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C处理对青椒色泽和生理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马丽丽 左进华 +4 位作者 王清 高丽朴 张桂君 朱鑫彤 牟建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1-288,共8页
为研究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处理对青椒色泽和生理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不同剂量UV-C处理青椒,得到最佳处理剂量,然后采用最佳剂量的UV-C(0.25 kJ/m^2)处理青椒,分别将其进行常温和冷藏方式贮藏,测定青椒贮藏过程中... 为研究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处理对青椒色泽和生理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不同剂量UV-C处理青椒,得到最佳处理剂量,然后采用最佳剂量的UV-C(0.25 kJ/m^2)处理青椒,分别将其进行常温和冷藏方式贮藏,测定青椒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和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总酚含量,同时测定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及八氢番茄红素合酶(phytoene synthase,PSY)、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opene-β-cyclase,LCYB)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UV-C处理可明显提升青椒的外观品质,减缓叶绿素降解,并降低PSY和常温贮藏下LCYB活力,进而影响青椒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抑制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升高,从而延缓青椒转红。此外,与对照相比,UV-C处理还能降低青椒中的PPO活力,有效延缓果实褐变,并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提高POD、CAT和APX活力,提高抗氧化能力。结论:UV-C处理可以延缓青椒转红,维持青椒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品质,有效延长青椒的货架期,结果可为青椒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椒 短波紫外线 色泽 品质
下载PDF
LED-254 nm紫外线对大鼠皮肤伤口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钊 林希圣 +1 位作者 高月明 王兴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338,共5页
背景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皮肤创面的物理因子。随着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出现,UVC的临床应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展。然而,目前仍未确定LED光源产生的254 nm UVC是否可以促进皮肤愈合。目的观察254 nm LED-UV... 背景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皮肤创面的物理因子。随着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出现,UVC的临床应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展。然而,目前仍未确定LED光源产生的254 nm UVC是否可以促进皮肤愈合。目的观察254 nm LED-UVC对SD大鼠背部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32只,建立大鼠背部皮肤创伤模型,每只大鼠沿脊柱两侧各做1个直径为8 mm的圆形伤口,右侧伤口即刻给予254 nm UVC垂直创面5 mm照射1次,共计40 s,35 mJ/cm^(2);左侧伤口自然愈合。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观察组织形态学结构,测定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结果建模后第7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为85.58%±5.37%,大于对照组的愈合率80.02%±7.38%(P<0.05)。实验组在建模后第14天CD31(+)细胞OD值为2.64±0.63,高于对照组的1.91±0.72(P<0.05)。实验组1 d、4 d、7 d、14 d时肉芽组织VEGF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55倍、1.57倍、1.38倍和1.62倍(P均<0.05)。结论LED-254 nm UVC照射可以提高SD大鼠背部皮肤伤口肉芽组织VEGF含量,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和速度,是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紫外线 皮肤愈合 血管再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短波紫外照射协同壳聚糖涂膜处理对鲜切甘蔗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尹琳琳 张雪 +2 位作者 卢世凤 汪暄妍 茆丽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8-224,共7页
为探索短波紫外照射(UV-C)协同15 g/L壳聚糖涂膜(chitosan coating,CH-C)处理对鲜切甘蔗的保鲜效果,该试验以未处理组为对照(check,CK),对比二者单一处理和协同处理(UV-C+CH-C)的鲜切甘蔗在4℃冷藏期间pH值、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 为探索短波紫外照射(UV-C)协同15 g/L壳聚糖涂膜(chitosan coating,CH-C)处理对鲜切甘蔗的保鲜效果,该试验以未处理组为对照(check,CK),对比二者单一处理和协同处理(UV-C+CH-C)的鲜切甘蔗在4℃冷藏期间pH值、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褐变度、菌落总数(total bacteria count,TBC)、霉菌和酵母菌数(mold and yeast count,MYC)、总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冷藏至30 d时,UV-C、CH-C和UV-C+CH-C组与CK组相比均有效保持了鲜切甘蔗的品质,其中,pH值和SSC稳定性均明显提高;褐变速度分别降低了33.6%、65.6%和70%;TBC分别增加了19.5%、3.5%和降低了36.3%;MYC分别降低了40.4%、38.7%和44%;总酚含量分别降低了7.5%、25%和25.4%;18 d时MDA含量分别降低了52.4%、45.8%和53.8%;PPO与POD活性分别降低了56.5%与40.1%、44.4%与21.9%和60.5%与47.6%。以TBC和MYC指标结合pH值和感官变化来看,UV-C+CH-C可使真空包装鲜切甘蔗的冷藏保质期从6 d延长至30 d,可见,UV-C+CH-C处理对鲜切甘蔗的保鲜效果更佳。该研究可为鲜切果蔬的有效和经济保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甘蔗 短波紫外线照射 壳聚糖涂膜 保鲜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庞国秋 高玉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头颈部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康复新液组、短波紫外线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当患者出现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时,短波紫外线组给予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康复新液... 目的探讨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头颈部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康复新液组、短波紫外线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当患者出现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时,短波紫外线组给予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康复新液组给予康复新液治疗,联合组给予短波紫外线照射和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治疗持续至放疗结束。放疗过程中,每天记录口腔黏膜炎炎症程度和疼痛程度。结果三组1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出现时间比较,P均>0.05。联合组2级、3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出现时间与康复新液组及短波紫外线组比较,P均<0.05。第3周和5周时,联合组严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3级及以上)发生率低于康复新液组和短波紫外线组。第3周和5周时,联合组中度疼痛的发生率要低于其余两组。结论短波紫外线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可有效延缓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时间,降低其严重程度,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短波紫外线 康复新液
下载PDF
小剂量短波紫外线加超短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带状疱疹感染 被引量:6
5
作者 欧阳辉 王玉苹 杨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5-677,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短波紫外线加超短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带状疱疹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小剂量短波紫外线加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与外涂阿昔洛韦软膏治疗。结果:治疗组... 目的:观察小剂量短波紫外线加超短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带状疱疹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小剂量短波紫外线加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与外涂阿昔洛韦软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总病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LE活动性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结论:小剂量短波紫外线加超短波治疗SLE患者带状疱疹感染疗效高,病程缩短,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且未增加SLE的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带状疱疹 短波紫外线 超短波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对高水分稻谷抑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万忠民 马佳佳 +2 位作者 鞠兴荣 许进田 张荣广 《粮食储藏》 2014年第1期10-16,共7页
紫外线辐照是一种安全无污染的处理方式,通过控制短波紫外线的辐照功率、辐照距离、辐照时间和单位面积的稻谷质量四个因素,研究粳稻谷中霉菌总数,表面霉菌量,游离脂肪酸值,电导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探讨紫外线对稻谷抑霉的效... 紫外线辐照是一种安全无污染的处理方式,通过控制短波紫外线的辐照功率、辐照距离、辐照时间和单位面积的稻谷质量四个因素,研究粳稻谷中霉菌总数,表面霉菌量,游离脂肪酸值,电导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探讨紫外线对稻谷抑霉的效果。并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进行响应面设计,考察单位面积的稻谷质量、辐照时间、辐照功率对紫外抑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因素的影响程度为辐照功率>单位面积的稻谷质量>辐照时间;优化条件为辐照时间15.39min、单位辐照面积的稻谷质量74.7g/dm2、辐照功率136.30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紫外线 高水分 粳稻谷 抑霉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联合维生素B_(2)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口腔黏膜炎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李秀娟 邬亚楠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71-73,81,共4页
目的:探讨短波紫外线联合维生素B_(2)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并发口腔黏膜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5例AA并发口腔黏膜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外... 目的:探讨短波紫外线联合维生素B_(2)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并发口腔黏膜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5例AA并发口腔黏膜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外用维生素B_(2)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治疗前后口腔黏膜炎每日自评问卷(OMDQ)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MDQ评分及血清TGF-β1、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短波紫外线联合维生素B_(2)用于AA并发口腔黏膜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加快疼痛消失和溃疡愈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用维生素B_(2)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口腔黏膜炎 短波紫外线 维生素B_(2)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全固态266 nm激光拉曼光谱仪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孟鑫 王丽 +1 位作者 王静静 毛桂林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36-242,共7页
短波紫外拉曼光谱仪具有拉曼散射强度高、荧光噪声和背景光噪声低等优点。为了实现短波紫外拉曼光谱仪的小型化并扩展其应用领域,开展了全固态266 nm激光拉曼光谱仪关键技术的研究。为了有效减小系统体积并提高系统的鲁棒性,采用激光二... 短波紫外拉曼光谱仪具有拉曼散射强度高、荧光噪声和背景光噪声低等优点。为了实现短波紫外拉曼光谱仪的小型化并扩展其应用领域,开展了全固态266 nm激光拉曼光谱仪关键技术的研究。为了有效减小系统体积并提高系统的鲁棒性,采用激光二极管泵浦266 nm全固态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设计了基于Littrow结构的固态光谱仪以获取短波紫外拉曼光谱信号。其中,准直/会聚物镜采用一片离轴抛物面反射镜,衍射元件采用高刻线密度的平面反射光栅,配合50μm宽度的入射狭缝,在269~293.5 nm波段内光谱的分辨率优于0.07 nm,满足10 cm-1的拉曼光谱分辨率要求。构建了完整的拉曼光谱系统,实现了质量分数为99.8%的乙醇的拉曼特征峰的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拉曼光谱仪 短波紫外 Littrow结构 高分辨率
原文传递
A Short-wave UV Nonlinear Optical Sulfate of High Thermal Stability 被引量:3
9
作者 LI Yan-Qiang LUO Jun-Hua +1 位作者 JI Xiang-Hai ZHAO San-Gen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485-492,377,共9页
Compared with borates, carbonates, nitrates and phosphates, sulfates have been ignored as nonlinear optical(NLO) materials for a long time. Recently, researchers started to realize sulfates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as... Compared with borates, carbonates, nitrates and phosphates, sulfates have been ignored as nonlinear optical(NLO) materials for a long time. Recently, researchers started to realize sulfates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as NLO materials, and synthesized some sulfate NLO materials by the water solution method and solvothermal method. However, all these sulfate NLO materials have the same problem of low thermal stability. Here, we synthesized a new Cs4 Mg6(SO4)8, which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212121 with a = 9.102, b = 9.955, c = 16.127 ?, V = 1461.3 ?3, Z = 2, F(000) = 1352, μ = 5.777 mm-1, R = 0.0213 and wR = 0.0480. The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can be described as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constructed by MgO6 octahedra and SO4 tetrahedra. Relevant optical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Cs4 Mg6(SO4)8 is short-wave ultraviolet transparent and has a moderate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respons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by the CASTEP package reveal that S–O groups are NLO-active anionic groups. Significantly, Cs4 Mg6(SO4)8 has high thermal stability up to 781 ℃ based on thermal analyses. We believe that our work will provide a new strategy for researchers to develop new sulfate short-wave ultraviolet NLO materials of high therm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ates NONLINEAR optical materials THERMAL stability short-wave ultraviolet FLUX method
原文传递
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粘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囡囡 邱娥 张颜芳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4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粘膜炎患者采用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口腔粘膜炎的7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 目的探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粘膜炎患者采用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口腔粘膜炎的7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予以短波紫外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口腔溃疡愈合效果、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口腔溃疡痊愈率(94.87%)较对照组患者口腔溃疡痊愈率(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疼痛缓解程度分别为(3.21±0.88)分、(1.20±0.12)分,较对照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8、29.664,P<0.05);观察组患者溃疡面积缩小>50%(4.32±0.59)及溃疡面愈合时间(10.25±1.20)d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2、5.398,P<0.05)。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粘膜炎患者采用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可提高口腔溃疡愈合效果、缓解疼痛、加快溃疡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炎 短波紫外线 造血干细胞移植 愈合效果
下载PDF
饮食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晓玲 蓝惠兰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目的研究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实施饮食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 目的研究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实施饮食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方案,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4.2±0.8)d]短于对照组[(5.3±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2±5.9)分,高于对照组的(78.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四项指标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期间配合饮食护理与健康教育,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指数,进一步丰富患儿及家属的健康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疱疹性咽峡炎 短波紫外线 饮食护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彩艳 米庆贺 冯娟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20期58-61,共4页
目的评价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H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儿童H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重组... 目的评价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H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儿童H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喷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短波紫外线(UV-C)照射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阳性患儿转阴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6/40)与对照组(90.00%,36/4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显效率(62.50%,25/40)高于对照组(40.00%,16/40),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咽拭子病毒学阳性率及治疗5 d后的咽拭子病毒学转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5 d后,观察组发热、咽部充血、疱疹、流涎消退时间及进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C辅助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较好,可加快临床症状消失,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短波紫外线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原文传递
UV-C照射与壳聚糖涂膜对鲜切淮山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容 崔媛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对不同贮藏时间的鲜切淮山,采用3.0 kJ/m^2剂量的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照射和质量浓度10 g/L壳聚糖涂膜处理,研究两种处理方法及二者协同作用对鲜切淮山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保鲜效果及保鲜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 对不同贮藏时间的鲜切淮山,采用3.0 kJ/m^2剂量的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照射和质量浓度10 g/L壳聚糖涂膜处理,研究两种处理方法及二者协同作用对鲜切淮山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保鲜效果及保鲜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UV-C处理鲜切淮山能够促进酚类物质和类黄酮类物质积累,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氧化损伤。壳聚糖涂膜鲜切淮山,主要通过抑制呼吸作用、降低细胞膜透性、降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而延长保鲜时间。当鲜切淮山贮藏达到12 d时,与对照组相比较,UV-C照射处理、壳聚糖涂膜、二者共同处理使呼吸强度分别降低15.7%、21.3%和23.6%,使菌落总数分别降低24.6%、18.5%和30.8%,使总酚含量分别增加13.3%、16.7%和22.2%,使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17.5%、9.6%和20.2%。由此可知,3.0 kJ/m^2剂量的UV-C照射与质量浓度10 g/L壳聚糖涂膜对鲜切淮山均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二者协同处理的保鲜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鲜切果蔬的保鲜与贮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淮山 壳聚糖 短波紫外线照射 保鲜 贮藏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照射和60Co-γ辐照处理对大樱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田竹希 龙明秀 +3 位作者 李咏富 何扬波 梁倩 石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69-276,共8页
为探究不同射线辐照处理对大樱桃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 light,UV-C)照射(1.37、2.05、2.74 kJ/m2)和60Co-γ辐照(0.75、1.5、2.25 kGy)分别处理大樱桃果实,定期检测其冷藏期间生理品质指... 为探究不同射线辐照处理对大樱桃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 light,UV-C)照射(1.37、2.05、2.74 kJ/m2)和60Co-γ辐照(0.75、1.5、2.25 kGy)分别处理大樱桃果实,定期检测其冷藏期间生理品质指标和果皮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15 d内,1.37 kJ/m^2照射和0.75 kGy辐照较对照组可显著延缓大樱桃果实好果率下降、抑制果实质量损失,较好保持果实质地特性,促进花青素合成,有效抑制过氧化物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且会引起丙二醛含量增加。由于两种处理对好果率、硬度、质量损失率、花青素等感官品质核心指标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丙二醛的不利变化并不足以影响到果实的商品品质评价。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大樱桃经1.37 kJ/m2照射和0.75 kGy辐照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果皮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显著延缓果皮细胞衰老。此外,在贮藏前期与末期,1.37 kJ/m2照射和0.75 kGy辐照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针对于5 d以内的短期贮藏,可采用1.37 kJ/m^2 UV-C照射,而长期贮藏则以0.75 kGy 60Co-γ辐照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樱桃 短波紫外线照射 60Co-γ辐照 保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叶桉煎剂浸浴联合短波紫外线照射对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愈合及血清IL-1β、TNF-α、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兰宏伟 周忠志 +1 位作者 邹梅林 奉水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大叶桉煎剂浸浴联合短波紫外线照射对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愈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 目的:探讨大叶桉煎剂浸浴联合短波紫外线照射对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愈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烧伤残余创面患者147例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n=49)、对照A组(n=49)、对照B组(n=49)。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A组予以短波紫外线照射,对照B组予以大叶桉煎剂浸浴,联合组予以大叶桉煎剂浸浴联合短波紫外线照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三组疗效、残余创面修复情况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创面细菌阳性检出率、创面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焦虑状况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血清生长因子指标[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IL-1β、TNF-α、IL-6表达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联合组创面回缩率、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率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短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2周后创面细菌阳性检出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2周后VAS、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2周后血清EGF、TGF-α水平较治疗前增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周后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叶桉煎剂浸浴联合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能通过消除细菌,缓解炎症反应,提高血清生长因子水平,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桉煎剂浸浴 短波紫外线照射 深度烧伤 残余创面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联合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长思 孙永新 +1 位作者 李彬 马跃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皮肤科常规药物及短波紫外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半导体激光联合短...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皮肤科常规药物及短波紫外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半导体激光联合短波紫外线治疗。治疗7 d后,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止痛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疼痛程度评分(VAS)结果。结果治疗7 d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有效率为95.2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止痛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VAS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V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可更有效地促进疱疹愈合,缓解神经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半导体激光 短波紫外线
下载PDF
油酸钠与紫外线联用灭活血浆中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蓉 沈德林 +2 位作者 张文福 袁庆霞 钟儒波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08-213,共6页
采用细胞感染法,对油酸钠与短波紫外线(UVC)联用灭活血浆中病毒进行了研究。结果,3200μW/cm2 UVC与3.0mg/ml油酸钠联合作用30min或3200μW/cm2 UVC与2.0mg/ml油酸钠联合作用4... 采用细胞感染法,对油酸钠与短波紫外线(UVC)联用灭活血浆中病毒进行了研究。结果,3200μW/cm2 UVC与3.0mg/ml油酸钠联合作用30min或3200μW/cm2 UVC与2.0mg/ml油酸钠联合作用40min,可使血浆中水泡性口炎病毒(VSV)滴度下降 6.33~6.44lg TCID50,辛德比斯病毒滴度下降6.09—6.34lg TCID50。且两者联用协同系数(T/E)远大于1,有明显增效作用。但该方法使M13噬菌体和f噬菌体滴度下降≤3lg PFU。用 RT-PCR扩增 VSV编码 N蛋白的一段核酸,研究此消毒方法对VSV核酸的影响。结果,经UVC照射的含VSV血浆目的片段扩增阴性,油酸钠处理的含VSV血浆扩增阳性。表明UVC照射作用于VSV核酸,使之断裂,从而灭活病毒,而油酸钠对VSV的这段核酸无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消毒 油酸钠 短波紫外线 水泡性口炎病毒 细胞感染法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的消杀机制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竹涛 付顺江 +1 位作者 谢蔚 徐欢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172,共12页
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人们在不断探索寻求高效、安全、环保的防疫方法,短波紫外线具有消杀效果好、无毒害、无污染等特性,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短波紫外线在消杀机制、影响因素与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人们在不断探索寻求高效、安全、环保的防疫方法,短波紫外线具有消杀效果好、无毒害、无污染等特性,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短波紫外线在消杀机制、影响因素与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在消杀机制方面,通过对比两个不同波段(200~230 nm与250~280 nm)短波紫外线消杀机制的差异,分析了其对微生物灭活的影响因素及制约因素;在消杀影响因素方面,通过分析紫外线波长、辐照剂量、生物类型以及消杀环境等因素对消杀效率的影响,总结得出了短波紫外线消杀的最佳操作参数;在消杀安全性方面,总结了短期低剂量短波紫外线辐照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概述了长期高剂量222 nm紫外线辐照实验研究的结论,提出了短波紫外线消杀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短波紫外线 消杀机制 影响因素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专科护理干预模式联合短波紫外线对鼻咽癌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青玉 韦嘉章 +2 位作者 李湘 黄晓艳 李艳青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2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专科护理干预模式联合短波紫外线促进患者治疗过程中口腔黏膜创面愈合的疗效,为医疗工作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西某三甲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2021年6月—2022年7月首次接受治疗的63例鼻咽癌... 目的探讨鼻咽癌专科护理干预模式联合短波紫外线促进患者治疗过程中口腔黏膜创面愈合的疗效,为医疗工作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西某三甲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2021年6月—2022年7月首次接受治疗的63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鼻咽癌专科护理干预模式,并在放疗出现口腔黏膜炎时采用短波紫外线治疗仪治疗。比较2组患者放疗期间口腔黏膜炎发生严重程度、康复时间、因口腔黏膜炎引起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口腔黏膜康复总时间[(10.9±0.9)d vs.(12.9±3.3)d]、口腔疼痛持续时间[(9.0±0.9)d vs.(11.0±3.0)d]、住院总时间[(59.5±3.4)d vs.(65.7±9.5)d]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专科护理干预模式联合短波紫外线治疗可降低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加速口腔黏膜损伤的康复,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化疗 口腔黏膜损伤 短波紫外线
原文传递
短波紫外线处理对3种链格孢毒素的降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祖梁 姜楠 +2 位作者 王刘庆 王蒙 朱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2033-2037,共5页
目的研究短波紫外线(UV-C)辐照对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和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腾毒素(tentoxin,TEN)3种链格孢毒素的降解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辐照时间、不同辐照距离、不同pH值条件下、不同照射强度... 目的研究短波紫外线(UV-C)辐照对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和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腾毒素(tentoxin,TEN)3种链格孢毒素的降解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辐照时间、不同辐照距离、不同pH值条件下、不同照射强度下UV-C辐照对3种毒素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毒素含量。结果经过UV-C辐照过后, 3种毒素的浓度均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强而降低,但是辐照距离与毒素溶液的pH值大小与毒素的降解情况并无显著关联。在pH为5,毒素浓度为1.0μg/mL,UV-C灯功率为36 W、辐照距离为25 cm条件下照射120 min后, AME、AOH、TEN 3种毒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6.10%、63.92%、89.99%。结论在偏酸性环境及长时间的UV-C辐照暴露下, UV-C对链格孢毒素有较为明显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毒素 毒素降解 短波紫外线辐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