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观念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影响 被引量:42
1
作者 楚小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56,163,共28页
在当前,技术作为推动艺术形态演变、艺术风格发展变化的一种重要因素,对艺术观念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技术的不断进步赋予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不同的时代信息和技术特征。技术决定不同时代的艺术创作必然采用与之相应的方法与手段,并呈现... 在当前,技术作为推动艺术形态演变、艺术风格发展变化的一种重要因素,对艺术观念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技术的不断进步赋予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不同的时代信息和技术特征。技术决定不同时代的艺术创作必然采用与之相应的方法与手段,并呈现出不同面貌;同时,技术变革更使隐含在艺术表象内部的艺术观念同步发生重要的变化。这在外部显现为创作工具、材料应用、表现载体以及创作手法的改变,在内部则折射出审美追求、认识方式与评价思维模式的变化。在艺术创作中,技术工具化与艺术的高技术发展趋势,不但使得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同时,技术与艺术之间加速融合的新模式和新形态,还在通过更新的传播媒介和更广阔的方式、途径,影响着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和技术观。艺术创作观念的演变与艺术品日渐形成的高技术化、去物质化现象,揭示出艺术品在很大程度上已衍变为丰富多样的技术品。艺术创作的数字化和艺术作品的虚拟化,反映了技术进步影响下艺术创作对于新材料和新介质、新方式的广泛运用,以及个人审美精神领域中一种新的生命体验的表达。在高技术时代大众文化泛漫化的背后,我们着眼更多的应该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以及对于经典艺术作品创作理念和审美标准的坚守。技术带来的诸多问题,最后只能交由艺术这一人类精神领域最高层次的审美文化表现形式来做最终的解决。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不仅会创造出精美的艺术作品,而且会在现代媒介和多元文化的交汇中,构建出以人为原点的艺术理论思想体系。在艺术创作与艺术评论两者的驱动与磨合中,在艺术精神的照耀和人文情怀的追索之下,必然会营造出浓重的文化氛围,这个蕴涵着高尚审美境界的精神场域涵养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并最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艺术创作 艺术观念 艺术作品 审美文化 精神境界 技术理性 关系
下载PDF
“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8
2
作者 徐春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31,共6页
人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紧张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两个方面。如何消解这种紧张关系显然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我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 ,在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即神人以和 ;天人二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 人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紧张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两个方面。如何消解这种紧张关系显然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我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 ,在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即神人以和 ;天人二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 ;人与人和谐基础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基本意蕴有四 :即政治管理之策 ;生存状态 ;道德境界 ;审美境界。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 ,“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消解前述紧张关系的有益启示表现在四个方面 :(1)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要有“法”有“天” ;(2 )保持生态平衡要树立整体和谐观念 ;(3 )要建构“民胞物与”的全球伦理 ;(4 )回归自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紧张关系 生存状态 精神境界 当代启示
下载PDF
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红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3,共9页
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创原则",集中体现在党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根本宗旨方面。随着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在全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政... 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创原则",集中体现在党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根本宗旨方面。随着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在全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必然要从党的自身建设领域向国家民主政治建设领域拓展与延伸;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不同,党的政治建设在不同领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时至今日,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绝不是一个"平面化"的内容结构,而是一个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与根本宗旨等"精神内核"而展开、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要求的多层次的内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政治建设 精神内核 实践进路 自身建设 党的领导 治国理政
原文传递
《大人先生传》:阮籍矛盾、苦闷一生的写照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琦峰 何善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0-84,共5页
在写于其晚年的《大人先生传》一文中,阮籍描绘了"士君子"、"隐士"、"薪者"和"大人先生"等四种人格意象。对于这四种意象所代表的意义,历来有颇多的解释,比如,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 在写于其晚年的《大人先生传》一文中,阮籍描绘了"士君子"、"隐士"、"薪者"和"大人先生"等四种人格意象。对于这四种意象所代表的意义,历来有颇多的解释,比如,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这四种意象,很有可能是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四种观点。但笔者以为,作为其晚年的作品,阮籍在这里所做的,极有可能是对其一生的回顾、总结。"士君子"、"隐士"、"薪者"三者则是代表了阮籍一生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大人先生"则是阮籍的精神归宿所在。而矛盾和苦闷之情,则充满着阮籍的一生,成为他一生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矛盾 苦闷 现实压力 精神境界
下载PDF
精神生活的内涵:存在方式·实践活动·价值体认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崎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4-669,共6页
基于古今中外先哲和学者们关于精神生活的理解,以"存在方式"、"实践活动"、"价值体认"来表述精神生活的内涵,指出"精神生活"作为人之为人的一种特定"存在方式",在精神层面表征和确... 基于古今中外先哲和学者们关于精神生活的理解,以"存在方式"、"实践活动"、"价值体认"来表述精神生活的内涵,指出"精神生活"作为人之为人的一种特定"存在方式",在精神层面表征和确证人的存在,是一个属人的世界;作为面向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个人的精神指向,其主体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个人,其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作为一种对意义世界的"价值体认",是以精神需要为前提、以精神境界为指向的意义世界的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存在方式 实践活动 价值体认
下载PDF
周敦颐“孔颜乐处”思想新探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7,共6页
先秦儒学既已蕴含"孔颜乐处"的思想,然其后儒学内部并未深入讨论,周敦颐以其独特的理论探讨和为人风格,使得此一问题成为理学家的一个重要关切点和重要特征。周敦颐对"孔颜乐处"的探讨涉及所乐何处、为何而乐、如... 先秦儒学既已蕴含"孔颜乐处"的思想,然其后儒学内部并未深入讨论,周敦颐以其独特的理论探讨和为人风格,使得此一问题成为理学家的一个重要关切点和重要特征。周敦颐对"孔颜乐处"的探讨涉及所乐何处、为何而乐、如何能乐等问题;而其理论来源不仅直接与儒家相关,且与佛道两家也有一定关系;其对宋明理学及理学家的精神追求、生活境界都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孔颜乐处 理学 精神境界
下载PDF
王阳明哲学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3
7
作者 叶远厚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4-48,共5页
王阳明哲学是对人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思想体系架构,它不仅是思想理论的创造性的反思,也是对身心修养和道德实践的体验的直接描述。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可归结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本体论是其思想学说中的世界观和基础理论。工... 王阳明哲学是对人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思想体系架构,它不仅是思想理论的创造性的反思,也是对身心修养和道德实践的体验的直接描述。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可归结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本体论是其思想学说中的世界观和基础理论。工夫论就是其心学的方法论。工夫论是本体论的具体的展开,它探讨人生宇宙本体的呈现和实现的方法途径。境界论就是其道德修养的目的论,它说明了人生的意义。自得、体验、实践是诠释阳明哲学的三个要素、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 本体 境界 自得 体验 实践
下载PDF
邓小平与伟大长征精神——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
8
作者 岳鹏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27,共15页
邓小平既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又是伟大长征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和弘扬者。他以史诗般坚强奋斗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高尚的政治道德和过硬的党性修养,这对新时代肩负“强国有我”使命的先锋力量和民族复兴重任... 邓小平既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又是伟大长征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和弘扬者。他以史诗般坚强奋斗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高尚的政治道德和过硬的党性修养,这对新时代肩负“强国有我”使命的先锋力量和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有着深刻启示:一是要深学细悟伟大长征精神,沿着先烈的足迹坚毅前行,感恩奋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要守正创新伟大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三是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长征精神 精神谱系 精神状态 精神支撑 精神动力
下载PDF
全民教育:实现人民精神富有的国家行动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春玲 周赫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实现全体人民精神富有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大力推动全民教育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在指导...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实现全体人民精神富有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大力推动全民教育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在制度保障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载体构建上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资源上积极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在基本底色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全面开启了实现人民精神富有的国家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教育 精神富有 国家行动
下载PDF
工程哲学与真善美 被引量:4
10
作者 殷瑞钰 李伯聪 +1 位作者 贾玉树 鲍鸥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1年第4期344-352,共9页
真善美是一种理想的人文追求,也是一种现实的工程实践,构成哲学永恒的主题。真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工程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是工程活动不可或缺的思想前提和基础;善是关于人类自由和解放的一种理性预期,是工程实践内在蕴涵的目的与动机... 真善美是一种理想的人文追求,也是一种现实的工程实践,构成哲学永恒的主题。真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工程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是工程活动不可或缺的思想前提和基础;善是关于人类自由和解放的一种理性预期,是工程实践内在蕴涵的目的与动机;美则是人类对于外部事物本能具有的一种形而上的冲动,贯穿于人类工程造物过程始终,是工程美不竭的源泉和动力。真善美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构成工程美形形色色不同的境界。工程美是一种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的独特审美类型,工程哲学不仅应当反思和研究工程美,而且应当研究不同工程美的境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哲学 真善美 境界
下载PDF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与特质阐析
11
作者 邹恒 黄胤辚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101,120,共10页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共同富裕在精神向度的终极旨归。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阐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出场逻辑,可以更好地诠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意义。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个庞大的复合体系,从微观...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共同富裕在精神向度的终极旨归。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阐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出场逻辑,可以更好地诠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意义。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个庞大的复合体系,从微观、中观、宏观考察来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呈现出各具特色而又紧密相关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对推演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不同层面的效能、描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未来图景、思考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可能进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个体 社会 国家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域中的积极性范畴论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方兴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积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具有原点意义的基础概念。“提升人的积极性”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特征的科学揭示,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设的原初使命。“积极性”是人们在认同、接受、内化特定社会价值系统之后形成的正... “积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具有原点意义的基础概念。“提升人的积极性”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特征的科学揭示,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设的原初使命。“积极性”是人们在认同、接受、内化特定社会价值系统之后形成的正向、肯定性的情感或价值体验。“积极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具有价值论、实践论、人学等多重意蕴,是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质的标识性范畴。重新发掘“积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蕴,对其进行专门的范畴化处理,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解释力,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价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世界 精神状态 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
原文传递
论当代河南的精神生态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圣刚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0-142,共3页
河南精神生态指的是在中原这个区域内由众多精神要素组成的动态的价值体系、文化群体历史和现实的生存状态,包括历史的发生过程、现实的发展能力、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力等。当代河南精神生态是指河南范围内的精神与文化的内涵、外延及其... 河南精神生态指的是在中原这个区域内由众多精神要素组成的动态的价值体系、文化群体历史和现实的生存状态,包括历史的发生过程、现实的发展能力、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力等。当代河南精神生态是指河南范围内的精神与文化的内涵、外延及其各要素存在、生长、发展的现实状态。当代河南精神生态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系:一是思想观念体系,二是精神坐标体系,三是艺术人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中原文化 河南 精神生态 文化资源 精神资源
下载PDF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生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方兴 李若凡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48-57,共10页
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的同时,也锻造着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精神品格。“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生成有着内在联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的同时,也锻造着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精神品格。“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生成有着内在联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能够提振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精神状态,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培育并坚定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其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注入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生成提供价值标尺,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成为衡量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筑牢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共同思想基础,通过营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可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精神世界领域凝聚“最大公约数”,守护中国式现代化共有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 精神状态 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的现代化
下载PDF
透视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本源精神生态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贺琴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在道德完善、人心净化、和平、和谐的互动群落中,本源文化与精神生态文化在丰厚而深远的民间文学的沃土上具有同质的属性,它们互融互渗构成了民间文学独有的本源精神生态。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本源精神生态要素的解读,我们可... 在道德完善、人心净化、和平、和谐的互动群落中,本源文化与精神生态文化在丰厚而深远的民间文学的沃土上具有同质的属性,它们互融互渗构成了民间文学独有的本源精神生态。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本源精神生态要素的解读,我们可知,本源精神生态的四种要素之间以尊重自然和敬畏生命的和谐价值观为中介达成一种运动的对话关系,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化生态 本源文化 本源精神生态四要素
下载PDF
论小说的生命叙事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子华 《大连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8-32,共5页
生命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的叙事,它从对肉身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的精神境界。生命叙事是对生命现实的沉痛反思,它把对人类心灵意义的叩问并且力图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作为自己的使命。生命叙事既要切入又要超越个体的生命体验... 生命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的叙事,它从对肉身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的精神境界。生命叙事是对生命现实的沉痛反思,它把对人类心灵意义的叩问并且力图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作为自己的使命。生命叙事既要切入又要超越个体的生命体验,达到一种对人类的现实境遇以及人类生存本身的苦难与意志的同情和超拔,其最终的目标是催发、振奋人的蓬勃强健的精神力量。生命叙事应该成为“人学”小说最基本最重要的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生命叙事 精神境界 本质力量
下载PDF
“圣境”“神境”“化境”——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关键概念命题研究之三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淑婷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9-15,共7页
针对诗歌、史传、散文、书法、绘画、音乐等进行分级评定是文艺批评、文艺理论建构的方式。在金圣叹提出以“圣境”“神境”“化境”之三境说作为评判小说艺术境界的分级标准之前,没有针对小说的分级评判标准。三境分别代表小说艺术所... 针对诗歌、史传、散文、书法、绘画、音乐等进行分级评定是文艺批评、文艺理论建构的方式。在金圣叹提出以“圣境”“神境”“化境”之三境说作为评判小说艺术境界的分级标准之前,没有针对小说的分级评判标准。三境分别代表小说艺术所达到的不同水平、程度、境界。“圣境”是“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言意一致之境;“神境”是“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是有法之境、虚实相生之境;“化境”是“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是无法之境、空白可达意之境。“圣境”是小说所应该达到的最低要求,是实境,求真、求善;“神境”和更高一级的“化境”则求美。同为求美,作为审美理想存在的最高层次的“化境”高于“神境”,是与道合一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圣境 神境 化境 小说分级标准
下载PDF
漆画作为“画”:一种漆语言的观念性艺术
18
作者 王瑞芹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4期35-41,共7页
当造物形式与尺度脱离了生活需求时,就会变异为纯粹精神之物。漆艺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造物文化现象,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断产生变体,从早期生活实用之物已然发展形成了现代之独立艺术画种——漆画。在观念性层面,现代漆画家更为注重形质... 当造物形式与尺度脱离了生活需求时,就会变异为纯粹精神之物。漆艺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造物文化现象,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断产生变体,从早期生活实用之物已然发展形成了现代之独立艺术画种——漆画。在观念性层面,现代漆画家更为注重形质内在的深层思考,努力追求纯粹的精神境界,而非完全停留在漆工艺层面;但漆画的观念化倾向也迫使当代漆艺越来越走向“架上艺术”,而远离生活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画 工艺 观念 精神态
下载PDF
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状态——以《倪焕之》中主人公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萃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8-70,共3页
《倪焕之》是叶圣陶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源于现实,对民国时期的历史及知识分子的生存进行了还原性书写。本文旨在以小说主人公倪焕之为中心,探讨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生存境遇的艰难与尴尬,并揭示其迷茫、复杂、失落甚至绝望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 倪焕之 民国时期 乡村教师 生存境遇 精神状态
下载PDF
关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克 《珠江论丛》 2018年第4期174-181,共8页
河南省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GHQ-12调查发现,约有10%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或很差,阳性检出率高于中国成年人群平均水平。综合分析,有这样几种影响因素困扰着广大领导干部。一是,客观上任务重,压力大,尤其是基层的领导干部更为突... 河南省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GHQ-12调查发现,约有10%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或很差,阳性检出率高于中国成年人群平均水平。综合分析,有这样几种影响因素困扰着广大领导干部。一是,客观上任务重,压力大,尤其是基层的领导干部更为突出;二是,主观认识不足,再加上领导职位的竞争异常激烈的因素,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困扰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之一。各级领导干部的身心健康问题,是在社会转型期对我们提出的严峻挑战,必须重视,必须面对。有必要在为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体检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测量,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调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这些举措不仅仅是针对大学生、青少年的,也完全适用于各级领导干部。政治学习不能替代心理学常识的学习,思想修养应当结合而不是替代心理修养。有必要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 人际关系 精神境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