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水植物茎叶微界面及其对水体氮循环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文林 刘波 +2 位作者 韩睿明 范婤 王国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409-6416,共8页
沉水植物茎叶表面常富集了水中各类物质,包括有机质、泥沙、菌胶团、藻类、微生物等,形成厚度不等的附着层,形成特殊的茎叶微界面,其具有特殊的氧化-还原异质环境,并能为氮素循环细菌提供有机质,是水中氨化、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等脱氮... 沉水植物茎叶表面常富集了水中各类物质,包括有机质、泥沙、菌胶团、藻类、微生物等,形成厚度不等的附着层,形成特殊的茎叶微界面,其具有特殊的氧化-还原异质环境,并能为氮素循环细菌提供有机质,是水中氨化、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等脱氮行为的重要基础,因此,了解沉水植物茎叶微界面组分、微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氮循环的调控作用,对于正确认识和利用沉水植物的生态调控功能、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就沉水植物茎叶微界面物质组成、微环境特征及其对水体氮循环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茎叶微界面 物质组成 微环境特征 水体氮循环
下载PDF
广东绿玉的物质组成和谱学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辅亚 张惠芬 +1 位作者 冯璜 郭九皋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7-81,T001,共6页
本文主要通过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光吸收谱等测试手段对广东绿玉的物质组成、物化特征、呈色机理进行一些探讨。测试结果表明,广东绿玉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绢云母,其次为绿泥石。在不同颜色和质量的绿玉中,除了... 本文主要通过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光吸收谱等测试手段对广东绿玉的物质组成、物化特征、呈色机理进行一些探讨。测试结果表明,广东绿玉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绢云母,其次为绿泥石。在不同颜色和质量的绿玉中,除了化学成分不同外,两种矿物的含量、矿物的结晶程度和聚集状态也都不同。所呈现出的各种各样颜色主要与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和钛离子的浓度及赋存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玉 物质组成 呈色机理 谱学特征
下载PDF
互逆主义逻辑与古典逻辑比较
3
作者 王郁昕 徐影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43-47,共5页
提出了古典逻辑中的一些缺陷,分析指出这些缺陷最根本的原因是将实质蕴涵直接应用于推理。互逆主义逻辑提出了二元认识论,通过归纳复合的方法建立命题,通过分解的方法应用命题,从而彻底解决了古典逻辑中的缺陷,并使推理可以机械地进行,... 提出了古典逻辑中的一些缺陷,分析指出这些缺陷最根本的原因是将实质蕴涵直接应用于推理。互逆主义逻辑提出了二元认识论,通过归纳复合的方法建立命题,通过分解的方法应用命题,从而彻底解决了古典逻辑中的缺陷,并使推理可以机械地进行,便于计算机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逻辑 互逆主义逻辑 实质蕴涵怪论 互逆蕴涵 二元认识 归纳复合 分解
下载PDF
某海域大洋锰结核类型特征与物质组成研究
4
作者 谢凌虚 《中国锰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7-20,共4页
根据现场勘探调查的资料,对太平洋C—C区某海域锰结核的类型及物质组成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大洋锰结核 类型特征 物质组成 锰结核
下载PDF
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生成的TiO_2晶体的物相组成
5
作者 鲍霞 《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7-20,共4页
用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生成的TiO2晶体的物相组成,并采用无标法与多相组分直接分析法分析了实验结果,两种分析结果一致。在常温及在700℃时保温5小时,TiO2均只有一种晶型——锐钛矿;而在1000℃时保温5小时,有1.3%的T... 用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生成的TiO2晶体的物相组成,并采用无标法与多相组分直接分析法分析了实验结果,两种分析结果一致。在常温及在700℃时保温5小时,TiO2均只有一种晶型——锐钛矿;而在1000℃时保温5小时,有1.3%的TiO2转变为金红石;加热至1090℃,并保温5小时,有80.1%的TiO2由锐钛矿转变为金红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相组成 X-射线粉末衍射 二氧化钛晶体 生成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