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钛对铝厂污泥合成的镁铝尖晶石晶相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于岩 阮玉忠 吴任平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用铝型材厂污泥和碱式碳酸镁[(MgCO3)4.Mg(OH)2.5H2O]为主要原料合成镁铝尖晶石(MgAl2O4),探讨氧化钛(TiO2)矿化剂对合成的MgAl2O4晶相结构、晶胞参数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相关分析软件,如:Philips plus,Rietveld q... 用铝型材厂污泥和碱式碳酸镁[(MgCO3)4.Mg(OH)2.5H2O]为主要原料合成镁铝尖晶石(MgAl2O4),探讨氧化钛(TiO2)矿化剂对合成的MgAl2O4晶相结构、晶胞参数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相关分析软件,如:Philips plus,Rietveld quantification等表征得到的MgAl2O4。结果表明:当TiO2添加的质量分数(下同)低于2%时,MgAl2O4的相对含量及晶格参数随TiO2的增加而增加,TiO2的最佳添加量确定为2%,此时,生成的MgAl2O4相对含量达到92%,TiO2可与MgAl2O4形成固溶体,固溶量约为2%。TiO2添加超过2%则会形成含钛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晶相结构 固溶体 二氧化钛矿化剂
下载PDF
氧化锌添加剂对固相合成镁铝尖晶石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于岩 阮玉忠 +2 位作者 吴任平 刘升 曾华瑞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1,共4页
用含铝废渣和碱式碳酸镁为主要原料,通过固相反应合成镁铝尖晶石(MgAl2O4)。探讨氧化锌(ZnO)添加剂对合成的MgAl2O4晶相、微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相关分析软件表征得到的MgAl2O4。结果表明:ZnO是一种... 用含铝废渣和碱式碳酸镁为主要原料,通过固相反应合成镁铝尖晶石(MgAl2O4)。探讨氧化锌(ZnO)添加剂对合成的MgAl2O4晶相、微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相关分析软件表征得到的MgAl2O4。结果表明:ZnO是一种有效矿化剂,添加ZnO可以提高样品中MgAl2O4的含量,最佳的ZnO添加量确定为2wt%,此时样品中MgAl2O4固溶体(Mg0.68Al0.32)(Al0.84Mg0.16)2O4的含量最高为93wt%,体积密度为3.36g/cm3,显气孔率为2.78%,常温抗弯强度达到136.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晶相 固溶体 氧化锌矿化剂
下载PDF
Ce^(4+)对ZnO-MgO-Al_2O_3-SiO_2体系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武晓燕 于宏兵 耿丽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39-1642,共4页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Ce4+掺杂ZnO-MgO-Al2O3-SiO2体系红外陶瓷材料,并通过XRD、IR和红外辐射测试等研究了样品的结构与红外辐射性能。结果表明:Ce4+的引入可作为烧结助剂降低烧结温度,也可固溶于尖晶石结构中。随着Ce4+含量的增加,样品...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Ce4+掺杂ZnO-MgO-Al2O3-SiO2体系红外陶瓷材料,并通过XRD、IR和红外辐射测试等研究了样品的结构与红外辐射性能。结果表明:Ce4+的引入可作为烧结助剂降低烧结温度,也可固溶于尖晶石结构中。随着Ce4+含量的增加,样品的红外辐射性能明显增加;当CeO2添加量为0.08%,在12~15μm范围内,材料红外辐射率可达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红外辐射性能 固溶
下载PDF
尖晶石组成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范鹏骁 张三华 李志刚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47,50,共4页
以板状刚玉、铝酸钙水泥、氧化铝微粉和电熔尖晶石细粉(AM70、AM85、AM90)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三组Mg O含量均为1.4%(w)、含不同组成尖晶石的刚玉-尖晶石浇注料,分别经1 500℃保温5 h和1 650℃保温5 h热处理后,研究了尖晶石组成对刚玉-尖... 以板状刚玉、铝酸钙水泥、氧化铝微粉和电熔尖晶石细粉(AM70、AM85、AM90)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三组Mg O含量均为1.4%(w)、含不同组成尖晶石的刚玉-尖晶石浇注料,分别经1 500℃保温5 h和1 650℃保温5 h热处理后,研究了尖晶石组成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AM70尖晶石与其周围刚玉相发生固溶反应,使尖晶石和刚玉烧结在一起,浇注料中尖晶石、CA6相通过刚玉相以多种结合方式联结;AM85和AM90尖晶石发生脱溶析出刚玉相,刚玉相再与周围水泥在尖晶石颗粒边缘反应生成CA6,形成尖晶石-CA6结合,浇注料中尖晶石和刚玉通过CA6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尖晶石浇注料 尖晶石组成 固溶 脱溶
下载PDF
ZnO对MgO-Al_2O_3-SiO_2体系的结构和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庆 刘晓芳 +2 位作者 张枫 陈文 袁润章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9-532,537,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名义组成为Mg2 ( 1x) Zn2xAl4Si5O1 8(x =0~ 0 .6)的红外辐射材料 ,测试了样品的红外辐射性能 ,并用XRD ,IR ,2 9SiMASNMR等方法研究了体系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x≤ 0 .2时样品主要为Zn2 + 固溶α堇青石结构 ,Zn2...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名义组成为Mg2 ( 1x) Zn2xAl4Si5O1 8(x =0~ 0 .6)的红外辐射材料 ,测试了样品的红外辐射性能 ,并用XRD ,IR ,2 9SiMASNMR等方法研究了体系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x≤ 0 .2时样品主要为Zn2 + 固溶α堇青石结构 ,Zn2 + 的固溶使T1 (与 [MgO6 ]八面体一起在六元环之间起连接作用的四面体 )和T2 (组成六元环结构的四面体 )四面体上Al,Si分布的有序度提高 ,引起α堇青石晶格产生畸变 ,增强了晶格振动的非简谐效应和样品的红外辐射性能。x =0 .2时样品的红外辐射性能达到最佳 ,其法向全波段比辐射率达到 0 .89,在 8~ 2 5 μm内各波段的辐射率达到 0 .90~ 0 .93。x >0 .2时样品的红外辐射性能随x的增大而降低 ,x≥ 0 .4时样品中主要形成 (Mg1xZnx)A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α-堇青石 镁铝尖晶石 固溶体 红外辐射性能
下载PDF
TiO_2加入量对富铝尖晶石烧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智慧 李楠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8,共3页
以α-Al2O3、分析纯的MgO及分析纯的TiO2为原料,研究了在 1400℃、1500℃、1600℃保温 3h下,TiO2加入量(分别为 0、1%、2%、4% )对Al2O3与MgO物质的量比为 2: 1的富铝尖晶石烧结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进行物相组成分析,利用SEM和EDAX进... 以α-Al2O3、分析纯的MgO及分析纯的TiO2为原料,研究了在 1400℃、1500℃、1600℃保温 3h下,TiO2加入量(分别为 0、1%、2%、4% )对Al2O3与MgO物质的量比为 2: 1的富铝尖晶石烧结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进行物相组成分析,利用SEM和EDAX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TiO2与MgAl2O4的固溶作用,加入TiO2可显著改善富铝尖晶石的烧结性能;随着TiO2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增加,显气孔率降低,特别是在 1600℃烧结后的试样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铝尖晶石 加入量 烧结性能 TiO2 显气孔率 MGAL2O4 分析纯 试样 物相组成 SEM
下载PDF
AlON的氧化行为及其与MgO和MgAl_2O_4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苏新禄 周宁生 +2 位作者 张三华 钟香崇 叶方保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6-138,共3页
利用TG DTA和XRD研究了氧氮化铝(AlON )在高温下的氧化行为及其与MgO和MgAl2 O4 的作用。结果表明 :AlON在 85 0℃左右开始氧化 ,1170℃左右氧化最为剧烈 ;MgO和MgAl2 O4 在 12 0 0℃都能与AlON形成固溶体 ,且后者更易形成 ;形成固溶体... 利用TG DTA和XRD研究了氧氮化铝(AlON )在高温下的氧化行为及其与MgO和MgAl2 O4 的作用。结果表明 :AlON在 85 0℃左右开始氧化 ,1170℃左右氧化最为剧烈 ;MgO和MgAl2 O4 在 12 0 0℃都能与AlON形成固溶体 ,且后者更易形成 ;形成固溶体对AlON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N 氧化 MGO MGAL2O4 陶瓷 氧氮化铝
下载PDF
镁砂与电熔合成铁铝尖晶石-刚玉复合材料的反应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勇 李楠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9-422,共4页
以电熔合成铁铝尖晶石-刚玉复合材料和电熔镁砂为原料制备了铁铝尖晶石-镁铝尖晶石复合材料。检测了各烧后试样的线变化率、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并用XRD、SEM等研究了镁砂与电熔铁铝尖晶石-刚玉复合材料之间的反应,结果未发现有单一的... 以电熔合成铁铝尖晶石-刚玉复合材料和电熔镁砂为原料制备了铁铝尖晶石-镁铝尖晶石复合材料。检测了各烧后试样的线变化率、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并用XRD、SEM等研究了镁砂与电熔铁铝尖晶石-刚玉复合材料之间的反应,结果未发现有单一的镁铝尖晶石相生成,在高温下,MgO与铁铝尖晶石-刚玉之间存在互扩散,形成镁铝尖晶石和铁铝尖晶石固溶体;随着镁砂细粉加入量的提高,镁铝尖晶石向铁铝尖晶石中的固溶量加大;当电熔铁铝尖晶石-刚玉复合材料以颗粒加入时,发现在某些铁铝尖晶石颗粒周围存在环形裂纹;随着镁砂加入量的提高,试样的显气孔率下降,体积密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铝尖晶石-刚玉 镁铝尖晶石 固溶体 显微结构
下载PDF
电熔MgAl_(2)O_(4)对Al_(2)O_(3)-MgAl_(2)O_(4)复合耐火材料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人骏 张玲 郑培毓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5-291,共7页
以烧结板状刚玉和电熔镁铝尖晶石为原料、磷酸为结合剂,在1680℃下制备了刚玉-镁铝尖晶石复合耐火材料样品。在1500℃、0.2 MPa的条件下保温50 h测试试样高温蠕变性能,采用XRD、SEM和EDS分析蠕变前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分析镁铝... 以烧结板状刚玉和电熔镁铝尖晶石为原料、磷酸为结合剂,在1680℃下制备了刚玉-镁铝尖晶石复合耐火材料样品。在1500℃、0.2 MPa的条件下保温50 h测试试样高温蠕变性能,采用XRD、SEM和EDS分析蠕变前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分析镁铝尖晶石添加量对刚玉-镁铝尖晶石复合耐火材料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刚玉-镁铝尖晶石复相材料较纯刚玉材料有着更好的抗蠕变性。镁铝尖晶石骨料在蠕变过程中会与氧化铝基质之间发生固溶反应而在尖晶石颗粒周围形成二次尖晶石层,有效连接了基质与骨料,提高了试样的抗蠕变性。在二次尖晶石层形成的过程中由于Mg;有着更高的迁移速率和在反应界面两侧较高的厚度比,会诱发柯肯达尔效应,导致界面处空位大量积累和孔隙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蠕变 板状刚玉 镁铝尖晶石 固溶体 复合耐火材料
原文传递
不同基质组成的刚玉-尖晶石浇注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振燕 李志刚 张海燕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8-422,共5页
以板状刚玉、电熔尖晶石和铝酸钙水泥为原料,设计了尖晶石细粉质量分数分别为O、7.5%、15%和22.5%的4组浇注料,每组浇注料又依水泥量的不同设计了m(CaO)/m(A1203)分别为0.03、0.06、0.09、0.15、0.18的5个配方,制备... 以板状刚玉、电熔尖晶石和铝酸钙水泥为原料,设计了尖晶石细粉质量分数分别为O、7.5%、15%和22.5%的4组浇注料,每组浇注料又依水泥量的不同设计了m(CaO)/m(A1203)分别为0.03、0.06、0.09、0.15、0.18的5个配方,制备了不同基质组成的刚玉~尖晶石浇注料试样,系统研究了试样经1600cC3h处理后的性能(尤其是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及基质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高温下尖晶石与基质中的A1203发生固溶而影响浇注料的高温强度,加入7.5%~15%质量分数的尖晶石细粉时,基质中的A1203与尖晶石固溶程度较大,基质的结合强度较强,高温强度明显较高;而加入尖晶石较多时,A1203,量相对降低,减弱了固溶产生的结合,形成了“松散”的基质结构,可有效提高浇注料的抗热震性,因此加入22.5%质量分数尖晶石细粉的浇注料抗热震性最优。2)随着铝酸钙水泥的增加,浇注料的体积密度逐渐减小,常温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当基质中m(CaO)/m(3_1:0,)=0.09时,基质中刚玉细粉和A12O3,微粉与水泥在高温下全部反应,生成了大量交错分布的板状六铝酸钙,浇注料的高温抗折强度最高,抗热震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一尖晶石浇注料 铝酸钙水泥 固溶 六铝酸钙 高温抗折强度 抗热震性
下载PDF
富铝尖晶石中刚玉的析晶与固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伟 石干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416,共3页
以w(Al2O3)=84.4%的富铝尖晶石和α-Al2O3微粉为原料,制备了纯富铝尖晶石试样和加入10%(w)α-Al2O3微粉的富铝尖晶石-刚玉试样,分别在1 300、1 500、1 600和1 650℃保温4 h热处理1次,纯富铝尖晶石试样还在1 650℃保温4 h条件下反复热处... 以w(Al2O3)=84.4%的富铝尖晶石和α-Al2O3微粉为原料,制备了纯富铝尖晶石试样和加入10%(w)α-Al2O3微粉的富铝尖晶石-刚玉试样,分别在1 300、1 500、1 600和1 650℃保温4 h热处理1次,纯富铝尖晶石试样还在1 650℃保温4 h条件下反复热处理5次,然后进行XRD分析,以研究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次数对刚玉在这两种试样中向富铝尖晶石中固溶以及从富铝尖晶石中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1 300、1 500和1 600℃保温4 h热处理1次后,纯富铝尖晶石试样中析出的刚玉量(w)分别为5%、15%、10%,而富铝尖晶石-刚玉试样中新析出的刚玉量(w)分别为10%、20%、13%,表明加入α-Al2O3促进了刚玉的析出;但在1 650℃保温4 h热处理1次后,纯富铝尖晶石试样没有析出刚玉,而富铝尖晶石-刚玉试样不但没有析出刚玉,而且具有较强的固溶刚玉的潜能。2)纯富铝尖晶石试样在1 650℃热处理5次后析出的刚玉量约为10%(w)。3)刚玉固溶入富铝尖晶石中会阻碍富铝尖晶石材料的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铝尖晶石 刚玉 固溶 析晶
下载PDF
尖晶石型纳米铁氧体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琴 张晏清 张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3-715,700,共4页
采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制得尖晶石型纳米钴镍锰锌铜铁氧体,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元素组成,XRD、透射电镜、网络分析仪研究矿物组成并研究其颗粒形貌与吸波性能。试验表明:所得产物为尖晶石立方晶系铁氧体;其中铁元素易于被钴取代,形... 采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制得尖晶石型纳米钴镍锰锌铜铁氧体,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元素组成,XRD、透射电镜、网络分析仪研究矿物组成并研究其颗粒形貌与吸波性能。试验表明:所得产物为尖晶石立方晶系铁氧体;其中铁元素易于被钴取代,形成CoFe2O4;而Mn、Zn、Cu、Ni趋向于互相掺杂形成固溶铁氧体。铁氧体的平均粒径为50nm。采用网络分析仪研究了5~7GHz,9~11GHz,15~18GHz内铁氧体的吸波性能:尖晶石型立方晶系纳米铁氧体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适量提高锰、锌等掺杂元素含量,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型铁氧体 固溶铁氧体 微波吸收 纳米
下载PDF
Research of High Temperature 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Property Evolution of Magnesium Aluminate Spinel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岩 阮玉忠 +2 位作者 吴任平 刘升 曾华瑞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6-430,共5页
Magnesium aluminate spinel (MgAl2O4) with high purity has been prepared by using anodized waste slag from aluminum factory and (MgCO3)4Mg(OH)2.5H2O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to discuss the change laws and charac... Magnesium aluminate spinel (MgAl2O4) with high purity has been prepared by using anodized waste slag from aluminum factory and (MgCO3)4Mg(OH)2.5H2O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to discuss the change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rystalline structure,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ogether with relevant analysis software,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rystal phases and microstructures so as to get MgAl2O4. Results show that when increasing the holding time the amount of MgAl2O4 increases fwstly and then keeps stable, but bulk density and bending strength increase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 The best holding time is determined to be 3 h because at this time the corresponding MgAl2O4 content is up to 93%, bulk density 3.23 g·cm^3, apparent porosity 4.6% and bending strength 122.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aluminum spinel crystalline structure solid solution holding time
下载PDF
TiO_2对电熔合成镁铝尖晶石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春新 曲殿利 +2 位作者 罗旭东 郭玉香 李振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28-3732,共5页
以轻烧氧化镁粉、工业氧化铝为原料合成电熔镁铝尖晶石材料,重点研究二氧化钛为添加剂对电熔合成镁铝尖晶石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XRD,SEM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晶胞参数和断口的微观形貌。研究发现:二氧化钛为外加剂可以增大... 以轻烧氧化镁粉、工业氧化铝为原料合成电熔镁铝尖晶石材料,重点研究二氧化钛为添加剂对电熔合成镁铝尖晶石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XRD,SEM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晶胞参数和断口的微观形貌。研究发现:二氧化钛为外加剂可以增大镁铝尖晶石的晶胞参数、提高材料的体积密度进而改善材料的烧结性能,并且随着二氧化钛加入量的增加镁铝尖晶石的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分析认为由于二氧化钛、钛酸镁固溶到镁铝尖晶石中促使镁铝尖晶石的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增大,而过量的钛酸镁位于晶界阻碍镁铝尖晶石的长大,导致镁铝尖晶石的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减小。在电熔法制备镁铝尖晶石时,二氧化钛的加入量不宜超过5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熔合成法 镁铝尖晶石 二氧化钛 固溶体
下载PDF
镁铝尖晶石对铝–刚玉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勇 洪炀 +4 位作者 岳丹丹 马佳佳 仝尚好 蒋朋 薛文东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87-1392,共6页
以板状刚玉、电熔白刚玉、α-Al_2O_3微粉、金属Al粉、Mg Al_2O_4微粉[含量分别为3%(质量分数)、6%、9%、12%和15%]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Al–Mg Al_2O_4–Al_2O_3样品。样品经200℃烘干后于1 300℃氮气气氛烧成。结果表明:样品... 以板状刚玉、电熔白刚玉、α-Al_2O_3微粉、金属Al粉、Mg Al_2O_4微粉[含量分别为3%(质量分数)、6%、9%、12%和15%]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Al–Mg Al_2O_4–Al_2O_3样品。样品经200℃烘干后于1 300℃氮气气氛烧成。结果表明:样品常温耐压强度呈增加趋势、样品高温抗折强度增加。样品中除主晶相刚玉和镁铝尖晶石固溶体外,形成新相Al4O4C、Al N–Al2OC固溶体和少量AlxOyNz等,还有部分金属铝粉剩余。样品中金属铝的含量为12%,但经1 300℃氮气气氛烧成后,样品中既无独立Al N,也无独立的Al4C3存在,而是以Al N–Al2OC固溶体形式存在,因此不会出现因Al N或Al4C3水化导致样品性能降低或样品完全散裂的现象。样品中有AlxOyNz相生成,但因烧成温度低,未能检测到Mg Al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 镁铝尖晶石固溶体 氮化烧成
原文传递
低温合成MgO-Al_2O_3-FeO_n复相材料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浩波 李勇 +5 位作者 孙加林 曹硕 孙永强 李燕京 高长贺 张积礼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7-752,共6页
高铁镁砂中分别引入质量分数为3%、6%、9%、12%、15%的板状刚玉,经1 420℃烧结制备Mg O-Al2O3-Fe On复相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1 420℃,高铁镁砂与板状刚玉反应烧结形成原位合... 高铁镁砂中分别引入质量分数为3%、6%、9%、12%、15%的板状刚玉,经1 420℃烧结制备Mg O-Al2O3-Fe On复相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1 420℃,高铁镁砂与板状刚玉反应烧结形成原位合成的镁铁铝尖晶石固溶体,铁氧化物的存在促进了镁铁铝尖晶石固溶体的形成。随着板状刚玉加入量的增加,镁铁铝尖晶石固溶体的含量随之增加。镁铁铝尖晶石固溶体呈现明显的环带结构。最外层环带结构致密,富含铁氧化物;次外层环带结构中铁氧化物的含量有所降低。这些环带结构使得低温制备镁铁铝尖晶石固溶体结合方镁石材料的新工艺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镁砂 板状刚玉 尖晶石固溶体 铁氧化物 低温
原文传递
MgO-Al_2O_3-FeO_n复相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浩波 李勇 +3 位作者 曹硕 孙永强 李燕京 高长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22-3627,共6页
高铁镁砂中引入质量分数为3%的板状刚玉(粒径为23 mm),经1580℃烧结制备MgO-Al2O3-FeOn复相材料。对烧后试样进行蠕变温度分别为1300℃、1400℃和1500℃(压力为0.2 MPa,保温时间为50 h)的压蠕变实验。试样在1300℃、1400℃和1500℃... 高铁镁砂中引入质量分数为3%的板状刚玉(粒径为23 mm),经1580℃烧结制备MgO-Al2O3-FeOn复相材料。对烧后试样进行蠕变温度分别为1300℃、1400℃和1500℃(压力为0.2 MPa,保温时间为50 h)的压蠕变实验。试样在1300℃、1400℃和1500℃的蠕变率分别为-0.382%、-1.140%和-4.348%。在50 h的压蠕变试验中,前20 h为初始蠕变阶段,蠕变方程符合y=A+B*exp(C*x);后30 h为稳态蠕变阶段,蠕变方程符合y=D+E*x,式中y--蠕变率,%;x--时间,h;A、B、C、D、E--实验常数。采用XRD和SEM分析表征蠕变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高铁镁砂中铁氧化物的促进下,板状刚玉周围形成了镁铁铝尖晶石固溶体,并具有明显的'核-壳'环带结构。由于选用的板状刚玉粒径为23 mm,经过不同温度的蠕变后,试样仍保持完整的环带结构而未被破坏,但由于离子扩散的原因,从外到内形成了多层环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镁砂 板状刚玉 蠕变 铁氧化物 尖晶石固溶体
下载PDF
氟化铝对镁铝尖晶石晶相结构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周巧琴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2-606,共5页
用铝型材厂阳极氧化废渣和碱式碳酸镁((MgCO3)4.Mg(OH)2.5H2O)为主要原料固相烧结合成镁铝尖晶石(MgAl2O4),探讨氟化铝(AlF3)矿化剂对合成的MgAl2O4晶相结构、晶胞参数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相关分析软件... 用铝型材厂阳极氧化废渣和碱式碳酸镁((MgCO3)4.Mg(OH)2.5H2O)为主要原料固相烧结合成镁铝尖晶石(MgAl2O4),探讨氟化铝(AlF3)矿化剂对合成的MgAl2O4晶相结构、晶胞参数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相关分析软件等表征得到MgAl2O4.结果表明,添加AlF3的各样品都形成2种晶相:镁铝尖晶石固溶体(Mg0.68Al0.32)(Al0.84Mg0.16)2O4和镁橄榄石固溶体Mg1.81Fe0.19(SiO4).确定2%(质量分数)为最佳添加量,此时试样中MgAl2O4固溶体含量最高为95%,体积密度最高为3.44 g.cm-3,显气孔率最小为1.89%,抗弯强度达到151.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晶相结构 固溶体 氟化铝
原文传递
ZnO对堇青石体系的结构与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晓芳 孙华君 徐庆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名义组成为Mg2 (1 -x) Zn2xAl4Si5O1 8(x =0~ 0 .6)的红外辐射材料 ,测试了样品的红外辐射性能 ,并用XRD、IR等方法研究了体系的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x≤ 0 .3时 ,可得到六方结构的堇青石固溶体 ,x =0 .2时 ,样品的...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名义组成为Mg2 (1 -x) Zn2xAl4Si5O1 8(x =0~ 0 .6)的红外辐射材料 ,测试了样品的红外辐射性能 ,并用XRD、IR等方法研究了体系的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x≤ 0 .3时 ,可得到六方结构的堇青石固溶体 ,x =0 .2时 ,样品的红外辐射性能最佳 ,其法向全波段的辐射率达到 0 .89,8~ 1 4μm波段的辐射率达到 0 .91以上 .x >0 .2时样品的红外辐射性能随x的增大而降低 ,x≥ 0 .4时样品中主要形成 (Mg1 xZnx)Al2 O4尖晶石固溶体和方石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体系 固相反应法 红外辐射材料 结构 红外辐射性能 ZNO 镁铝尖晶石 固溶体 红外辐射内墙涂料
下载PDF
Al^(3+)对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表面掺杂包覆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熊礼龙 徐友龙 +1 位作者 张成 陶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77-1182,共6页
采用表面掺杂包覆改性的方法对LiMn2O4尖晶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改性.以Al为表面掺杂元素,Al(NO3)3为原料,研究了Al3+掺杂量为7.1%(原子分数)时不同温度(300、400、500、600、700、750、800℃)下的改性效果.研究发现,随着热处理... 采用表面掺杂包覆改性的方法对LiMn2O4尖晶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改性.以Al为表面掺杂元素,Al(NO3)3为原料,研究了Al3+掺杂量为7.1%(原子分数)时不同温度(300、400、500、600、700、750、800℃)下的改性效果.研究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改性样品的最大比容量先升高后降低,在700℃达到最大值;循环衰减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这是由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包覆层逐渐分解并与LiMn2O4颗粒反应固溶,在750℃完全固溶,衰减达到极小值,而后固溶层向颗粒内部扩散,导致包覆层对颗粒免受电解液溶解的保护能力变弱,因而容量衰减增大.其中700℃热处理5h的样品最大比容量为133.6mAh·g-1,循环50周衰减3.4%.研究表明Al3+表面掺杂包覆改性有利于促进LiMn2O4尖晶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商业化生产,具有大规模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尖晶石型LIMN2O4 表面掺杂包覆改性 固溶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