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 被引量:72
1
作者 田大伦 方晰 项文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82-2386,共5页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 ,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的杉木枝、叶中碳素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冬季 >秋季 >夏季 >春季。叶的碳素密度平均为 0 .5 0 4 4 g C· g- 1 ,变异系数 2 .0 8...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 ,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的杉木枝、叶中碳素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冬季 >秋季 >夏季 >春季。叶的碳素密度平均为 0 .5 0 4 4 g C· g- 1 ,变异系数 2 .0 8% ,枝的碳素密度平均为0 .4 4 79g C· g- 1 ,变异系数为 2 .2 5 %。不同层次的叶碳素密度的变化范围在 0 .4 6 12 g C· g- 1 ~ 0 .5 5 2 4 g C· g- 1 之间 ,平均值的大小排列顺序为 :上层叶 >中层叶 >下层叶。不同层次枝条的碳素密度在 0 .3917g C·g- 1~ 0 .4 96 5 g C· g- 1之间 ,平均值的大小次序为 :中层枝 >上层枝 >下层枝。 10年生杉木各器官的碳素密度变化范围为 0 .4 5 2 9g C·g- 1~ 0 .4 972 g C·g- 1 ,11年生的为 0 .4 5 80 g C· g- 1 ~ 0 .5 0 2 2 g C· g- 1 ,14年生的为 0 .4 5 80 g C· g- 1 ~ 0 .5 0 93g C· g- 1 之间 ,变异系数范围为 1.6 8%~ 8.4 4 %。不同器官的碳素密度按高低排列基本上为树叶 >树皮 >树根 >树干 >树枝 >球果。随着杉木林年龄的增长 ,林下植被各组分、死地被物的碳素密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同一林分中各层次植物的碳素密度高低排列顺序为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年生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 碳素密度 季节变化 空间变化 湖南会同
下载PDF
闽江口湿地的鸟类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陈友铃 唐兆和 翁笑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1-276,共6页
1998~ 2 0 0 0年对福建省闽江口湿地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 ,共记录鸟类 86种 ,隶属 11目 2 3科 .其中古北界鸟类 5 9种 (6 8.6 % ) ,东洋界鸟类 2 7种 (31.4% ) ,区系组成呈现南、北鸟类混杂分布 ,以古北界鸟类为主的特征 .留鸟 12种 ... 1998~ 2 0 0 0年对福建省闽江口湿地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 ,共记录鸟类 86种 ,隶属 11目 2 3科 .其中古北界鸟类 5 9种 (6 8.6 % ) ,东洋界鸟类 2 7种 (31.4% ) ,区系组成呈现南、北鸟类混杂分布 ,以古北界鸟类为主的特征 .留鸟 12种 ,占鸟类总数 13 .9% ;迁徙鸟 74种 ,占 86 .1% .该湿地鸟类的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迁徙季节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最多 ,繁殖季节则最少 .该湿地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9种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中的鸟类 49种 .并对鸟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图 5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季节变化 生态分布 闽江口 湿地
下载PDF
4种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文杰 许兴原 +3 位作者 何欢 祝栋林 胥瑞晨 孙成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313-6319,共7页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同植物类型的选择,可能会造成人工湿地对主要污染物COD、TN和TP的净化效果发生很大差异。研究了4种湿地植物(菖蒲、香蒲、千屈菜和水葱)在水平潜流、垂直上行流和下行...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同植物类型的选择,可能会造成人工湿地对主要污染物COD、TN和TP的净化效果发生很大差异。研究了4种湿地植物(菖蒲、香蒲、千屈菜和水葱)在水平潜流、垂直上行流和下行流人工湿地中对人工合成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和主要污染物(COD、TN和TP)去除率的季节变化,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类型在不同湿地类型中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可以达到最佳污水净化效果的启动条件。结果表明:香蒲在垂直下行流湿地去除有机污染物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85.55%;水葱在垂直上行流湿地去除TN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57.52%,香蒲在垂直上行流湿地去除TP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8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潜流 垂直上行流 垂直下行流 植物筛选 季节变化
原文传递
秦岭川金丝猴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 被引量:26
4
作者 吕九全 李保国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2,共7页
1999年12月至2004年11月,通过野外直接跟踪观察,采用焦点取样和瞬时记录的方法,对秦岭川金丝猴西梁猴群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将川金丝猴的昼间活动定义为摄食、休息、理毛、移动和其他行为5种类型,结果发现:川金丝猴昼间活动... 1999年12月至2004年11月,通过野外直接跟踪观察,采用焦点取样和瞬时记录的方法,对秦岭川金丝猴西梁猴群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将川金丝猴的昼间活动定义为摄食、休息、理毛、移动和其他行为5种类型,结果发现:川金丝猴昼间活动中有两个摄食高峰,分别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中午有一个较长时间的休息期。川金丝猴昼间的主要行为类型是摄食和休息(约占全部活动时间的62%),各种行为依所占时间比例依次为:摄食(34·64±1·70%)、休息(26·83±1·69%)、理毛(11·58±0·96%)、移动(18·93±1·08%)和其他行为(8·02±0·82%)。在不同季节各种行为类型所占时间比例有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摄食和休息行为占昼间活动时间比例在夏(75·00%)、秋季(74·15%)大于春(52·74%)、冬季(56·64%);而移动、理毛和其他行为所占时间比例之和在夏(25·00%)、秋季(25·85%)则明显小于冬(43·4%)、春季(47·3%)。不同季节间的活动时间分配经非参数检验(Kruskal WallisHtest,N=199),理毛行为(x2=11·438,df=3,P<0·05)有显著差异,摄食(x2=20·469,df=3,P<0·01)、休息(x2=27·235,df=3,P<0·01)、移动(x2=24·110,df=3,P<0·01)和其他行为(x2=60·810,df=3,P<0·01)季节间差异非常显著;除摄食行为外,其余各行为类型的时间分配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川金丝猴 昼间活动时间分配 季节变化 性别-年龄组
下载PDF
青海省旱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国胜 徐维新 +3 位作者 董立新 李林 时兴合 汪青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6,共7页
对青海省旱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大气降水对裸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十分明显,水平和垂直土壤水分梯度均明显大于草地和作物地;天然草地浅层((0~30cm)土壤水分明显受天气状况和牧草生长影响。在牧草返青期,浅层土壤... 对青海省旱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大气降水对裸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十分明显,水平和垂直土壤水分梯度均明显大于草地和作物地;天然草地浅层((0~30cm)土壤水分明显受天气状况和牧草生长影响。在牧草返青期,浅层土壤水分明显处于低值期,40cm~60cm土层是土壤水分的高值区,土壤水分不断向浅层输送,可弥补大气降水的不足。在牧草整个生长季节,2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处于低值区,40cm~6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处于高值区,70cm~100cm土壤水分在牧草的整个生长季保持相对稳定;作物(春小麦)地土壤水分,在小麦生长旺盛的6月份,表现出土壤供水不足。7月~8月份降水仅能渗透到土壤浅层(0cm~20cm),在30cm深处,土壤湿度仍处于低值区。秋季降水可以入渗到较深层处(30cm~40cm),秋季降水量对决定次年土壤的底墒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季节变化 旱地 青海省
下载PDF
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优势树种叶水平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柯立 杨佳 +2 位作者 余鑫 李鹏 徐小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0-1174,共5页
为了解北亚热带林植物叶水平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安徽石台常绿阔叶林三种优势乔木(甜槠、树参和老鼠矢)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季节采集其成熟叶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树种叶片C含量全年变化规律一致,呈先减后增趋势。区域... 为了解北亚热带林植物叶水平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安徽石台常绿阔叶林三种优势乔木(甜槠、树参和老鼠矢)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季节采集其成熟叶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树种叶片C含量全年变化规律一致,呈先减后增趋势。区域中N元素相对充足,而P元素成为植物生长受限元素。C/P与C/N比值之间比较发现,甜槠对N、P的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老鼠矢,树参的养分利用效率最低。3树种叶片N、P含量及C/N、C/P和N/P周年变化规律各不相同,N、P含量呈现高度正相关,叶片C/N和C/P的季节变化趋势与叶片N、P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叶片N/P的季节变化趋势与叶片P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表明了叶片N、P含量对叶片C/N与C/P的主导作用以及叶片N/P主要受P含量决定。本实验中,各指标全年变异系数大小为:P>C/P>N/P>N>C/N>C。C、P、C/N、C/P以及N/P的变异来源均表现为植物种类影响最大,月份间差异次之,月份和植物种类交互作用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化学计量 季节变化
原文传递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in soil respiration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ree steppes of Stipa L.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12
7
作者 QI YuChun DONG YunShe +4 位作者 LIU LiXin LIU XingRen PENG Qin XIAO ShengSheng HE YaT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683-693,共11页
Grassland is the largest terrestrial ecosystem in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easure accurately the soil respiration of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 for the contribution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terrestrial e... Grassland is the largest terrestrial ecosystem in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easure accurately the soil respiration of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 for the contribution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s carbon emission to the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A three-year (2005-2007)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three steppes of Stipa L.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Inner Mongolia, China, using a static opaque chamber technique. The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soil respiration rat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annual total soil respiration of the three steppes was estimated. The numerical models between soil respiration and water-heat factors we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Similar seasonal dynamic and high annu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soil respiration were found in all of the three steppes. In the growing season, the fluctuation of soil respiration was particularly evident.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CVs) for soil respiration in different growing seasons ranged from 54% to 93%, and the annual CVs were all above 115%. The interannual CV of soil respiration progressively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Stipa grandis (S. grandis) steppe 】 Stipa baicalensis (S. baicalensis) steppe 】 Stipa krylovii (S. krylovii) steppe. The annual total soil respiration for the S. baicalensis steppe was 223.62?299.24 gC m-2 a-1, 150.62-226.99 gC m-2 a-1 for the S. grandis steppe, and 111.31–131.55 gC m-2 a-1 for the S. krylovii steppe,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cipitation gradient. The variation in the best fitting temperature factor explained the 63.5%, 73.0%, and 73.2% change in soil respiration in the three steppes at an annual time scale, and the corresponding Q10 values were 2.16, 2.98, and 2.40,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Q10 values that were calculated by soil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depths all expressed a 10 cm 】 5 cm 】 surface in the three sampling sites. In the growing season, the soil respiration rates were related mostly to the surface soil moisture, and the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e steppe STIPA L. SOIL RESPIRATION season variation interannual variation annual total SOIL RESPIRATION Q10 SOIL moisture
原文传递
哑铃湾网箱养殖水体中N、P的形态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调控机制 被引量:9
8
作者 舒廷飞 温琰茂 +3 位作者 贾后磊 徐昕荣 王文强 杨蕾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15,共4页
2002年4月~2003年1月四个季度,对哑铃湾典型网箱养殖区N、P几种形态含量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养殖区,N、P的存在形态都以溶解态为主,各种形态的季节变化都受网箱养殖活动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综合调控;在该海域,从N/P... 2002年4月~2003年1月四个季度,对哑铃湾典型网箱养殖区N、P几种形态含量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养殖区,N、P的存在形态都以溶解态为主,各种形态的季节变化都受网箱养殖活动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综合调控;在该海域,从N/P值的角度来看,P是比较缺乏的,但是从浮游植物可利用的角度来看,无机磷却相对过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哑铃湾 网箱养殖 N、P形态特征 季节变化 调控机制营养盐通量 桑沟湾 胶州湾
下载PDF
浙南近岸海流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鹏 杨世伦 陈沈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9,共11页
为了揭示浙南海流特征及其季节和垂向变化规律,于2006-2007年在浙南岸外一固定点(平均水深约32 m)利用ADP潜标进行了春、夏、秋、冬季4次多个潮周期分层海流流速流向观测。结果表明:(1)测点最大流速为148.9 cm/s ,相应流向为75&#... 为了揭示浙南海流特征及其季节和垂向变化规律,于2006-2007年在浙南岸外一固定点(平均水深约32 m)利用ADP潜标进行了春、夏、秋、冬季4次多个潮周期分层海流流速流向观测。结果表明:(1)测点最大流速为148.9 cm/s ,相应流向为75°,出现在春季表层大潮落潮阶段;垂向平均最大流速为106.2 cm/s ,平均流向为81°,出现在夏季大潮落潮落急阶段。(2)剖面各层流速垂向差异明显,表层流速(28 m层以上)受海况影响明显,秋季平均流速最大(65.4 cm/s),冬季最小(42.8 cm/s),20~28 m层冬季最强,春季最弱,20 m层以下夏季最强,秋季最弱(仅小潮);垂线平均流速夏季最强(46.5 cm/s),春季最小(33.7 cm/s)。(3)夏季海流基本上为(偏)北向流;秋、冬则基本上为(偏)南向流;春季具往复流特点,但以北向流为主。(4)垂向上夏季和春季流向较一致,冬季和秋季流向分异明显(20 m和10 m层)。(5)垂线平均余流为12.8~29.8 cm/s ,夏季最强春季最弱;夏季和春季各层余流均为东北向,冬季为西南向,而秋季11 m层(包括11 m层)以下为E-NEE向,11 m层以上为西南向。结论:测点海流受到潮汐、季风和台湾暖流的共同制约。季风的影响夏、冬两季大于春、秋两季;季风的影响自表层向底层减弱(主要限于表层以下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 季节变化 季风 浙南海域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典型土壤在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呼吸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乐宁 苏以荣 何寻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18-1222,共5页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典型土壤呼吸变化规律,采取野外原位观测的方法,监测了2种典型植被类型(林地和灌草地)下的红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在不同时刻的土壤呼吸过程。通过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在旱季...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典型土壤呼吸变化规律,采取野外原位观测的方法,监测了2种典型植被类型(林地和灌草地)下的红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在不同时刻的土壤呼吸过程。通过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在旱季、雨季的差异的分析,探讨了喀斯特典型土壤的土壤呼吸规律。结果表明,3种土壤不同植被呼吸速率相比,旱季红壤和棕色石灰土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有:林地>灌草地(P<0.05),黑色石灰土的土壤呼吸速率有:灌草地>林地(P<0.05);雨季为红壤:灌草地>林地(P<0.05),石灰土:林地>灌草地(P<0.05)。灌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湿度的响应比林地敏感。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呼吸特征的变化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的植被覆盖状况会影响到土壤呼吸对不同土壤类型的敏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不同植被类型 土壤呼吸 日变化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时间序列在秦皇岛港煤尘污染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天宇 毕经宝 《交通环保》 2003年第4期22-23,共2页
应用时间序列对秦皇岛港降尘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对煤尘污染的长期趋势及季节变动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今后有效地开展煤尘治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煤尘污染 降尘 时间序列 长期趋势 季节变动
下载PDF
元宝枫叶主要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庞晓莉 司辉清 王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7-148,159,共3页
首次系统研究了元宝枫叶叶肉和叶柄主要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规律。参照茶叶标准,结合元宝枫叶自身的生化特性和枫叶茶制作要求,指明枫叶茶最佳原料是春夏季幼嫩叶肉,杀青方法宜采用蒸汽或微波杀青,酚氨比过高是导致枫叶茶口感不佳的根本... 首次系统研究了元宝枫叶叶肉和叶柄主要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规律。参照茶叶标准,结合元宝枫叶自身的生化特性和枫叶茶制作要求,指明枫叶茶最佳原料是春夏季幼嫩叶肉,杀青方法宜采用蒸汽或微波杀青,酚氨比过高是导致枫叶茶口感不佳的根本原因,元宝枫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绿原酸,适宜开发功能性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叶 生化成分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海市大气总汞季节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艳艳 修光利 +2 位作者 张大年 张美根 张仁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58,205,共5页
2008年到2010年对上海市西南部大气中总汞(TGM———Total Gaseous Mercury)的污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TGM日均浓度为ND^57.23ng/m(3(7.79±3.29)ng/m)3。TGM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浓度最高的是秋季,然后依次是冬季、春季... 2008年到2010年对上海市西南部大气中总汞(TGM———Total Gaseous Mercury)的污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TGM日均浓度为ND^57.23ng/m(3(7.79±3.29)ng/m)3。TGM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浓度最高的是秋季,然后依次是冬季、春季、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9.30±2.48)、(8.32±2.79)、(7.78±2.33)、(2.16±3.29)ng/m3。TGM浓度受东南风向影响最大,其次为西北和东北风向。在置信水平为95%的情况下,TGM浓度与日平均温度呈正相关性,而与日温差、相对湿度、日相对湿度差、风速无显著相关性。但TGM浓度分别与日均O3浓度和NO2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利用HYSPLIT_4模型对TGM浓度高值与低值几天的空气气团来源轨迹进行反演,结果发现高低浓度日的气团来源略有差别,总体上看,冬季、春季和秋季受北方气团影响较大,夏季则受我国东部海域影响,具体的局部和长距离输送的贡献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总汞 季节性变化 气象条件 反向轨迹 上海市
下载PDF
宝鸡地区电离层TEC的变化特征研究
14
作者 王建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 分析宝鸡地区电离层TEC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方法 通过统计太阳极大年(2014年)和极小年(2019年)的GNSS TEC数据,以及与IRI 2016模型对比,分析宝鸡地区电离层TEC的变化特征。结果 除了极大年的夏季,其他季节的日变化都类似正弦... 目的 分析宝鸡地区电离层TEC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方法 通过统计太阳极大年(2014年)和极小年(2019年)的GNSS TEC数据,以及与IRI 2016模型对比,分析宝鸡地区电离层TEC的变化特征。结果 除了极大年的夏季,其他季节的日变化都类似正弦变化,在太阳极大年,电离层TEC随季节单调下降,而在太阳极小年,电离层TEC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结论 宝鸡地区电离层TEC存在显著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可为电波信号通过电离层的时间延迟修正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日变化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中国植被蒸散比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仇宽彪 贾宝全 张志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51-158,共8页
为研究中国植被生态系统蒸散比(evaporative fraction,EF)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该文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地面涡度相关站点观测数据,通过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所围成的特征空间,估算且验证了了2003-2009年间中国植被... 为研究中国植被生态系统蒸散比(evaporative fraction,EF)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该文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地面涡度相关站点观测数据,通过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所围成的特征空间,估算且验证了了2003-2009年间中国植被生态系统逐月EF,并对月均EF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植被生态系统月均EF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四季中,华南地区月均EF普遍高于中国其他地区。春季开始后,长江以南以及四川盆地月均EF开始升高,进入夏季后月均EF高值区向北扩张至华北、东北等地。中国植被生态系统月均EF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存在季节差异。春、秋两季,月均EF与太阳辐射月总量、月均温及月降水量均有显著关系(P<0.01);冬季,温度则成为植被月均EF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P<0.01);夏季,气候因素则与植被月均EF空间分布无显著关系(P>0.05)。中国植被生态系统月均EF的季节变化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中国北方、内陆地区月均EF季节变化对降水量更为敏感;而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月均EF则对温度和太阳辐射更为敏感。中国各典型植被中,农田月均EF对降水量、温度及太阳辐射的敏感度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多数森林植被EF的季节变化受到降水量的影响小于农田、草地和灌木(P<0.05);森林植被中,太阳辐射则较易影响阔叶植被月均EF的季节变化,而相较于针叶林,阔叶林月均EF对温度的敏感度较高(P<0.05)。该研究结果为中国地表水分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遥感 太阳辐射 蒸散比 季节变化 气候因素 中国
下载PDF
皖南密植茶园和茶林间作茶园虫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动态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宝瑜 陈世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S1期42-43,共2页
本文记述了皖南丘陵密植茶园和茶-林问作茶园虫生真茵种类,分析了虫生真菌群落的垂直分层格局、水平分层格局,以及季节变化.
关键词 皖南 密植茶园 茶-林间作茶园 虫生真菌群落 空间格局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不同林龄四川桤木的光合生理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韦铄星 文仕知 +2 位作者 张希 周亮 张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108,共7页
使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两种林龄(3年生、8年生)四川桤木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种林龄四川桤木不同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共性为:2种桤木上下部位Pn值在8时、14时... 使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两种林龄(3年生、8年生)四川桤木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种林龄四川桤木不同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共性为:2种桤木上下部位Pn值在8时、14时、18时都趋于同一个值;特性为:3年生四川桤木上下两部位年均日变化都呈单峰型,峰值均出现在12时,8年生桤木都表现为双峰型,峰值均出现在10和16时。(2)2种桤木植株4个方位各个季度的Pn值大小排列顺序都为6月>4月>9月>10月,8年生桤木各个季度的Pn值受到方位影响较大,且8年生桤木4个方位年均Pn值都大于3年生桤木,即8年生桤木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3)2种林龄桤木上部叶、下部叶,不同月份3个因素内部处理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值=0.017),林龄和月份2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显著,而其他2个交互作用均未达到5%的显著差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桤木 净光合速率 光合生理特性 不同林龄 日变化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两种八角叶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曼 马丽 +1 位作者 赖芳 刘雄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9-84,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季节软枝八角和硬枝八角新鲜枝叶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了两种八角枝叶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以挥发油的提油率为指标,确定八角叶最佳的采收季节。结果表明,硬枝八...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季节软枝八角和硬枝八角新鲜枝叶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了两种八角枝叶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以挥发油的提油率为指标,确定八角叶最佳的采收季节。结果表明,硬枝八角叶的挥发油含量大于软枝八角叶的;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两种八角叶挥发油的含量高于春季(3—5月)和夏季(6—8月),并且在秋季为挥发油含量较高的季节,软枝八角叶和硬枝八角叶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0.83%和0.84%,是八角叶采摘最佳的季节。不同季节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各组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反式茴香脑、草蒿脑、对甲基苯甲醛、桉叶油醇、芳樟醇、1-(3-甲基-2-丁烯基)-4-(1-丙烯基)苯等。挥发油中代表成分反式茴香脑在秋季含量最高,草蒿脑含量在春季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枝八角叶 硬枝八角叶 挥发油 化学组成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广州大气低分子量羰基化合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辉雄 文晟 +3 位作者 迟玉广 郭送军 盛国英 傅家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对广州市区荔湾和五山两个代表性采样点的低分子量羰基化合物(甲醛、乙醛、丙酮和丙醛)进行了季节变化研究。实验方法是应用羰基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肼(DNPH)迅速反应生成衍生物,产物在高效液相色谱上检测。按冬、夏两季进行样品采集,... 对广州市区荔湾和五山两个代表性采样点的低分子量羰基化合物(甲醛、乙醛、丙酮和丙醛)进行了季节变化研究。实验方法是应用羰基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肼(DNPH)迅速反应生成衍生物,产物在高效液相色谱上检测。按冬、夏两季进行样品采集,每次连续采样4d。研究发现丙酮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甲醛和乙醛。夏季的羰基化合物质量浓度值高于冬季的。除丙酮外,甲醛、乙醛、丙醛的质量浓度是荔湾采样点高于五山采样点。甲醛/乙醛、乙醛/丙醛质量浓度比值显示广州大气中羰基化合物主要与人为来源有关。羰基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冬季好于夏季,暗示羰基化合物冬季来源比夏季简单。羰基化合物的来源主要有汽车排放、大气光化学反应,还可能与植物排放、烟草烟气、实验室所用溶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化合物 大气 季节变化 来源
下载PDF
冬枣硝酸还原酶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勇 彭福田 +2 位作者 姜远茂 周鹏 张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2-57,共6页
在盆栽条件下,以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植株不同器官、不同时期NR活性的变化动态以及不同形态氮素对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是冬枣NO3-还原的主要部位,NR活性以新生叶片中最高,其次为中部叶和基部叶;根系中NR活性以细根中较高,但明... 在盆栽条件下,以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植株不同器官、不同时期NR活性的变化动态以及不同形态氮素对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是冬枣NO3-还原的主要部位,NR活性以新生叶片中最高,其次为中部叶和基部叶;根系中NR活性以细根中较高,但明显低于叶片,而新生吸收根中几乎检测不到。日变化表明NR活性呈单峰曲线,以上午11:00左右最高。从NR活性的季节变化看:叶片NR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以夏季8月中旬较高;根系NR活性在6月、8月初和10月出现3次高峰。叶片涂抹不同浓度与不同形态氮素对NR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涂抹40mmol.L-1KNO34h后,NR活性达到高峰,涂抹低浓度KNO3(<80mmol.L-1)可以显著提高NR活性,而高浓度KNO3(>80mmol.L-1)处理时NR活性不再升高,涂抹尿素也可提高NR活性,Glu和Gln对NR活性影响不大,Gly降低了NR活性。土壤施肥对NR的影响表明:追施尿素可以维持叶片较高的NR活性水平,提高叶片对NO3-的同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NR活性 氮肥形态 日变化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