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90
1
作者 吴丽敏 黄震方 +1 位作者 周玮 方叶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8-164,共7页
以江苏省2001—2011年A级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维度对景区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江苏省景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低缓增长期(2001—2004年)与快速增长期(2005—2011年)两个阶段,表现出... 以江苏省2001—2011年A级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维度对景区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江苏省景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低缓增长期(2001—2004年)与快速增长期(2005—2011年)两个阶段,表现出景区内部发展的非均质和景区间层级差异的显著性特征;空间维度上,景区集聚程度与其等级呈高度正相关,景区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扩散特征,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苏省A级景区时空演变的影响要素和动力机制,认为其主要包括经济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政府调控力、交通驱动力等外生动力以及资源驱动力、品牌驱动力、科技创新力等内生动力,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时空演变 动力机制 江苏省
原文传递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89
2
作者 关伟 刘勇凤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44-2054,共11页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定量指标。本文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研究区域2000~2009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及时空演变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演变...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定量指标。本文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研究区域2000~2009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及时空演变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演变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区域综合协调度呈"V"型发展趋势,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且各城市协调发展度所属类型层次较高,整体上达到中级协调发展类水平;在空间演变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大城市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且东部、南部城市较西部、北部城市发展更为协调,但各城市空间差异逐步缩小。本研究还分别从宏观政策调控、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布局优化及环保门槛提高等方面,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时空演变机理,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上述因素的驱动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和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均有所提高,但由于产业同构、海岸带生态脆弱等现象的存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仍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经济 环境 协调发展度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66
3
作者 刘志涛 王少剑 方创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97-2813,共17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要素、结构、功能和产品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媒介和通道。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及其影响机制调节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强度和保护方式,对于实现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要素、结构、功能和产品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媒介和通道。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及其影响机制调节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强度和保护方式,对于实现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研究对象,依托遥感数据修订ESV核算结果,更加准确地揭示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ESV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引入面板分位数回归深入探索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的分段效应,增加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机制的认识。结果显示:(1)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ESV减速下降,下降区域主要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和珠江入海口两岸等城市快速扩张区。(2)在城市交界处,土地利用变化会带来更为强烈的ESV变化。(3)在ESV水平不同的区域,影响因素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用地完整度仅在ESV的低值区可以促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气温对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正向作用随ESV的提高而增强,经济密度对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负向作用随ESV的提高而减弱,二者均会导致ESV高值区与低值区间的差距增大,形成"自然马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演变 影响机制 面板分位数回归 粤港澳大湾区
原文传递
基于专利转移网络视角的长三角城市群城际技术流动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53
4
作者 刘承良 管明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1-994,共14页
基于2004-2015年的专利交易数据,融合大数据挖掘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系统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内部技术流动的主体、客体、网络的时空演化规律:(1)企业是技术流动的主体,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输出有限;主体倾向内部技术流通,外溢不足;... 基于2004-2015年的专利交易数据,融合大数据挖掘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系统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内部技术流动的主体、客体、网络的时空演化规律:(1)企业是技术流动的主体,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输出有限;主体倾向内部技术流通,外溢不足;专利类型由外观设计型向发明型、实用新型转变,部类结构保持均衡稳定。(2)上海、杭州、南京、苏州作为技术流动网络的核心节点,由技术辐合向扩散中心转化,合肥、南通、嘉兴等是主要技术转入地。(3)技术流集散交互,以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转移和空间邻近城市相互作用为主导,呈现等级扩散和接触扩散耦合态势。(4)技术流动空间分布不均衡,马太效应明显,城市链接对象不断延伸,地方依赖与路径创造并存。(5)技术流动网络的空间结构呈现离散均质—单中心(上海)集散—双核(上海、苏州)驱动—多核心轴辐式(上海、苏州、杭州、南京)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流动 专利权转移 时空演化 社会网络 长三角城市群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50
5
作者 陈明华 岳海珺 +1 位作者 郝云飞 刘文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44,共20页
研究目标:揭示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方法:构建MinDS模型测算2004~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借助地理探测器考察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驱... 研究目标:揭示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方法:构建MinDS模型测算2004~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借助地理探测器考察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呈现"东高西低"空间分布格局;区域间差异是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中上游地区内部生态效率的绝对差异呈扩大态势,流域整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右拖尾和极化现象;从内源性因素看,经济发展差异是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交互组合是关键性驱动因素;从外源性因素看,人口密度差异对流域整体及中上游地区的驱动作用较高,外在因素协同作用增强了对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解释力。研究创新:基于城市视角考察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进规律,并从内源和外源两个层面揭示其成因。研究价值: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效率 时空演进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时空演化及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47
6
作者 马慧强 燕明琪 +1 位作者 李岚 王清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0-199,共10页
旅游公共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既是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也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必然选择。文章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看做包含服务主体、设施、方式和制度的有机体,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综合评价体系... 旅游公共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既是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也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必然选择。文章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看做包含服务主体、设施、方式和制度的有机体,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2010-2014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和时空分异的演化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旅游公共眼务空间分异明显,“东-中-西”三大区域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差异随时问不断增大;2010年以来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其相对差异呈现“N”型,绝对差异呈现“倒U”型,旅游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存在障碍。最后,文章引入生态系统评估的“障碍度”模型,从影响区域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主要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层面上进行了探讨,拟为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推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公共服务 时空演化 熵值法 障碍度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青贮玉米产业发展时空演变及动因 被引量:46
7
作者 倪印锋 王明利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915-1924,共10页
为促进粮改饲政策试点更好地开展,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由“粮食+经济”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饲草料”三元结构协调发展,以青贮玉米(Zea mays)产业为例,综合运用产业集中率、重心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模型和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 为促进粮改饲政策试点更好地开展,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由“粮食+经济”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饲草料”三元结构协调发展,以青贮玉米(Zea mays)产业为例,综合运用产业集中率、重心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模型和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演变动因。结果表明,2001–2016年中国青贮玉米产业集聚程度非常高,在时间上表现为明显的三阶段特征;产业重心位置相对稳定,产业发展在空间上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从全局来看,青贮玉米的生产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上呈集聚状态;从局域来看,存在显著的“北高南低”集聚规律性,且局域正向集聚过程有不断加强的趋势。青贮玉米产业时空格局演变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小,而政策、经济效益、市场以及农业科技等成为影响其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青贮玉米产业的发展及其时空演变与奶业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改饲 奶业振兴 青贮玉米产业 时空演变
下载PDF
COVID-19疫情对中国城市人口迁徙的短期影响及城市恢复力评价 被引量:46
8
作者 童昀 马勇 刘海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05-2520,共1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剧烈冲击。科学评价中国受新冠疫情短期影响及恢复情况并揭示其时空特征,可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经济形势研判和城市恢复提供有力支撑。基于2020年1月13日—4月8日百度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剧烈冲击。科学评价中国受新冠疫情短期影响及恢复情况并揭示其时空特征,可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经济形势研判和城市恢复提供有力支撑。基于2020年1月13日—4月8日百度迁徙大数据,通过构建恢复指数(RRI)和恢复缺口(RGI)等指标,从多尺度揭示中国受COVID-19疫情短期影响的逐日特征、阶段特征以及时空格局。结果发现:①疫情未影响春节前返乡迁徙,节后恢复经历恢复停滞期、快速恢复期、平稳恢复期,全国总体恢复程度由恢复停滞期不足20%上升至快速恢复期末60%左右,3月3日开始进入平稳恢复期,恢复指数达70%以上,完全恢复至历史同期水平仍需较长时间。②疫情对周末和节假日城市间交往活动影响显著,中部和东北地区尤为明显。③疫情影响的区域差异性明显,相对恢复程度西部>东部>中部>东北地区。④城市间恢复程度差异显著,节后至4月8日呈现南高北低空间格局。结合疫情程度,广州、深圳、重庆处于高确诊高恢复聚类,河北、天津、黑龙江、河南、安徽、湖南处于低确诊低恢复聚类。⑤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城市层面恢复缺口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的大规模成片劳动力迁入缺口,转变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的点状缺口。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时空大数据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时影响评价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城市韧性 时空演化 迁徙大数据 人地关系 中国
原文传递
汾河流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40
9
作者 刘海龙 王炜桥 +2 位作者 王跃飞 丁娅楠 田庆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52-3964,共13页
基于格网尺度,在定量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生物多样性敏感性的基础上,对汾河流域综合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圈层分析方法,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研究区重度、极度敏感区面... 基于格网尺度,在定量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生物多样性敏感性的基础上,对汾河流域综合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圈层分析方法,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研究区重度、极度敏感区面积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与流域地形分布具有一致性;生态敏感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在空间上呈连片连带式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特征,随着高高、低低聚集网格数量的减少,生态敏感性空间结构逐渐趋于离散化;结合圈层分布,可将西南象限9—13圈层的吕梁山区与东南象限9—13圈层的太岳山区识别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此类区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体现了地形因素对流域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区生态敏感性变化是生态本底与人类胁迫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格网尺度 时空演变 空间分析 汾河流域
下载PDF
延安新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时序InSAR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许强 蒲川豪 +3 位作者 赵宽耀 何攀 张含悦 刘佳良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57-969,共13页
延安新区以其规模巨大的平山造城工程而备受关注,其快速的工程建设及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了广泛的地面沉降。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对2016... 延安新区以其规模巨大的平山造城工程而备受关注,其快速的工程建设及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了广泛的地面沉降。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对2016-05—2019-10期间获取的升轨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延安新区工后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探讨了其沉降机理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新区的地面沉降区随造地工程由城区向林区发展,其面积随时间总体呈衰减趋势;地面沉降的时间演化经历快速、减缓、平稳3个过程,填方体厚度越大,其累计沉降量越大,沉降稳定所需时间越长。地面沉降主要为填方体自身的固结压缩变形,可分为瞬时沉降、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3个阶段,依据不同阶段的特征并结合时序形变,可以对新区的地面沉降过程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新区进一步开展沉降监测预警、城市规划建设及灾害防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新区 平山造城 SBAS-InSAR 地面沉降 时空演化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 被引量:38
11
作者 马勇 黄智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778-7791,共14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以生态文明为理念进行城市群的建设。使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至2013年的生态文明水平;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障碍度模型解析城市群生态文明差异化格...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以生态文明为理念进行城市群的建设。使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至2013年的生态文明水平;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障碍度模型解析城市群生态文明差异化格局的成因和重要影响因子;运用空间全局自相关方法分析城市群整体生态文明水平的空间聚集程度;借助Jenks自然最佳断裂点法对各地区生态文明状况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研究表现:(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水资源总量、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大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因素。(2)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生态文明水平颇佳,周边城市围绕武汉市呈圈层低值分布,"中心-外围"模式明显;环长株潭城市群展现长沙、株洲双核模式,一定程度上带动临近城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但与相隔较远城市极化现象严重;环鄱阳湖城市群各地市间生态文明差异较小,5年来生态文明水平进步明显。(3)2009至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聚类特征由微弱的负相关向微弱的正相关演变,并于2012年呈现出较强的集聚倾向。(4)襄阳市、宜昌市生态文明水平逐年下降,由生态文明库兹涅茨曲线的上方跌落至曲线下方,经济刺激对生态文明贡献偏低,九江市生态文明水平的保持与连续性较弱,波动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时空演变 熵权 TOPSIS 障碍度模型 空间自相关 城市群 长江
下载PDF
南阳盆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8
12
作者 冀正欣 王秀丽 +3 位作者 李玲 关小克 蔚霖 许月卿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8-701,共14页
研究耕地利用效率演变规律关乎农业产业振兴与国家粮食安全。在使用DEA-GWR指数模型测算出南阳盆地区12县(区)2000年、2010年、2016年耕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结合趋势面分析和G_(i)^(∗)指数研究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分析其... 研究耕地利用效率演变规律关乎农业产业振兴与国家粮食安全。在使用DEA-GWR指数模型测算出南阳盆地区12县(区)2000年、2010年、2016年耕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结合趋势面分析和G_(i)^(∗)指数研究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和2016年研究区综合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和2016年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作用更大,而2010年纯技术效率则对综合效率更具影响。(2)从全局视角看,三个时期耕地利用综合效率高值区从东南部向中部及西北部转变,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从局部视角来看,相对高值(低值)耕地利用综合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组团式集聚。(3)在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的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劳动力>复种指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人均耕地>地形条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时空演变 DEA-GWR模型 影响因素 南阳盆地
原文传递
中国九大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37
13
作者 张德钢 朱旭森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8-96,共9页
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非参数估计和收敛模型揭示九大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机制。研究发现:九大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呈下降趋势,城市群间差异是导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珠三... 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非参数估计和收敛模型揭示九大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机制。研究发现:九大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呈下降趋势,城市群间差异是导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珠三角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最高,城市群内差异最小,同其他城市群整体差异最大。九大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σ收敛特征,也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各城市群收敛速度不相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收敛速度更快。研究对推动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促进金融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数字普惠金融 时空演进
下载PDF
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37
14
作者 车通 李成 罗云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83-3294,共12页
剖析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不仅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而且为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城市景观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快速城市化的中型城市-扬州市为例,利用多期(1995、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 剖析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不仅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而且为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城市景观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快速城市化的中型城市-扬州市为例,利用多期(1995、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Landsat卫星影像、乡镇水平的扬州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景观格局分析、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s)等方法,研究建设用地的扩张模式、形态及景观格局,定量探究地理、社会和经济因子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机制,从而明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995-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填充式(Infilling)、边缘式(Edge-expansion)和跳跃式(Leapfrog)3种扩张模式在各时段均有出现,但其优势度随着城市发展而改变。建设用地的形态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经历着“集聚”和“扩散”的交替变化过程,景观格局则出现了同质化倾向,景观破碎化下降、聚合度增加。地理因子(海拔和到县市中心的距离)对景观格局的综合影响虽然高于社会经济,但它的影响力却随着城市发展呈现出下降趋势,社会经济的作用则逐渐增强。海拔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会促进景观的破碎化、抑制景观的集聚;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促进景观的集聚、降低景观的破碎化;其余因子(到县市中心的距离、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占比)的作用则随城市的发展而发生转变,如人均GDP对景观破碎化的作用表现为“促进→抑制”的转变、第二产业则为“抑制→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驱动力 扬州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分异机理 被引量:36
15
作者 张国俊 王运喆 +1 位作者 陈宇 周春山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09-2124,共16页
以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及的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维度构建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剖析2006—2018年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 以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及的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维度构建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剖析2006—2018年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分异机理。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呈增长态势,各维度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存在差异。(2)从空间格局看,总体保持“东中西”梯度递减格局,但随着中、西部部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空间梯度格局呈减弱趋势。(3)从空间集聚特征看,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集聚态势逐渐增强,集聚类型中HH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HL型出现在各城市群的核心省会城市;LH型主要位于长三角城市群高值集聚地区的周边城市;LL型主要位于成长早期与初级阶段城市群的交界处。(4)从探测因子作用力强度看,“十三五”规划中期各因子作用强度排序为收入水平、人口密度、教育水平、政府调控和投资强度。其中,投资强度作用力于“十二五”时期下滑趋势明显,说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依赖投资驱动的作用减弱。此外,不同发育阶段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因素在不同时期也发生变化。(5)针对不同发育阶段城市群应因“群”施策。成熟阶段城市群应注重收入水平、政府宏观调控及人口集聚的重要作用,成长阶段城市群需提高收入水平,重视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强投资具有分工潜力的产业或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 城市群 中国
原文传递
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被引量:37
16
作者 习慧鹏 王世杰 +10 位作者 白晓永 唐红 吴路华 陈飞 肖建勇 王明明 李汇文 操玥 陈欢 冉晨 罗旭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919-8933,共15页
为揭示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选取贵州省普定县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DEM等影像数据,提取了坡度和4期植被覆盖度、岩石裸露率分布图,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获得各自的贡献率,反演了1990—2015年4期石漠化空间分布信息... 为揭示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选取贵州省普定县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DEM等影像数据,提取了坡度和4期植被覆盖度、岩石裸露率分布图,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获得各自的贡献率,反演了1990—2015年4期石漠化空间分布信息,进而讨论了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1990—2015年间,普定县石漠化演变复杂,经历了由好转到恶化再到好转的阶段,总体趋势在好转,局部恶化,石漠化治理仍需加大力度;(2)中度以上石漠化集中分布在三岔河沿岸附近,轻度以下石漠化则分布较散乱;(3)潜在和轻度石漠化演变方向复杂,潜在石漠化平均变化速率最大(2.75 km2/a),在1997—2006年间更是达到了16.5 km2/a;(4)植被覆盖度与岩石裸露率的变化主要呈负相关,前者的增加主导了石漠化的好转,而后者的增加则控制了石漠化的恶化;(5)石漠化演变存在突变,在三岔河沿岸附近,存在无/潜在石漠化突变为重度以上石漠化的现象;在靠近城乡居民地附近,存在重度以上石漠化突变为无/潜在石漠化的现象;(6)植被覆盖度、岩石裸露率、坡度能较准确反演石漠化,贡献率分别为44%、42%、14%。本文提供的石漠化反演方法快速高效,制作的图件、数据为同行提供了参考,得出的结论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normalized DIFFERENCE ROCK INDEX 地理探测器 时空演变
下载PDF
北京市养老机构布局的时空演变及政策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席晶 程杨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87-1194,共8页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家庭照料资源的减少,机构养老服务在北京市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市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历程,探析了养老机构布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北京...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家庭照料资源的减少,机构养老服务在北京市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市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历程,探析了养老机构布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发展分为萌芽期(1953-1959年)、停滞期(1960-1977年)、增长期(1978-1995年)和繁荣期(1996-2012年)4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2在区县尺度,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阶段和布局现状存在空间差异。延庆县、怀柔区、顺义区、密云县、平谷区、门头沟区养老机构的发展主要处于增长期,呈现出增长期的布局特征;而昌平区、房山区、大兴区和通州区养老机构的增长主要处于繁荣期,并呈现出这一时期的布局特征;3老年政策不仅影响了养老机构的总体规模,并且对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的发展历程与空间布局产生了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时空演变 政策影响 北京市
原文传递
面向低碳发展的农业生态效率测度与时空演变分析——基于SBM-ESDA模型 被引量:33
18
作者 崔许锋 王雨菲 张光宏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7-61,共15页
农业碳排放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构成,农业低碳发展对于我国实现3060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面向低碳发展,基于SBM方法构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模型,使用1998—2018年中国农业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对面向低碳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 农业碳排放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构成,农业低碳发展对于我国实现3060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面向低碳发展,基于SBM方法构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模型,使用1998—2018年中国农业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对面向低碳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科学量化,并运用ESDA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面向低碳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三大经济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较高、中西部较低;多数省份在投入指标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劳动力冗余和土地冗余的情况尤为严重;农业碳排放冗余是造成我国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不足的普遍因素;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模式,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表明东部地区农业活动空间关系密切。因此,应构建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地区和省域间的协调发展;优化农业要素投入,减少农业碳排放;加强农业发展合作联动,开展农业污染协同治理,从而实现面向低碳的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低碳 时空演变 SBM ESDA
原文传递
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陈春明 陈佳馨 谷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1,共9页
从耦合协调理论入手构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分别选取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六个指标构建两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依据我国八大经济区2004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两业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时空分异研究。八大经济区的时序演化分析... 从耦合协调理论入手构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分别选取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六个指标构建两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依据我国八大经济区2004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两业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时空分异研究。八大经济区的时序演化分析表明,在20042016年间,两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此种上升趋势;八大经济区的空间分异分析表明,八大经济区的两业耦合协调水平不一,总体上与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呈近似分布。各经济区应根据时空分异分析结果,抓住两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从政府支持、社会环境优化、人才培养引进等角度进一步提高各自地区的两业协调发展水平,继而促进我国整体实体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与物流业 联动发展 时空演化 耦合协调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生态状况时空格局演变特征 被引量:33
20
作者 马世五 谢德体 +4 位作者 张孝成 彭正涛 朱慧 洪惠坤 肖玖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512-8525,共14页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基础-结构-效益-胁迫"框架构建了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对研究区2000年、2009年、2014年土地生态状况综合指数进行了拟合分析,通过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及转移矩...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基础-结构-效益-胁迫"框架构建了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对研究区2000年、2009年、2014年土地生态状况综合指数进行了拟合分析,通过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及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研究区域土地生态状况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呈现出库区腹地、库区中部、库区尾部依次降低的分布特征,且2000—2014年呈现出快速恶化-缓慢逆转的变化过程。(2)研究区2000—2014年C_0/(C_0+C)先减后增,呈中等空间自相关,表明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起主要作用;但随机性因素对土地生态状况的空间分异影响亦不可忽视,这与研究区14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强度加剧以及区域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情况相符。(3)从Moran's I值判断,2000—2014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土地生态状况在区域上一直处于较高的集聚状态,2000—2009年集聚增强,2009—2014年集聚减弱。(4)从冷热点分析结果来看,2000—2014年,热点区域、冷点区域范围总体上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在空间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分异特征:库区尾部的热点区域不断拓展,而库区腹地的热点区域则表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且研究区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库区尾部的主城区和库区腹地万州区的中心城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库区腹地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开州区和库区中部的石柱县、丰都县、武隆区等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弱、植被覆盖相对较好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地生态状况 时空演变 转移矩阵 冷热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