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教育: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 被引量:44
1
作者 谭学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4,共6页
本文分析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为“遗传”下定义的答题思路,据此探讨主体认知世界的两种路径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前者概念化地锁定对象,后者审美化地展开对象。我们认为,语言教育应该面对一个事实当认知主体进入贴近生命的交谈时,僵... 本文分析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为“遗传”下定义的答题思路,据此探讨主体认知世界的两种路径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前者概念化地锁定对象,后者审美化地展开对象。我们认为,语言教育应该面对一个事实当认知主体进入贴近生命的交谈时,僵硬的概念每每被鲜活的修辞话语所替代。因为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育 概念认知 修辞认知 2003年 全国卷 高考 语文 “遗传” “下定义” 答题思路
原文传递
语用环境:语义变异和认知主体的信息处理模式 被引量:32
2
作者 谭学纯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32,共8页
认知主体经常处理的语义信息包括:词典记录的固定语词义和偏离词典语义的临时修辞义。前者通过词典释义,凝固认知主体的公共经验,作用于人的概念认知;后者通过语用环境中语义的修辞化变异,体现认知主体的个人经验,作用于人的修辞认知。... 认知主体经常处理的语义信息包括:词典记录的固定语词义和偏离词典语义的临时修辞义。前者通过词典释义,凝固认知主体的公共经验,作用于人的概念认知;后者通过语用环境中语义的修辞化变异,体现认知主体的个人经验,作用于人的修辞认知。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在言语表达←→言语接受过程中体现出认知主体的6种信息处理模式。影响认知主体信息处理模式的诸多因素中,修辞认知的解释力目前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有待于广大语言工作者的建设性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环境 语词义 修辞义 概念认知 修辞认知
下载PDF
亚义位和空义位:语用环境中的语义变异及其认知选择动因 被引量:28
3
作者 谭学纯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70,共9页
本文从自然语言的义位观察语用环境中的语义变异,试提出"亚义位"和"空义位"两个概念,前者的次级共享语义和后者的临时语义存在于词典释义之外,也很少进入汉语教材的知识谱系,但社会流通度较高。后者的认知行为伴随... 本文从自然语言的义位观察语用环境中的语义变异,试提出"亚义位"和"空义位"两个概念,前者的次级共享语义和后者的临时语义存在于词典释义之外,也很少进入汉语教材的知识谱系,但社会流通度较高。后者的认知行为伴随着认知主体的认知选择:或依据自然语言义位的概念认知;或依据亚义位/空义位的修辞认知,这种认知选择出自相关的动因,受制于相应的语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变异 亚义位 空义位 概念认知 修辞认知
下载PDF
语用环境中的义位转移及其修辞解释 被引量:23
4
作者 谭学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6,共8页
本文以静态词义系统中自然语言的义位为基准点,观察动态语用环境中的义位转移,描述义位转移的4种模式:义位A→义位B、义位→亚义位、义位→自设义位、义位→空义位。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义位转移模式中源语和目标语的形式、隐现、语义... 本文以静态词义系统中自然语言的义位为基准点,观察动态语用环境中的义位转移,描述义位转移的4种模式:义位A→义位B、义位→亚义位、义位→自设义位、义位→空义位。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义位转移模式中源语和目标语的形式、隐现、语义变异路线及其修辞认知机制。观察语用环境中的义位转移,可以发现,语言事实与语言规则的匹配往往在语义或逻辑层面断开,而选择修辞认知通道进行临时连接。本文的分析,或许可为语言教学与研究提供现行教材知识谱系较少涉及的语言事实和部分解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环境 亚义位 自设义位 空义位 修辞认知
原文传递
“这也是一种X”:从标题话语到语篇叙述--以2009年福建省高考优秀作文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16
5
作者 谭学纯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共9页
语用主体对"这也是一种X"的关注,集中在"X"。"X"在语篇中分化为一隐一显的"X0"和"X1","X1"能否摆脱"X0"的压力,是语篇叙述能否成功的条件。语篇叙述强力引导&qu... 语用主体对"这也是一种X"的关注,集中在"X"。"X"在语篇中分化为一隐一显的"X0"和"X1","X1"能否摆脱"X0"的压力,是语篇叙述能否成功的条件。语篇叙述强力引导"X1"属于"X0"之一的修辞认知,将言说"这也是一种X"的话语权转换为言说"[X1]这也是一种X0"。后者在标题话语中隐藏,在语篇叙述中展开,展开方式是引入相关事件、情节、场景或评价,强化"X1"属于"X0"之一的语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显 隐含 强力引导 语篇叙述 修辞认知
下载PDF
文学译者的修辞认知转换动因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冯全功 张慧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文学翻译中,修辞认知的转换模式有三种:修辞认知转换为概念认知,修辞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和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转换动因主要包括客观层面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因素以及主观层面译者的翻译观、翻译目的、语言素养、审美能力等。由于... 文学翻译中,修辞认知的转换模式有三种:修辞认知转换为概念认知,修辞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和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转换动因主要包括客观层面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因素以及主观层面译者的翻译观、翻译目的、语言素养、审美能力等。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译者经常把原文的修辞认知转换为译文的概念认知,尤其是抗译性较强的修辞认知,导致一定的审美损失。然而只要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把一些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就能减少翻译过程中的审美磨蚀,提高译文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认知 概念认知 文学翻译 转换动因
原文传递
译者的修辞认知对译文文学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全功 胡本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3,共7页
从原文到译文文学翻译中的修辞认知转换模式可分为3类:修辞认知转换为概念认知、修辞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可以假设3者对原文的文学性分别起弱化、等化与强化的作用。本文搜集45个文学翻译案例进行问卷设计,其中... 从原文到译文文学翻译中的修辞认知转换模式可分为3类:修辞认知转换为概念认知、修辞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可以假设3者对原文的文学性分别起弱化、等化与强化的作用。本文搜集45个文学翻译案例进行问卷设计,其中每种转换模式有15个案例,受众为10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比分析各种转换模式下原文和译文的文学性与审美效果的强弱。研究发现,上述假设基本成立,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译者对修辞认知的充分调用能够增强译文的文学性及其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认知 概念认知 文学翻译 文学性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双关语及其英译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冯全功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8-158,共11页
双关语是一种典型的修辞认知,往往具有表层与深层两重意义。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双关语主要分为四类,即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境双关和析字双关。以文学翻译中的修辞认知转换模式来划分,中国古典诗词中双关语的翻译大致可分为两类:从修辞... 双关语是一种典型的修辞认知,往往具有表层与深层两重意义。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双关语主要分为四类,即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境双关和析字双关。以文学翻译中的修辞认知转换模式来划分,中国古典诗词中双关语的翻译大致可分为两类:从修辞认知到概念认知和从修辞认知到修辞认知,前者最为普遍,包括只译出双关的一层意义。解释说明其中的双重意义等,后者包括以双关译双关,把双关转换为比喻、拟人等。由于双关语的抗译性较强,译者要善于调用自己的修辞认知,尽量降低翻译过程中的审美磨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双关语 修辞认知 英译
原文传递
“这也是一种X”补说:认知选择、修辞处理及语篇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谭学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101,共7页
标题话语"这也是一种X"的话语结构,隐含不同的逻辑关系,对应不同的认知选择,记作认知1、认知2、认知3。比较分析可知:认知1重述公共认知中的逻辑关系,陷入语篇叙述困境;认知2挖掘不够突显的逻辑关系,语篇叙述空间收窄;认知3... 标题话语"这也是一种X"的话语结构,隐含不同的逻辑关系,对应不同的认知选择,记作认知1、认知2、认知3。比较分析可知:认知1重述公共认知中的逻辑关系,陷入语篇叙述困境;认知2挖掘不够突显的逻辑关系,语篇叙述空间收窄;认知3修辞化地链接非逻辑关系,拓宽语篇叙述空间。语篇生成前后,认知3在"表达—接受"互动过程中,处于语用主体不同的认知区域。认知3所支持的语篇叙述,具有一定的可推导性。后者可以触发基于言语运用与理解的语言教学和研究的一些思考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认知压力 修辞认知 语篇叙述空间
原文传递
汉语古诗英译的修辞认知探究
10
作者 邱文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无论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翻译,修辞认知都渗透于其过程中。修辞认知影响着译者对修辞性话语翻译策略的选择,体现于译诗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层面。本文从修辞认知发散思维,阐述汉语古诗英译的审美性与语境性修辞认知特征及其修辞认知维度,即艺... 无论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翻译,修辞认知都渗透于其过程中。修辞认知影响着译者对修辞性话语翻译策略的选择,体现于译诗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层面。本文从修辞认知发散思维,阐述汉语古诗英译的审美性与语境性修辞认知特征及其修辞认知维度,即艺术化修辞认知与陌生化修辞认知,说明汉语古诗英译修辞认知研究能有效指导译者翻译诗歌诗性话语的认知过程,使原诗在诗意审美上获得新生,从而实现原诗与译诗在诗学效果上的最佳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修辞认知 特征 维度 翻译
下载PDF
义位/自设义位:释义话语风格特征之广义修辞阐释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学纯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82,共11页
在广义修辞学解释框架中探讨义位/自设义位释义话语风格的区别特征及关联话题:1)在修辞技巧层面描述与解释义位/自设义位释义话语风格;2)在修辞诗学层面解释从义位强制推向自设义位的释义话语作为文本建构修辞路径的可推导性;3)在修辞... 在广义修辞学解释框架中探讨义位/自设义位释义话语风格的区别特征及关联话题:1)在修辞技巧层面描述与解释义位/自设义位释义话语风格;2)在修辞诗学层面解释从义位强制推向自设义位的释义话语作为文本建构修辞路径的可推导性;3)在修辞哲学层面解释义位/自设义位释义话语所体现的认知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互补及后者的负面效应和适用语境;4)从"表达-接受"互动过程解释义位/自设义位释义话语生产与消费;5)释义研究的问题空间和解释空间可挖掘的修辞资源不限于狭义的修辞知识,在修辞学研究视界拓展的学术生态中,问题空间和解释空间具有更灵活更多样的打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义话语风格 广义修辞学 修辞认知 问题空间 解释空间
原文传递
[-表色]范畴“X色”:语义特征及其修辞加工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学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95,共11页
现代汉语"X色"的现有研究,多关涉[+表色]范畴,本文研究[-表色]范畴,即"表色语素+色"的能指结构与表色预期负相关的双音节词,按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有无词条身份和[-表色]义位分为四类:有词条身份和[-表色]... 现代汉语"X色"的现有研究,多关涉[+表色]范畴,本文研究[-表色]范畴,即"表色语素+色"的能指结构与表色预期负相关的双音节词,按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有无词条身份和[-表色]义位分为四类:有词条身份和[-表色]义位;有词条身份但[-表色]语义在"X色"的释义中缺失语义来源;有词条身份无[-表色]义位;无词条身份和[-表色]义位。尝试在"义位—亚义位/自设义位/空义位"解释框架中解释此类同属非表色语义场的"X色",分析其作为[-表色]范畴同类聚合体的共有特征和区别特征,以及真实世界不存在的[-表色]范畴如何被加工成为语言世界的[-表色]范畴——[+表色]形象通过弱关联参与[-表色]范畴的修辞加工,以转喻/隐喻认知植入[+表色]范畴的"X色"所不具有的[-表色]语义,实现"X色"从名词范畴到属性词范畴的身份转变,重建相对于颜色词[+表色]意义秩序的[-表色]意义秩序。希望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推进点面结合的"词汇化—修辞化—词汇化"连续统研究,以及探索结构可控的简化解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色]范畴 亚义位 自设义位 空义位 修辞认知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夸张修辞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全功 赵梦瑶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3期95-104,共10页
夸张修辞是一种典型的修辞认知,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夸张修辞,尤其是数量夸张,在畅发诗人的主观情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大量译例,本文总结了古典诗词中夸张修辞的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即再现和弱化删减,其中前者包括移植再现和改造... 夸张修辞是一种典型的修辞认知,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夸张修辞,尤其是数量夸张,在畅发诗人的主观情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大量译例,本文总结了古典诗词中夸张修辞的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即再现和弱化删减,其中前者包括移植再现和改造再现。再现策略属于从修辞认知到修辞认知的转换,译文的文学性与原文基本相当,弱化删减则属于从修辞认知到概念认知的转换,译文文学性有所降低。考虑到译文本身的文学性,提倡设法再现原文的夸张修辞,以保证译文本身是一个生机灌注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夸张修辞 翻译策略 修辞认知
下载PDF
翻译认知修辞学视角下口译修辞主体的认知心理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然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23-28,共6页
以翻译、认知与修辞为维度的交叉学科研究为翻译过程的本体论思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构主义的认识论视角。在该视角下,口译作为一种人际修辞活动其参与主体间处于一种动态的交互式的主体间性修辞关系之中,而这种关系的建构与口译员的认... 以翻译、认知与修辞为维度的交叉学科研究为翻译过程的本体论思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构主义的认识论视角。在该视角下,口译作为一种人际修辞活动其参与主体间处于一种动态的交互式的主体间性修辞关系之中,而这种关系的建构与口译员的认知心理机制的运作将直接决定最终的口译效度。在界定口译修辞主体及主体间性内涵的基础上力求解构作为口译修辞主体的译员的修辞认知过程,并通过建构其相应的认知心理模型探究一种对口译过程更具阐释力与描述力的翻译认知修辞学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修辞主体 主体间性 修辞认知 认知心理模型
下载PDF
修辞认知与盲人世界——毕飞宇小说《推拿》及其英译评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全功 宋奕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20年第3期82-87,共6页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通过盲人叙事构建出了一个独特的盲人世界,盲人叙事主要由修辞认知完成,如隐喻、通感、拟人、双关等修辞认知话语,主要特征包括注重盲人的心理描写、通过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感知世界、广泛运用通感以及"...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通过盲人叙事构建出了一个独特的盲人世界,盲人叙事主要由修辞认知完成,如隐喻、通感、拟人、双关等修辞认知话语,主要特征包括注重盲人的心理描写、通过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感知世界、广泛运用通感以及"其他感官是视觉"的隐喻表达、广泛存在眼睛或视力作为喻体的隐喻意象等。葛浩文和林丽君的译文通过再现原文的修辞认知话语基本上建构了一个类似的盲人世界,但盲人叙事的力度不如原文,主要在于译者把原文中的很多修辞认知转换成了概念认知,或者直接删除了,译文的整体文学性或审美感染力相对原文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修辞认知 盲人叙事 盲人世界 英译
原文传递
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在狄更生诗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兰 《莆田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2-85,共4页
阐述人们对外在世界的认知是通过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完成的。分析艾米丽·狄更生诗歌中的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揭示狄更生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诗歌语言背后的独特认知世界。
关键词 概念认知 修辞认知 艾米丽·狄更生 诗歌
下载PDF
《哈瓦那》:地理名词的修辞认知与文本解读
17
作者 刘为忠 《长春大学学报》 2009年第7期41-45,共5页
小说《哈瓦那》中有着众多的地理名词,如井冈山、美国、上海、南美洲等,但这些地理名词被人物进行了修辞化的认知,如地理名词的形象化、地理名词的方式化、地理名词的情感化,从而使小说中的地理名词产生各种修辞义。只有正确解读这些地... 小说《哈瓦那》中有着众多的地理名词,如井冈山、美国、上海、南美洲等,但这些地理名词被人物进行了修辞化的认知,如地理名词的形象化、地理名词的方式化、地理名词的情感化,从而使小说中的地理名词产生各种修辞义。只有正确解读这些地理名词的修辞义,才能准确地理解小说的含义以及小说的批评指向———现代人因高度理性化而造成的自我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瓦那 地理名词 修辞认知 修辞义
下载PDF
流行语“店小二”的语义演变及其流行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晴晴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0-53,共4页
通过对流行语“店小二”一词最初产生的意义和当下流行的意义对比发现其语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因此对“店小二”一词的语义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店小二”原本指代的是具有服务特点的一类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称谓上的改变,最终流... 通过对流行语“店小二”一词最初产生的意义和当下流行的意义对比发现其语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因此对“店小二”一词的语义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店小二”原本指代的是具有服务特点的一类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称谓上的改变,最终流行语“店小二”完成了由最初的职业称谓转变为一种服务精神的语义转变,由具体变抽象.站在语言学的角度深入挖掘发现“店小二”之所以成为流行语是由接受者认知心理、表达者身份干扰以及社会文化发展潮流等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店小二 修辞认知 身份干扰 文化潮流
下载PDF
巴金《狗》:标题符号的修辞阐释
19
作者 杨淑萍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1-14,共4页
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巴金小说《狗》的标题符号既指向概念认知中的“犬”,又指向修辞认知中的“狗样的人”。以文本的核心修辞元素“狗”为研究锚点,能够透过其丰富修辞内涵,探讨标题符号“狗”如何参与语篇建构并映射主人公境遇,... 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巴金小说《狗》的标题符号既指向概念认知中的“犬”,又指向修辞认知中的“狗样的人”。以文本的核心修辞元素“狗”为研究锚点,能够透过其丰富修辞内涵,探讨标题符号“狗”如何参与语篇建构并映射主人公境遇,最终明晰小说主题指向的修辞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修辞认知 语篇建构
下载PDF
从《红楼梦》经典英译看译者修辞认知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杏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9-94,共6页
翻译无不渗透着译者,既是读者又是译语表达者的修辞认知。从译者修辞认知入手,分析《红楼梦》三则性爱描写片断中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英语译文。译者从源语到目的语转换过程中,有意识地在译文中融入了对原文自我个人主观的阅读认知... 翻译无不渗透着译者,既是读者又是译语表达者的修辞认知。从译者修辞认知入手,分析《红楼梦》三则性爱描写片断中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英语译文。译者从源语到目的语转换过程中,有意识地在译文中融入了对原文自我个人主观的阅读认知,在译入语中呈现出为目的语的受众所接受的普遍再阅读认知。译者修辞认知在把握原著语言风格、再现译本翻译风格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英译 译者 修辞认知 译入语 目的语受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