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返青”——变迁社会的进取意识
1
作者 马秀恰 崔艳霞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在社会急剧变迁时期,大学校园年长教师在心态、观念、思维和器物等方面和青年、和时代拉开了距离。要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要主动突破“老年文化”的桎梏,在“文化反哺”中把“活到老,学到老”落到实处,做真正的识途老马。
关键词 年长教师 返青 变迁社会 文化反哺
下载PDF
返乡青年的形成机制及主体性建构:基于个体化的视角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艳斌 《兰州学刊》 CSSCI 2022年第8期125-134,共10页
返乡青年成为乡村振兴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返乡青年经历了从脱嵌农村到再嵌城市即进城,从脱嵌城市到再嵌农村即返乡两个阶段。进城阶段,乡村社会的个体化转型、家庭关系的个体化演变以及生活方式的个体化选择构成了第一阶段脱嵌农... 返乡青年成为乡村振兴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返乡青年经历了从脱嵌农村到再嵌城市即进城,从脱嵌城市到再嵌农村即返乡两个阶段。进城阶段,乡村社会的个体化转型、家庭关系的个体化演变以及生活方式的个体化选择构成了第一阶段脱嵌农村的现实动力。制度化“再嵌入”困境和“去传统化”的现实隐忧则成为嵌入城市的阻力。返乡阶段,其动力因素来自城市端、农村端、个人端等多重维度,也面临政策执行度、乡村生活再适应等阻力因素。返乡青年“乡—城—乡”的空间流动蕴含着个体主体性的建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到个人主体性实现限度,努力为返乡青年增能赋权,依靠政策的有力支持和制度的有效保障不断夯实激发返乡青年主体性自觉的现实基础,为返乡青年主体性自觉提供更多机会,释放更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形成机制 个体化 主体性
下载PDF
媒介逻辑何以嵌入行动——返乡青年短视频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孟杰 徐生权 吴玮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66-73,共8页
新媒介科技已无所不在地构成日常生活的肌理。在社会媒介化时代,以抖音、快手、微视为代表的网络短视频浸入乡村后,对其生活方式、产业结构与文化关系产生整体性影响。从媒介化研究之制度论与社会建构论两项传统路径出发,探究媒介逻辑... 新媒介科技已无所不在地构成日常生活的肌理。在社会媒介化时代,以抖音、快手、微视为代表的网络短视频浸入乡村后,对其生活方式、产业结构与文化关系产生整体性影响。从媒介化研究之制度论与社会建构论两项传统路径出发,探究媒介逻辑是如何与其他社会建制互动来影响乡村社会的变迁,行动者又与媒介逻辑存在何种结构与能动的辩证关系。研究认为,媒介研究之制度论与社会建构论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彼此相互靠近。媒介逻辑嵌入乡村社会的政治、文化与经济脉络中,作为文化中介者的返乡青年发挥内生性与能动性,共构乡村媒介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研究 短视频 网络行动者 返乡青年
下载PDF
返乡青年治村的机制、困境及出路--基于江苏杨村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朱云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0-617,共8页
与返乡青年创业逻辑不同,返乡青年治村是基层制度变迁和治理转型背景下的一种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实践。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基于对江苏杨村返乡青年治村实践的考察发现,基层工作的繁杂性和村干部工作待遇普遍较低是返乡青年治村的现状。返... 与返乡青年创业逻辑不同,返乡青年治村是基层制度变迁和治理转型背景下的一种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实践。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基于对江苏杨村返乡青年治村实践的考察发现,基层工作的繁杂性和村干部工作待遇普遍较低是返乡青年治村的现状。返乡青年治村是地缘吸附、角色适配和精英更迭形塑的结果。结果表明:政策与制度导向下的返乡青年治村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需求,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治理能力“偏科”、自治体系内卷、村级组织行政与自治关系失衡等困境。基于此,建议在理顺村民自治、完善村干部工作待遇机制和以政权下沉推进督促工作上为返乡青年深入参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保障,支持青年回流乡村,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青年 青年治村 村民自治 行政化
下载PDF
从“脱嵌”到“再嵌”: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路径研究--基于多个青年返乡发展案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维 向德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23年第12期101-112,共12页
返乡青年是乡村社会重要的人才力量。从“脱嵌”到“再嵌”,不仅反映了返乡青年所处地理空间场域的转变,也反映了青年职业身份与发展空间的变化。这是返乡青年重新嵌入乡村社会发展进程的空间缩写。如何引导返乡青年将个体发展与乡村社... 返乡青年是乡村社会重要的人才力量。从“脱嵌”到“再嵌”,不仅反映了返乡青年所处地理空间场域的转变,也反映了青年职业身份与发展空间的变化。这是返乡青年重新嵌入乡村社会发展进程的空间缩写。如何引导返乡青年将个体发展与乡村社会发展有效联结起来,发挥其人才资源要素作用,有效参与乡村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嵌入理论视角,采用质性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多个青年返乡发展案例的分析,呈现隐含在青年返乡行动背后的逻辑理路,探讨返乡青年再嵌入乡土社会并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策略。研究发现,返乡青年主动利用地方政策实现制度性再嵌入,以自身资源的再生产形成资源性再嵌入,构建多元关系网络达到关系性再嵌入。在实践中,返乡青年从乡村发展受益者转型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并将行动从经济领域拓展到公共事务领域,实施多元化的行动方式。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发挥返乡青年的主体性作用,需要构建系统性青年返乡发展的政策制度,整合利用青年返乡发展的内外部资源,融洽返乡青年的多元社会关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嵌 返乡青年 乡村振兴 再联结
下载PDF
城乡两栖:返乡青年的生产生活实践及其形成基础——基于中部地区B镇的调研 被引量:2
6
作者 任亮亮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5期147-160,共14页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兼具城乡特质的“城乡两栖者”无疑成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对中部地区B镇返乡青年的调研发现,他们以城乡两栖的方式展开生产生活实践。在外...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兼具城乡特质的“城乡两栖者”无疑成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对中部地区B镇返乡青年的调研发现,他们以城乡两栖的方式展开生产生活实践。在外经商者、毕业学生和宝妈群体都属于农村青年精英,他们的流动轨迹呈现出节点性返乡、发展性返乡特征。既存的城乡结构塑造了他们的流动发生,一方面是乡村内部的土地规模化发展、治理行政化导向和产业链向下延伸吸引他们回嵌乡土,另一方面是县城作为教育资源集中地、婚备竞赛目标地和价值体验获取地吸引他们进城定居。这种城乡两栖的实践是他们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自发的行动,有一家多制的家庭生计模式和城乡一体的社会认同基础。从实践来看,返乡青年推动了城乡之间流动的个体与家庭的产生,有利于解决乡村振兴中村落终结的问题,也是城乡融合总体背景下人的城镇化战略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城乡两栖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青年创业策略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冠源 李冬娜 +1 位作者 徐建斌 王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9-25,共7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广大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迅速提升,从而引发了人口迁移空间格局的重大变化,大量返乡青年创业逐步演变成一种趋势。在阐述返乡青年创业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重要性基础上,深度结合现阶段乡村青年创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广大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迅速提升,从而引发了人口迁移空间格局的重大变化,大量返乡青年创业逐步演变成一种趋势。在阐述返乡青年创业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重要性基础上,深度结合现阶段乡村青年创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囿,提出精准定位差异化创业、增强创业综合素质能力、组建及打造优秀创业团队三个策略,切实提高乡村青年创业成功率和提升创业质量,从而更充分发挥返乡青年创业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巨大作用,为加快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返乡青年 创业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青年动力机制与身份认同研究——基于当代青年“反向就业”现象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洁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0期152-155,160,共5页
随着现代社会“大城市化”的持续演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的缩小,当代青年群体不再遵循传统的“向上流动”的价值共识,而是选择“反向就业”,成为“返乡青年”。该文针对当代青年“反向就业”这一现象,对返乡青年群体产生... 随着现代社会“大城市化”的持续演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的缩小,当代青年群体不再遵循传统的“向上流动”的价值共识,而是选择“反向就业”,成为“返乡青年”。该文针对当代青年“反向就业”这一现象,对返乡青年群体产生的动力机制、融入乡村振兴的路径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返乡青年群体的出现是由社会现状、个体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有城市、乡村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返乡青年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其融入乡村振兴不仅要重塑青年群体的主体性意识、消弭其身份认同困境,也要坚持思想引领、促进返乡青年人才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反向就业” 返乡青年 动力机制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治理:实践基础、治理绩效与优化路径——基于皖南水镇的调研 被引量:1
9
作者 望超凡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吸纳青年农民返乡担任农村干部是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路径。采用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皖南水镇的治理变迁过程进行经验考察发现,农村家庭内部的代际支持为青年农民返乡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地方政府通过提... 吸纳青年农民返乡担任农村干部是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路径。采用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皖南水镇的治理变迁过程进行经验考察发现,农村家庭内部的代际支持为青年农民返乡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地方政府通过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完善村干部选任制度可以有效吸引青年农民返乡担任农村干部。由于长期在城市社会中学习、工作,青年农民往往有着更具现代性的治理理念、行为模式和能力结构,因此青年干部治村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但由于长期脱离村庄,青年干部在价值取向、社会关联和认知结构等方面高度脱嵌于村庄社会,这给青年干部治村和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双重影响之下,青年干部主导的乡村治理表现为一种“脱嵌的现代化”形态。对此,可以通过建立村社本位的激励性薪酬制度、对青年干部开展社会化培养、构建组织化的“传帮带”机制,帮助青年干部实现对村庄社会的重新嵌入,从而规避治理主体脱嵌的不利影响,提高青年干部的治理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治理有效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乡村干部 青年干部
下载PDF
乡愁、私益和公利: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惠敏 崔惜舜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返乡青年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具有情感逻辑、理性逻辑和价值逻辑。其中,“乡愁”是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情感逻辑,返乡青年在城市中所经历的情感缺失由“乡愁”所补足并... 返乡青年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具有情感逻辑、理性逻辑和价值逻辑。其中,“乡愁”是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情感逻辑,返乡青年在城市中所经历的情感缺失由“乡愁”所补足并再造;私益是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理性逻辑,返乡青年通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以及与其他主体的市场合作,获取丰盈的经济资本,实现个人理性目标;公利是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逻辑,返乡青年经历“乡愁”情感的召唤和个人私利的达成两个阶段后,渴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觉醒服务于公益的心理,并且通过公利活动策划和实践,力争实现更合理的福利供给和利益分配。以上三个逻辑紧密相连,相互贯通,阐明了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深层原因和内在动力。在理清三层逻辑的基础上,政府应出台帮扶政策,社会加强心理引导,村社定期召开经验共享联结会,以求最大限度地助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乡村振兴 乡愁 私益-公利
下载PDF
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机制研究——基于“本土—返乡”框架的多案例比较分析
11
作者 胡那苏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48,共9页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关键在青年。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可为乡村带来活力,提供多元服务,动员村民实现增收,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本土—返乡”研究框架,分析4个典型案例,发现本土青年与返乡青年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在参与主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关键在青年。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可为乡村带来活力,提供多元服务,动员村民实现增收,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本土—返乡”研究框架,分析4个典型案例,发现本土青年与返乡青年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在参与主体、领域、动机、方式、支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由此需要进行类别分析。中坚农民在乡村社会中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具有农业生产与服务的现实基础,支持中坚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有助于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农民主体性,实现内生式发展。返乡青年具有较好的信息资源、文化资源、资本资源和政策敏感性,可以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但是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也具有任务性、短期性、唯经济性等特点。由此,在鼓励引导青年返乡的同时,也应该协调返乡青年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保障农民利益和青年合法性权益,以此实现长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青年 返乡青年 中坚农民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中坚青年干部治村: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基于中部地区农村治理实践的考察
12
作者 刘凤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77-87,共11页
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趋势。基于中部地区农业型村庄青年村干部治理实践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干部队伍中存在一部分中坚青年干部,他们不仅改变了村治主体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村庄内部治理生态。... 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趋势。基于中部地区农业型村庄青年村干部治理实践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干部队伍中存在一部分中坚青年干部,他们不仅改变了村治主体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村庄内部治理生态。制度性吸纳、在地化培养与多重性激励共同构成中坚青年干部治村的现实基础。中坚青年干部群体能够更好地适配治理事务的政务化与服务化、治理过程的规范化与文牍化等基层治理转型带来的新变化,并且在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与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与助力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正向的治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推乡村治理绩效的提升。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中坚青年干部的引擎功能与示范效应,创新培养方式,不断优化个体治理能力结构,建立更加有效的差异化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中坚青年干部 返乡青年
下载PDF
“乡土回归”:返乡青年参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与实现机理
13
作者 周建伦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26-33,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命题,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宣言书,农村基层也不例外,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也成为乡村治理的主攻方向。后疫情时代,受多方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返乡就业。青年回归乡土,创新创业成为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命题,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宣言书,农村基层也不例外,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也成为乡村治理的主攻方向。后疫情时代,受多方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返乡就业。青年回归乡土,创新创业成为时下热门问题,一方面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是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推进,再一方面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推进。返乡青年参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依托于乡情原则,通过人才与技术嵌入实现的,但当前还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青年专业能力不足与创业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下,返乡青年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多元主体参与,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以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回归 返乡青年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逻辑理路 实现机理
下载PDF
亲友未断与故土难离:县域返乡青年的社会关系实践与逻辑
14
作者 李升 王升鸿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6期56-67,共12页
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助推了我国从乡土中国进入城乡中国,县域返乡青年群体成为县域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县域个案考察的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县域返乡青年社会关系构建实践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在县域社会“熟人共同在场”的结构... 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助推了我国从乡土中国进入城乡中国,县域返乡青年群体成为县域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县域个案考察的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县域返乡青年社会关系构建实践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在县域社会“熟人共同在场”的结构情境下,县域返乡青年的社会关系实践在不同维度表现出“亲友未断”的特征,即代际关系的联结延续、朋辈关系的维系、同事关系的“非正式化”与日常生活在地化等。具备流动经历与多元化知识体系的县域返乡青年尽管受到脱域因素的影响,但在县域的社会关系实践中呈现“故土难离”的再嵌入行动逻辑。了解青年们返回县域到安身故乡的行为逻辑,对理解返乡青年在县域中的日常生活秩序及进一步对承载故乡归属性的县域社会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县域城镇化 社会关系 熟人社会 人情往来 社会资源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华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3-27,共5页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针对返乡青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保证人才持续发展、促进人才结构优化、激发人才生机活力。当前,返乡青年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因忽略主体性导致针对性不够、缺乏指导性导致规划性不好、缺乏市场性导致竞...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针对返乡青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保证人才持续发展、促进人才结构优化、激发人才生机活力。当前,返乡青年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因忽略主体性导致针对性不够、缺乏指导性导致规划性不好、缺乏市场性导致竞争性不强、缺乏保障性导致动力性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强化主体意识,以精准对接促个性化发展;强化指导意识,以科学规划促职业化发展;强化市场意识,以系统谋划促高质量发展;强化保障意识,以组织协调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青年 职业生涯规划 主体性 指导性 规划性 市场性
下载PDF
电商创业带动就业与乡村振兴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晓柯 王晓路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6期93-96,共4页
该文首先对农村电商行业的发展、农村电商创业的发展优势等相关的理论内容进行介绍,再对目前电商创业促进就业与乡村振兴的模式及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从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电商人才创业;... 该文首先对农村电商行业的发展、农村电商创业的发展优势等相关的理论内容进行介绍,再对目前电商创业促进就业与乡村振兴的模式及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从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电商人才创业;建立多元的电商创业融资模式,降低创业风险;建立电商创业产业园,形成完善的产业格局;加强电商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商创业环境;重视电商创业与农村产业的结合发展,实现产业融合等方面出发,提出电商创业带动就业与乡村振兴的完善策略。为农村电商创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创业 就业 乡村振兴 返乡青年 农产品销售
下载PDF
环境修复与文化重建:当代青年返乡的双重生态意义——基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自治乡关坝村的调研
17
作者 李承真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5期9-13,共5页
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自治乡关坝村的脱贫振兴之路进行调研,探究青年返乡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发现,在生态环境方面,返乡青年带领村民从事生态保护、发展绿色产业,解决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通过圈层治理、集体决策来汇聚共识,... 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自治乡关坝村的脱贫振兴之路进行调研,探究青年返乡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发现,在生态环境方面,返乡青年带领村民从事生态保护、发展绿色产业,解决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通过圈层治理、集体决策来汇聚共识,达成集体行动。在文化生态方面,返乡青年有意识地恢复和传承传统文化,并通过组织村民开展集会和传统民俗活动等重建了共同体的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乡村生态 乡村文化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众筹模式的返乡青年创业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
18
作者 周劲波 宋站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0-65,共6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下,返乡青年创新创业作为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部署,在培养农村创新人才、解决农村“三空”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鼓励返乡青年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促进经济持久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下,返乡青年创新创业作为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部署,在培养农村创新人才、解决农村“三空”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鼓励返乡青年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促进经济持久发展,还可以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但是,资金和资源制约着返乡青年的创业,让他们望而却步,这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基于众筹模式下的返乡青年创业平台就应运而生,平台以众筹为运作理念,以网站为依托,为返乡青年创业者提供募资、投资、孵化、运营、指导等一站式综合众筹服务,从而满足返乡青年多样化的创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青年 众筹模式 创业平台
下载PDF
返乡青年职业转换与适应研究——以休闲农业经营者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邱生荣 范水生 陈文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0-96,共7页
以休闲农业较发达的福建省为样本,选取从事该行业的返乡青年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度问卷访谈,访谈的内容包括职业转换的原因,从业经验获取的途径,从业资源支持系统和职业转换的调适。研究结果发现:从事休闲农业的返乡青年普遍向往... 以休闲农业较发达的福建省为样本,选取从事该行业的返乡青年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度问卷访谈,访谈的内容包括职业转换的原因,从业经验获取的途径,从业资源支持系统和职业转换的调适。研究结果发现:从事休闲农业的返乡青年普遍向往农村生活,看好休闲农业新的市场机遇,追求回归童年田园记忆与维护家人亲情关系;从事休闲农业经营可以利用原先的从业经验、积累的社会资源和务农经营期间学习、交流所探索出的经验和创新理念;职业生涯转化历程中工作价值观的调整、个人资源有效利用、找寻自己的支持系统,可以减少职业转换的挫折,并有助于工作与生活上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职业转换 休闲农业
下载PDF
数字赋能返乡青年创业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平芳 李勇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725,共9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数字化青年人才,数字赋能返乡青年创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数字赋能返乡青年创业有主体、资源、结构赋能三重意蕴,具体体现为:数字信息和数字创新分别赋能创业机会识别与创...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数字化青年人才,数字赋能返乡青年创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数字赋能返乡青年创业有主体、资源、结构赋能三重意蕴,具体体现为:数字信息和数字创新分别赋能创业机会识别与创新模式采纳,数字技术和数字金融分别赋能创业生产效率提高与融资成本降低,数字平台和数字政策分别赋能创业市场渠道拓宽与保障体系完善。数字赋能返乡青年创业已形成诸多成功实践案例,但也面临数字素养和技能欠缺的主体困境、资源整合支持不足的资源困境和外部障碍日渐突出的结构困境。据此,建议从自主创新引育数字人才、优化金融信贷资源配置、着力改善数字创业环境等方面进行优化,切实推动返乡青年创业加“数”前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释放更多“数字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创业 数字赋能 逻辑理路 现实困境 优化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