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苯乙烯类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虎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
作者 贾玉梅 王君明 崔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3-269,共7页
目的:在简要阐述虎杖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阐明以二苯乙烯类为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虎杖药理作用研究现状。方法:查阅国内外近10年相关资料81篇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综述。结果:至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二苯乙烯类、蒽醌类、黄... 目的:在简要阐述虎杖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阐明以二苯乙烯类为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虎杖药理作用研究现状。方法:查阅国内外近10年相关资料81篇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综述。结果:至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二苯乙烯类、蒽醌类、黄酮类、鞣质、多糖等;药理研究显示,虎杖有抗艾滋病、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炎、降血糖、抗组织(心、脑、肺、肾)损伤、抗脂质过氧化、抗骨质疏松、神经保护、降血脂、保肝等广泛药理作用;虎杖所含的二苯乙烯类成分是其发挥众多生物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蒽醌类成分在其较多生物活性的发挥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论:中药虎杖药理作用广泛,极有开发价值,尤其在抗艾滋病和抗癌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二苯乙烯类成分 蒽醌类成分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桑白皮中白藜芦醇、氧化白藜芦醇和桑皮苷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元成 伍春 +3 位作者 陈虎 郑颖 徐立 黄先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35-138,共4页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以熊果苷、VC、VE为参照,对桑白皮中的3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桑皮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生物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还原力强弱:VC>白藜芦醇...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以熊果苷、VC、VE为参照,对桑白皮中的3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桑皮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生物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还原力强弱:VC>白藜芦醇>氧化白藜芦醇>VE>熊果苷>桑皮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VC>VE>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桑皮苷>熊果苷;清除ABTS+.能力:白藜芦醇>氧化白藜芦醇>熊果苷>桑皮苷>VC>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二苯乙烯类物质 抗氧化性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药用植物白及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左世梅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4期189-192,共4页
综述白及近年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白及提供科学依据。白及是一种传统常见中药,不仅用药历史悠久,而且药用价值高。研究显示,白及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白及多糖、茋类化合物等,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活血止血、促进骨... 综述白及近年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白及提供科学依据。白及是一种传统常见中药,不仅用药历史悠久,而且药用价值高。研究显示,白及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白及多糖、茋类化合物等,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活血止血、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抗癌、抗肿瘤、促进创伤愈合、抗病原微生物、保护黏膜、抗溃疡、美白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等。目前白及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得到不断深入研究,展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白及多糖 茋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芪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梦丽 《聚酯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60-63,共4页
芪类化合物是具有均二苯乙烯母核的酚羟基衍生物或其聚合物的一类物质的总称,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癌、抗菌、抗氧化、抗炎、抗退行性疾病、抗糖尿病、神经保护、抗衰老和心脏保护等作用被广泛研究应用。本文主要... 芪类化合物是具有均二苯乙烯母核的酚羟基衍生物或其聚合物的一类物质的总称,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癌、抗菌、抗氧化、抗炎、抗退行性疾病、抗糖尿病、神经保护、抗衰老和心脏保护等作用被广泛研究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芪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以及在抗微生物、抗氧化、抑制癌细胞增殖、抗炎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 应用进展
下载PDF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
5
作者 马宏婷 铁芳芳 +3 位作者 王瑞楠 胡娜 王洪伦 何彦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46-1754,共9页
目的探讨4个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状态HepG2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复合物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葡萄糖含量;油... 目的探讨4个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状态HepG2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复合物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葡萄糖含量;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脂质积累,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PARγ信号通路和PI3K/Akt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对IR-HepG2细胞糖、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50 mmol·L^(-1)葡萄糖和0.5 mmol·L^(-1)油酸组成的复合物诱导HepG2细胞48 h成功建立IR模型。与模型组相比,4个化合物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细胞中TG含量和脂质积累,并能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各化合物可显著抑制IR-HepG2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γ)等脂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磷酸化磷脂酰肌醇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等糖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其中土大黄苷和白藜芦醇效果最为显著。结论4个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尤其是土大黄苷和白藜芦醇改善HepG2细胞的IR,可能与其调节细胞糖脂代谢紊乱有关,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PARγ等脂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和激活PI3K/Akt/mTOR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HEPG2 胰岛素抵抗 糖脂代谢 PPARΓ PI3K/Akt/mTOR1
下载PDF
HPLC-DAD和UPLC-MS/MS对蔓花生中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韩寒冰 王明阳 +1 位作者 马超 李海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9-703,712,共6页
采用HPLC-DAD和UPLC-MS/MS对蔓花生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和二苯乙烯苷三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建立HPLC-DAD同时测定三种化合物含量的方法。HPLC-DAD分析采用依利特ODS1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A为甲醇,B为1%乙酸水溶液,流速1.0 ... 采用HPLC-DAD和UPLC-MS/MS对蔓花生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和二苯乙烯苷三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建立HPLC-DAD同时测定三种化合物含量的方法。HPLC-DAD分析采用依利特ODS1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A为甲醇,B为1%乙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UPLC-MS/MS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乙腈,B为水,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数据采集方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表明:蔓花生根、茎和叶中白藜芦醇含量分别为66.28、90.83和81.56μg/g,白藜芦醇苷含量分别为123.78,302.77和236.53μg/g,根和茎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分别为673.60和764.65μg/g,叶中未检测到二苯乙烯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花生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HPLC-DAD UPLC-MS MS
下载PDF
钯催化无氧化剂烷烃脱氢制备烯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娜 张晨阳 +1 位作者 杨德骏 刘仁华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6-331,共6页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以及优良荧光性能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广泛存在于天然药物和食物中。目前文献所报道的合成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方法存在反应路线较长、反应条件苛刻、副产物多、反应收率低、底物范围窄等缺点。发展...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以及优良荧光性能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广泛存在于天然药物和食物中。目前文献所报道的合成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方法存在反应路线较长、反应条件苛刻、副产物多、反应收率低、底物范围窄等缺点。发展了一种Pd/C催化烷烃脱氢制备烯烃并释放氢气的方法。该反应体系不需要加入任何的氧化剂和氢接受体,即可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地将烷烃转化为烯烃并释放出氢气,反应过后Pd/C催化剂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该反应体系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符合以原子经济性为核心的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脱氢 原子经济性 无氢接收体
下载PDF
二苯乙烯分子中取代基对该类分子增白性能的影响-基于荧光增白剂分子设计的研究
8
作者 林亮微 李亚军 +2 位作者 罗赛 方正军 邬峰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9年第1期38-43,共6页
基于探索荧光增白剂分子中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二苯乙烯化合物,以棉布和涤纶为测试织物,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浓度和取代基对织物白度的影响,并采用SEM分析了化合物和测试织物纤维的作用。研究表明,二苯乙烯化合物在棉... 基于探索荧光增白剂分子中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二苯乙烯化合物,以棉布和涤纶为测试织物,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浓度和取代基对织物白度的影响,并采用SEM分析了化合物和测试织物纤维的作用。研究表明,二苯乙烯化合物在棉布和涤纶织物上的"泛黄点"浓度都较低,分别为0.08 g·L-1和0.04 g·L-1。当其中一个端基取代基为最大的供电子基,另一个端基取代基为最大的吸电子基时,织物白度最大,而当两个基团均为最大的供电子基或最大的吸电子基时,织物白度最小,该现象用取代基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解释。同时,设计并合成了共轭链延长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并测试了其对棉布和涤纶的增白效果,结果证实了上述现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效关系 二苯乙烯化合物 白度 取代基
下载PDF
基于苯亚磺酸钠与苯乙烯的偶联反应合成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研究
9
作者 李秀英 覃小婷 +6 位作者 马锦湄 刘玉钊 韦光明 阮恒瑜 刘耀辉 苏睿萱 陈珊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90-95,共6页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生物功能,其化学合成方法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利用苯亚磺酸钠与苯乙烯的偶联反应合成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进行探究,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及对反应底物的拓展,最终合成了5种不同吸电子基取代的...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生物功能,其化学合成方法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利用苯亚磺酸钠与苯乙烯的偶联反应合成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进行探究,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及对反应底物的拓展,最终合成了5种不同吸电子基取代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并对吸电子基强弱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展开研究,可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有效合成提供一种新的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苯亚磺酸钠 过渡金属催化 偶联反应
下载PDF
异单叶大黄素及其类似结构茋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剑阳 郑紫华 +3 位作者 黄晴菲 邓金根 朱槿 王启卫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8-652,共5页
发展了一种异单叶大黄素及其类似结构的茋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通过苄基保护酚羟基,Wittig-Horner反应构建反式二苯乙烯结构产物,在钯碳/甲酸铵条件下,以较高收率脱苄基得到异单叶大黄素,总收率高达48%.并... 发展了一种异单叶大黄素及其类似结构的茋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通过苄基保护酚羟基,Wittig-Horner反应构建反式二苯乙烯结构产物,在钯碳/甲酸铵条件下,以较高收率脱苄基得到异单叶大黄素,总收率高达48%.并将该催化体系成功地应用于一系列羟基茋类化合物的合成,取得良好的效果.各步反应收率高,条件温和,所用试剂成本低、毒性小,操作简单、安全,适合较大量生产.为羟基茋类化合物的大批量合成提供了简便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单叶大黄素 羟基茋类化合物 钯碳/甲酸铵 脱苄基
原文传递
乙磷铝和紫外线照射对葡萄叶片中芪类化合物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亓桂梅 GLEN L.Creasy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5年第4期12-16,共5页
用乙磷铝(fosetyl-Al)和紫外线(UV)照射处理葡萄叶片,通过测定处理组织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的含量调查葡萄中芪类化合物的诱导水平,以评价葡萄的抗毒素诱导反应。试验表明,离体的葡萄叶片用乙磷铝和UV处理后,白藜芦醇的含量明显提高... 用乙磷铝(fosetyl-Al)和紫外线(UV)照射处理葡萄叶片,通过测定处理组织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的含量调查葡萄中芪类化合物的诱导水平,以评价葡萄的抗毒素诱导反应。试验表明,离体的葡萄叶片用乙磷铝和UV处理后,白藜芦醇的含量明显提高,最大白藜芦醇诱导量出现在UV照射后的48小时;而单独使用乙磷铝对葡萄叶片的白藜芦醇的诱导没有明显反应,并且乙磷铝喷洒和UV照射两处理间没有表现出附加效应。乙磷铝处理田间生长的叶片,结果与离体叶片处理不同,白藜芦醇的含量大大的增加。进一步用乙磷铝和UV照射处理田间叶片,也表明乙磷铝对白藜芦醇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因此, 我们认为,乙磷铝对白藜芦醇的诱导性对离体组织没有影响,只发生在正常生长的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叶片 芪类化合物 白藜芦醇 乙磷铝 紫外线照射
下载PDF
茋类糖苷化合物合成研究
12
作者 沈红宾 靳奉会 《山东化工》 CAS 2011年第9期16-19,共4页
根据丹参水溶性成分中丹参酸B的苯并呋喃结构,合成了各种茋类化合物,而羟基茋类化合物理化性质上的缺陷限制了临床试用,设计对其进行糖苷化修饰。以丹酚酸类化合物为先导,设计合成了两个茋类化合物及其葡萄糖、半乳糖和乳糖糖苷类衍生物。
关键词 茋类糖苷化合物 生物活性 合成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