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类型和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万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4,共11页
文章通过对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主要类型的分析、描述,提出高端居住型群体与高端别墅型社区、主动改善型群体与中高档商品房社区、被动外迁型群体与拆迁配套社区、失地安置型群体与农民安置社区、外来借住型群体与边缘... 文章通过对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主要类型的分析、描述,提出高端居住型群体与高端别墅型社区、主动改善型群体与中高档商品房社区、被动外迁型群体与拆迁配套社区、失地安置型群体与农民安置社区、外来借住型群体与边缘自生社区、企业城镇定居型群体与企业城镇社区、原地务农型群体与农民聚居社区等七大"社会-空间"类型。与此同时,文章还结合类型分析,阐述了大城市边缘地区潜在的居住分异、社会侵入、社会隔离、社会排斥、社会结构刚性化、社会空间"马太效应"等"社会-空间"趋势,并最后提出有机混居的"社会-空间"策略,介绍了梯度空间模型、楔入介质模型和和谐共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边缘地区 社会-空间 类型 策略
下载PDF
城市中心区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及形成机制思考
2
作者 杨帆 张修宁 王佳音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5,共7页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市重要住房供应类型之一。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关乎受保障群体的生活和就业,并受市场经济力量和社会公平正义取向的共同作用。以上海、伦敦、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等住房保障体系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大都市为研究对象,...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市重要住房供应类型之一。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关乎受保障群体的生活和就业,并受市场经济力量和社会公平正义取向的共同作用。以上海、伦敦、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等住房保障体系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大都市为研究对象,从多个空间尺度分析保障性住房在城市中的分布及集聚特征。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在城市中心区或边缘区、以集中或者分散形式分布,是一定发展时期城市住房保障政策和机制作用的空间结果。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受保障群体选择共同产生影响,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以期为当下老旧小区和存量空间更新中制定空间规划对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空间分布特征 社会—空间 住房政策 国际大都市
下载PDF
西方城市学生化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培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5,共7页
全球化竞争促使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上住房市场的持续去管制化,欧美国家多数大学城镇出现"学生化"的现象,与此相应的城市地理学研究逐渐展开。从学生化概念的提出入手,回顾了西方尤其是英国学生化研究的简要历... 全球化竞争促使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上住房市场的持续去管制化,欧美国家多数大学城镇出现"学生化"的现象,与此相应的城市地理学研究逐渐展开。从学生化概念的提出入手,回顾了西方尤其是英国学生化研究的简要历程,从学生化的现象特征、形成机理、后果影响、应对策略和学生化与中产阶层化关系等方面分析当前学生化研究的新特征。结合研究回顾,认为学生化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尚处在探索阶段,且主要在中产阶层化的理论框架体系中进行。中国学生化研究应当结合自身背景进行概念界定与实证、理论研究。未来学生化研究将集中于四个方面:大数据等新技术方法在学生化研究中的应用、学生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学生化效应评估与应对机制研究以及学生化的国际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化 中产阶层化 社会空间
原文传递
大城市基础教育设施空间不均衡特征及成因——以南京都市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培阳 《中国名城》 2019年第1期74-78,共5页
研究大城市教育设施不均衡对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GIS中Kernel工具对南京都市区小学学校空间分布格局以及重点实验小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简要论述教育设施不均衡的形成原因。研究认为,南京都市区小学... 研究大城市教育设施不均衡对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GIS中Kernel工具对南京都市区小学学校空间分布格局以及重点实验小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简要论述教育设施不均衡的形成原因。研究认为,南京都市区小学空间分布呈"圈层式"内密外疏的分布格局,其中城区分布变化主要表现为新建与撤并两种类型;小学分布不均衡主要由于人口集聚差异、城市空间重构、重点学校政策以及单位制演化惯性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设施 空间分布 社会空间 成因 南京
下载PDF
基于网络社会空间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以新浪微博为例 被引量:433
5
作者 甄峰 王波 陈映雪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1-1043,共13页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变化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从网络社会空间的角度入手,对中国城市网络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微博社会空间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网络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关系与层级区分,城市的...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变化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从网络社会空间的角度入手,对中国城市网络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微博社会空间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网络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关系与层级区分,城市的网络连接度与城市等级表现出了相对一致性。根据城市网络层级与网络联系强度,东部、中部、西部3大区域板块的网络联系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内部的联系,以及东部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联系几乎构成当前网络体系中的全部。城市网络呈现出分层集聚现象,具体表现为"三大四小"发展格局,即京津冀区域、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成渝地区、海西地区、武汉地区、东北地区。高等级城市在整个城市网络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北京以突出的优势成为全国性的网络联系中心,而上海、广州、深圳则成为全国性的网络联系副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空间 新浪微博 网络连接度 中国城市网络 特征
原文传递
社会空间重构背景下的贫困空间固化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袁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8,共5页
伴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过程,各类型人群在不同地域聚居的格局业已形成。户籍贫困人口、失地农民和流动贫困人口因为迁居能力有限,有被固化在既有居住地域和新贫困空间上的趋势。其结果是加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群体隔离和内... 伴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过程,各类型人群在不同地域聚居的格局业已形成。户籍贫困人口、失地农民和流动贫困人口因为迁居能力有限,有被固化在既有居住地域和新贫困空间上的趋势。其结果是加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群体隔离和内卷化,最终导致贫困社区衰退,地域的不利影响凸显。本文建议制定、实施反贫困的地域政策,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的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重构 贫困空间 空间固化 地域政策
下载PDF
图书馆学习空间利用初探——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进学园”为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丽芝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3,共7页
近年来学术图书馆学习空间再成为欧美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新的馆舍空间展示未来学术图书馆的面貌。文章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新启用的学习空间使用调查为例,论述学生对社交学习空间的认受程度、个人与小组学习比例及在新的学习空间进行... 近年来学术图书馆学习空间再成为欧美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新的馆舍空间展示未来学术图书馆的面貌。文章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新启用的学习空间使用调查为例,论述学生对社交学习空间的认受程度、个人与小组学习比例及在新的学习空间进行的小组学习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学习空间 学习共享空间 社交学习空间 用户调查 高校图书馆
下载PDF
苏南乡村社会生活空间特点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姜爱萍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5,共5页
江苏以其文化、历史与经济闻名于中国与世界 ,苏南是它的一个典型代表。开放的苏南乡村以其丰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经济而在全国乡村处举足轻重地位。研究其社会生活空间有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文章将基于自然生活空间并由村... 江苏以其文化、历史与经济闻名于中国与世界 ,苏南是它的一个典型代表。开放的苏南乡村以其丰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经济而在全国乡村处举足轻重地位。研究其社会生活空间有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文章将基于自然生活空间并由村民的各种行为活动轨迹组成的苏南乡村社会生活空间划分为五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市场贸易生活空间、生产劳动生活空间、文化教育生活空间、家庭婚姻生活空间、社会交往生活空间。通过对各种生活空间特点分析 ,进而探索了促使苏南乡村社会生活空间形成机制 ,得出了“人的观点的转变是最重要的因素”这样的结论 ,为苏中、苏北乃至全国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乡村 社会生活空间 空间类型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城市内部生活场所的微区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兴中 秦瑞英 +2 位作者 何小东 郭柳剑 张传时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25-131,共7页
在论述地理学社会一文化转型形成城市生活场所前沿方向内涵的基础上,首先,重点探讨了城市社会生活场所的社会空间秩序。第二,尝试性探讨了(城市)生活场所微区位的研究方向与内容构成。第三,根据国内外文献,概述了微区位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关键词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 场所 微区位
下载PDF
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以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的上海新华路社区营造实践为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郑露荞 伍江 《新建筑》 2020年第4期81-85,共5页
文章从公共空间生产的角度出发,追溯公共领域和空间生产的理论来源,总结构成公共领域的基本要素,明确社区公共空间讨论范畴,解析空间生产的三元辩证法和网络社会对公共领域的重构,归纳社区公共空间生产的分析框架。以大鱼社区营造发展... 文章从公共空间生产的角度出发,追溯公共领域和空间生产的理论来源,总结构成公共领域的基本要素,明确社区公共空间讨论范畴,解析空间生产的三元辩证法和网络社会对公共领域的重构,归纳社区公共空间生产的分析框架。以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在上海新华路的社区营造实践为例,从物理公共空间、网络公共空间、象征公共空间及社会公共空间四个方面阐述社区营造对于重建城市公共空间、重塑市民社会公共性和重构社区共同体的实践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公共领域 空间生产 物理公共空间 网络公共空间 象征公共空间 社会公共空间
下载PDF
从祠堂视角看明至民国初期佛山宗族文化景观的流变和社会文化空间分异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凡 朱竑 黄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9-937,共9页
明以来佛山逐渐形成八图土著宗族文化景观和侨寓宗族文化景观并存的格局,对佛山城市空间发展产生影响。通过从古地图和文献中提取历史时期基本空间数据和祠堂等文化景观地理信息,建立佛山历史GIS数据库。以此为基础,通过景观复原、地图... 明以来佛山逐渐形成八图土著宗族文化景观和侨寓宗族文化景观并存的格局,对佛山城市空间发展产生影响。通过从古地图和文献中提取历史时期基本空间数据和祠堂等文化景观地理信息,建立佛山历史GIS数据库。以此为基础,通过景观复原、地图再现、空间分析和景观分析等方法,以祠堂景观为视角,解读明至民国初期佛山宗族文化景观时空演变及其所意涵的社会文化空间意义。结果表明:①宋元时期祠堂主要集中在佛山南部大塘涌沿岸,反映出宋代涌入佛山的移民早期多定居在南部;②明代佛山镇祠堂数量急增,表现出聚落空间由南部向中部扩展的趋势,祠堂景观基本形成了以南部的锦澜、东头、栅下铺和中部的祖庙、黄伞铺为中心的空间格局;③清以后祠堂景观总体空间格局没有大变化,但八图土著宗族内部产生的裂变促使土著祠堂景观发生空间扩散。土著祠堂与侨寓祠堂景观空间上既互补又相互混杂,说明随着侨寓的大量进入,土著传统血缘空间被打破,地缘、业缘等因素增强,这正适应了佛山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文化景观 祠堂 佛山 历史GIS 社会文化空间
下载PDF
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的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增林 谢永顺 +1 位作者 刘天宝 于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29-1138,共10页
基于消费者差异的特色均等化是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向。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大连市域范围内189所初级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5个主因子并划分为5类初中教育消费者,得出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在空间上呈现出职业的... 基于消费者差异的特色均等化是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向。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大连市域范围内189所初级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5个主因子并划分为5类初中教育消费者,得出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在空间上呈现出职业的城乡分化、受教育水平的南北差异等多重分异特征。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集中度指数将所研究的初中教育消费者所在学校划分为4类,即高学历高收入家庭子女学校、城市中上收入家庭子女学校、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和工人及办事人员子女学校。最后根据不同类型初中教育消费者所在学校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归纳出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社会空间结构的圈层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消费者 社会空间结构 均等化 大连市
下载PDF
基于空间网格的多尺度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翟卫欣 段杰雄 +3 位作者 童晓冲 程承旗 宋树华 李爽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85-89,共5页
随着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广泛使用,海量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地理数据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基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研究成为当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空间网格为基础,选取了2004年到2014年5月之间在中国境内上传至Flickr的... 随着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广泛使用,海量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地理数据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基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研究成为当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空间网格为基础,选取了2004年到2014年5月之间在中国境内上传至Flickr的包含位置信息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Alexander分形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地理空间中的尺度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的关系。选取了HT-指数测量地理对象分化程度的表征指标,并用信息熵理论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尺度的特征一定程度上与人文地理特征是有正相关性的。可以用网格作为控制尺度的工具从不同尺度来认知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活动空间 HT-指数 网格 多尺度
下载PDF
女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空间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新蓉 林玲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31-39,共9页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后,中国妇女和女童教育权获得了充分的保障,并取得很大的成绩。这些成就与国际社会教育平等理念的普及、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传播、我国社会主义的妇女解决运动在教育权利上的坚守是分不开的。我国女性教育虽然取得...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后,中国妇女和女童教育权获得了充分的保障,并取得很大的成绩。这些成就与国际社会教育平等理念的普及、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传播、我国社会主义的妇女解决运动在教育权利上的坚守是分不开的。我国女性教育虽然取得了"数据上的均等",并尝试推动以平等为主旨的教育实践,但是始终无法实现"超越数字",实现性别平等,也未能从根本上挑战教育中一直存在、且越演越烈的性别偏好和性别角色分化。当前女性教育的推手更多是就业市场不平等的惨烈竞争和个体主义发展观,而不是性别平等理念带来的社会行动变革;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消费主义以及传统的性别文化的回潮,女性的社会发展空间窄化,母职文化深度嵌入教育劳动中,成为女性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教育 女性主义 性别教育平等 教育的性别平等指标 社会发展空间
下载PDF
社会公共空间与西部农村的发展——以贵州省安顺市J村的调查为主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春光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8-72,共5页
西部开发必须重视西部农村社会公共空间的培育和作用 ,有了社会公共空间 ,就意味着村民有了更强的自主发展能力 ,而且能提高国家投资和开发西部地区的效益。社会公共空间并不纯粹是外在的东西 ,实际上在西部农村社会内部存在着产生社会... 西部开发必须重视西部农村社会公共空间的培育和作用 ,有了社会公共空间 ,就意味着村民有了更强的自主发展能力 ,而且能提高国家投资和开发西部地区的效益。社会公共空间并不纯粹是外在的东西 ,实际上在西部农村社会内部存在着产生社会公共空间的可能和基础 ,也就是说 ,传统的社会和文化资源可以在与外部因素的交流和互动中建构出社会公共空间 ,从而推进西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共空间 农村发展 民间组织 西部地区 中国
下载PDF
美国高校图书馆非正式学习空间浅议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阳 《住区》 2015年第2期44-55,共12页
图书馆是大学校园中提供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筑。本文试图从"信息、空间以及人"三者关系的角度,扼要梳理美国大学图书馆的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历史演变,以及探讨在当今剧烈变革下出现的三... 图书馆是大学校园中提供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筑。本文试图从"信息、空间以及人"三者关系的角度,扼要梳理美国大学图书馆的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历史演变,以及探讨在当今剧烈变革下出现的三种相辅相成的基本模式—公用学习空间、合作学习空间,以及交流学习空间;并通过介绍近来改建或新建的项目,试图理解信息时代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如何重新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样空间,从而确立其新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 学术图书馆 非正式学习 学习共享中心 公用学习空间 合作学习空间 交流学习空间 信息-空间联合体
下载PDF
道德教育:如何重建道德空间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晔 刘博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9,207,共12页
道德空间作为一种亚空间存在,既是人为的空间,也是为人的空间,包括个体道德空间与社会伦理空间两个向度。在道德空间语境下,道德教育即道德空间建构、凝聚及流动的过程,是明晰个体道德空间界限、凝聚社会伦理空间共识、强化个体道德空... 道德空间作为一种亚空间存在,既是人为的空间,也是为人的空间,包括个体道德空间与社会伦理空间两个向度。在道德空间语境下,道德教育即道德空间建构、凝聚及流动的过程,是明晰个体道德空间界限、凝聚社会伦理空间共识、强化个体道德空间与社会伦理空间双向流动的中坚力量。在当下道德教育中,个体道德空间的错位、社会伦理空间的肢解及个体道德空间与社会伦理空间的静态悬置等道德空间危机频仍,以致其建构受阻、凝聚受限、流动受堵。道德教育理应对此作出回应,借由观照生命整全、构筑信任社会及塑造公共道德的实现进路,重建令人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的道德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空间 个体道德空间 社会伦理空间
下载PDF
努力提升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永禄 肖洁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年第31期76-78,共3页
介绍了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含义,阐述了把图书馆打造成社会公共空间的意义,提出了努力提升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价值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图书馆 社会公共空间 第三空间 图书馆服务
下载PDF
公共空间的三大类型与三种阐释范式 被引量:2
19
作者 谷鹏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15,共11页
公共空间作为人类公共活动的结晶,虽具备技术化圈定的物理空间属性,但更为本质地指向社会存在、伦常规范与美学符码等象征空间属性。公共空间的社会存在属性是由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催生,它凝聚了公共空间中不同社会主体及其生产关系,并... 公共空间作为人类公共活动的结晶,虽具备技术化圈定的物理空间属性,但更为本质地指向社会存在、伦常规范与美学符码等象征空间属性。公共空间的社会存在属性是由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催生,它凝聚了公共空间中不同社会主体及其生产关系,并在批判性阐释中实现社会公共空间的意义建构。公共空间的伦常规范属性是由私人想象与私人道德相互叠加而生,它挽结私人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而成公共伦理规范,并在规范性阐释中实现伦理公共空间的意义建构。公共空间的美学符码属性是由身体的感觉与心灵的外延交互而生,它调和私己性体验与共通性情感而成公共感知,并在调节性阐释中实现审美公共空间意义的建构。三类不同公共空间的生产与阐释,本质上是对人与人性不同面相的生产与阐释,其最终目的在于探索一种通向未来的“可能的人”与“可能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共空间 伦理公共空间 审美公共空间 阐释范式
下载PDF
西部农民(工)城市融入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视角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开宇 张波 李士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目的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视角,研究农民(工)城镇化与城市融入进程的空间特征,有助于构建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人本和谐社会空间结构。方法以陕西省宝鸡市为案例区,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获取资料。结果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农民(工)城镇化与城... 目的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视角,研究农民(工)城镇化与城市融入进程的空间特征,有助于构建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人本和谐社会空间结构。方法以陕西省宝鸡市为案例区,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获取资料。结果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农民(工)城镇化与城市融入存在空间分异特征;近半数的农民工认为中等城市是其理想的就业与生活城市,城郊区的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高于中心城区;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工)城镇化与城市融入意愿存在空间分异,新生代农民(工)偏好于中心城区;土地收益对城郊区农民(工)城镇化具有更强保障意义。结论重视并发挥城郊区对农民(工)城镇化与城市融入的作用,在制定区域整体层面的综合政策时,需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性的引导政策,促进农民(工)公平、公正、有序、有尊严地城镇化和城市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融入 社会生活空间 空间分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