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冲突的演变特征及影响效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11
1
作者 周国华 彭佳捷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723,共7页
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空间冲突已逐步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区域安全。界定空间冲突的内涵,分析空间冲突的形成原因、演变特征和影响效应,构建空间冲突的... 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空间冲突已逐步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区域安全。界定空间冲突的内涵,分析空间冲突的形成原因、演变特征和影响效应,构建空间冲突的理论分析框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探索性工作。空间冲突是源于空间资源稀缺性和空间功能外溢性的一种伴随空间资源竞争而产生的客观地理现象,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空间经济冲突、空间生态冲突、空间社会冲突和空间复合冲突4类;空间冲突的演变过程呈倒"U"形变化,其可控性级别可划分为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4个层次;空间冲突的影响效应表现为空间资源失配、空间开发失序、生态系统失衡和社会发展失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冲突 城市化 空间竞争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 被引量:97
2
作者 陈刚强 李郇 许学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45-1054,共10页
城市集聚增长日益显著以及城市间连接性的增强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通过运用GIS环境下的Moran's I等技术方法,探讨了1990-2005年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尽管总体上城市人口的正... 城市集聚增长日益显著以及城市间连接性的增强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通过运用GIS环境下的Moran's I等技术方法,探讨了1990-2005年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尽管总体上城市人口的正空间集聚性不强,但局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存在较强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T"字型和沿主要铁路交通线的发展态势,而其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之中;三大地带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的特征反差明显,东部城市区域基本表现为一体化发展趋势,而中西部城市区域则趋向于极化发展或表现出较差的整体协调能力;进一步来看,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的不平衡性,不仅体现于区域之间也体现于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且其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集聚区位有所变化。总体来看,这一典型转型时期里,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演变,体现出了市场力量、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及国家空间开发政策等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Moron’s I 空间集聚 城市人口 不平衡 一体化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其演变——基于Dagum基尼系数与Markov链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李强谊 钟水映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7-203,共7页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1995—2014年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动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总体差距以及东、中...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1995—2014年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动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总体差距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内差距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差距是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同时,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状态之间的流动性较低。据此,提出了扭转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空间非均衡态势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专业化 空间非均衡 Dagum基尼系数 MARKOV链
原文传递
基于Super-SBM模型的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空间非均衡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臧俊梅 唐春云 +2 位作者 王秋香 李宽 李利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4-74,共11页
研究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从时间序列看,2009—2019年广东... 研究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从时间序列看,2009—2019年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微弱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均值为0.783;区域上,珠三角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西翼、东翼和山区则呈不同幅度降低趋势。(2)从空间维度看,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呈高—低效率区多核心成片集中分布格局。(3)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空间非均衡性,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区域间差距为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超变密度,区域内差距的贡献率最小。(4)整体而言,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技术影响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分异,其中水田面积占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耕地面积为主导影响因子,但四大区域主导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科学配置资源以推进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注重耕地利用的非期望产出效应,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Super-SBM模型 Dagum基尼系数 地理探测器 空间非均衡性
下载PDF
生态空间失衡与重构:大学课堂的微观思考 被引量:20
5
作者 宁云中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80,126,共5页
从生态视角来看,大学课堂本质上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室环境等课堂生态因子之间交互作用而实现知识传递的微观生态空间。基于这种生态空间理论应用于微观课堂空间的可行性观察,我国大学课堂空间的生态结构、效应和行为基本上长期处于... 从生态视角来看,大学课堂本质上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室环境等课堂生态因子之间交互作用而实现知识传递的微观生态空间。基于这种生态空间理论应用于微观课堂空间的可行性观察,我国大学课堂空间的生态结构、效应和行为基本上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分别表现为结构上学生人数过多造成的空间尺度过密,教师知识结构与信息化错位导致学生营养结构失衡;空间效应上的花盆效应导致师生空间狭窄,缺乏应变能力;行为失衡表现为学生的均质发展,缺乏个性和创新意识。因此,大学课堂有必要调整生态因子的生态位,保持学生的最适密度原则,形成活水效应,规避花盆效应,激活课堂空间行为,形成互动对话的课堂生态交往,从微观上实现大学教育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堂 生态空间 空间结构 空间效应 空间行为 行为失衡 空间重构
下载PDF
重庆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昕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9-523,共5页
时间尺度上重庆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空间尺度上区县间表现出高度不平衡性。对1980年代中期以来入境旅游及外汇收入、直辖后国内旅游及收入年际变化的研究表明,重庆旅游业除1989、1998和2003三个年份相对下滑以外其余均保持较高速... 时间尺度上重庆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空间尺度上区县间表现出高度不平衡性。对1980年代中期以来入境旅游及外汇收入、直辖后国内旅游及收入年际变化的研究表明,重庆旅游业除1989、1998和2003三个年份相对下滑以外其余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入境旅游接待量及外汇收入年内差异比较显著,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为入境旅游的"淡季"。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呈典型的首位分布,渝中区一直是重庆旅游规模首位区县,全市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达0.67,属严重不均衡类型。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约占GDP的10.7%,而各区县旅游收入对本地GDP的贡献差异显著。不平衡分析表明,重庆大部分区县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对国民经济推动大,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并不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重庆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旅游产业的总体地位不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时程演变 空间分异 不平衡曲线 重庆
原文传递
城镇化、工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来自重庆37个县(区)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6
7
作者 尹朝静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8,共11页
文章基于2000—2016年重庆37个县(区)面板数据,使用序列DEA方法测算了重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并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系统考察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 文章基于2000—2016年重庆37个县(区)面板数据,使用序列DEA方法测算了重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并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系统考察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2000—2016年间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为明显,并且重庆市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平衡性。其次,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研究还发现基础设施、教育水平以及金融发展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序列DEA 城镇化 工业化 时间演变 空间不均衡性
下载PDF
建设用地与城市人口的空间失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台湾海峡西岸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钰 詹晨霄 +4 位作者 张鹏岩 孙东琪 马海涛 王振波 张浩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7-1510,共14页
建设用地剧烈扩张和城市人口快速聚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人地空间失调已成为城市和区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本文以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区为案例,采用基尼系数、空间指向系数、比较优势指数和离差系数模... 建设用地剧烈扩张和城市人口快速聚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人地空间失调已成为城市和区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本文以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区为案例,采用基尼系数、空间指向系数、比较优势指数和离差系数模型分析了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的空间失调和演化特征,使用OLS和GWR模型探讨了城市人地空间失调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人地空间分布失调的主要症结是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快、分布失衡、波动剧烈,并具有先扩大后缩小的动态特征;(2)城市人地空间格局失调的主导症结是建设用地向中心城市的聚集超前于城市人口聚集,表现为区域分异和空间极化特征,并伴随城市发展呈现"人口冒进-土地冒进-人地协调"的演化特征;(3)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土地城镇化水平、土地的经济效率和城市区位差异是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空间失调的重要驱动因素。相关结论可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城市人口 空间失调 驱动机制 离差系数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 台湾海峡西岸地区
原文传递
人口老龄化空间非均衡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聂高辉 晏佳惠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我国人口老龄化在不断演变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选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测算和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空间非均衡程度,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从人口老龄化空间非均衡程度来看:西部空间非... 我国人口老龄化在不断演变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选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测算和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空间非均衡程度,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从人口老龄化空间非均衡程度来看:西部空间非均衡程度最大,东西空间非均衡差距最大;人口老龄化空间非均衡程度在2010年以前主要来源于各空间之间非均衡差距Gnb,2010年以后却主要来源于空间超变密度Gt。从人口老龄化空间非均衡的影响因素来看:人均GDP、城镇化率、文盲率会加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产业结构优化、人口性别比会减弱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东、中、西部空间总体情况与我国整体情况基本一致,不同在于西部空间经济发展会弱化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加重人口老龄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空间非均衡 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 影响因素面板数据模型
下载PDF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不平衡性与成因探究——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考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焦云霞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9,共13页
本文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视角,采用Theil指数测度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并利用QAP方法探究其成因。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呈下降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其空间不平衡性的主要来... 本文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视角,采用Theil指数测度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并利用QAP方法探究其成因。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呈下降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其空间不平衡性的主要来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数字技术水平地区差距是造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距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决定因素,而城镇化水平地区差距是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决定因素。为协同提升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应客观对待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空间不平衡性 THEIL指数 QAP方法
下载PDF
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及其成因解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华军 李超 +1 位作者 彭莹 贾文星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Malmguist生产率指数,揭示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特征,进一步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慢。从结构组成因素看,"十五"时期...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Malmguist生产率指数,揭示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特征,进一步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慢。从结构组成因素看,"十五"时期和"十二五"时期技术进步的差距是导致不同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十一五"时期则以技术效率为主。从外部影响因素看,缩小城市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市场化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可以有效促使不同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不平衡 二次指派程序
下载PDF
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数字创新发展:提升潜力与平衡路径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旭辉 庞正虎 《科研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共9页
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必须坚持数字创新引领发展。精准把握数字创新的提升潜力、准确辨析其失衡症结并探寻其平衡发展路径,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08—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超... 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必须坚持数字创新引领发展。精准把握数字创新的提升潜力、准确辨析其失衡症结并探寻其平衡发展路径,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08—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数字创新效率,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QAP方法全面揭示和识别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数字创新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全国和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数字创新效率均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各区域存在显著差距;(2)考察期内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数字创新发展空间不平衡程度表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其总体差距主要源于区域间差距;(3)全国数字创新发展总体离散程度呈扩大趋势,各区域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极化趋势,且极化趋势逐渐加剧;(4)对外开放程度不同是全国数字创新发展差异形成的最大成因,而区域数字创新发展差异的形成和变化的强度存在地区异质性,且不同区域主导因素有所差异。本研究对于协同提升中国数字创新发展水平、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 重大国家战略区域 空间非均衡
原文传递
An Improved Hilbert Curve for Parallel Spatial Data Partitioning 被引量:7
13
作者 MENG Lingkui HUANG Changqing ZHAO Chunyu LIN Zhiyong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7年第4期282-286,共5页
A novel Hilbert-curve is introduced for parallel spatial data partitioning,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huge-amount property of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the variable-length characteristic of vector data items. Based on t... A novel Hilbert-curve is introduced for parallel spatial data partitioning,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huge-amount property of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the variable-length characteristic of vector data items. Based on the improved Hilbert curve, the algorithm can be designed to achieve almost-uniform spatial data partitioning among multiple disks in parallel spatial databases. Thus, the phenomenon of data imbalance can be significantly avoided and search and query efficiency can be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spatial database spatial data partitioning data imbalance Hilbert curve
下载PDF
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格局研究
14
作者 杨红瑞 王丽丽 周吉光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21,27,共9页
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通过熵值法构建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利用核密度、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了京津冀数字经济的分布态势及空间特征,研究表明: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显著提升,京津双... 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通过熵值法构建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利用核密度、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了京津冀数字经济的分布态势及空间特征,研究表明: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显著提升,京津双城明显高于河北省所有城市,邢台和衡水最为落后;京津冀数字经济呈非均衡发展,不同城市之间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京津冀数字经济空间特征呈多中心模式,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天津为次核心,以石家庄、唐山、廊坊等为区域核心,其他城市为边缘的发展模式。因此,京津冀各地区要依据功能划分制定相应发展政策,充分发挥核心城市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推动边缘城市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数字经济 空间非均衡 空间特征
下载PDF
淮河流域蓄洪区居民迁建的空间失衡与重塑——基于蒙洼蓄洪区的实地考察
15
作者 张彪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淮河流域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中呈现居民迁建意愿与政策执行相悖的对立现象,清晰认识蓄洪区居民迁建过程的这种矛盾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空间理论视角分析蒙洼蓄洪区居民迁建的过程,发现空间失衡是影响这种独立矛盾的主要因素。物理空... 淮河流域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中呈现居民迁建意愿与政策执行相悖的对立现象,清晰认识蓄洪区居民迁建过程的这种矛盾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空间理论视角分析蒙洼蓄洪区居民迁建的过程,发现空间失衡是影响这种独立矛盾的主要因素。物理空间变化的不适应、社会空间的结构破坏与心理空间的路径依赖造成居民迁建的空间失衡。应当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引导迁建居民参与互联网活动,在网络空间中开展社会交往与空间互动,重塑新的空间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居民迁建 空间失衡 空间重塑 蓄洪区
下载PDF
中国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红军 陈鸣 +1 位作者 王胜光 程郁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二次指派程序方法探究了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且呈持续下降趋势,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不平衡特征,西部国家高新区增长较快,东部... 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二次指派程序方法探究了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且呈持续下降趋势,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不平衡特征,西部国家高新区增长较快,东部与中部国家高新区次之,东北部国家高新区相对较慢;从结构组成因素分析可知,技术进步差距是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空间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差距是次要原因;从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国家高新区之间的资本积累、双创平台、研发投入、产业结构等方面差距加剧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基于此,提出了推动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协同提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空间不平衡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耕地补充与撂荒的空间关系识别及其失衡归因
17
作者 郭维红 陈浮 +3 位作者 杨斌 蒋非非 马静 朱新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32,共13页
研究目的:探究耕地补充与耕地撂荒的空间匹配关系,为耕地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遥感监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失衡指数、地理探测器和增强回归树模型。研究结果:(1)近20年中国耕地年均补充263.22×10^(4) hm^(2),年... 研究目的:探究耕地补充与耕地撂荒的空间匹配关系,为耕地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遥感监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失衡指数、地理探测器和增强回归树模型。研究结果:(1)近20年中国耕地年均补充263.22×10^(4) hm^(2),年均补充率为1.39%,集中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耕地年均撂荒226.68×10^(4) hm^(2),年均撂荒率为1.19%,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2)耕地补充和耕地撂荒之间以轻度失衡和不失衡为主,但极度失衡和重度失衡的单元数量逐年增加。至2020年,中度、重度和极度失衡的单元占16.87%,主要分布在西北、黄河中游、西南和南部沿海地区。(3)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是耕地补充和撂荒失衡的主要空间集聚模式。其中,高—高集聚区集中在西北、黄河中游、西南和南部沿海地区,低—低集聚区集中在东北、长江中游、西南和北部沿海地区。(4)坡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为耕地补充与撂荒空间失衡主要的自然资源驱动因子,非农从业人数、农业机械总动力是主要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研究结论:耕地补充和撂荒之间空间失衡具有复杂性且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未来应基于不同的情景和目标综合确定最优的利用模式,为高质量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补充 耕地撂荒 空间关系 失衡指数 增强回归树模型
下载PDF
福建省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空间非均衡及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
18
作者 齐永杰 叶士琳 +1 位作者 徐玲琳 陈奕鑫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县域尺度,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福建...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县域尺度,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体差距较大,呈现先扩大后缩小趋势,且9个地市的地区内差距波动较大。地区间差距及超变密度是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距的主要来源。核密度曲线由尖峰、多峰形态向宽峰、单峰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右拖尾现象。中职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以经济发展水平较强超前型和较强滞后型为主,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经费 空间非均衡 协调关系 福建省
下载PDF
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动态演进
19
作者 马海良 高洁 +1 位作者 金瑞琪 江骋宇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剖析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趋势、衡量其空间非均衡状态是推进能源革命及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根据2003—2020年我国各省市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法,探究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动态演进特... 剖析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趋势、衡量其空间非均衡状态是推进能源革命及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根据2003—2020年我国各省市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法,探究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显示: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指数总体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由2003年的5.298上升至2020年的5.862;2)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分布的空间非均衡性较弱,呈现先升后降态势,即泰尔指数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发展态势,区域间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越来越大;3)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效应现象,且近年来总体空间格局分布变化较小。江浙沪地区始终呈现高高聚集的特征,而西南和华中地区则处于弱弱聚集。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构建区域利益共同体,通过技术交流等多种方式互惠互助、合作共赢,共同促进能源低碳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破解落后高耗能产业的模式锁定和路径依赖;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能源消费转型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 空间非均衡性 动态演进 莫兰指数
下载PDF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空间失衡对绿色经济的影响
20
作者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2,共10页
构建工业用地空间失衡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空间失衡现状及其对城市绿色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内,中国工业用地空间失衡度上涨了18.86%,中部、西部地区的工业用... 构建工业用地空间失衡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空间失衡现状及其对城市绿色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内,中国工业用地空间失衡度上涨了18.86%,中部、西部地区的工业用地空间失衡程度加剧,东部地区失衡状况有所改善,2019年工业用地空间失衡度呈现由西部到东部、中部递减的分布状态。生态约束和土地开发广度分别是影响工业用地供给能力和开发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掠夺式开发导致的开发过度型失衡对绿色经济产生线性抑制效应;开发不足型失衡对绿色经济增长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作用,即适度的开发不足将带来长期效益和绿色效率改善;过度的开发不足将导致空间资源严重浪费,阻碍绿色经济增长。因此,协调工业用地供给能力与开发强度、推动工业用地开发走向空间均衡,是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空间失衡 绿色经济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