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注入法获得大豆—小麦分子远缘杂种及后代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70
1
作者 吴丽芳 余增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6-211,共6页
通过能量 30keV、剂量 7× 1 0 1 6 离子 /cm2 的Ar+注入 ,将两个大豆品种的全DNA(4 0 0 μg/ml)分别导入两个小麦栽培品种皖 92 1 0和扬麦 5号。经过离子注入和大豆DNA处理的种子发育成为植株后 ,当代未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受体的变... 通过能量 30keV、剂量 7× 1 0 1 6 离子 /cm2 的Ar+注入 ,将两个大豆品种的全DNA(4 0 0 μg/ml)分别导入两个小麦栽培品种皖 92 1 0和扬麦 5号。经过离子注入和大豆DNA处理的种子发育成为植株后 ,当代未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受体的变异性状。经转化处理的植株成熟后 ,按株分别收获脱粒 ,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等性状进行分析 ,发现有两个单株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 2 0 46 %和 2 5 35 % ,明显高于受体。说明通过离子束介导外源DNA转化技术 ,可以绕过复杂的组培过程而由成熟种子直接发育为植株 ,也可获得带有目的性状的转化后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大豆 dna 小麦 分子远缘杂种 后代变异
下载PDF
大豆DNA直接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祁永红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4-36,共3页
本文报导了大豆DNA直接导入自交授粉后的玉米自交系中的实验结果 ,通过 1 994~ 1 998年的 5代观察 :玉米自交授粉后 2 2h导入外源DNA所产生的变异率最高 ,其变异性状较丰富 ,既具有供体性状的类型 ,也有新产生的类型 ,且多数性状在D4 ... 本文报导了大豆DNA直接导入自交授粉后的玉米自交系中的实验结果 ,通过 1 994~ 1 998年的 5代观察 :玉米自交授粉后 2 2h导入外源DNA所产生的变异率最高 ,其变异性状较丰富 ,既具有供体性状的类型 ,也有新产生的类型 ,且多数性状在D4 代即能稳定 ,个别性状稳定较慢 ;实验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dna 花粉管通道 玉米自交系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后代的蛋白质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姬生栋 李吉学 +4 位作者 徐存拴 秦广雍 霍裕平 赵宗武 马华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21,共4页
用离子注入法转大豆 DNA至小麦 ,结果表明 ,当代转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 ,得到高蛋白 (>19% )和低蛋白含量 (≤ 13.99% )两种极端变异新材料。蛋白质含量大于 19% (对照为 15 .9% )的有 2 2株 ,占处理总株数 (362 6株 )... 用离子注入法转大豆 DNA至小麦 ,结果表明 ,当代转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 ,得到高蛋白 (>19% )和低蛋白含量 (≤ 13.99% )两种极端变异新材料。蛋白质含量大于 19% (对照为 15 .9% )的有 2 2株 ,占处理总株数 (362 6株 )的 0 .7% ;13.99%以下的有 5株 ,占总株数的 0 .1%。DNA导入方式对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无影响 ,无论导入大豆全长 DNA还是片段 DNA ,均引起当代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离子束 大豆dna 基因转移 蛋白质 含量分析 品质改良
下载PDF
离子注入等方法处理小麦种子后幼叶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俊杰 姬生栋 王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7-70,共4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研究了离子注入、SSC浸泡、DNA溶液浸泡和经离子注入转大豆DNA的小麦种子萌发 10 d后 ,幼叶中 SDH、G6 PD、α- Amy3种同工酶的变化 ,结果表明 :各处理均可引起小麦幼叶中G6 PD、SDH、α- Am y酶带与酶活...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研究了离子注入、SSC浸泡、DNA溶液浸泡和经离子注入转大豆DNA的小麦种子萌发 10 d后 ,幼叶中 SDH、G6 PD、α- Amy3种同工酶的变化 ,结果表明 :各处理均可引起小麦幼叶中G6 PD、SDH、α- Am y酶带与酶活性的变化 ;DNA片段比全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大豆dna 小麦 同工酶 种子处理
下载PDF
Analyses of Protein and Oil of Maize Offsprings Plants Introducing Soybean DNA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慧英 田夏红 +1 位作者 冯锐 刘爱花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6期74-77,共4页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was aimed to explore character variation between different families after DNA introduction and select variant plants with good stability. [Method] The method of pollen-tube-pathway was used ...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was aimed to explore character variation between different families after DNA introduction and select variant plants with good stability. [Method] The method of pollen-tube-pathway was used to introduce total DNA of soybean into normal maize inbred line 7313 for selecting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When field characters of maize, grain colors, grain traits and panicle axis colors were stable, the crude protein, gliadin, glutelin and oil content of grains which were selected from variant strain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Result] The grain crude protein, gliadin, glutelin and oil content of line 26h-4-3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se of control treatment. The increments of D3 and D4 generation were 10.34% and 26.70%, 6.58% and 6.28%, 15.09% and 70.34%, 55.82% and 51.52% respectively. All indexes of line 26h-3-1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ese of control treatment and the increments of D3 and D4 generation were 5.67% and 21.63%,1.91% and 2.31%, 10.85% and 62.27%,22.49% and 9.67%. [Conclusion] The crude protein, gliadin, glutelin and oil content of variant line 26h-4-3 and 26h-3-1 were stable, so variant line 26h-4-3 and 26h-3-1 were excellent variant strains which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 of high protein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dna Method of pollen-tube-pathway MAIZE INBRED line Protein OIL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入普通小麦后代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聂利红 崔党群 +1 位作者 闻捷 李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5-127,共3页
为了研究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入普通小麦的效果,应用SDS-PAGE和A-PAGE电泳分析了离子注入介导大豆DNA转入普通小麦后代中高蛋白含量植株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有8个高蛋白含量植株的HMW-GS谱带数目发... 为了研究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入普通小麦的效果,应用SDS-PAGE和A-PAGE电泳分析了离子注入介导大豆DNA转入普通小麦后代中高蛋白含量植株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有8个高蛋白含量植株的HMW-GS谱带数目发生了变化或着色增强。A-PAGE电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有9个高蛋白含量植株的醇溶蛋白谱带数目及着色强度发生了变化。说明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入普通小麦后代中的高蛋白含量植株在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基因位点上可能出现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离子注入 大豆dna 麦谷蛋白 醇溶蛋白
下载PDF
转大豆DNA获得小麦高蛋白材料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苏明杰 王雪青 +4 位作者 张艳锋 王卫东 李平 曹刚强 秦广雍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46-49,共4页
用离子束介导外源 DNA转化法将大豆的全 DNA导入小麦得到 M1代转基因植株 ,利用近红外蛋白分析仪对其籽粒进行品质分析 ,得到的 T1代蛋白含量大于 1 6%的单株占有较高的比例 .这说明 ,通过离子束介导外源 DNA转化技术可对种子直接进行转... 用离子束介导外源 DNA转化法将大豆的全 DNA导入小麦得到 M1代转基因植株 ,利用近红外蛋白分析仪对其籽粒进行品质分析 ,得到的 T1代蛋白含量大于 1 6%的单株占有较高的比例 .这说明 ,通过离子束介导外源 DNA转化技术可对种子直接进行转化 ,并获得高蛋白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大豆dna 小麦 高蛋白材料 品质分析 NIR分析系统 离子束介导 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离子注入法转大豆DNA小麦成熟期α-Amy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赵俊杰 王莹 姬生栋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3,共3页
通过离子注入和 DNA溶液浸泡两种手段处理小麦种子 ,测定了其成熟期 α-Amy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离子注入后导入大豆全长 DNA和导入 DNA片段均可引起 α-Amy在酶带和活性上的变化 ,离子束介导转 DNA随机片段的处理 ,α-Amy变化大于... 通过离子注入和 DNA溶液浸泡两种手段处理小麦种子 ,测定了其成熟期 α-Amy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离子注入后导入大豆全长 DNA和导入 DNA片段均可引起 α-Amy在酶带和活性上的变化 ,离子束介导转 DNA随机片段的处理 ,α-Amy变化大于转大豆全长 DNA的处理 ,说明小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大豆dna 小麦 成熟期 α-Amy 介导转基因技术 品种改良
下载PDF
离子注入介导大豆DNA转化普通小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聂利红 崔党群 +1 位作者 闻捷 李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6-149,共4页
为了研究离子注入介导大豆DNA转化普通小麦的影响因素,选择受体小麦品种、供体大豆品种、DNA浓度、浸泡时间4个因素各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转化效果的顺序为:受体小麦品种>供体大豆品种>浸泡时间>DNA浓度。4个... 为了研究离子注入介导大豆DNA转化普通小麦的影响因素,选择受体小麦品种、供体大豆品种、DNA浓度、浸泡时间4个因素各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转化效果的顺序为:受体小麦品种>供体大豆品种>浸泡时间>DNA浓度。4个受体小麦品种中,豫农92349后代高蛋白株率最高,是优良的受体;4个供体大豆品种中,郑14青豆是较好的供体;在4个浸泡时间中,浸泡时间为48 h的转化效果最好;4个DNA浓度水平中,浓度为200μg/mL的转化效果最好。方差分析表明,受体小麦品种对转化效果的影响较大,达极显著水平,其余三个因素对转化效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离子束 大豆dna 转基因
下载PDF
离子注入法转大豆DNA小麦发芽种子中G6PD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俊杰 姬生栋 +4 位作者 周岩 贺杰 付远志 胡海燕 魏琦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9-111,共3页
对小麦种子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并通过PAGE电泳技术对发芽10 d的小麦种子G6PD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可引起G6PD同工酶酶活性或酶带的改变,但表现不同.与其它处理用相比,离子注入后转DNA处理G6PD主要表现为酶活性的明显减弱或酶带消... 对小麦种子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并通过PAGE电泳技术对发芽10 d的小麦种子G6PD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可引起G6PD同工酶酶活性或酶带的改变,但表现不同.与其它处理用相比,离子注入后转DNA处理G6PD主要表现为酶活性的明显减弱或酶带消失,但转大豆DNA片段的处理和转全长DNA的处理相比,前者比后者酶谱变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大豆dna 小麦种子 G6PD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低蛋白变异株系幼苗生长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路淑霞 姬生栋 +1 位作者 岳春辉 兰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123,共4页
经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后,获得了稳定遗传的第6代转基因小麦3个低蛋白变异株系,对3个低蛋白变异株系进行培养,分别在24 h,48 h,72 h和96 h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以未经离子束处理的相同小麦种子作为对照,研究发现:经离子束... 经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后,获得了稳定遗传的第6代转基因小麦3个低蛋白变异株系,对3个低蛋白变异株系进行培养,分别在24 h,48 h,72 h和96 h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以未经离子束处理的相同小麦种子作为对照,研究发现:经离子束处理获得的3个低蛋白株系的种子萌发率与幼苗生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变异株系幼苗芽长、根长及侧根长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t检验结果显示变异株系和对照相比芽长和跟长的差异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大豆dna 蛋白含量 小麦幼苗 萌发率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变异株系灌浆后期蛋白水解酶、POD表达分析
12
作者 李江伟 赵一丹 +1 位作者 朱德来 魏松浩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67-571,共5页
本研究用蛋白水解酶复性电泳技术,分析了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两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系和两个低蛋白小麦变异株系旗叶和倒二叶在灌浆后期蛋白水解酶、POD的种类。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和对照间以及变异株系间蛋白水解酶、POD的种类和活性存... 本研究用蛋白水解酶复性电泳技术,分析了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两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系和两个低蛋白小麦变异株系旗叶和倒二叶在灌浆后期蛋白水解酶、POD的种类。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和对照间以及变异株系间蛋白水解酶、POD的种类和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株系中检到了一些新的蛋白水解酶带,在pH5.0条件下变异株系C倒二叶检出220kD一条新酶带;pH7.0时变异中性B检到220kD一条新酶带,株系C中检到260kD一条新酶带;在pH8.5时,在变异中A、B、C检到220kD新酶带,在变异株系B中检到260kD和280kD两条新酶带。POD表达酶谱中也发现新带和缺失酶带,变异株系A的旗叶中检到37kD、39kD和212kD共3条新带,变异株系B缺失42kD和47kD两条酶带。这些新酶带为进一步研究变异株系在DNA水平的差异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解酶 过氧化物酶 离子束 小麦 大豆dna
下载PDF
大豆DNA片段导入玉米自交系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把大豆DNA片段导入玉米骨干自交系,对诱变玉米籽粒材料进行了籽粒总蛋白含量及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处理后的38个材料总蛋白含水量都比较高,与各自的对照相比,除1DA2、1DA6上、1DA3、26DB1、26DA4...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把大豆DNA片段导入玉米骨干自交系,对诱变玉米籽粒材料进行了籽粒总蛋白含量及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处理后的38个材料总蛋白含水量都比较高,与各自的对照相比,除1DA2、1DA6上、1DA3、26DB1、26DA4外差异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醇溶蛋白含量测定中,选了4个处理材料,其中1DA5、26DB4、26DC6含量都比对照高,5DB2含量较对照降低了8 76%;(3)谷蛋白含量测定中,1DA5、26DB4的含量较对照低,5DB2、26DC6的含量比对照高,其中5DB2的增加比例达到23 7%。上述结果初步证明高蛋白特性是可遗传的,这为选育高蛋白玉米新自交系提供了新材料,也为利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创造玉米新种质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dna片段 基因导人 玉米 自交系 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转大豆DNA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系的硝酸还原酶、叶绿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亚丽 姬生栋 +5 位作者 薛华政 张献伟 李鹏 祝红燕 陈鹏 盛有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5-27,共3页
以新麦9号为对照,对M6代离子束介导转大豆DNA的高蛋白小麦A,B株系生育后期旗叶的硝酸还原酶活性(NR),Chl(a+b),Chla,Chlb含量及Chla/b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株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和Chl(a+b)含量比对照高,而A株系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低(5... 以新麦9号为对照,对M6代离子束介导转大豆DNA的高蛋白小麦A,B株系生育后期旗叶的硝酸还原酶活性(NR),Chl(a+b),Chla,Chlb含量及Chla/b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株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和Chl(a+b)含量比对照高,而A株系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低(5月23日除外),Chl(a+b)含量比对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转大豆dna 硝酸还原酶活性 叶绿素含量 变异株系
下载PDF
不同方法从大豆不同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7
15
作者 王振东 孙仓 王惠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从大豆组织中获得高质量和足够产量的基因组DNA,是进行大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为进行大豆基因组的PCR,RAPD,SSR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别以大豆种子和其叶片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和CTAB法对大豆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对DNA的提... 从大豆组织中获得高质量和足够产量的基因组DNA,是进行大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为进行大豆基因组的PCR,RAPD,SSR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别以大豆种子和其叶片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和CTAB法对大豆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对DNA的提取效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及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在以叶片为材料时,SDS法和CTAB法的大豆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差别不大,SDS法稍好于CTAB法。在以大豆种子为材料时,SDS法的提取效果明显优于CTAB法,SDS法可从大豆种子中提取到能够充分满足各种分子操作的高质量和数量的大豆基因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基因组dna 提取 SDS法 CTAB法
下载PDF
PCR法检测大豆加工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颖 王媛 +2 位作者 刘博 徐宝梁 葛毅强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1-66,共6页
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为基础,建立了检测大豆加工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方法。实验分别采用CTAB法和试剂盒(Kit)法对大豆锅巴、豆浆、豆奶粉、豆腐、豆腐丝等五种大豆加工食品中的DNA进行了提取,用内标基因Lectin... 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为基础,建立了检测大豆加工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方法。实验分别采用CTAB法和试剂盒(Kit)法对大豆锅巴、豆浆、豆奶粉、豆腐、豆腐丝等五种大豆加工食品中的DNA进行了提取,用内标基因Lectin对此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并以提取的DNA为模板,利用不同的引物分别对目标基因35S和NOS进行了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Kit法的DNA提取效果优于改良CTAB法,上述五种大豆加工食品中均检测出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且均含有转基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法 检测 大豆加工食品 转基因成分
原文传递
大豆DNA导入引起稻米蛋白质含量变异的遗传稳定性及赖氨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建粤 范士靖 +1 位作者 邹震 翁方波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共5页
利用浸种及苗期浇灌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高蛋白含量的大豆总 DNA导入水稻 ,提高了水稻后代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和总氨基酸及赖氨酸含量。三代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大豆总 DNA的导入不仅可以迅速有效地提高稻米蛋白质... 利用浸种及苗期浇灌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高蛋白含量的大豆总 DNA导入水稻 ,提高了水稻后代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和总氨基酸及赖氨酸含量。三代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大豆总 DNA的导入不仅可以迅速有效地提高稻米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 ,而且稻米高蛋白、高赖氨酸变异性状还能够稳定表达至第三代 ;本试验还分析比较了两种DNA直接导入法。虽然从总体而言 ,在提高种子蛋白质含量以及保持后代种子高蛋白性状的遗传稳定性方面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大豆 DNA,相对浸种及苗期浇灌法效果更好。但从不同株系蛋白质含量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 ,连续两年采用大豆 DNA溶液浸种及苗期浇灌处理获得的株系 ,在维持后代种子高蛋白性状的表现方面效果更明显 :三代经大豆DNA处理的水稻种子 ,赖氨酸含量都伴随着氨基酸总含量的提高而提高 ,而且第二代和第三代种子的赖氨酸含量都超过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豆 外源dna导入 花偻管通道法 苗期浇灌法 糙米蛋白质含量 遗传稳定性 赖氨酸含量 品质育种
下载PDF
大豆总DNA经穗茎注射与花粉管法导入春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亚华 巫光宏 +2 位作者 佟传利 何平 詹福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9-51,共3页
采用穗茎注射、花粉管通道法 ,将大豆总DNA导入春小麦品种宁春四号和宁春 16号 ,引起受体小麦穗长、穗粒数、粒型和化学品质等性状的广泛变异 ,对变异株进行筛选 ,获得了比受体蛋白质含量提高 2 0 %~ 5 5 %的变异株系 ,平均变异率为 ... 采用穗茎注射、花粉管通道法 ,将大豆总DNA导入春小麦品种宁春四号和宁春 16号 ,引起受体小麦穗长、穗粒数、粒型和化学品质等性状的广泛变异 ,对变异株进行筛选 ,获得了比受体蛋白质含量提高 2 0 %~ 5 5 %的变异株系 ,平均变异率为 3 .5 % .SDS PAGE结果显示变异株新增加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78.5、38.0、3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dna 春小麦 性状变异 蛋白质含量 穗茎 花粉管
下载PDF
大豆总DNA导入春小麦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德昌 赵亚华 +4 位作者 陈素生 杜天奎 郑蕊 周平 刘生祥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大豆总DNA导入春小麦细胞内 ,引起受体变异 ,变异株主要农艺性状和受体相似 ,穗长、穗粒数略有增加 ,蛋白质含量提高 2个百分点 ,清蛋白、球蛋白含量明显提高 。
关键词 大豆总dna导入 春小麦 蛋白质含量 分子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