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潜水埋深下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其交互效应 被引量:34
1
作者 夏江宝 赵西梅 +2 位作者 赵自国 陈印平 刘俊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93-100,共8页
为探讨盐水矿化度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规律及其水盐交互效应,以黄河三角洲建群种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栽植的土壤柱体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0.3、0.6、0.9、1.2、1.5和1.8 m共6种潜水水位,测定分析各水位处理下... 为探讨盐水矿化度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规律及其水盐交互效应,以黄河三角洲建群种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栽植的土壤柱体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0.3、0.6、0.9、1.2、1.5和1.8 m共6种潜水水位,测定分析各水位处理下不同土壤剖面的相对含水率、含盐量及土壤溶液绝对浓度等水盐参数。结果表明:随潜水水位的增加,整个土柱水分均值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和溶液绝对浓度均值先升高后降低,1.2 m水位是土壤水盐变化的转折点,此水位下各土壤剖面的含盐量和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均达最高。土柱水分和盐分变化幅度最大的水位分别在中水位0.9∽1.2 m,浅水位0.6 m,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变化最剧烈的是深水位1.5∽1.8 m。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显著升高,土壤盐分先降低后升高,表土层盐分均值最高达1.36%,但土壤溶液绝对浓度显著减小。土壤含盐量、土壤相对含水率与潜水水位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负相关,土壤相对含水率与盐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地下盐水矿化度下,柽柳幼苗栽植深度应超过20 cm深,适宜潜水水位在1.5∽1.8 m,栽植深度以30∽40 cm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地下盐水作用条件下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和柽柳栽植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盐分 地下水 潜水水位 土壤溶液浓度 柽柳
下载PDF
土壤水蚀中关于化学因素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法虎 郭锦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37,共6页
土壤水蚀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化学因素在土壤水蚀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该文系统分析了土壤溶液浓度和组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地表硬壳形成以及土壤水力传导度、入渗率、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探讨了长期劣质水灌溉... 土壤水蚀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化学因素在土壤水蚀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该文系统分析了土壤溶液浓度和组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地表硬壳形成以及土壤水力传导度、入渗率、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探讨了长期劣质水灌溉可能对土壤侵蚀产生的影响以及减少劣质水灌溉区土壤侵蚀的化学方法;指出土壤表面密封层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机理描述是土壤侵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蚀 物理化学影响 土壤溶液浓度 钠吸附比(SAR) 入渗率
下载PDF
不同灌溉量对砂壤温室黄瓜土壤溶液氮浓度及氮淋洗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陶虹蓉 李银坤 +3 位作者 郭文忠 李海平 李灵芝 杨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5-180,共6页
为探讨不同灌水量下砂壤温室黄瓜土壤中氮浓度的变化特征,借助温室内称重式蒸渗仪试验平台,以直径20 cm蒸发皿的蒸发量(E_p)为灌水依据,设置了I1(K_(cp1):0.8)、I2(K_(cp2):1.0)和I3(K_(cp3):1.2)3种灌水水平,研究了黄瓜生育期内不同土... 为探讨不同灌水量下砂壤温室黄瓜土壤中氮浓度的变化特征,借助温室内称重式蒸渗仪试验平台,以直径20 cm蒸发皿的蒸发量(E_p)为灌水依据,设置了I1(K_(cp1):0.8)、I2(K_(cp2):1.0)和I3(K_(cp3):1.2)3种灌水水平,研究了黄瓜生育期内不同土层土壤溶液中氮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氮淋洗情况。结果表明,减少灌溉量增加了20和4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浓度,降低了60 cm土层的硝态氮浓度。与处理I3相比,处理I2在20和4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生育期平均浓度增加了75.59%和134.36%,60 cm土层的硝态氮生育期平均浓度降低了18.88%。不同灌溉量处理在各土层中铵态氮最大浓度仅为0.4 mg·L^(-1),其中20 cm土层铵态氮浓度具有和硝态氮相似的变化规律,而40和60 cm土层中各处理无明显差异。黄瓜季淋洗出90 cm土体的氮总量为56.08~203.13kg·hm^(-2),占总施氮量的9.02%~32.69%。相比处理I3,I2处理不仅具有最高的黄瓜产量,而且氮淋洗总量降低了49.16%(P<0.05),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9.24%(P<0.05)和18.88%(P<0.05)。综合考虑土壤中氮浓度、淋洗量及黄瓜产量等指标,I2处理(K_(cp2):1.0)为供试条件下较优灌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壤 灌水量 土壤溶液 氮浓度 氮淋洗
下载PDF
3种母质砖红壤中钾素垂直运移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闫良 茶正早 +1 位作者 罗微 华元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49-1757,共9页
为研究花岗岩、片麻岩和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上钾素垂直运移特征,试验设置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定位抽取不同母质土壤在垂直距离20、60、100、200 cm处的土壤溶液,并对溶液中K+浓度变化做连续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花岗岩、片麻岩和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上钾素垂直运移特征,试验设置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定位抽取不同母质土壤在垂直距离20、60、100、200 cm处的土壤溶液,并对溶液中K+浓度变化做连续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增加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中钾素(肥料中)垂直运移的距离,对片麻岩、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上钾素垂直运移影响不大;施肥后,肥料中的钾素在不同母质土壤中垂直运移的距离不同。试验期间,在片麻岩发育的土壤上肥料中的钾素运移到20 cm处需时12~17 d,最大可运移到100 cm处;在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肥料中的钾素可运移到20 cm处,需时2~3 d;在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上肥料中的钾素无明显移动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母质 土壤溶液 K+浓度 垂直运移
下载PDF
中亚热带杉木人工幼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对短期增温和隔离降雨交互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超 林伟盛 +4 位作者 杨智杰 刘小飞 陈仕东 郑蔚 纪宇皝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28-2537,共10页
通过在野外条件下设置对照(CT)、土壤增温(W,+5℃)、隔离降雨(P,隔离50%降雨量)以及增温与隔离降雨协同作用(WP)4种处理,研究增温与隔离降雨及其交互作用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和隔离降雨及其交互作... 通过在野外条件下设置对照(CT)、土壤增温(W,+5℃)、隔离降雨(P,隔离50%降雨量)以及增温与隔离降雨协同作用(WP)4种处理,研究增温与隔离降雨及其交互作用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和隔离降雨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W和WP处理显著提高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其中W处理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增加比例均高于WP处理;隔离降雨导致地下部分生物量显著减少;增温、隔离降雨及其交互作用均导致林下植被根冠比值下降。土壤温度升高是导致植被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值变化的根本原因,而土壤溶液中可溶性碳氮及矿质元素浓度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植被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变化的直接原因。其中,Al^3+、Fe^3+、Ca^2+浓度的降低可能是导致增温后杉木林林下植被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的原因;Al^3+、Na^+浓度的增加可能是导致隔离降雨后林下植被地下部分生物量下降的原因。本研究从土壤溶液养分组成变化的角度,探讨增温、隔离降雨及其交互作用对中亚热带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与森林经营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隔离降雨 林下植被生物量 土壤溶液 矿质元素浓度
原文传递
土壤溶液浓度的野外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雨江 时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3-215,221,共4页
为寻求一种野外快速有效测定土壤溶液浓度的方法,于新疆自治区南疆地区开展了田间试验。利用负压计监测土壤水分,在土壤达到饱和时,在相同深度分别借助土钻和土壤水提取器同时取土样和土壤水样,利用电导率仪测定土壤电导率(EC1:5... 为寻求一种野外快速有效测定土壤溶液浓度的方法,于新疆自治区南疆地区开展了田间试验。利用负压计监测土壤水分,在土壤达到饱和时,在相同深度分别借助土钻和土壤水提取器同时取土样和土壤水样,利用电导率仪测定土壤电导率(EC1:5)和饱和土壤电导率(ECe),使用火焰光度计和滴定法测定土壤水溶液浓度(C),并利用SPSS17.0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及检验。结果表明,南疆砂壤土条件下,EC1:5值在0~10000μ/cm范围内,EC1:5与土壤总盐含量呈显著线性关系;土壤ECe可用土壤EC1:5进行推算,二者关系系数可以根据饱和重量含水量确定;在土壤达到饱和,EC1:5在0~3000μs/cm时,土壤溶液浓度与EC1:5呈显著线性关系。因此,通过野外测得土壤样品的EC1:5,并确定其适用条件后,根据相关关系可直接计算得到ECe和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壤土 土壤溶液浓度 电导率 测定方法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Cadmium Bioavailability in Soils Using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 Technique and Traditional Methods
7
作者 姚羽 孙琴 +4 位作者 陈静 丁士明 刘慧 王超 王沛芳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5年第3期426-433,共8页
The developed technique of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 DGT)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promising tool for evaluation of cadmium( Cd) availability in soils,but there exists considerable debate on its suitability. In... The developed technique of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 DGT)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promising tool for evaluation of cadmium( Cd) availability in soils,but there exists considerable debate on its suitability. In this study,Cd bioavailability in soils was systemically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this technique with seven traditional methods, including soil solution concentration and six commonly used extraction methods( HAc,EDTA,Na c,NH4Ac,CaCl2 and MgCl2). Two typical plants( wheat and maize) were examined for Cd uptake. Maize was more sensitive to increasing exposure to Cd in soils than wheat when the added amounts of Cd ranged from 3. 5 to 5. 0 mg · kg-1,accompanied by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s of shoot and root biomasses. Cd concentrations in shoots and roots of two plants increased continuously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Cd in soils. Cd uptake was higher in wheat than that in maize. The bioavailable concentrations of Cd measured by all methods increased nearly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addition of Cd in soils.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various bioavailable indicators of Cd in soils and Cd concentrations in two plants. The extractable Cd by six chemical extractants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for maize than for wheat,while the DGT-measured and soil solution concentrations of Cd were lower for maize than for wheat,following the same trend as plant Cd uptake. The results imply that DGT measurement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bioavailable levels of Cd in soil solutions and that it is an ideal tool for prediction of Cd bioavailability in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DGT) extraction method soil solution concentration cadmium bioavailability soil plant
下载PDF
5种不同母质土壤上硝态氮垂直运移特征初步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闫良 茶正早 +1 位作者 罗微 华元刚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24-29,共6页
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定位抽取不同母质土壤在20、60、100、200 cm处的土壤溶液,并对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变化做连续测定,通过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初步探讨不施肥条件下5种不同母质土壤硝态氮垂直向下运移特征。结... 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定位抽取不同母质土壤在20、60、100、200 cm处的土壤溶液,并对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变化做连续测定,通过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初步探讨不施肥条件下5种不同母质土壤硝态氮垂直向下运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土壤上硝态氮垂直运移的距离不同,在花岗岩、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上硝态氮有垂直移动到60 cm处的迹象,在片麻岩发育的土壤上硝态氮有垂直移动到100 cm处的迹象,在浅海沉积物、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上硝态氮有垂直运移到200 cm处的迹象。总体上来看,硝态氮在5种土壤20、60、100 cm处可移动的浓度含量存在差异,其多少顺序可基本概括为:砂页岩、片麻岩发育的土壤>浅海沉积物、玄武岩发育的土壤>花岗岩发育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母质 土壤溶液 硝态氮浓度 垂直运移
下载PDF
X80钢在伊川土壤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莹 俞宏英 +1 位作者 程远 孙冬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6,共8页
采用失重法、阳极极化曲线、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X80钢在伊川土壤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X80钢在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HCO3-、CO32-、SO42-和Cl-离子的浓度有关.随HCO3-或CO32-浓度增加,X8... 采用失重法、阳极极化曲线、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X80钢在伊川土壤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X80钢在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HCO3-、CO32-、SO42-和Cl-离子的浓度有关.随HCO3-或CO32-浓度增加,X80钢的阳极溶解电流密度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X80钢钝化的临界HCO3-或CO32-浓度分别为0.008 mol/L或0.005 mol/L.在低于临界HCO3-或CO32-浓度下,SO42-和Cl-浓度的增加都促进了X80钢的阳极活性溶解;而在高于临界HCO3-或CO32-浓度下,X80钢的钝化性能随SO42-或Cl-浓度的增加而减弱.在90 d浸泡期内,X80钢在模拟溶液中的腐蚀形态为全面腐蚀;其腐蚀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钢 土壤模拟溶液 离子浓度 腐蚀机理
下载PDF
固化土孔隙液Ca(OH)_2饱和度对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新 宁建国 +1 位作者 许晟 兰明章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24,共6页
物理力学性质相同的土样掺加等量水泥制备的固化土强度通常有很大差别。通过选取几组物理力学性质相近的典型土样,掺加不同比例的水泥和Ca(OH)2制备成固化土,测定了固化土孔隙液离子浓度和固化土强度。研究表明:由于土样对Ca(OH)2的消耗... 物理力学性质相同的土样掺加等量水泥制备的固化土强度通常有很大差别。通过选取几组物理力学性质相近的典型土样,掺加不同比例的水泥和Ca(OH)2制备成固化土,测定了固化土孔隙液离子浓度和固化土强度。研究表明:由于土样对Ca(OH)2的消耗,可能导致固化土孔隙液中Ca(OH)2不饱和,进而影响了水化硅酸钙的生成量;不同土样对Ca(OH)2消耗量不同,导致在掺加同量水泥时水化物的生成量不同,因此固化土强度不同。土样各种化学性质的影响因素对固化土强度的影响可归结为对孔隙液Ca(OH)2饱和度的影响。对于物理力学性质相近的土样,在满足孔隙液Ca(OH)2饱和的条件下,掺入同量水泥的固化土强度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土 强度 孔隙液 离子浓度 Ca(OH)2饱和度
下载PDF
土壤浸提液放置过程中铵浓度的变化
11
作者 许安民 张英利 《实验室科学》 2010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对土壤浸提液、蒸馏水、1mol.L-1KCl及含铵溶液等四种溶液不同保存方式下NH4+-N浓度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室温时暴露在空气中的蒸馏水、1mol.L-1KCl及含铵溶液,三天之内NH4+-N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土壤浸提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H4+-N... 对土壤浸提液、蒸馏水、1mol.L-1KCl及含铵溶液等四种溶液不同保存方式下NH4+-N浓度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室温时暴露在空气中的蒸馏水、1mol.L-1KCl及含铵溶液,三天之内NH4+-N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土壤浸提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H4+-N也为上升趋势,但当原有NH4+-N达到一定浓度时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将以上四种溶液保存在5℃的冷藏柜中,一个月之内NH4+-N浓度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浸提液 NH4+-N浓度 土壤氮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