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0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险社会的刑事政策与刑法 被引量:82
1
作者 卢建平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5,共5页
风险社会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也是人类集体努力的副产品,因此需要人类在连带主义基础上的集体分担,而以责任(刑罚)个别化为显著标志的刑法,绝非防御或者控制风险的最佳手段。在风险社会,刑法仍然只能担当&q... 风险社会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也是人类集体努力的副产品,因此需要人类在连带主义基础上的集体分担,而以责任(刑罚)个别化为显著标志的刑法,绝非防御或者控制风险的最佳手段。在风险社会,刑法仍然只能担当"最后法"(Ultima ratio)的角色,而这一角色只能建立在保障人权和弘扬法治的价值基础之上。欲以刑法为急先锋以抗制风险,非但不能保卫社会、实现社会保护的功能,反而会牺牲社会及其成员的权益、丧失人权保障的功能,因此,刑法乃至刑事政策本身的风险也是我们时刻必须警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刑事政策 刑法
原文传递
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 被引量:39
2
作者 冯彦君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3,共7页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社会弱势...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宣言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给人以机会、给人以能力、给人以物质帮助三个方面寻求制度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法律保护 社会公正 法律实质正义 社会法
原文传递
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 被引量:41
3
作者 郭树理 《学术界》 2000年第6期190-195,共6页
民商事仲裁制度的私法自治属性及其发展历程都反映出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一定程度的妥协 ,这种妥协是现代社会法治思想的要求之一 。
关键词 民商事仲裁制度 仲裁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 法治 仲裁法 司法权力 民间纠纷
下载PDF
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逻辑 被引量:55
4
作者 刘贵华 孟照海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4,共9页
研究生教育是创造和应用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的活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受到知识逻辑、学科逻辑、社会逻辑和创造逻辑的支配,它们分别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的内容、结构、模式和动力。在这四种逻辑的支配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轨迹遵循"... 研究生教育是创造和应用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的活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受到知识逻辑、学科逻辑、社会逻辑和创造逻辑的支配,它们分别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的内容、结构、模式和动力。在这四种逻辑的支配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轨迹遵循"钟摆定律",即以具体问题为导向,在学术逻辑与社会逻辑之间运行,以期实现动态平衡。这一螺旋上升的钟摆过程,就是创造和应用高深专门知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知识逻辑 学科逻辑 社会逻辑 创造逻辑 钟摆定律
原文传递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谈我国刑法立法的积极与谨慎 被引量:47
5
作者 郎胜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63,132,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刑法立法活动比较积极。由于快速发展过程中新的矛盾、问题、挑战仍将不断涌现,推动刑法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因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改变,相当一段时期内刑法立法的活跃态势仍将持续。但刑法是把双刃剑,...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刑法立法活动比较积极。由于快速发展过程中新的矛盾、问题、挑战仍将不断涌现,推动刑法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因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改变,相当一段时期内刑法立法的活跃态势仍将持续。但刑法是把双刃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刑法的负面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这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要坚持刑罚谦抑原则,将刑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最后选项,防止动辄主张动刑的泛刑法化倾向。可以预见,随着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刑法立法的趋势会不断趋缓,刑罚力度将趋于宽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刑法 刑罚谦抑
原文传递
论社会利益及其法律调控——对经济法基础的再认识 被引量:34
6
作者 吕忠梅 廖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90,共8页
我们要获得对经济法规范的理性认识 ,必须首先深入认识经济法规范形式背后的利益性质和形式 ,因为任何一个法律部门的出现都是利益发生冲突的结果。其次必须深入研究调整这种利益关系的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 我们要获得对经济法规范的理性认识 ,必须首先深入认识经济法规范形式背后的利益性质和形式 ,因为任何一个法律部门的出现都是利益发生冲突的结果。其次必须深入研究调整这种利益关系的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通过对社会利益的独立及其特征的论述阐明了经济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经济法存在的完全充足理由。二是从国家权力运行方式的角度对经济法性质进行了再思考——经济法既是政府干预之法更是干预政府之法。同时 ,根据法律实质论和法律形式论的理解 ,解释了在经济法领域出现的“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利益 经济法 政府干预
下载PDF
建设服务型政府应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 被引量:37
7
作者 姜明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9,共10页
我国行政管理模式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涉及民主与法治的诸多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服务型政府与有限政府的关系、服务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服务与规制的关系、服务与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实现我国... 我国行政管理模式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涉及民主与法治的诸多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服务型政府与有限政府的关系、服务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服务与规制的关系、服务与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实现我国行政管理模式和整个社会治理模式顺利转型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就有关这些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所作的研究与得出的结论均只是初步的,深度的研究和结论还有待各级、各地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和经验的进一步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公民社会 规制 法治
原文传递
风险社会与侵权损害救济途径多元化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俊岩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102,178,共12页
现代风险社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传统侵权法律制度在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型侵权行为以及灾难性、大规模的人身损害事故时存在局限性。对此,我国《侵权责任法》在功能定位、保障范围、加害事由、归责原则等方面的制度设计... 现代风险社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传统侵权法律制度在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型侵权行为以及灾难性、大规模的人身损害事故时存在局限性。对此,我国《侵权责任法》在功能定位、保障范围、加害事由、归责原则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对风险社会的现实状况和生活形态作出了回应,尤其强化了侵权法的救济功能。侵权法的这种制度变化改变了我国责任风险的原有形态;同时,在侵权法律体系内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对受害人的赔偿和救济问题,由此给责任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以侵权法、责任保险和社会保障为主体的多元救济体系中,各项制度之间应注意协调,避免赔偿不足或赔偿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损害赔偿 侵权法 责任保险 社会保障
原文传递
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基于二元结构奥肯定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杨旭 李隽 王哲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23,共10页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二元社会下的奥肯定律,以及二元社会下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用实际数据对中国奥肯定律进行了测算,同时得到了我国1986~2004年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结果显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水平没有超过潜在...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二元社会下的奥肯定律,以及二元社会下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用实际数据对中国奥肯定律进行了测算,同时得到了我国1986~2004年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结果显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水平没有超过潜在增长率,但潜在增长率对我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目标,应努力阻止实际增长率达到其潜在的水平,并在控制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要努力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经济增长率 二元结构 奥肯定律
原文传递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理念转换 被引量:27
10
作者 叶传星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中国走向和谐社会的进程在法律领域的展开表现为建立新型的宪政,而建立宪政的理论前提就是重构法的理念。实现法的根本理念的转换应当从对过去一个时期奉行的阶级专政的法律理念的反思和批判开始。应当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和定... 中国走向和谐社会的进程在法律领域的展开表现为建立新型的宪政,而建立宪政的理论前提就是重构法的理念。实现法的根本理念的转换应当从对过去一个时期奉行的阶级专政的法律理念的反思和批判开始。应当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和定位人的法律角色、法的逻辑构造方式、法的正义观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治 法的理念 宪政
原文传递
新时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21
11
作者 吴海波 《中国卫生经济》 2006年第2期13-15,共3页
医患关系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互助友爱的医疗卫生环境中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医患关系必然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当前的医患关系却不容乐观,由于受社会、论理道德,特别是法律... 医患关系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互助友爱的医疗卫生环境中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医患关系必然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当前的医患关系却不容乐观,由于受社会、论理道德,特别是法律因素的影响,各种医患矛盾正在成为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应从制度转换入手,通过重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从而为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医患关系 法律
下载PDF
经济与社会断裂的法律修复路径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全兴 汪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50,共14页
经济与社会的断裂,发生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有政策目标、市场化、消费结构、国际竞争、政治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运用法律手段修复这种断裂,应当遵循法律社会化的路径。法律社会化包括公法与私法融合、社会本位... 经济与社会的断裂,发生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有政策目标、市场化、消费结构、国际竞争、政治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运用法律手段修复这种断裂,应当遵循法律社会化的路径。法律社会化包括公法与私法融合、社会本位、政府与市场互动等内涵,其外延包括公法、私法的社会化,第三法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程序法的社会化。其中,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功能组合对于修复这种断裂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社会 断裂 法律修复 法律社会化
下载PDF
安乐死问题立法进展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红漫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2-156,共5页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 ,安乐死问题都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主要对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关于安乐死问题的研究与立法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 ,安乐死立法应体现无危害、无痛苦、不违背个人意愿三个特征。
关键词 安乐死 美国 澳大利亚 社会 法律
下载PDF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 被引量:14
14
作者 顾华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3-123,共11页
法治精神与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法制建设必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重视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到进一步充分发展,立足于使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 法治精神与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法制建设必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重视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到进一步充分发展,立足于使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重视规范诚信友爱行为,充分体现对创新与创造行为的保护,维护好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积极规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制建设 法治 依法执政 依法治国
下载PDF
村规民约的效力:道德压制,抑或法律威慑 被引量:20
15
作者 姜裕富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律在各自领域中依据不同的规则调整着社会秩序。革命和改革改变了乡规民约的社会基础,国家权力的渗透制约了乡规民约运行的空间。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间规约与国家法律此消彼涨,在互动过程中渐次提升...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律在各自领域中依据不同的规则调整着社会秩序。革命和改革改变了乡规民约的社会基础,国家权力的渗透制约了乡规民约运行的空间。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间规约与国家法律此消彼涨,在互动过程中渐次提升村民的现代法律意识,进而推动法治中国缓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规民约 效力 乡土社会 道德 法律
下载PDF
构建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法律制度思考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凤婷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76,共4页
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合理性决定了运动员社会保障的公正性及其运行的有效性。我国现行的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一种多部门交叉分管、条块分割和企事业单位自管的分散管理体制。它具有政出多门、机构重叠、政事不分、效益低下、... 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合理性决定了运动员社会保障的公正性及其运行的有效性。我国现行的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一种多部门交叉分管、条块分割和企事业单位自管的分散管理体制。它具有政出多门、机构重叠、政事不分、效益低下、人治色彩严重、实施机制弱化等特点。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现状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现状,以及在借鉴西方国家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模式及其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以期对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制定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社会保障 管理体制 法律制度
下载PDF
迈向回应型法:转型社会与中国观点 被引量:15
17
作者 于浩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如何建立能包容更多社会需求和因素的法律范式,是法律体系乃至转型社会不断追问的话题。作为能动司法的学术回应,回应型法是开放、参与、更具张力、更能反映社会变革所需的法律范式,是法之"应然"与"实然"结合的产物... 如何建立能包容更多社会需求和因素的法律范式,是法律体系乃至转型社会不断追问的话题。作为能动司法的学术回应,回应型法是开放、参与、更具张力、更能反映社会变革所需的法律范式,是法之"应然"与"实然"结合的产物,并促使新型的普遍服从的文明秩序的建立,契合了中国法律范式的发展要求。只是,中国仍处于从压制型法向自治型法过渡的阶段。尽管存在人为导入回应型法因素和直接从压制型法过渡到回应型法的契机,但这却不利于整体法律建构。因此,中国欲迈向回应型法,需要切实的法治秩序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 压制型法 自治型法 回应型法 法治
下载PDF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缘何“难产”:瓶颈与出路 被引量:18
18
作者 靳澜涛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1年第9期1-7,28,76,共9页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呈现出制定过程的曲折性、地方立法的先行性、关联立法的分散性。立法推进之所以漫长而艰难,主要源于认识论的博弈相伴而行,即“广义法”抑或“狭义法”的概念分歧、“教育法”抑或“学习法”的定位张力、“强制型”抑...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呈现出制定过程的曲折性、地方立法的先行性、关联立法的分散性。立法推进之所以漫长而艰难,主要源于认识论的博弈相伴而行,即“广义法”抑或“狭义法”的概念分歧、“教育法”抑或“学习法”的定位张力、“强制型”抑或“宣示型”的技术矛盾。立法瓶颈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三个问题的澄清。首先,教育的类型化和教育法律的体系化决定了终身教育立法应着力于社会教育层面,调整学校教育立法难以关照的领域,以避免立法的空泛和庞杂。其次,立法目的固然在于确立学习者的地位和权利,但受限于终身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以“教育法”的名称来强调政府在资源投入、统筹、共享等方面的主导地位更为现实。最后,在组织体制、资源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应当强化立法规则的可操作性和有责性,最终推动终身教育立法的尽快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立法 终身教育法 终身学习法 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教育法
原文传递
中国的地方治理与法治发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葛洪义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共11页
从"管理"到"治理"的语词变化,蕴含着深刻的管制理念的变动。管理建立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支配与服从的线性关系基础上,治理则依赖于各方主体结构性的协同参与,所以,治理必然依赖于各个治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制度... 从"管理"到"治理"的语词变化,蕴含着深刻的管制理念的变动。管理建立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支配与服从的线性关系基础上,治理则依赖于各方主体结构性的协同参与,所以,治理必然依赖于各个治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制度化的水平与法律构造,也就必然深刻地依赖于法治发展。我国面临着的特殊问题是国家结构层面上权力关系的不稳定及制度化水平偏低,尤其是基层权力的不确定与社会权力的严重弱化及失衡。这与法治的滞后互为表里,导致社会发展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依法确定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提升权力关系的法治化与稳定性,并有效保障社会权利,地方治理就会出现明显改进,相应地,法治发展也就具有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社会 地方 治理 法治
下载PDF
法学研究与认知-行为科学 被引量:15
20
作者 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33,共16页
本文勾勒了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研究在美国的发展。作者认为:(1)在法律现实主义,法律与社会运动的背景下,认知-行为科学作为经验研究的一翼进入法学领域,而法律经济学直接推动了其在法学界的引进;(2)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在关涉法律的人... 本文勾勒了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研究在美国的发展。作者认为:(1)在法律现实主义,法律与社会运动的背景下,认知-行为科学作为经验研究的一翼进入法学领域,而法律经济学直接推动了其在法学界的引进;(2)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在关涉法律的人性基础问题研究,法律认知与判断研究,司法证据研究,生理-心理因素与认知和行为能力关系研究等领域为法学研究带来新的知识,其中以法律认知与判断方面的知识最具影响力;(3)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研究为美国法学研究的学术建制带来了变化,扩展了法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作者据此推测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现实主义 法律与社会 法经济学 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 认知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