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阵发性心动过缓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成军 李国庆 +6 位作者 方冬平 任澎 卢春山 李果 何东方 郝蓬 张英川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与初步效果。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以手工或磁导航遥控操作,标测窦性心律心房激动顺序,围绕...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与初步效果。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以手工或磁导航遥控操作,标测窦性心律心房激动顺序,围绕并避开心房最早激动位点和His束区域,记录心内电图神经组织电位,温控射频消融,观察消融反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6.46±9.51(14~51)岁。1例有器质性心脏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病窦综合征4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6例黑矇或晕厥。在窦房结和房室结周围均记录到神经组织电位,放电10~15s神经组织电位消失。消融中先出现迷走激惹效应,之后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改善。12例术中心动过缓消失,1例失败。随访13±5.89(3~20)个月,2例复发,余症状消失,无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迷走介导的缓慢心律失常,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神经消融 病窦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晕厥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导管消融和起搏治疗的对比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英伟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8期477-482,共6页
目的评估导管消融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的50例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颤终止后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作为导管消融组,随访观察导管消融的效果。将... 目的评估导管消融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的50例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颤终止后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作为导管消融组,随访观察导管消融的效果。将同期在北京安贞医院因阵发性房颤相关症状性长间歇植入起搏器的61例患者作为起搏器组。比较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导管消融组50例患者术前均具备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随访(22.3±10.5)个月后发现其中47例(94.0%)患者不再具备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随访结束时,起搏器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比例多于导管消融组(P<0.001),而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为21.3%,导管消融组为82.0%,P<0.001);两组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消融组22.0%,起搏器组24.6%,P=0.954),而起搏器组因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再住院率高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为14.8%,导管消融组为2.0%,P=0.02);两组血栓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等终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患者,导管消融的总体效果可能优于起搏器植入,这类患者大多数经导管消融手术成功根治房颤后,可以不用再植入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起搏器 窦房结功能不全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联合食道电生理检查诊断病窦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钟易红 陈万国 +2 位作者 李斌 钟文明 刘婷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联合食道电生理检查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价值。方法:选择行DCG检查中24h平均心率<55次/min的,疑似SSS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DCG检查后行食道电生理检查,观察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SSS阳性率的差...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联合食道电生理检查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价值。方法:选择行DCG检查中24h平均心率<55次/min的,疑似SSS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DCG检查后行食道电生理检查,观察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SSS阳性率的差异。结果:DCG联合食道电生理检查诊断SSS的阳性率(97.3%)明显高于单项DCG检查的87.8%、食道电生理检查的86.5%,P均<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与食道电生理检查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去评价窦房结功能,可显著提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病窦综合征 诊断
下载PDF
合并窦房结病变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疗效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胡继强 崔晓云 +4 位作者 李岩 王轩 林谦 匡武 张保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828-1832,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窦房结病变(SND)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RFCA)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合并SND的阵发性房颤成功行RFCA,且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2例。窦性心动过缓18... 目的:探讨合并窦房结病变(SND)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RFCA)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合并SND的阵发性房颤成功行RFCA,且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2例。窦性心动过缓18例,其中合并窦性停搏6例;单纯窦性停搏4例。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8周,随访1年,评价房颤复发率、窦房结功能及中医证候。结果:早期复发4例,其中2个月后房颤自行消失3例。术后平均心率增加21例,且持续至1年。仍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而植入心脏起搏器1例。所有患者无≥3 s窦性停搏。所有患者术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结论:合并SND的房颤患者RFCA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能减少房颤复发,改善窦房结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病变 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 益气复脉颗粒
下载PDF
窦房结功能障碍时心房电活动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骆峰 王东明 +2 位作者 周敬群 李玉光 朱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5-737,共3页
目的 :研究家兔窦房结功能障碍 (SND)时心房肌电生理变化。方法 :健康家兔 30只。用射频消融法消融窦房结区 ,建立SND模型。分别测定消融前及消融后 1、2、4、6h及 7d时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期前收缩刺激时心房潜伏期 (S1 A1、S2 A2 ... 目的 :研究家兔窦房结功能障碍 (SND)时心房肌电生理变化。方法 :健康家兔 30只。用射频消融法消融窦房结区 ,建立SND模型。分别测定消融前及消融后 1、2、4、6h及 7d时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期前收缩刺激时心房潜伏期 (S1 A1、S2 A2 )、S1、S2 刺激时心房反应时间 (A1、A2 )及心房肌波长指数 (WLI)。结果 :消融后 2、4、6h及 7d时心房ERP及WLI明显缩短 (P <0 .0 1) ,A1及A2 明显延长 (P<0 .0 1) ,以消融后 2h出现明显 ,6h已基本稳定。但消融后 1h与消融前比较 ,除WLI减少外 ,其他各项电生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家兔SND时可导致心房ERP缩短 ,WLI降低 (心肌波长变小 ) ,传导缓慢及紊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窦房结
原文传递
锂中毒导致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障碍1例
6
作者 王玉珏 欧阳丽君 +3 位作者 马晓倩 许丹焰 陈晓岗 贺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8,共6页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药物,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当血锂浓度超过1.4 mmol/L时即可产生中毒症状,通常包括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药物,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当血锂浓度超过1.4 mmol/L时即可产生中毒症状,通常包括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心脏毒性在锂中毒相关病例中较为少见,但后果极为严重。本研究报道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每日超医嘱剂量服用碳酸锂缓释片,同时联用其他心境稳定剂后,血锂浓度达到6.08 mmol/L,并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意识障碍、粗大震颤等症状,在经过血液透析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躯体症状逐渐缓解。临床医生有必要加强对锂中毒的预防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锂 双相情感障碍 心律失常 窦房结功能障碍 锂中毒
下载PDF
快慢综合征起搏与消融治疗的个体化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龙宇祥 匡雪 +3 位作者 车金航 王春萍 崔狄宇 刘增长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心脏起搏器植入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快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但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的临床获益。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回顾性研究表明,多数快慢综合征患者接受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后,不再需要起搏器植... 心脏起搏器植入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快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但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的临床获益。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回顾性研究表明,多数快慢综合征患者接受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后,不再需要起搏器植入治疗。但是,快慢综合征的病因复杂,房颤只是其中之一,且基于肺静脉隔离的房颤消融手术有一定复发风险,故消融治疗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快慢综合征患者。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快慢综合征起搏与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疾病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慢综合征 窦房结功能障碍 导管消融 起搏器
原文传递
沙利度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诱发抑制窦房结功能一例
8
作者 勇春明 魏宏云 +2 位作者 王艳婷 金延春 任科雨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95-197,共3页
本文报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溃疡性结肠炎使用沙利度胺诱发抑制窦房结功能的病例, 围绕沙利度胺诱发的心律失常展开讨论。
关键词 窦房结功能障碍 沙利度胺 溃疡性结肠炎 窦性心动过缓
原文传递
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彦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植入DDD型双腔起搏器的16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其中窦房结功能不良组80例,传导阻滞组80例,比较2组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的动态心电图表现、... 目的探讨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植入DDD型双腔起搏器的16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其中窦房结功能不良组80例,传导阻滞组80例,比较2组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的动态心电图表现、主要的工作模式、心室起搏情况、自身心律失常及起搏器所致的心律失常。结果窦房结功能不良组与传导阻滞组起搏比例≥60%者均多于起搏比例<60%者(82%比18%、85%比1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窦房结功能不良组心房按需起搏工作模式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31%比2%,P <0. 01),而心室按需起搏/心房同步心室起搏工作模式显著低于传导阻滞组(19%比50%,P <0. 01);组间比较,双腔按需起搏工作模式检出率二者无统计学差异(50%比48%)。窦房结功能不良组心室安全起搏检出率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25%比12%,P <0. 05),而心室起搏融合波的检出率则显著低于传导阻滞组(35%比51%,P <0. 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及感知房性心动过速触发快速型心室起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12%比2%,24%比11%,P <0. 05),房性心动过速和频发房性早搏的检出率亦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38%比18%,22%比4%,均P <0. 05)。结论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对应的主要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的各种表现进行识别,全面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为起搏器的合理程控以及自身心律失常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起搏器 窦房结功能不良 传导阻滞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监测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0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监测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行DDD型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存在传导阻滞的患者作为传导阻滞组(50例),存在窦房结功能不良的患者作为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0例).两...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监测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行DDD型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存在传导阻滞的患者作为传导阻滞组(50例),存在窦房结功能不良的患者作为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自身心律失常及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结果 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的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30.00%(15/50)、34.00%(17/50),均高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4.00%(2/50)、6.00%(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的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成对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多源性室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22.00%(11/50)、10.00%(5/50)、16.00%(8/50)、10.00%(5/50)、10.00%(5/50),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24.00%(12/50)、8.00%(4/50)、14.00%(7/50)、8.00%(4/50)、10.00%(5/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为26.00%(13/50),高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10.00%(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调整心房感知器的灵敏度后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显著降低.结论 窦房结功能不良和传导阻滞患者治疗过程中植入起搏器,再充分借助动态心电图来监测自身情况,可以让患者对自身心律失常有更为准确的了解,对于心律失常症状的有效防治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适宜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功能不良 传导阻滞 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奇 张萍 +4 位作者 李学斌 张海澄 李鼎 王龙 郭继鸿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 DDD)型起搏器植入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植入DDD型起搏器118例患者,分析年龄、性别、起搏器植入指征、基础疾病、既往房颤病史、心房起搏比例和心室起搏比例...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 DDD)型起搏器植入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植入DDD型起搏器118例患者,分析年龄、性别、起搏器植入指征、基础疾病、既往房颤病史、心房起搏比例和心室起搏比例等因素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房颤发生的时间曲线。结果随时间增加,房颤发生率逐渐增高为48%。DDD型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的发生与既往房颤病史(OR 4.116,95%CI 2.123~7.998,P=0.001)、窦房结功能障碍( OR 2.553,95%CI 1.122~5.814,P=0.045)相关,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房和心室起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钙拮抗剂的患者相比未使用者房颤发生率降低(OR 0.278,95%CI 0.118~0.658,P=0.004)。结论 DDD型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发生率较高;房颤的发生率与既往房颤病史、窦房结功能障碍相关,与心房起搏比例、心室起搏比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双腔起搏器 窦房结功能障碍 房室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迷宫手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判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6期438-440,共3页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对心脏功能有明显影响 ,且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已有 10余年历史 ,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的医疗中心都已有数百例、甚至上千例的病例报道。但由于该手术比较复杂 ,在国内...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对心脏功能有明显影响 ,且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已有 10余年历史 ,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的医疗中心都已有数百例、甚至上千例的病例报道。但由于该手术比较复杂 ,在国内尚未广泛开展 ,对其疗效亦不甚明了。本文综述了迷宫手术在消除心房颤动 ,恢复窦性心律 ,保持房室同步运动 ,恢复心房收缩功能 ,减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危险等方面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手术 治疗 慢性心房颤动 疗效判定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其银 张优 +4 位作者 张宇桢 张方芳 邹操 陈弹 惠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伴快-慢综合征(TB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RFCA治疗的PAF患者118例,依据术前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分为3组:PAF伴TBS为第1组(16例);PAF伴窦房结功能不良(SND)但不伴TBS为第2...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伴快-慢综合征(TB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RFCA治疗的PAF患者118例,依据术前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分为3组:PAF伴TBS为第1组(16例);PAF伴窦房结功能不良(SND)但不伴TBS为第2组(12例);单纯PAF为第3组(90例)。比较术后各组的房颤(AF)复发率、起搏器(PM)植入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Holter中的最长RR间期(MRRI)值。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第1组的AF复发率和PM植入率与第3组无差异(P>0.05);第2组在AF复发率和PM植入率上均显著高于第1组(P<0.05)和第3组(P<0.05)。第1组术前的MRRI(MRRI0)显著高于第2、3组(P<0.05);第1组术后3个月的MRRI(MRRI3)与第3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F伴TBS患者,无论是否合并SND,均可选择行RFCA;而PAF伴SND,但不伴TBS的患者,应首选PM植入加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快-慢综合征 窦房结功能不良 导管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快速心房起搏致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治松 于泓 +2 位作者 顾剑云 蒋金法 徐文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开胸将临时起搏电极缝于右房,实验组以350次/分的频率进行快速心房起搏,每天8 h,连续7 d;于起搏第1,3,7 d...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开胸将临时起搏电极缝于右房,实验组以350次/分的频率进行快速心房起搏,每天8 h,连续7 d;于起搏第1,3,7 d测试静息心率、固有心率及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并于实验第7天处死动物,取出窦房结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HCN4及RyR2 mRNA表达情况。结果经快速心房起搏后7 d,实验组静息心率、固有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219.71±3.59次/分vs 272.14±9.44次/分,202.00±4.76次/分vs 224.57±4.50次/分,P均<0.05);CSNR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96.00±3.56 ms vs 73.43±4.62 ms,P<0.05);HCN4及RyR2 mRNA表达明显减弱(0.37±0.04 vs 0.65±0.05,0.49±0.09 vs 0.84±0.06,P均<0.05)。结论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HCN4及RyR2表达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快速心房起搏 窦房结功能障碍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 兰尼碱受体2
下载PDF
年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终止后长间歇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淑媛 田颖 +5 位作者 周旭 尹先东 石亮 王彦江 杨新春 刘兴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终止后出现长间歇的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358例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63±11)岁,男220例,女138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年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终止后出现长间歇的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358例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63±11)岁,男220例,女138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即非老年组(年龄<65岁,n=177)及老年组(年龄≥65岁,n=18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长间歇的检出率及术后窦房结功能的恢复率。结果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更易出现提示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房颤终止后长间歇,其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14.4% vs 5.6%,P<0.01)。术后随访(15.0±8.7)个月,非老年组的窦房结功能障碍检出率显著低于术前(1.1%vs 5.6%,P<0.05),而老年组仅有降低趋势(9.4%vs 14.4%, P>0.05)。老年患者术后窦房结功能的好转率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34.6%vs 80.0%,P<0.05)。结论年龄对阵发性房颤终止后出现长间歇患者的窦房结功能评价具有重要价值。老年房颤患者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多数窦房结功能无明显改善,常须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年龄因素 导管消融术 窦房结功能障碍
下载PDF
快慢综合征的消融治疗:一箭双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舒珊 陈菲菲 +1 位作者 常栋 杨延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4-517,共4页
传统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快慢综合征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导管消融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引起人们的关注。导管消融在消除心房颤动(房颤)的同时,避免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但此法颇具争议。本文总结导管消融术治疗快慢... 传统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快慢综合征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导管消融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引起人们的关注。导管消融在消除心房颤动(房颤)的同时,避免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但此法颇具争议。本文总结导管消融术治疗快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以期为该技术未来的走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慢综合征 导管消融 窦房结功能异常 心房重构
原文传递
新型简化J型导丝设计引导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四明 韩明华 +2 位作者 魏巍 郑甲林 杨志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11-115,共5页
目的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一种简化的起搏导线定位方法.方法选择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48例病态窦房结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患者(n=24例)采用经过简化塑型导丝引导主动固定起搏导线行低位房间隔定位起搏;另外一... 目的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一种简化的起搏导线定位方法.方法选择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48例病态窦房结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患者(n=24例)采用经过简化塑型导丝引导主动固定起搏导线行低位房间隔定位起搏;另外一组患者(n=24例)采用传统被动固定起搏导线行右心耳起搏.观察两组患者心房起搏导线植入时间,植入成功率,测试起搏器植入即刻、术后1周、1月及3月起搏相关参数;观察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症(电极脱位,起搏器囊袋感染,积血及心包积液).结果 LAS组心房起搏导线定位成功21例,3例失败,RAA组心房导线全部定位成功.LAS组平均心房起搏导线定位成功时间为6.3±0.8min(3~15.5 min),显著长于RAA组患者(3.5±0.5)min(1.2~8.3)min.术中即刻,术后1周、1月及3月的各项起搏参数均稳定,2组间未见显著差异.随访3月期间2组患者均为发生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证.结论双弯J行导丝的简化设计可协助低位房间隔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成功定位,同时证实应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实施低位房间隔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 房间隔 主动固定 右心耳 窦房结功能障碍
下载PDF
参仙升脉的心电生理作用及其增快窦房结自主心率机制的研究
18
作者 陈英 黄郁文 +5 位作者 王春华 王程瑜 林明杰 朱彦 赵步长 吴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索参仙升脉口服液萃取剂参仙升脉(SXSM)增快窦房结自主心率的机制及其对房室结、心房和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Hartley豚鼠58只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根据给药的不同,随机将46只豚鼠离体心脏分为SXSM组(n=2... 目的:探索参仙升脉口服液萃取剂参仙升脉(SXSM)增快窦房结自主心率的机制及其对房室结、心房和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Hartley豚鼠58只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根据给药的不同,随机将46只豚鼠离体心脏分为SXSM组(n=22,10只测量自主心率和心电图指标,6只测量房室结传导指标,6只测量心房电生理指标和冠状动脉导流率),异丙肾上腺素组(n=6),乙酰胆碱组(n=6),SXSM(1.00 ml/L)+乙酰胆碱预防组(n=6)和乙酰胆碱(3.00μmol/L)+SXSM治疗组(n=6),观察不同分组给药前后的窦房结固有心率和各项心电生理指标及冠状动脉灌注压的变化。余12只灌流实验结束后分别收集给予乙酰胆碱(n=4)、乙酰胆碱+SXSM(n=4)及不给药(n=4)心脏的心房组织,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乙酰胆碱M2受体(mAChR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SXSM浓度依赖性增快心率,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缩短心房动作电位时程与有效不应期,并增大冠状动脉导流率(P均<0.05),但与异丙肾上腺素相比升高心率的幅度低[(24.2±5.3)次/min vs.(117.0±26.0)次/min,P<0.05],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P<0.05);与乙酰胆碱组相比,SXSM(1.00 ml/L)+乙酰胆碱预防组致心动过缓的量效曲线右移(4.1±1.7)倍(P<0.05);SXSM浓度依赖性增快乙酰胆碱(3.00μmol/L)处理后的心率,心率增加幅度高于SXSM组[(67.4±25.0)次/min vs.(24.2±5.3)次/min,P<0.05];SXSM(1.00 ml/L)可逆转乙酰胆碱(3.00μmol/L)引起的心房组织mAChR2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51.0±11.0)%vs.(138.0±44.0)%,P<0.05]。结论:SXSM增加自主心率,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SXSM对迷走神经活动增高引起的心动过缓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增快心率的机制可能与拮抗mAChR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仙升脉 窦房结功能不全 电生理机制 乙酰胆碱 迷走神经活动
下载PDF
导管消融对阵发性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起搏器适应证的影响
19
作者 郭炜华 马长生 +2 位作者 陈英伟 李莉 李超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10期51-56,共6页
目的阵发性房颤终止后出现的症状性长间歇往往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本研究旨在评估导管消融对该类患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颤终止后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阵发性房颤终止后出现的症状性长间歇往往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本研究旨在评估导管消融对该类患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颤终止后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3例患者进行了导管消融(导管消融组),57例患者进行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起搏器组)。根据相关指南推荐,所有进行导管消融的43患者术前均为起搏器植入的Ⅰ类指征,随访消融前后评估起搏器指征,消融组随访观察导管消融的效果,此外,术前及随访(20.1±9.6)个月后再次进行起搏器指征评估,发现41例患者不再具备起搏器植入的指征(Ⅲ类指征)。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之间总体心脏原因再住院率无差异(P=0.921);起搏器植入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例显著高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40.4%,导管消融组4.7%,P<0.001),然而导管消融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起搏器治疗组(导管消融组83.7%,起搏器组21.1%,P<0.001)。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患者,导管消融的总体效果可能优于起搏器植入;大多数这类患者经导管消融手术成功根治房颤后避免了起搏器的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起搏器 窦房结功能不全
下载PDF
慢-快综合征心房电重构和逆向电重构现象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李广平 王景安 +2 位作者 许纲 刘恩照 杨万松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建立犬窦房结功能不良(SND)下心房快速刺激心房颤动(房颤)的模型,探讨缓慢心律失常下慢-快综合征发生的心房电重构和逆向电重构现象。方法:12只健康成年犬用甲醛损伤犬窦房结建立SND模型,于左、右心房外膜7个部位自身前后... 目的:建立犬窦房结功能不良(SND)下心房快速刺激心房颤动(房颤)的模型,探讨缓慢心律失常下慢-快综合征发生的心房电重构和逆向电重构现象。方法:12只健康成年犬用甲醛损伤犬窦房结建立SND模型,于左、右心房外膜7个部位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变化及离散度、房颤的诱发率及AERP的恢复过程。结果:SND和心房快速刺激可导致犬心房各部位AERP缩短,AERP离散度增高。心房快速刺激终止后,AERP逐渐恢复,且左心耳AERP恢复过程慢于右心耳。低位右心房及左心耳部位的期前兴奋更易诱发房颤。结论:SND可致心房各部位AERP缩短且程度不同,是SND时易发生房颤的电生理基础,SND本身引起的心房电重构是慢-快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机制,心脏电学顿抑是重要的电生理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功能不良 心房电重构 逆向电重构 心脏电学顿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