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身份导向研究进展探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云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31,共10页
组织身份导向是指组织成员关于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关系性质的共享知觉,或者说组织成员关于组织如何定义其社会自我的共享知觉。本文从组织身份导向概念的形成和内涵、组织身份导向与组织社会价值贡献、组织身份导向与组织关系管理模式以... 组织身份导向是指组织成员关于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关系性质的共享知觉,或者说组织成员关于组织如何定义其社会自我的共享知觉。本文从组织身份导向概念的形成和内涵、组织身份导向与组织社会价值贡献、组织身份导向与组织关系管理模式以及组织身份导向与相关变量的关系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作为组织身份理论的扩展,组织身份导向理论有助于解释组织与其他组织特别是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解释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也有着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自我 个体身份导向 组织身份导向
原文传递
社会性自我:个体化社会背景下休闲体育健康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缪柯 杨海庆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1,共5页
通过对社会性自我这一社会学理论的深入阐释,以社会性自我为切入口深度剖析了个体化社会背景下休闲体育健康发展的路径,试图从理论层面构建起个体化社会背景下休闲体育发展进程中个体与社会性自我的良性发展关系,从而直接推动休闲体育... 通过对社会性自我这一社会学理论的深入阐释,以社会性自我为切入口深度剖析了个体化社会背景下休闲体育健康发展的路径,试图从理论层面构建起个体化社会背景下休闲体育发展进程中个体与社会性自我的良性发展关系,从而直接推动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研究认为: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依靠个人的自我发展与社会规范的良性互动,从而使积极参与休闲体育的社会个体的心理与行为通过社会的法律、法规、社会规范、社会公德等进行有效控制、调节、激发,使个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自我",进而推动休闲体育在个体化社会中实现协调发展,社会个体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最终实现社会进步与休闲体育发展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体育 社会个体 发展路径 社会性自我
下载PDF
独生和非独生幼儿自我概念差异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3
作者 何秀梅 李雪平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38-46,共9页
我国学界对幼儿自我概念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相关研究主要从不同角度探究独生与非独生幼儿自我概念的差异。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研究内容进行纵向梳理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物质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以及心理自我概念... 我国学界对幼儿自我概念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相关研究主要从不同角度探究独生与非独生幼儿自我概念的差异。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研究内容进行纵向梳理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物质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以及心理自我概念的差异比较、影响因素和构建策略等方面,存在本土化研究较少、研究地域隔离、研究对象单一等问题。回顾和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对当前建构本土化幼儿自我概念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未来应立足幼儿发展,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对象,关注不同年龄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揭示自我概念发展的动态过程。与此同时,重视地域文化价值,并加强本土化与城乡对比研究,深入探讨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幼儿 非独生幼儿 自我概念 物质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下载PDF
解析《猫眼》中的儿童游戏 被引量:4
4
作者 尤蕾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0-82,共3页
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在其小说《猫眼》中,揭示了儿童交往中的阴暗面。主人公通过儿童游戏来塑造社会自我(指社会规定的自我形象),却只能以失败告终。游戏中渗透的男权至上思想决定了女性追求社会自我的不可实现性。
关键词 阿特伍德 《猫眼》 儿童游戏 社会自我 悖论
下载PDF
社会自我论:化解自我碎片化疑难的一种新尝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文龙 高新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53,共8页
自我的实在性及其同一性由于无我论的冲击和碎片化的发现而陷入了深刻的危机。随着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的介入,本领域尽管不断上演解构与重构的双重变奏,但认识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涌现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理论形态,如... 自我的实在性及其同一性由于无我论的冲击和碎片化的发现而陷入了深刻的危机。随着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的介入,本领域尽管不断上演解构与重构的双重变奏,但认识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涌现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理论形态,如最低限度自我论、珍珠串自我论,等等。社会自我论也是为拯救自我同一性的危机而诞生的极有个性的理论。它反对传统的把人看作个体、只关注其心理生活而忽视社会维度的研究方法,反对从心理能力的角度定义自我,强调自我对社会的依赖性,强调心理学与社会学在自我研究中的携手。认为如果说人身上有自我的话,那么它不是传统哲学和常识所说的小人式的、单子式的自我,而是社会性自我。这不仅是一种关于自我的新奇的构想,而且是一种反传统的值得认真研究的心灵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碎片化 社会性自我 心灵哲学
下载PDF
儿童和青少年客体我发展特点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庞爱莲 李晓东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5-1098,共4页
研究从Damon和Hart的自我理解理论出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考察儿童和青少年客体我理解的发展特点。被试为2,4,8,11年级的学生,共80人。结果表明:各年龄阶段个体对客体我的理解均包含身体的、活动的、社会的和心理的自我图式,只是发展水... 研究从Damon和Hart的自我理解理论出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考察儿童和青少年客体我理解的发展特点。被试为2,4,8,11年级的学生,共80人。结果表明:各年龄阶段个体对客体我的理解均包含身体的、活动的、社会的和心理的自我图式,只是发展水平不同,并表现出了年龄发展的趋势,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客体我理解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4、8年级学生主要处于第2水平;11年级学生主要处于第3水平。客体我的理解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我 身体自我 活动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下载PDF
个体如何以消费行为应对自我威胁?基于导向−路径整合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洪杰 刘菲菲 +1 位作者 冯文婷 崔丙群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1-935,共15页
自我威胁无处不在,以消费应对自我威胁是个体采取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自我概念的多维性、应对威胁过程中认知、情感、情绪等多因素的介入,以及威胁源和应对行为的交叉性等原因,当前的研究呈现出结论分散、不连贯,甚至矛盾的情形。基于导... 自我威胁无处不在,以消费应对自我威胁是个体采取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自我概念的多维性、应对威胁过程中认知、情感、情绪等多因素的介入,以及威胁源和应对行为的交叉性等原因,当前的研究呈现出结论分散、不连贯,甚至矛盾的情形。基于导向−路径的整合模型回顾了消费行为领域自我威胁研究的动态,归纳出个体的多种自我威胁应对策略,揭示了不同应对策略间的多层次交叉补偿机理,以及自我威胁与消费行为间的多重关联方式,并揭示出个体通过产品的全价值系统和自身的全感知系统进行自我威胁应对。基于导向−路径整合模型有助于对消费行为领域自我威胁应对研究形成整体连贯的认知,揭示其内在规律,并有助于理解当前环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个体消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威胁 社会自我 个人自我 补偿消费 炫耀消费
下载PDF
军校大学生社会、学业和身体自我性别、年级特点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卢祖静 冯正直 +3 位作者 李清 李嘉雯 朱姝 黄玲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367-2370,共4页
目的研究军校大学生社会、学业和身体自我的性别、年级特点。方法整群抽取某军校一至四年级大学生930名,采用大学生社会自我问卷、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量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为测试工具。结果①军校大学生社会自我的发展整体水平较高... 目的研究军校大学生社会、学业和身体自我的性别、年级特点。方法整群抽取某军校一至四年级大学生930名,采用大学生社会自我问卷、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量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为测试工具。结果①军校大学生社会自我的发展整体水平较高,男生与女生在人际威信、陌生人关系、团体地位、师生关系、异性同学关系、角色体验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各年级在10个维度上均达到显著差异(P<0.01)。②军校大学生的学业自我发展状况良好,男生与女生在各维度上未见显著差异(P>0.05),各年级在4个维度上均达到显著差异(P<0.01),呈现大二>大三>大四>大一的发展特点。③军校大学生身体自我的发展整体水平较高,男生与女生在运动特征、身材特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年级在5个维度上均达到显著差异(P<0.01)。④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军校大学生社会、学业和身体自我在总均分上达到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不同性别、年级的军校大学生社会、学业和身体自我的发展有差异,应因材施教以取得最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校大学生 社会自我 学业自我 身体自我 性别 年级
下载PDF
池田大作“人间革命”论析
9
作者 陈文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池田大作先生是享誉日本全球的著名宗教活动家。在其专著和与世界名人谈话录中,他多次提及"人间革命"。该概念与传统概念上的革命不同,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变革,其核心是"小我"革命,由"小我"革命实现&... 池田大作先生是享誉日本全球的著名宗教活动家。在其专著和与世界名人谈话录中,他多次提及"人间革命"。该概念与传统概念上的革命不同,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变革,其核心是"小我"革命,由"小我"革命实现"大我",实现全人类的安乐幸福。同时,他也强调"革命"最终目标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田大作 人间革命 社会多样性 小我 大我
下载PDF
青少年友谊质量和社会自我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盛柳柳 严建雯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38-41,95,共5页
友谊作为特殊的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及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其社会自我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国内外有关青少年友谊质量和社会自我研究的成果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两者中其一的单独研究,抑或友谊质量... 友谊作为特殊的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及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其社会自我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国内外有关青少年友谊质量和社会自我研究的成果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两者中其一的单独研究,抑或友谊质量、社会自我各自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有研究者对友谊质量与社会自我关系展开全面细致的研究。总结以往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友谊质量的界定不够明确;友谊质量、社会自我的结构划分众说纷纭;对两者的研究缺乏一定的统合视角;多集中于两者低水平的消极影响研究,缺少对其积极影响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谊质量 社会自我 青少年 同伴关系
下载PDF
个体性自我发展与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之困境和出路
11
作者 徐丽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7期79-82,共4页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公众个体自我的心理需求与社会所倡导的崇高道德之间有所偏差。要改变这种状况,增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效性,需尊重个体性自我,充分满足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体性自我的合理需求是一条必要途径。
关键词 个体性自我 社会性自我 道德建设 合理需求
下载PDF
“社会人的自我”和“创造者的自我”--书信中的波德莱尔
12
作者 刘波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41,共15页
波德莱尔的书信提供了大量有关他的人生经历、情感变化、文学交往、工作方式、审美趣味、思想意识、作品生成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从中可以看到,波德莱尔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作为“创造者”的成功:一是带着“纨绔子”的理想创造“社会人... 波德莱尔的书信提供了大量有关他的人生经历、情感变化、文学交往、工作方式、审美趣味、思想意识、作品生成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从中可以看到,波德莱尔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作为“创造者”的成功:一是带着“纨绔子”的理想创造“社会人”的作品;一是带着“艺术家”的理想创造诗人、作家、批评家、理论家乃至翻译家的作品。在他那里,“社会人”现实人生的失败是“创造者”艺术人生得以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而两者的反差所形成的巨大张力是其创作上反差诗学的重要力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书信 社会人 创造者
原文传递
从“小我”到“大我”——余华小说创作观念的飞跃
13
作者 唐煜松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76-79,共4页
阐述了余华创作观念的变化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指出余华创作观的这种变化的根本因素,在于他实现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化。
关键词 余华 创作观 小我 大我 非知识分子立场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理论解释 被引量:101
14
作者 燕继荣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7,共9页
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构成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双向运动;作为社会变化的力量,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不同程度地挑战了已经形成的社会秩序和管理方式;社会治理的任务在于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抑制公害事务的产生,前者的关键是打破"... 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构成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双向运动;作为社会变化的力量,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不同程度地挑战了已经形成的社会秩序和管理方式;社会治理的任务在于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抑制公害事务的产生,前者的关键是打破"集体行动的逻辑",后者的要害是克服"破窗效应";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发挥政府机制(法治)和社会机制(自治)双重作用,实现社会行为多主体的"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运动 社会变迁 社会治理 社会自理 协同治理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四种模式 被引量:74
15
作者 葛天任 李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3,共9页
以社区调研为基础,从社会学关于政府、市场与社会三大机制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于多种类型社区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四种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社会自治模式和专家参与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是... 以社区调研为基础,从社会学关于政府、市场与社会三大机制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于多种类型社区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四种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社会自治模式和专家参与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是主流模式,其制度优势明显,但不足在于社会被动、居民参与不足、社区缺少活力;市场主导模式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发展潜力较大,但也存在着市场失灵等问题;社会自治模式最符合居民自治原理,但缺少资源支持、最难操作、遇到的困难最多;专家参与模式由于有专家的外力支持,在制度设计、顶层设计等方面有优势,但是,容易产生外部依赖性,需要探索专家撤出后也能自我运营的模式。因此,统筹多种社会资源、激发多元社会活力、创新居民参与机制是社区治理创新的关键环节,政府可以通过发挥多元力量的作用,完善相应制度设计和政策约束,进一步形成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创新模式 政府主导 市场主导 社会自治 专家参与
下载PDF
自我分类理论概述 被引量:42
16
作者 李春 宫秀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7-160,共4页
自我分类理论产生的直接理论背景是Tajfel的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分类理论在Tajfel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它是针对社会自我概念、去人格化的前提条件和结果等的一系列假设,从社会认知的角度阐释个体主动将群体心理化后,集体... 自我分类理论产生的直接理论背景是Tajfel的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分类理论在Tajfel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它是针对社会自我概念、去人格化的前提条件和结果等的一系列假设,从社会认知的角度阐释个体主动将群体心理化后,集体现象与个体的社会认知和行为的联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同理论 自我分类理论 社会自我概念 去人格化
下载PDF
社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测量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7
17
作者 顾佳旎 孟慧 范津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91-1800,共10页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一直是当代心理学的热点话题。作为社交情境中的特殊自我效能感,社会自我效能感是能够影响个人人际互动质量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因此也逐渐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理论文章与实证研究的分析发现,社会...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一直是当代心理学的热点话题。作为社交情境中的特殊自我效能感,社会自我效能感是能够影响个人人际互动质量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因此也逐渐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理论文章与实证研究的分析发现,社会自我效能感与社交自尊、社交果敢性、社交信心等相关概念有所不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交能力的主观信念;其内涵在不同文化自我或情境的视角下可能存在差异,具有多元结构的可能性。社会自我效能感与个人特质、情绪、态度及行为等变量相关,并能够显著预测抑郁、社交焦虑、生活满意度、社会适应等变量。此外,社会自我效能感也在外向、性别角色、依恋、目标定向、网络人际交往的影响机制中起到中介作用,且能够对压力和不公平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然而有关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未来研究应该关注社会自我效能感内涵与结构的确定、测量工具的开发,并加强对其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的探索、系统模型的构建和跨文化研究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生活满意度 社会适应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社会自治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41
18
作者 俞可平 《社会政策研究》 2016年第1期73-76,共4页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社会自治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系。作者认为,从"社会管理"变为"社会治理",这是重大的理念转变,必须有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在现行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治理实践中,存在着过分重视政府的...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社会自治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系。作者认为,从"社会管理"变为"社会治理",这是重大的理念转变,必须有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在现行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治理实践中,存在着过分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而忽视公民的社会自治的严重倾向,这极不利于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要破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难题,除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外,还必须大力推进社会自治。作者断定,没有高度发达的社会自治,就难有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更难有作为理想政治状态的社会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自治 国家治理
下载PDF
目标定向与适应:社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1
19
作者 孟慧 范津砚 柳菁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通过对176名大学新生3个月的纵向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目标定向与适应的关系以及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目标定向能够有效地预测个体的学业适应、社会适应和... 通过对176名大学新生3个月的纵向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目标定向与适应的关系以及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目标定向能够有效地预测个体的学业适应、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而成绩目标定向对三类适应都无显著性影响;(2)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目标定向与社会适应、心理适应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对学习目标定向与学业适应之间没有中介作用;(3)社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适应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定向 社会自我效能感 适应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效能感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淑媛 翟成蹊 范士青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效能感和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341名大学生施测。结果:①成瘾倾向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性别、上网年限和每天上网时间等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效能感和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341名大学生施测。结果:①成瘾倾向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性别、上网年限和每天上网时间等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②利他效能感、情绪控制效能感、沟通效能感、自我价值效能感、自我印象效能感和社交效能感总分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自我价值效能感和自我印象效能感能较显著的负向预测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结论:社交效能感是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倾向较为有效的预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效能感 网络关系成瘾倾向 大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