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语用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思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6-256,286,共11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新兴的实验语用学研究领域:主要理论和不同观点,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首先探讨其主要理论,即新/格莱斯和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它们对"隐意"、等级含意的各种推论及争论焦点——"所说的话"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新兴的实验语用学研究领域:主要理论和不同观点,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首先探讨其主要理论,即新/格莱斯和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它们对"隐意"、等级含意的各种推论及争论焦点——"所说的话"的语用推理和认知机制。然后叙述其采用的心理语言学的实验方法。最后介绍实验语用学发展前期和近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涉及言语行为、隐喻、隐意、等级含意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语用学 心理语言学 新/格莱斯 隐意 等级含意
原文传递
等级含义的语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2
作者 项成东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4-344,共11页
等级含义作为语用推理的范例和检验不同语用理论的试金石,一直受到语用学界的广泛注意。为此,人们在格赖斯(Grice)理论基础上对等级含义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理论)。本文试图对等级含义的语用研究进行一次梳理,比较一些理论解释的得失... 等级含义作为语用推理的范例和检验不同语用理论的试金石,一直受到语用学界的广泛注意。为此,人们在格赖斯(Grice)理论基础上对等级含义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理论)。本文试图对等级含义的语用研究进行一次梳理,比较一些理论解释的得失,探讨信息量和关联性对等级含义的作用,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期比较全面、正确地了解等级含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含义 信息量 关联性 推理机制
原文传递
副词“还”的语义——语用接口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邓川林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482,共8页
副词"还"将焦点项置于语用量级的较低点,表示不太可能成立的命题仍然成立。"还"的所谓"减量"和"增量"用法实际上对应其量级含义的不同层次。在实际使用中,"还"所蕴含的量级关系与其... 副词"还"将焦点项置于语用量级的较低点,表示不太可能成立的命题仍然成立。"还"的所谓"减量"和"增量"用法实际上对应其量级含义的不同层次。在实际使用中,"还"所蕴含的量级关系与其主观性和反预期的用法紧密相关。量级含义理论对于这类副词的语义—语用接口现象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级含义 副词“还” 语义—语用接口
原文传递
副词“也”的量级含义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川林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3-661,共9页
副词"也"将焦点项置于语用量级的较低点,从而同其他较高量级成员形成对比。在命题用法中,"也"表示量级较低的命题成立,根据语用推理得到全称量化意义,衍生出表达强调、让步、全量否定的语法构式。在情态用法中,&qu... 副词"也"将焦点项置于语用量级的较低点,从而同其他较高量级成员形成对比。在命题用法中,"也"表示量级较低的命题成立,根据语用推理得到全称量化意义,衍生出表达强调、让步、全量否定的语法构式。在情态用法中,"也"表达行事语力较低的言语行为,衍生出表达建议、讽刺等功能的习语性结构,传递特定的主观意义。"也"的表意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从命题到情态的隐喻投射和从规则到规约的语用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也”量级 含义 语用 推理 语法构式
原文传递
汉语儿童语言中的等级含义——一项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吴庄 谭娟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5,共7页
新格莱斯学派认为,量化词、数词等等级词具有下限的语义,交际中由于合作原则的作用产生上限的语用解读,即等级含义。采用图片验证法对30名汉语儿童的语言理解研究显示,虽然儿童在理解量化词时表现出明显的下限解读趋势,他们在理解数词... 新格莱斯学派认为,量化词、数词等等级词具有下限的语义,交际中由于合作原则的作用产生上限的语用解读,即等级含义。采用图片验证法对30名汉语儿童的语言理解研究显示,虽然儿童在理解量化词时表现出明显的下限解读趋势,他们在理解数词时却与成人表现类似,倾向于对数词作确切解读。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数词很有可能不是等级词,也并非如Horn(1972)和Levinson(1983,2000)所认为的具有下限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含义 数词 量化词 汉语儿童
原文传递
“就”“才”的量级构式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邓川林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9,共9页
副词"就""才"可以构成关联二维量级模型的语法构式。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就"重读与否,分别和副词"才"具有相对和相似的用法。这是因为"就"兼有量级副词和焦点标记词两种功能,贯穿于&q... 副词"就""才"可以构成关联二维量级模型的语法构式。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就"重读与否,分别和副词"才"具有相对和相似的用法。这是因为"就"兼有量级副词和焦点标记词两种功能,贯穿于"就"的命题用法和语气用法之中。该分析可以为句首和句中的"就"提供统一的解释,全面描写"就""才"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并重新定义量级算子的类别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 “才” 量级构式 量级含义 构式语法
原文传递
特别概念与梯级含义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朱永生 蒋勇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共4页
特别概念是指人们根据语用目的在想象中虚构的新创概念.铸造特别概念的认知过程表现为认知者加工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动态地建构新的概念结构的认知运算过程,是一种高级认知和语用技巧.民俗文化认知模式中很多是由特别概念构成的,这反映... 特别概念是指人们根据语用目的在想象中虚构的新创概念.铸造特别概念的认知过程表现为认知者加工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动态地建构新的概念结构的认知运算过程,是一种高级认知和语用技巧.民俗文化认知模式中很多是由特别概念构成的,这反映在神话、寓言、谚语、歇后语、成语典故等语言化石中.本文探讨特别概念的铸造方法和它在交际中传递梯级含义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概念 映射 复合 梯级含义 铸造方法
下载PDF
虚拟思维在会话中的功能 被引量:7
8
作者 蒋勇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23,共8页
虚拟思维是人们虚构假想世界时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艺术创造、科学研究和言语交际都离不开虚拟思维。本文探讨讲话人在会话中通过虚拟思维构建虚拟话语的认知策略。虚拟话语在会话中能够发挥多种语用功能 ,本文分析其以虚代实、传递梯级... 虚拟思维是人们虚构假想世界时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艺术创造、科学研究和言语交际都离不开虚拟思维。本文探讨讲话人在会话中通过虚拟思维构建虚拟话语的认知策略。虚拟话语在会话中能够发挥多种语用功能 ,本文分析其以虚代实、传递梯级含义和言外之力、表达特别感受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思维 虚拟话语 以虚代实 梯级含义
原文传递
对比参照点的语用功能 被引量:4
9
作者 蒋勇 侯国金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4,共6页
人们在解决问题、进行筹划和言语交流时常常使用梯级推理。梯级含义就是人们借助于梯级推理而得出的言语含义。讲话人通过对语用梯级中的一个对比参照点的命题陈述或者通过对该对比参照点与目标点之间的关系的命题陈述来传递他关于同一... 人们在解决问题、进行筹划和言语交流时常常使用梯级推理。梯级含义就是人们借助于梯级推理而得出的言语含义。讲话人通过对语用梯级中的一个对比参照点的命题陈述或者通过对该对比参照点与目标点之间的关系的命题陈述来传递他关于同一语用梯级中的目标点的命题含义。对比参照点的概念功能表现为说理功能 ,人际功能表现为加强语气和传递语力的功能。本文先介绍梯级推理 ,解释梯级含义 ,归纳梯级含义的三种推导方法 ,然后例证对比参照点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功能 梯级推理 梯级含义 对比参照点
下载PDF
隐喻性夸张与复合空间 被引量:4
10
作者 俞理明 蒋勇 《外国语言文学》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着重探讨讲话人在虚拟复合空间中构建隐喻性夸张言语时所进行的认知操作。我们认为某些隐喻性夸张言语产生于讲话人虚构的复合空间。本文先指出认知语义学研究方法的局限,然后用空间复合论来分析讲话人在生成夸张言语时在虚拟复...  本文着重探讨讲话人在虚拟复合空间中构建隐喻性夸张言语时所进行的认知操作。我们认为某些隐喻性夸张言语产生于讲话人虚构的复合空间。本文先指出认知语义学研究方法的局限,然后用空间复合论来分析讲话人在生成夸张言语时在虚拟复合空间中铸造新创结构的具体方法,最后分析夸张的梯级含义功能,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夸张 言语产生 认知语义 梯级含义 隐喻性 讲话 虚拟 新创 虚构 局限
原文传递
等级含义论对任指词浮现极性特征的解释力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勇 王志军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59,共18页
文章基于英语、汉语的语言事实和关联论、博弈论,评述等级含义论对任指词浮现极性特征的解释力并做出修正,指出任指词的浮现极性特征主要是由它本身的任选义和梯级蕴涵义决定的。Chierchia(2013)认为any表示some(某个、某些)的意义,同... 文章基于英语、汉语的语言事实和关联论、博弈论,评述等级含义论对任指词浮现极性特征的解释力并做出修正,指出任指词的浮现极性特征主要是由它本身的任选义和梯级蕴涵义决定的。Chierchia(2013)认为any表示some(某个、某些)的意义,同时具有穷尽领域的功能,上向蕴涵语境会激发与常识相背离的等级含义,故any不能获得允准,而下向蕴涵语境能把弱信息转化为强信息,实现any的强调功能,故any能获得允准。本文认为:(1)任指词能给听话人提供任意选择的自由,上向蕴涵语境的存在闭包性阻碍了选择的自由,故不能允准任指词,而下向蕴涵语境和任选语境能提供任选的自由,故能允准任指词;(2)任指词在不合适的语句中也传递强信息,并不诱发等级含义;(3)任指词的量化义是含义而不是本义;(4)任指词反映了讲话人的博弈优选策略,允准语境的作用就是配合讲话人以风险换取具有最大说服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含义 任何 任指词 扩域 下向蕴涵 极性
原文传递
“都”和“甚至”的超预期义
12
作者 李可胜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9,共11页
在现有文献中,“都”被普遍认为可以表达甚至义,而后者的本质是一种超预期义。但是这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在超预期似乎并不成立的语境中,表达甚至义的“都”也可以使用;二是“都”和“甚至”可以毗连共现,这似乎存在同义反复之嫌。基于... 在现有文献中,“都”被普遍认为可以表达甚至义,而后者的本质是一种超预期义。但是这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在超预期似乎并不成立的语境中,表达甚至义的“都”也可以使用;二是“都”和“甚至”可以毗连共现,这似乎存在同义反复之嫌。基于选项语义学的分析方法,本文首先将“都/甚至”的超预期义分为三种:焦点超预期义,关联超预期义和复合超预期义。问题一产生的原因在于忽视了不同类型的超预期义。其次本文揭示了“都”的超预期义具有隐涵性而“甚至”的超预期义具有预设性,且“都”和“甚至”有着不同的焦点结构。据此当二者共现时,形成了比较复杂的语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预期义 量级隐涵 选项语义学 焦点结构 “都”字句
原文传递
语境对二语学习者等级词项在线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军 伍彦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225,共13页
等级含义的推导是语义学与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默认论"和"语境驱动论"对语境如何影响等级含义生成和撤销提出了不同论断。本研究采用得体性判断和自控步速阅读实验,以语境影响为研究视角,考察了汉语母语的英语... 等级含义的推导是语义学与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默认论"和"语境驱动论"对语境如何影响等级含义生成和撤销提出了不同论断。本研究采用得体性判断和自控步速阅读实验,以语境影响为研究视角,考察了汉语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如何解读和加工等级词项。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获得等级含义的能力与母语者相近,而且在上限语境中获得语用语义比下限语境中获得逻辑语义的加工时间要短。尽管结果大体上符合"默认论",但本研究及相关研究结果更支持"基于制约"模型,即语境中不同类型的诱因决定等级词项的解读结果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含义 默认论 语境驱动论 “基于制约”模型 二语学习者
原文传递
级差含义的实验语用学研究——理论争鸣的实证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廷辉 高原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0,146,147,共13页
级差含义是当代语义语用界面研究的热点,其意义归属和加工属性引发了持久的学术讨论。理论研究的争论促进了该领域的“实证转向”,在实验语用学背景下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本文借助CiteSpace工具对级差含义实... 级差含义是当代语义语用界面研究的热点,其意义归属和加工属性引发了持久的学术讨论。理论研究的争论促进了该领域的“实证转向”,在实验语用学背景下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本文借助CiteSpace工具对级差含义实验语用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概括了当前该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行评价,针对研究不足对未来研究加以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差含义 实验语用学 意义归属 加工属性 CITESPACE
原文传递
汉语数量词“一些”的级差含义实验研究——新格赖斯语用学默认理论面临的困境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冰飞 张绍杰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9,共7页
本研究采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通过考察对汉语级差词项"一些"的话语理解的加工时间来探究级差含义的性质。结果表明,汉语数量词"一些"的级差含义"不是全部"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并非像新格赖斯语用学默认理论... 本研究采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通过考察对汉语级差词项"一些"的话语理解的加工时间来探究级差含义的性质。结果表明,汉语数量词"一些"的级差含义"不是全部"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并非像新格赖斯语用学默认理论所预测的能够迅速产生,而是需要更多的加工时间,表明级差含义的性质更接近于语用推论。这一结果对关联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级差词项的限制性词语对级差含义推论的反应时会产生影响,在语义相对确定的语境中可由语义内容直接引发,而在语义相对不确定性的语境中则需要语境因素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差含义 默认意义 语用推论
原文传递
Scalar Alternatives and Scalar Inference Involving Adjectives:A Comment on van Tiel,et al.(2016) 被引量:1
16
作者 Louise McNally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共11页
Doran, et al.(2009, 2012) and van Tiel, et al.(2016) have presented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gradable adjectives (e.g.cool) yield scalar inferences (e.g.to not cold) significantly less often than do numerals, quanti... Doran, et al.(2009, 2012) and van Tiel, et al.(2016) have presented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gradable adjectives (e.g.cool) yield scalar inferences (e.g.to not cold) significantly less often than do numerals, quantifiers and modals;their data also reveal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within the class of adjectives in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inferences are likely to be generated.Van Tiel, et al.consider two main explanations for this variation:differences among pairs of adjectives in what they call scale distinctness (how easy or difficult it is to differentiate the adjectives), and differences in scale availability (how salient the stronger scalar alternative is).They argue that only scale distinctness plays a role, and a rather small one at that;they leave most of the variation unexplained.In this comment, I argue that their measures of scale availability were too crude to detect a role for contextual variation in the scalar alternatives that subjects consider, but that this latter variation is, in fact, a very plausible part of the explanation for the results.I discuss some specific ways adjectives might yield different scalar alternatives in different contexts, under sufficiently sophisticated assumptions about their lexical semantics and about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 of dis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lar implicature ADJECTIVES INFERENCE alternatives
原文传递
级差含义推导的缺省逻辑方案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韧弦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72,共9页
级差含义是一类典型的一般会话含义,在推理的逻辑本质上属于缺省逻辑并具有系统形式化的可能。本文介绍了缺省逻辑的定义和扩展式,并具体规定了产生级差含义的词项对条件,最后在两者的基础上建立了级差含义推导的缺省逻辑方案,对级差含... 级差含义是一类典型的一般会话含义,在推理的逻辑本质上属于缺省逻辑并具有系统形式化的可能。本文介绍了缺省逻辑的定义和扩展式,并具体规定了产生级差含义的词项对条件,最后在两者的基础上建立了级差含义推导的缺省逻辑方案,对级差含义的成功形式化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将成为各类一般会话含义推理形式化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差含义 一般会话含义 缺省逻辑 级差含义词项对
原文传递
中英文程度副词的等级数量含意对比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宗洁 《黄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2-56,共5页
为了深入了解程度副词的等级数量含意,明晰中英程度副词的差异及其成因,在比较英汉程度副词的种类和荷恩等级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语料库全面展现中英程度副词的等级数量含意及其取消,并深入探讨差异背后的文化及认知因素。结果表明:英文... 为了深入了解程度副词的等级数量含意,明晰中英程度副词的差异及其成因,在比较英汉程度副词的种类和荷恩等级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语料库全面展现中英程度副词的等级数量含意及其取消,并深入探讨差异背后的文化及认知因素。结果表明:英文程度副词的表现较为稳定,但是在形成等级数量含意和其可撤销性上却并不完全符合语言逻辑的要求。中文程度副词分为两个大类:相对与绝对。绝对程度副词可以形成荷恩等级,并且产生相应的等级数量含意;而相对程度副词就"不听话"了,不仅不能形成荷恩等级级阶,而且也产生不了相应的等级数量含意,在取消等级数量含意时更多依赖语境因素。此外,Webcorp的语料检索表明,无论是相对还是绝对程度副词在等级数量含意的可撤销性上都很难得到自然语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等级数量含意 可撤销性 语料库
下载PDF
虚拟参照点的梯级含义功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郎天万 蒋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78-83,共6页
Coulson(2001)研究了虚拟条件句的梯级含义功能。本文以她的研究为契机,认为某些夸张言语也可以从梯级含义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在某些夸张言语中,讲话人通过设置虚拟参照点的方法来传递他关于目标点的命题含义。虚拟参照点在言语交际中... Coulson(2001)研究了虚拟条件句的梯级含义功能。本文以她的研究为契机,认为某些夸张言语也可以从梯级含义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在某些夸张言语中,讲话人通过设置虚拟参照点的方法来传递他关于目标点的命题含义。虚拟参照点在言语交际中能够发挥重要的语用功能。先介绍梯级含义的推导方法,然后论述虚拟参照点的梯级含义功能,具体分析高、低级虚拟参照点与肯定、否定命题在夸张言语中的组合情况,揭示虚拟参照点的某些语用功能,最后解析讲话人在构建虚拟参照点时所使用的认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思维 虚拟参照点 梯级含义 存在巨链
下载PDF
虚拟模型的构建策略及其语用功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卫东 蒋勇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4,共5页
虚拟思维是人类的一种主要而又特有的认知方式,体现于言语者铸造虚拟模型的活动中。虚拟模型是指认知者运用虚拟思维构建的关于假想世界的结构。言语者在交际中为了满足得体性的要求,常使用虚构手法来摹景状物,表白心迹,歌颂功德,畅怀抒... 虚拟思维是人类的一种主要而又特有的认知方式,体现于言语者铸造虚拟模型的活动中。虚拟模型是指认知者运用虚拟思维构建的关于假想世界的结构。言语者在交际中为了满足得体性的要求,常使用虚构手法来摹景状物,表白心迹,歌颂功德,畅怀抒愤,以虚喻实,解悟人生,传递梯级含义,表达特别概念等。构建虚拟模型的技巧是言语者的语用能力的一部分。研究言语者在铸造虚拟模型时所使用的构建策略,探讨某些虚拟模型的语用功能是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模型 复合空间 存在巨链 梯级含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