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学校场域:一个关注弱势群体的新视角 |
马维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6
|
|
2
|
学校欺负与同伴背景的关系 |
纪林芹
张文娟
张文新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27
|
|
3
|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
曾勇
隋旺华
|
《中国地质教育》
|
2007 |
29
|
|
4
|
鱼类集群行为的研究进展 |
周应祺
王军
钱卫国
曹道梅
张仲秋
柳玲飞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1
|
|
5
|
职业院校教学团队组织结构的构建——基于团队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 |
徐旦
|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6
|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浅探 |
张涛
|
《电子测试》
|
2015 |
12
|
|
7
|
我国基础教育学区制与集团化办学研究回顾及展望(1992-2019)--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
杜玲玲
段鹏阳
|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8
|
名校集团:一种促进教育公平的“好的”制度设计 |
李江源
徐冰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9
|
“城市型小学”建筑创作的“平衡”之道——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重建)设计 |
钟中
|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0
|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
胡重庆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
2016 |
8
|
|
11
|
不做欺凌“剧场”的观众——国际视阈下校园欺凌中的旁观者群体研究 |
何树彬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12
|
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有效教学设计在推拿学教学中的应用 |
王树东
马其南
关红阳
王列
王鹰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20 |
7
|
|
13
|
论近代河南士绅的集会活动及其影响 |
叶宗宝
|
《殷都学刊》
|
2008 |
7
|
|
14
|
特色学校群体的“升级”与“回归”——中小学校发展演变趋势分析 |
郑玉飞
乔佳宇
|
《教育科学探索》
|
2024 |
1
|
|
15
|
依托“片区+校群+联合体”的区域教研新生态 |
肖胜
|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5
|
|
16
|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基于产教融合视域 |
余志卫
|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5
|
|
17
|
跨越时空的群体性唱和——“苏门”晚期交游考述 |
崔铭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5
|
|
18
|
小学二、四年级学生注意瞬脱特征的比较研究 |
李永瑞
张厚粲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9
|
群体转换与校漂族的社会认同 |
江立华
何毅
|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
2018 |
4
|
|
20
|
谈产品设计中色彩功能的挖掘与提升 |
许婧
陈江
|
《设计》
|
202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