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 被引量:8
1
作者 潘智彪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126,共6页
当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相遇合时就形成审美时尚。审美时尚的背后往往有某种社会文化心理与之相伴随。审美时尚以社会时尚为背景,以社会文化思潮为情感动力。审美时尚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审美时尚直接影响到个体审美观... 当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相遇合时就形成审美时尚。审美时尚的背后往往有某种社会文化心理与之相伴随。审美时尚以社会时尚为背景,以社会文化思潮为情感动力。审美时尚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审美时尚直接影响到个体审美观念的形成,影响到个体审美趣味的取向。不同年龄、性别的审美个体受审美时尚的影响各有差异。审美时尚还体现为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实践中的一种趋势、潮流。审美时尚,作为一种渠道或方式,有效地实现着社会心理对时代审美意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社会文化 审美时尚 社会时尚
下载PDF
民初东北区域社会风气的演变论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段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136,共6页
民初东北区域由于西俗的影响以及大规模移民的进入,社会风气发生前所未有之变迁,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上"崇洋重奢"之风的盛行,价值观念上趋新之风的产生以及日趋开放的城市文化心态。
关键词 东北 社会风气 趋新
下载PDF
明代婚礼服饰的艺术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卞向阳 李梦珂 《服装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31-537,共7页
明代婚服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礼仪服饰文化的集大成者,婚服的传承与演变过程见证着时代发展。依托明代历史文献资料与出土服饰实物,探寻明代婚礼服饰发展演变的历史根源;分析不同阶层男女婚礼服饰形制,并描绘出对应的婚服着装搭配图示;根... 明代婚服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礼仪服饰文化的集大成者,婚服的传承与演变过程见证着时代发展。依托明代历史文献资料与出土服饰实物,探寻明代婚礼服饰发展演变的历史根源;分析不同阶层男女婚礼服饰形制,并描绘出对应的婚服着装搭配图示;根据色彩、纹样、材质、工艺归纳明代婚礼服饰的艺术特征。研究认为,明代婚礼服饰艺术特征主要受到政治因素、经济态势、社会风尚与文化理念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理清明代婚服形制的艺术特征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婚礼服饰 以红显吉 礼制规范 社会风尚
下载PDF
论梁代咏物诗的发展状况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志鹏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5-47,共3页
对于南朝咏物诗,后人常以齐梁咏物诗为代称。从咏物诗的发展来看,梁代咏物诗应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诗体。受梁代特殊社会风尚的影响,梁代咏物诗在题材领域、文学特质上,都有与前代咏物诗不同的风貌,并体现出独特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咏物诗 题材 文学特质 社会风尚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风尚影响——小说文本中插图形象的演变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颜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8-63,69,共7页
明清小说插图在从上图下文式到单页大图式的版式变化中,构图形象出现了重要转变。从外在风格来看,这种变化体现出社会风尚的浸润和影响,从内在形式来看,这种变化根源于图像语汇形式的演变和更新。就刊本的接受者而言,这些变化则带来了... 明清小说插图在从上图下文式到单页大图式的版式变化中,构图形象出现了重要转变。从外在风格来看,这种变化体现出社会风尚的浸润和影响,从内在形式来看,这种变化根源于图像语汇形式的演变和更新。就刊本的接受者而言,这些变化则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阅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图 明清小说 社会风尚 形象
下载PDF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6
作者 邱伟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八荣”的社会价值导向,明确了“八耻”防微杜渐的警示,树立了社会风尚的道德标杆。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八荣八耻”,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八荣”的社会价值导向,明确了“八耻”防微杜渐的警示,树立了社会风尚的道德标杆。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八荣八耻”,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风尚 价值导向 道德规范 高校
下载PDF
明代皇帝与社会服饰变迁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秀丽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明代皇帝与社会服饰变迁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早期他们通过服制和法令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礼法服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僭礼逾制。但以武宗为代表的个体皇帝的服饰创意和主张却得到前所未有的响应,引导了整个社会服饰潮流。皇帝... 明代皇帝与社会服饰变迁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早期他们通过服制和法令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礼法服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僭礼逾制。但以武宗为代表的个体皇帝的服饰创意和主张却得到前所未有的响应,引导了整个社会服饰潮流。皇帝在明末社会服饰转型和移风易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皇帝 社会服饰 变迁
下载PDF
基于北魏乐舞俑造像的服饰艺术与社会风尚
8
作者 孔令奇 仓敏钰 赵杨帆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16,共6页
北魏是中华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随葬的乐舞陶俑记载了当时的服饰艺术形式与社会风尚。针对北魏典型墓葬出土的乐舞俑造像进行梳理与分析,认为北魏早期的乐舞服饰具有较强的鲜卑民族特色和西域风格,流行胡风。随着南北方文化的相... 北魏是中华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随葬的乐舞陶俑记载了当时的服饰艺术形式与社会风尚。针对北魏典型墓葬出土的乐舞俑造像进行梳理与分析,认为北魏早期的乐舞服饰具有较强的鲜卑民族特色和西域风格,流行胡风。随着南北方文化的相互传播与交融及统治阶级的干预,汉族文化成为风尚主流,乐舞服饰在款式上出现了融合并迭代出新的式样,其中也不乏佛教盛行带来的装饰形式,整体呈现出多元文化互鉴融通之后的美美与共,显现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多元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乐舞俑 服饰 社会风尚 互鉴融通
下载PDF
乡村广播:引领乡村社会风尚的一种可行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冰 柴艳萍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3期32-36,共5页
乡村广播的从“离场”到“返乡”,是多媒体时代乡村广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价值的重要体现。乡村广播具有广播内容的可控性、广播时间的自主性、广播形式的本土化以及广播空间的公共性等突出优势,新时期发挥好乡村广播引领乡村社会风尚的... 乡村广播的从“离场”到“返乡”,是多媒体时代乡村广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价值的重要体现。乡村广播具有广播内容的可控性、广播时间的自主性、广播形式的本土化以及广播空间的公共性等突出优势,新时期发挥好乡村广播引领乡村社会风尚的作用,就要强化对乡村广播的管理,加快乡村广播的软硬件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民参与乡村广播的主体作用,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引领乡村社会风尚的各类节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广播 社会风尚 可行路径 移风易俗 公共平台
下载PDF
明代皇帝对服饰的影响
10
作者 赵秀丽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5-79,共5页
明代服饰虽有其自身演变规律,但皇帝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皇帝通过制定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完成对社会进行礼法道德秩序建构的目的;第二,皇帝对近臣的特赐打破服制的等级性,社会僭礼越制现象逐渐突出,个体皇帝的服饰创意成为官民效仿对象... 明代服饰虽有其自身演变规律,但皇帝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皇帝通过制定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完成对社会进行礼法道德秩序建构的目的;第二,皇帝对近臣的特赐打破服制的等级性,社会僭礼越制现象逐渐突出,个体皇帝的服饰创意成为官民效仿对象;第三,当皇帝的服饰政令违背社会服饰发展潮流时成效甚微,惟有引导加个人魅力方能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皇帝 服饰 影响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意义
11
作者 李庆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1期14-16,共3页
中国传统家训促使个体品德的养成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传统家训非常重视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提出个体品德养成的重要性及途径方式,促进个人品德的养成和提高;还非常重视社会风尚的纯正,提出良好社会风尚建立的重要... 中国传统家训促使个体品德的养成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传统家训非常重视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提出个体品德养成的重要性及途径方式,促进个人品德的养成和提高;还非常重视社会风尚的纯正,提出良好社会风尚建立的重要性及途径方式,促进风清气正社会环境的形成,对今天个人品德的养成及优良社会风气的培育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践行传统家训,推动优秀的家训进家庭、进学校、进社会,利用传统家训的精华培育新时代优良的道德品质,发挥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家训 教育意义 个人品德 社会风尚
下载PDF
汉代的社会风气与说理散文
12
作者 昝风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59-64,共6页
由于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引起了汉代文人学者的不满,风俗批判成为汉代说理散文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使得本时期说理散文的内容呈现出鲜明的"嫉俗"倾向,并为之涂上了一层浓郁的民俗底色,也带来了较强的时代感。
关键词 汉代 社会风气 说理散文
下载PDF
浅析社会风尚在宋代女服中的体现
13
作者 张莉 周娥 《科教导刊》 2013年第8期146-147,共2页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服饰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穿戴都有浓厚的文化内涵。通过研究某一特定时代下的政治、经济、军事背景,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服饰文化。本文通过对宋代社会风尚的了解,分析了宋代女服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宋代女服 社会风尚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民国汉族女装的嬗变与社会变迁
14
作者 崔荣荣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6-20,37,共6页
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各种社会文化思潮交织碰撞,影响到我国汉族社会生活层次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穿着习俗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装,特别是汉族女装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复古到创新的多元化风格格局,在承续传统“上衣下裳”的服装基本... 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各种社会文化思潮交织碰撞,影响到我国汉族社会生活层次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穿着习俗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装,特别是汉族女装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复古到创新的多元化风格格局,在承续传统“上衣下裳”的服装基本搭配样式上再生出民族化符号性质的服饰形态——“倒大袖”与旗袍,服饰风俗上“除旧纳新”,风格上呈现出“中西混搭”的新风尚。民国汉族女装在多元思潮影响下,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西风东渐的双重浸染.塑造出广泛认可的服饰审美风尚,具有鲜明的服饰文化的民族符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汉族女装 服饰嬗变 社会风尚
下载PDF
上海开埠通商后商人阶层的生活风尚——上海竹枝词的社会史解读
15
作者 徐笑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7-122,共6页
通商开埠后,沪地的商业气象最为引人注目,商人阶层发展壮大、社会地位日渐上升,轻商、贱商的旧观念逐步被趋商、慕商的新潮流取代。大量的上海竹枝词中所反映出的商人阶层崇奢抑俭的生活面貌,透视出开埠后沪地社会风尚的变迁;竹枝词中... 通商开埠后,沪地的商业气象最为引人注目,商人阶层发展壮大、社会地位日渐上升,轻商、贱商的旧观念逐步被趋商、慕商的新潮流取代。大量的上海竹枝词中所反映出的商人阶层崇奢抑俭的生活面貌,透视出开埠后沪地社会风尚的变迁;竹枝词中所反映出的商人阶层崇拜财神的信仰习俗,透视出他们的群体心理和价值取向;从开埠后口岸知识分子的多样情感,透视出商业化大潮中时人的复杂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竹枝词 商人阶级 生活风尚
下载PDF
新时期见义勇为社会风尚培育的思考
16
作者 李建德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7-70,共4页
新时期见义勇为社会风尚的培育必须紧贴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紧扣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实际,必须以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来展开。应坚持倡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正强化激励原则。当前应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 新时期见义勇为社会风尚的培育必须紧贴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紧扣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实际,必须以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来展开。应坚持倡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正强化激励原则。当前应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引导,建立全国性统一立法和建立相应社会保障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见义勇为 社会风尚
下载PDF
礼治秩序下的辽代社会风尚变迁
17
作者 李月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8期1-5,共5页
辽政权的礼制建设受到中原传统制度文化的深刻影响,宗庙、丧服、养老等礼制的运行成为辽朝礼治秩序构建的重要部分。在礼法合流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政权礼治秩序的逐步确立,辽代社会逐渐改变了原来以贵壮、尚勇为特征的契丹习俗,契丹群体... 辽政权的礼制建设受到中原传统制度文化的深刻影响,宗庙、丧服、养老等礼制的运行成为辽朝礼治秩序构建的重要部分。在礼法合流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政权礼治秩序的逐步确立,辽代社会逐渐改变了原来以贵壮、尚勇为特征的契丹习俗,契丹群体的家庭、家族观念日重,并形成了以儒家道德观念为主流的尊老、重老社会风尚,树立了忠孝的社会道德标准。这不仅推动了辽代社会风尚的变迁,而且也促使了北方社会与中原传统社会的同质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 辽代 社会风尚
下载PDF
学校要成为践行良好社会风尚的先锋
18
作者 张文斌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良好的社会风尚、文明程度也是重要标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道德风尚的统一,是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学校是育人的重地,弘... 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良好的社会风尚、文明程度也是重要标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道德风尚的统一,是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学校是育人的重地,弘扬先进文化和引领社会风尚自然是学校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荣辱观 社会风尚 践行与弘扬
下载PDF
新式社团与清末直隶社会风俗变迁
19
作者 徐建平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3-67,共5页
清末直隶新式社团十分活跃,各种天足会的成立推动了直隶的不缠足运动。而禁烟会的成立不仅将直隶的禁烟运动推向深入,而且将禁烟与立宪联系起来,将禁烟与收回主权相联系。直隶科教卫生等类新式社团的诞生,在开化社会风气,提高民众素质,... 清末直隶新式社团十分活跃,各种天足会的成立推动了直隶的不缠足运动。而禁烟会的成立不仅将直隶的禁烟运动推向深入,而且将禁烟与立宪联系起来,将禁烟与收回主权相联系。直隶科教卫生等类新式社团的诞生,在开化社会风气,提高民众素质,促进地方自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式社团的兴起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结构性支撑,对于民众现代意识的产生、社会风俗的变化,乃至直隶的基层社会结构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社团 天足运动 禁烟运动 社会新风尚
下载PDF
论《抱朴子·外篇》“逆向”的人物风尚批评观
20
作者 杨康 《中国美学》 2020年第1期39-51,共13页
葛洪的《抱朴子·外篇》涉及政治批评、人物批评、风俗批评和文学批评等诸多内容,其中的人物批评和风俗批评明显呈现出"逆向"于六朝主流思想的特征。六朝主流的人物批评观,重视人物的个性、情感和精神气质,其时的社会风... 葛洪的《抱朴子·外篇》涉及政治批评、人物批评、风俗批评和文学批评等诸多内容,其中的人物批评和风俗批评明显呈现出"逆向"于六朝主流思想的特征。六朝主流的人物批评观,重视人物的个性、情感和精神气质,其时的社会风尚也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显著特征,但是,葛洪却以人物的社会影响及价值作为衡量准的,并以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标准来评判当时的各种社会风尚,在"逆向"批评中彰显出"崇真""尚实"的批评态度和独立的批评精神。对《抱朴子·外篇》思想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六朝的思想面貌和发展轨迹,同时也可以发现其融社会和人生于创作的中国文艺思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朴子·外篇》 人物批评 社会风尚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