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正弦型非圆齿轮副的设计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瑞 赵凤霞 吴序堂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74,共4页
通过将正弦函数进行适当的变换,并将变换后的函数作为非圆齿轮副的转角关系,生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封闭、全凸、光滑性质的非圆齿轮副——正弦型非圆齿轮副。讨论了这种新型齿轮副的特征参数确定方法,节曲线的设计,传动比关系,以及节曲... 通过将正弦函数进行适当的变换,并将变换后的函数作为非圆齿轮副的转角关系,生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封闭、全凸、光滑性质的非圆齿轮副——正弦型非圆齿轮副。讨论了这种新型齿轮副的特征参数确定方法,节曲线的设计,传动比关系,以及节曲线周长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正弦齿轮的变阶与变性形式的生成机理与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应齿轮副的设计结果。通过在插秧机分插机构中的应用表明,该非圆齿轮副形式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际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齿轮 正弦函数 转角关系
原文传递
双十字轴万向节运动学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仕途 薛盛兴 田圆 《机械工程师》 2014年第7期105-107,共3页
使用空间几何方法推导了单个十字轴万向节的传动不均匀特性(输入轴和输出轴转角关系和转速比关系式,以及关系式的起始条件),并进一步分析了2个万向节串联3根轴时的传动不均匀特性。当3轴在同一平面时,中间轴两端节叉的夹角(相位角)等于0... 使用空间几何方法推导了单个十字轴万向节的传动不均匀特性(输入轴和输出轴转角关系和转速比关系式,以及关系式的起始条件),并进一步分析了2个万向节串联3根轴时的传动不均匀特性。当3轴在同一平面时,中间轴两端节叉的夹角(相位角)等于0°时传动不均匀性最小。当3根轴不在同一平面时,最优相位角等于输入轴与中间轴所在平面和中间轴与输出轴所在平面的夹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轴万向节 主从动轴转角关系 最优相位角
下载PDF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谢启芳 杜彬 +2 位作者 张风亮 郑培君 许清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0-146,共7页
基于燕尾榫节点受力机理的分析,对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对燕尾榫节点转动弯矩的影响参数进行... 基于燕尾榫节点受力机理的分析,对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对燕尾榫节点转动弯矩的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也逐渐增大;当摩擦系数超过0.5时,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增加幅度逐渐减小;榫头长度和榫头的"收乍"角度的增大均能够提高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以及初始转动刚度;榫头高度的增大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但对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影响不大。所得结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受力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燕尾榫节点 受力机理 弯矩-转角关系 转动刚度 理论分析
原文传递
钢框架半刚性连接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4
作者 叶康 李国强 张彬 《结构工程师》 2005年第4期66-69,74,共5页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钢结构梁柱半刚性连接的各种方法,并对半刚性连接的特性(弯矩-转角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侧重于半刚性连接的特性及其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
关键词 半刚性 节点 弯矩-转角关系 计算模型 钢结构 半刚性连接 钢框架 综述 计算模型 钢结构 国内外 特性 梁柱 弯矩
下载PDF
方钢管柱-H形钢梁拼接外套筒式中节点静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夏军武 祝华权 +1 位作者 张志雄 常鸿飞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114,共11页
钢结构节点形式存在传力路径不明确以及现场焊接施工影响节点质量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拼接外套筒式节点,该节点采用高强螺栓快速安装,能加快施工进度且保证施工质量。通过对两个足尺中节点进行近似同步对称单调静力加载试验和有限元... 钢结构节点形式存在传力路径不明确以及现场焊接施工影响节点质量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拼接外套筒式节点,该节点采用高强螺栓快速安装,能加快施工进度且保证施工质量。通过对两个足尺中节点进行近似同步对称单调静力加载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静载作用下试件的弯矩-转角关系、受力特征、破坏过程、极限承载能力以及节点域范围内应力分布,对比分析不同外套筒厚度对节点的极限承载能力和初始转动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节点的受剪性能较好,静载作用下梁柱相对转角分别达到0.08 rad和0.06 rad以上,具有较好的转动能力和延性。同时,该类节点的受弯承载力和刚度主要受外套筒和柱壁的影响较大,外套筒的存在能够增强柱壁的刚度,进而提高柱截面的受弯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柱-H形钢梁节点 外套筒 静力试验 有限元分析 弯矩-转角关系 静力性能
原文传递
穿斗式木结构通榫节点抗震性能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薛建阳 许丹 代武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6-65,共10页
为研究穿斗式木结构通榫节点的抗震性能,对通榫节点缩尺模型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及其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规律、变形与耗能能力。采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通榫节点进行数值分析,所得模拟结果与试验结... 为研究穿斗式木结构通榫节点的抗震性能,对通榫节点缩尺模型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及其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规律、变形与耗能能力。采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通榫节点进行数值分析,所得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通榫节点弯矩-转角滞回曲线捏缩效应明显,且随枋截面高度的增加而愈加明显;在加载过程中,枋在柱卯口处发生滑移,且滑移量随转角的增大而增大;节点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随着枋截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通榫节点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较大的承载力,加载转角达到0.22rad时,枋出现较大的挤压塑性变形,但未发生材料破坏。枋横纹应力达到其抗压强度,而柱顺纹应力尚未达到其极限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斗式木结构 通榫节点 抗震性能 弯矩-转角关系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带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端板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静峰 郭水平 陈莉萍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8,共10页
进行了4个带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的静力试验。试件的钢管由厚度为1.5 mm或3.0 mm的冷弯薄壁型钢组合而成,高强螺栓端部焊接50 mm长的螺纹钢筋。分析了端板类型、钢管壁厚度对节点破坏模式和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特征等的影... 进行了4个带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的静力试验。试件的钢管由厚度为1.5 mm或3.0 mm的冷弯薄壁型钢组合而成,高强螺栓端部焊接50 mm长的螺纹钢筋。分析了端板类型、钢管壁厚度对节点破坏模式和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特征等的影响,研究节点的承载力、刚度、延性和各组件关键部位的应变分布规律,提出了节点区柱壁加厚和螺栓锚固加强等合理构造措施。试验研究表明:端板类型和钢管壁厚度对薄壁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的受弯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影响较大;节点破坏模式主要有端板弯曲变形、受拉螺栓被拔出、柱壁受拉螺栓孔处鼓曲撕裂、单边螺栓端部钢筋被拉断等;节点具有部分强度、半刚接、良好延性等特性,其连接转动能力超过美国规范FEMA350规定的连接极限转角0.030 r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钢管混凝土 端板连接 静力试验 弯矩-转角关系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特高压输电塔半刚性连接K形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焦安亮 李正良 +1 位作者 刘红军 毛军朋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60,共8页
基于螺栓受剪半刚性K形节点理论分析及有限元模型提出一种适用于此类节点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析半刚性连接K形节点转动变形的组成,包括主角钢剪切变形、螺栓剪切变形、螺栓孔的变形。考虑主角钢受剪、螺栓受剪、... 基于螺栓受剪半刚性K形节点理论分析及有限元模型提出一种适用于此类节点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析半刚性连接K形节点转动变形的组成,包括主角钢剪切变形、螺栓剪切变形、螺栓孔的变形。考虑主角钢受剪、螺栓受剪、孔壁变形对节点转动刚度的影响,从而得到节点弯矩-剪切转角(M-s)和弯矩-转角(M-)曲线。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提出的半刚性连接K形节点弯矩-转角建议计算方法量化了主角钢肢宽、肢厚、螺栓直径、节点板厚度对转动刚度的影响,但未考虑主角钢两肢边相互影响。建议计算方法也可为我国输电塔结构设计规范关于节点转动变形的具体设计提供参考。Kishi-Chen的三参数幂函数模型适用于对此类节点弯矩-转角计算,输电塔结构中此类节点的形状系数取值大致在1.5~2.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结构 半刚性 K形节点 受剪螺栓 弯矩-转角关系 转动刚度
原文传递
不对称榫卯节点正反向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春超 邱洪兴 +1 位作者 包轶楠 郝晓航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4-1229,共6页
对透榫、半榫、十字箍头榫3种不对称榫卯节点的正反向受弯性能进行了单调加载试验,获得了节点的弯矩-转角、拔榫量-转角关系曲线以及节点的破坏形态.结果表明:透榫和十字箍头榫正反向受弯破坏形态分别为榫头变截面处顺纹撕裂继而榫根折... 对透榫、半榫、十字箍头榫3种不对称榫卯节点的正反向受弯性能进行了单调加载试验,获得了节点的弯矩-转角、拔榫量-转角关系曲线以及节点的破坏形态.结果表明:透榫和十字箍头榫正反向受弯破坏形态分别为榫头变截面处顺纹撕裂继而榫根折断和榫根附近处受弯破坏,而半榫正反向受弯破坏形态均为脱榫破坏.透榫和半榫节点正向受弯承载力和破坏时的极限转角比反向受弯小很多;十字箍头榫节点正反向受弯承载力比较接近,但正向受弯破坏时的极限转角比反向受弯大很多.3种榫卯节点的拔榫量和转角均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此外,榫头上侧缝隙对榫卯节点的受弯性能有着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节点 弯矩 转角关系 破坏形态 受弯性能
下载PDF
不同松动程度下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薛建阳 董金爽 +1 位作者 夏海伦 张锡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8-644,共7页
对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推导了不同松动程度下透榫节点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为验证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以6个缩尺比为1/3.2的透榫节点模型试验为对象,其中包括1个连接完好紧密无松动透榫节点和5个连接不紧密有... 对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推导了不同松动程度下透榫节点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为验证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以6个缩尺比为1/3.2的透榫节点模型试验为对象,其中包括1个连接完好紧密无松动透榫节点和5个连接不紧密有不同松动程度的透榫节点,获得了不同松动程度下透榫节点的弯矩-转角骨架曲线,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吻合较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透榫节点的转动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逐渐增大;增大透榫截面高度,可有效提高透榫节点承载能力;榫头埋置嵌入长度随着木材摩擦系数、榫头插入卯口长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榫头截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节点松动程度的增大,透榫节点承载能力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木结构 松动程度 透榫节点 弯矩-转角关系
下载PDF
传统木结构单向直榫节点转动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谢启芳 王龙 +2 位作者 郑培君 张利朋 钱春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1-117,共7页
以传统木结构中最简单的单向直榫节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机理,推导了单向直榫节点转动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借助试验数据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以理论公式为基础,对影响单向直榫节点转动弯矩的参... 以传统木结构中最简单的单向直榫节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机理,推导了单向直榫节点转动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借助试验数据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以理论公式为基础,对影响单向直榫节点转动弯矩的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榫头长度与柱径之比小于1时,榫头长度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单向直榫节点的转动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榫头宽度的增加同样能够提高单向直榫节点的转动弯矩以及初始转动刚度;摩擦系数的增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点的转动弯矩,但对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传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和修缮加固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木结构 单向直榫节点 受力机理 弯矩-转角关系 理论分析
下载PDF
带空隙透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锡成 代武强 薛建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5-133,共9页
为研究带空隙的典型不对称榫卯节点——透榫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构建了节点的埋置嵌压作用力学模型.通过建立平衡方程、物理方程及几何关系,推导了节点的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 为研究带空隙的典型不对称榫卯节点——透榫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构建了节点的埋置嵌压作用力学模型.通过建立平衡方程、物理方程及几何关系,推导了节点的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进一步定量分析了空隙g以及摩擦因数μ对节点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隙g的增大,透榫节点正反向初始转动刚度均逐渐减小,且与空隙g基本呈线性变化;正反向加载情况下,透榫节点弯矩和转动刚度均随摩擦因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尤其在节点屈服后表现更加突出;节点间空隙是节点弯矩和转动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摩擦因数对节点弯矩和转动刚度的影响略小于空隙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透榫节点 弯矩-转角关系 转动刚度 摩擦因数
下载PDF
RCS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弯矩-转角关系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门进杰 王家琛 +1 位作者 樊冠磊 黄贺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50,共15页
梁柱节点作为RCS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力情况较为复杂,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损伤。通过对RCS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发现,该种梁柱节点连接并非是理想的刚性连接,而是一种半刚性连接。为了明确该种半刚性连接的受力及转动特性... 梁柱节点作为RCS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力情况较为复杂,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损伤。通过对RCS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发现,该种梁柱节点连接并非是理想的刚性连接,而是一种半刚性连接。为了明确该种半刚性连接的受力及转动特性,系统探讨了柱面钢板厚度,钢梁高度、翼缘宽厚比、柱混凝土强度和楼板厚度等构造措施参数对该种半刚性连接在循环荷载下抗弯承载力以及初始转动刚度的影响。同时,基于参数分析和灵敏度计算结果,提出描述该种半刚性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四折线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为基于半刚性连接的RCS组合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半刚性连接 有限元分析 参数分析 弯矩-转角曲线
下载PDF
钢结构节点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谭坚 区彤 +1 位作者 李松柏 方国华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29-835,共7页
钢结构节点设计通常将连接节点分为刚接和铰接两种形式,简单、常规的连接节点可以很快判断节点的刚接性能,但复杂的的连接节点如何判断刚接性能是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国内外钢结构连接节点分类及研究现状,寻求操作上判断刚... 钢结构节点设计通常将连接节点分为刚接和铰接两种形式,简单、常规的连接节点可以很快判断节点的刚接性能,但复杂的的连接节点如何判断刚接性能是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国内外钢结构连接节点分类及研究现状,寻求操作上判断刚接和铰接节点的方法,提出了判断节点刚度性能的两个条件。结合亚运城体操馆工程关键刚接节点,通过计算确定了7种形式的节点连接刚性性能,比较了每种节点形式的弯矩转角关系即M-θr曲线,确定了最终的节点形式,尝试了刚接节点的不同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 刚接 标准 M-θr曲线
原文传递
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管柱塑性铰区弯矩-转角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钱稼茹 刘明学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8-52,共5页
采用Clough双线性恢复力模型作为双壁空心管柱塑性铰区弯矩-转角关系恢复力模型。推导了骨架线上两个控制点即屈服点和极限点的弯矩、转角计算式。基于建立的弯矩-转角恢复力模型,计算了9个双壁空心管柱试件截面的屈服弯矩和极限弯矩以... 采用Clough双线性恢复力模型作为双壁空心管柱塑性铰区弯矩-转角关系恢复力模型。推导了骨架线上两个控制点即屈服点和极限点的弯矩、转角计算式。基于建立的弯矩-转角恢复力模型,计算了9个双壁空心管柱试件截面的屈服弯矩和极限弯矩以及水平力加载位置的屈服水平位移、极限水平位移和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管柱 塑性铰区 弯矩-转角关系 Clough双线性恢复力模型 控制点
下载PDF
瓜柱柱脚直榫节点受弯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春超 邱洪兴 包轶楠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6,共7页
为了研究古木结构中瓜柱柱脚直榫节点的受弯性能,设计了3个不同尺寸的缩尺试件模型.通过单调加载试验,获得了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以及最终破坏形态.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实体单元对节点的受弯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结合试验研究和数... 为了研究古木结构中瓜柱柱脚直榫节点的受弯性能,设计了3个不同尺寸的缩尺试件模型.通过单调加载试验,获得了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以及最终破坏形态.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实体单元对节点的受弯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结合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在一定简化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节点受弯时的简化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瓜柱柱脚直榫节点的主要破坏类型为脱榫破坏;受弯时节点的抵抗力矩主要由柱顶轴压力对转动点来合成;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可以简化为带下降段的双折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卯节点 受弯性能 弯矩-转角关系 力学模型
下载PDF
平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的弯矩-转角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石文龙 李国强 +1 位作者 叶志明 刘秀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20,共7页
目的研究半刚性连接弯矩-转角关系,为半刚性组合框架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接弯矩-转角关系的数学模型模拟方法,并利用4个平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的拟动力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给出了平端板连接半刚性梁... 目的研究半刚性连接弯矩-转角关系,为半刚性组合框架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接弯矩-转角关系的数学模型模拟方法,并利用4个平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的拟动力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给出了平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的模型,包括单调加载和循环加载模型.在单调荷载作用下,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有三线性和幂函数两种形式;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给出的连接滞回模型同样包含两种形式:第一种,骨架曲线采用与单调荷载作用下相同的三线性形式,滞回曲线采用最大点指向形式;第二种,骨架曲线采用与单调荷载作用下相同的三参数幂函数形式,而滞回曲线同前.结论与现有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给出的平端板连接弯矩-转角关系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供工程设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端板连接 组合节点 半刚性 弯矩-转角关系
下载PDF
半刚性连接节点的类型及其受力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丽娟 王新武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5-28,共4页
半刚性连接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梁柱连接形式,以其施工方便、抗震性能好而得到推广。但是此类节点受力复杂,而且目前国内对此类节点的设计方法缺乏具体规范。本文给出了几种半刚性连接的类型以及梁柱连接的弯矩-转角曲线,考虑节点半刚性连... 半刚性连接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梁柱连接形式,以其施工方便、抗震性能好而得到推广。但是此类节点受力复杂,而且目前国内对此类节点的设计方法缺乏具体规范。本文给出了几种半刚性连接的类型以及梁柱连接的弯矩-转角曲线,考虑节点半刚性连接的线性模型,介绍了初始刚度的计算公式,从而为半刚性节点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节点 弯矩-转角关系 初始刚度
下载PDF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M-θ曲线的自适应函数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林 崔佳 吴惠弼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48-55,共8页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设计中,确定节点的弯矩M—转角θ关系往往是一件较困难的事。目前采用的方法多以已知实验数据为基础,在假定函数形式的基础上拟合出一个经验公式。由于对各种不同的M-θ曲线采用了固定不变的函数模型,造成拟合曲线或者...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设计中,确定节点的弯矩M—转角θ关系往往是一件较困难的事。目前采用的方法多以已知实验数据为基础,在假定函数形式的基础上拟合出一个经验公式。由于对各种不同的M-θ曲线采用了固定不变的函数模型,造成拟合曲线或者达不到要求的设计精度,或者项数过多,这些都给实际运用带来了不便。本文采用一种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函数模型,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函数形式,既避免了公式项数过多、过繁,又能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计算精度。所得M-θ曲线形式简洁,使用方便,对于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半刚性 连接 自适应函数
下载PDF
门式刚架半刚性节点连接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文伟 张文淑 《钢结构》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28,14,共4页
门式刚架中普遍采用的端板类连接是典型的半刚性节点连接。采用转动弹簧模拟端板连接节点的半刚性,推导了半刚性连接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式;讨论了半刚性连接对门式刚架内力的影响;对02SG518-1《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图集》给出的... 门式刚架中普遍采用的端板类连接是典型的半刚性节点连接。采用转动弹簧模拟端板连接节点的半刚性,推导了半刚性连接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式;讨论了半刚性连接对门式刚架内力的影响;对02SG518-1《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图集》给出的门式刚架横梁截面,通过数值计算,比较了其在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时的内力。分析表明,半刚性门式刚架受连接柔性的影响,会使斜梁的杆端负弯矩减小,而跨中正弯矩相应增加,按刚性连接设计不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其结果将高估由梁端传到柱的负弯矩而低估梁的跨中正弯矩,门式刚架的半刚性连接对结构受力有明显影响,在分析和设计中,应考虑半刚性的影响。提出的方法计算工作量少,方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钢结构 内力计算 半刚性节点 门式刚架 弯矩-转角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