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作品”到“说话”:建构数字时代的大文艺观 被引量:8
1
作者 黎杨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8-154,共7页
在社交媒体时代,大众文艺评论等互动活动成为文艺消费的内容,评论者需要摆脱作品中心主义,建构涵盖“作品”与“活动”的大文艺观。数字时代的大文艺观与人们时常提到的“大文艺”观有两点不同,一是将作品外的“活动”包括在内,二是“... 在社交媒体时代,大众文艺评论等互动活动成为文艺消费的内容,评论者需要摆脱作品中心主义,建构涵盖“作品”与“活动”的大文艺观。数字时代的大文艺观与人们时常提到的“大文艺”观有两点不同,一是将作品外的“活动”包括在内,二是“作品”与“活动”并非机械叠加,而是被交流所贯穿,成为一条条话题素,不再有作品内外的区别。中国传统的“说话”概念可有效涵盖数字时代大文艺观中“作品”与“活动”的二重性。同时,这构成了一种SNS社区式集体生产,既承认了传统的著作权,又体现了网络的开源精神。在文化参与的背后,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数字资本主义的文化生产逻辑走向了精神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大文艺观 “说话” 精神政治
下载PDF
精神政治与自由危机——关于新自由主义精神治理术的批判与反思
2
作者 付文军 付洋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2,F0003,共10页
作为一种极为隐蔽且攻心为上的治理权术,精神政治将人的精神视作新的生产力并利用数字技术作为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工具。究其实质,精神政治就是要通过“优化思想”来造就一批从心理上慑服资本及其统治的仆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 作为一种极为隐蔽且攻心为上的治理权术,精神政治将人的精神视作新的生产力并利用数字技术作为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工具。究其实质,精神政治就是要通过“优化思想”来造就一批从心理上慑服资本及其统治的仆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新自由主义关于自由的许诺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和精神压榨的噱头。以自我剥削、自我强迫为主要特点的精神治理术俨然造就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难分彼此、施害者和受害者合二为一的情形。功绩主体臆想自己的自由处境,现实的个人却在无形社会压力的裹挟下苟延残喘,精神倦怠与心理抑郁等时代症候无不控诉着主体陷入了更深层次的自由危机。面对精神政治的运作逻辑及其社会后果,唯有对资本及其逻辑的实质性批判,方能真正破除精神枷锁、实现精神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数字技术 精神政治 自由悖论 精神解放
下载PDF
灵性政治:新自由主义语境下泰国城市中产阶层的修行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龚浩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71,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泰国城市中产阶层的修行实践进行考察,展示在新自由主义的语境下信仰者如何通过灵性体验来回应政治转型中的问题。有研究者用"灵性经济"的概念来解释在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宗教实践如何与更大的经济转... 本文通过对泰国城市中产阶层的修行实践进行考察,展示在新自由主义的语境下信仰者如何通过灵性体验来回应政治转型中的问题。有研究者用"灵性经济"的概念来解释在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宗教实践如何与更大的经济转型过程结合起来。本文则试图提出"灵性政治"的概念,指将个体同时转变为更具有激情的宗教主体和更具有个体价值自觉性的政治主体的规划。泰国城市中产阶层中的修行实践者基于个体在当下解脱的价值优先性,发展出对于原子化的社会机体的想象,即:社会由个人组成,在当下止息个体之苦是去除社会之苦的前提。对个体理性的强调彰显了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修行者用人人都可在当下涅槃的观念来反对基于三世两重轮回说的宿命论,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宗教和政治意识。但是,与此同时,原子化社会机体的观念也否定了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实质意义,对分配正义等现实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其所倡导"人人皆可涅槃"的平等观念并未进一步成为推动社会革新的动力。灵性政治的概念同时包含了个体化修行实践的超越性和局限性,彰显出在新自由主义语境下,信仰层面的能动性与政治层面的无力感如何在人们的灵性体验中相互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修行 灵性政治 新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从精神政治到生命政治:大数据自由危机的权力技术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以哲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3,共8页
大数据加剧了人类生存的自由危机,然而大数据自由危机并非源自大数据的精神政治。自由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自由危机只有深入到社会关系之中才能真正被澄清和破解,遵循马克思的历史科学逻辑,从资本权力的生命政治视角审视,能够更加切... 大数据加剧了人类生存的自由危机,然而大数据自由危机并非源自大数据的精神政治。自由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自由危机只有深入到社会关系之中才能真正被澄清和破解,遵循马克思的历史科学逻辑,从资本权力的生命政治视角审视,能够更加切近大数据自由危机的内在本质。资本权力在数字化生产方式下表达为大数据权力,其实质是资本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全面监控,进而将个体生命转化为资本增殖的有用材料,并利用“技术进步”来合理化自身行为,从而重塑生命政治的格局。为资本增殖而生产的规训策略或权力技术指向个体生命,而资本增殖是数字化时代的资本权力技术通过生命控制要实现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政治 生命政治 大数据 权力技术 资本权力 技术治理
下载PDF
汉英“有/Be”存在句定指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易红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6-61,共6页
以汉英语"有/Be"存在句为例,比较了Huang、Abbott和Li等对存在句定指效应反例现象的解释。认为,Abbott的语用解释比句法或语义解释更具灵活性和解释力。"定指效应"不是从语言形式,而是从存在句"导入新信息&qu... 以汉英语"有/Be"存在句为例,比较了Huang、Abbott和Li等对存在句定指效应反例现象的解释。认为,Abbott的语用解释比句法或语义解释更具灵活性和解释力。"定指效应"不是从语言形式,而是从存在句"导入新信息"的句法功能角度对其动词后NP的限定:当不定指NP出现时,其所指称的存在物被导入交际话语之中,是新信息;当定指NP出现时,将其嵌入合适的语境,其所指称的存在物在新语境中也具备了"新信息"性质。因此,存在句具有"定指效应",且是普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句 定指效应 语义解释
下载PDF
走向他者的政治——论韩炳哲的精神政治学
6
作者 胡良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7-53,共7页
在韩炳哲看来,“精神政治”是数字信息时代的一大特征,但其实质上却是数据和资本营造的一场“自我肯定”的骗局,这也将带来自由的危机和剥削的加深。究其根源,是“我”在数据和资本的引导下拒绝了“他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韩炳哲认为... 在韩炳哲看来,“精神政治”是数字信息时代的一大特征,但其实质上却是数据和资本营造的一场“自我肯定”的骗局,这也将带来自由的危机和剥削的加深。究其根源,是“我”在数据和资本的引导下拒绝了“他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韩炳哲认为,必须在数字世界中以“他者”的异质性恢复政治的对抗性,进而才能形成美的政治。虽然韩炳哲的精神政治学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所欠缺,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思想不仅丰富了关于技术政治的批判理论,且在现实中,也敲响了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警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炳哲 数字信息技术 精神政治 自我 他者
下载PDF
从“生活政治”到“精神政治”——评《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
7
作者 钱旭初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2-44,61,共4页
《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通过在现代市民价值观下的种种市民想象和都市物质文化符号的重新组合,指出了现代市民小说全新叙事方式的构建,试图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突围,实现现代性的追求。该书通过对"生活政治"的阐... 《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通过在现代市民价值观下的种种市民想象和都市物质文化符号的重新组合,指出了现代市民小说全新叙事方式的构建,试图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突围,实现现代性的追求。该书通过对"生活政治"的阐释,进一步深入到现代市民的精神内核,揭示现代市民价值取向的转变与精神立场的转型,从而建构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城乡转型期中国市民的精神标本,以期昭示都市化进程中的市民意识与市民精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 生活政治 精神政治
下载PDF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黎吉秀 邓文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网络化所提供的现实基础上 ,其重要性日益突现。在注重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效率的提高、范围的拓展等优势的同时 ,也应充分意识到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网络化所提供的现实基础上 ,其重要性日益突现。在注重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效率的提高、范围的拓展等优势的同时 ,也应充分意识到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负面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网络化
下载PDF
儒家法先王思想的心性论指向——以《四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肖俊毅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2-76,共5页
长期以来,儒家法先王思想被学界定义为一种政治思想,这种认识忽视了心性之学在儒家思想中的根源性地位,割裂了“内圣外王”的整体结构。儒家法先王思想在本质上属于心性之学的范畴,先王是道德圣王,因其心性的至诚至善从而与天命相贯通,... 长期以来,儒家法先王思想被学界定义为一种政治思想,这种认识忽视了心性之学在儒家思想中的根源性地位,割裂了“内圣外王”的整体结构。儒家法先王思想在本质上属于心性之学的范畴,先王是道德圣王,因其心性的至诚至善从而与天命相贯通,一切个体均可通过对先王德性生命的效法逐步臻至天人合一之境。在心性论的基础上延展至政治哲学领域,法先王要求统治者如先王一般,“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将自我之仁心推及万民,与民同乐,保民而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法先王 心性论 内圣外王
下载PDF
我院思政网发展方向的探讨
10
作者 卢伟杰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26-127,137,共3页
通过把我院思政网的建设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提出思政网的发展应以丰富的内容吸引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灵活的方式教育人,以实践的方式培养人。
关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网
下载PDF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11
作者 高兰天 陈璐 《科技信息》 2007年第33期211-211,232,共2页
本文将主要论述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建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将从目前高校存在问题出发,阐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处理好三大主要的关系: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分析这三大关系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 本文将主要论述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建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将从目前高校存在问题出发,阐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处理好三大主要的关系: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分析这三大关系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 和谐校园
下载PDF
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再思考
12
作者 白凤民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5期14-16,24,共4页
能否积极地正确地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取决于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深刻理解,以德治国内涵包括施仁政、重道德教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等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的内涵,主要是指法律的权威至高无上,... 能否积极地正确地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取决于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深刻理解,以德治国内涵包括施仁政、重道德教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等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的内涵,主要是指法律的权威至高无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必须依法办事。法治不是和德治相对立的概念,而是和人治相对立的概念。法治是政治文明,德治是精神文明。必须把德治划定在精神文明的范畴之内,才不会造成德治和法治的冲突。德治与法治各有其特殊性,不能相互替代,二者又具有统一性,因此具有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德治国是目的,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手段,所以二者应当并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关键在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法治 德治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从“华尔街”、香港“中环”到台湾“立法院”的青年占领运动——兼论青年大学生政治精神家园的诉求与批判
13
作者 贺才乐 秘金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与以往对青年占领运动"一边倒"的赞扬观点不同,通过对"华尔街"、香港"中环"和台湾"立法院"的青年占领运动"为占领而占领"的实质描述,对占领运动进行褒贬夹杂的评判。青年占领运动的... 与以往对青年占领运动"一边倒"的赞扬观点不同,通过对"华尔街"、香港"中环"和台湾"立法院"的青年占领运动"为占领而占领"的实质描述,对占领运动进行褒贬夹杂的评判。青年占领运动的实质乃是对政治精神家园的诉求,而选择青年为主体是由于自由主义民主制度当中其所遭受到的"双重压迫",选择占领为形式是源自于"制度裹挟"的无奈与"新的政治话语"的需求,但必须理性洞见占领之后的危机。鉴于青年占领运动的经验与教训,认为青年大学生政治精神家园的诉求,应从秉持集体主义"公意"的取向、理性评判与理性抉择的意识形态态度以及现实的理想主义思维方式,才能够实现政治精神家园的真正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占领运动 青年大学生 政治精神家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