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国彬 杨勤科 +2 位作者 陈云明 张文辉 许明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6-130,共5页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的特殊性,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深入...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的特殊性,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生态修复的潜力及驱动因子,不同尺度生态修复的布局,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标准,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生态水文过程、植被演替、生物多样性、农村经济的影响等的综合评价与预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修复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基于RUSLE模型的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保持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史东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4,251,共7页
坡耕地是紫色丘陵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本文基于RUSLE模型对四川盆地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评价,提出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保持的RUSLE工程,可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框架。研究认为:(1)降雨侵蚀... 坡耕地是紫色丘陵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本文基于RUSLE模型对四川盆地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评价,提出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保持的RUSLE工程,可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框架。研究认为:(1)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蚀性因子(K)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点,R因子变化主要由当地降雨条件的时空变化引起的;坡耕地耕作土壤的土壤可蚀性K因子空间变化从本质上是由于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所决定的,时间变化从本质上是由于各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所造成的;作物覆盖因子(C)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特点,不同的坡耕地利用模式其覆盖度的年内变化差异很大,由降雨侵蚀力和作物覆盖因子在时间上的配合组合情况决定了当地坡耕地的实际水土流失量;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表现为"短坡长、陡坡地"特点,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应以不同频率水文年条件下当地常规种植模式的持续稳定生产力获得为最终目标。(2)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保持RUSLE工程为以自然年降雨条件(分配)与作物年地表覆盖度的配合状况为依据,通过农业种植模式选择以增大地表覆盖度主动避让年内降雨侵蚀力最大的5,6,7月;以降低土壤可蚀性为目标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耕作性质,保持一定厚度的耕作土层以降低土壤侵蚀危险性;以"保土排水"为目标实施可改善坡耕地微观地形的聚土免耕、植物篱技术,减少坡面土壤流失量并降低坡耕地季节性干旱危险性,保持稳定的土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保持 紫色丘陵区 调控措施 RUSLE模型
下载PDF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33
3
作者 郭索彦 姜德文 +1 位作者 赵永军 袁普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51-56,共6页
根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中"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研究课题"所取得的相关成果,总结全国"十五"期间建设项目的概况、建设项目所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流失量及其分布特点,从法制建设... 根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中"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研究课题"所取得的相关成果,总结全国"十五"期间建设项目的概况、建设项目所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流失量及其分布特点,从法制建设与宣传教育、科研和技术支持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不同水土保持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颜萍 熊康宁 +3 位作者 檀迪 郭杰 陈航 胡晚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1-7,21,共8页
以毕节市撒拉溪镇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为研究单元,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封山育林(模式I)、人工种草(模式II)、经果林治理(模式III)和农林混合(模式IV)4种不同水土保持模... 以毕节市撒拉溪镇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为研究单元,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封山育林(模式I)、人工种草(模式II)、经果林治理(模式III)和农林混合(模式IV)4种不同水土保持模式,与对照组(原生样地)在不同季节的土壤效应、植被效应和小气候效应,旨在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4种水土保持模式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4月、8月、12月差异性显著(P<0.05),均有对照组<模式I<模式II<模式III<模式IV的变化规律;不同水土保持模式的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在4月和8月无差异性显著(P>0.05);植被多样性指数偏低,但均高于对照组,小气候效应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以期为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水土保持模式 石漠化治理 喀斯特
下载PDF
黄土高原近70a水土流失治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高健翎 高燕 +1 位作者 马红斌 党恬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5-69,84,共6页
基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基本资料、黄土高原各省(区)统计年鉴及黄河水沙变化研究、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措施调查与效益评价、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成果数据,回顾了人民治黄70 a来黄土高原水土... 基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基本资料、黄土高原各省(区)统计年鉴及黄河水沙变化研究、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措施调查与效益评价、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成果数据,回顾了人民治黄70 a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历程,从水土保持规划演变、治理措施配置发展和治理效果变化三个方面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心与方式,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分为试验示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重点整治、依法防治、工程推动、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等7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了多次规划,不同时期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方法、规划目标等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水土流失治理从分散的单项治理发展为以小流域为单位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布设逐渐向资源合理利用、开发与治理并重转变,形成农业、工程和林草措施组合的系统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发挥了显著的保土(减沙)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治理 规划演变 措施配置 治理效果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水土保持措施与效益评价研究——以陕北安塞县为例 被引量:24
6
作者 景可 焦菊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36,共5页
至今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水土保持效益类型、评价的原则、指标、方法以及不同措施效益最大化决定因素等未形成共识。基于水土保持效益具有多重性、连动性、交叉性和利弊互动性的特点,决定了效益评价程序首先是要... 至今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水土保持效益类型、评价的原则、指标、方法以及不同措施效益最大化决定因素等未形成共识。基于水土保持效益具有多重性、连动性、交叉性和利弊互动性的特点,决定了效益评价程序首先是要确立治理目标,然后是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本文运用这一评价程序和自然环境特点,拟定了安塞县水土流失的治理目的,是在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尽量多增加经济收入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以此思路设计和预测了安塞县进行全面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规模及生态、经济效益和投产比,最终可达到粮食自给,林草覆盖增加到30%~40%,人均增加3 000元/a的经济收入,预计能在3~5a内收回治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可(1939-)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流域侵蚀环境.E—mail:jingk@igsnrr.ac.cn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吴普特 高建恩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区域水土保持的科学内涵,以及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的关系。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如何实现雨水资源化;降雨径流调控与利用不仅可实现雨水资源化,而且可以同步解决... 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区域水土保持的科学内涵,以及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的关系。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如何实现雨水资源化;降雨径流调控与利用不仅可实现雨水资源化,而且可以同步解决制约该区发展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2大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并初步构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的技术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资源化 水土保持 降雨径流调控 高效利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典型岩溶峰丛洼地水土保持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罗为群 蒋忠诚 +1 位作者 欧阳然 李衍青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1期37-41,69,共5页
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流失以地下漏失为主,水土流失过程特殊、复杂,非岩溶区原有的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及生物措施不适宜该区。以广西平果县果化示范区为例,在系统分析典型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不同环境类型条件下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和过程... 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流失以地下漏失为主,水土流失过程特殊、复杂,非岩溶区原有的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及生物措施不适宜该区。以广西平果县果化示范区为例,在系统分析典型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不同环境类型条件下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和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试验与示范,研发了适宜于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的水土保持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可为我国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的综合防治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石漠化治理 地下漏失 植物篱 岩溶峰丛洼地
下载PDF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0,23,共5页
该文论述了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并对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作了分析。同时还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土保持工作成绩及效益作了评价。最后笔者提出了以法防治水土流失,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防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与径流调控工程对位配置数量化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富 高嶙 赵克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04,111,共9页
在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原理与方法的指导下,以位于黄土丘陵区第5副区的安定区九华沟流域为例证,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域环境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常见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限制性因子,通过植物措施需求位与所处环境资源位的数量化分析,以植物措... 在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原理与方法的指导下,以位于黄土丘陵区第5副区的安定区九华沟流域为例证,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域环境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常见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限制性因子,通过植物措施需求位与所处环境资源位的数量化分析,以植物措施对位配置为指导,以径流调控工程技术为手段,以满足植物需水为目标,进行了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需求位与治理区环境资源位的适宜性匹配,达到植物措施的对位配置,通过试验使林草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植物措施 生态位 资源位 对位配置 径流调控
下载PDF
江苏省丘陵山区及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效益评估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邹碧莹 丁美 +2 位作者 籍春蕾 王春梅 赵言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6-160,180,共6页
通过近期重点工程规划实例分析江苏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及其效益,以期为今后的水保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借鉴。通过分析江苏省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建立丘陵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平原沙土区以小区... 通过近期重点工程规划实例分析江苏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及其效益,以期为今后的水保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借鉴。通过分析江苏省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建立丘陵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平原沙土区以小区域为单元的河、沟、堤、田、林、路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并规划各分区重点工程措施分布及工程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相应计算模型,进行规划措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全部措施生效当年可减蚀土壤1.38×106 t,拦蓄水1.27×108 m3;规划实施期末累计经济效益总额5 059.0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52.18元,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措施 效益评估
下载PDF
新疆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探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江辉 邱胜彬 +2 位作者 白云岗 陈志卿 何建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通过对新疆水土流失类型、分布现状及水土保持现状的分析 ,结合新疆干旱绿洲区的特点 。
关键词 新疆 水土保持 现状 发展 水土流失 防治
下载PDF
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被引量:18
13
作者 鲍玉海 丛佩娟 +3 位作者 冯伟 王海燕 贺秀斌 田风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3-150,共8页
[目的]系统梳理西南紫色土区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技术,为区域水土保持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从不同层面开展综述和分析。[结果]针对紫色土区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现状,阐述了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思路,总结了采用的主要水土保持... [目的]系统梳理西南紫色土区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技术,为区域水土保持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从不同层面开展综述和分析。[结果]针对紫色土区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现状,阐述了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思路,总结了采用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简要综述了各项水土措施的适宜条件及技术构成,同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论]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方向重点是坡耕地整治和坡面水系配套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沟坡兼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单项工程、植物和农业技术措施。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缺乏针对西南紫色土区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欠缺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和适宜性评价等问题。今后应加强技术标准编制、水土流失防治效益评估、分区治理技术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下载PDF
石漠化地区水土地下漏失治理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郭红艳 周金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5期71-76,共6页
岩溶区的水土流失具有特殊性,地上与地下流失并存,而且水土的地下漏失常被忽视。本文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两个方面简述了石漠化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石漠化地区水土地下漏失的危害、水土地下漏失的作用机制,并通过综述土... 岩溶区的水土流失具有特殊性,地上与地下流失并存,而且水土的地下漏失常被忽视。本文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两个方面简述了石漠化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石漠化地区水土地下漏失的危害、水土地下漏失的作用机制,并通过综述土壤地下漏失研究方法,提出了石漠化地区水土地下漏失防治措施建议。研究旨为岩溶石漠化水、土地下侵蚀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漏失 水土保持 治理措施 石漠化地区
下载PDF
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爱民 段淑怀 +1 位作者 刘大根 潘玉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3期7-13,共7页
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很多湖库型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笔者界定了水土保持水环境效应的概念;将非点源污... 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很多湖库型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笔者界定了水土保持水环境效应的概念;将非点源污染的类型划分为农业型、水土流失型、农村生活型、城市径流型和降水降尘型;首次系统地揭示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机制;定量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区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水环境效应 非点源污染 综合治理
下载PDF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爱民 王浩 孟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72-76,92,共6页
界定了水土保持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效应的概念;采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的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的水资源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2.6亿... 界定了水土保持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效应的概念;采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的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的水资源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2.6亿m3,增幅27.1%,使狭义水资源量减少9.0亿m3,减幅14.4%,使狭义水资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即地表水资源量减小、不重复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增加。以北京市为例定量分析了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治理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说明,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土保持 水资源效应 水环境效应 非点源污染 综合治理
下载PDF
湖北省城区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与分析——以武汉戴家湖110kV输变电工程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晓 吴宜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1,共4页
为控制因输变电类开发建设项目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必须加强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以武汉戴家湖110 kV输变电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由于实... 为控制因输变电类开发建设项目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必须加强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以武汉戴家湖110 kV输变电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由于实施了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项目区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强度降低,土壤流失量明显减少,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均符合预期防治目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监测 防治效果 戴家湖输变电工程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之水土保持要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姜德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7,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观是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指导思想。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其自身规律,水土保持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有其科学性与不可替代性,防治水土流失应...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观是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指导思想。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其自身规律,水土保持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有其科学性与不可替代性,防治水土流失应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施策,系统和综合是水土保持学科建立和事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水土流失在中国广泛分布并长期存在,而且治理程度及年治理进度较低,极不适应生态文明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辅助于重点治理,以小促大,大面积、快速恢复植被,降低水土流失强度。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整治、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整治等融为一体,以系统治理观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采取系统、全面的措施,重视山地经果林开发土地的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保护。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人为扰动破坏区,全过程、全方位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系统治理观 水土保持 整体防治策略
下载PDF
松辽流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1
19
作者 沈波 杨海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8-32,共5页
该文分析了松辽流域的水土流失成因,分布及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区防治对策,并根据侵蚀因子相似性原则,把松辽流域分为五个侵蚀系统区,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最后提出了松辽流域防治水土流失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防治
下载PDF
山西采煤产生的土地破坏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曰鑫 程刚 栗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7-379,382,共4页
山西是采煤大省,采煤引发的土地破坏问题相当突出。截至2005年,采煤破坏土地总面积已达1151.95km2。采煤矿区诱发的土地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1)地表与地下水匮乏或缺失;(2)固体废弃物压占土地;(3)地表扰动层和松散堆积物表层水... 山西是采煤大省,采煤引发的土地破坏问题相当突出。截至2005年,采煤破坏土地总面积已达1151.95km2。采煤矿区诱发的土地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1)地表与地下水匮乏或缺失;(2)固体废弃物压占土地;(3)地表扰动层和松散堆积物表层水蚀风蚀严重,冲积物淤塞河道,影响行洪;(4)矿区崩塌、泻溜、地面塌陷、滑坡等重力侵蚀时有发生。治理采煤矿区土地破坏问题,要以贯彻落实土地复垦规定为核心,建立健全煤矿区土地保护监督管理机构,抓紧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地保护方案审批和征收复垦费的环节,制订和落实土地保护的监督检查制度,全面生态恢复和重点治理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煤矿 土地复垦 防治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