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应洪 王海月 +5 位作者 吕腾飞 张绍文 蒋明金 何巧林 孙永健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5-277,共13页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置"钵苗机插+高密度(M_1D_1...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置"钵苗机插+高密度(M_1D_1)"、"钵苗机插+中密度(M_1D_2)"、"钵苗机插+低密度(M_1D_3)"、"毯苗机插+高密度(M_2D_4)"、"毯苗机插+中密度(M_2D_5)"、"毯苗机插+低密度(M_2D_6)"6种机插方式与密度的处理开展试验。【结果】秧龄与插秧方式和密度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光合生产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且互作效应显著。同一机插方式及密度处理下,机插25 d秧龄水稻的秧苗素质、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指数(LAI)、单茎叶片和茎鞘表观转运量及转运率、单茎和群体干物质量、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光合势、抽穗后净同化率以及产量均明显优于40 d秧龄处理。同一秧龄和机插方式下,水稻群体茎蘖数、各时期LAI和衰减率、群体干物质量、光合势以及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均表现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抽穗后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在25 d秧龄下钵苗机插均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M_1D_2处理最优,而毯苗机插则表现为随着密度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且钵苗机插各指标较毯苗优势明显。25 d秧龄下,钵苗机插行距33 cm、配套株距14.5~15.5 cm,因群体总颖花数、结实率的优势,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其中又以行距33 cm、株距15.5 cm最能充分发挥其杂交籼稻株型的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到12.74 t/hm^2,是本研究最佳组合;而毯苗机插随秧龄增大以及栽插密度的降低,群体质量指标恶化,有效穗数不同程度降低,产量并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龄 钵苗机插 毯苗机插 密度 产量 光合生产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的适宜秧龄和栽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龙旭 马均 +3 位作者 许凤英 王贺正 黄清龙 袁志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368-373,共6页
以杂交稻协优527为材料,研究了在强化栽培条件下适宜的移栽叶龄和栽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叶龄(2~5叶龄)对其产量的影响很小,在强化栽培应用中,可以采用4~5叶龄的带蘖秧苗移栽;在本试验范围内,强化栽培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万穴/hm2~... 以杂交稻协优527为材料,研究了在强化栽培条件下适宜的移栽叶龄和栽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叶龄(2~5叶龄)对其产量的影响很小,在强化栽培应用中,可以采用4~5叶龄的带蘖秧苗移栽;在本试验范围内,强化栽培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万穴/hm2~13.5万穴/hm2,此时,后期光合产物积累多,穗、粒结构合理,产量可达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强化栽培 秧龄 栽植密度 产量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和苗龄烤烟早花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成伟 郭仕平 何余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32-134,共3页
以中高海拔烟区不同品种和苗龄烤烟为对象,研究了云烟87、云烟97和中烟103对苗期低温的敏感性,分析了不同苗龄对苗期低温的耐受性,结果表明:云烟97和云烟87属于苗期对低温敏感性较强的品种,云烟97的敏感性最强,云烟87次之,而中烟103对... 以中高海拔烟区不同品种和苗龄烤烟为对象,研究了云烟87、云烟97和中烟103对苗期低温的敏感性,分析了不同苗龄对苗期低温的耐受性,结果表明:云烟97和云烟87属于苗期对低温敏感性较强的品种,云烟97的敏感性最强,云烟87次之,而中烟103对低温的反应较复杂,表现出相反的规律;云烟97对低温敏感的苗龄范围是45~55 d,因此在生产上应根据早花发生的特性,合理选择品种,加强早花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烤烟 早花 低温 苗龄
下载PDF
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应洪 孙永健 +4 位作者 李玥 吕腾飞 蒋明金 严奉君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9-610,共12页
【目的】机插秧是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索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加快水稻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 【目的】机插秧是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索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加快水稻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通过"钵苗机插+高密度"、"钵苗机插+中密度"、"钵苗机插+低密度"、"毯苗机插+高密度"、"毯苗机插+中密度"、"毯苗机插+低密度"6种机插方式与密度配合的处理,研究其对氮素利用特征、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并探讨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关系。【结果】各生育时期氮素吸收与各阶段氮素积累量,齐穗至成熟期氮素吸收速率、茎和叶的氮素转运量、穗部氮素增加量、氮素偏生产力、拔节后根系干质量以及产量,25 d秧龄均较40 d秧龄优势明显。在相同秧龄下,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可促进杂交稻各生育时期根系生长,提高氮素积累及吸收速率,增加结实期各器官氮素的转运量,从而提高稻谷产量;尤其在秧龄25 d、钵苗机插株距为15.5 cm时,较其他处理优势明显,为本研究最优处理。毯苗机插在25 d秧龄与株距为12 cm时,也能够获得较高产量;密度降低,提高了根冠比及茎叶转运率,但降低了各时期的氮素积累量、吸收速率以及结实期茎叶的转运量,产量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秧龄机插方式与密度配合下,主要生育时期根干质量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47**~0.83**),齐穗和成熟期根冠比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均极显著负相关(r=-0.52**和-0.79**)。【结论】机插杂交稻25 d秧龄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性均优于40 d秧龄,且钵苗较毯苗机插能优化水稻个体与群体关系,但其机插密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行距与株距以33 cm×15.5 cm为宜,可促进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秧龄 机插方式 密度 根系
下载PDF
三角形强化栽培条件下移栽秧龄和密度对杂交稻Ⅱ优498结实期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贺阳冬 童平 +4 位作者 马均 孙园园 孙永健 刘树金 许远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8-514,共7页
以杂交水稻组合Ⅱ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移栽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结实期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SRI下,栽培密度的补偿效应可以改善不同移栽秧龄处理下杂交稻Ⅱ优498结实期的一些形态及生... 以杂交水稻组合Ⅱ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移栽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结实期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SRI下,栽培密度的补偿效应可以改善不同移栽秧龄处理下杂交稻Ⅱ优498结实期的一些形态及生理特性,进而获得高产。当移栽秧龄为2叶1心、栽植密度为40cm×40cm时,在一定数量有效穗数的前提下,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数量,能够使结实期水稻群体获得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高效LAI,延缓了结实期水稻叶面积的下降,而且生育后期根系不早衰,有利于促进茎鞘物质输出,增加茎鞘物质输出率及转化率,其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存在优势,产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此试验TSRI下最佳的移栽秧龄和栽插密度组合。移栽秧龄为8叶1心和栽插密度为50cm×50cm的处理均会造成有效穗数显著降低,影响水稻结实期正常的生理机能,导致产量显著下降。结合产量表现,5叶1心移栽,栽插密度以30cm×30cm~40cm×40cm为宜,可供缓解作物间茬口矛盾的情况下参考;大苗移栽容易加快结实期水稻衰老进程,产量显著降低,大苗移栽应加大移栽密度,本研究条件下栽植密度以30cm×30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角形强化栽培 秧龄 栽插密度 产量
下载PDF
NaCl水培胁迫下棉花苗期耐盐指标筛选与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祎 张海娜 +6 位作者 钱玉源 韩轩 崔淑芳 王燕 王广恩 金卫平 李俊兰 《河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30-34,共5页
对棉花苗期耐盐指标进行筛选与分析,可以简化棉花耐盐性鉴定的程序、缩短耐盐棉花品种的筛选周期。以5个盐耐受程度不同的棉花品种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Na Cl胁迫对棉花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性状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棉花... 对棉花苗期耐盐指标进行筛选与分析,可以简化棉花耐盐性鉴定的程序、缩短耐盐棉花品种的筛选周期。以5个盐耐受程度不同的棉花品种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Na Cl胁迫对棉花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性状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棉花幼苗期耐盐性鉴定的Na Cl浓度;通过分析该浓度胁迫下参试棉花品种幼苗生长相关性状的差异,筛选出与清水对照差异显著的性状指标,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对第1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性状指标作为棉花耐盐性评价的适宜指标;依据这些指标,计算参试棉花品种的平均隶属度,评价其耐盐性顺序。结果表明:适宜棉花苗期耐盐性鉴定的Na Cl浓度为150 mmol/L;该胁迫浓度下,除根系长度外,参试棉花品种的其他性状指标(幼苗高度、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根系投影面积、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均与清水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地下部干重、根系投影面积、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5个地下部因子对第1主成分贡献较大。根据参试棉花品种5个地下部因子的平均隶属度得到其耐盐性顺序为中棉所23>冀棉27>中9807>中S9612>中棉所12,与各品种的耐盐相对成活率顺序一致。幼苗地下部干重、根系投影面积、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可以作为棉花苗期耐盐性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苗期 盐分胁迫 耐盐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下载PDF
秧龄和密度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及其数学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沫 孙长占 +4 位作者 邵玺文 齐春艳 童淑媛 杜振宇 李卓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11年第5期5-8,共4页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用较少次数试验实现对较多水平的考察,主要研究水稻秧苗移栽时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分析了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差异,建立了水稻品种98-122产量与秧龄和密度...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用较少次数试验实现对较多水平的考察,主要研究水稻秧苗移栽时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分析了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差异,建立了水稻品种98-122产量与秧龄和密度的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求出了获得最高产量时,秧龄和密度的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秧龄 密度 产量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不同秧龄及剪根程度对杂交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应洪 李玥 +5 位作者 严奉君 孙加威 赵建红 李娜 孙永健 马均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57,63,共9页
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剪根1/3和2/3以及全部剪根3种剪根处理,以未剪根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秧龄和剪根处理对杂交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处理对有效穗数、总颖花量和... 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剪根1/3和2/3以及全部剪根3种剪根处理,以未剪根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秧龄和剪根处理对杂交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处理对有效穗数、总颖花量和千粒重的影响明显大于剪根处理,而剪根处理对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抽穗后根干重及结实率的影响更显著。2种秧龄下剪根1/3处理均能提高根干重,促进分蘖发生,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齐穗后Pn,最终促进增产,其中以25 d秧龄下剪根1/3处理产量最高。而2种秧龄下,剪除全部根系的处理会导致各生长指标及总颖花量、结实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不同秧龄和剪根处理下,水稻各生育时期根干重、拔节前和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齐穗后Pn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剪根程度与产量呈极显著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关系,25 d和40 d秧龄下,移栽的伤根程度分别在39.28%和32.63%时能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秧龄 剪根 干物质积累 根系生长 光合特性 产量
原文传递
剪根处理对不同秧龄杂交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应洪 王海月 +5 位作者 严奉君 李娜 孙永健 代邹 谢华英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636,共11页
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旱育秧方式育苗,设置不同秧龄(25d和40d)和幼苗伤根处理(整株根系剪去1/3、2/3、全部,以不剪根为对照),进行水培试验,研究根系损伤后(0~48h和1~29d)的生理响应、物质积累、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特性... 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旱育秧方式育苗,设置不同秧龄(25d和40d)和幼苗伤根处理(整株根系剪去1/3、2/3、全部,以不剪根为对照),进行水培试验,研究根系损伤后(0~48h和1~29d)的生理响应、物质积累、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剪根后不同秧龄秧苗受影响的程度及反应速度不同,秧苗地上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出现了明显峰值,伤根程度越大,峰值越高,到达峰值的时间越早;25d秧龄的幼苗在剪根后的生理抗性及恢复能力均明显强于40d秧龄的幼苗。从剪根程度来看,不同秧龄下,剪根1/3处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25d秧龄,剪根1/3处理在处理后22d,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地上部、根系干质量以及根冠比均大于对照,同时该处理氮素积累显著高于对照;40d秧龄,整个生育期根系表面积均随剪根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剪根1/3处理在处理后22d,根冠比显著大于对照,处理后29d,地上部、根系干质量、根系长度、氮素积累量以及含氮率均大于对照,而伤根程度较大不仅会导致水稻幼苗根系生长受阻,同时会严重抑制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从而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秧龄 剪根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秧龄和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数学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沫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用较少次数试验实现对较多水平的考察,主要研究水稻秧苗移栽时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下干物重、分蘖数和叶面积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建立了水稻品种98-122产量与生育指标的的二次回...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用较少次数试验实现对较多水平的考察,主要研究水稻秧苗移栽时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下干物重、分蘖数和叶面积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建立了水稻品种98-122产量与生育指标的的二次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秧龄 密度 产量 数学模拟
下载PDF
营造白桦人工林适宜地类与苗龄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侯坤龙 侯俊义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4,共2页
对1995年以来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营造的白桦人工林的所有地类和苗龄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对白桦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营造白桦人工林的最适宜地类是采伐迹地和荒山荒地,在培育白桦上山造林的各种苗龄型中,最适宜上山造... 对1995年以来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营造的白桦人工林的所有地类和苗龄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对白桦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营造白桦人工林的最适宜地类是采伐迹地和荒山荒地,在培育白桦上山造林的各种苗龄型中,最适宜上山造林的白桦苗龄型为S_(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适宜地类 苗龄型
下载PDF
橡胶树籽苗芽接苗不同物候期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海坚 谢贵水 姚庆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0-35,共6页
在适宜温度(28.5+0.5)℃,相对湿度(75+5)%和正常大气CO2浓度条件下,采用活体测定方法,在不同物候期,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砧木和接穗第1蓬叶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籽苗芽接苗砧木和接穗第1蓬叶的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在适宜温度(28.5+0.5)℃,相对湿度(75+5)%和正常大气CO2浓度条件下,采用活体测定方法,在不同物候期,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砧木和接穗第1蓬叶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籽苗芽接苗砧木和接穗第1蓬叶的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从变色期、淡绿期、稳定期,到衰老期,其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PSLI)和叶绿素含量(CHL)等均随着物候期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趋势为先迅速升高,达到最高值后缓慢下降;光补偿点(LCP)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不同物候期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有较大的差异,光补偿点为12 ̄78μmol/(m2·s),光饱点为256 ̄1109μmol/(m2·s)。与砧木相比,接穗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和较低的光补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籽苗芽接苗 物候期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樟子松的苗龄型与苗木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广岐 王凤霞 李秋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25,共6页
于1986—1989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苗圃对樟子松4种苗龄苗木(即1—1,2—0,2—1,1—2)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育苗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4种苗龄苗木生长节律基本相同。当旬平均气温回升到14.5℃时,各苗龄... 于1986—1989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苗圃对樟子松4种苗龄苗木(即1—1,2—0,2—1,1—2)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育苗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4种苗龄苗木生长节律基本相同。当旬平均气温回升到14.5℃时,各苗龄苗木的高生长同时达到高峰期。(2)在2年苗龄组中,1—1苗龄苗木的根体积大于2—0苗龄苗木的15.6%,而苗高、地径、苗木鲜重、干重均小于2—0苗龄苗木,在3年苗龄组中,1—2苗龄苗木的上述各项调查因子均大于2—1苗龄苗木。(3)樟子松各苗龄苗木的苗高、地径分别与该苗龄苗木的鲜重、干重、根体积等调查因子呈y=A+Bx线性相关,而且,地径与之相关更为密切。(4)确定了1—2苗龄苗木的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苗木质量 苗龄型
下载PDF
淮北地区长秧龄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军 方书亮 +3 位作者 周冬冬 周年兵 刘忠红 葛梦婕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0期1-8,共8页
为充分挖掘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的产量和品质潜力,在淮安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中熟中粳‘南粳2728’为试验材料,设置长秧龄30天和常规秧龄20天(CK)的2种秧龄处理,采用传统毯苗机插方式移栽大田,在高产... 为充分挖掘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的产量和品质潜力,在淮安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中熟中粳‘南粳2728’为试验材料,设置长秧龄30天和常规秧龄20天(CK)的2种秧龄处理,采用传统毯苗机插方式移栽大田,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系统比较研究2种秧龄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的产量形成和品质特征。结果表明,30天秧龄迟熟中粳稻实产较CK增加3.24%~5.01%,差异显著,中熟中粳增加1.79%~1.85%,差异不显著;产量高的原因主要是,长秧龄水稻在稳定穗数基础上,能显著增大穗型,维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CK相比,长秧龄机插水稻通过在秧田期延长秧龄10天左右,全生育期延长5~7天,虽然移栽期基本苗不及CK,全生育期茎蘖数偏少,但秧苗个体优势较为突出,群体中后期光合系统好,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高,最终实产较高。30天长秧龄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的稻米加工品质优于CK处理,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外观品质显著改善,食味品质提高。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稻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均表现为30天秧龄处理高于CK的趋势,且差异显著,而消减值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均显著低于CK,30天秧龄机插稻技术改良了优质食味粳稻的稻米品质。淮北地区可根据生产需求加大长秧龄机插稻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并推进该项技术的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优质食味粳稻 长秧龄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苗床落谷密度、施肥量和秧龄对机插稻苗质及大田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1
15
作者 沈建辉 邵文娟 +4 位作者 张祖建 景启坚 杨建昌 陈文林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2-409,共8页
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材料,塑料软盘育秧,进行落谷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并将各处理秧苗分3期插入大田,实收产量,测定其构成。主要结果如下:(1)3试验因素对苗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秧龄>施肥量>落谷密度。(2)秧龄由16 d延至21 d,即... 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材料,塑料软盘育秧,进行落谷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并将各处理秧苗分3期插入大田,实收产量,测定其构成。主要结果如下:(1)3试验因素对苗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秧龄>施肥量>落谷密度。(2)秧龄由16 d延至21 d,即使较密的落谷密度、少量施肥(处理编码M1、M2)或较稀的落谷密度、多量施肥(编码X3),均表现减产趋势,故适龄早栽至关重要。(3)秧龄21 d秧苗的发根力和茎鞘淀粉含量等指标均优于秧龄16 d的(差异显著),但因大田苗数和穗数减少,稻谷产量显著下降。可见机插秧的壮苗指标因秧龄而异。(4)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效应的通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1.1112),每穗粒数次之(通径系数为0.6517)。说明机插稻以争穗数为第一要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育秧 落谷密度 苗床施肥量 秧龄 秧苗质量 产量
下载PDF
秧苗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李刚华 李德安 +6 位作者 宁加朝 黄庆宇 顾伟 杨从党 王绍华 凌启鸿 丁艳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0-616,共7页
2007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利用杂交籼稻组合协优107,设计了氮肥处理(10.3、20.7、31.0和41.4g/m2N)和秧苗密度处理(353、706、1059和1412苗/m2)双因子试验,旨在探讨施氮水平、秧苗密度和秧龄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 2007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利用杂交籼稻组合协优107,设计了氮肥处理(10.3、20.7、31.0和41.4g/m2N)和秧苗密度处理(353、706、1059和1412苗/m2)双因子试验,旨在探讨施氮水平、秧苗密度和秧龄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秧苗密度降低或施氮量增加,均降低出叶所需的有效积温,加快秧苗的出叶,且秧苗密度的效应更显著;2)高密度或低氮条件下,秧苗单株带蘖数随着秧龄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而在高氮或低密度条件下,秧苗单株带蘖数在播种后27d(7叶期)内呈增加趋势,之后进入分蘖衰减期;3)施氮对秧苗新分蘖的发生和大分蘖保持、苗床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单株干质量的增加以及植株含氮量的提高均有正效应;4)秧苗密度对秧苗新分蘖的发生和大分蘖保持、单株干质量的增加均有负效应,并比氮效应明显;对植株含氮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负效应;对苗床叶面积指数的增大有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秧苗密度 秧龄 杂交水稻 秧苗素质
下载PDF
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的适宜秧龄与品种鉴选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姚雄 任万军 +2 位作者 胡剑锋 卢庭启 杨文钰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7,49,共6页
以8个高产杂交中籼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秧龄和品种对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5 d秧龄处理的秧苗素质、秧块状态和栽插质量较高,8个品种能获得8.23 t/hm2的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55和35 d秧龄处理;... 以8个高产杂交中籼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秧龄和品种对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5 d秧龄处理的秧苗素质、秧块状态和栽插质量较高,8个品种能获得8.23 t/hm2的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55和35 d秧龄处理;供试品种中,Ⅱ优498较适宜大苗机插,45 d秧龄条件下可获得9.52 t/hm2的高产,其次为川香9838,早熟组合中优448的产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油两熟区 机械化移栽 秧龄 品种筛选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百脉根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孙艳香 杨红梅 +3 位作者 耿云红 朱晔荣 王宁宁 王勇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7,共7页
百脉根(L otus corn icu la tus L.)是世界著名的多年生优良豆科牧草之一,也是常见的庭院观赏植物.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根癌农杆菌转化百脉根的效率和优化百脉根子叶遗传转化的条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EHA 105作... 百脉根(L otus corn icu la tus L.)是世界著名的多年生优良豆科牧草之一,也是常见的庭院观赏植物.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根癌农杆菌转化百脉根的效率和优化百脉根子叶遗传转化的条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EHA 105作为宿主菌对百脉根进行转化较LBA 4404和GV 3101具有更高的转化率;5 d苗龄的子叶最适合作为转化的外植体;浸染过程中0.05 M Pa负压处理5 m im以及在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20 m g/L的乙酰丁香酮均可提高转化效率.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经3次选择继代培养后,PCR检测全部为阳性.对部分PCR阳性植株进行PCR-Sou thern杂交,证实PCR产物真实可靠,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百脉根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苗龄 AS 负压处理
下载PDF
红松苗龄型对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李国雷 祝燕 +3 位作者 李庆梅 刘勇 邹尚庆 黄有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1,共7页
以春季播种、2年生红松苗(S2-0),春季播种、2年后移栽、再培育1年的3年生红松苗(S2-1),春季播种、2年后移栽、再培育2年的4年生红松苗(S2-2)、秋季播种、2年生红松苗(F2-0)为对象,研究不同苗龄间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与S... 以春季播种、2年生红松苗(S2-0),春季播种、2年后移栽、再培育1年的3年生红松苗(S2-1),春季播种、2年后移栽、再培育2年的4年生红松苗(S2-2)、秋季播种、2年生红松苗(F2-0)为对象,研究不同苗龄间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与S2-0相比,S2-1苗高、地径、FOLR、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100%,108.2%,100%和398.4%,单株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368.6%,646.2%和349.3%;S2-0造林成活率仅为67.5%,S2-1比S2-0造林成活率提高20.6%。S2-0移栽2年后,苗木质量提升幅度较移栽1年小;S2-2与S2-1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无显著差异。F2-0的苗高较S2-0大35.4%,造林成活率提高5.6%,秋季播种红松可促进苗木质量的提高。S2-2,S2-1,S2-0,F2-0的FOLR分别为18,14,7和7,FOLR与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均显著相关,FOLR是评价红松苗木质量的简易、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苗龄 苗木质量 造林效果
下载PDF
番茄穴盘育苗苗龄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瑞 马健 +1 位作者 李飞 李美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9,共4页
在穴盘育苗条件下 ,对番茄的适宜苗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龄苗〔60d(天 )〕秧苗素质较差 ,前期产量虽高 ,但总产量偏低 ,小龄苗〔30d(天 )〕总产量最高 ,但前期产量低 ,中龄苗〔4 5d(天 )〕则表现秧苗素质好 ,前期产量较高 ,且总... 在穴盘育苗条件下 ,对番茄的适宜苗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龄苗〔60d(天 )〕秧苗素质较差 ,前期产量虽高 ,但总产量偏低 ,小龄苗〔30d(天 )〕总产量最高 ,但前期产量低 ,中龄苗〔4 5d(天 )〕则表现秧苗素质好 ,前期产量较高 ,且总产量与小龄苗相比差异不显著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穴盘育苗 苗龄 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