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回顾“82宪法”及其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纪念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
被引量:
1
1
作者
殷思佳
李鼎楚
魏建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9-71,82,共3页
"宪政"是民主与法制的完美结合。"82宪法"突出了"政治模式归依生活秩序"与"制度理性软化阶级专政"两项特征。前者强调权利实现,后者意味权力限制。它们分别在"公民权利的具体化与人民代...
"宪政"是民主与法制的完美结合。"82宪法"突出了"政治模式归依生活秩序"与"制度理性软化阶级专政"两项特征。前者强调权利实现,后者意味权力限制。它们分别在"公民权利的具体化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党政分开与依法执政行政"方面得以落实。这些在当时蕴含着新意而于当下成为了中国宪政的趋势和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2宪法”
特征
社会主义宪政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谐社会与中国宪政建设
2
作者
符隆钟
李莺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从宪法的角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给中国宪政建设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属性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宪政理论变迁的回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国家权力运行方式的改变;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宪法制...
本文从宪法的角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给中国宪政建设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属性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宪政理论变迁的回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国家权力运行方式的改变;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宪法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宪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宪政的启航——重读1982年宪法
3
作者
邓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7,共4页
1982年宪法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是一部拨乱反正的宪法,也是一部浸染着宪政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它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事实上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纠正了"不...
1982年宪法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是一部拨乱反正的宪法,也是一部浸染着宪政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它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事实上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纠正了"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受宪法和法律限制的人民民主专政;改变了党政不分的政权体制,加强了人民民主;建立了反对个人专制的硬性制度,维护了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它认真对待了公民权利,维护了人的尊严。1982年宪法的颁布与施行客观真实地宣示了社会主义宪政在中国的启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1982年宪法
社会主义宪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捍卫社会主义宪法的生命与权威:驳“宪政姓资”论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千帆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5期31-36,共6页
宪政关系全民福祉与政权稳定,推动宪政是现代国家的首要任务。宪政没有"社、资"之分,对于中国社会稳定和执政党的长期执政意义重大。部分学者宣扬宪政"关键元素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是兜着圈子否定中...
宪政关系全民福祉与政权稳定,推动宪政是现代国家的首要任务。宪政没有"社、资"之分,对于中国社会稳定和执政党的长期执政意义重大。部分学者宣扬宪政"关键元素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是兜着圈子否定中国发展模式"等论点逻辑混乱,论点荒唐,混淆视听,误人不浅。淡化宪政,只会导致宪法虚无主义,使执政党长期执政丧失合法根基。这明显会侵蚀党的执政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看,反宪政只会误国误民,滋生专制独裁。这正是执政党需要警醒和重视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姓社姓资
执政党
合法性
执政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宪政与政治文明
5
作者
陈亚琼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34-36,共3页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宪政起源于政治文明的发展,是政治文明的产物,宪政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内核,丰富并演绎着现代政治文明,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际,我们要采用多方途径推动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宪政起源于政治文明的发展,是政治文明的产物,宪政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内核,丰富并演绎着现代政治文明,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际,我们要采用多方途径推动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宪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
23
6
作者
韩大元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9-208,共20页
苏俄宪法最早中译本的译者是张君劢,发表时间是1919年11月15日。此后,有十余种著作收录苏俄宪法全文,援引苏俄宪法条文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苏俄宪法最先在上海、北京、广州和闽南地区传播开来。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传播苏俄宪法,而且认...
苏俄宪法最早中译本的译者是张君劢,发表时间是1919年11月15日。此后,有十余种著作收录苏俄宪法全文,援引苏俄宪法条文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苏俄宪法最先在上海、北京、广州和闽南地区传播开来。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传播苏俄宪法,而且认真实践苏维埃制度,并将苏俄宪法的基本制度和基本精神体现于1954年宪法。一百年前诞生的苏俄宪法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其精神永存,在世界宪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抹煞的。苏俄宪法开创的社会主义宪法事业,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宪法
社会主义宪法
1954年宪法
张君劢
原文传递
人权保护宪法条款的涉外法治意涵
7
作者
翟晗
《人权》
CSSCI
2024年第3期47-62,共16页
人权条款入宪是人权宪法化的核心规范表现,并在实证法意义上指向国际法与宪法的关系问题。人权条款入宪本身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发展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在早期就已经为现代世界贡献了宝贵的权利保障观念与实践。已经宪法化的人权保护条...
人权条款入宪是人权宪法化的核心规范表现,并在实证法意义上指向国际法与宪法的关系问题。人权条款入宪本身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发展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在早期就已经为现代世界贡献了宝贵的权利保障观念与实践。已经宪法化的人权保护条款并不会导致国际法必然优越于一国的宪法秩序,而是通过宪法秩序将国际法与国内法相衔接。国际法规则需要通过宪法以及宪法中的人权条款转换为国内法,方才具有效力。与之相应,国内法秩序借助宪法及其人权条款与国际法秩序实现接轨。宪法秩序中的基本权利体系背后体现的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价值基础。涉外法治建设为我国司法实践带来了进一步推动人权保护的新契机。未来应当继续将蕴含于社会主义之内的人权价值融入我国的宪法实践,不断提升国内人权保障水平,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条款
涉外法治
社会主义宪法
人权宪法化
原文传递
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
被引量:
3
8
作者
李龙
滕宏庆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4-69,共6页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宪五十周年。纵观五十年来的修宪历程,宪法中指导思想、非公有制经济、私有财产权和社会保障制度四个方面的时代变迁,充分展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特征。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宪法
与时俱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18年苏俄宪法的文化意义及其影响
9
作者
陈胜强
刘振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4-52,共9页
宪法治理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长期以来,运行模式只有资本主义宪政一种。1918年苏俄宪法创生了社会主义宪法治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化更新角度看,1918年苏俄宪法不仅丰富了世界宪法体系,而且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
宪法治理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长期以来,运行模式只有资本主义宪政一种。1918年苏俄宪法创生了社会主义宪法治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化更新角度看,1918年苏俄宪法不仅丰富了世界宪法体系,而且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宪法治理“信条”,为后发国家的立宪活动提供了新样本。1918年苏俄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立宪探索所依从的“革命基因”,在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治理事业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治理
资本主义宪法
1918年苏俄宪法
社会主义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动中的宪法概念
10
作者
王夏昊
《人大法律评论》
2019年第2期261-276,共16页
宪法的固有含义指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构成状态或规则与原则。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构成不断变迁,宪法的概念也不断变化。近代意义的宪法以近代自然法理论为基础,法治与民主是其基本原则。西方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近代意...
宪法的固有含义指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构成状态或规则与原则。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构成不断变迁,宪法的概念也不断变化。近代意义的宪法以近代自然法理论为基础,法治与民主是其基本原则。西方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近代意义宪法在现代社会的变种,是对其局限性的克服。试图在根本上对西方近代意义宪法局限性予以克服的是社会主义宪法。中国现行宪法应该属于现代意义的社会主义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近代意义宪法
现代意义宪法
社会主义宪法
原文传递
“党的领导”的宪法学思考
被引量:
26
11
作者
周叶中
林骏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4,共10页
该文通过对有关"党的领导"的宪法理论进行评述,认为在宪法层面对"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有的经验现象和话语资源进行理论分析,仍然是必须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主张以"人民中心论"为逻辑起点、以"制度...
该文通过对有关"党的领导"的宪法理论进行评述,认为在宪法层面对"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有的经验现象和话语资源进行理论分析,仍然是必须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主张以"人民中心论"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生活"为分析范式、以先进力量与文明竞争为理论设定,来构建"党的领导"宪法诠释框架。"党的领导"宪法诠释框架的建构有效弥合了宪法理论与宪法实践的分野,也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最本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
人民中心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回顾“82宪法”及其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纪念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
被引量:
1
1
作者
殷思佳
李鼎楚
魏建文
机构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
出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9-71,82,共3页
文摘
"宪政"是民主与法制的完美结合。"82宪法"突出了"政治模式归依生活秩序"与"制度理性软化阶级专政"两项特征。前者强调权利实现,后者意味权力限制。它们分别在"公民权利的具体化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党政分开与依法执政行政"方面得以落实。这些在当时蕴含着新意而于当下成为了中国宪政的趋势和重心。
关键词
“82宪法”
特征
社会主义宪政思想
Keywords
the
constitution
of
1982
character
socialist
constitutionalism
分类号
D911.0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谐社会与中国宪政建设
2
作者
符隆钟
李莺
机构
佛山科技学院政法学院
佛山教育学院
出处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文摘
本文从宪法的角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给中国宪政建设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属性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宪政理论变迁的回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国家权力运行方式的改变;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宪法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宪政
Key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socialist
constitutionalism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宪政的启航——重读1982年宪法
3
作者
邓肄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7,共4页
基金
西南政法大学重点课题(09XZ-ZD-12)
文摘
1982年宪法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是一部拨乱反正的宪法,也是一部浸染着宪政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它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事实上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纠正了"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受宪法和法律限制的人民民主专政;改变了党政不分的政权体制,加强了人民民主;建立了反对个人专制的硬性制度,维护了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它认真对待了公民权利,维护了人的尊严。1982年宪法的颁布与施行客观真实地宣示了社会主义宪政在中国的启航。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1982年宪法
社会主义宪政
Keywords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1982
constitution
socialist
constitutionalism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捍卫社会主义宪法的生命与权威:驳“宪政姓资”论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千帆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
出处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5期31-36,共6页
文摘
宪政关系全民福祉与政权稳定,推动宪政是现代国家的首要任务。宪政没有"社、资"之分,对于中国社会稳定和执政党的长期执政意义重大。部分学者宣扬宪政"关键元素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是兜着圈子否定中国发展模式"等论点逻辑混乱,论点荒唐,混淆视听,误人不浅。淡化宪政,只会导致宪法虚无主义,使执政党长期执政丧失合法根基。这明显会侵蚀党的执政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看,反宪政只会误国误民,滋生专制独裁。这正是执政党需要警醒和重视之处。
关键词
宪政
姓社姓资
执政党
合法性
执政基础
Keywords
constitutionalism
,
capitalist
or
socialist
constitutionalism
,
the
ruling
party,
legitimacy,
the
cornerstone
of
governance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宪政与政治文明
5
作者
陈亚琼
机构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34-36,共3页
文摘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宪政起源于政治文明的发展,是政治文明的产物,宪政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内核,丰富并演绎着现代政治文明,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际,我们要采用多方途径推动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
宪政
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宪政
Keywords
constitution
alisv
political
civilization
socialist
constitutionalism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60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
23
6
作者
韩大元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9-208,共20页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宪法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12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苏俄宪法最早中译本的译者是张君劢,发表时间是1919年11月15日。此后,有十余种著作收录苏俄宪法全文,援引苏俄宪法条文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苏俄宪法最先在上海、北京、广州和闽南地区传播开来。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传播苏俄宪法,而且认真实践苏维埃制度,并将苏俄宪法的基本制度和基本精神体现于1954年宪法。一百年前诞生的苏俄宪法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其精神永存,在世界宪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抹煞的。苏俄宪法开创的社会主义宪法事业,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发扬光大。
关键词
苏俄宪法
社会主义宪法
1954年宪法
张君劢
Keywords
Soviet-Russian
constitution
socialist
constitution
the
1954
Chinese
constitution
Zhang
Junmai
分类号
D951.2 [政治法律—法学]
DD911
D921
原文传递
题名
人权保护宪法条款的涉外法治意涵
7
作者
翟晗
机构
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
出处
《人权》
CSSCI
2024年第3期47-62,共16页
文摘
人权条款入宪是人权宪法化的核心规范表现,并在实证法意义上指向国际法与宪法的关系问题。人权条款入宪本身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发展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在早期就已经为现代世界贡献了宝贵的权利保障观念与实践。已经宪法化的人权保护条款并不会导致国际法必然优越于一国的宪法秩序,而是通过宪法秩序将国际法与国内法相衔接。国际法规则需要通过宪法以及宪法中的人权条款转换为国内法,方才具有效力。与之相应,国内法秩序借助宪法及其人权条款与国际法秩序实现接轨。宪法秩序中的基本权利体系背后体现的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价值基础。涉外法治建设为我国司法实践带来了进一步推动人权保护的新契机。未来应当继续将蕴含于社会主义之内的人权价值融入我国的宪法实践,不断提升国内人权保障水平,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关键词
人权条款
涉外法治
社会主义宪法
人权宪法化
Keywords
Human
Rights
Clause
Foreign-related
Rule
of
Law
socialist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
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998.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
被引量:
3
8
作者
李龙
滕宏庆
机构
浙江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4-69,共6页
文摘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宪五十周年。纵观五十年来的修宪历程,宪法中指导思想、非公有制经济、私有财产权和社会保障制度四个方面的时代变迁,充分展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特征。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宪法
与时俱进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t
constitution
advancing
with
the
time
分类号
D921.0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18年苏俄宪法的文化意义及其影响
9
作者
陈胜强
刘振宇
机构
河南大学
出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4-5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监察法实施的配套制度供给及完善研究”(19BFX044)。
文摘
宪法治理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长期以来,运行模式只有资本主义宪政一种。1918年苏俄宪法创生了社会主义宪法治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化更新角度看,1918年苏俄宪法不仅丰富了世界宪法体系,而且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宪法治理“信条”,为后发国家的立宪活动提供了新样本。1918年苏俄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立宪探索所依从的“革命基因”,在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治理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宪法治理
资本主义宪法
1918年苏俄宪法
社会主义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Keywords
govern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
capitalist
constitution
the
1918
constitution
of
Russian
Soveit
Federative
socialist
Republic
socialist
constituti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D951.2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动中的宪法概念
10
作者
王夏昊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方法论研究中心
出处
《人大法律评论》
2019年第2期261-276,共16页
文摘
宪法的固有含义指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构成状态或规则与原则。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构成不断变迁,宪法的概念也不断变化。近代意义的宪法以近代自然法理论为基础,法治与民主是其基本原则。西方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近代意义宪法在现代社会的变种,是对其局限性的克服。试图在根本上对西方近代意义宪法局限性予以克服的是社会主义宪法。中国现行宪法应该属于现代意义的社会主义宪法。
关键词
宪法
近代意义宪法
现代意义宪法
社会主义宪法
Keywords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
al
law
The
modern
constitution
al
law
The
contemporary
constitution
The
socialist
constitution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党的领导”的宪法学思考
被引量:
26
11
作者
周叶中
林骏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创新研究(16ZZD044)的部分成果
文摘
该文通过对有关"党的领导"的宪法理论进行评述,认为在宪法层面对"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有的经验现象和话语资源进行理论分析,仍然是必须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主张以"人民中心论"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生活"为分析范式、以先进力量与文明竞争为理论设定,来构建"党的领导"宪法诠释框架。"党的领导"宪法诠释框架的建构有效弥合了宪法理论与宪法实践的分野,也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最本质的特征。
关键词
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
人民中心论
Keywords
the
leadership
of
CPC
socialist
constitu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eople-centralism
分类号
D91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回顾“82宪法”及其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纪念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
殷思佳
李鼎楚
魏建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和谐社会与中国宪政建设
符隆钟
李莺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社会主义宪政的启航——重读1982年宪法
邓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捍卫社会主义宪法的生命与权威:驳“宪政姓资”论
张千帆
《学术前沿》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宪政与政治文明
陈亚琼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当代意义
韩大元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3
原文传递
7
人权保护宪法条款的涉外法治意涵
翟晗
《人权》
CSSCI
2024
0
原文传递
8
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
李龙
滕宏庆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1918年苏俄宪法的文化意义及其影响
陈胜强
刘振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流动中的宪法概念
王夏昊
《人大法律评论》
2019
0
原文传递
11
“党的领导”的宪法学思考
周叶中
林骏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