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0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1
作者 金龙涛 高华利 +1 位作者 孙健 陆纯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5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推拿、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2星期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5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推拿、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2星期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2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有很好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头针 推拿 脑性瘫痪 脑瘫 痉挛型 Ashworth分级法 GMFM评分
下载PDF
核心控制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跃琴 张惠佳 +6 位作者 覃蓉 杨勇 廖公平 童英姿 刘璨 胡继红 王跑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探讨核心控制训练方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配合针灸、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控制训练。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核心控制训练方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配合针灸、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控制训练。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和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TCT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控制训练能加强躯干的控制能力,可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核心控制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躯干控制
下载PDF
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高晶 王丽娜 赵斌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 观察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神经发育促进技术、推拿及物理因子治疗等常规康复治... 目的 观察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神经发育促进技术、推拿及物理因子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每次20 min,每天1次,每周5天,共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患儿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利用关节量角器对其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背屈角进行测量,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综合评定和观察.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评分[(1.79 ±0.54)、(1.00±0.60)和(2.29±1.7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82 ±0.53)、(1.15±0.44)和(2.52±1.89)分],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背屈的角度均大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背屈角的角度[(97.06±19.03)°、(53.38 ±12.54)°、(8.38±9.11)°]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98.94±21.42)°、(56.52±12.90)°、(5.30±14.30)°],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总分均大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GMFM总分(138.18 ±54.86)大于对照组治疗后(112.21 ±62.44),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可以有效地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增加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肌张力 关节活动度 运动疗法 运动功能 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
原文传递
家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丁宇 周兵 陆波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家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我国在2013年1月到12月所接收的240例脑瘫患儿,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儿的家属进行康复护理的相关指导,内容主要包含对头部的自主控制训练,日常行动的相关训练,营养饮... 目的:研究家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我国在2013年1月到12月所接收的240例脑瘫患儿,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儿的家属进行康复护理的相关指导,内容主要包含对头部的自主控制训练,日常行动的相关训练,营养饮食的训练,并通过对比接受家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影响情况;结果:患者在接受家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都比护理之前好,而且效率高达85%以上;结论:家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够在脑瘫患儿的治疗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取得较高的效果,可以在临床医学之中进行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脑瘫患儿 自主控制 痉挛型
下载PDF
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在痉挛型偏瘫儿童中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何璐 徐开寿 +2 位作者 邱晒红 靳晓坤 麦坚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2-825,共4页
目的:检验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在痉挛型偏瘫儿童中的信度,为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在痉挛型偏瘫儿童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0例能理解简单指令的痉挛型偏瘫儿童参加本研究,由两位熟练掌握UEFT评分标准的作业治疗师同时... 目的:检验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在痉挛型偏瘫儿童中的信度,为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在痉挛型偏瘫儿童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0例能理解简单指令的痉挛型偏瘫儿童参加本研究,由两位熟练掌握UEFT评分标准的作业治疗师同时进行UEFT评分,评分结果由不参与评价的作者最后进行汇总统计,患侧、健侧上肢均进行UEFT测试。把UEFT抓握、捏、放置、旋转、书写五个功能区分数以及试验总分共6部分分数单独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等级间相关系数(ICC)分别检验UEFT患侧、健侧上肢的评价者间信度(组间信度)。结果:UEFT在患侧和健侧上肢水平都有较高的评价者间信度(患侧上肢的ICC值=0.921—0.976;健侧上肢的ICC值=0.926—0.973),且95%可信区间集中(P<0.001)。结论:UEFT用于评定痉挛型偏瘫儿童的上肢功能测试时具有较好的评价者间信度。同时,UEFT具有使用简便、实用、准确的优点,为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诊断和评价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 信度 痉挛型 偏瘫 儿童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配合悬吊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和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继华 高丙南 +4 位作者 吴丽 徐晓 董宠凯 刘砚杰 赵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717-721,共5页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配合悬吊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和H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8—2017-08河南省省立医院9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均给予运动训练、推拿、脑循环等常规疗法,对...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配合悬吊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和H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8—2017-08河南省省立医院9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均给予运动训练、推拿、脑循环等常规疗法,对照组加用悬吊训练,联合组加用悬吊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儿童改良巴氏指数量表(AD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D区和E区评分显著提升(P<0.05),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MAS)评分、足背屈角均显著降低和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H反射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波幅和最大H波/最大M波(H/M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运动能力、肌痉挛症状、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和收缩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患儿 痉挛型 悬吊 肌电生物反馈 H反射 肌张力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曲荣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12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联合针刺夹脊穴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结合康...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联合针刺夹脊穴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时采用Fugl 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Fugl Meyer评分治疗后4周[(66.9±11.7)分比(63.6±11.3)分,t=2.247]、8周[(73.2±11.2)分比(67.4±10.7)分,t=2.896]、12周[(79.6±12.4)分比(71.3±11.6)分,t=3.283]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4周[(52.3±9.2)分比(48.3±8.7)分,t=2.438]、8周[(62.5±9.4)分比(55.6±8.8)分,t=3.196]、12周[(68.9±10.5)分比(60.4±9.7)分,t=4.395]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71.1%(27/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P=0.038).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针刺夹脊穴可明显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肉痉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轻截瘫 痉挛性 针刺疗法 醒脑开窍 夹脊 针灸康复
原文传递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inflammatory cytokines expression of spastic cerebral palsy rats 被引量:18
8
作者 Ya-Chao Qi Xiang-Jian Xiao +4 位作者 Rui-Sheng Duan Yue-Hong Yue Xiao-Ling Zhang Jun-Tao Li Ya-Zhou L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4年第6期492-495,共4页
Objective:To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interleukin-6(IL-6),C-reactive protein(CRP),nitric oxide synthase(NOS) content and muscular tension of spasticity cerebral... Objective:To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interleukin-6(IL-6),C-reactive protein(CRP),nitric oxide synthase(NOS) content and muscular tension of spasticity cerebral palsy rat model.Methods:The ra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model group and acupuncture group.After successful modeling,the muscular tension and the content of TNF- α,IL-6,CRP.NOS were measured.Results:The serum TNF- α,IL—6,CRP,NOS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P<0.05).The low and high shear viscosity of whole blood of the acupunctur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P<0.05).The 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indexes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Acupunctu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muscular tension of spastic cerebral palsy rat and increased the active extent in the paralytie extremity(P<0.05),but it could not be restored to normal level.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d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Acupuncture treatment can inhibit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cells after brain injury,then reduce immune injury,relieve muscle spasms and reduce muscular 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spastic CEREBRAL PALSY INFLAMMATORY factors MUSCULAR tension
下载PDF
针推结合Bobath治疗痉挛性脑瘫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菲 孙琦 +2 位作者 刘海兵 谢晶军 马妍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观察针推结合辅助Bobath三联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头针加体针治疗,推拿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督调脑加局部四肢,运动组采用Bobath疗法,三联组采用针刺加推拿加Bobath疗法,共治疗... 目的观察针推结合辅助Bobath三联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头针加体针治疗,推拿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督调脑加局部四肢,运动组采用Bobath疗法,三联组采用针刺加推拿加Bobath疗法,共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及半年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72.4%(21/29),推拿组70.0%(21/30),运动组70.0%(21/30),三联组96.1%(28/29),三联组疗效最优(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至半年随访,4组MAS评分降低(P<0.01),GMFM、ALD评分升高(P<0.01)。与其余3组比较,在治疗2个月至半年后随访,三联组MAS降低,ADL、GMFM升高(P<0.01,P<0.05)。结论针推结合Bobath疗法能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比单一的治疗方法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针刺 推拿 BOBATH疗法
原文传递
Spinal cord involvement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被引量:15
10
作者 Raffaele Nardone Yvonne Hller +5 位作者 Monica Storti Piergiorgio Lochner Frediano Tezzon Stefan Golaszewski Francesco Brigo Eugen Trink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10期2578-2585,共8页
A severe spinal cord involvement may rarely occur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other chronic liver diseases;this complication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overt liver failure and surgical or spontaneous porto-systemic... A severe spinal cord involvement may rarely occur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other chronic liver diseases;this complication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overt liver failure and surgical or spontaneous porto-systemic shunt.Hepatic myelopathy(HM)is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weakness and spasticity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while sensory and sphincter disturbances have rarely been described and are usually less important.The diagnosis is assigned in the appropriate clinical setting on clinical grounds after the exclusion of other clinical entities leading to spastic paraparesi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often unremarkable;however,also intracerebral corticospinal tract abnor-malities have been reported recently.The study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ay disclose central conduction abnormalities even before HM is clinically manifest.HM responds poorly to blood ammonia-lowering and other conservative medical therapy.Liver transplantation represents a potentially definitive treatment for HM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of Child-Pugh B and C grades.Other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in HM include surgical ligation,shunt reduction,or occlusion by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myelopathy spastic paraparesis CIRRHOSIS Chronic liver disease Porto-systemic shunt Liver transplantation Endovascular procedures
下载PDF
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于川 申斌 +1 位作者 许世闻 王迎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金针王乐亭"中风十三治"之"手足十二针法"针刺,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2... 目的比较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金针王乐亭"中风十三治"之"手足十二针法"针刺,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20次。A组针刺得气后不留针,即刻起针;B组得气后留针30 min;C组得气后留针60 min。比较3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AS)。结果 3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SI评分及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CSI评分及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针刺后留针60 min,针刺后不留针及留针30 min均更能改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痉挛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留针时间 中风后遗症 偏瘫 痉挛性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和步行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6
12
作者 马婷婷 张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60-1265,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和步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北京博爱医院儿童物理疗法科收治的3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对照组行常规物理治疗60 min,试验组...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和步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北京博爱医院儿童物理疗法科收治的3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对照组行常规物理治疗60 min,试验组行常规物理治疗30 min和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30 min。训练前、训练8周后、训练结束后随访1个月,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WT)、6分钟步行距离(6MWD)、生理消耗指数、粗大运动功能测试D区和E区、压力中心包络面积、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脱落4例。试验组训练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t|>3.219,P<0.05),1个月随访时除10MWT明显降低外(|t|>3.491,P<0.01),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t|<1.565,P>0.05);训练后和随访时,除6MWD外,其他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08,P<0.05)。结论在传统物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可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平衡和步行,疗效可持续至少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 运动 平衡 步行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发育与智力提高的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新剑 仇爱珍 +3 位作者 金鑫 杨忠秀 李理 李之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3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发育与智力提高的作用。方法7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治疗前与治疗1、3个月...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发育与智力提高的作用。方法7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治疗前与治疗1、3个月末,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小腿三头肌痉挛情况,采用88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及FMEM量表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采用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DQ)评定小儿发育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评级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FM-88评分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A区卧位翻身、B区坐位、C区爬跪、D区站立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得分(P<0.05)。FMEM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FMEM 5个能区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尤其在B区上肢关节活动能力、C区抓握能力及D区操作能力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治疗后D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发育与智力提高具有显著效果,对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且简单易行,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MS 康复训练 脑瘫 痉挛型 运动功能 智力
下载PDF
运动灸配合反射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莉 施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评价运动灸配合反射抑制模式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合格受试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试验组(A组,30例)采用运动灸配合反射抑制模式治疗;对照组(B组,30例)采用运动灸治疗;对照组(C组,30例... 目的评价运动灸配合反射抑制模式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合格受试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试验组(A组,30例)采用运动灸配合反射抑制模式治疗;对照组(B组,30例)采用运动灸治疗;对照组(C组,30例)采用反射抑制模式治疗。观察指标为改良Ashworth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 3组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期间,组间ND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各关节均有所改善,但是A组肘关节、膝关节改善均优于B组和C组。各组急性期总有效例数最高,其次为恢复期,后遗症期;A组急性期总有效例数远高于B组、C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例数差别不大。结论运动灸配合反射抑制模式对改善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单一疗法,而且对急性期患者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康复 中风并发症 偏瘫 瘫痪 痉挛性
下载PDF
踝足矫形器(AFO)对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及ADL的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罗颖 刘夕东 梅洪 《中国康复》 2011年第6期469-470,共2页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器(AFO)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CP患儿26例,随机分为AFO组和对照组各13例,在采用相同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AFO组患儿每次治疗后坚持佩戴AFO。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2组患儿腓肠肌痉挛程...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器(AFO)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CP患儿26例,随机分为AFO组和对照组各13例,在采用相同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AFO组患儿每次治疗后坚持佩戴AFO。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2组患儿腓肠肌痉挛程度;测量休息位踝关节角度(rROM);脑瘫粗大运动评分量表(GMFM)评定站立和走跑跳两大运动功能及参照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2组患儿腓肠肌痉挛程度及rROM均明显改善(P<0.05);AFO组表现更明显(P<0.05)。GMFM和ADL评分AFO组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AFO可降低CP患儿下肢的肌张力,矫正足踝部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足矫形器 脑瘫 痉挛型 ADL
下载PDF
头穴丛刺配合蜡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任婷 朱路文 唐强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配合蜡疗对脑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并给予针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上田法及各项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配合蜡疗对脑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并给予针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上田法及各项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蜡疗。每日1次,共治疗8星期。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GMFM-88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头穴丛刺配合蜡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有益于促进脑瘫患者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头针 丛刺 蜡疗 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改良Ashworth量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
下载PDF
ICF理论框架在小儿脑性瘫痪社区家庭康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明武 黄艳植 +6 位作者 林盈盈 陈国治 谭玮玮 黄亮量 罗寀宾 蒙爱珍 蒋锦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索以ICF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的理论架构与方法。方法根据ICF理论框架,综合多种评估工具和自编工作量表,开发评估系统。对50例农村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社区家庭康复1年。结果和结论 ICF理论框架为小儿脑瘫社区... 目的探索以ICF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的理论架构与方法。方法根据ICF理论框架,综合多种评估工具和自编工作量表,开发评估系统。对50例农村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社区家庭康复1年。结果和结论 ICF理论框架为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提供良好的架构,为评估工具的建立与体系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评估结果所制定的康复计划依从性较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国际功能 残疾和健康分类 社区康复 评定
下载PDF
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国书 李昌生 +2 位作者 戚红亮 李志峰 俞昌德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修订的Ashwo... 目的观察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分级、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分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MAS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风并发症 偏瘫 瘫痪 痉挛性 颅缝 康复训练 头针
下载PDF
Bobath、Rood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妃凤 陈戈 +2 位作者 洪家文 孙芳 黄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Bobath、Rood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康复科收治的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以及对照组各27... 目的:观察Bobath、Rood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康复科收治的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以及对照组各27例,四组均进行基础治疗4周,三组技术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应的抑制降低痉挛的康复训练,采用MAS、FMA、MBI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肌张力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FMA、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Bobath技术、Rood技术或PNF技术都可以降低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肌张力,促进偏瘫侧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ADL功能,改善预后;三种康复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无明显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偏瘫 痉挛 BOBATH技术 Rood技术 PNF技术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针刺推拿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向俊璐 周文智 +2 位作者 田萍 杨力 杨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的49例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针刺推拿治疗,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和...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的49例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针刺推拿治疗,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测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CSS评分结果显著优于治疗前(P<0.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78.26%(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针刺推拿,可更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尖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尖足 针刺 推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