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精神产品生产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华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37,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物质财富增长中科技和知识的作用与日俱增 ,精神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精神产品生产已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发展精神生产的重要任务。我...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物质财富增长中科技和知识的作用与日俱增 ,精神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精神产品生产已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发展精神生产的重要任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 ,作者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精神劳动 精神产品生产 高科技产业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活异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
作者 徐梦琪 汪盛玉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8-86,共9页
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劳动异化和需要异化两个重要维度阐述了精神生活异化思想,揭示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严重束缚。一方面,劳动异化成为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桎梏;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通... 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劳动异化和需要异化两个重要维度阐述了精神生活异化思想,揭示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严重束缚。一方面,劳动异化成为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桎梏;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对人的精神需要的剥夺和限制导致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从扬弃私有财产出发,旨在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实现自由自觉的精神生活状态与精神生活解放。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活异化思想对于我们基于新时代语境理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现代精神生活中的异化问题,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迈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精神生活 劳动 需要 异化
下载PDF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人学诠解 被引量:1
3
作者 章道德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8-43,120,共7页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日益重视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角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以发现人的需要推动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日益重视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角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以发现人的需要推动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依靠人的劳动实践,从而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劳动精神 人学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对黑格尔劳动观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代月 王亚宁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81,共9页
在马克思劳动理论发展完善的过程中,1844年对黑格尔劳动观的评价和重构具有重要价值。马克思在肯定黑格尔的劳动观并把握到了人的本质的同时,也批判黑格尔所谓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在他多次对劳动问题的论述中,黑格尔不仅论... 在马克思劳动理论发展完善的过程中,1844年对黑格尔劳动观的评价和重构具有重要价值。马克思在肯定黑格尔的劳动观并把握到了人的本质的同时,也批判黑格尔所谓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在他多次对劳动问题的论述中,黑格尔不仅论及物质劳动,而且还大量描述了现代社会劳动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是导致国内外学界对马克思的评价多有争议的主要原因。科学分析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观的评价,有必要回到1844年马克思思想出场时的语境。马克思当时一方面延续青年黑格尔派以人来置换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总体思路,同时又立足于人的感性现实,将黑格尔的精神和自我意识等同于抽象的思维。通过对黑格尔劳动观观念论特征的批判,以及对现实劳动者作为创造者地位的强调,马克思初步实现了辩证法由观念向现实的转变,恢复了辩证法所具有的现实批判性和革命性力量,为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精神的劳动 抽象的劳动 辩证法
下载PDF
中小学劳动教育缺失的文化根源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马鹏云 徐学福 欧阳修俊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17-23,共7页
劳动教育既是身体在场的文化认知实践活动,又是指向精神解放的涵化教育过程。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与实践模式等方面的缺失,其根源在于士文化滋生的“知识分子”身份期望排斥体力劳动,“扬心抑身”的文化韧性引发... 劳动教育既是身体在场的文化认知实践活动,又是指向精神解放的涵化教育过程。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与实践模式等方面的缺失,其根源在于士文化滋生的“知识分子”身份期望排斥体力劳动,“扬心抑身”的文化韧性引发劳动过程“祛身化”,“重道轻技”的知识观诱发课程内容远离具身劳动,“劳动之苦”的文化印刻致使劳动沦为规训手段。基于此,应在教育期望中渗透“劳动神圣”的价值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创设“亲近生活”的具身情境,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技道并进”的知识标准,在教育方式中强化“劳动幸福”的认知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校 劳动教育 文化 劳力 劳心
下载PDF
论历史进程中的劳动发展趋势 被引量:1
6
作者 彭腾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7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劳动在支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着,突出表现为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以直接劳动为主转变为以间接劳动为主、以有形劳动为主转变为以无形劳动为主和以物质劳动为主转变为以精神劳动为主的发... 劳动在支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着,突出表现为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以直接劳动为主转变为以间接劳动为主、以有形劳动为主转变为以无形劳动为主和以物质劳动为主转变为以精神劳动为主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带来了劳动内涵与外延的相应变化,使更大范围的劳动者成为价值创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脑力劳动 间接劳动 无形劳动 精神劳动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精神生产”视域下高层次人才智力贡献问题探析
7
作者 王文雅 《宁夏党校学报》 2017年第2期55-58,共4页
马克思从理论上揭示了精神生产的本质,即精神生产立足于对人精神世界的深切关怀,它是一个历史过程。增进高层次人才智力贡献,需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破精神生产围着资本指挥棒摇摆的惯性;突破本地区本民族本时代... 马克思从理论上揭示了精神生产的本质,即精神生产立足于对人精神世界的深切关怀,它是一个历史过程。增进高层次人才智力贡献,需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破精神生产围着资本指挥棒摇摆的惯性;突破本地区本民族本时代智力活动的局限,有效吸收以往历史上延续下来的精神遗产,同时借鉴全球精神文明成果;把握科技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积极抢占知识经济发展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智力贡献 精神劳动 知识经济
下载PDF
生命内涵的文化反思及其时代意蕴
8
作者 张文涛 李剑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生命的内涵都有不同的诠释。为了对生命的内涵做出全面的理解,阐明其时代意蕴,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观为指导,明确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运用意识形态批判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生命的内涵都有不同的诠释。为了对生命的内涵做出全面的理解,阐明其时代意蕴,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观为指导,明确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运用意识形态批判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生命的思想进行反思性的批判,从而明确其时代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命 肉体生命 社会生命 异化 自由 劳动
下载PDF
注重人文关怀 促进心灵和谐
9
作者 张继军 徐国良 张峰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5-26,共2页
心灵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劳动关系和谐的高层次的目标。实现心灵和谐要自觉选择正确的信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融入与自然和谐、与人和社会和谐的构建之中。工会为促... 心灵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劳动关系和谐的高层次的目标。实现心灵和谐要自觉选择正确的信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融入与自然和谐、与人和社会和谐的构建之中。工会为促进职工心灵和谐,就要畅通思想信息,做职工思想的第一知情人;解决实际问题,做职工困难的第一帮扶人;加强民主监督,做职工利益的第一监督人;注重心理疏导,做职工疑虑的第一化解人;注重文化引导,做职工生活的第一关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和谐 劳动关系 人文关怀 工会作用
下载PDF
工匠精神、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析——以《景泰蓝的制作》教学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胜清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第18期74-76,共3页
弘扬“工匠精神”、劳动光荣已成为时代主题。职业学校是培养一线技能技术型劳动者和未来工匠的摇篮,必须将“工匠精神”的学习和劳动教育融入到课程、各项活动之中。叶圣陶的文章《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极好的进行“工匠精神”学习和... 弘扬“工匠精神”、劳动光荣已成为时代主题。职业学校是培养一线技能技术型劳动者和未来工匠的摇篮,必须将“工匠精神”的学习和劳动教育融入到课程、各项活动之中。叶圣陶的文章《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极好的进行“工匠精神”学习和劳动教育的教材,教学时要通过读、悟、议、写等形式让学生学懂学到“工匠精神”,懂得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泰蓝的制作 工匠精神教育 劳动教育 读悟议写
下载PDF
劳模精神何以进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政治观为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1-99,共9页
中国共产党将劳模精神纳入党的精神谱系中,在主体形态、价值形态基础上发展出劳模精神的政党形态,实现了劳模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的双向互嵌与内在联结。本研究从历史发生学视角对中央苏区时期劳模运动历史情境进行回溯与分析。研... 中国共产党将劳模精神纳入党的精神谱系中,在主体形态、价值形态基础上发展出劳模精神的政党形态,实现了劳模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的双向互嵌与内在联结。本研究从历史发生学视角对中央苏区时期劳模运动历史情境进行回溯与分析。研究认为,劳模精神与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同根同源,都是由同一社会历史场景型塑而成的精神标识和精神样态。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劳动政治理论同中央苏区劳动生产和政治革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中国化再造和话语创新,构建出中央苏区劳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第一个以劳动为主题的精神符号。劳模精神是共产主义劳动伦理的生动写实,它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高度一致,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模精神 劳动模范 劳动竞赛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劳动文化
下载PDF
大学教育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人文内涵、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辉 黄英杰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124,共12页
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澄明共通的人性,促使人成长,因而,大学教育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种人文实践活动。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在诞生时内化了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思想,形成提升人精神生命质量的人文追求,并使之成为大学教育的一贯使命。提... 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澄明共通的人性,促使人成长,因而,大学教育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种人文实践活动。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在诞生时内化了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思想,形成提升人精神生命质量的人文追求,并使之成为大学教育的一贯使命。提升人的精神生命质量是大学教育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人文内涵。大学教育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从自发到自为的精神自觉为必要前提,又以实现人的存在自由为实践目标,前提和目标的良性互动是其走向现实的机理。在大学教育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具体路径上,大学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使其自觉形成共在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理性自由使其实现个人理性与关系理性的统一;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素养使其在实践中将文化理解与理性自由转变为现实的存在自由,最终实现精神自觉与存在自由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人类命运共同体 精神生命质量 文化理解 理性自由 创造性劳动
下载PDF
文化动力理论的思想渊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海燕 黄尚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5-27,30,共4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一个包含多个因素的动态系统。其中文化动力这一层面,其思想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理论。在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上,在精神生产力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等方面都可以追...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一个包含多个因素的动态系统。其中文化动力这一层面,其思想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理论。在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上,在精神生产力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等方面都可以追寻到文化动力理论的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动力 思想渊源 精神生产力
下载PDF
党委领导与中国特色企业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盼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81-90,共10页
自工业化建设大幕开启之时,如何持续激励工人投入生产,就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苏联采取通行的物质刺激方式,以计件工资制对工人进行激励;中国则长期实行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激励措施,通过劳动竞赛、先... 自工业化建设大幕开启之时,如何持续激励工人投入生产,就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苏联采取通行的物质刺激方式,以计件工资制对工人进行激励;中国则长期实行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激励措施,通过劳动竞赛、先进表彰、越级提拔等方式,对工人进行激励,并取得了较好的激励效果。从历史经验来看,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和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是精神激励措施能够产生效果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之后,企业激励制度偏向于对管理层和核心技术团队的物质激励,而精神激励相对不足,亟需在企业中加强党的建设,要求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做好引领与管理工作,使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转化为实际工作中高度自觉的执行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委领导 激励制度 精神激励 计件工资制 劳动竞赛 先进表彰 越级提拔
下载PDF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精神文化特性
15
作者 栾贻信 沈传河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18,共14页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生产力内在构成要素的转换,其中精神文化因素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性要素,经济发展从客体性经济转向主体性经济。其本质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从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向现代性的物质生产方式转...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生产力内在构成要素的转换,其中精神文化因素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性要素,经济发展从客体性经济转向主体性经济。其本质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从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向现代性的物质生产方式转换,具有现代经济的精神文化特性,主体的精神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从"直接劳动"向"科学劳动"的转变,具有鲜明的现代科学文化精神;发掘人的智能,以精神性的资源逐步替代物质性的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精神文化特性 科学劳动 知识经济
下载PDF
职场精神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情绪劳动为中介变量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邹文篪 刘佳 卜慧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4-547,共4页
目的:从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来检验情绪劳动在职场精神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职场精神力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了211名五星级酒店和银行的一线服务人员。结果:1职场精神力对员工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正... 目的:从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来检验情绪劳动在职场精神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职场精神力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了211名五星级酒店和银行的一线服务人员。结果:1职场精神力对员工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2职场精神力对员工的深层扮演产生正向影响,对员工的表层扮演产生负向影响;3深层扮演和表层扮演分别在职场精神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结论:职场精神力是情绪劳动的前因变量,它增加员工深层扮演的同时会降低表层扮演。职场精神力会提升员工的主观幸福感。深层扮演和表层扮演是解释职场精神力对员工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精神力 情绪劳动 深层扮演 表层扮演 主观幸福感
原文传递
职场灵性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同全 张亚军 程文霞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6-154,共9页
根据职场灵性和和谐劳动关系的三维度结构划分,分析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因素,提出职场灵性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模型,采用Enter回归法实证验证职场灵性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个体灵性体验、团队灵性联系、个体与组织灵性... 根据职场灵性和和谐劳动关系的三维度结构划分,分析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因素,提出职场灵性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模型,采用Enter回归法实证验证职场灵性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个体灵性体验、团队灵性联系、个体与组织灵性氛围的职场灵性均对基于劳动权益保障、员工幸福感提升、企业绩效提高的和谐劳动关系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作用。因此,实现和谐劳动关系必须重视职场灵性的良性发展,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员工与组织的有效沟通,建立合理的心理契约,将员工自我价值实现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灵性 和谐劳动关系 以人为本 心理契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