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真实到概念——“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中空间意识培养 被引量:20
1
作者 薛滨夏 周立军 于戈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1,共3页
从建筑形态认知与创新入手,探讨了"建筑设计基础"课中空间认知启蒙和空间意识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形式创造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而在探究空间语汇拓展与概念转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概念引导为主线,变形与释义为核心的"空间概... 从建筑形态认知与创新入手,探讨了"建筑设计基础"课中空间认知启蒙和空间意识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形式创造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而在探究空间语汇拓展与概念转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概念引导为主线,变形与释义为核心的"空间概念"启发式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形态 “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 空间意识 “概念”引导 创造性思维
原文传递
卡夫卡的空间意识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德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7-143,共7页
空间意识构成了卡夫卡小说的典型特征。在卡夫卡小说中,空间不但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其本身也是主人公存在状态的一种象征。从互文角度考察,卡夫卡主要作品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叙事空间:封闭的私密空间表现了作家作为流放者和边缘... 空间意识构成了卡夫卡小说的典型特征。在卡夫卡小说中,空间不但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其本身也是主人公存在状态的一种象征。从互文角度考察,卡夫卡主要作品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叙事空间:封闭的私密空间表现了作家作为流放者和边缘人的空间焦虑;过渡的空间象征了作为流放者的无定点性;而不可企及和超越的空间则体现了作家在形而上境界的执著追求。卡夫卡的空间意识为当代读者认识20世纪小说叙事的美学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空间意识 叙事结构
下载PDF
《红楼梦》四季性意象结构的空间意识 被引量:5
3
作者 裘新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5期42-46,共5页
《红楼梦》四季性意象结构,不仅在时序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四季循环,而且在空间上也有它坚实的环境坐标系,呈现出庭院结构的特点。庭院意识与四季意识的融合,构筑起《红楼梦》艺术结构既集中统一又四处伸展,既相对静止又流动变化的立体综... 《红楼梦》四季性意象结构,不仅在时序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四季循环,而且在空间上也有它坚实的环境坐标系,呈现出庭院结构的特点。庭院意识与四季意识的融合,构筑起《红楼梦》艺术结构既集中统一又四处伸展,既相对静止又流动变化的立体综合思维态势,充分体现出中国人传统素朴的整体观念和求统一的思维方式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辩证综合、互补相济、直觉意象的特征,从而打破了旧小说单纯以结构故事为中心的单线推进式的平面性结构格局。大观园的四时气象主要通过梦之夏的铺陈来渲染出贾家的富贵繁盛,从而与梦之秋冬阶段的萧条空荡形成艺术上的极大反差,即一极热一极冷,一喜一悲,互为反衬,呈现出小说四季阴阳正反对比式结构,显得既博大万象又寓意深远。在四季性意象思维中,小说通过巧妙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园林意识,抒情性地而又画面生动地将对社会、人生和自然宇宙的思考有机贯通起来,达到了情深、景美、理透三者融合无间的至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性 意象结构 空间意识 大观园
下载PDF
体育建筑空间发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海燕 陈丹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4,79,共6页
人类利用身体进行生产和劳动,不断塑造生活场所,营造场所空间。在社会发展中,身体作为建立个人和社会的物质载体,出现了展示身体的空间——体育建筑。体育建筑空间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保持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体育建筑空间观念相比体育... 人类利用身体进行生产和劳动,不断塑造生活场所,营造场所空间。在社会发展中,身体作为建立个人和社会的物质载体,出现了展示身体的空间——体育建筑。体育建筑空间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保持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体育建筑空间观念相比体育建筑空间意识要早;体育建筑空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处于空间观念的超越性与对象化的把握方式中,后来,体育建筑空间与主体、与生存生活建立了一种自觉的存在论关系或反思性关系。通过梳理体育建筑空间的发展脉络,能够深入了解体育建筑空间的内涵及其本质。体育建筑空间是一个历史、发展的空间,在展现所处时代的身体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的同时,通过其空间主题和空间方位展现了所处社会的现实秩序,这不仅包含物质层面,也包含了精神的层面;这些内容的表达都是通过身体的活动在其中创造一个空间活动的整体,让所有的程序在其中进行。这一空间有身体活动的特点,有社会生活的特点,有所处时代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建筑空间 空间意识 空间观念
下载PDF
论网络虚拟空间对文学空间意识的开拓 被引量:1
5
作者 贺天忠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8,共5页
空间意识和意识空间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往信息传播媒体的变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络媒体实际上是把宇宙自然物理空间意识和人类心理时空以虚拟存在的方式再现、生产并无限扩展。网络虚拟空间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空间意识,其中包... 空间意识和意识空间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往信息传播媒体的变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络媒体实际上是把宇宙自然物理空间意识和人类心理时空以虚拟存在的方式再现、生产并无限扩展。网络虚拟空间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空间意识,其中包括文学的空间意识;网络虚拟空间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能动创造性,也广泛地激发了人们的文学创造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意识 网络空间 文学空间 虚拟性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中女性空间意识与身份想象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9-615,共7页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一部小说。小说中,康普生家的三代女性康普生太太、凯蒂、小昆丁都缺乏正确的空间意识,她们或固步自封,画地为牢,陷入空间瘫痪和哀怨之中,沦为可悲的空间剥削者;或矛盾徘徊...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一部小说。小说中,康普生家的三代女性康普生太太、凯蒂、小昆丁都缺乏正确的空间意识,她们或固步自封,画地为牢,陷入空间瘫痪和哀怨之中,沦为可悲的空间剥削者;或矛盾徘徊,在两种空间意识的夹缝中挣扎,选择妥协和流浪;或激烈抗争,舍弃传统空间,却泯灭在现代空间的迷雾中。空间意识的错位导致了她们身份的异化和缺失,是造成三人悲剧的深层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只有使传统私密空间与现代开放空间保持平衡,消除空间划分的性别桎梏,才能避免康普生家女性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 女性 空间意识 身份想象
下载PDF
论中西绘画空间意识的差异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友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5-157,共3页
中西方绘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美学理论下形成,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艺术风格,也使它们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中国绘画强调绘画的精神内涵,提倡画家结合自身对景物的感受和自己的思想进行艺术创作,而西方绘画则严格依据几何学和透视学的科学原... 中西方绘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美学理论下形成,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艺术风格,也使它们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中国绘画强调绘画的精神内涵,提倡画家结合自身对景物的感受和自己的思想进行艺术创作,而西方绘画则严格依据几何学和透视学的科学原理进行艺术绘画创作。正因如此,才形成了中西方绘画在空间意识上的巨大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世界艺术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绘画 空间意识 差异性
下载PDF
谈透视学在环艺设计中的基础地位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2-74,共3页
透视学在环艺设计中的基础作用倍受人们的重视,如果缺乏一定的透视学知识,很难想象能够学好或从事环艺设计。本文通过对透视规律、透视技法、透视原理的掌握,来提高学习或从事环艺设计者的空间意识、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效果,使环艺设计... 透视学在环艺设计中的基础作用倍受人们的重视,如果缺乏一定的透视学知识,很难想象能够学好或从事环艺设计。本文通过对透视规律、透视技法、透视原理的掌握,来提高学习或从事环艺设计者的空间意识、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效果,使环艺设计作品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学 环艺设计 空间意识 艺术效果
下载PDF
中西古典建筑艺术中空间意识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中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基于相异的自然观、思维方式、文化环境,中西古典建筑艺术有着迥异的空间意识。中国古典建筑组群式的空间构成方式,比较模糊、变幻的空间思维意识,空间追求旨趣侧重于表现精神美;西方古典建筑集中式的空间构成方式,空间思维显得清晰、确... 基于相异的自然观、思维方式、文化环境,中西古典建筑艺术有着迥异的空间意识。中国古典建筑组群式的空间构成方式,比较模糊、变幻的空间思维意识,空间追求旨趣侧重于表现精神美;西方古典建筑集中式的空间构成方式,空间思维显得清晰、确定,在空间追求上偏向于反映形式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空间意识 精神 形式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空间意识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翔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7-132,共6页
鲁迅小说的空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物理空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地域方位,而是作为文化建构和价值体系的一种有效方式,维护和确证着现实合法性的社会秩序。相同和相异两种话语对话的中断和不融合现象,表征了主体的心理空间存在着极大的双... 鲁迅小说的空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物理空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地域方位,而是作为文化建构和价值体系的一种有效方式,维护和确证着现实合法性的社会秩序。相同和相异两种话语对话的中断和不融合现象,表征了主体的心理空间存在着极大的双向隔膜和话语排斥。其意义的扩充本源于时间与空间的交互影响以及通过空间的多维层次关联来洞悉历史文化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空间意识 物理空间 心理空间 时间空间化
下载PDF
《三代》与《家》第三代空间结构对比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美兰 周子又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15-120,共6页
现代小说中最受重视的空间是作品中人物构成的心理空间。因此,在空间研究中重要的是研究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如何认知空间,即对"空间意识"的把握。《三代》与《家》作为反映殖民时期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作品,主要通过描写作品人... 现代小说中最受重视的空间是作品中人物构成的心理空间。因此,在空间研究中重要的是研究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如何认知空间,即对"空间意识"的把握。《三代》与《家》作为反映殖民时期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作品,主要通过描写作品人物间的矛盾,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象与作者的创作取向。因此,分析人物间的矛盾关系如何在空间结构中体现出来将对主题的把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代》中德基的空间被认为是调和与和谐的空间,而《家》中觉新的空间则被认为是懦弱与无抵抗的空间。德基和觉新的空间原本都是第一代空间,后由于第一代的过世转变成了第三代的空间。这两个第一代的空间都被刻画成否定的空间,到了第三代之后,德基逐渐将其转变成积极肯定的空间,而觉新却使它变得更加封闭与消极,直至逐渐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 《家》 第三代空间 心理空间 空间意识 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下载PDF
旅行文献集成与空间身份建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德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5,共7页
理查德.哈克路特编纂的《主要的航海》是第一份切实的可以证明英国开始建立其新的全球视野的文献,然而至今尚未引起国内论者足够的关注和研究。考察编纂者所处的时代大背景和个人思想历程可以发现,此书在促进英格兰民族空间意识的转换... 理查德.哈克路特编纂的《主要的航海》是第一份切实的可以证明英国开始建立其新的全球视野的文献,然而至今尚未引起国内论者足够的关注和研究。考察编纂者所处的时代大背景和个人思想历程可以发现,此书在促进英格兰民族空间意识的转换和全球视野的建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编纂者精心运用的叙事策略、修辞手法和体裁风格则在推进意识形态目标中发挥了重要的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旅行文学 空间意识 全球视野 民族身份认同
下载PDF
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小说的空间意识与独特韵味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明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9-92,共4页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是在空间中展开的,体现了作者对安放身体的空间的独特领会。对空间的看重不只是因为张爱玲对具体的生存空间的体悟,也深植于张爱玲对时间的想象。在一个对时间逻辑充满着热切想望的时代,张爱玲对生命困境的解决不是在...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是在空间中展开的,体现了作者对安放身体的空间的独特领会。对空间的看重不只是因为张爱玲对具体的生存空间的体悟,也深植于张爱玲对时间的想象。在一个对时间逻辑充满着热切想望的时代,张爱玲对生命困境的解决不是在时间中完成,而是选择了在空间中探问。正因如此,张爱玲的作品显现出了独具的风采与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城之恋》 张爱玲 空间意识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时空意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惠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07-111,共5页
中国古代山水诗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血脉相通的亲密关系,这一亲密关系通过大量的荒野意象加以呈现,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开发荒野这一现实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时空意识。中国古代山水诗由此也就表达出一个"追忆"主题,表现出一种荒... 中国古代山水诗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血脉相通的亲密关系,这一亲密关系通过大量的荒野意象加以呈现,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开发荒野这一现实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时空意识。中国古代山水诗由此也就表达出一个"追忆"主题,表现出一种荒野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时间意识 空间意识 “追忆”主题 荒野美学
下载PDF
《文心雕龙》生态论之时空意识探究
15
作者 徐超 胡红梅 《语文学刊》 2022年第3期8-14,共7页
《文心雕龙》是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刘勰的生态观具有鲜明的时空意识,其对四季的流转、写景语词的变化等非常关注。在人与自然所营造的世界中,刘勰也着力体验两者之间主客体交互的方位感,并从地理环境功... 《文心雕龙》是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刘勰的生态观具有鲜明的时空意识,其对四季的流转、写景语词的变化等非常关注。在人与自然所营造的世界中,刘勰也着力体验两者之间主客体交互的方位感,并从地理环境功能论角度提出“江山之助”论。刘勰的生态观将时空进行有机融合,以一种“神用象通”的生态化思辨实现自然与文的异质同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生态论 时间意识 空间意识
下载PDF
晚明“苏州片”中的通景屏研究——以烟台市博物馆藏《清娱图》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真 《艺术与民俗》 2021年第2期82-88,共7页
通景屏由屏风发展而来,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绘画形式。晚明社会动荡,审美变化明显,在人物故事图通景屏上常可挖掘其深层次的社会背景,从中管窥当时的物质文化特点和审美意识的嬗变。文章以烟台市博物馆藏晚明通景... 通景屏由屏风发展而来,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绘画形式。晚明社会动荡,审美变化明显,在人物故事图通景屏上常可挖掘其深层次的社会背景,从中管窥当时的物质文化特点和审美意识的嬗变。文章以烟台市博物馆藏晚明通景屏《清娱图》为例,分析其表现的空间意识,探究其呈现的晚明审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景屏 苏州片 空间意识 审美意识
原文传递
韩愈刺潮诗之时空观
17
作者 李卉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5-22,共8页
韩愈在刺潮诗中表现出较强的时空观,借由空间上的数量词、形容词或"对比"设计,呈现空间的辽阔、空漠感,借以凸显贬谪之地潮州与长安距离之远的空间意象。或以夸大的手法将岭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环境加以陌生化、险恶化处理,来... 韩愈在刺潮诗中表现出较强的时空观,借由空间上的数量词、形容词或"对比"设计,呈现空间的辽阔、空漠感,借以凸显贬谪之地潮州与长安距离之远的空间意象。或以夸大的手法将岭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环境加以陌生化、险恶化处理,来凸显贬谪之地的环境的险恶,并以此烘托自己内心的恐惧与不安。韩愈在刺潮诗中对空间意识的运用,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这些空间意象紧密结合,暗示着韩愈远离了政治的核心,满腔的抱负理想都不能得到尽情的施展,有志不能伸的苦闷与心中对于贬谪地的恐惧。对于时间的感知会因人、因事、因地而有所差异,逐臣韩愈从时值中感知到漫长的谪居生活与老之将至,凸出其感知时间的流逝及内心的焦虑与无助感。或以"昔今"两相对照及自然现象,来感受生命的流动,表达出内心的浓浓愁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刺潮诗 空间意识 时间意识
下载PDF
构建空间意识 训练思维表达——《室内外专业绘画》课程改革初探
18
作者 田华 莫日根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51期97-98,共2页
《室内外专业绘画》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思维及图形表达训练,培养和构建空间意识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针对课程当前的教学问题,根据环境艺术教学培养目标要求,着重对基础教学过程中空间意识的培养体系提... 《室内外专业绘画》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思维及图形表达训练,培养和构建空间意识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针对课程当前的教学问题,根据环境艺术教学培养目标要求,着重对基础教学过程中空间意识的培养体系提出教学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意识 空间思维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论《辋川集》中的情感意识与空间意识
19
作者 于振生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4-57,共4页
《辋川集》是王维与好友裴迪在其辋川别业的唱和之作,前人对王维《辋川集》的研究多集中于佛禅之趣和文本的审美分析上。文论试从情感意识和空间意识两方面来对其进行探讨,首先对王维《辋川集》中蕴含的友情及愁情两方面的情感意识进行... 《辋川集》是王维与好友裴迪在其辋川别业的唱和之作,前人对王维《辋川集》的研究多集中于佛禅之趣和文本的审美分析上。文论试从情感意识和空间意识两方面来对其进行探讨,首先对王维《辋川集》中蕴含的友情及愁情两方面的情感意识进行分析,进而结合王维"诗画相融"的诗歌创作特点对其诗中意境空间的营造艺术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以求对王维《辋川集》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多元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辋川集》 情感意识 空间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