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静 葛久禹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608-610,共3页
目的评估排龈术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双侧上颌前磨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40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排龈组与对照组(各40颗牙),排龈组在排龈... 目的评估排龈术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双侧上颌前磨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40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排龈组与对照组(各40颗牙),排龈组在排龈线排龈后用Z350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直接用Z350复合树脂充填。随访2年,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价修复体保存、边缘密合性以及继发龋发生情况。结果充填1周后首次复查,排龈组悬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填1年和2年后复查,排龈组修复体的脱落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术可提高龈下楔状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线 龈下楔状缺损 复合树脂
原文传递
不同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马健 邵强 于毅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讨常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在48颗离体前磨牙颊侧牙颈部制备同一规格V类洞,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6颗,分别采用通用纳米固体树脂、通用纳米流体树脂、玻璃离子... 目的:探讨常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在48颗离体前磨牙颊侧牙颈部制备同一规格V类洞,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6颗,分别采用通用纳米固体树脂、通用纳米流体树脂、玻璃离子充填、抛光后,使用Isomet 4000精密切割机制成包含全部充填材料的试件(近远中径5 mm、龈径3 mm、颊舌向深度2 mm)。将上述3组试件置于P.gingivalis菌液中培养24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P.gingivalis的黏附量,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P.gingivalis生物膜的形成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结晶紫染色实验显示,玻璃离子表面黏附P.gingivalis的量显著少于通用纳米固体树脂与通用纳米流体树脂(P<0.05)。CLSM扫描可见,3组间P.gingivalis生物膜内的活菌比例及生物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玻璃离子表面P.gingivalis生物膜稀疏,呈小团块状,未聚集成片;通用纳米固体树脂组的P.gingivalis生物膜则呈大块片状,立体结构明显。结论:与通用纳米树脂材料相比,玻璃离子表面更不利于P.gingivalis生物膜的形成。对牙周健康而言,玻璃离子更适用于龈下楔状缺损的充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楔状缺损 牙龈卟啉单胞菌 生物膜 通用纳米固体树脂 通用纳米流体树脂 玻璃离子
下载PDF
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秀荣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观察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65例入选患者随机为三组,A组(n=55)采用不含药排龈线排龈,B组(n=55)采用含药排龈线(每英寸含有0.4±0.2 mg肾上腺素)排龈,C组(n=55)采用排龈膏排龈,记录... 目的:观察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65例入选患者随机为三组,A组(n=55)采用不含药排龈线排龈,B组(n=55)采用含药排龈线(每英寸含有0.4±0.2 mg肾上腺素)排龈,C组(n=55)采用排龈膏排龈,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龈出血率与疼痛感以及随访1年后的牙龈指数(GI)。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龈出血率与疼痛感差异显著(P<0.05);随访1年,三组患者均未见修复体脱落,在临床效果(包括充填体脱落、边缘密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三种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均有显著疗效,但排龈膏排龈法在控制修复后牙龈出血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楔状缺损 排龈线 排龈膏 牙龈出血
下载PDF
三种材料在排龈技术下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邹菡 唐永川 陈翠婷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1008-1009,共2页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GIC)、光固化复合树脂(VOCO)和加强型流动树脂(BF)在排龈技术下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在我科进行充填治疗的224例(共312颗患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使用...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GIC)、光固化复合树脂(VOCO)和加强型流动树脂(BF)在排龈技术下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在我科进行充填治疗的224例(共312颗患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使用GIC充填(105颗)、VOCO充填(103颗)、BF充填(104颗)。比较三组患者一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充填治疗12个月后检查,BF组患者的成功率(95.2%)高于VOCO组(87.4%)和GIC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修复一年后,加强型光固化流动树脂在排龈技术下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复合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楔状缺损 排龈 玻璃离子水门汀 高强度光固化复合树脂 加强型流动树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