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阶段性及其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欢 吴殿廷 王三三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85,共11页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选择。本文剖析了中国"走出去"战略发展历程及阶段性特点,将中国"走出去"划分为企业"走出去"为主阶段、行业"走出去"...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选择。本文剖析了中国"走出去"战略发展历程及阶段性特点,将中国"走出去"划分为企业"走出去"为主阶段、行业"走出去"为主阶段和文化"走出去"为主阶段等三个阶段,从"走出去"的目标、"走出去"的重点领域和地域,以及"走出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不同方面论述了走出去的策略。阐述了三个阶段的相互关系,并对中国未来"走出去"战略的趋势和特点提出了展望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去” 比较优势 “走出去”战略
原文传递
基于折现现金流法的煤层气开发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苏佳纯 张金川 朱伟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1-638,共8页
为解决目前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平均化、一般化的问题,根据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强、生产阶段性差异大、参数不确定性强等特点,引入分层分区评价、分阶段评价、动态评价3种差异化分析方法对折现现金流法进行改进,分别对产量、操作费及... 为解决目前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平均化、一般化的问题,根据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强、生产阶段性差异大、参数不确定性强等特点,引入分层分区评价、分阶段评价、动态评价3种差异化分析方法对折现现金流法进行改进,分别对产量、操作费及价格进行精细刻画,评价结果内部收益率IRR低于基准收益率8%,揭示了项目投资风险.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煤层气开发经济性的影响,产量为最敏感因素,价格其次,投资次之,操作费影响最小;上述参数每增加10%,IRR分别变化1.30%,1.14%,-0.47%,-0.26%.基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共性,上述方法也可用于页岩气及致密气经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经济评价 折现现金流法 分层分区评价 分阶段评价 动态评价
原文传递
产水井柱塞气举生产制度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党晓峰 吕玉海 +1 位作者 陈虎 刘洋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年第4期40-43,共4页
柱塞气举是利用柱塞在油管中气体和液体之间形成固体界面,减少气体窜流和液体回落,从而提高举升效率的技术。生产制度合理性直接决定气井柱塞气举排液效果,现场常用制度优化法、时间优化法、压力优化法等方法优化生产制度。其中制度优... 柱塞气举是利用柱塞在油管中气体和液体之间形成固体界面,减少气体窜流和液体回落,从而提高举升效率的技术。生产制度合理性直接决定气井柱塞气举排液效果,现场常用制度优化法、时间优化法、压力优化法等方法优化生产制度。其中制度优化法存在耗费时间长、无法达到最优化问题;时间优化法、压力优化法均需结合地面集输工艺,在综合分析计算套管压力、积液高度、关井时间及柱塞上行速度等参数基础上,通过现场运行情况进行微调,存在计算过程复杂、误差大及优化效率低等缺点。通过合理划分柱塞运行阶段,分析优化阶段运行参数,总结提炼出了优化柱塞气举生产制度各阶段载荷因数计算,现场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井 柱塞气举 生产制度 阶段分析 载荷因数 制度优化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的进一步检验——基于中国东中西部不同时间阶段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杏 M.W.Luke Chan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93,共10页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技术进步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并影响着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本文拟利用1988—2006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通过建立技术...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技术进步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并影响着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本文拟利用1988—2006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通过建立技术进步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模型,分析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溢出效应以及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作用,从而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正确制定外商投资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FDI) 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阶段性分析
下载PDF
日本技术预见发展阶段及其未来趋势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范晓婷 李国秋 《竞争情报》 2016年第3期37-42,共6页
作为最早由政府组织实施大规模技术预见的国家,日本技术预见活动已经经历30余年的发展,进行了9次预见实践。本文按照不同时期的特性,将日本技术预见的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并且从不同维度分析每... 作为最早由政府组织实施大规模技术预见的国家,日本技术预见活动已经经历30余年的发展,进行了9次预见实践。本文按照不同时期的特性,将日本技术预见的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并且从不同维度分析每个阶段的实施流程,并依此归纳出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创新。经过上述分析总结,得出技术预见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预见 趋势分析 阶段分析 日本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万晓丹 周晓岚 +3 位作者 赵丽霞 李晓婷 王少千 苏军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93,共4页
为研究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趋势,采用线性趋势法得皇甫川流域1954-2016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利用累积距平法检测出皇甫川流域水沙系列在1954-1979年为丰水期,1980-1996年为平水期及1997-2016年为枯水期。皇甫川流域内土... 为研究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趋势,采用线性趋势法得皇甫川流域1954-2016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利用累积距平法检测出皇甫川流域水沙系列在1954-1979年为丰水期,1980-1996年为平水期及1997-2016年为枯水期。皇甫川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淤地坝等水保措施在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实施后发生了明显变化,流域森林、草地面积大幅增加;流域的NDVI指数在2000-2016年间的增长速率是1981-1999年的2.5倍;淤地坝的修建、引水量的增加均致使流域产水产沙量显著减小。由于1954-2016年间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明显,皇甫川流域人类活动采取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是导致水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流域 年径流量 年输沙量 变化趋势 阶段性分析
下载PDF
400 V/450 A混合式限流断路器阶段分析及参数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施源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8年第7期23-27,共5页
为满足微电网系统中快速分断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强迫换流理论的400 V/450 A混合式限流断路器设计方案。对预期短路电流的分断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各个阶段的电路方程。基于电路方程中各个参数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了限流断路器... 为满足微电网系统中快速分断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强迫换流理论的400 V/450 A混合式限流断路器设计方案。对预期短路电流的分断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各个阶段的电路方程。基于电路方程中各个参数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了限流断路器关键器件参数的设计。搭建了混合式限流断路器样机并进行预期20 k A短路电流分断试验。试验结果:短路电流成功分断并与仿真波形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流断路器 强迫换流 阶段分析 参数设计
下载PDF
渭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演变趋势及阶段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姜丽红 贾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98-104,共7页
研究渭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渭河源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采用坎德尔秩次相关、斯波曼秩次相关、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对渭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进行检验,利... 研究渭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渭河源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采用坎德尔秩次相关、斯波曼秩次相关、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对渭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进行检验,利用M-K检验法找出各要素的突变年份,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阶段降雨、蒸发量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近30年来渭河源区年降水量与四季降水量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年蒸发量与春、夏季蒸发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径流量与夏季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冬季径流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均在1993年发生显著性突变,年蒸发量在1990年发生显著性突变。分析得出:1981-1993年年径流量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变化影响,1994-2010年径流量变化主要受蒸发量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源区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趋势 阶段性分析
下载PDF
矿井水害安全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新 杨志勇 张永明 《现代矿业》 CAS 2010年第2期97-99,共3页
简要介绍了矿井水的危害,从矿井水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入手,分析了原有方法的缺点与不足,寻求更加客观的定量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以掘进工作面为例,进行了矿井透水事故危险性评价。为矿井水害防治、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害 安全评价 层次分析
下载PDF
钢铁工业蒸气介质能量流网络的动态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精宇 蔡九菊 杨靖辉 《中国冶金》 CAS 2013年第4期47-50,共4页
蒸气网络系统是钢铁企业主生产工序的重要辅助系统,蒸气放散随时间的波动变化直接关系到对蒸气网络的调度,针对蒸气网络系统的供需波动较大,提出了阶段分析法,应用该方法建立了钢铁企业的蒸气网络系统供需数学分析模型,分3个阶段并应用... 蒸气网络系统是钢铁企业主生产工序的重要辅助系统,蒸气放散随时间的波动变化直接关系到对蒸气网络的调度,针对蒸气网络系统的供需波动较大,提出了阶段分析法,应用该方法建立了钢铁企业的蒸气网络系统供需数学分析模型,分3个阶段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对蒸气网络系统的供需过程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科学合理地揭示出了影响蒸气网络系统供需波动变化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能有效地减少蒸气放散,节约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气网络系统 阶段分析法 质量守恒定律 节约能源
原文传递
健身最适能量消耗的阶段分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修艳 《科技通报》 2018年第1期262-265,277,共5页
提出了一种阶段分测的健身最适能量消耗测定模型。首先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对人体数据采集,并采用基于标准差的时域特征检测策略和基于小波的频域特征检测策略进行健身状态分析,然后以不同身高、不同年龄、不同体重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平... 提出了一种阶段分测的健身最适能量消耗测定模型。首先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对人体数据采集,并采用基于标准差的时域特征检测策略和基于小波的频域特征检测策略进行健身状态分析,然后以不同身高、不同年龄、不同体重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平静阶段、运动阶段分别进行能耗测定,并对走路健身和跑步健身进行了分测,最后对步速与步频相关性、不同身高对健身能耗的影响因素、步频与健身能耗的相关性、不同年龄对健身能耗的影响因素、相同速度和距离情况下的走路健身与跑步健身的能耗对比进行了实验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较好的实现不同人群的最适健身能耗测定,实现科学健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传感器 阶段分测 最适能耗 运动健身 能耗测定 科学健身
下载PDF
农民群体分化视角下的市民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炉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29-133,共5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建设,需要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而农民市民化已经分化为农民工市民化、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和居村农民市民化。在农民市民化群体出现分化的背景下,阐述农民市民化的内涵和现状,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建设,需要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而农民市民化已经分化为农民工市民化、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和居村农民市民化。在农民市民化群体出现分化的背景下,阐述农民市民化的内涵和现状,剖析农民市民化制约性因素,分析农民市民化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市民化 城郊失地农民 阶段性分析
下载PDF
我国居民年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宏观分析与预测
13
作者 向琳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1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用 logistic曲线方程模拟我国居民年人均收入、消费支出变化情况 ,并用该模型对其作短期预测 ,同时用该模型对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变化状况作出了阶段分析 。
关键词 年人均收入 logistic曲线 模拟 阶段分析 预测 消费支出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塑性损伤模型的管片接头阶段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腾 王伟 褚卫江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15-20,共6页
基于上海地铁13号线管片接头足尺加载实验,结合ABAQUS中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混凝土CDP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并建立盾构管片接头塑性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管片接头在弯矩和轴力共同作用下的损伤破坏的全过程,对... 基于上海地铁13号线管片接头足尺加载实验,结合ABAQUS中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混凝土CDP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并建立盾构管片接头塑性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管片接头在弯矩和轴力共同作用下的损伤破坏的全过程,对破坏过程中四个阶段的弯矩、裂缝张开量、挠度和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塑性损伤模型计算得到的挠度-荷载曲线和试验曲线吻合较好,管片接头经历全截面受压阶段、小变形阶段、大变形阶段和接头接触挤压破坏阶段。以裂缝张开量为基础,结合管片接头挠度、弯矩和拉伸损伤带的损伤平均值,提出盾构管片接头损伤破坏的健康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三维有限元 阶段分析 损伤评价指标
下载PDF
火箭防暴弹发动机的内弹道解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飞 杨金柱 崔凯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6-49,254,共5页
研究防暴弹发动机燃烧室优化控制问题,为了实现对火箭防暴弹发动机燃烧室内压强的控制并确定其影响因素,解决燃烧室内各点压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阶段分析法,并引用"零维"压强这一概念,在选用"零维"内弹道模... 研究防暴弹发动机燃烧室优化控制问题,为了实现对火箭防暴弹发动机燃烧室内压强的控制并确定其影响因素,解决燃烧室内各点压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阶段分析法,并引用"零维"压强这一概念,在选用"零维"内弹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龙格库塔法,利用MATLAB语言仿真技术进行编程测试,对"零维"条件下的内弹道进行数值仿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对,验证了内弹道模型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得出了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室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明确了影响压强的各个因素,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研究以及外弹道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强 阶段分析 零维 仿真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高位抽采钻孔抽采情况阶段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会华 田铁军 《煤矿现代化》 2013年第6期40-42,共3页
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延伸,煤层瓦斯含量也随之增加,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严重制约着矿井的安全生产,本文通过在工作面上部回风巷侧的顶板岩层裂隙带施工高位抽采钻孔,以工作面回采采动压力形成的顶板裂隙作为通道来对工作面煤壁及采空区... 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延伸,煤层瓦斯含量也随之增加,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严重制约着矿井的安全生产,本文通过在工作面上部回风巷侧的顶板岩层裂隙带施工高位抽采钻孔,以工作面回采采动压力形成的顶板裂隙作为通道来对工作面煤壁及采空区涌出的瓦斯进行抽采,从而达到降低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浓度,避免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钻孔 抽采情况 阶段分析
下载PDF
高职农村籍学生思想困惑之阶段性探析
17
作者 刘浩天 《科教导刊》 2014年第4期209-210,共2页
农村籍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一个主群体,在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下,普遍要经历呈阶段性的思想困惑,笔者从思想困惑的阶段性特征入手,着力分析成因,探索不同阶段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 农村籍学生 思想困惑 阶段性探析
下载PDF
阶段事故树分析在舰艇火灾消防上的应用
18
作者 李明宸 董文洪 +1 位作者 袁书生 陈海建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6,共5页
对火灾过程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舰艇消防研究的重点,利用阶段事故树工具从火灾宏观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将舰艇火灾划分为6个发展阶段,研究了每一阶段的诱发因素,得出了导致这些因素的基本事件,并通过对它们各自结构重要度的比较明确了重点... 对火灾过程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舰艇消防研究的重点,利用阶段事故树工具从火灾宏观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将舰艇火灾划分为6个发展阶段,研究了每一阶段的诱发因素,得出了导致这些因素的基本事件,并通过对它们各自结构重要度的比较明确了重点,最后分析给出了各阶段的应对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艇 火灾 事故树法 阶段分析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的两阶段分析方法 被引量:63
19
作者 张爱军 莫海鸿 +2 位作者 李爱国 高伟 向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746-2750,共5页
城市建筑物密集区深基坑开挖必然引起周围土体侧向移动,使邻近桩基产生水平变形和附加应力及弯矩,最终可能使上部建筑物功能失效。针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三维数值法建模复杂及计算耗时的缺点,提出两阶段分析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影像源法计... 城市建筑物密集区深基坑开挖必然引起周围土体侧向移动,使邻近桩基产生水平变形和附加应力及弯矩,最终可能使上部建筑物功能失效。针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三维数值法建模复杂及计算耗时的缺点,提出两阶段分析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影像源法计算由于基坑开挖地层损失引起的坑外土体位移场,然后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建立基坑开挖与邻近桩基相互作用的弹性地基梁微分方程组,并推导基坑开挖对临近桩基侧向响应影响的数学解析解矩阵表达式。最后结合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合理可行,能够有效地分析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弹性地基梁 桩-土相互作用 解析解 两阶段分析方法 自由场土体位移
下载PDF
浅埋隧道施工对建筑物桩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4
20
作者 黄茂松 张宏博 陆荣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79-1383,共5页
浅埋隧道穿越上部桩基础的问题值得关注。在概述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两阶段分析方案,利用分层土体的剪切位移法,着重分析了浅埋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移动对隧道顶桩位移及轴力的影响,并与整体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 浅埋隧道穿越上部桩基础的问题值得关注。在概述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两阶段分析方案,利用分层土体的剪切位移法,着重分析了浅埋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移动对隧道顶桩位移及轴力的影响,并与整体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的,且计算量小,无需建立复杂的计算模型,在工程领域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截桩处理 两阶段分析法 剪切位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