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4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被引量:129
1
作者 周晓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45,共9页
在世界各地的现代化进程中,阶级阶层的变动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十九世纪的美国、欧洲社会是如此,二十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社会也是如此,中产阶级的兴起已经成为后现代语境中的一个世界性话题。本... 在世界各地的现代化进程中,阶级阶层的变动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十九世纪的美国、欧洲社会是如此,二十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社会也是如此,中产阶级的兴起已经成为后现代语境中的一个世界性话题。本文以东亚现代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背景,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发生和社会构成,提出中国中产阶级不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因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特点,使得中国中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后卫性和消费上的前卫性尤为明显。最后,我们还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诸方面入手,探讨了中产阶级的成长和中国社会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社会转型 社会功能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 被引量:84
2
作者 宋林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0-36,共7页
社会转型具有社会体制转变、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形态变迁等三种主要意义。中国社会转型是多向度的,主要表现为四种社会变迁与发展趋势。中国社会转型是浓缩的、急剧的,具有一定的社会风险,包含失业、社会分化、犯罪、社会不安、公害等... 社会转型具有社会体制转变、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形态变迁等三种主要意义。中国社会转型是多向度的,主要表现为四种社会变迁与发展趋势。中国社会转型是浓缩的、急剧的,具有一定的社会风险,包含失业、社会分化、犯罪、社会不安、公害等社会代价。本文提出了中国社会转型指标体系、社会转型代价与预警指标体系,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转型 社会代价 预警指标 度量
下载PDF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被引量:106
3
作者 俞国良 李建良 王勍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117,共8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与幸福中国"的基础。探索社会转型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与实现机制,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条件。生态系统理论为这种探索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分析框架。社会转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与幸福中国"的基础。探索社会转型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与实现机制,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条件。生态系统理论为这种探索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分析框架。社会转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依赖于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的传导。据此,提出社会转型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生态模型,在该模型中,社会转型首先影响宏系统、时间系统中的相关因素,进而对外系统、中系统、微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终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未来的研究与教育实践中应深入分析生态系统间互动的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设计与实施积累更为丰富的实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生态系统理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生态模型
原文传递
数字生活的就业效应:内在机制与微观证据 被引量:85
4
作者 戚聿东 褚席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14,共17页
本文利用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数字生活对就业概率的作用和影响,并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生活显著提高了个人的就业概率,PSM-DI... 本文利用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数字生活对就业概率的作用和影响,并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生活显著提高了个人的就业概率,PSM-DID回归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无明显差异;与非农业户口个体相比,数字生活对农业户口个体的就业概率影响更大。在排除了2012年后经济增速下行对就业概率的影响之后,数字生活的影响仍然显著为正。机制检验表明,一方面,数字生活能拓展"关系"网络,通过提升和维护社会资本增加个人就业概率;另一方面,数字生活能重塑个人发展路径,通过提升个人人力资本增加个人就业概率。异质性研究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数字生活对中西部地区个体的就业概率提升更大;并且,数字生活对男性就业概率的作用更大。本文研究结论对支持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居民数字生活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政策含义在于通过推进生活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为缓解我国经济常态下的就业压力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活 就业 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 数字化转型
原文传递
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现代转型与政绩追求 被引量:72
5
作者 倪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87,共7页
任何政治统治的存在都必须具有合法性,其基础一般包括意识形态、制度规则和有效性3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合法性基础面临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在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下降、法理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转而... 任何政治统治的存在都必须具有合法性,其基础一般包括意识形态、制度规则和有效性3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合法性基础面临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在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下降、法理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转而依赖于“政绩合法性”,通过对政绩的追求来获得合法性基础。但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政绩观导致了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政绩工程泛滥、政绩困局的出现等一系列弊端,证明了其难以持久。因此,必须加快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型体制过渡,提高公众认可度;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引入新公共管理理念,鼓励市场竞争,强调顾客及结果导向;对官员进行制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性 社会转型 政绩
下载PDF
社会转型: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理建设 被引量:76
6
作者 俞国良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3-439,共7页
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理建设。它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民意民心的描述,对偏见歧视的理解,对社会心态和社会舆论的监测,对志愿者行为的引导。从其服务对象与范围看,包括个体层面上正确的社会态度和健... 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理建设。它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民意民心的描述,对偏见歧视的理解,对社会心态和社会舆论的监测,对志愿者行为的引导。从其服务对象与范围看,包括个体层面上正确的社会态度和健康的社会情绪服务,人际层面上客观的社会认知和健全的社会影响服务,群体层面上积极的社会行为和公平的公共服务。微环境、中环境和宏观环境系统是不同层面上社会心理服务的主要路径。社会心理服务是社会心理建设的基础,社会心理建设是社会心理服务的产物,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其实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建设。它包括社会态度、社会情绪调查系统,形成民意监测与社会情绪预警机制;社会认知、社会影响测量系统,形成社会心理疏导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社会行为、社会绩效评价系统,形成社会力量干预与国家力量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服务 社会心理建设.
下载PDF
论“互联网+”下的社会治理转型 被引量:75
7
作者 王国华 骆毅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10期39-51,共13页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着由"线下"向"线上"扩展,以及由"线上"向"线下"延伸的两种不同趋势;应在开放性和合作创新两个方向实施治理的转型,以促进社会的"善治"。社会治...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着由"线下"向"线上"扩展,以及由"线上"向"线下"延伸的两种不同趋势;应在开放性和合作创新两个方向实施治理的转型,以促进社会的"善治"。社会治理转型的关键,应从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包括:社会治理理念的变革,政府的职能转变,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防护,利用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创新,着力推进"互联网+"时代的法治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社会治理 治理转型 开放政府 大数据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 被引量:71
8
作者 李政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1,34,共9页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衡量,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尺之一。教育尺度的引入将改变研究思路,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问题,拓展研究视野;改变研究立场,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衡量,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尺之一。教育尺度的引入将改变研究思路,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问题,拓展研究视野;改变研究立场,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教育尺度"视域中的"教育基础"涉及人口、教育机构、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以及政府领导与管理教育事业的方式等。"在中国"研究"教育基础"更能凸显"中国自觉",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尺度的形成与运用提供"中国参照系"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教育尺度 教育基础
原文传递
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特殊场域 被引量:58
9
作者 吴康宁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20,共5页
中国教育改革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既同教育改革本身任务繁重有关,也同教育改革处于其中的复杂而又特殊的"场域"有关。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场域的主要构成包括考试竞争、区域差异、关系网络、社会基础等。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场域... 中国教育改革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既同教育改革本身任务繁重有关,也同教育改革处于其中的复杂而又特殊的"场域"有关。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场域的主要构成包括考试竞争、区域差异、关系网络、社会基础等。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场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可以说中国教育改革虽然已经走过30年历程,但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特殊性的深层次研究其实还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场域 社会转型 社会学
原文传递
社会各阶层体育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50
10
作者 孙淑惠 王广虎 +1 位作者 舒为平 胡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共5页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经历着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个历史发展时期 ,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总体性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分化性社会”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中 ,意义最大和最为根本的变化 ,莫过于社会...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经历着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个历史发展时期 ,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总体性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分化性社会”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中 ,意义最大和最为根本的变化 ,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迁 ,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的“工人、农民、干部”三种基本的社会关系结构被冲破 ,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各个阶层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课题通过实证调查 ,探寻各阶层参加体育活动时的规律与特点 ,并据此提出调动各阶层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对策与措施 ,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阶层分化 社会体育 价值观念 体育态度 中国
下载PDF
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 被引量:59
11
作者 洪大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6,共8页
低碳经济必然与低碳社会相关连,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推动低碳社会建设。由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中国低碳社会建设面临着选择困境、整合困境、持续困境以及外部突围困境和协同困境。为此,建设中国低碳社会应当充分发挥现有体制的优势... 低碳经济必然与低碳社会相关连,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推动低碳社会建设。由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中国低碳社会建设面临着选择困境、整合困境、持续困境以及外部突围困境和协同困境。为此,建设中国低碳社会应当充分发挥现有体制的优势,但需推动其必要的功能转换,建立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之间的适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社会 社会转型 体制优势
原文传递
风险社会的法理解读 被引量:57
12
作者 杨春福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14,共9页
风险社会理论在全球化浪潮的裹挟下已经成功地波及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风险社会与社会风险是存在差异的概念,对风险社会的理解必须置于特定的语境和场域之中,中国的风险社会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与时代背景。风险社会的生成引发了一系列... 风险社会理论在全球化浪潮的裹挟下已经成功地波及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风险社会与社会风险是存在差异的概念,对风险社会的理解必须置于特定的语境和场域之中,中国的风险社会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与时代背景。风险社会的生成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理念更新,法理学界应当认真对待这种大变革。文章主要从法律理念以及法律制度的构建与运行层面对风险社会进行法理学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风险社会 社会风险 自然风险
原文传递
隔代抚养:以祖父母为视角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51
13
作者 宋璐 冯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9,共7页
隔代抚养/祖父母照料是新世纪多元化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重要形态之一。以老年祖父母为视角,对祖父母隔代抚养相关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和综述,主要包括:隔代抚养的界定和类型;隔代抚养的动因及理论解释;隔代抚养对祖父母的影响后... 隔代抚养/祖父母照料是新世纪多元化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重要形态之一。以老年祖父母为视角,对祖父母隔代抚养相关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和综述,主要包括:隔代抚养的界定和类型;隔代抚养的动因及理论解释;隔代抚养对祖父母的影响后果的理论解释。我们可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以祖父母为视角的隔代抚养的分析框架。在中国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变迁条件下,隔代抚养问题需要更多关注,以及进行本土化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老 隔代抚养 祖父母照料 社会转型 家庭结构 家庭压力模式
下载PDF
21世纪的都市社会学 被引量:48
14
作者 曼纽尔·卡斯特 刘益诚(译) 夏铸九(校译) 《国外城市规划》 2006年第5期93-100,共8页
1968年,作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学术文章“真的有都市社会学吗?”。32年后,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对于城市社会研究的亲身参与经历,答案是:曾经有;不过现在没有了。不过假如幸运的话,都市社会学会在21世纪复活,发展出一些新的概念、新的研究... 1968年,作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学术文章“真的有都市社会学吗?”。32年后,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对于城市社会研究的亲身参与经历,答案是:曾经有;不过现在没有了。不过假如幸运的话,都市社会学会在21世纪复活,发展出一些新的概念、新的研究方法以及新的主题,因为它对于我们理解生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整合 都市文化 都市社会学 信息时代 都市转化
下载PDF
近代慈善事业与中国东南社会变迁(1895-1949) 被引量:23
15
作者 周秋光 曾桂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4-94,共11页
18 95— 1 949年 ,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促使了中国东南社会的沧桑变迁及其慈善事业的近代化 ,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清末十余年是初步兴起时期 ,近代色彩的慈善理念得以萌生 ,慈善公益活动有了初步扩展 ,传统的善堂善会纷... 18 95— 1 949年 ,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促使了中国东南社会的沧桑变迁及其慈善事业的近代化 ,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清末十余年是初步兴起时期 ,近代色彩的慈善理念得以萌生 ,慈善公益活动有了初步扩展 ,传统的善堂善会纷纷向近代慈善团体转变。民国是兴盛发展时期 ,东南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团体和慈善家群体 ,对于民国社会的维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慈善事业实际上扮演着调节社会的重要角色 ,成为推动近代社会前进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事业 近代化 东南地区 社会变迁
下载PDF
乡土社会秩序的巨变——文化转型背景下乡村社会生活秩序的再调适 被引量:49
16
作者 赵旭东 张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68,共13页
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正在发生变迁,并遵循着从"差序格局"到"文野之别"、再到国家权力下行的路径。在宏观层面上,中国乡土社会秩序在政治制度和权威关系、个体意识等方面均发生改变。民国以后,在国家... 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正在发生变迁,并遵循着从"差序格局"到"文野之别"、再到国家权力下行的路径。在宏观层面上,中国乡土社会秩序在政治制度和权威关系、个体意识等方面均发生改变。民国以后,在国家权力不断渗透到基层乡村的一系列制度(保甲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中,呈现出村庄内生秩序和国家建构秩序的共存和调适的情形。文章从社会秩序的概念入手,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阐述:社会秩序在历史中的嬗变;社会转型期两种社会秩序(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过渡与并置的局面;以及试图描述文化转型进程中乡土新秩序的变迁和文化调适的图景。最后提出人类学家应对乡村社会秩序变迁应该具有的态度,即理解乡村社会秩序的变迁需要重视文化的"粘合剂"作用以及我国传统礼俗社会的人情因素。理解乡村社会问题应具有更加包容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秩序 文化转型 礼治秩序 法治秩序 文化调适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与政策执行成效——环境政策地方实践的双重话语分析 被引量:48
17
作者 钟兴菊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8,共11页
村委会作为"上下"间多重话语的中转站与加工厂,成为政策变通执行现象讨论的焦点,既往研究主要从"结构-制度"与"过程-事件"视角对基层政府政策行动策略及其背后所交织的"权力-利益"博弈网络进... 村委会作为"上下"间多重话语的中转站与加工厂,成为政策变通执行现象讨论的焦点,既往研究主要从"结构-制度"与"过程-事件"视角对基层政府政策行动策略及其背后所交织的"权力-利益"博弈网络进行分析。本研究基于"双重话语"分析视角,结合大巴山区东溪村退耕还林政策地方实践的个案研究发现,村委会作为政策基层行动的核心主体,运用地方性知识构建"上下"之间的双重话语体系回应和解读一系列行动策略,即非正式权力运作的"公平",土地耕种为本的生存逻辑优先,坚持"弱者补偿"原则的博弈等,进而揭示环境政策基层执行的行动逻辑:即"回应任务为中心"的准政府逻辑以及"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共同体逻辑。本文的创新在于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政策变通执行现象背后存在的合法性根源,即村委会运用地方性知识构建的双重话语对行动策略及其背后交织的"权力-利益"网络进行持续的解读与包装,从而使政策地方实践获得合法性认同。由于科层制的特殊性,仅针对村委"上下"之间多层级话语的简化分析,可能会影响政策实践中话语转换策略与规则的延展性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地方性知识 双重话语 基层执行逻辑
原文传递
社会焦虑的成因与缓解之策 被引量:47
18
作者 吴忠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如今,社会焦虑现象几乎弥漫在整个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已成为当今中国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标志。产生社会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整体利益结构正在发生全方位、大幅度而且是急剧的调整;社会风险因素的空前增加;许多社会成员信仰... 如今,社会焦虑现象几乎弥漫在整个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已成为当今中国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标志。产生社会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整体利益结构正在发生全方位、大幅度而且是急剧的调整;社会风险因素的空前增加;许多社会成员信仰的丢失;社会缺乏正常的秩序和规则体系。社会焦虑会造成大面积的社会负面效应:社会焦虑会引发许多越轨行为;社会焦虑会加重人们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心理和相应的短期化行为;社会焦虑会催生某些有害的群体行为。就社会焦虑现象的缓解而言,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打造公正合理的规则体系;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焦虑 社会转型 负面效应 有效应对
下载PDF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 被引量:47
19
作者 李伯华 曾灿 +1 位作者 刘沛林 窦银娣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3-159,共7页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生态学、地理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阐释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构成、内在机制和阶段判定,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开放系统,系统的转型升级和质的飞...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生态学、地理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阐释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构成、内在机制和阶段判定,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开放系统,系统的转型升级和质的飞跃主要依靠系统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转换。在基础上,借助生态群落演替的基本理念,结合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方法,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阶段分为入侵、竞争、反应和调控4个阶段,并构建了不同阶段的驱动机制概念模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时空背景下,探讨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和动力机制,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与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社会文化 转型发展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 美丽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公共领域兴起中的法治诉求 被引量:21
20
作者 马长山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4-141,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发展和重大社会转型,促进了中国公共领域的兴起,它不仅为公共权力和国家制度提供了合法性根基,也形成了开放的民主均衡机制,促进了公民性社会资本的生成,推动了多元兼容的公共精神的确立,从而促进了民主和法治进... 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发展和重大社会转型,促进了中国公共领域的兴起,它不仅为公共权力和国家制度提供了合法性根基,也形成了开放的民主均衡机制,促进了公民性社会资本的生成,推动了多元兼容的公共精神的确立,从而促进了民主和法治进程。尽管中国的公共领域还存在自主化和法律规制等问题,但其发展前景可观,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公共领域 法治诉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