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早期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冯胜红 戈海 乔彤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6期486-48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不用止血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49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4例。对照组采用止血带压迫穿刺,实验组不采用止血带。观察两组前10次内瘘穿刺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穿刺前压迫内瘘时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不用止血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49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4例。对照组采用止血带压迫穿刺,实验组不采用止血带。观察两组前10次内瘘穿刺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穿刺前压迫内瘘时间、穿刺成功率和动脉端穿刺渗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抗凝剂使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渗血情况组间差异明显,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穿刺前压迫内瘘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不用止血带,不影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能减少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节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皮下渗血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应用替吉奥致严重皮下出血及皮肤破溃1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邹文 李晓梅 王荣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apatinib,商品名:艾坦)是一种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高度选择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从...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apatinib,商品名:艾坦)是一种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高度选择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该药于2014年10月17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作为国家1.1类新药上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替吉奥 皮下出血 皮肤破溃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低分子肝素注射和按压方法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玉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5期132-133,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低分子肝素注射和按压方法的效果,寻找最佳的注射和按压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116例,将其等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采用上臂三角肌外缘或前臂外侧注射和平行按压,改良组采用腹壁部位轮...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低分子肝素注射和按压方法的效果,寻找最佳的注射和按压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116例,将其等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采用上臂三角肌外缘或前臂外侧注射和平行按压,改良组采用腹壁部位轮换注射和垂直按压,对比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皮下出血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皮下注射的疼痛程度及皮下出血情况明显轻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按压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减少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且方法简单,便于在临床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和按压方法 低分子肝素 皮下出血 疼痛
下载PDF
安置起搏器术后皮袋内出血(附12例次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诸宁 宋冠英 胡丽霞 《起搏与心脏》 1992年第1期22-23,共2页
313例次起搏器安置和更换术后共发生12例次皮袋内出血,发生率为3.8%。主要出血原因为术中伤及胸大肌纤维后止血困难,纤维袋因更换起搏器大小不一而留有残腔,全身凝血机制不良,用扩血管及抗凝药。处理包括哲保留引流皮条继续引流;局部... 313例次起搏器安置和更换术后共发生12例次皮袋内出血,发生率为3.8%。主要出血原因为术中伤及胸大肌纤维后止血困难,纤维袋因更换起搏器大小不一而留有残腔,全身凝血机制不良,用扩血管及抗凝药。处理包括哲保留引流皮条继续引流;局部体征轻者予加强压迫;局部体征典型者早期可抽取血液,晚期局部体征剧者切开止血,去除瘀血并用抗生素液冲洗伤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皮袋 出血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陆丽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方法。方法选取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98例为观察组,采用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10s持续注射后等待10s再拔针,注射后不按压,如有出血和血肿按压3~5min。另选取同期患者122例...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方法。方法选取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98例为观察组,采用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10s持续注射后等待10s再拔针,注射后不按压,如有出血和血肿按压3~5min。另选取同期患者122例为对照组,常规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规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流程,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钙 皮下出血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按压与出血发生率的效应研究
6
作者 季梅丽 吴琪 +1 位作者 夏佩佩 李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注射后是否按压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4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流程均按照本院已纳入规范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法护理质量督查标准”执行,其中观察组要求注射完毕后按压穿刺点3~5 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下瘀斑发生率(9.0%)与对照组(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下硬结发生率(4.5%)与对照组(1.6%)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腹围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腹部皮脂厚度与皮下出血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是预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按压与出血发生率无相关性,无需按压。患者的腹部皮脂厚度是预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应通过规范操作来避免皮下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按压 皮下出血 老年 冠心病
下载PDF
急危重症眼镜蛇伤大鼠多项凝血指标动态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嘉琳 孔天翰 《蛇志》 2010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蛇伤后大鼠多项凝血指标、病理及皮下出血情况的改变,为蛇毒毒理及抗蛇毒制剂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将SD大鼠注入2~4 LD50眼镜蛇毒造模,于注毒后不同时段(20~140 min)分别进行凝血功能、肝脏和肾脏病理等检测,处死大... 目的动态观察蛇伤后大鼠多项凝血指标、病理及皮下出血情况的改变,为蛇毒毒理及抗蛇毒制剂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将SD大鼠注入2~4 LD50眼镜蛇毒造模,于注毒后不同时段(20~140 min)分别进行凝血功能、肝脏和肾脏病理等检测,处死大鼠后观察注毒部位皮下出血情况。结果大鼠注入4 LD50蛇毒20 min,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40 min时,纤维蛋白原(Fbg)明显下降;40 min后凝血功能逐渐回复至0 min水平。肾脏、肝脏组织见血管扩张、充血明显。注毒部位皮下出血范围于20~80min时最明显。2 LD50剂量组凝血功能的变化与4 LD50组相似,但其Fbg下降程度小于4 LD50组,皮下出血面积较4 LD50组小。结论眼镜蛇毒引起凝血功能改变,且其变化程度与剂量及注入时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眼镜蛇 蛇毒 大鼠模型 凝血功能 病理 皮下出血
下载PDF
改良式腹部注射配合精细化护理对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廖爱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部注射配合精细化护理对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我科需要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自愿分配原则,其中45例患者接受传统注射方法+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45...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部注射配合精细化护理对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我科需要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自愿分配原则,其中45例患者接受传统注射方法+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45例患者接受改良式腹部注射+精细化护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注射后穿刺点出血周围面积、注射时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两组局部疼痛、皮下硬结、瘀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8.89%vs.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后穿刺点出血周围面积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时疼痛程度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给予患者改良式腹部注射配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出血率,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出血面积
下载PDF
依托孕烯皮下植入后副反应观察及与外周血激素、炎症因子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长虹 肖海 于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2-125,129,共5页
目的:分析依托孕烯皮下植入后主要副反应及与外周血激素、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对105例使用依托孕烯皮下植入后妇女随访,记录主要副反应,检测放置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雌二醇(E2)、睾酮(T)、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 目的:分析依托孕烯皮下植入后主要副反应及与外周血激素、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对105例使用依托孕烯皮下植入后妇女随访,记录主要副反应,检测放置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雌二醇(E2)、睾酮(T)、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放置后妇女主要副反应为阴道出血模式改变和面部痤疮,埋植后3、6、12个月均有不同出血模式改变者,其外周血E2降低,T、IL-2和TNF?α增高(P<0.05);该原因影响了妇女继续使用。结论:阴道出血模式改变和面部痤疮为依托孕烯皮下植入的主要副反应,影响了妇女的继续使用,故应加强术前的咨询服务,提高妇女使用的依从性;开展相关机理研究,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及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孕烯皮下植入 阴道出血 副反应 炎症因子 性激素
下载PDF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出血情况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雪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2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出血面积和出血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16次/例,共1 280例次)分成8个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6、7、8、9、10、11、12 min,观察皮下出血... 目的探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出血面积和出血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16次/例,共1 280例次)分成8个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6、7、8、9、10、11、12 min,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与出血面积。结果按压时间越长出血率越低,其中按压8 min与按压9min时比较,按压9 min时出血率低于按压8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按压5、6、7 min时,出血面积>2.5 cm^2发生率高于出血面积≤2.5 cm^2。按压8、9、10 min时,出血面积≤2.5 cm^2发生率高于出血面积>2.5 cm^2。结论在口服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静脉穿刺时适当延长局部按压时间,能够有效预防皮下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皮下出血 静脉穿刺 按压时间
下载PDF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崇智 苏真芳 《全科护理》 2020年第16期1954-1956,共3页
介绍注射低分子肝素后不同按压方法、按压时间等因素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旨在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按压方法,以降低注射所致的皮下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按压时间 皮下出血
下载PDF
皮下脂肪厚度检测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惠琼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与患者皮下脂肪厚度的关系,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影响,以期更好的为临床决策与发展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复发性流产患者30例和妇科术后血液异常患者30例,共60例。分别测量...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与患者皮下脂肪厚度的关系,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影响,以期更好的为临床决策与发展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复发性流产患者30例和妇科术后血液异常患者30例,共60例。分别测量其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再给予精确深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根据注射后按压时间的不同,分为按压3min组和4min组,记录患者皮下出血情况。最后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注射后皮下出血与皮下脂肪厚度和按压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按压3min组患者出血与未出血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28.53±6.82)mm和(39.01±7.21)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部脂肪厚度≥30mm与≤30mm的出血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压4min组患者出血与未出血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29.78±7.98)mm和(34.02±7.5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部脂肪厚度≥30mm与≤30mm的出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脂肪厚度是影响低分子肝素钠注射皮下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且腹部皮下脂肪厚度<30mm的患者更易有出血倾向,按压适宜时间为4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注射 脂肪厚度 低分子肝素钠 出血 按压时间
下载PDF
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出现的问题及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冬丽 刘冰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3期37-38,共2页
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作为患者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其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如患者采血前的准备,大约占90%以上;其次是患者的状态及采血者的技术等;另外,真空管的采血顺序和采血后的标本处理也... 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作为患者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其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如患者采血前的准备,大约占90%以上;其次是患者的状态及采血者的技术等;另外,真空管的采血顺序和采血后的标本处理也会对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 服务意识 皮下出血
下载PDF
改良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海燕 李晓霞 +2 位作者 陈洪艳 胡明 董利杰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1年第11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患者腹部两侧用两种方法进行自身对照,右侧使用常规注射法注射依诺肝素,左侧使用改良皮下注射法注射依诺肝素,比较两种注射方法的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 目的:探讨改良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患者腹部两侧用两种方法进行自身对照,右侧使用常规注射法注射依诺肝素,左侧使用改良皮下注射法注射依诺肝素,比较两种注射方法的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出血程度、注射疼痛感、皮下硬结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注射法比较,改良皮下注射法患者出血发生率低(P<0.01);出血和疼痛程度轻(P<0.01);皮下硬结发生率低(P<0.01)。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可明显减少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皮下硬结形成及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脉介入术 皮下注射 依诺肝素 出血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煜 陈刚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86例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与实验组(43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针对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程度及满意度情况,并分析患者出血的原因。...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86例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与实验组(43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针对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程度及满意度情况,并分析患者出血的原因。结果:实验组出血程度明显较轻,满意度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的原因包括注射方式不当、按压时间不够及力度不当、注射部位差异、低分子肝素与活血化瘀药物合用等。结论:为有效降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则需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进行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皮下注射 出血原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三种隧道式PICC置管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兰 杨柳 +3 位作者 蔡志云 林玉凤 林丽惠 王雅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三种隧道式PICC置管效果。方法将64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208),采用常规方法建立隧道;试验组A(n=216),采用常规方法+0.5%利多卡因皮下组织分离后建立隧道;试验组B(n=220),采用常规方法+0.9%氯化钠注射... 目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三种隧道式PICC置管效果。方法将64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208),采用常规方法建立隧道;试验组A(n=216),采用常规方法+0.5%利多卡因皮下组织分离后建立隧道;试验组B(n=220),采用常规方法+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组织分离后建立隧道。结果三组术中总出血量、置管时疼痛评分、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导管自隧道引出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述指标两两比较,试验组A、B分别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7);试验组A与试验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3例(1.44%)发生神经损伤,5例(2.40%)发生动脉误伤;试验组A 2例(0.93%)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结论在隧道式PICC置管中,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皮下组织分离建立隧道方法能减少患者出血,减轻疼痛,提高导管引出成功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皮下隧道 利多卡因 0.9%氯化钠注射液 出血 穿刺点渗血 置管疼痛
下载PDF
皮下隧道法预防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丽梅 李桂莲 江凤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8期5-6,共2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穿刺点出血的效果。方法将65例不同病种行PICC置管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0例),常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由静脉上方穿刺直入血管行PICC,观察组则在血管下方...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穿刺点出血的效果。方法将65例不同病种行PICC置管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0例),常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由静脉上方穿刺直入血管行PICC,观察组则在血管下方2~3cm进针,不直接刺入血管,先皮下潜行2~2.5cm后刺入血管,再将导管插入行PICC。结果观察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PICC穿刺方法后,可减少PICC穿刺点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皮下隧道法 穿刺点 出血
下载PDF
两种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局部皮下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李杏 周丽华 +3 位作者 李建云 黄一丹 杨洋 沈美玲 《现代医院》 2012年第12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局部皮下血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8月我科136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n=68)采用常规方法注射,实验组(n=68)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比注射效果。结果两组注射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 目的观察不同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局部皮下血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8月我科136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n=68)采用常规方法注射,实验组(n=68)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比注射效果。结果两组注射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法出现5例皮下出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采用改良方法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局部皮下出血注射护理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晓霞 朱林锋 封雪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根据现状设定目标值,对影响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将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从3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根据现状设定目标值,对影响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将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从30%下降到8.9%。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低分子肝素 皮下出血
下载PDF
单侧腋窝双侧乳晕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术后局部加压预防皮下隧道出血的对照研究
20
作者 罗佳 赵晶晶 +3 位作者 曹小珍 钟玲 范林军 曾令娟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腋窝双侧乳晕(UABA)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术后皮下隧道局部行盐袋加压预防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UABA入路机器人甲状腺癌手术23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隧道区域行盐袋加压121例(观察组),隧道行... 目的探讨单侧腋窝双侧乳晕(UABA)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术后皮下隧道局部行盐袋加压预防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UABA入路机器人甲状腺癌手术23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隧道区域行盐袋加压121例(观察组),隧道行常规护理未行加压118例(对照组)。采用SPSS 2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d、2 d、3 d引流量、引流总量均明显少于与对照组,疼痛评分、住院天数、拔管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0.8%vs.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袋加压方法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UABA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术后皮下隧道出血和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单侧腋窝双侧乳晕入路 皮下隧道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