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智猛 戴良香 +4 位作者 慈敦伟 杨吉顺 丁红 秦斐斐 穆国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8-1338,共11页
以耐盐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8.0万穴·hm^(-2)(M1)、19.6万穴·hm^(-2)(M2)、21.4万穴·hm^(-2)(M3)、23.5万穴·hm^(-2)(M4)、26.0万穴·hm^(-2)(M5)5个单粒精播播种方式下的种植密度和... 以耐盐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8.0万穴·hm^(-2)(M1)、19.6万穴·hm^(-2)(M2)、21.4万穴·hm^(-2)(M3)、23.5万穴·hm^(-2)(M4)、26.0万穴·hm^(-2)(M5)5个单粒精播播种方式下的种植密度和双粒穴播播种方式下的11.6万穴·hm^(-2)(M6)、13.0万穴·hm^(-2)(M7)、14.7万穴·hm^(-2)(M8)3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盐碱地花生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结果显示,1)土壤盐碱胁迫较大程度地抑制了花生植株的生长发育,与非盐碱地花生相比,盐碱地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明显降低,仅分别为25.6 cm和29.0 cm左右。2)单粒精播方式下,在19.6~26.0万穴·hm^(-2)范围内,主茎高和侧枝长在饱果期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荚果膨大前和饱果期后,单粒精播方式下一、二次分枝数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且在M2~M4密度范围内,其基部茎长随密度增大而缩短但差异不显著。基部茎长和茎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结荚期前,且以茎的伸长速度快于横截面积增大速度,生育后期基部茎长和茎粗均趋于稳定。3)盐碱地花生叶片和茎+叶柄光合产物快速积累期主要在花针期和荚果膨大期,叶片最大生长速率(Vm)只有茎+叶柄Vm的一半,叶片快速生长早于茎+叶柄5 d左右,且双粒穴播方式下叶片和茎+叶柄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Tm)明显滞后于单粒精播方式。单粒精播方式下盐碱地花生地上部营养器官Vm随种植密度增加表现为"抛物线型"变化,M4处理下的叶片和茎+叶柄的Vm最大,分别为0.492 5 g·株-1和0.878 3 g·株-1。4)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花生各生育时期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较为显著,但对各时期各器官中分配率的影响差异较小。盐碱地花生光合产物分配规律与非盐碱地花生基本一致,生育前期光合产物主要分配在茎和叶片等营养器官中,至饱果期约1/3以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花生 单粒精播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类型花生单粒精播生长发育、光合性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郭峰 万书波 +3 位作者 王才斌 李新国 徐平丽 张斌 《花生学报》 2008年第4期18-21,39,共5页
大田高产条件下,以大花生花育22号(HY22)和小花生鲁花12号(LH12)为研究材料,采用单粒精播,对其生长发育过程、光合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表明:(1)HY22和LH12植株总干物质积累动态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整个生育期前者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 大田高产条件下,以大花生花育22号(HY22)和小花生鲁花12号(LH12)为研究材料,采用单粒精播,对其生长发育过程、光合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表明:(1)HY22和LH12植株总干物质积累动态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整个生育期前者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后者;前者CGR与NAR峰值出现早于后者,LAI与LAD峰值大于后者。(2)HY22叶绿素含量峰值略小于LH12;后者苗期和饱果期透光性强;二者群体光合强度最大出现在结荚期,饱果期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生长发育 光合性质
下载PDF
不同品种类型花生精播肥料与密度的产量效应及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郑亚萍 王才斌 +4 位作者 成波 吴正峰 姜淑庆 孙秀山 陈殿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1-205,共5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精播条件下不同类型花生品种N肥用t和密度与产t的教学模型,探讨肥料与密度的产量效应及优化配置。分析表明:(1)大花生花育22号在产量潜力、最优措施组合方面与小花生鲁花12号有一定差异。花育22号最高...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精播条件下不同类型花生品种N肥用t和密度与产t的教学模型,探讨肥料与密度的产量效应及优化配置。分析表明:(1)大花生花育22号在产量潜力、最优措施组合方面与小花生鲁花12号有一定差异。花育22号最高产量可达到6498.6kg/hm^2,最优措施组合为:N肥115.8kg/hm^2+密度20.9万株脯;鲁花12号最高产量可达到5792.9kg/hm^2,最优措施组合为:N肥101.9kg/hm^2+密度22.2万株。(2)大花生对肥料更为敏感,而小花生对密度反应更为强烈。当N肥用t和密度低于最优组合值时,N肥每增加1kg,花育22号平均增产18.2kg,比鲁花12号高6.3kg;密度每增加1万株,鲁花12号平均增产92.3kg,比花育22号高24.5kg。因此,小花生精播更要注意发挥密度的增产作用。(3)大花生产量在5000kg/hm^2以上的措施组合为:N肥109.0~156.2kg/hm^2,密度17.5-25.7万株/hm^2;小花生鲁花12号产t在4000kg/hm^2以上的措施组合为:N肥86.6~147.2kg/hm^2,密度18.5~25.8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类型 单粒精播 N肥 密度 产量 优化组合
下载PDF
适合旱地单粒精播的高产花生品种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钟瑞春 唐秀梅 +7 位作者 陆文科 熊发前 韩柱强 李涛 蒋菁 李忠 贺梁琼 唐荣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40-1944,共5页
【目的】评价花生单粒精播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单粒精播的花生品种。【方法】以适合华南区栽培的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荚果产量、种仁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除桂花22外,其他... 【目的】评价花生单粒精播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单粒精播的花生品种。【方法】以适合华南区栽培的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荚果产量、种仁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除桂花22外,其他6个参试品种的荚果产量和种仁产量均高于对照桂花17,其中粤油45、桂花1026、汕油162,桂花21、柳花1号的荚果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种仁产量柳花1号和桂花771比对照增产显著;育种目标相近的花生品种间相似度较高;产量性状与农艺性状及农艺性状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结论】单株生产力高的花生品种更适合单粒精播;粤油45可通过单粒精播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柳花1号、桂花771、桂花1026可通过单粒精播获得较高的种仁产量,其在广西等地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旱地 单粒精播 高产 品种筛选
下载PDF
单粒精播模式下种植密度对花生群体生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赵长星 邵长亮 +2 位作者 王月福 宋传雪 王铭伦 《农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阐明单粒精播花生高产栽培原理,以普通型花生品种‘鲁花1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穴播单粒,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群体生态特征的变化及产量效益,确定了适宜的精播密度。结果表明,花生植株的主茎高度、侧茎长度均呈低密度范围内... 为了阐明单粒精播花生高产栽培原理,以普通型花生品种‘鲁花1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穴播单粒,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群体生态特征的变化及产量效益,确定了适宜的精播密度。结果表明,花生植株的主茎高度、侧茎长度均呈低密度范围内(13.5~19.5万株/hm2)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但主、侧茎节数呈减少趋势。同时,适宜密度单粒精播可增加穴数,改善单株生长环境,植株间相互影响小,有利于塑造丰产株型,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万粒(穴)/hm2左右。研究认为,在一定密度范围内,花生单粒精播一方面有节种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增产效果,二者结合会带来更大效益,是取得花生高产高效的一项可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种植密度 群体生态 产量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花生单粒播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亮 李艳 +5 位作者 王桥江 左文庆 张力 刘志刚 韩萍 魏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0期380-382,385,共4页
[目的]选出单粒精播条件下花生最适种植密度,为新疆绿洲农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优质大花生“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在机收花生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研究9个不同单粒精播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荚果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目的]选出单粒精播条件下花生最适种植密度,为新疆绿洲农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优质大花生“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在机收花生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研究9个不同单粒精播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荚果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农艺性状指标对花生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表现不同。其中,主茎高、侧枝长、果数、仁数等性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数、饱果数、秕果数、单株生产力、百果重、百仁重、荚果长、荚果宽、仁长、仁宽等性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出仁率的总体变化趋势则为先增加后减少,但各密度间差异不显著。在7.5万~18.0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种植密度大于18.0万穴/hm2时产量开始下降。[结论]在新疆膜下滴灌条件下,“花育25号”单粒精播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8.0万穴/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膜下滴灌 花生 单粒精播 种植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单粒点播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7
作者 赵玉龙 赵哲 周桂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0年第6期80-81,共2页
单粒点播技术是一种节本增效新技术,在国外早已广泛应用,而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介绍我国玉米生产、种植和施肥现状,指出单粒点播具有节省种子、促进苗齐、提高玉米产量等优点,提出我国推广单粒点播技术的措施及其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单粒点播 玉米 综述 节种 增产
下载PDF
自动定向大蒜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2
8
作者 耿爱军 栗晓宇 +3 位作者 侯加林 张智龙 张姬 崇峻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25,共9页
针对现有大蒜播种机难以满足蒜种"鳞芽朝上、直立栽种"农艺要求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大蒜自动定向播种机。该播种机主要由底盘、机架、种箱、取种装置、蒜种定向装置、插播装置、气动控制系统和镇压轮组成。采用链勺式取种... 针对现有大蒜播种机难以满足蒜种"鳞芽朝上、直立栽种"农艺要求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大蒜自动定向播种机。该播种机主要由底盘、机架、种箱、取种装置、蒜种定向装置、插播装置、气动控制系统和镇压轮组成。采用链勺式取种方式完成单粒取种,利用三级锥形料斗实现蒜种鳞芽定向,通过鸭嘴式插播器实现直立栽种。设计了各关键部件结构,通过试验研究探明了影响取种效果和鳞芽定向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合理工作参数组合。以兰陵大蒜为试验对象,取种试验表明,当播种机行进速度0.10 m/s、振动机构振动作用力15 N、十字轮转速20 r/min时,单粒取种率为93.50%,多粒率为2.30%,漏取率为4.20%,综合取种效果最优;蒜种定向试验表明,当3级料斗尖锥半顶角依次为45°、40°和30°时,料斗安装间距100 mm、料斗打开间隔时间0.4 s时的鳞芽朝上率为94.44%,综合定向效果最优。大蒜播种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参数组合下鳞芽朝上率为89.2%,重播率为3.2%,漏播率为2.0%,播种效率为500~650 m^2/h,满足大蒜播种农艺需求。该文研究结果为推动大蒜播种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作物 设计 大蒜播种机 蒜种定向 单粒取种 直立栽种
下载PDF
密度和氮肥互作对单粒精播花生SPAD值、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0-1076,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粒精播花生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对密度和氮肥的响应。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鲁东丘陵地,作物两年三熟。2018和2019年,以出口大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2万、20万、28万株/hm^(2),分别...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粒精播花生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对密度和氮肥的响应。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鲁东丘陵地,作物两年三熟。2018和2019年,以出口大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2万、20万、28万株/hm^(2),分别表示为D1、D2和D3)和4个施氮量(0、50、115、18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50、N115、N180),于不同生育时期调查分析花生SPAD值、植株和产量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花生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在D2密度条件下,花生荚果产量较D1密度和D3密度分别高24.31%~45.04%和10.57%~15.13%,成熟期叶绿素含量分别高3.70%~27.82%和6.10%~18.94%,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高7.31%~32.34%和10.65%~34.59%,且差异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D2密度下,施氮量在50~180 kg/hm^(2)范围内,花生荚果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各施氮处理表现为N115>N180>N50>N0,以施氮量为115 kg/hm^(2)时花生荚果产量最大,较N50和N180处理分别提高了6.83%和3.90%,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和植株性状也协同提高。综合考虑生理性状、产量性状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单粒精播花生栽培在低密度12万株/hm^(2)下,花生主要产量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施氮量为115 kg/hm^(2)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花生 密度 氮肥 单粒精播种植 SPAD值 植株性状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大豆窄行密植播种机单盘双行气吸式排种器设计 被引量:36
10
作者 陈美舟 刁培松 +3 位作者 张银平 高琪珉 杨壮 姚文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8-16,共9页
为满足大豆窄行密植播种作业要求,解决传统大豆播种机窄行密植行距过大,不易调节,排种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单盘双行气吸式排种器,阐述了其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工作过程及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 为满足大豆窄行密植播种作业要求,解决传统大豆播种机窄行密植行距过大,不易调节,排种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单盘双行气吸式排种器,阐述了其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工作过程及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搭建的单盘双行气吸式排种器试验装置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排种性能较好情况时负压真空度、排种盘转速以及单圈吸种孔数的合理变化范围。以负压真空度、排种盘转速和单圈吸种孔数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为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合格指数、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各指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分别为排种盘转速、负压真空度、负压真空度;当参数组合为单圈吸种孔数64孔、排种盘转速18 r/min、负压真空度5k Pa时,内圈合格指数为98.45%,重播指数为0.72%,漏播指数为0.53%;外圈合格指数为97.82%,重播指数为0.63%,漏播指数为1.35%,对该因素组合进行试验验证,各指标优于行业标准要求。该文设计的单盘双行气吸式排种器实现了播种单体120 mm窄行密植播种,排种性能好,为黄淮海地区大豆密植播种机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设计 农作物 大豆排种器 单盘双行 窄行密植 气吸式
下载PDF
豆类作物一器双行气吸式高速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玉环 杨丽 +3 位作者 张东兴 崔涛 丁力 魏亚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73,共13页
为解决豆类作物窄行密植种植模式下高速精量播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一器双行气吸式高速精量排种器,采用单风道单排种盘实现双行播种作业。阐述了其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工作区域,明确了排种盘的结构形式,... 为解决豆类作物窄行密植种植模式下高速精量播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一器双行气吸式高速精量排种器,采用单风道单排种盘实现双行播种作业。阐述了其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工作区域,明确了排种盘的结构形式,建立了主要结构参数的数学模型。以影响排种器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吸孔直径、真空度和机器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旋转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吸孔直径4.5 mm、真空度4.5 kPa、前进速度10 km/h为最优组合,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内圈合格率为97.83%,内圈漏播率为0.62%,外圈合格率为98.24%,外圈漏播率为0.47%,满足设计要求。为考察排种器的速度适应性,进行了速度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速度在14 km/h以内时,内、外圈合格率大于93%,内、外圈漏播率小于5%,内、外圈重播率小于2%。为验证排种器对不同豆类品种的适应性,选取豌豆、小豆和绿豆为试验材料,根据豆类外形尺寸选取不同吸孔尺寸种盘,进行了品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内、外圈合格率大于97%,内、外圈漏播率小于1%,内、外圈重播率小于3%,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品种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播种 豆类排种器 一器双行 窄行密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