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帝国、战争与智者:公元前5世纪雅典讼师群体壮大的原因
1
作者 赵云龙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公元前5世纪,通过参与诉讼获利的雅典讼师群体逐渐壮大。其壮大基于深刻的时代背景,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雅典帝国的扩张为讼师群体壮大提供了政治舞台;其二,伯罗奔尼撒战争为讼师群体壮大提供了实践途径;其三,智者派的流行为讼师群体... 公元前5世纪,通过参与诉讼获利的雅典讼师群体逐渐壮大。其壮大基于深刻的时代背景,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雅典帝国的扩张为讼师群体壮大提供了政治舞台;其二,伯罗奔尼撒战争为讼师群体壮大提供了实践途径;其三,智者派的流行为讼师群体壮大提供了理论指导。在三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雅典讼师群体逐渐壮大,并影响着雅典的司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讼师 雅典帝国 伯罗奔尼撒战争 智者派
下载PDF
西方智者学派的兴起、影响及教育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2年第1期58-62,共5页
智者学派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股重要力量,其兴起根植于雅典优越的社会环境。早期智者既是职业教师,又是自由知识分子,这种双重身份赋予智者能够脱离体制束缚,以一种自由、理性、现实的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研习自由知识分子身... 智者学派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股重要力量,其兴起根植于雅典优越的社会环境。早期智者既是职业教师,又是自由知识分子,这种双重身份赋予智者能够脱离体制束缚,以一种自由、理性、现实的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研习自由知识分子身份的智者学派的兴起原因及历史影响,对于我们认清当前教师的个体身份和职业内涵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 智者学派 教师自由 教师身份
下载PDF
智者与现代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四卷的思想史意蕴 被引量:3
3
作者 庄振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5-146,共12页
现代性在什么意义上可被视作智者的后裔?黑格尔认为现代性源于智者,他的论证虽然有可商榷之处,却极富洞见。《形而上学》第四卷显示,智者的问题不在于是否陷入感官主义或主体主义,也不在于是否违反了矛盾律,而在于遗忘了实体,并企图以... 现代性在什么意义上可被视作智者的后裔?黑格尔认为现代性源于智者,他的论证虽然有可商榷之处,却极富洞见。《形而上学》第四卷显示,智者的问题不在于是否陷入感官主义或主体主义,也不在于是否违反了矛盾律,而在于遗忘了实体,并企图以一种服务于多变的效用的虚构秩序来代替事情本身的秩序。这种做法在本质上不是智者的自私自利或偶然意见,而是亚里士多德时代希腊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代表了西方文化中迄今难以彻底摆脱的一种危险,而现代性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彻底推进,主要表现在世界图景、意识形态、技术和虚无主义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 现代性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黑格尔
下载PDF
先秦名家辨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左立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25-27,共3页
先秦时期的名学和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名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学派,对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代的名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代史学家的影响,然而,汉代学者关于名家的论述却十分模糊,存在着一些需要澄... 先秦时期的名学和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名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学派,对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代的名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代史学家的影响,然而,汉代学者关于名家的论述却十分模糊,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名家的特征,考察名家人物,讨论名家与辩者、名家与名学的关系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辩者 名学
下载PDF
古希腊智者的人本主义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苑辉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8-94,共7页
古希腊的智者不仅对修辞学、语言学和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哲学史的维度出发,在对古希腊早期人本主义发展状况和智者运动进行历史性考察的基础上,从“人是万物的尺度”、语言与逻各... 古希腊的智者不仅对修辞学、语言学和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哲学史的维度出发,在对古希腊早期人本主义发展状况和智者运动进行历史性考察的基础上,从“人是万物的尺度”、语言与逻各斯和德性与善三个方面分析了智者的人本主义思想,指出智者的思想是人本主义思想的真正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 人本主义 人的价值 逻各斯
下载PDF
从巴门尼德、智者到苏格拉底——浅析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蕴涵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怀欣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6-37,共2页
苏格拉底哲学表现为从对自然本原的研究转向对人的心灵的研究的视野转向和以对话诱导的方式来达到对德性的普遍定义。从某个角度而言,苏格拉底哲学可以看作是巴门尼德与智者的某种结合。巴门尼德力求在偶然现象背后寻找世界的必然,提出... 苏格拉底哲学表现为从对自然本原的研究转向对人的心灵的研究的视野转向和以对话诱导的方式来达到对德性的普遍定义。从某个角度而言,苏格拉底哲学可以看作是巴门尼德与智者的某种结合。巴门尼德力求在偶然现象背后寻找世界的必然,提出了真理与意见、存在不能不存在的观点。这是西方“存在论”(本体论)的基础,由此结束了对世界本原原始朴素的探究。智者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观点至苏格拉底处得以深化。可以说巴门尼德“存在”概念和智者的人对自己的意识觉醒都深深地影响了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这一表现的哲学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门尼德 智者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下载PDF
道德、法律与苏格拉底之死
7
作者 梁晓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传统美德向何处去 ?这是智者时代城邦的根本问题 ,也是苏格拉底的问题。从制度的本性上说 ,曾经繁荣的雅典城邦是不可避免要灭亡的 ,除非它能够在开放的意义上落实其德性。而苏格拉底的高明之处就是发现了这条道路 ,智者却只从非道德的... 传统美德向何处去 ?这是智者时代城邦的根本问题 ,也是苏格拉底的问题。从制度的本性上说 ,曾经繁荣的雅典城邦是不可避免要灭亡的 ,除非它能够在开放的意义上落实其德性。而苏格拉底的高明之处就是发现了这条道路 ,智者却只从非道德的法律制度上探寻出路。苏格拉底与智者的冲突实质上是德治与法治之争。苏格拉底在与智者的冲突中高尚地死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 法律 苏格拉底 智者 城邦
下载PDF
苏格拉底和智者对 “τεχνη”(技艺)的不同理解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墨典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2,共7页
智者与苏格拉底对“技艺”理解的差异,让“技艺”成为哲学的重要话题。智者将“技艺”视作一种基于感觉的能力,能够对“现实”做出判断、给出对策并寻觅操作的适当时机。苏格拉底认为“技艺”是“知识”,是对目标的通晓和熟知,也是对知... 智者与苏格拉底对“技艺”理解的差异,让“技艺”成为哲学的重要话题。智者将“技艺”视作一种基于感觉的能力,能够对“现实”做出判断、给出对策并寻觅操作的适当时机。苏格拉底认为“技艺”是“知识”,是对目标的通晓和熟知,也是对知识体系信仰与实践。智者和苏格拉底“技艺”的观念分别显示出“艺术”和“技术”的意义,在“技艺”观念的变化中,理智化、科学化的“技术”意义逐渐显现,非理性、创造性的“艺术”意义逐渐退却,“技艺”的两种哲学意蕴渐行渐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 苏格拉底 技艺 技术 艺术
原文传递
《美诺》导读
9
作者 克里斯托弗·布吕尔 李舒萌(译) 《跨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57-179,200-201,共25页
依据苏格拉底谈话对象的转变,《美诺》可划分为“苏格拉底-美诺(第一次)对话”“苏格拉底-安虞托斯对话”“苏格拉底-美诺(第二次)对话”三部分,对“德性的可教性”的讨论是贯穿三个部分的核心线索。苏格拉底引导美诺首先思考“什么是... 依据苏格拉底谈话对象的转变,《美诺》可划分为“苏格拉底-美诺(第一次)对话”“苏格拉底-安虞托斯对话”“苏格拉底-美诺(第二次)对话”三部分,对“德性的可教性”的讨论是贯穿三个部分的核心线索。苏格拉底引导美诺首先思考“什么是德性”,探寻作为“一”而非“多”或“部分”的德性,并借此审视美诺承袭自高尔吉亚的德性观。通过呈现政界要员安虞托斯的愤怒,对话批判了智术师以及所谓贤人妄教德性的“无知”之举。在最后一部分的对话中,苏格拉底阐明德性既非知识,又不可教,并将德性的来源归为神旨。此外,苏格拉底对政界人士有所保留的批判,体现出对话作者对哲人应当如何在城邦中自处这一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美诺》 安虞托斯 德性可教性 智术师
原文传递
古希腊人思想的自由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振宇 张立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古希腊人哲学思想的发展有一个连续的历程,文章追溯了希腊哲学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这一重要的发展时期,尤其论述了古希腊人的思想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力求把握人类童年时期思想发展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智者学派 理念 本体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略论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
11
作者 张选民 苏振兴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0-43,共4页
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当时希腊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雅典的强盛以及民主政治的氛围都对智者的教育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智者收取费用为国家培养政治家,他们所开设的教学课程,既开辟了新的学术及研究领域,又扩大了... 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当时希腊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雅典的强盛以及民主政治的氛围都对智者的教育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智者收取费用为国家培养政治家,他们所开设的教学课程,既开辟了新的学术及研究领域,又扩大了教育的内容。他们的教育活动具有加强文化传播的功能,对雅典民主政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智者 教育活动
下载PDF
智者派:法理学溯源
12
作者 任满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0-32,共3页
智者们关于法的physis-nomos、法律的dike、法律的arete、法律概念及其分类等问题的分析 ,都是试图阐述法律的本源、法律伦理价值、法与道德、法律定义等法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他们的这些理论论证 ,对法理学学科具有开创性意义 。
关键词 智者派 法理学 自然法 法律正义 法律德性 法律价值 法律伦理
下载PDF
智者学派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3
作者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79-84,共6页
智者哲学是古希腊早期哲学走向繁荣时期的枢纽,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批判,智者学派被排斥在哲学之外,并视为诡辩家。因此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没有被公正公允的评价。黑格尔是... 智者哲学是古希腊早期哲学走向繁荣时期的枢纽,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批判,智者学派被排斥在哲学之外,并视为诡辩家。因此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没有被公正公允的评价。黑格尔是第一个为智者恢复名誉的人。该文在剖析智者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及其普罗泰戈拉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和高尔吉亚的"无物存在"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探究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学派 哲学 普罗泰戈拉 高尔吉亚 历史地位
下载PDF
智者与古希腊演说
14
作者 蒋保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8-62,共5页
在古希腊尤其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体制对政治领袖演说技能的需求使得智者能够掀起一场以雅典为活动中心,以传授演说术为核心内容的"智者运动"。智者对演说术的传授为古希腊雅典城邦培养了众多的政治家和演说家,从而推动了古... 在古希腊尤其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体制对政治领袖演说技能的需求使得智者能够掀起一场以雅典为活动中心,以传授演说术为核心内容的"智者运动"。智者对演说术的传授为古希腊雅典城邦培养了众多的政治家和演说家,从而推动了古希腊演说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 古希腊 演说
下载PDF
古希腊时期主要修辞学派的修辞批评视角
15
作者 周念哲 《三明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9-33,共5页
在古希腊时期,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派从伦理、真理、知识、正义等角度出发,对以高尔吉亚和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诡辩派以及他们的诡辩修辞提出了批判,在批判中逐渐形成修辞批评的伦理视角。诡辩家则对哲学家提出了反批评,并指... 在古希腊时期,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派从伦理、真理、知识、正义等角度出发,对以高尔吉亚和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诡辩派以及他们的诡辩修辞提出了批判,在批判中逐渐形成修辞批评的伦理视角。诡辩家则对哲学家提出了反批评,并指出了哲学家表面追求真理和正义,其实同时也是通过迎合受众来追求名誉,从而形成了修辞批评的或然性视角。亚里斯多德则从技术的角度对诡辩家和诡辩修辞提出了分析,并在这种分析中形成了修辞批评的技术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修辞学派 修辞批评 诡辩家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下载PDF
The Cynical Thrasymachus
16
作者 Thanassis Samaras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3期172-184,共13页
In this paper, I revisit the question of the consistency of Thrasymachus' position on justice in the First Book of the Republic. The paper falls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In the second p... In this paper, I revisit the question of the consistency of Thrasymachus' position on justice in the First Book of the Republic. The paper falls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In the second part, I examine two influenti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ophist's views, George B. Kerferd's and Timothy D. J. Chappell's, and argue that neither one fully resolves the riddle of Thrasymachus. In the third part, I claim that the sophist has a "descriptive" theory of justice, not a "prescriptive" one, and that no moral command to act in any particular way follows from this theory. In the fourth and final part, I propose a new approach to the whole issue by arguing that the essential problem with Thrasymachus' theory is not the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his two definitions of justice in 338c and 343c, as it is usually assumed, but the fact that in Book One he uses two different and irreconcilable conceptions of justice. It is because the sophist uses the term "justice" to mean different thing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text that his overall position is ultimately inconsis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asymachus PLATO REPUBLIC SOCRATES sophists
下载PDF
先秦名家发展消亡考
17
作者 龙世行 陈必应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0-46,共7页
名家虽在先秦有所发展,然而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从内因看:在学派立意上专门治术,缺乏思想建构,导致其学派从一开始就缺乏有效的思想文化输出;在学说内容上苛察缴绕、言意相离,使得其学说难以在社会民众间广为传... 名家虽在先秦有所发展,然而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从内因看:在学派立意上专门治术,缺乏思想建构,导致其学派从一开始就缺乏有效的思想文化输出;在学说内容上苛察缴绕、言意相离,使得其学说难以在社会民众间广为传播;在学派内部学说分化、各持一端,使得名家学说多显支离、难成系统。从外因看:群体构成上的特殊属性与浮泛无根决定了名家组织上的松散;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面临发展困境,其学说在大争之世中难以发展,难免被黜废的命运;先秦之后其他诸家学说相互吸收发展以保持学派的生命力,而名家难以顺应时代发展,因而被历史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公孙龙 邓析 诸子百家
下载PDF
The Personality of M?δεια(Medea): An Ethical Approach
18
作者 Evaggelia Kiosi 《Psychology Research》 2019年第7期268-277,共10页
M?δεια(Medea), the tragedy written by Euripides (431 BC), refers to the story of a woman who seduced by her love for Jason, left her hometown of Colchis, and flew with him to Greece. Jason then betrayed Medea and ... M?δεια(Medea), the tragedy written by Euripides (431 BC), refers to the story of a woman who seduced by her love for Jason, left her hometown of Colchis, and flew with him to Greece. Jason then betrayed Medea and got married with the daughter of Creon, King of Corinth. Medea, in order to get revenge, killed both Jason’s bride and his father-in-law, and then, after slaughtering her own children, she left to Athens. The approach of Medea’s personality, as a subject of this paper, takes place in the light of the ethical philosophy through comparative quote mainly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pirit of that period, sophists and Socrates, but also of later philosophers, such as Immanuel Kant. This contribution aims to demonstrate the timelessness of human experience through the centuries and explain why the literature of other cultures and eras continues to be of inte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ICAL PHILOSOPHY Kant MEDEA SOCRATES sophists
下载PDF
由“非十二子”到“塑圣王”——试析《非十二子》中荀子塑造的圣王形象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静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16,共8页
《非十二子》是《荀子》文本中的的重要篇章。荀子在文中不仅批驳了十二子所代表的诸家学说,更进一步指出了诸家学说之弊,在于十二子为学运思和处世为仁皆各有其所偏。在逐一指陈了十二子偏蔽之后,荀子也就塑造出其心目中理想圣贤所具... 《非十二子》是《荀子》文本中的的重要篇章。荀子在文中不仅批驳了十二子所代表的诸家学说,更进一步指出了诸家学说之弊,在于十二子为学运思和处世为仁皆各有其所偏。在逐一指陈了十二子偏蔽之后,荀子也就塑造出其心目中理想圣贤所具有的品质———崇礼尚义、修德爱民、仁政教民、率道而行等等。本文通过对《非十二子》中从"非十二子"到"塑圣王"的思路进行分析,旨在对荀子理想中的圣贤君子形象进行初步探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十二子》 《荀子》 圣王形象 中国
下载PDF
“辩者21事”之解读:分析性理性要与辩证理性相结合 被引量:2
20
作者 桂起权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0-67,共8页
名家学派特别注重"概念流动性"及其内涵的矛盾性,提出了以"辩者21事"为代表的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悖论性命题。"辩者21事"旨在揭示运动的内在矛盾性,讨论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讨论生物演化,刻画理想化概念,... 名家学派特别注重"概念流动性"及其内涵的矛盾性,提出了以"辩者21事"为代表的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悖论性命题。"辩者21事"旨在揭示运动的内在矛盾性,讨论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讨论生物演化,刻画理想化概念,以及围绕语言哲学问题展开并且涉及逻辑、认知过程与心灵哲学。所有涉及运动、变化的悖论性命题唯有运用微积分的辩证法思想,并且结合逻辑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其实,辩证法应当经受得起分析哲学家的批判性分析。在进行语义分析与逻辑分析的过程中,分析性理性与辩证理性有机结合,即能够正确解读所有相关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学派 “辩者21事” 概念流动性 分析性理性 辩证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