对蝗虫跳跃高度、跳跃速度和跳跃方向等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特性 吸捕 跳跃
下载PDF
黑河地区大豆田间有翅蚜迁飞扩散及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武 项鹏 +2 位作者 吴俊彦 李艳杰 李宝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7-480,共4页
2012~2014年利用昆虫吸虫塔及田间调查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大豆田间蚜虫种群的迁飞扩散动态和田间发生情况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蚜虫迁飞期在5月下旬~10月下旬,迁飞期历时140~154 d,迁飞期集中在每年的9月。田间蚜虫始见于... 2012~2014年利用昆虫吸虫塔及田间调查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大豆田间蚜虫种群的迁飞扩散动态和田间发生情况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蚜虫迁飞期在5月下旬~10月下旬,迁飞期历时140~154 d,迁飞期集中在每年的9月。田间蚜虫始见于6月中下旬,结束于8月末~9月初,田间蚜虫高峰期出现在8月。吸虫塔的监测数据对田间蚜虫的发生具有预警作用,可以监测到蚜虫的迁入式迁飞和迁出式迁飞的两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虫塔 迁飞扩散 种群动态
下载PDF
草地蝗虫吸捕机吹吸式吸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文亮 刘建民 赵卫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40,共4页
针对草地蝗虫吸捕机吸捕率低、蝗虫破碎等问题,在对原直吸式吸嘴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蝗虫在吸捕时的躲避特性以及对蝗虫悬浮速度的实验测定,设计了吹吸式吸嘴。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吸口气流速度、吹口气流速度、吹口倾角、吹口宽度... 针对草地蝗虫吸捕机吸捕率低、蝗虫破碎等问题,在对原直吸式吸嘴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蝗虫在吸捕时的躲避特性以及对蝗虫悬浮速度的实验测定,设计了吹吸式吸嘴。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吸口气流速度、吹口气流速度、吹口倾角、吹口宽度等影响吹吸式吸嘴回旋气幕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直吸式吸嘴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吹吸式吸嘴可将吸口气流速度从原来直吸式的20m/s降低为现在的14m/s,减轻了后续设备的负荷;与具有相同吸口气流速度的直吸式吸嘴相比,其轴向、径向吸捕距离分别延长到1.5~2倍,负压吸捕区增大到2~3倍,能够有效地吸捕蝗虫,提高了吸捕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吸捕机 试验 蝗虫 吸嘴 吸捕率
下载PDF
不同取样方式在稻田节肢动物采集中的效率评估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宇 陈杰 +2 位作者 肖敦皇 马富岗 华红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0-1098,共9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每年都会因虫害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为了挽回害虫造成的损失,必须对害虫进行防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是评价害虫防治效果的重要依据,取样方式对节肢动物群落调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对转基因作物...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每年都会因虫害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为了挽回害虫造成的损失,必须对害虫进行防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是评价害虫防治效果的重要依据,取样方式对节肢动物群落调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对转基因作物对稻田生物多样性安全性进行评价时,取样方式对多样性评价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吸虫器法、盆拍法和马氏网诱集法3种取样方式进行稻田节肢动物调查,并评估不同取样方式的采集效率。得到的结果有:1.采集到的节肢动物物种数:马氏网诱集法>吸虫器法>盆拍法;2.采集的节肢动物数量:盆拍法>吸虫器法>马氏网诱集法;3.吸虫器取样法在调查叶蝉科、秆蝇科、茧蜂科、姬蜂科、金小蜂科、缘腹细蜂科、蕈蚋科时,取样效率较高;4.盆拍取样法在调查叶蝉科、瘿蚊科、微蛛亚科、跳蛛科、狼蛛科、猫蛛科、弹尾虫目、飞虱科时,取样效率较高;5.马氏网诱集法在调查缟蝇科和毛蠓科时取样效率较高。马氏网诱集法善于采集具有飞行能力的节肢动物;吸虫器法对不同习性的节肢动物采集效果均较高;盆拍法适合采集活动于水稻基部的节肢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肢动物 吸虫器法 盆拍法 马氏网诱集法
下载PDF
草地蝗虫悬浮速度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236-4237,共2页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蝗灾发生区,采集了严重危害草原的4龄期、5龄期及成虫的亚洲小车蝗,分别对它们的活体、死体的悬浮速度进行了测定,为草地蝗虫吸捕机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悬浮速度 蝗虫 亚洲小车蝗 吸捕机 吸捕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