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膜/涂层的摩擦学设计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
作者 张俊彦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7-396,共10页
介绍了近年来有机分子自组装薄膜(SAM s)、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类金刚石薄膜(DLC)、液相法制备类金刚石薄膜、功能梯度薄膜以及绿色环保电化学沉积镀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研究进展,讨论了薄膜/涂层的制备方法和影响薄膜... 介绍了近年来有机分子自组装薄膜(SAM s)、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类金刚石薄膜(DLC)、液相法制备类金刚石薄膜、功能梯度薄膜以及绿色环保电化学沉积镀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研究进展,讨论了薄膜/涂层的制备方法和影响薄膜/涂层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的各种因素,评述了几种具代表性的薄膜/涂层摩擦磨损机理,分析并指出了SAM s、DLC、梯度薄膜和电镀镀层的摩擦学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薄膜 类金刚石薄膜 功能梯度薄膜 合金和3价铬镀层 摩擦学
下载PDF
单晶硅表面有机硅烷/Ag_2O纳米微粒复合自组装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金清 杨生荣 +1 位作者 王博 陈淼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4,共4页
利用分子自组装成膜技术 ,在单晶硅表面制备了有机硅烷 /Ag2 O纳米微粒复合膜 .应用接触角测定仪、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表征了薄膜的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 ,通过硅烷偶联剂 3 氨丙基 三乙氧基硅烷在单晶硅基底表面的... 利用分子自组装成膜技术 ,在单晶硅表面制备了有机硅烷 /Ag2 O纳米微粒复合膜 .应用接触角测定仪、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表征了薄膜的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 ,通过硅烷偶联剂 3 氨丙基 三乙氧基硅烷在单晶硅基底表面的成功组装 ,获得了较为均匀的硅烷化表面 ,而Ag2 O纳米微粒可在硅烷化表面成功地进行组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有机硅烷 AG2O 纳米微粒 复合自组装膜 制备 表征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氧化银 分子自组装成膜
下载PDF
基于硫堇衍生化自组装膜的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敏健 戴小锋 +2 位作者 刘仲明 蔡沛祥 白燕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01-1704,共4页
报道了一种制备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新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自组装单分子层膜,活化后以共价方式竞争键合硫堇分子和丙肝辣根过氧化酶酶标抗体,制得基于硫堇衍生化自组装膜的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考... 报道了一种制备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新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自组装单分子层膜,活化后以共价方式竞争键合硫堇分子和丙肝辣根过氧化酶酶标抗体,制得基于硫堇衍生化自组装膜的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组装过程,响应电流的性质,以及传感器对丙肝病毒的响应特性,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丙肝抗原进行定量分析,线性范围为3.2~16 mg/L;检出限为1.2 mg/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5.取临床血清进行检测,将结果与临床常用的ELISA法比较,探索了该传感器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膜 硫堇 丙肝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铜表面硬脂酸自组装膜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余相仁 李淑英 +2 位作者 范洪强 钱备 张琳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5-49,共5页
应用自组装技术在Cu(OH)2纳米柱/CuO微花阶层结构表面制备硬脂酸自组装膜(SAM),运用电化学阻抗谱探讨了形成自组装膜的较佳浓度和自组装时间,通过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硬脂酸自组装膜在0.1mol/LNaCl溶液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结... 应用自组装技术在Cu(OH)2纳米柱/CuO微花阶层结构表面制备硬脂酸自组装膜(SAM),运用电化学阻抗谱探讨了形成自组装膜的较佳浓度和自组装时间,通过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硬脂酸自组装膜在0.1mol/LNaCl溶液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当CuO/Cu(OH)2电极在8mmol/L硬脂酸溶液中自组装24h时,得到的硬脂酸自组装膜能显著提高铜电极的耐蚀性;与裸铜电极相比,SAM-CuO/Cu(OH)2电极的腐蚀电流降低了2个数量级,缓蚀效率达到9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极 硬脂酸 自组装膜 电化学阻抗谱 极化曲线
原文传递
硒杂环化合物及其自组装膜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文杰 邹家浩 +4 位作者 曾鑫华 白燕 杨芳 李毅群 郭宝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9-512,共4页
Heterocyclic selenium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on gold surface were reported.The heterocyclic selenium compounds are 4,5benzopiazselenole (BP) and anthra selenadiazol6... Heterocyclic selenium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on gold surface were reported.The heterocyclic selenium compounds are 4,5benzopiazselenole (BP) and anthra selenadiazol6,11dione (AS).The cyclic voltammet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aks of the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of Fe(CN)3/46 almost disappeared after the Au electrode was covered by a monolayer of BP due to forming of SAMs,but AS did not.The reduction peak potentials of the BP and AS were 663mV and 659mV,respectively,in the Na2B4O7 solution with the modified gold electrode,while the reduction peaks potential of the BP and AS were 633mV and 704mV,respectively,with bare gold scanning in Na2B4O7ethanol solution,and the course was cortrolled by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杂环化合物 自组装膜 电化学性质 苤硒脑 循环伏安法 分析化学 电极
下载PDF
基于自组装单分子层技术的单晶硅表面化学镀镍工艺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睿 熊晓玲 +3 位作者 王关全 魏洪源 张华明 杨玉青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2-34,共3页
传统的化学镀镍前处理会对单晶硅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两者的结合。以单因素条件设计并结合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单晶硅表面进行改性活化处理,优选出化学镀镍的处理条件为:羟基化处理15h,偶联处理48h,再在化学镀液中于90℃下施镀1h,... 传统的化学镀镍前处理会对单晶硅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两者的结合。以单因素条件设计并结合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单晶硅表面进行改性活化处理,优选出化学镀镍的处理条件为:羟基化处理15h,偶联处理48h,再在化学镀液中于90℃下施镀1h,在此条件下对单晶硅化学镀镍可以获得的沉积速度高达6.137mg/(cm2.h),且镀层与硅片结合牢固,颗粒品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自组装单分子层技术 单晶硅 正交试验
下载PDF
ZnO微纳米结构薄膜的光响应润湿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长松 秦优陪 +2 位作者 李志文 浦培中 王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17-1521,共5页
利用低温液相技术及氢氟酸的调控作用制备"短棒"、"球形"和"花形等不同形貌的ZnO微纳米结构,研究这些形貌特征的ZnO表面在真空紫外光(VUV)处理后的润湿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VUV光照处理后,3种不同形貌的Zn... 利用低温液相技术及氢氟酸的调控作用制备"短棒"、"球形"和"花形等不同形貌的ZnO微纳米结构,研究这些形貌特征的ZnO表面在真空紫外光(VUV)处理后的润湿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VUV光照处理后,3种不同形貌的ZnO表面润湿性均发生从高疏水(接触角CA>120°)到超亲水的转变(CA^0°),其变化速度均经历了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对ZnO表面进行改性,使ZnO表面覆盖一层自组装单分子膜,则其疏水性有所增强(CA>140°);此时再经VUV光照后,ZnO表面从高疏水到超亲水的转变进程显著变缓。对各种不同微纳米结构ZnO表面进行光润湿性研究,将有助于实现ZnO基质润湿性梯度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薄膜 润湿性 微纳米结构 自组装单分子膜 光响应
下载PDF
光学活性偶氮苯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蛋白吸附行为 被引量:2
8
作者 闫福丰 赵瑞 +4 位作者 梁平 闫立军 郑先君 冯传良 张治红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01-1405,共5页
研究了在紫外光作用下,牛血清白蛋白(BSA)在偶氮苯自组装膜上光控可逆的吸附行为.首先合成羧基偶氮苯衍生物,并在金膜表面制备偶氮苯自组装膜,采用紫外吸收光谱(UV)、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偶氮苯衍生物的光学顺反异构现象以及偶氮苯自... 研究了在紫外光作用下,牛血清白蛋白(BSA)在偶氮苯自组装膜上光控可逆的吸附行为.首先合成羧基偶氮苯衍生物,并在金膜表面制备偶氮苯自组装膜,采用紫外吸收光谱(UV)、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偶氮苯衍生物的光学顺反异构现象以及偶氮苯自组装膜表面形貌的变化.同时利用等离子体表面谐振仪(SPR)考察偶氮苯光学异构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在自组装膜表面上的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BSA在偶氮苯自组装膜表面的吸附作用主要来自于BSA分子与自组装膜之间的静电作用及亲疏水作用.在紫外光作用下,偶氮苯自组装膜可以实现光控可逆的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偶氮苯 自组装膜 光学异构 等离子谐振仪
原文传递
有机及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中的界面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景琦 傅伟飞 +3 位作者 杨时达 刘唐 李昌治 陈红征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第3代可溶液加工的太阳电池(包括有机太阳电池、钙钛矿太阳电池等),因为制备成本低、可制备柔性器件等特点备受关注.它们的迅速发展与活性层材料、界面材料与修饰以及器件工程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其中器件中的各个界面对激子的分... 第3代可溶液加工的太阳电池(包括有机太阳电池、钙钛矿太阳电池等),因为制备成本低、可制备柔性器件等特点备受关注.它们的迅速发展与活性层材料、界面材料与修饰以及器件工程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其中器件中的各个界面对激子的分离、载流子传递和收集有着巨大的影响,影响着器件的性能.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在有机太阳电池、聚合物/量子点杂化太阳电池以及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中,如何设计界面材料以及通过自组装层对电极进行界面修饰,实现活性层和电极之间的欧姆接触和载流子的有效收集;如何在界面层中引入具有等离激元效应的纳米粒子实现光场的有效利用和性能的提升;以及如何对聚合物和纳米粒子间的界面修饰实现载流子的高效分离,制备高性能的杂化太阳电池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材料 自组装层 等离激元 太阳电池
原文传递
铝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0
作者 聂德键 罗铭强 +5 位作者 陈文泗 黄和銮 陈树钦 李辉 罗伟浩 张小青 《南方金属》 CAS 2016年第6期9-13,共5页
对铝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进行综述,重点对激光熔覆、等离子微弧氧化(PMAO)、分子自组装(SAM)技术的原理、特点及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景进行介绍.
关键词 表面改性 激光熔覆 等离子微弧氧化 分子自组装
下载PDF
金属-分子-金属结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建昌 吴隽稚 +1 位作者 周成 宫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3-1144,共22页
有机功能分子是新型纳光电器件研究热门材料之一,多用金属-分子-金属结方法研究其荷电输运特性.本文从无损制备、微纳尺度及可寻址性等方面,综述了金属-分子-金属结器件研究进展.将制备方法归为软接触法、扫描探针显微镜法、对电极法、... 有机功能分子是新型纳光电器件研究热门材料之一,多用金属-分子-金属结方法研究其荷电输运特性.本文从无损制备、微纳尺度及可寻址性等方面,综述了金属-分子-金属结器件研究进展.将制备方法归为软接触法、扫描探针显微镜法、对电极法、交叉线法、角沉积法和纳米孔法等六大类,并分析了不同方法及实验参数对荷电输运特性的影响.总的来说,扫描探针法可用于分子电学特性的快速统计分析,但可寻址性差;纳米孔分子结具有良好的可寻址性,可用于分子输运特性的变温研究,但上电极沉积可导致分子层破坏或界面特性不确定;角度沉积法和软接触法可有效减少电极热沉积对分子层的烧蚀,但器件尺度较大;对电极法可获得纳米级可寻址分子结,若结合模板压印交叉纳米线法制备电极,则在无损分子器件研究及其集成方面有很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电子学 金属-分子-金属结 荷电输运 分子自组装薄膜
下载PDF
十八硫醇自组装膜对青铜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伟 李佳佳 +2 位作者 万俐 陈步荣 丁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49-3254,共6页
在乙醇体系中采用十八硫醇(ODT)在青铜表面制备自组装膜(SAMs),采用循环伏安法、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研究该膜在0.5 mol/LNaCl溶液中对青铜电极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ODT在青铜表面形成了SAMs,能够有效抑制青铜的腐蚀。随... 在乙醇体系中采用十八硫醇(ODT)在青铜表面制备自组装膜(SAMs),采用循环伏安法、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研究该膜在0.5 mol/LNaCl溶液中对青铜电极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ODT在青铜表面形成了SAMs,能够有效抑制青铜的腐蚀。随着成膜温度和ODT浓度的增高,ODT自组装膜的缓蚀效率和覆盖度提高。当ODT浓度为0.1 mol/L、成膜温度为60℃时,缓蚀效率为98.1%,覆盖度为98.7%;十八硫醇在青铜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典型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硫醇 青铜 自组装膜 缓蚀 吸附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聚苯胺自组装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素敏 王奇观 森山広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5,125,共3页
依靠化学键组装法在导电玻璃ITO表面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聚苯胺薄膜。通过UV-vis光谱证实了导电聚苯胺和单壁碳纳米管之间存在着电子相互作用,循环伏安测试表明,经过聚苯胺的化学共价修饰后,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得到了显著... 依靠化学键组装法在导电玻璃ITO表面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聚苯胺薄膜。通过UV-vis光谱证实了导电聚苯胺和单壁碳纳米管之间存在着电子相互作用,循环伏安测试表明,经过聚苯胺的化学共价修饰后,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聚苯胺 自组装薄膜
下载PDF
十六硫醇自组装膜对Ag的防变色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鲁文晔 陈蝶依 +1 位作者 陈步荣 汤涛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针对Ag制品的变色问题,在Ag表面制备十六硫醇(HDT)自组装分子膜(SAMs),用H2S加速变色实验评价防变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到最佳成膜工艺为:温度60℃,浓度0.1 mol/L,自组装时间为2 h。采用接触角测定和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循环伏安... 针对Ag制品的变色问题,在Ag表面制备十六硫醇(HDT)自组装分子膜(SAMs),用H2S加速变色实验评价防变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到最佳成膜工艺为:温度60℃,浓度0.1 mol/L,自组装时间为2 h。采用接触角测定和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循环伏安曲线等电化学方法对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乙醇溶液中HDT在Ag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自组装分子膜,具有良好的防变色效果。HDT SAMs对Ag腐蚀的阳极氧化和阴极还原均有抑制作用,膜的覆盖率为94.8%,缓蚀率达到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硫醇 自组装膜 AG 防变色
原文传递
C_(60)/聚苯胺自组装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素敏 王奇观 森山広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9-51,共3页
依靠化学键组装法在导电玻璃ITO表面制备了C60/聚苯胺薄膜。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证实了导电聚苯胺和足球烯之间存在着π-π相互作用。在C60亲电子作用的影响下,导电聚苯胺薄膜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聚苯胺和C60之间发... 依靠化学键组装法在导电玻璃ITO表面制备了C60/聚苯胺薄膜。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证实了导电聚苯胺和足球烯之间存在着π-π相互作用。在C60亲电子作用的影响下,导电聚苯胺薄膜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聚苯胺和C60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 聚苯胺 自组装薄膜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水溶液中自组装膜对银的缓蚀作用及吸附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伟 万俐 +2 位作者 李佳佳 陈步荣 丁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549,共5页
采用不同的分散剂将十八烷基硫醇(ODT)分散在水溶液中,并以其在银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SAMs)。用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ODTSAMs对银的缓蚀作用及吸附行为。结果表明:ODT分子能够在银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SAMs,... 采用不同的分散剂将十八烷基硫醇(ODT)分散在水溶液中,并以其在银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SAMs)。用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ODTSAMs对银的缓蚀作用及吸附行为。结果表明:ODT分子能够在银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SAMs,有效抑制了银的阴极氧去极化过程和阳极硫化过程,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结构,对银有良好的缓蚀作用。ODT在银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典型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硫醇 自组装膜 缓蚀
原文传递
水溶液中自组装膜对青铜的缓蚀作用
17
作者 杜伟 李佳佳 +1 位作者 丁毅 陈步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0-152,共3页
采用不同的分散剂将十八烷基硫醇(ODT)分散在水溶液中,并以其在青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SAMs)。用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ODT SAMs对青铜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ODT分子能够在青铜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SAMs,有... 采用不同的分散剂将十八烷基硫醇(ODT)分散在水溶液中,并以其在青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SAMs)。用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ODT SAMs对青铜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ODT分子能够在青铜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SAMs,有效抑制了青铜的阴极和阳极过程,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结构,对青铜有良好的缓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十八烷基硫醇 自组装膜 缓蚀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在自组装膜表面非特异性吸附——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18
作者 徐明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5-18,共4页
将末端带OH、COOH、NH2、CH3的巯基化合物自组装于金片表面形成膜,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实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金片表面自组装膜上的非特异性吸附研究。以铁氰化钾为探针,利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方法探究了膜在... 将末端带OH、COOH、NH2、CH3的巯基化合物自组装于金片表面形成膜,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实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金片表面自组装膜上的非特异性吸附研究。以铁氰化钾为探针,利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方法探究了膜在表面的形态。通过测量膜表面对水的静态接触角表征膜的形成及质量。SPR实时监测得到BSA在自组装膜表面的结合强弱顺序为:CH3>NH2>COOH>OH。同时还研究了形成自组装膜物质的链长对其抗非特异性吸附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自组装膜 牛血清白蛋白 非特异性吸附
下载PDF
纳米复合薄膜自组装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海湖 赵愚 +1 位作者 许丕池 姜德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02年第4期137-141,共5页
L -B膜技术、化学吸附自组装薄膜技术和静电吸附自组装薄膜技术是制备纳米复合薄膜的重要手段 ,对三种技术的基本原理作了介绍 ,对其发展概况作了综述 。
关键词 纳米复合薄膜 L-B膜技术 化学吸附自组装薄膜技术 静电吸附自组装薄膜技术 纳米材料 物理吸附自组装
下载PDF
A Comparison Study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430 Stainless Steel Surfaces Modified by Alkylsilane and Fluoroalkylsilane SAMs 被引量:2
20
作者 WANG Hai-ren XIAO Zhen +3 位作者 QU Jun-e YANG Hong-wei CAO Zhi-yong GUO Xing-pe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75-81,共7页
The self-assembly monolayers (SAMs) of n-dodecyltriethoxysilane (DTES) and 1 H, 1 H, 2H, 2H-perflu- orodecyltriethoxysilane (PFDS) on the surface of the 430 stainless steel (430SS) were prepared and their corr... The self-assembly monolayers (SAMs) of n-dodecyltriethoxysilane (DTES) and 1 H, 1 H, 2H, 2H-perflu- orodecyltriethoxysilane (PFDS) on the surface of the 430 stainless steel (430SS) were prepared and their corrosion protection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by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ATR), static contact angle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lkali pretreatment and the water added into the self-assembly solution could generate more hydrox- yls on the 430SS surface, and then enhanced the adsorption of the SAMs. A suitable temperature of the self-assem- bly solution is important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AMs. The silane SAMs were chemically adsorbed on the 430SS substrates by Fe-O-Si bonds. In all cases tested, PFDS has a better inhibition effect compared with DTES, and the difference in inhibition effect is most marked at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of 1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30 stainless steel (430SS) self-assembly monolayer (SAM) SILANE corrosion prote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