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碘酸钠诱导大鼠视网膜损伤的病理改变和SOD、CAT的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颖婷 邓新国 +2 位作者 高杨 何梅凤 李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51-185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碘酸钠诱导大鼠视网膜损伤过程中的病理形态改变及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改变。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即40mg/kg、50mg/kg、60mg/kg碘酸钠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碘酸钠诱导大鼠视网膜损伤过程中的病理形态改变及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改变。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即40mg/kg、50mg/kg、60mg/kg碘酸钠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后第1、4、7、14d取大鼠右眼进行病理检查;取左眼视网膜,检测SOD和CAT的活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第1d,40mg/kg和50mg/kg碘酸钠造模组视网膜各层未见损伤,60mg/kg碘酸钠造模组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损伤、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第4、7、14d,各剂量组均出现明显损伤,且损伤程度比第1d和对照组明显加重,呈现外核层细胞波浪状改变和外核层厚度减少(P<0.05或P<0.01)。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第1、4d,60mg/kg碘酸钠造模组视网膜组织SOD、CAT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第7、14d,各剂量组视网膜SOD、CAT活性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或P<0.01)。结论:40mg/kg、50mg/kg和60mg/kg的碘酸钠均可导致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外核层细胞损伤,并使大鼠视网膜抗氧化系统受损。碘酸钠用量越大,视网膜细胞损伤出现时间越早、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碘酸钠 大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Tetramethylpyrazine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及脉络膜血流和RPE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7
2
作者 沈轶 庄沛 +2 位作者 林宝琴 张婉玉 George C Y Chiou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843-1847,共5页
目的:研究1%Tetramethylpyrazine(TMP)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变性,脉络膜血流和RPE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在碘酸钠诱导的大鼠RPE变性研究中,1%TMP滴眼液预先处理1wk,3次/d,1wk后予碘酸钠舌下静脉注射,在2wk和4wk末,视网膜电图... 目的:研究1%Tetramethylpyrazine(TMP)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变性,脉络膜血流和RPE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在碘酸钠诱导的大鼠RPE变性研究中,1%TMP滴眼液预先处理1wk,3次/d,1wk后予碘酸钠舌下静脉注射,在2wk和4wk末,视网膜电图(ERG)测量c波。色素微球体技术分析高眼压状态下TMP对脉络膜血流的影响。Methylthiazoltetrazolium(MTT)分析TMP在各种氧化应激中对RPE的保护作用。结果:碘酸钠注射后2wk,碘酸钠组ERG的c波下降至对照组的36%(P<0.01)。4wk后,碘酸钠组下降至对照组的46%(P<0.01),而1%TMP+碘酸钠组下降至对照组的77%(P<0.01)。与碘酸钠组比较,1%TMP+碘酸钠组控制了67%的c波下降(P<0.05)。在脉络膜血流的测量中,30,60,和120min的结果显示,TMP显著增加脉络膜血流。在氧化应激部分,不同浓度的TMP在各种氧化应激损伤中,对RPE都有各种程度的保护作用。结论:浓度为1%Tetramethylpyrazine可以显著保护碘酸钠和氧化应激诱导的RPE变性,增加脉络膜血流,并可能在AMD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METHYLPYRAZINE 碘酸钠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血流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碘酸钠注射大鼠视网膜下的分化 被引量:6
3
作者 龚莉华 周佳 +3 位作者 吴强 宋蓓雯 陆斌 胡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受损的大鼠模型眼中的分化情况。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的BMMSCs,用病毒上清液转染EGFP,移植到经静脉注射NaIO3破坏RPE细胞的大鼠的视网膜下腔,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对BMMSCs进...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受损的大鼠模型眼中的分化情况。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的BMMSCs,用病毒上清液转染EGFP,移植到经静脉注射NaIO3破坏RPE细胞的大鼠的视网膜下腔,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对BMMSCs进行追踪并观察术后5周的分化情况。结果BMMSCs的EGFP转染比例可达到76·9%,术后第5周可见BMMSCs位于视网膜下区域,未整合入神经视网膜层,并表达角蛋白(CK)、视紫红质(rhodops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BMMSCs植入RPE受损伤的大鼠视网膜下腔后可存活,并表达RPE细胞、光感受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 移植 NaIO3
下载PDF
碘酸钠对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姜双 徐海月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碘酸钠鼠尾静脉注射导致的C57BL/6J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0只6~8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碘酸钠组。碘酸钠组经鼠尾静脉注射碘酸钠(35mg/kg),分别于注射后6h,1、3、5、8d进行眼底照相、OCT和电生... 目的:探讨碘酸钠鼠尾静脉注射导致的C57BL/6J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0只6~8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碘酸钠组。碘酸钠组经鼠尾静脉注射碘酸钠(35mg/kg),分别于注射后6h,1、3、5、8d进行眼底照相、OCT和电生理检测;正常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所有小鼠摘除眼球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呈淡红色,视盘呈黄色,视网膜血管呈放射状走行。鼠尾静脉注射碘酸钠后6h即可见到眼底黄白色类似玻璃膜疣样改变,但此时OCT和ERG尚无明显变化。注射后1d,眼底改变加重,类玻璃膜疣的改变逐渐增加,OCT可见RPE层色素紊乱,光感受器和外核层受损。注射后3d,视网膜损伤进一步加重,视网膜出现水肿,注射后5d水肿消失,视神经变白,眼底病灶进一步增多。注射后8d,RPE层、感光细胞层及外核层结构破坏明显,几乎没有正常结构。在此过程中,ERG表现为a波、b波振幅下降,并呈时间依赖性加重。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规则整齐,密度均匀。碘酸钠组小鼠外层视网膜呈波浪状改变,RPE层正常结构消失,可见黑色圆形沉积物,随时间延长,黑色沉积物逐渐增多,至注射后第8d时几乎没有正常RPE结构。结论:碘酸钠经鼠尾静脉注射后,可以很好地模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过程,视网膜出现明显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提供一个较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碘酸钠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Naringenin在碘酸钠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和激光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鼠模型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沈轶 张婉玉 George C Y Chiou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naringenin滴眼对碘酸钠诱导的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变性以及对激光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作用。方法:10g/Lnaringenin滴眼液预先处理1wk(3次/d),1wk后予35... 目的:研究naringenin滴眼对碘酸钠诱导的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变性以及对激光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作用。方法:10g/Lnaringenin滴眼液预先处理1wk(3次/d),1wk后予35mg/kg碘酸钠舌下静脉注射诱导大鼠RPE变性,在2wk和4wk末,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测量C波。另预处理1wk(3次/d),在2wk和4wk末用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A)和荧光显微镜测量CNV面积。结果:碘酸钠注射后2wk,碘酸钠组ERG的C波下降至对照组的53%(P<0.01)。而naringenin+碘酸钠组则无明显变化。4wk后,碘酸钠组下降至对照组的37%(P<0.01),而naringenin+碘酸钠组下降至对照组的57%(P<0.01)。与碘酸钠组比较,naringenin+碘酸钠组控制了66%的C波下降(P<0.05)。35mg/kgnaringenin组FA测量的CNV面积2,4wk末分别是对照组的53%和49%(P<0.01)。4wk后naringenin组荧光显微镜测量的CNV面积是对照组的47%(P<0.01)。结论:10g/Lnaringenin可以显著保护碘酸钠诱导的RPE变性,也能减小CNV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INGENIN 碘酸钠 激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碘酸钠诱导非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江伟 张婉玉 邱春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504-1510,共7页
目的:研究10g/L胼酞嗪滴眼液对剂量为35mg/kg的NaIO3诱导的大鼠RPE变性的对抗作用。方法:经舌下静脉予Brown Norway大鼠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NaIO3及生理盐水,注射3,7,14及28d后测量ERG的a、b、c、FO及LP波,同时进行眼底彩照和眼底荧光... 目的:研究10g/L胼酞嗪滴眼液对剂量为35mg/kg的NaIO3诱导的大鼠RPE变性的对抗作用。方法:经舌下静脉予Brown Norway大鼠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NaIO3及生理盐水,注射3,7,14及28d后测量ERG的a、b、c、FO及LP波,同时进行眼底彩照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用光学显微镜或自体荧光平片对部分大鼠进行组织学研究。在体外培养RPE-19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NaIO3对细胞的影响并测其细胞增殖率。经舌下静脉予BrownNorway大鼠注射剂量为35mg/kg的NaIO3。NaIO3组大鼠注射NaIO3后用生理盐水点眼,10g/L胼酞嗪+NaIO3组大鼠注射NaIO3后用10g/L胼酞嗪滴眼液点眼,对照组不注射NaIO3,用生理盐水点眼,皆为3次/d,连续点4wk,然后测ERGc波。结果:注射NaIO3后,高剂量组如30、40和60mg/kgNaIO3组的各种ERG波的振幅明显降低,低剂量组则变化不大。眼底彩照显示注射NaIO3后3d30mg/kg组出现部分视网膜坏死,视网膜坏死程度与注射后时间及注射量呈正相关,低剂量组没有明显改变。平片显示,注射NaIO3后3d30mg/kg组及更高剂量组单层RPE细胞出现坏死。组织学研究提示,注射NaIO330mg/kg组和低剂量组未发现明显变化。体外实验发现,浓度≥30mg/LNaIO3组RPE-19细胞增殖率降低。注射剂量为35mg/kgNaIO3后4wk,和对照组相比,NaIO3组大鼠ERGc波显著降低到对照组的31%(P〈0.01)。10g/L胼酞嗪+NaIO3组和NaIO3组相比,大鼠ERGc波显著升高到对照组的50%(P〈0.05)。结论:NaIO3诱导的PRE细胞凋亡受剂量和时间的双重影响。剂量为30-40mg/kgNaIO3适用于非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体内造模。胼酞嗪可能延缓非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展进程,可能用于治疗非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碘酸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胼酞嗪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碘酸钠诱导的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模型大鼠视网膜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吴沛霖 王璐 +4 位作者 蒋姣姣 陆素青 曾建慧 张晓敏 邱梅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3-867,共5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碘酸钠诱导的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模型大鼠视网膜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取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碘酸钠组、碘酸钠+EGCG组,每组12只。碘酸钠组和碘酸钠+EGCG组...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碘酸钠诱导的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模型大鼠视网膜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取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碘酸钠组、碘酸钠+EGCG组,每组12只。碘酸钠组和碘酸钠+EGCG组大鼠按体质量尾静脉注射50 mg·kg-1碘酸钠,建立干性AMD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碘酸钠+EGCG组大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射4μL 0.5 g·L^(-1) EGCG,空白对照组、碘酸钠组大鼠右眼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1 d后将大鼠处死、取材并检测指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Nrf2、NADPH氧化还原酶(NQO1)、Ⅰ型血红素氧化酶(HO-1)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视网膜Nrf2、NQO1、HO-1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碘酸钠组大鼠视网膜全层均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细胞损伤明显,外核层排列紊乱,呈波浪状改变;与碘酸钠组相比,碘酸钠+EGCG组大鼠视网膜各层损伤得到改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碘酸钠组大鼠视网膜组织SOD、GSH-Px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MDA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碘酸钠组相比,碘酸钠+EGCG组大鼠视网膜组织SOD、GSH-Px含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MD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碘酸钠组大鼠视网膜Nrf2、NQO1、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碘酸钠组相比,碘酸钠+EGCG组大鼠视网膜Nrf2、NQO1、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碘酸钠组大鼠视网膜Nrf2、NQO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碘酸钠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Nrf2/ARE信号通路 氧化损伤
下载PDF
尾静脉注射碘酸钠对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牛占宇 李建德 +4 位作者 石永鹏 陈临池 杨鹏飞 田换兵 高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尾静脉注射碘酸钠(NaIO3)对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36只昆明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损伤3 d组、损伤7 d组、损伤14 d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各损伤组小鼠经尾静脉单剂量注射NaIO3(35 mg·kg-1)。在NaIO3损伤3 d、7 d... 目的探讨尾静脉注射碘酸钠(NaIO3)对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36只昆明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损伤3 d组、损伤7 d组、损伤14 d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各损伤组小鼠经尾静脉单剂量注射NaIO3(35 mg·kg-1)。在NaIO3损伤3 d、7 d、14 d后取材,进行视网膜组织铺片和组织切片。利用HE染色、Neu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Opn1mw、GFAP、Iba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aIO3注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损伤3 d后外核层每10μm长度细胞数由正常水平(31.97±2.27)个下降至(26.21±0.8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7 d后内核层每10μm长度细胞数由正常水平(12.33±0.16)个下降至(11.39±0.4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N染色结果显示,损伤14 d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每100μm长度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由正常水平(14.92±1.74)个下降至(11.25±0.0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P染色结果显示,损伤3 d组每200μm×200μm范围内活化的Müller细胞数由对照组的(16.96±0.85)个增加至(20.42±1.64)个,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1mw、Iba1染色结果显示,损伤后视网膜视锥细胞外节段变薄、小胶质细胞数增加。结论尾静脉注射NaIO3会引起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不可逆的损伤,且该损伤具有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酸钠 视锥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MÜLLER细胞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氢离子对碘酸钠诱导的小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艳丽 刘华 李丽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氢离子(H+)对碘酸钠(Na IO3)诱导的小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60只8~10周龄SPF级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a IO3组、H+组,每组20只。H+组小鼠灌胃富含H+水(每只每天6 m L)预治疗7 d... 目的探讨氢离子(H+)对碘酸钠(Na IO3)诱导的小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60只8~10周龄SPF级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a IO3组、H+组,每组20只。H+组小鼠灌胃富含H+水(每只每天6 m L)预治疗7 d,对照组及Na IO3组小鼠灌胃相同剂量的自来水;Na IO3组、H+组小鼠按20 mg·kg-1剂量鼠尾静脉注射Na IO3溶液,对照组小鼠鼠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H+组小鼠继续灌胃富含H+水(每只每天6 m L)治疗5 d,对照组及Na IO3组小鼠给予相同剂量的自来水。然后对小鼠行眼底照相、OCT、视网膜电图、FFA检查,取小鼠眼球行HE染色,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8表达情况。结果 Na IO3组小鼠视网膜厚度[(232.370±17.060)μm]与对照组[(316.265±5.314)μm]、H+组[(296.406±27.411)μm]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与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Na IO3组a波振幅低于对照组和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a波振幅与H+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36)。对照组和H+组b波振幅均高于Na IO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b波振幅与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FFA显示,对照组小鼠无血管渗漏,Na IO3组小鼠的视网膜血管有大面积渗漏区,H+组小鼠视网膜渗漏面积较Na IO3组明显减少。HE染色结果表明,Na IO3组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变薄甚至消失,并且出现大量的黑色沉积物,H+组小鼠视网膜黑色沉积物较Na IO3组减少。对照组(0.406±0.161)和H+组(0.543±0.302)视网膜中Caspase8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Na IO3组(1.498±0.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与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结论 H+通过抑制Caspase8凋亡途径抑制Na IO3诱导的视网膜黄斑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离子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碘酸钠 凋亡 CASPASE8
下载PDF
催化褪色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碘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忠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51-253,共3页
研究了在3.0mol/L的硫酸介质中,溴化钾催化碘酸钠氧化偶氮胂M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碘的新方法。I-浓度在0.010~2.00μg/25ml范围内与lg(Ao/A) 呈线性关系。其λmax=540nm,Sandell灵敏度为3... 研究了在3.0mol/L的硫酸介质中,溴化钾催化碘酸钠氧化偶氮胂M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碘的新方法。I-浓度在0.010~2.00μg/25ml范围内与lg(Ao/A) 呈线性关系。其λmax=540nm,Sandell灵敏度为3.20μg/cm2,RSD%为1.70%~4.40%,CV%为98.20%~108.20%。该法用于环境样品、生物材料、食品等实际样品中I-的测定,多数常见离子无干扰,方法简快,选择性好,结果满意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胂M 溴化钾 碘酸钠 催化褪色 微量碘
下载PDF
木薯淀粉电氧化制备双醛淀粉 被引量:3
11
作者 蓝丽红 蓝平 +2 位作者 李媚 吴如春 廖安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8-241,共4页
为了用木薯淀粉制备双醛淀粉,在自制带搅拌的电化学反应器中,以碘酸钠为原料,研究了一步法电氧化制备双醛淀粉工艺过程。获得的较佳工艺条件是:阳极室中淀粉乳含量为8%,NaIO3浓度0.2mol/L,硫酸浓度为0.2mol/L;阴极液中硫酸浓度为0.3mol... 为了用木薯淀粉制备双醛淀粉,在自制带搅拌的电化学反应器中,以碘酸钠为原料,研究了一步法电氧化制备双醛淀粉工艺过程。获得的较佳工艺条件是:阳极室中淀粉乳含量为8%,NaIO3浓度0.2mol/L,硫酸浓度为0.2mol/L;阴极液中硫酸浓度为0.3mol/L,室温电解,电流密度为0.025A/cm2,电解时间5h。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5批次制备产物中双醛淀粉含量平均为87.15%,电流效率平均93.8%,产率为92.5%。双醛淀粉产品经红外光谱表征,在波长为1750cm-1处出现明显吸收峰,在波长为2750cm-1处出现弱吸收峰,说明产物中醛基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醛淀粉 电氧化 木薯淀粉 碘酸钠
原文传递
碘酸钠诱发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美花 陈永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60-864,共5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感光细胞的功能障碍或丧失为主要特征的致盲眼病,有很大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碘酸钠是抗代谢药物,可以选择性破坏RPE,它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与人类RP疾病的片状RPE缺损极为相似,...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感光细胞的功能障碍或丧失为主要特征的致盲眼病,有很大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碘酸钠是抗代谢药物,可以选择性破坏RPE,它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与人类RP疾病的片状RPE缺损极为相似,因此常被用来制作RP疾病的模型。碘酸钠能诱发多种实验动物的RP模型,人们多使用单次碘酸钠注射的方法建立RP动物模型。由于碘酸钠诱发的RP动物模型的发病年龄和疾病进展均可人为操控,制备简单,病变稳定,周期短,且某些动物的RPE细胞在特殊条件下有再生的潜能,极有利于RP发病机制、药物或干/前体细胞治疗及再生医学方面的研究。目前有关碘酸钠诱发动物RP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已有不少报道。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将碘酸钠诱发的RP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碘酸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碘酸钠诱导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茅佩瑶 茅希颖 +2 位作者 陈雪 袁松涛 刘庆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9期1636-1641,1662,共7页
目的:探讨股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碘酸钠后观察C57BL/6J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形态学及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30只6-8周龄C57BL/6J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1组(静脉注射碘酸钠10 mg/kg)6只,实验2组(静脉注射碘酸钠20 mg/... 目的:探讨股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碘酸钠后观察C57BL/6J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形态学及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30只6-8周龄C57BL/6J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1组(静脉注射碘酸钠10 mg/kg)6只,实验2组(静脉注射碘酸钠20 mg/kg)6只,实验3组(静脉注射碘酸钠35 mg/kg)6只,实验4组(静脉注射碘酸钠50 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分别经股静脉注射碘酸钠10、20、35、50 mg/kg,于注射后1周行电生理检测,1周、2周行OCT检测。所有小鼠2周后摘除眼球制作冰冻切片以及RPE细胞平铺片进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排列整齐,各层之间分界清晰,外核层形态正常,RPE层细胞排列紧密。注射后1周,通过ERG可发现碘酸钠10 mg/kg组小鼠视锥细胞功能已出现损伤,但OCT显示视网膜形态正常;而20 mg/kg以及35 mg/kg小鼠除了视锥细胞功能出现损伤,视杆细胞的功能均降至对照组1/2;且视网膜外核层均出现异常高亮区,外层视网膜丧失分界清晰的结构。注射后2周,10 mg/kg组小鼠通过RPE细胞平铺片即可发现RPE细胞已出现轻微损伤。而20 mg/kg、35 mg/kg组小鼠通过OCT可发现外核层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变薄,视网膜出现退行性改变;且通过HE染色和RPE细胞平铺片以及冰冻切片,我们可以发现20 mg/kg、35 mg/kg小鼠外核层出现波浪状改变,单层RPE细胞的连续性被破坏,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碘酸钠20 mg/kg组经静脉注射后,可以很好的模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过程,视网膜出现明显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提供一个较好的小鼠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碘酸钠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光感受器细胞
原文传递
碘酸钠诱导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立春 刘建宗 郭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碘酸钠后观察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形态学及视网膜功能变化,以探索注射碘酸钠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无眼病青紫兰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1组(静脉注射碘酸钠15 mg·kg-1)、实验2组(静脉注射碘...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碘酸钠后观察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形态学及视网膜功能变化,以探索注射碘酸钠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无眼病青紫兰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1组(静脉注射碘酸钠15 mg·kg-1)、实验2组(静脉注射碘酸钠25 mg·kg-1)、实验3组(静脉注射碘酸钠35 mg·kg-1)各9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在耳缘静脉注射碘酸钠后1 d、3 d、7 d、15 d、28 d视网膜电图检查后处取视网膜后极部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2、3组诱导了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实验2组:给药后3 d可见大量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Bruch膜上脱落,视细胞外节破坏,游离入感光细胞层;给药后7 d可见更严重的感光细胞破坏溶解,但外界膜完整;随时间推移;给药后28 d外核层细胞数明显减少,视网膜成为无视网膜色素上皮或多层视网膜色素上皮相间结构。实验3组:给药后3 d即可见大量的视细胞内外节溶解坏死,外界膜、外核层受损。结论静脉注射适当剂量的碘酸钠生理盐水能够选择性破坏视网膜色素上皮,成功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模型,25 mg·kg-1碘酸钠为合适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酸钠 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
下载PDF
P2X7受体阻断对碘酸钠诱导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小鼠NLRP3/Caspase-1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艳莉 赵岐 黄强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65-869,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P2X7受体阻断剂亮蓝G(BBG)对碘酸钠(NaIO3)诱导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小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通路的影响。方法C57BL/6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P2X7受体阻断剂亮蓝G(BBG)对碘酸钠(NaIO3)诱导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小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通路的影响。方法C57BL/6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BG(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25μg/g尾静脉注射NaIO3诱导建立AMD模型。BBG(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25、50、100μg/(g·d)BBG溶液;对照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视网膜组织,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检测小鼠眼底情况,以距视神经450 mm处的视网膜厚度进行定量分析;记录视网膜电图,并用LabView7编译程序分析a波、b波;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视网膜中P2X7R m 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白介素-1β(IL-1β)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视网膜厚度变薄、a波和b波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组织中P2X7R m RNA、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BBG(低、中、高)剂量组视网膜厚度增加、a波和b波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G低剂量组组织中P2X7R mRNA、NLRP3、caspase-1,BBG(中、高)剂量组组织中P2X7R mRNA、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BG剂量增加,视网膜厚度逐渐增加、a波和b波逐渐升高;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水平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性。结论P2X7R阻断可抑制视网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通路,促进视网膜结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7受体阻断 碘酸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通路
原文传递
碘酸钠诱导兔视网膜和视神经跨神经元变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凯 黎晓新 姜燕荣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观察碘酸钠静脉注射能否诱导实验动物的视网膜和视神经出现跨神经元变性。方法48只青紫兰兔,8只为对照组,剩余40只进行碘酸钠静脉注射(40mg/kg),观察注射后1周、2周,1、4、18个月实验动物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病理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 目的观察碘酸钠静脉注射能否诱导实验动物的视网膜和视神经出现跨神经元变性。方法48只青紫兰兔,8只为对照组,剩余40只进行碘酸钠静脉注射(40mg/kg),观察注射后1周、2周,1、4、18个月实验动物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病理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采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变色酸2R染视神经髓鞘;GuilleryShirra-Webster法染变性的神经纤维。结果视网膜内核层的神经元在碘酸钠注射后1周开始凋亡。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注射后1个月开始凋亡。在注射后的4个月和18个月,可见视神经不同程度的脱髓鞘和变性。结论碘酸钠静脉注射可诱导实验动物视网膜跨神经元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神经元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 凋亡 碘酸钠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碘酸钠诱导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文睿 戴国宇 +1 位作者 杨妮娟 刘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碘酸钠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索该药是否可用于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治疗。方法通过碘...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碘酸钠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索该药是否可用于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治疗。方法通过碘酸钠诱导的RPE细胞模拟干性AMD。RPE细胞传代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碘酸钠损伤组、RES+碘酸钠损伤组,并观察各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RES对RPE细胞最佳保护作用的浓度以及最佳浓度下对不同浓度碘酸钠损伤的RPE细胞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Hosste33342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总量变化以及凋亡种类之间的差别。结果 5μmol·L^-1 RES对RPE细胞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且此浓度下对不同损伤程度的RPE细胞都有较强的保护作用。RES+碘酸钠损伤组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45±0.07)明显低于碘酸钠损伤组(0.9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0.34±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S+碘酸钠损伤组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56±0.14)与碘酸钠损伤组(0.24±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0.73±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sste33342检测结果显示,RES+碘酸钠损伤组凋亡细胞含量明显低于碘酸钠损伤组(P<0.05),且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RES+碘酸钠损伤组和碘酸钠损伤组比较,RES+碘酸钠损伤组早期凋亡的细胞含量相对较高,晚期凋亡细胞含量相对较少。结论RES对碘酸钠诱导损伤的RPE细胞的凋亡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干性AMD的治疗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碘酸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碘酸钠诱发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模型的生理指标和组织病理学分析
18
作者 谭莹 廖文平 +3 位作者 高启龙 李勇 史新辉 王京昆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目的全面评价碘酸钠腹腔注射对SD大鼠生理指标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32只,雌雄各半。模型组以10 mL/kg剂量腹腔注射碘酸钠(6 mg/mL)1次,阴性对照组以10 mL/kg剂量腹腔注射... 目的全面评价碘酸钠腹腔注射对SD大鼠生理指标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32只,雌雄各半。模型组以10 mL/kg剂量腹腔注射碘酸钠(6 mg/mL)1次,阴性对照组以10 mL/kg剂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1次。每天观察大鼠一般体征,注射当天(0天)和注射后第2、6、9、13、16、20、23、27、29、36、43、50、57天称量所有存活大鼠体质量;注射后第3、7、21、28、41、62天随机选取大鼠(第28天为12只/组,其余为4只/组,均为雌雄各半)进行血清生化学指标检测,系统解剖摘取脏器称重,然后对主要脏器和组织进行HE染色,以及眼HE和TUNEL染色;注射后第28、62天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注射碘酸钠后,模型组88%的大鼠出现一过性稀便,观察期间大鼠体质量增长稍缓且以雄鼠较明显。注射后第28天模型组雌鼠红细胞容积(red blood cell volume,RDW)和雄鼠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Retic#)及百分比(reticulocyte percentage,Retic%)均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雌雄鼠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有降低趋势,但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雄鼠胸腺重量、系数除注射后第7天大于阴性对照组外,其余时间点均小于阴性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由波浪状改变逐步发展为异常心电图样改变,各层排列紊乱,外核层局灶性变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凋亡;病变发生率、病变评分和凋亡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或多于同时期的阴性对照组,第28天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碘酸钠腹腔注射除可使大鼠视网膜变性外,对血清生化、血常规部分指标也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酸钠 生理指标 视网膜组织病理 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 大鼠
下载PDF
碘酸钠诱导大鼠视网膜退行性改变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邢岩 张丽梅 +2 位作者 赵圆圆 侯思远 金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53-857,共5页
目的 探讨碘酸钠(NaIO3)诱导大鼠视网膜退行性改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30 mg·kg^(-1)NaIO3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变模型。继续饲养21 d,检测大鼠视网膜电图(ER... 目的 探讨碘酸钠(NaIO3)诱导大鼠视网膜退行性改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30 mg·kg^(-1)NaIO3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变模型。继续饲养21 d,检测大鼠视网膜电图(ERG),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差异蛋白情况。结果 ERG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暗适应0.01ERG、暗适应3.0ERG、暗适应3.0振荡电位以及明适应3.0ERG和明适应3.0闪烁光反应b波振幅分别比对照组降低79.98%、81.64%、76.08%、61.68%、5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细胞层数减少,尤其是外核层、内核层结构紊乱,呈现明显的波浪形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SOD和CAT活性分别下降12.51%和14.08%,MDA含量增加5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GO分析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上调的80个蛋白,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在调控基因表达(positive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炎症反应(inflammatory response)、衰老(aging)以及对白细胞介素(IL)-6的细胞反应(cellular response to interleukin-6)等方面具有显著性。18个下调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非常集中,主要表现在视觉感知(visual perception)、对光刺激的反应(response to light stimulus)、光转导(phototransduction)。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光转导(phototransduction)、蛋白酶体(proteasome)、JAK-STAT信号通路(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细胞内吞(endocytosis)、补体及凝血级联反应(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等通路。结论 NaIO3可通过特异性氧化应激引发炎症与免疫过程,同时抑制视网膜光转导通路,诱导视网膜退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退行性改变 碘酸钠 蛋白质组学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碘酸钠静脉注入后兔眼图形VEP的改变
20
作者 胡小凤 黎晓新 徐秀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入碘酸钠后早期引起的兔眼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的改变,从而推测出视力的变化。方法将10mg/ml碘酸钠40mg/kg从兔耳缘静脉注入体内。镜片矫正兔眼屈光不正,注药前及注药后3h分别对兔右眼P-VEP进行检测(翻转棋盘格,分别对... 目的观察静脉注入碘酸钠后早期引起的兔眼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的改变,从而推测出视力的变化。方法将10mg/ml碘酸钠40mg/kg从兔耳缘静脉注入体内。镜片矫正兔眼屈光不正,注药前及注药后3h分别对兔右眼P-VEP进行检测(翻转棋盘格,分别对应的视角6’、3’、1·5’)。结果注药后3h,光感受器细胞未见明显损害,3d后,外节中可以看到许多空泡样改变。注药前约50ms可记录到一个正向的反应波(P100),注药后3h此波明显下降或消失(配对t检验,P<0·05)。结论静脉注入碘酸钠后3h可以影响兔眼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酸钠 光感受器细胞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