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公共品配置调整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基于撤点并校的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梁超 王素素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8-154,共17页
城市化过程中基础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至关重要,这离不开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科学评估。本文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实证考察了2001年开始的撤点并校对农村儿童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影响。文章利用地区间政策力度差异和样本出生队列信息构造... 城市化过程中基础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至关重要,这离不开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科学评估。本文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实证考察了2001年开始的撤点并校对农村儿童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影响。文章利用地区间政策力度差异和样本出生队列信息构造双重差分的识别策略,研究发现:第一,撤点并校显著促进了农村儿童的长期人力资本积累,表现为获取高中教育的概率明显增加。第二,基于CHARLS数据区分“撤点”和“并校”村居,发现“并校”促进农村儿童获取高中教育,“撤点”则对部分儿童的小学入学率存在负面冲击。第三,撤点并校带来生均教育支出和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的下降,对教育财政绩效存在一定的改善效应。本文从长期视角揭示撤点并校对农村儿童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为城市化中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公共品的空间布局调整提供了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 人力资本 双重差分 规模效应
原文传递
农村学校撤并后规模约束对学校优化布局的影响——以北京延庆区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戴特奇 王梁 +1 位作者 张宇超 廖聪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52-1359,共8页
在城镇化和农村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地区大量学校撤并,如何优化学校布局成为研究的重点。2008年原建设部发布了农村学校的最小和最大学生规模标准,但该标准对学校布局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文在包含最大距离约束的P-中值模型中增... 在城镇化和农村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地区大量学校撤并,如何优化学校布局成为研究的重点。2008年原建设部发布了农村学校的最小和最大学生规模标准,但该标准对学校布局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文在包含最大距离约束的P-中值模型中增加了学校规模约束,构建了学校布局优化模型,并以北京延庆区小学布局为例,采用分支界定算法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实施学校规模标准化对学校优化选址有显著的影响,在优化模型中加入学校规模约束后,有65.22%的学校位置发生了改变,呈更加分散型布局;但在乡镇尺度下考察,学校的空间格局则基本未发生变化;学校规模标准化带来的距离增长较小,平均每个学生上学距离仅增长了135 m。并根据结果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结果对学校布局优化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学校撤并 学校规模 学校优化布局 P-中值模型 北京市延庆区
原文传递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认识、底线与思路 被引量:20
3
作者 秦玉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0-155,共6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存在诸多争议的问题。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认识尚在讨论之中,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底线尚需明晰。从发达国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经验及中国与发达国家呈现出的背景相似性看,中国农村学校布...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存在诸多争议的问题。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认识尚在讨论之中,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底线尚需明晰。从发达国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经验及中国与发达国家呈现出的背景相似性看,中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从学校布局调整目标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不仅是一个空间调整,也是一个教育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实践推进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认知、利益和情感兼顾的过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需要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作为教育意义底线的学生在场、作为公众支持底线的生命安全、作为优先目标底线的身心健康、作为价值观照底线的文化多元,探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学校布局调整 底线
下载PDF
偏远农村学生上学难问题及对策思考——以学校布局调整为背景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丹 范先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41,共5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旨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大量教学点被撤并,导致偏远农村学生面临上学远、教育成本增加、辍学等问题,违背了政策的初衷。因此,在未来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实施中,应进一步规范县级政...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旨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大量教学点被撤并,导致偏远农村学生面临上学远、教育成本增加、辍学等问题,违背了政策的初衷。因此,在未来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实施中,应进一步规范县级政府执行政策的程序,同时,增加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免费校车服务并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补助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布局调整 偏远农村 上学难 对策思考
下载PDF
回不去的家乡?——教育公共品供给与人口回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明 郑礼明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130,共20页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回流趋势显现以及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如何促进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正成为众多城市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撤点并校"政策外生冲击,结合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回流趋势显现以及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如何促进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正成为众多城市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撤点并校"政策外生冲击,结合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95个地级市层面特征数据,实证研究了户籍地教育公共品供给状况对流动人口回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户籍地教育公共品减少显著阻碍了流动人口回流,减少幅度越大,阻碍越严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阻碍倾向不分户口类型,但对家中有男孩、家庭规模较小的流动人口更加明显。引入代际视角后的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公共品减少增加了流动人口家庭中适龄入学儿童迁出户籍地的概率,教育公共品供给影响两代人的迁移。上述结果意味着,改进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优化公共品供给布局,有助于破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应成为未来城市工作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共品 人口回流 撤点并校 Tiebout机制
原文传递
“因改善而消亡”:标准化建设与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困境——基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政策的实践案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单丽卿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42,共10页
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与此相伴随的却是村级学校数量的持续减少。文章试图对这种"因改善而消亡"的现象做出解释,通过对中央政策和县域实践的考察,揭示教育均衡政策与农村小规... 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与此相伴随的却是村级学校数量的持续减少。文章试图对这种"因改善而消亡"的现象做出解释,通过对中央政策和县域实践的考察,揭示教育均衡政策与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困境之间的关联。在县域的政策实践中,标准化建设成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路径,自上而下的考核压力强化了县级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目标替代",产生了政策扭曲,其结果是村级学校的局部改善与整体边缘化,在客观上加剧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存危机。文章对教育发展政策中的"硬件偏好"与"投入导向"作出反思,引入教育生态的概念,强调树立整体性的政策观,以重建教育生态为核心政策目标,推动农村小规模学校整体发展环境的实质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建设 均衡发展 学校布局调整 教育生态
下载PDF
农村学校撤并的社会代价反思 被引量:12
7
作者 秦玉友 曾文婧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44,共6页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小学和初中先后达到学校数量的峰值,但到2012年,小学减少了85%,初中减少了90%。过度的农村中小学撤并导致大量农村学校急剧消失,引发农村社会的多层面社会问题。从社区层面看,农村社区与学校疏离感增加,社...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小学和初中先后达到学校数量的峰值,但到2012年,小学减少了85%,初中减少了90%。过度的农村中小学撤并导致大量农村学校急剧消失,引发农村社会的多层面社会问题。从社区层面看,农村社区与学校疏离感增加,社区居民交流频率降低,文化正向引导功能减弱;从家庭层面看,现实的家庭完整性受到影响,晚辈主导文化的反哺影响式微,家长关爱需要难以得到满足;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家庭认知不良,参与学校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新学校适应融入困难。分析农村学校撤并后这些层面所承受的社会代价,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撤并带来的负面影响,扩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撤并 乡村社会 社会代价
原文传递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经济”与“不经济” 被引量:10
8
作者 秦玉友 宋维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4-149,156,共7页
在教育机会普及是农村教育发展主导性任务的时期,"小而简陋"是小规模学校"经济"的实践逻辑,教育投入能力的绝对有限推动着学校布局调整;在教育质量提高是农村教育发展主导性任务的时期,标准化建设成为小规模学校&qu... 在教育机会普及是农村教育发展主导性任务的时期,"小而简陋"是小规模学校"经济"的实践逻辑,教育投入能力的绝对有限推动着学校布局调整;在教育质量提高是农村教育发展主导性任务的时期,标准化建设成为小规模学校"不经济"难以承受之重,教育投入能力的相对有限推动着学校布局调整。但是无论从现实需求,还是价值选择上,小规模学校都将在农村地区长期存在。挖掘学校布局调整史,可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做出经济理性解释。从规模经济视域看,适度的学校撤并扩大学校规模体现出积极的经济学意义。但是,一些未止于适度合理调整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实践,只顾学校规模与学校数量两个变量产生的办学成本,而忽略第三个变量家校距离产生的办学成本与上学成本,不当运用规模经济效益理论,结果导致边际效益递减,提供的教育服务缩水,教育问题和社会代价增加,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经济效益稀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布局调整 规模经济 不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欠发达农村地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与公共空间的退却——基于晋西石楼县的调查 被引量:8
9
作者 余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6,共11页
欠发达农村地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撤点并校与移民并村有着一定的政策联系。撤并后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居住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撤点并校的幅度不断加大,速度不断加快,公共服务支持进一步减少。无论是自然村落还是移民村,... 欠发达农村地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撤点并校与移民并村有着一定的政策联系。撤并后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居住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撤点并校的幅度不断加大,速度不断加快,公共服务支持进一步减少。无论是自然村落还是移民村,公共空间进一步退缩,地方政府与农民关系模式呈现缺位互动和在场互动兼有的特点。在撤并的政策设计中表现出强烈的经济和效率取向,而忽略了学校设施所包含的社会和文化意味及其对于村庄的群体象征意义。乡村学校是农村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民的公共生活从包括乡村小学、图书室、医疗室等公共场所开始。保留、发展和改革包括农村学校在内的公共设施,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有利于加强农民自我组织能力,恢复和重建农村公共空间,整合农民社会生活,从而促进农村建设和农村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布局结构调整 撤点并校 移民并村 公共空间
下载PDF
日本学校撤并的多主体决策参与研究——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三好大树 高益民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2,102,共10页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撤并是许多国家存在的共同现象。学校撤并涉及各方利益,不同主体对相关决策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校撤并的效果。日本有过强行推动学校撤并引起官民严重冲突的历史,这为研究学校撤并的多主体决策参与问...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撤并是许多国家存在的共同现象。学校撤并涉及各方利益,不同主体对相关决策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校撤并的效果。日本有过强行推动学校撤并引起官民严重冲突的历史,这为研究学校撤并的多主体决策参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样本。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日本学校撤并的决策过程,发现各行动者的偏好差异和利益冲突、权力分配的不均衡以及决策监管机制的缺失等导致决策效率较低、家长和社区居民对决策的公平参与缺乏保障、决策的程序化和形式化明显、政策适应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等问题。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且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日本的学校撤并决策还是逐渐从政府独断走向了政府主导下的民主协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撤并 教育政策 决策参与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原文传递
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农村富余教师安置政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忠平 秦玉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0,共5页
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推进,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被撤并,农村富余教师大量出现。当前农村学校在富余教师的安置问题上面临安置原则模糊,安置过程民主化透明化程度低,以及先入为主地把农村富余教师当作麻烦等困扰。为妥善安置农村学校富... 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推进,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被撤并,农村富余教师大量出现。当前农村学校在富余教师的安置问题上面临安置原则模糊,安置过程民主化透明化程度低,以及先入为主地把农村富余教师当作麻烦等困扰。为妥善安置农村学校富余教师,首先要转变对这一问题的审视立场,把农村学校富余教师安置看成是一个提高农村师资质量、优化农村学校教师结构的过程,并在转变立场的基础上,认真探讨农村富余教师安置原则,重点研究农村学校富余教师安置思路和程序,并探索相应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布局调整 富余教师 安置政策
下载PDF
教育公共品调整与人口流动——基于撤点并校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程雅雯 孔东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2,共12页
在新型城镇化下,教育公共品如何有效配置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1年撤点并校作为外生冲击,使用地市间政策力度差异和出生队列变化构造队列双重差分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撤点并校显著提高了农村个体的流动概率——个体上小学其间所在... 在新型城镇化下,教育公共品如何有效配置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1年撤点并校作为外生冲击,使用地市间政策力度差异和出生队列变化构造队列双重差分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撤点并校显著提高了农村个体的流动概率——个体上小学其间所在地市每千名小学生每年每减少1所学校,将使其成年后流入城市的概率提高1%。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撤点并校通过提高农村个体的人力资本积累而促进其成年后流入城市。男性、生活在条件较差地区、家庭背景较好的个体受撤点并校的影响更大。此外,撤点并校有助于提高农村个体的未来收入。本研究结果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提高城乡融合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 人口流动 人力资本
下载PDF
学校撤并精准制度供给的“规制-规范-文化认知”路径研究——对英国伦敦哈克尼区案例的新制度主义视角考察
13
作者 覃丽君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55,86,共10页
受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入学人数不断减少的影响,英国伦敦哈克尼区政府宣布2024年9月撤并6所小学。学校撤并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撤并的顺利进行,就需要精准的制度供给。运用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哈克尼区学校撤并的决策过程,发现其... 受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入学人数不断减少的影响,英国伦敦哈克尼区政府宣布2024年9月撤并6所小学。学校撤并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撤并的顺利进行,就需要精准的制度供给。运用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哈克尼区学校撤并的决策过程,发现其采取“规制-规范-文化认知”路径实现学校撤并的精准制度供给。其中,规制性制度提供学校撤并的合法基础、运行规则及经济支持。规范性制度确保学校撤并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文化认知性制度致力于在多样利益主体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理解。在取得一定制度成效的同时,仍面临过于注重形式合法性及受经济制约,政府决策面临是满足当前教育需求还是服务于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两难困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学校撤并 制度供给 新制度主义 哈克尼区
原文传递
美国农村公立高中学校整合问题探析
14
作者 张德伟 王喜娟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92,共6页
学校整合是贯穿于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特征,这一点在美国农村高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美国农村高中的学校整合是美国经济、社会、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针对高中学校整合的利弊,美国社会各界展... 学校整合是贯穿于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特征,这一点在美国农村高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美国农村高中的学校整合是美国经济、社会、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针对高中学校整合的利弊,美国社会各界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探讨这一问题,可以引发一些关于学校规模和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农村公立高中 学校整合 学校规模 学校布局调整
下载PDF
Premature Boarding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for Rural Pupils: Evidence from School Consolidations
15
作者 Hou Haibo Wu Yaowu Song Yingquan 《China Economist》 2020年第2期92-108,共17页
From 2001 to 2012,many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closed down village teaching sit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s,consolidating them into larger township schools more distant from village... From 2001 to 2012,many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closed down village teaching sit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s,consolidating them into larger township schools more distant from village students’homes.School closure and consolidation are particularly striking in China’s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where swathes of rural labor migrated to cities for jobs.As a result,numerous primary school pupils are forced to study at boarding school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s,which is considered as too early for pupils to live without parental care.This paper employs survey data from 137 township schools with boarding qualifications collected by a project team consisting of researchers from the China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Finance Research(CIEFR)of Peking University,the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Labor Econom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IPLE-CASS)and the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CUEB).By matching the home-school distance with village teaching site information as the proxy variable for the school consolidation policy,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policy's impact on the likelyhood of premature boarding for primary school pupils,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their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Our study finds that the creation of teaching sites makes it less likely for primary school pupils to board at school.Premature boarding impedes children’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and the harmful effect is particularly striking for children lacking pastoral teachers,raised by grandparents and from families above average income levels,as well as gir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ol consolidati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remature board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 human capital
下载PDF
农村地区学校布局优化与土地整理——以新仁苗族乡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韶雅 戴特奇 +1 位作者 张超 刘正兵 《小城镇建设》 2019年第4期32-38,共7页
在农村地区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学校撤并是一个常见的政策选项,但不合理的激励制度和空间规划往往带来不合理的撤并布局,造成上学距离过长或者学校规模过大。目前少有研究在空间优化的基础上探讨学校撤并的制度设计。针对这一问题,本... 在农村地区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学校撤并是一个常见的政策选项,但不合理的激励制度和空间规划往往带来不合理的撤并布局,造成上学距离过长或者学校规模过大。目前少有研究在空间优化的基础上探讨学校撤并的制度设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为例,通过空间优化方法对不同情景下的学校撤并方式进行了求解,根据撤并学校后土地资源释放及其流转带来的效益,讨论了对上学距离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案例区至少需要撤并1所学校,才能满足学校规模标准化下限,但至少需要保留2所学校才能不突破标准化上限,可撤并的学校数量为1~6所;无论是现状还是撤并1~6所学校,均存在超过5km的较长上学距离。学校撤并所节约的用地若入市流转,可以支持购置校车并使得上学时间小于30分钟。这表明,学校撤并与农村教育用地流转的结合,可在实现学校规模标准化的同时,通过用地流转来支持校车购置,解决现状或学校撤并中的上学距离过远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布局优化 学校撤并 土地整理 新仁苗族乡
下载PDF
美国农村中小学合并程序评析
17
作者 王娟涓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了保证农村学校或学区合并的顺利进行,美国大多数州都会以法令的形式加强对农村学校合并过程的控制,并按照规定的公正性程序推进农村中小学合并,即初步考虑-可行性研究-向公众宣传-评估公众支持-合并正式实施。美国通过构建农村中小... 为了保证农村学校或学区合并的顺利进行,美国大多数州都会以法令的形式加强对农村学校合并过程的控制,并按照规定的公正性程序推进农村中小学合并,即初步考虑-可行性研究-向公众宣传-评估公众支持-合并正式实施。美国通过构建农村中小学合并决策的公正性程序,科学地制定合并程序的指导方针,力图确保合并决策过程的理性化运作。目前,我国还缺少农村中小学合并决策的法律依据,因此,需要根据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公正性的农村中小学合并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农村中小学 学校合并 合并程序
下载PDF
云计算背景下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目标反思
18
作者 姚佳胜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5-98,共4页
社会发展逐渐步入云时代,其核心的云计算有利于节约学校的办学成本,方便教育管理,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执行过程中以集中办学为取向,以降低办学成本、方便教育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为政策目标,但是站在云时代背景下... 社会发展逐渐步入云时代,其核心的云计算有利于节约学校的办学成本,方便教育管理,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执行过程中以集中办学为取向,以降低办学成本、方便教育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为政策目标,但是站在云时代背景下加以考量,并校目标的合理性值得质疑,不能构成集中办学的一个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并校 政策目标
下载PDF
以学校合并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坦桑尼亚基础教育发展改革
19
作者 赵丹 王怀秀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12,共8页
学校合并是均衡配置学区内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目标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一致,即不仅包括学校间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均衡配置,也包括基于结果公平的教育质量均衡。在教育发展改革中,教育质量均衡成为20世纪末坦桑尼亚学... 学校合并是均衡配置学区内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目标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一致,即不仅包括学校间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均衡配置,也包括基于结果公平的教育质量均衡。在教育发展改革中,教育质量均衡成为20世纪末坦桑尼亚学校合并政策的新方向。该国政府重新审视了学校合并的目标取向和政策背景,通过全面提高入学率和学业成绩、均衡各学校办学资源、提升地方管理人员的教育规划能力、鼓励公众参与等多项措施,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在此基础上,教育当局构建基于教育质量均衡的学校合并政策分析框架,推进政策实施。这对我国后撤点并校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均衡 学校合并 政策改革 坦桑尼亚
下载PDF
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变化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杜屏 赵汝英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69,共4页
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动因在于政府逐渐意识到小规模学校存在的价值,认识到小规模学校在学生成绩、经济效益等方面比大规模学校表现更好。当前我国正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美国小规模学校的... 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动因在于政府逐渐意识到小规模学校存在的价值,认识到小规模学校在学生成绩、经济效益等方面比大规模学校表现更好。当前我国正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美国小规模学校的政策演变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规模学校 学校合并政策 教育事业 美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