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76
1
作者 李燕 莫伟 葛静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09-716,共8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抗凝治疗是临床上一致公认的VTE防治基础。本共识基于护理循证实践,从护理人员临床专业经验和患者感受及愿望出发,建立了规范的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流程,旨在使护理人...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抗凝治疗是临床上一致公认的VTE防治基础。本共识基于护理循证实践,从护理人员临床专业经验和患者感受及愿望出发,建立了规范的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流程,旨在使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从而降低注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抗凝治疗临床效果,促进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剂 皮下注射 护理规范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与否对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58
2
作者 张素巧 刘素平 赵丽霞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7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与否与局部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行皮下注射LMWH的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即一次注射后局部不压迫,另一次注射后局部压迫3~5 min。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 局部不压...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与否与局部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行皮下注射LMWH的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即一次注射后局部不压迫,另一次注射后局部压迫3~5 min。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 局部不压迫皮下出血率及重度出血率显著低于压迫者(均P<0.01)。结论 皮下注射LMWH局部不压迫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局部出血 局部压迫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燕 许秀芳 +6 位作者 吴小艳 尹媛媛 李晓梅 陈婷婷 黄昊 SUTEDJO Janesya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后瘀斑、硬结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以探讨最佳的皮下注射方法,为规范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3-9月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3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2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后瘀斑、硬结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以探讨最佳的皮下注射方法,为规范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3-9月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3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2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实验侧(患者左侧腹部):缓慢推注时间为10 s,停留10 s之后拔针,不按压;对照侧(患者右侧腹部):缓慢推注时间为10 s,注射后即拔针,拔针后按压3 min。注射后2、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观察两种方法所致皮下瘀斑和硬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侧VAS疼痛评分2、12 h(0.88±0.66,0.34±0.47),均低于对照侧(2.02±0.65,1.19±0.63),P<0.05;两组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侧瘀斑(10.5%)低于对照侧瘀斑发生率(23.5%),t=2.736,P<0.05;实验侧硬结发生率(0.04%)低于对照侧硬结发生率(15.4%),t=2.946,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推注时间10 s,停留10 s,拔针后不按压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皮下瘀斑、硬结的发生率及减轻疼痛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皮下注射α-干扰素治疗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循证快速评估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岷 童荣生 +8 位作者 边原 舒永全 杨勇 杜姗 李文渊 刘心霞 闫峻峰 龙恩武 何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3-488,共6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基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中抗病毒治疗方法进行快速系统评价,进而探索皮下注射α-干扰素用于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临床可能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该研究旨在基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中抗病毒治疗方法进行快速系统评价,进而探索皮下注射α-干扰素用于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临床可能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生物医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此外,检索WHO以及美国和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对国家发布的相关诊疗方案进行检索,同时把已发表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等作为辅助。按照循证药学的方法进行证据评价和数据提取。结果经检索获得1502篇文章,最终纳入11项研究。结果提示:①皮下注射α-干扰素的早期使用,尽可能在确诊冠状病毒感染后48 h使用,随着用药时间与确诊时间的延长,有效率降低,因此尽可能早治疗。②干扰素的各种类型之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皮下注射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在个别研究中证实有效,但需要警惕其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为可耐受的血红蛋白下降,转氨酶升高,淀粉酶升高,但多数不影响治疗。结论皮下注射α-干扰素可以作为一种试验性疗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尤其是新发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并应该为此尽快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和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α-干扰素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皮下注射 抗病毒治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下载PDF
腹部时钟定位轮换法在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高海波 高海玉 郑月辉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1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时钟定位轮换法在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6例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124例)及对照组(122例),对照组胰岛素皮下注射部位采用传统的腹部环形轮换法或腹部皮肤划格轮换法定位;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腹部时钟定位轮换法在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6例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124例)及对照组(122例),对照组胰岛素皮下注射部位采用传统的腹部环形轮换法或腹部皮肤划格轮换法定位;观察组采用腹部时钟定位轮换法。由专职护士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责任护士及患者对注射部位轮换的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注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腹部时钟定位轮换注射部位简便准确,操作者容易掌握,可明显减轻注射局部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皮下注射 时钟定位轮换法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赵滨 李艳玲 +1 位作者 王立芹 刘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找到最佳的注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首次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找到最佳的注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首次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6组:A组(注射10 s,不按压)、B组(注射10 s,按压5 min)、C组(注射10 s,按压10 min)、D组(注射30 s,不按压)、E组(注射30 s,按压5 min)、F组(注射30 s,按压10 min)。注射完即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注射后48 h用透明毫米软尺测量最大皮下出血直径。结果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主效应显著(P<0.05);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主效应显著(P<0.05)。不同按压时间下注射30 s皮下出血直径均小于注射10 s(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按压5 min和按压10 min皮下出血直径均小于不按压(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按压5 min与按压10 min皮下出血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主效应显著(P<0.05);按压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主效应不显著(P>0.05)。不同按压时间下注射30 s注射局部疼痛程度均低于注射10 s(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不按压、按压5 min、按压10 min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皮下出血和注射局部疼痛的发生,同时节省护理人员的时间,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应持续30 s,拔针后按压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注射 皮下 注射时间 按压时间 出血 疼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时间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薛花 刘海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4期71-72,共2页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注射时间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在腹部两侧注射,左侧注射持续10s,右侧注射持续30s。24h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注射时间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在腹部两侧注射,左侧注射持续10s,右侧注射持续30s。24h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注射持续30s比注射持续10s能明显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结论延长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间可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皮下注射 注射持续时间 皮下出血
下载PDF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优势方案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金歌 屈清荣 +1 位作者 王俊平 张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优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降低患者皮下青紫及注射疼痛。方法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流程中的4个因素及对应的3个水平按正交设计L9(34)分组;选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患者180例,随机分配进入各试验方案,采用9种不... 目的优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降低患者皮下青紫及注射疼痛。方法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流程中的4个因素及对应的3个水平按正交设计L9(34)分组;选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患者180例,随机分配进入各试验方案,采用9种不同方案进行皮下注射,观察患者皮下青紫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注射角度、注射速度、按压时间为主要因素(均P<0.05),注射部位为次要因素(P>0.05)。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优势方案为:注射时提捏皮肤90°进针,持续注射10s后等待10s,注射后无需按压。对于注射部位建议选择脐周左右10cm,上下5cm,避开脐周1cm,每针间隔2cm。结论应用优势方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减少皮下青紫及减轻注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 注射角度 注射速度 按压 疼痛 青紫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赵柳华 潘静 +1 位作者 朱飞燕 马玉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19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及护理中注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及护理中注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传统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方法,观察并比较2组皮下出血程度、硬结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皮下硬结发生率、皮下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16%(64/630)、19.84%(125/630),对照组分别为16.19%(102/630)、31.11%(196/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9、21.073,均P<0.01),观察组疼痛评分为(1.29 ± 0.21)分,对照组为(1.86 ± 0.2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77,P<0.01);观察组皮下轻度、中度、重度出血程度分别为17.30%(109/630)、2.54%(16/630)、0,对照组分别为21.90%(138/630)、8.41%(53/630)、0.79%(5/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5、20.990、4.019,均P<0.05或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方法用于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和硬结发生率,减轻皮下出血程度及疼痛程度,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原文传递
三种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对血糖治疗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霞 胡素琴 +1 位作者 翁志强 王桂玲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41-44,51,共5页
目的:探讨3种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对血糖治疗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81例经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 目的:探讨3种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对血糖治疗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81例经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联合地特胰岛素组(A组)、门冬胰岛素30组(B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组(C组),每组各27例患者。对比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的变异性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BMI、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的FBG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3个月后C组FBG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但A组FBG水平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平均血糖(24hMB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B组和C组最大血糖幅度(LAGE)、1 d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BG)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LAGE、MAGE、CV及CV-FBG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B组与C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地特胰岛素方案对血糖治疗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血糖变异性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皮下注射 血糖变异性 低血糖
下载PDF
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局部皮下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杨秀梅 潘冬梅 杨东辉 《护理学报》 2007年第2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中,改良的皮下注射方法对LMWH所致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62例,均为术前、术后需连用LMWH 5~6 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LMWH 2次/d,1次/12 h,累...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中,改良的皮下注射方法对LMWH所致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62例,均为术前、术后需连用LMWH 5~6 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LMWH 2次/d,1次/12 h,累计680例次。将9:00注射左侧腹部为对照组(340例次),21:00注射右侧腹部为屏气组(340例次)。同时,为观察屏气时局部压迫时间的作用,每组进一步划分为长时压迫组与短时压迫组,各170例次。结果屏气组的淤斑发生率4.1%显著低于对照组11.5%(P<0.001);短时压迫情况下,屏气组淤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4%和7.6%,P<0.05)。结论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围手术期的LMWH注射过程中,嘱患者屏住呼吸可以明显降低皮下淤斑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淤斑 脐周皮下注射 屏气 护理操作
下载PDF
三联抗凝治疗患者低分子肝素脐周皮下注射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朱敏 史作霞 +2 位作者 张文彦 李馨 王莹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1年第12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三联抗凝治疗患者低分子肝素脐周注射的最佳部位,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方法将389例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于脐至外侧缘连线,将左侧连线分为3等份,选择外1/3处上下... 目的探讨三联抗凝治疗患者低分子肝素脐周注射的最佳部位,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方法将389例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于脐至外侧缘连线,将左侧连线分为3等份,选择外1/3处上下5cm范围进行注射;将右侧连线分为2等份,选择1/2处上下5cm范围进行注射。两处各注射2 080例次,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1/3处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1/2处(P<0.01)。结论三联抗凝治疗患者行低分子肝素脐周皮下注射时选择在腹部外侧部位进针,可减少皮下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拜阿司匹林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抗凝治疗 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 脐周 皮下出血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新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姚建红 苗华丽 《全科护理》 2008年第33期3100-3101,共2页
目前低分子肝素钙已广泛用于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通常选择腹壁皮下注射,因为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临床上由于注射方法不正确,易引起皮下出血和血肿,严重时出现硬结和坏死,造成病人心理紧张,使病人不乐意接... 目前低分子肝素钙已广泛用于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通常选择腹壁皮下注射,因为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临床上由于注射方法不正确,易引起皮下出血和血肿,严重时出现硬结和坏死,造成病人心理紧张,使病人不乐意接受此项治疗,影响疾病恢复。本文简要介绍了低分子量肝素钙的成分、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并对改进后的注射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皮下注射 垂直注射回抽法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时间对不良反应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艳玲 赵滨 刘慧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9-62,共4页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时间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Highwire、Sci—el'iceDirect全文数据库、中国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时间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Highwire、Sci—el'iceDirect全文数据库、中国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和Google学术搜索。同时手工检索相关专业期刊,纳入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30s和≤10s的随机对照实验。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合计1986例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同持续时间的2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持续30s皮下出血发生率较低;2组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结果较不稳定。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30s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对患者疼痛强度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鉴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论证强度受到一定限制,上述结果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注射时间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胰岛素自我注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史逸秋 孙慧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59,共4页
目的了解胰岛素自我注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胰岛素自我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378例,按是否发生皮下脂肪增生分为增生组(163例)和非增生组(215例),采用自制胰岛素注射行为调查问卷对两组进行调查,分析皮下脂... 目的了解胰岛素自我注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胰岛素自我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378例,按是否发生皮下脂肪增生分为增生组(163例)和非增生组(215例),采用自制胰岛素注射行为调查问卷对两组进行调查,分析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胰岛素注射时间、注射装置、注射行为等是皮下脂肪增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与患者胰岛素注射行为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予以充分认识并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实现平稳控糖,减少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皮下注射 脂肪增生 注射装置 注射部位 注射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推注时间及局部按压时间共同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高娜 刘阳 +1 位作者 刘英洲 王月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22期-,共6页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过程中2种不同推注时间下的4种不同局部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影响,同时找出较为有效的推注时间及局部按压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方法选择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患者...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过程中2种不同推注时间下的4种不同局部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影响,同时找出较为有效的推注时间及局部按压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方法选择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患者共80例,每例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将每例患者8次以上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取前8次,按2种不同推注时间下的4种不同局部按压时间分为8组,每组推注时间及局部按压时间分别为30 s和2 min、30 s和6 min、30 s和10 min、30 s和14 min、10 s和2 min、10 s和6 min、10 s和10 min、10 s和14 min。12 h后观察8种方法所致皮下出血发生例次并计算其出血率。首先用单因素分析对推注时间及按压时间(自变量)进行筛选,然后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自变量做逐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推注时间及局部按压时间分别为30 s和2 min、30 s和6 min、30 s和10 min、30 s和14 min、10 s和2 min、10 s和6 min、10 s和10 min、10 s和14 min的皮下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6.25%(37/80)、22.50%(18/80)、23.75%(19/80)、25.00%(20/80)、71.25%(57/80)、43.75%(35/80)、50.00%(40/80)、50.00%(40/80)。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推注时间及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均有影响(P<0.01),且按压时间中只有2 min与其他3个按压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按压时间为6、10、14 min时,彼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推注时间及按压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推注时间及按压时间各自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推注时间的作用强于按压时间的作用(|b'推注时间|=|-1.8890|>|b'按压时间|=|-1.0729|),且推注30 s比10 s更不容易出血,按压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出血(b<0)。在剔除推注时间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出血 按压时间 推注时间
原文传递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牛小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6期33-34,共2页
目的:比较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3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比较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3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每日胰岛素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相比,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可有效减少患者胰岛素使用剂量,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皮下注射 血糖水平 胰岛素 糖化血红蛋白 低血糖
下载PDF
不同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T2DM患者的血糖变异性比较 被引量:18
18
作者 荣义华 谷巍 +2 位作者 耿建林 张雪坤 张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03-107,共5页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用不同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后的血糖变异性。方法选取住院T2DM患者360例,均给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达标后,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Asp+Det)组、门冬胰岛素30(As...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用不同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后的血糖变异性。方法选取住院T2DM患者360例,均给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达标后,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Asp+Det)组、门冬胰岛素30(Asp30)组、诺和灵50R(Nov50R)组,每组各120例。记录患者出院时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治疗3个月后来院复查血糖及相关指标,并采用72 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获取患者第3个24 h内平均血糖(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 d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结果 (1)各组3个月后体重指数、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v50R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总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Asp+Det组和Asp30组,Asp+Det组和Asp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24 h M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v50R组和Asp30组LAGE、MAGE、CV及CV-FPG高于Asp+Det组,Nov50R组LAGE、CV及CV-FPG高于Asp30组。结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后改用Asp+Det治疗较单用Asp30或Nov50R血糖控制更平稳,且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 血糖变异性
下载PDF
重组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盛锡楠 李峻岭 +3 位作者 郭军 赵小慧 朱军 储大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皮下注射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转移性肾癌患者41例,经重组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皮下注射治疗2~4个周期,每个周期共5周。第1个周期:9百万单位(MIU)、每12h1次、第1~5天;第2~4个周... 目的观察重组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皮下注射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转移性肾癌患者41例,经重组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皮下注射治疗2~4个周期,每个周期共5周。第1个周期:9百万单位(MIU)、每12h1次、第1~5天;第2~4个周期:9MIU、每12h1次、第1~2天,9MIU、每天1次、第3~5天;停药1周后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或稳定的患者继续2个周期治疗。结果意向治疗人群(ITT)集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7例(17.1%),病情稳定(SD)19例(46.3%),疾病进展(PD)15例(36.6%),总有效率为17.1%[95%可信区间(叫)为5.6%~28.6%],疾病控制率为63.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下rP)为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2.5个月,1年生存率为71.2%。符合方案人群(PP)集中,CR0例,PR7例(19.4%),SD16例(44.4%),PD13例(36.1%),总有效率为19.4%(95% CI 为6.5%~32.3%),疾病控制率为63.9%;中位TTP为6个月,中位OS未达到,1年生存率为66.7%。随访显示,治疗获益能够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患者的不良反应以轻中度为主,包括疲乏感(100%)和发热(82.9%)等,3级以上不良反应少见。结论重组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治疗转移性肾癌在中国人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且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其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 皮下注射 肾细胞癌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在预防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晶瑶 杨文艺 +1 位作者 谢建军 叶春婷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9期840-841,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不同提捏皮肤及注射后停留30s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9月在我院住院需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护士提捏起皮肤注射,注射后不停留,按压2min的方法;观察组又分为两组,观... 目的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不同提捏皮肤及注射后停留30s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9月在我院住院需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护士提捏起皮肤注射,注射后不停留,按压2min的方法;观察组又分为两组,观察1组为注射前由患者自行捏起皮肤2min后再注射,注射完毕患者持续捏住皮肤2min并按压3~5min。观察2组为按照传统方法注射,注射后针头在皮肤里停留30s后再拔针,拔针后不再按压。结果瘀血发生率对照组为38.67%,观察组为8.33%,观察2组为11.67%。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1组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方法后皮下出血的人数均减少,观察1组的方法更适合可配合注射的患者,观察2组方法适合昏迷或不能配合注射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方法 皮下出血 提捏皮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